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秘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秘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秘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秘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秘付济华医案-----早泄用药经验

前段时间在写了一个“傅青主良方治早泄”的帖子,里边有几则不同辩证类型典型病例。并非包罗万象,也不是本人临床用药全貌。意在阐明学术思想,继承发扬傅青主之方术,启迪后学。此贴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和认同,很多人看懂了其中的奥妙深意,赞之为独辟蹊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为了不误导后学,让大家全面的了解我对早泄的认识,我想有必要把我平时的用药全貌写出来。

案例1. 肾气亏虚固摄失司

王XX,男,29岁,从十四岁开始长期手淫,每日至少一次,多则两三次。现在与女友同居,性生活频繁,半年前出现早泄。刻诊:面部肾区淡黑,枯燥无光泽,稍劳,久站后腰疼如折,足跟疼痛,小便频数,色清晰,每次做爱抽插几下遍泄精,时间不足一分钟。诊为:房事不节,耗伤肾气,肾气亏虚,固摄失司。治当补肾敛精,固泉缩尿。方用金锁固精丸合缩泉丸。处方:沙苑子30克芡实30克莲须9克煅牡蛎9克煅龙骨9克益智仁30克乌药9克杜仲9克金樱子15克炙甘草6克,七剂,嘱禁房事。

二诊:腰疼足跟疼痛已愈,尿频大为改善,原本每天晚上小便三次,现在仅上一次。改服金锁固精丸巩固,连续

服用一个月后,令其同房,每次可达十五到二十几分钟,告愈。案例2 .阴虚火旺迫精外泄

杜XX,男,39岁,刻诊:面色潮红,潮热盗汗,口干,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诊为阴虚火旺,治当滋补肾阴,清降相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处方:知母9克黄柏6克熟地30克山药18克山萸肉18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9克七剂嘱禁房事。

二诊:诸症皆减,服药四十余剂,告愈。

案例3. 中气下陷气不摄精

付XX,男,41岁,主诉:久泻,脱肛。刻诊:面色恍白,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稍动则汗出,经常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虚弱。诊为中气下陷,治当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芪30克白术30克人参9克陈皮6克当归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炙甘草15克,七剂。案例4 肝郁脾虚,带脉失约

王XX, 男,36岁,早泄多年,每次过性生活不过两三分钟。服用补肾壮阳要不计其数,寸功未建。刻诊:面色黄,语声低微,喜叹息,平素食少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左弦右弱。诊为: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药用完带汤,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

术9克陈皮3克荆芥穗3克柴胡3克炙甘草6克七剂。二诊,病人言服药后浑身感觉很畅快,服药第六天过了一次性生活,大概有七八分钟,效不更方。用原方治疗月余,痊愈。

案例5 .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李X, 男,27岁,早泄一年余,服金锁固精丸数月,病有赠无减。主诉:欲念时起,阳事易举,而临房早泄,心烦易怒,阴囊潮湿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诊为:肝经湿热下注,药用傅青主女科加减逍遥散,茯苓15克白芍9克柴胡3克茵陈15克陈皮3克栀子9克龙胆草9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6克先后服药十余剂告愈。案例6. 湿热侵袭任脉失固

高XX, 早泄多年,在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经治疗后化验前列腺炎已痊愈,但症状丝毫未能改善,主诉:每次行房1分钟不到即泄精,腰酸沉疼痛,精液色黄,黏稠,脉虚数。诊为是人侵袭任脉,药用易黄汤,黄柏9克车前子9

克芡实30克山药30克白果15克七剂,二诊,腰痛若失,早泄略有改善,效不更方,三诊时言行房亦能7到8分钟,自觉满意,先后服药三十余剂告愈。

二诊:诸症皆减,效不更方。连续用药二十余剂,诸症皆愈。后病人诉多年早泄难言之隐已然痊愈。

个人水平有限,错谬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声明付济华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尽得真传。皈依佛门后,发愿公开家传秘方,望能造福广大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今天把此方贡献出来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赠方救人,功德无量!

更多秘方不断更新中,不要错过精彩!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姜x x ,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每日六七次,下利虽急但排泄不爽,用力努责,仅有少许脓血粘液。伴见口渴思饮。六脉弦滑而数,舌苔厚腻。此属厥阴湿热下利,即唐容川所说“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之证。 白头翁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枚滑石18克白芍12克枳实6 克桔梗6 克。服二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后重下坠已除。又服二剂,脓血粘液止。但腹中有时作痛,转川芎药汤二剂而愈。 湿热利案刘渡舟医案:某妇,自诉下利腹痛,脐腹部有冷气感。初辨为下焦有寒,气血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治之,服药后腹痛反剧,以致于疼痛不可忍耐。里急后重,小便短少黄赤,舌红苔腻,脉弦数。乃知此为厥阴湿热下利。湿热内蕴,热被湿裹,气郁不伸,所以脐腹部位有冷气感。先令服六一散10 克再服白头翁汤,一剂即愈。 【解说】白头翁汤为治疗厥阴病热利口渴下重而设。厥阴热利,病位在肝。由于厥阴邪气从阳化热,加以肝失琉泄,而致气滞湿聚,热与湿合,则成湿热互蕴之变。湿热下迫肠中,津被热伤,血被热腐,则下利脓血而口渴欲饮;气机被壅而不畅,则里急后重而反难通。所以,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下利后重,便脓血,口渴欲饮。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舒肝,临床上用以治疗菌痢,毒痢,或阿米巴痢疾,只要辨证属于厥阴湿热下利,无论病程长短,都能取得效果。 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久利伤阴案 刘渡舟医案:胡x x ,女,73 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粘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 前后共服九剂而安。 【解说】白头翁加阿胶汤,原为“产后下利极虚”而设。因为产后失血伤阴,治疗时可加阿胶养血滋阴之药。同样,湿热下利日久而伤阴血,也需要加阿胶以调之,如本案已见两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伤表现,但湿热病变仍在,所以用白头翁加阿胶汤既清湿热以止痢,又补阴血以益虚。 当归四逆汤证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郭x x,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 克通草6 克大枣15枚. 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 克又服三剂而愈。 腹痛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患少腹疼痛,喜热畏寒,舌质淡嫩,脉弦而细, 此为厥阴内寒证。 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6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一、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一、 十天血痢一剂而止徐x 伟,男,31 岁。 大便便血(纯鲜血块)十天,先便后血,日七八行。面色晄白,乏力,无寒热汗证,无头晕头痛,喜热饮,无泛恶,纳尚可,溲可。 静滴抗生素治疗十天无效,后三天在静滴的同时服用当地中医开的中药,亦无疗效。势渐急迫,乃由其兄陪同来诊,诉昨夜便血五六行。 脉弦滑,舌淡红嫩苔薄滑。六纲辨证:太阴阳明方证:黄土汤处方:黄土汤(赤石脂代黄土)+理中汤(干姜炮制) 赤石脂120 炮附子30 生白术30 炙甘草30 黄芩30 阿胶30(烊)生地30 白人参30 干姜(炮)30 四剂。 二诊:翌日上午,患者自己骑摩托车驮岳母来为其岳母求诊。诉服药一剂便血即止。今天()其妻陪同其岳母二诊,诉丈夫便血痊愈,已经开工忙碌去了。 二、外感纠缠一月余一饮经方解痛苦 许X 龙,男,64 岁,。 患者自新年之日即患感冒,初两日自服感冒药无效,即行静滴治疗,累计静滴已达十四天(药物不详),仍未痊愈,乃来诊。 刻诊:入暮即身冷发热,肢节痛,夜卧汗出,身冷而腿热,咳吐白粘痰量多;口干多饮,饮热水;纳呆,头晕,两便尚可。 刻诊(上午九点)测腋温36.9 摄氏度。 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 六纲辨证:厥阴中风+少阴中风+太阴饮证 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附子汤为主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柴胡80桂枝30干姜30 黄芩30 天花粉40 牡蛎20 炙甘草20 生旱半夏30 白人参15 生姜30 大枣30 生白芍30 制附子30 茯苓30 五味子30 细辛30 杏仁30 三剂。

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 临床诊治 - 王付经方

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临床诊治- 王付经方 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田某,女,39岁。在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过敏性皮炎,几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颜面疹痒,红肿疼痛,眼睑水肿,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无变化。辨为风水夹热证,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g,连翘24g,杏仁9g,赤小豆24g,大枣12枚,丹皮15g,生姜6g,炙甘草6g,花椒 6g,地肤子12g,赤芍15g,生地24g。6剂,1日1剂, 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颜面疹痒、红肿疼痛减轻,又以前治疗12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颜面疹痒红肿疼痛,舌红辨为热,再根据眼睑水肿辨为风水上壅,以此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发汗散水,清热利湿,加丹皮、生地、赤芍清热凉血散瘀,地肤子清热止痒,花椒温化止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桑菊白虎汤辨治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中比较顽固而又难治的皮肤病。引起神经

性皮炎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某些疾病等有关。因神经性皮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预防神经性皮炎复发亦非常重要,即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限制酒类,少食海鲜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辣椒)等。目前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常用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扑尔敏、以及地塞米松等,外用药如0.25%氟氢可的松、二甲亚砜等,这些药虽然见效比较快,但易于复发;而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虽然见效比较慢,但远期治疗效果则比较理想。笔者根据多年治疗体会,认为神经性皮炎若属于风热营卫证者,可用桑菊白虎汤,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如刘某,男,40岁。有神经性皮炎1年余,近因皮肤瘙痒明显而前来诊治。根据病变部位在关节附近,尤其是疹痒具有对称性,恶风,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以此而辨为风热营卫证,遂给予桑菊白虎汤6剂,瘙痒有缓解,又以前方治疗30剂,诸证悉除。至今已2年,未再复发。 【临床表现】风热营卫证:局部皮损呈鲜红或玫瑰红色,中心黄褐色,边缘微隆起,或瘙痒,恶风,或身热,口渴,舌红,苔薄或黄,脉浮或数。病变证机是风热侵袭肌肤营卫,灼损脉络,壅滞气血,以此而变生为风热营卫病理病证。【治疗方药】疏风清热,凉血愈疮。 【方药组成】桑叶15g 菊花15g 升麻12g 连翘24g 银花

王付经方医案

王付经方医案 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 孙某,男,19岁,河北人。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 许某,女,27岁,郑州人。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口渴辨为太阳温病,再根据大便干结、苔黄辨为热结,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大用量宣透郁热,兼益正气;以大黄甘草汤通泻热结,加红参益气顾正,柴胡疏散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黄仕沛经方医案

黄仕沛经方医案选(一) 杨森荣潘林平何莉娜黄仕沛(指导)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耽寝中医典籍40余年,犹致力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学验甚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用药精简而量重,严谨而不失灵活,往往出奇制胜,应手而愈。主张方证对应,不尚空谈。常谓「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是学习经方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并以此勉励学生以仲景书为法,努力探讨仲景辨治规律。我们有幸拜于门下,获益甚多,兹将恩师医话数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 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黄师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瘤术后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中三则报导如下: 〔案一〕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陈某,女性,39岁, 2008年5月因痛失爱女悲伤欲绝,终日哭泣。2008年6月开始

出现视朦,遂至广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诊断为视神经炎,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同前。7月患者欲解开心结,往梧州旅游。8月6日在梧州旅游期间再次出现视朦,左下肢乏力,遂往当地医院住院。次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四肢无力。查MR:颈3—5脊髓异常密度 影,11日出现呼吸无力 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当时四肢已完全不能抬离床面。16日转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治疗,查脑脊液蛋白电泳,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仍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10月12日成功脱机后,11月1日转我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晄白,体温:38℃左右,视物已较前清晰,呼吸稍促,气管切开,痰多,咳痰无力,四肢软瘫,双上肢可稍抬离床面,双下肢仅能床上平移,四肢感觉障碍,颜面、脊柱及双上肢痛性痉挛,以左颈部及左上肢为甚,留置胃管、尿管,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予生脉针静滴;西医方面予抗感染、化痰,控制脊神经受累后的异常放电,并予营养支持。 11月4 故处方: 麻黄15g(先)、北杏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北芪120g, 37.5℃左右,麻黄递增至18g 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血压、心率如常,病能受药也,麻黄增至22g,佐以桂枝15g。因仍有明显痛性痉挛,加全虫10g、川足四条,

《刘志杰经方医案》

《刘志杰经方医案》-食则汗出案1 食则汗出案 陈某,男,60岁 初诊时间:2010年1月30日 病史简要:活动及食热则大汗出近两年,尤以胸及头部为重,大汗淋漓,便秘两年。 刻诊:口干渴,饮水多,手足温,背部时常烘热,微恶风,腰痛,尿赤,舌淡边见齿痕,苔黄腻,脉浮洪有力。 这个病人,因为这个问题,感到很苦恼,不管冬夏,只要一活动,或者吃点热的东西,就大汗淋漓,自己开玩笑说,都不敢参加宴会。当时,根据他的这些症状,直接考虑是阳明病为主了。因为症状上,有便秘, 有燥热口渴多饮,典型的头汗,背部的那个轰然发热,类似于潮热,手足也热,舌苔黄腻,脉浮洪有力。一 派阳明里实证和阳明外证的表现。他说,因为便秘和发热,吃了不少牛黄上清丸,只是大便通畅了几次,别的,什么效果也没有。从阳明的角度去分析用药呢,依据有下面几条: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5、“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病人,津液亏虚是肯定了,也符合“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 升者”的这组症候。并且发热汗多,大便硬。是否可以用承气汤攻下?他的这种汗出,可以用头汗的病机去 理解,说明上焦阳明里热的厉害。那个大便便秘,不是十分坚硬,就是普通的便秘而已,因此下焦里实,不 是很重。重了,就会烦躁甚至谵语的,那才是符合大承气汤的运用指征。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用白虎加人 参汤去对治。清热,补津液,津液足了,那个便秘就会解决。那么,他的腰痛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典型的 阳明病,舌象不会舌淡而有齿痕的。这就要考虑太阴水饮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太阴水饮,有个肾着汤证, 会腰痛的。“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但是啊,他这个人的腰痛,不是冷痛,就 是酸痛而略感沉重。寒象不是很重,因此我感到与这一条的方证很符合: “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杜仲牡蛎散方。(金匮增补)” 杜仲牡蛎 凡二物,分等,治之,向暮卧以水服五钱匕,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小品) 大病后,气血亏虚,有虚热,汗出不止。

经方临症答疑王付

经方临证答疑(一) 点击:30评论0 2008-06-04 06:47发布者:王付经方访谈 经方临证答疑 王付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提要 撰写此书而结合临床运用经方治病体会,感悟到学习经方,以提问的形式能增强学习效果,以问答的形式能开拓学习视野,以答题的形式能强化学习记忆。提问答疑能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点拨科学的思路方法、能激发灵活的思辨能力,能促进更好地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设经方临证思路、经方运用答疑、方方合用医案3章,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学习、应用经方中的难题,通过问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问题而将学习引向深入;通过答以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因难题而深入分析、研究与解决。第3章重点突出理论学习能指导临床实践。本书构思新颖,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问有所用,答有所学,开拓思维,启发灵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在校师生学习与应用经方的重要参考用书。 前言 学习经方,何种思维方式能使学习进步最快?哪些思路方法能使学习记忆最深?什么思辨能力能使学习收效最佳?何种诊治技巧能使运用能力提升?只有在学习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在思索中开拓认识,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经方而科学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发现问题:学习经方首要的问题就是会发现问题,欲发现问题就必须对所学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能在为什么之中不断发现问题,更能在问题之中再发现问题。如学习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方,可发现病证不是太阳中风证而为何要用桂枝汤,为何又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如温经汤是温经散寒的有效方,而为何配伍寒凉药如丹皮、麦冬,而不用丹皮、麦冬而为何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等等。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为学习经方开辟新的思路与新的境界。

王付经方辨治中风验案_晁利芹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本病起病急、变化迅速,发病率、病死率、残率都很高。笔者随王付教授膝下学习多年,现介绍其运用经方巧治中风的 验案3则,与同道共享。 1风引汤 患者,65岁,男,初诊。平素血压偏高,时感头晕耳鸣。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肢麻,口眼歪斜,言语艰涩,左侧肢体活动不便。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入院予以抗凝溶栓配服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病情稍有改善,后转门诊治疗。症见: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心烦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肝阳上亢、痰火阻络之中风。治宜平肝熄风、泻火通络。予以风引汤加减:大黄10g(后下),桂枝15g,干姜10g,生龙、牡蛎各30g,寒水石20g,紫石英30g,赤石脂15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丹皮15g,生石膏30g。服药15剂,生活基本自理。 按:《金匮要略语释》曰:“汤名风引,重在镇风,汇集六种石药清热镇降以镇风,佐以龙骨、牡蛎介类潜纳,使以大黄导热下行。”冉雪峰亦在《中风临证效方选注》中说:“风淫于内,狂飈莫测,非汇集大队石药镇降,兼佐鳞介潜纳,不克有济。”风引汤总的辨证要点:肝阳上亢或热盛动风或肝火上扰等。2侯氏黑散 患者,男,55岁,平素肝火旺盛,气血不足。7天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左侧肢体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恶风寒。经CT诊断为脑梗死。遂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现症:左侧肢体功能受限,口唇色淡,神疲乏力,舌淡、苔黄腻,脉弦而虚。诊为气血亏虚,肝火旺盛之中风后遗症。治宜养血益气,清泻肝火,祛风散寒通络。投以侯氏黑散加味:菊花20g,细辛1 3 患者,男,素体键,60岁,初诊。1个月前出现左侧半身不遂,经CT诊断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遂住院治疗月余,病情稳定。现症见:左侧肢体刺疼,有麻木感,活动受限,食可,便调。舌质暗、有瘀点,脉涩。此属瘀血阻络生风之中风恢复期。宜破瘀行血,搜风通络。投以抵当汤加味:桃仁15g,红花15g,伸筋草15g,水蛭6g,虻虫6g,酒大黄3g,炙甘草10g。6剂,水煎温服。二诊:疼麻感减轻,继服上药。据病情加减,又服15剂。三诊:左侧肢体功能基本正常,可独立行走。将上药改汤为散,开水冲服,每次3g,日3次。续服2个月。1年后随访,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按:此证属瘀血阻络而生风,因患者平素体尚健,故投用破瘀峻剂之抵当汤加味。若体质稍差之此型患者,宜桂枝茯苓丸加味。 (收稿日期:2012-08-03) 王付经方辨治中风验案 ★晁利芹(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关键词:王付;中风;经方;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 · ·11

经方医案系列

脑梗塞后遗症、侯氏黑散 例1:某男,72岁,2001年8月就诊。脑梗塞后语言謇塞8个月。头颅CT诊断为左侧脑梗塞,输静滴尼莫通、胞二磷胆碱等药无改善。现口词不清,体胖目花,口苦背冷,舌淡胖苔薄微黄,脉弦滑而数,处方:黑散原方:白菊花400g、防风100g、白术100g、桔梗80g、黄芩50g、当归30g、川芎30g、皂矾30g、桂枝30g、牡蛎30g、干姜30g、人参30g、细辛30g、茯苓30g。共研粉备用。因不能饮酒,改开水冲服,连渣服用,始服5g,渐增至10g,早晚各服一次,1付语謇好转,2付痊愈。意外疗效:目花消失。这实在出乎意料,原以为老人眼花无法治疗。恐与黑散中以菊花为君配伍驱风养血药有关。 例2:某女,62岁,2001年10月就诊。脑梗塞后耳鸣2年。头颅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长期口服六味地黄丸、地巴唑、西比灵,静滴尼莫通、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等药皆无好转。现耳鸣如潮,日夜不休,听话常受干扰,性急易怒,口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处方:黑散原方,剂量同上。1付耳鸣明显好转,后因到外地探亲停药。 按:《金匮要略》候氏黑散,原方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中风之来,多因年老体虚、肝脾肾亏损、风火痰瘀阻塞脑络所致。两例均用原方治疗获效。方中重用菊花为君养肝清肝、平肝潜阳,防风牡蛎黄芩为臣以清肝热息肝风,余为佐使药,其中,桂枝茯苓细辛皂矾桔梗化痰除湿,细辛配合当归川芎养血通络,痰瘀得除,可复经隧雍塞之路,人参白术干姜温补脾肾,合菊花而补养肝脾肾,肝脾肾得补,可绝上盛下虚之忧;头居高位为清阳之府,桔梗载药上行以助药力上达脑府。 全方清肝养肝、养血祛风、化痰通络、培补脾肾,对中风之病能标本兼顾,本人共治脑梗塞致五官不利的后遗症3例,均在西医已经无法治疗的情况下获较好疗效。 王延周报道,治疗高血压68例,无明显副作用,总有效率91.9%;韩运琪报道治疗头痛、眩晕、痹证,多获效验,然而当代医生很少有人使用此方,甚为可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疹 1、徐某,男,21岁,初诊2009-5-12。四肢丘疹、丘疱疹20天。皮疹散在分布,以手背部为甚,瘙痒,抓破时有渗液,皮疹基底部皮肤或白色或微红色,大便不干,爱喝茶水而渴感不明显,舌红苔薄,脉滑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20,连翘30,杏仁20,生姜20,大枣20, 赤小豆45,桑白皮30,生甘草15,蝉蜕10,地肤子30克。 复诊:服药3付,皮疹及瘙痒明显减轻,舌脉同前,去蝉蜕加白鲜皮30克,3付痊愈。:shy: :( 2、某男,40岁。初诊2009-7-24. 腿臂、手足背、手指足趾密集丘疱疹2天。丘疱疹瘙痒剧烈,抓破时有渗液,因过吃烧烤、卤肉引起,微渴,素有便溏,舌淡胖有齿龈苔薄白黄,脉弦滑较有力。

黄煌经方医案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一、茵陳蒿湯 【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 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 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 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 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 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 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 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 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 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 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 三、小建中湯 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 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 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 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 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 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

经方医案--猪苓汤

医案--猪苓汤 【方药】猪苓(去皮) 茯苓泽泻阿胶(碎) 滑石(碎)各一两(各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 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解说】本方用于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少阴为心、肾两脏,肾主水'若肾阴虚,一方面使肾气不充,失于主水之功,可致水液内停;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又可产生内热。邪热与水相互搏结,形成水热互结的病理结果。水热互结,泛滥中焦’下渗于肠,则下利;上攻于肺则咳;中犯于胃则呕;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则不寐。猪苓汤用猪苓、茯苓、泽泻利水,阿胶滋阴,滑石清热。凡阴虚水热互结之证,用之皆效。 【运用】 一、热淋(慢性肾盂肾炎) 岳美中医案:高某某,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机能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属淋病范畴。此为湿热侵及下焦。治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1 2克,茯苓l 2克,滑石1 2克,泽泻1 8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 水煎服6剂后,诸症即消失。(《岳美中医案集))1978:16) 按语:本案“体质较弱’’,恐肾虚于先,“久治不愈’’,乃邪恋于内。综观诸症,而为肾阴虚膀胱湿热也,阴虚加湿热,胶柱琴瑟·故“长期反复发作’’,惟与猪苓汤滋清利湿热,两不相误,果六剂获愈。 二、尿血 梁柳文医案:梁某某,男30岁。病者于1 9 7 9年1月间,忽觉小便次数及量均明显减少,尿如洗肉水样,身无浮肿、无黄染、无涩痛。检查小便常规,发现红细胞+H+,白细胞+,蛋白+,曾做X线腹部平片并用尿沉淀作直接涂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在当地治疗,共服中药百余剂无效,后经友人介绍来诊。小便仍见短少,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伴咽干,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苔白干,脉细弱。诊为血尿,证属阴虚,气不摄血。拟滋阴补气,止血利尿为治,用猪苓汤加味。 猪苓1 2克,茯苓1 2克,滑石1 5克,泽泻1 2克,阿胶1 2克(烊化),女贞子1 5克,旱莲草20克,党参1 5克,白术1 2克。 连服4剂后,尿色转淡,诸症减轻,尿检红细胞卅,白细胞消失,蛋白±,照上方连服16剂,症状消失,尿检正常而告愈。后嘱以六味地黄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早晚各服一次,每次9克,共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追踪一年余,未再复发。(新中医1982) 按语:一般而言,尿血的部位在肾与膀胱,其病机主要责之于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本案尿血虽经多次检查原因不明'辨证求因,乃为阴虚有热,夹有脾肾气虚之证,故治以猪苓汤,合二至丸滋阴清热,加党参、白术以益气摄血。 三、水肿(慢性肾炎) 广州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崔某某,男,14岁,1973年7月15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肾炎,眼睑及面部微肿,胫跗俱肿,腰酸体疲,下午两颧潮红,小便短少,舌微红,脉细数。尿常规:蛋白++'红血球+,白血球+。方用猪苓汤。

孟小斐经方医案(一)

孟小斐经方医案(一) 孟小斐老师经方医案(一) 1、桂枝汤治愈儿童低烧案 刘某,男,10岁,不明原因低热两个多月,体温总是下午升高,大概在37.2-37.5?之间,孩子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但家长很着急,带着孩子到处看,该化验的也都化验了,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点升高,估计有点病毒感染和过敏的可能,吊瓶也打了,中药西药也都吃了,但体温还是没有下来,一到下午就发热。 孟老师给孩子号脉,发现是很典型的浮缓脉,又问孩子家长,是否孩子有出汗的现象,回答说“是”,又给孩子按了按肚子,发现腹直肌呈现拘挛状态,老师认为,桂枝汤证无疑。 于是开了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2枚。老师说,回家喝喝看看吧,最好中午的时候一次性把一天的药都喝完,然后喝点热水或者热粥,盖上被子发发汗。但家长说中午孩子在学校不回家,能否晚上喝药,老师说最好中午,因为孩子是下午发烧,晚上效果可能要差一些。 确实是因为孩子不方便中午喝,就晚上按孟老师说的喝了。三天后,孩子的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说喝前两副的时候效果不明显,第三副喝完体温已经在37度以下了。 就这样,喝了三副桂枝汤,孩子的发烧就治好了。 2、老年头痛、腹痛案 这也算是一个疑难杂症,患者是一位65岁的阿姨,从四十多岁开始就有头痛、腹痛的问题,每当受风感冒的时候尤甚,也容易感冒,这个病已经困扰患者二十多年了。现患者受风后头痛、小腹痛,口干口苦,睡眠不好,小便频,舌红、舌

苔干,脉弦。值得注意的是腹痛以小腹隐痛为主,腹诊无压痛。患者体型较瘦,面 色黄暗。 根据患者的以上症状和体质特征,老师以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为主方治疗, 具体方药如下:柴胡9、黄芩15、清半夏9、党参9、炙甘草9、桂枝6、白芍30、 当归15、川芎9、荆芥9、防风9、干姜6、大枣20,6剂,水煎服。 一周后,这位阿姨非常高兴的来到门诊,说二十多年的问题,几乎完全解决 了,主要的是困扰多年的头疼和小腹痛迅速好转,以前看过很多医生,从来没有过 这般的效果。我们都甚是欣慰。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茯苓15、生白术15,6剂巩 固疗效。 3、更年期综合征盗汗案 这是去年9月份的一个案例,因为今天这位患者又来找老师看病,所以,才会 想起来。这是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盗汗,早晨出汗也多,双脚 肿,口干口渴,有时心悸,便秘,胃胀,脉数,舌淡紫,舌下脉络粗,睡眠差。 根据患者胡症状,当时老师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防己黄芪汤的合方。看了 一次以后,患者并没有来复诊,过了很长时间,几乎把她忘记了,因为她的名字和 我认识的一个人重名,所以对名字还有印象,模样已经全忘记了。今天她又来找老 师看病,说上次吃了药之后盗汗和脚肿的问题都解决了,今天是因为其他问题来找 老师看。后来翻出了以前的处方,找到了给她看病的记录。当时开的方子是这样的: 柴胡9、桂枝15、党参15、茯苓18、生龙骨20、生牡蛎20、黄芩12、清半夏15、生大黄9、黄芪20、生白术24、防己15、炙甘草9、生姜9、大枣20。 就是这个方子,解决了她这么多痛苦,不得不说经方的神奇。 4、胸部神经痛案 栾某,女,64岁,2016.05.12日初诊,患者胸骨后疼痛,以及左肋骨处疼痛 大约有1年多了,不像心脏问题,看起来像神经痛,问其原因,说得过带状疱疹,

经方辨治关节疼痛_王付

关节疼痛既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难治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运用经方辨治关节疼痛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1 通脉四逆汤加味辨治风湿性关节炎 案1韩某,男,34岁,2007年8月25日初诊。主诉有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因关节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关节疼痛,膝下冰冷,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为骨节寒凝证,给予通脉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10g,炙甘草12g,干姜15g,生川乌6g,生草乌6g,生姜3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第1次煎煮50min,第2次煎煮25min)。二诊: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治疗12剂。三诊:疼痛止,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关节疼痛剧烈,膝下冰冷,口淡不渴辨为寒邪侵袭,凝滞关节,阻滞经气,导致脉络不通。方以附子温阳壮阳,散寒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化生阳气;炙甘草益气缓急止痛;加生川乌、生草乌,与附子合用,以增强温阳逐寒、通络止痛作用,生姜既能温阳散寒,又能减弱附子、川乌、草乌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 乌头汤加味辨治膝关节炎 案2段某,男,59岁,2006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有3年膝关节炎病史,经检查诊断为膝关节炎,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膝关节肿胀困痛,下蹲困难,上下楼梯及受凉加重,休息后好转,口不渴,舌质红边略紫,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为膝关节炎,中医辨为痹病,证属气虚寒湿痹,给予乌头汤加味,药用: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炙甘草10g,生川乌10g,生地黄15g,知母12g,乳香10g,没药12g,白术15g,地龙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根据膝关节肿胀困痛,口不渴,受凉加重辨为寒湿,再根据休息后好转辨为气虚,又因舌红边略紫辨为寒夹瘀热,权衡病机以寒湿气虚为主,夹有瘀热。方中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白芍益血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生川乌逐寒止痛;炙甘草益气,与白芍相用,以缓急柔筋止痛;加生地黄、知母清退郁热,兼防温热药伤津;白术健脾燥湿;乳香、没药、地龙活血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3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辨治痛风性关节炎 案3康某,男,39岁,2008年1月12日初诊。主诉在1年前足前内侧出现肿胀疼痛,经检查:血尿酸750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右足前内侧肿胀,疼痛发热,有压痛,皮肤略暗红,受凉疼痛加重,下肢无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中医辨为痹病,属阳虚热郁痹证,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药用:桂枝12g,白芍18g,生甘草10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10g,薏苡仁30g,牡丹皮18g,石膏4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疼痛减轻,以前方因病症变化而随证加减治疗40余剂,诸症悉除。复查血尿酸及血沉,均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根据右足前内侧肿胀,疼痛发热,皮肤略暗红,苔薄黄辨为热,再根据遇凉疼痛加重,下肢无力辨为寒,以此辨为阳虚郁热痹证。方以附子、桂枝温阳通经,散寒止痛;麻黄、生姜、防风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兼防温热药伤血;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知母清郁热,兼防温热药燥化伤阴;甘草益气和中,助白芍缓急止痛;加薏苡仁清利关节,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石膏助知母兼清郁热。诸药协同为用,以奏其效。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辨治肩关节炎 案4于某,女,36岁,2007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有多年肩关节炎病史,每因天气变化加重疼痛,经常服用止痛类西药以控制症状,因长期服用西药又有胃中胀痛,近因病症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右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活动加重,因天气变化加剧,肩关节怕冷,小便偏多,气短乏力,口淡,舌质红,脉沉细。西医诊断为肩关节炎,中医辨为痹病,属阳虚寒凝经脉证,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g,细辛9g,附子10g,黄芪24g,白术15g,生南 经方辨治关节疼痛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采用通脉四逆汤加味辨治风湿性关节炎,乌头汤加味辨治膝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辨治痛风性关节炎,以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辨治肩关节炎等,均取得了缓解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方;张仲景;辨证论治;关节疼痛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8- 0053- 02 收稿日期:2011-05-02 作者简介:王付(1958-),男,河南济源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方配伍及临床应用研究。 53

夏仲方经方医案

夏仲方经方医案 辨证和处方的基本法则 例如一男子,以眩晕大发,几几欲吐,腰酸痛为主诉。有二十多年哮喘病,每届秋冬,频繁发作。平时易伤风、鼻塞、流涕,大便秘结和泄泻交替为患,小便不畅利、尿道感不适,并有高血压病。 望其面色,晦滞微浮,眼缘发黑如染墨样,舌苔满布厚浊白腻,上罩大片灰黑色,脉象大而无力。 据色脉,认为肾虚认,理由是肾在色为黑,而脉软。肾为水脏,体阴而用阳。由于肾阳不振,水的调节失熙,为眩晕泛逆,为大小便异常,为秋冬季哮喘频发。易伤风亦是阳失护卫之故,苦腰酸更是肾虚之证。这样的分析综合,形成了一个肾虚水泛证。据此选方,还须考虑到预防哮喘发作。 选方主要从温阳利水方面考虑。按其头眩,小便不利,舌苔灰白,胃口呆,可用五苓散。但五苓散医治不到眼缘黑,腰酸痛症,如用八味丸,则对眼黑、面晦、眩晕、腰痛、小便不利是对的,但是对泛逆、胃呆,舌苔灰白腻有矛盾。再想到苓桂术甘汤对眩晕、泛逆、小便不利以及宿病哮喘、舌苔灰白腻等都可顾及,可是对肾的症状如腰痛、面晦、眼黑等却放弃了。这样反复推敲,最后选用一首真武汤,本方原文主证:头眩、身润动、振振欲僻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咳或下痢或呕。在条文虽不具腰痛症,但可以包括在四肢沉重疼痛中。对于感冒和哮喘,既有预防作用亦可治疗。选定此方服一周,眩晕泛逆愈。满舌之灰白腻化半,胃口开、大便转正常,服至二十帖腰痛亦除,小便如常。面色暗晦消去,脉转有力,改服附子汤巩固之。 另一病人,主诉:十多年来每夜下半身出汗,冬季夜寝,上身暖特别多,下身只盖两条毛巾,还是汗出湿巾,胃口、大便正常,但小便次数较多。望其面色正

常,舌苔薄腻,脉沉。这时正是盛夏,看他上身还穿毛线马夹,他说:热天上身也不出汗。 这样一个病,除了下半身出汗外,没有其他诉苦。以为简单,抓头子就不容易。追查病史,一个月前,发过哮喘症,服小青龙汤即愈。想到其人有留饮,当水饮上泛,则发哮喘,下注则为下身自汗,小便多,亦是这个机理。处方用苓姜术甘汤,是据《金匮》肾着病论: “身劳汗出,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等语句而借用为治。服十帖无效。再细问病情,背部经常发冷,于是想到《伤寒论》:“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对于脉沉亦无矛盾。本方效力具有强肾利水作用,服八帖汗出减,半个月后全愈。 选用处方尽可能从方剂群中去考虑。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有代表性的名方,已经通过无数次实践,经受了长期考验,总结出了它的适应证。学习中医首先必须把这种方和证熟记下来才能临证选用。如果能够懂得辨证和处方的基本法则、熟悉分析归纳病态的实质,那么,即使遇到不是一个方剂所能解决的“证”,就可以合用几个方剂化裁使用。只要使方义和病理吻合,就可以灵活借取,广泛运用了。但是对于这种合方的使用,必须慎重,还是整体地对“证”处方为好,方中品味不宜过多,多则冲淡了主药的力量。 黄芩疗“诸失血” 例如三黄泻心汤,是《金匮》论治吐血所提二方之一,唐容川《血证论》大事赞扬它的妙处,也看到不少前人验案;实际上本方之所以能够控制出血(主要作用在于黄芩。因此,我用本方时,总是黄芩量大于大黄、黄连。对于肺出血、鼻出血、齿龈出血以及耳目溢血等只有实热证者,常常用有良效。碰到病情复杂的肺出血。有时取黄芩而配伍桂枝、炮姜,多有验。 “脑溢血”性的中风实证。黄芩尤为需要,因为它兼具减低血压之能。辨证地配伍处方,大可救危起废,前治一男,46岁,初春猝中,合目鼾息、昏睡呼之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