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题库(补充)

马克思题库(补充)

马克思题库(补充)
马克思题库(补充)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3“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4.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A.客观实在B.一切自然现象C.客观存在的物体D.一切社会事物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物质性B.它的运动性C.它的存在性D.它的多样性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了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

7.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A.生物生来就有的B.动物生来就有的C.人生来就有的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9.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诡辩论B.二元论C.唯心论D.不可知论

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间断性D.时间的重复性

1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2.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13.“让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观点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质和量相统一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14.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和继承相统一原则的根据是()。A.承认共性和个性的相统一B.质量互变关系C.辩证的否定观D.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15.被恩格斯誉为使得“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指马克思关于()的建立。A.劳动价值理论B.剩余价值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资本运动理论

1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

17.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C.生产资料归谁所有D.产品归谁分配

18.生产关系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19.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A.经济制度B.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D.经济规律

20.“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

21.个别劳动(时间)的社会性质,通过()。A.商品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价值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的生产来体现

22.G--W--G'是()。A.资本总公式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产业资本循环公

23.某企业家投入100 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8:2,所生产商品的价值130 万元,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130%B.80%C.20%D.150%

24.有一幅幽默的广告漫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的外贴告示,上写,“快来吃饭吧,否则你们都得挨饿。”这个广告的政治经济学寓意是()。A.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B.人与人之间是彼此联系的C.生产是消费的动力D.利己主义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25.作为商品的资本是()。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2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其完备的外部表现形式是()。A.商品和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27.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一部分的是()。

A.C+V

B.V+M

C.V

D.M

28.今年某西欧国家纺织部门预付资本共计100 亿美元,资本有机构成9:1,工人平均月工资2000 美元,由于技术的进步,纺织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变为19:1。这时在不增加预付资本的情况下,纺织部门排挤出的失业工人为()。A.50万B.30 万C.25 万D.20 万

2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生产工具B.物质资料C.社会劳动D.具体劳动

30.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的劳动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1.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1000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 万元,可变资本200 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 万元,其利润率是()。A.20%B.80%C.25%D.100%

3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剩余劳动时间不变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C.工作时间延长D.无偿劳动时间不变

3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按照平均利润规律的要求,商品按()。A.社会生产价格出售B.个别生产价格出售C.垄断价格出售D.社会价值出售

34.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_____的差额。它反映的是()。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35把预付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资本投入不同部门的周转速度不同C.不同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D.资本在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36.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殊性在于()。A.它由劳动时间决定B.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它受市场供求的制约

D.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因素

37.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能够揭示出资本主义()。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特征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扩大再生产以简单再生产为依据

38.某钢厂因煤炭价格上涨而增加资本支出,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39.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A.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减少B.劳动力总量按同一比例增加C.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D.固定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

40.生产价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盈利属于()。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流通增值

41.商业资本作为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直接原因是()。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道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资本家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42.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D.劳动二重性

43.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_____本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增加额

45.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

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提高

47.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A.提高剩余价值率B.减少固定资本有形磨损C.增加预付资本D.减少预付资本

48.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9.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恰恰不在于工业资本统治,而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这段话说明()。A.工业资本在垄断阶段不在带来剩余价值B.借贷资本在垄断阶段成为职能资本C.金融资本成为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D.资本在周转过程中产生剩余价值

50.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控制额)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是()。A.股份制

B.股份有限公司

C.个人联合制

D.参与制

51价值能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是固定资本的()。A.精神磨损B.无形磨损C.由于使用而引起的有形磨损D.由于自然力引起的无形磨损

5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的物质条件是新技术革命和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现实基础是()。

A.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B.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国际分工水平的发展

54.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是()。A.封建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农民起义

55.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B.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C.“新和谐村”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D.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5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

D.《共产主义原理》

5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超阶级的全民代表B.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军政集团C.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D.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5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必然阶段B.表现形式C.革命性过程D.自我完善和发展

59.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

60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

61.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

A.同一天发生

B.同一时刻发生

C.同一年发生

D.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6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B.以人为本C.民主集中制原则D.无产阶级专政

6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革命D.国家政权

64.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坚持民主集中制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依法治国

6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德国社会民主工党B.巴黎公社C.共产主义者同盟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66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由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由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

67马克思主义政党()。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68.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69.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集中在()。A.十月革命之前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去世前夕

70.社会主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主义指导 D.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

7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72.社会主义民主是()。A.手段B.目的C.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D.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

7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74.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A.民主集中制B.人民大表大会制度C.依法治国D.勇于自我批评

75.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

76.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

77.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_____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78.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79.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

8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81.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要()。A.坚持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与国际接轨D.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所有结论

8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B.坚持依法治国C.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党的领导

83.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A.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能够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84.“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

句话揭示的是()。A.社会主义的本质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85.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特点的是()。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个人消费品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86.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87.列宁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有化的完成C.苏维埃政权的巩固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88.对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是()。A.是苏联建立以来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称B.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可以效仿的模式C.是失败的模式,本不应该采用D.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弊端

89.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A.实行_____集体所有制

B.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C.实行民主集中制

D.消灭私有制

90.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

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

9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是()。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政治与经济的差别

92.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9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94.“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个思维方法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B.近代形而上学的方法C.黑格尔的方法D.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95.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

9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97.“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98.共产主义社会是()。A.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B.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社会C.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一种人类无法达到的社会

9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100.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_____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101.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0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103.在论述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时,马克思先后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两个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矛盾的B.后者否定前者C.各自独立的D.有内在联系,前者讲客观必然性,后者讲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04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发达的社会主义C.真正的社会主义 D.民主的社会主义

105.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

10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10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08.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

11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C.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D.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11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人们思想观念的高度进步B.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上层建筑______的高度完善D.民主法治的高度发展

11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113.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114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远大理想”是指()。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15.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A.人们谋生的手段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C.休闲的手段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116.必然王国是指()。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B.原始社会C.文明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7.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18共产主义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A.社会主义社会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D.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个别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即是天D.理在事先E.绝对精神派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说法()。

A.是指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唯心主义的

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

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E.是对

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同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不同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同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同E.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不同

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新陈代谢是宇宙普遍不可抗拒的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E.人民群众的善良愿望

6.事物的质是()。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B.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D.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基础E.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E.世界是物质的

8.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清真寺B.《红楼梦》C.化工厂D.生产资料E.森林法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类型主要是()。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B.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C.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D.客观经济规律E.客观经济体制

10.价值规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关系机制D.计划机制E.流通机制

1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创造出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C.在创造出劳动力价值D.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E.实现价值增值

12.商业利润()。A.是剥削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C.来源于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相当于平均利润E.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13.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总量的减少B.不变资本的节省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D.社会技术的进步E.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4.当今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工人福利水平高,工作时间有所缩短,这表明。A.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B.发达国家的阶级矛盾缓和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性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E.现代社会要求工人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时间

15.“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说明资本主义的工资()。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等于工人创造的新价值D.掩盖了资本剥削E.工资是不可以理解的现象

16.为了弥补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资本家会采取()的办法。A.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B.延长劳动时间C.提高劳动强度D.克扣工人工资E.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17.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月租,在繁华路段为40 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5 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是住房()。A.地理位置不同B.经营垄断C.土地所有权垄断D.租用者用途不同E.供求状况不同

18.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只有当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D.经济危机的表现通常是有效需求不足E.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19.去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800 亿美元,有关机构预计到2015 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对资本周转速度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C.原材料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时间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时间__

20.目前,资本的运作日益国际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以跨国公司为载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包括生产(产业)资本输出D.包括商品资本输出E.包括借贷资本输出2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时代相比,深化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比重增加C.农业劳动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E.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2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B.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C.流动资本周转速度D.生产资本量的大小E.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23.下面关于可变资本说法正确的是():A.可变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B. 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一回事C. 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D.可变资本的实质就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E.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共同带来剩余价值

24.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A.生产全球化B.资本全球化C.分配全球化D.资源配置全球化E.贸易全球化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和发展E.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

26.三鹿有毒奶粉事件重创中国奶业,痛定思痛,中国奶业应该更强调()。A.诚信意识B.产品安全意识C.质量意识D.创新意识E.社会责任意识

27.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A.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B.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C.财富增加和社会分配要更加公正D.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仍然适应于今天E.是资本私人占有绝对化的恶果

2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A.社会制度的变化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发展D.政治文明的发展E.国家政权的更迭

29.无产阶级专政是()。A.人类社会最后的、最进步的新_____型国家政权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C.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目标的国家政权D.实行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政权E.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不断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C.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D.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E.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1.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A.农民斗争的高涨B.伟大人物的出现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 E.工农联盟

3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工人阶级先锋队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C.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D.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E.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3探素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B.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以苏联模式为榜样D.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E.在发展经济方面以学习西方国家为主

34.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有()。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计划生产

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E.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201.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有()。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C.按劳分配D.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 E.建立民主制度

35202.19 世纪40-6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基础上完成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唯物史观B.科学社会主义C.政治经济学D.剩余价值学说E.唯物辩证法

3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革命传统不同

C.历史传统不同

D.指导思想不同

E.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37.下列哪些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或行为()。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38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A..要先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

代化的艰巨任务B.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之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C.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根源不一定就在于这种制度本身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受制于本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E.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进攻、和平演变、文化渗透的威胁

39.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A.和平发展时期

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E.建设社会主义大工业时期

40.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

4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A.圣西门B.黑格尔C.欧文D.费尔巴哈E.傅立叶

4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

43.无产阶级革命()。A.只能是暴力革命B.要采取和平方式C.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两种D.暴力革命是迄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E.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4.空想社会主义者()。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B.要求埋葬资本主义C.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D.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E.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4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E.思想、政治、组织等各方面

46.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循序渐进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E.有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缺陷是()。A.没有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B.没有科学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C.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D.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E.没有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48.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是()。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B.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

人民的前进方向E.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资本主义

49.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基础不同B.民主形式不同 C.阶级本质不同 D.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E.民主原则不同

5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D.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变革过程E.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发展过程

5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所做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C.工人阶级是最有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D.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E.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行进一步增强

5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

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E.暴力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53.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A.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调整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生产力继续发展C.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时期D.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E.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程度的缓和

54.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E.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5.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 年南方谈话中,他_____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E.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6.进入20世纪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A.出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B.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使劳资关系得到了调整C.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和变化D.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E.并未改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

5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经济运行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C.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D.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原则E.实现了绝对公平

58.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象;后者触及生产关系E.前者只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后者涉及各领域

59..列宁能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原因是()。A.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B.集中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智慧C.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D.列宁是天才人物E.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很高

6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临时性政策B.不符合当时俄国的的国情C.对于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D.是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E.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好政策

6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A.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B.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C..遭到了工农的强烈反对D.生产得到发展E.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

62.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的精辟_____论述有()。A.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C.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发展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E.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63.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有()。A.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B.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C.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D.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E.软弱而抵消的监督机制

64.对苏联模式的正确评价包括()。A.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B.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C.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D.极大提高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E.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65.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经历的飞跃有()。A.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B.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D.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飞跃E.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的飞跃

66.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蓬勃发展()。A.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B.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C.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D.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心E.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67.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一般是()。A.无产阶级专政B.工农民主专政 C.工人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E.全体劳动者专政

68.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的历史任务有()。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E.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69.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A.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B.无产阶级专政还肩负着在国际斗争中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职责C.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E.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比较弱小

7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因为它()。A.与以往剥削阶级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B.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D.是社会主义的生命E.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

71.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A.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B.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C.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D.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E.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前进

72.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有()。A.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B.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E.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73.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有()。A.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C.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联合社会各个阶级把经济建设搞上去E.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7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社会和谐

E.道德教育

75.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C.公有制为主体D.共同富裕E.消灭剥削

7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的预见未来社会的的科学方法是()。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写E.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努力作详尽的细节描写

7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______需分配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E.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78.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不正确的有()。A.共产主义渺茫论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程E.共产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79.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界定正确的有()。A.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B.一种社会制度 C.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E.一种社会形态

80.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因为()。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B.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C.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D.使全人类都获得解放是最伟大的事业E.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以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

8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A.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E.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A.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B.各国的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C.经过长期探索,中国找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83.下列不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

8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A.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B.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E.前者是客观真理,后者是凭空捏造

8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B.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E.文明社会

86.共产主义()。A.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B.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C.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D.需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而最终实现E.使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

87.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B.干部和群众的差别C.工农差别 D.城乡差别E.政治和经济的差别

88.下列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是()。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89.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B.每一个人的发展C.一部分人的发展D.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E.不仅体力、智力和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90.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体现为()。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C.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用事实证明D.共产主义是依据社会发展规律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E.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出的科学预测

91.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表现在()。A.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时期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很好,不可能转变为社会主义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长期的D.当代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所击败E.资本主义国家即使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也只能是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9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的社会状态。A.相互联接 B.互不关联C.两种不同 D.基本相同E.两种理想

93.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会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原因在于()。A.生产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B.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一致C.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D.社会已不再会因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E.政治斗争不再存在

94.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科学的展望,是因为他们()。A.站在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上B.运用了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C.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带有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D.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E.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95.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比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彻底更详细B.得到了资产阶级政府的认可C.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D.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E.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__

(三)判断题(A 为正确,B 为错误):

1.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A)(B)

2.共产主义不是离开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A)(B)

3.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B)

4.费尔巴哈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A)(B)

5.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也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资本主义制度。(A)(B)

6.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A)(B)

7.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A)(B)

8.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A)(B)

9.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A)(B)

10.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的总汇。(A)(B)

11.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创造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A)(B)

12.共产主义是一种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乌托邦。(A)(B)

1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A)(B)

14.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

15.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A)(B)

16.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A)(B)

17.古典政治经济学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就失去了“公正性”。(A)(B)

18.空想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A)(B)

19.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A)(B)

20.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A)(B)

2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B)

2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 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A)(B)

2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

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B)

24.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A)(B)

25.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A)(B)

26.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A)(B)

2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A)(B)

28.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A)(B)

29.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B)

3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B)

3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A)(B)

3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B)

3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A)(B)

34.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A)(B)

3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B)

36.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A)(B)

37.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A)(B)

38.有用就是真理。(A)(B)

3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A)(B)

40.认识开始于经验。(A)(B)

4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A)(B)

4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A)(B)

4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B)

44.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A)(B)

45.实践出真知,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A)(B)

46.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A)(B)

47.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A)(B)

48.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A)(B)

49.相对真理是指包含错误的真理。(A)(B)

50.认识的目的是达到理性认识。(A)(B)

51.真理即是客观事物、客观规律。(A)(B)

52.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 就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A)(B)

53.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A)(B)

54.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A)(B)

5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A)(B)

56.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A)(B)

5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A)(B)

58.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首先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A)(B)

59.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A)(B)

60.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A)(B)

6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唯一性。(A)(B)

6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A)(B)

6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A)(B)

64.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A)(B)

6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A)(B)

6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A)(B)

6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A)(B)

68. 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A)(B)

69.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A)(B)

7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A)(B)

71.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A)(B)

72.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B)

73. 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B)

74.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A)(B)

75.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A (B )76.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

发展的结局。(A)(B)

77.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A)(B)

7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都属于唯心史观。(A)(B)

79.唯心史观在说明社会历史时,只停留在人类历史活动的表面,它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A)(B)

80.唯心史观并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只是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少数历史人物活动的结果。(A)(B)

8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A)(B)

82.“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A)(B)

83. 生产力中还包含科学技术因素。(A)(B)

84.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A)(B)

85.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A)(B)

8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A)(B)

87.在社会发展趋势上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顺序性、多样性、差异性。(A)(B)

88.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规定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A)(B)

89.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A)(B)

90.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A)(B)

9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共同选择性。(A)(B)

9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_____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A)(B)

9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中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

还会时常出现反复甚至倒退。(A)(B)

94.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B)

95.阶级的存在仅仅同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A)(B)

96.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A)(B)

97.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无产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A)(B)

98.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A)(B)

99.本质上,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A)(B)

100.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A)(B)

101.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B)

10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A)(B)

103.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A)(B)

104.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全部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A)(B)

105.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的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A)(B)

106.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A)(B)

10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A)(B)

108.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A)(B)

109.社会革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A)(B)

110.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而创造条件。(A)(B)

111.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A )(B )112.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A)(B)

113.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A)(B)

114.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A)(B)

115. 意志论和宿命论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英雄史观,即______都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精神的力量决定社会发展,夸大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A)(B)

116.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A)(B)

117.人们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A)(B)

118.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B)

119.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A)(B)120. 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A)(B)

121.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A)(B)

122.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A)(B)

123.按对历史影响的性质促进抑或阻碍,又可把历史人物分为进步人物和反动人物,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杰出人物,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反面人物。(A)(B)

124.无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A)(B)

125.要从必然性或偶然性中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A)(B)

126.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

(B)

127.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A)(B)

128.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A)(B)

129.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统一。(A)(B)

130.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A)(B)

131.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A)(B)

132.无产阶级领袖是群众的一员,是普通的一员。(A)(B)

133.无产阶级领袖应该一切从党、阶级、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A)(B)

134. 对待无产阶级领袖的态度是:在尊敬领袖时,不能夸大个人作用,搞个人崇拜。(A)(B)13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社会财富的占有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A)(B)

136.资本家采取种种手段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从而提高利润率,因此,利润率的高低,直接表明剥削程度的高低。(A)(B)

137.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凡是资本家都有能获得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家也不例外。(A)(B)138.商品的价值就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A)(B)

13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次劳动,前得生产使用价值;后者创造商品价值。(A)(B)14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一定时期社会所需的流通货币量就减少。(A)(B)141.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A)(B)

14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是有足够的货币积累。(A)(B)

143.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A)(B)

14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进行的。(A)(B)

145.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A)(B)

146.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A)(B)

147.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A)(B)

148.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毫无关系。(A)(B)149.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A)(B)

15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A)(B)

151.商品,本质上是有用的劳动产品。(A)(B)

152.商品总是和交换分不开的。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A)(B)153.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A)(B)154.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生产就是直接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A)(B)

155.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A)(B)

156.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专有物。(A)(B)

157.存在社会分工就会产生商品经济。(A)(B)

158.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A)(B)

159.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A)(B)

160.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A)(B)

161.交换价值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A)(B)

162.形态各异的使用价值之所有能够以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就因为在使用价值背后隐藏着一种同质的东西作为互相通约的基础,这就是价值。(A)(B)

163.凝结在物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A)(B)

164.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A)(B)

165.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A)(B)

166.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A)(B)

167.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A)(B)

168.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自然关系。(A)(B)

16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A)(B)

170.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A)(B)

171.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的学说,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A)(B)

172.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A)(B)

17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决定商品购买者的命运(A)(B)

174.简单劳动,就是不需过任何专门培养和训练,一个健全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A)(B)175.复杂劳动,就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的劳动。(A )(B )

176.商品价值量由市场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各部门大多数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A)(B)

177.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例,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A)(B)178.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由社会的条件决定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这种区分是相对的。(A)(B)

179.简单价值形式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一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A)(B)

180.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示。(A)(B)

181.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A)(B)

182.货币的出现,它使商品世界分裂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一极是货币,是价值的化身。(A)(B)

183.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A )(B )184.货币执行流通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就行了。(A)(B)

185.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是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A )(B )186.世界货币职能指在一国货币越出国境中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A)(B)187.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A)(B)

188.价值规律存在的客观前提是商品经济,只要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A)(B)

18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以贯

彻的形式。(A)(B)

190.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A)(B)

19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价值以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A)(B)192.价格虽然经常随供求变化而时涨时落,但并不会脱离价值这根轴线,它总是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A)(B)

193.从局部或短期看,价格可能低于或高于价值,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或全社会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仍然是相等的。(A)(B)

194.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恰恰是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A)(B)

195.无论是流通领域的竞争,还是生产领域的竞争,对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一种外在压力。(A)(B)

196.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所以货币就是资本。(A)(B)

197.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剩余价值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A)(B)

19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A)(B)

199.“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A)(B)

20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B)

20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是体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这是劳动力商品关键。(A)(B)20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前提条件。(A)(B)

20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A)(B)

204.剩余价值的产生就是由于货币所有者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这也是资本增殖的秘密。(A)(B)

205.在整个资本中,不变资本并不能创造价值增殖,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价值增殖,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A)(B)

206.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A)(B)

207.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A)(B)

208.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相对剩余价值。它属于相对剩余价值。(A)(B)209.劳动者出卖的只能是劳动,而不能是劳动力。(A)(B)

210.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A)(B)

211.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A)(B)

212.再生产按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A)(B)

21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是技术进步。(A)(B)

21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可变资本增大。(A)(B)

215.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来实现的。(A)(B)

216.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就是在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A)(B)

217.生产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处于生产阶段的资本,其职能是将机器、厂房、

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带有剩余价值的新商品。(A)(B)

218.商品资本,指的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是通过售卖,把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转化为货币,实现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A)(B)

219.生产资本的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生产中创造的。(A )(B )

220.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一种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是一个通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运动过程。(A)(B)

221.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所经历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销售时间之和。(A)(B)

222.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的,其周转速度比较快;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次转移的,其周转速度比较慢。(A)(B)

223.加快资本周转,关键是要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A)(B)

224.资本周转速度决定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A)(B)

225.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A)(B)

226.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量上,它是商品售价减去生产费用也就是成本价格的余额。(A)(B)

2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不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A)(B)228.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_____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实质上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了。(A)(B)

229.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都按平均利润率获得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A)(B)

230.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K +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A)(B)

231.借贷资本实质上是一种商品化的资本。(A)(B)

232.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而分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A)(B)

233.利息率总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上下活动,还要受供求关系、习惯、法律等因素的影响。(A)(B)

234.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商业资本家来进行的。(A)(B)

235.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资本主义企业。(A)(B)236.银行利润来源于借款企业工商企业的利润,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银行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A)(B)

237.银行利润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A)(B)

238.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公司的赢利中分得的收入,其实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A)(B)

23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即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增殖的规律。(A)(B)240.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价值,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价值。(A)(B)

241.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因而生产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A)(B)

24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A)(B)

243.“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A)(B)24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A)(B)

245.科学社会主义由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指的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建立。(A )(B )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 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 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四维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2.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 人的主观想象 C. 客观物质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5.认识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题库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题库(单选)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4、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0、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A】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 D、唯物主义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试题集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要点] 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要点]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