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沸之城)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11年1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 任务由来

昆明市在改造城中村的进程中,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中村改造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规划、区级实施,统一设计、各具特色,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营造景观、健全功能,全面推进,改善民生”的统一部署,并相继出台了《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昆通〔2008〕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08〕26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08〕25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昆城改领〔2008〕1号)、《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昆城改领〔2008〕2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昆城改领〔2008〕3号)等配套文件,力争使城中村改造操作程序透明、投资者获益、拆迁村民(居民)满意。“城中村”改造是当前最紧迫重大的民生工程。

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经昆明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批准列为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被五华区政府确定为五华区二00九年必须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2009年3月29日五华区政府与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合作协议》,正式确定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为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的主体,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下马村城中村重建改造投资方。

该项目地块位于昆明主城区的五华区,北二环之内。北至较场北路,南至白云路,西至昆明市轧钢厂和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东至龙泉路。该项目总用地约207亩(包括道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等),用地范围内有下马村及成都军区昆明北较场第二干休所、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单位,拆迁面积约17.25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约1188户。

目前该项目拆迁工程已接近尾声,已拆除建筑规模为16.61万m2,未拆建

筑面积0.64万㎡。新建项目以商住为主,还包括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884982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08475m2,商业建筑面积51347m2;项目容积率6.15,绿化率36.5%,总户数为6509户,设地下机动车位6509个。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和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环评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另据《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及管理要求,本项目直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进行了现场踏勘及项目资料收集,按照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0年12月23日,由昆明市环境保护局主持,邀请有关专家及五华区环保局对“报告书”进行了专家评审,评审建议“报告书”经修改后上报审批。环评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现提交《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1.2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沸之城)

建设单位: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下马村;

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38007m2;

建筑面积:884982 m2;

总投资额:29216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956万元;

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住宅建筑面积608475m2,商业建筑面积51347m2;项目容积率6.15,绿化率36.5%,共有住宅19幢,总户数为6509户,设地下机动车位6509个。配套工程包括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医疗用房、文化体

育设施、金融邮电用房等;公用包括道路、环卫设施、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环保工程包括隔油池、化粪池、中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绿化等。

2.评价区环境现状

2.1 环境现状

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委托绿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引用昆明市6个例行大气监测点位中的龙泉镇监测点2010年10月7日至10月13的监测结果进行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参照《2009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进行地表水现状平价。

(1)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银汁河COD、TP、NH3-N、BOD5监测值均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超标原因主要为银汁河流域生活污水排入导致污染物量增加,且河流流量较小,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弱。

(2)本项目所在区域属盘龙江水系,本项目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昆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项目污水不直接进入盘龙江,因此本次评价不进行现状监测,引用《2009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进行评述。根据《2009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盘龙江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污染程度显著加重。

(3)环境噪声监测点中,除轧钢厂幼儿园夜间噪声略超过2类标准外(超标0.6dB),其余监测点位均达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为监测点位与教场北路相邻。

根据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白云路、龙泉路夜间噪声超过4a类标准,分别超标2.1dB和2.7dB;超标原因主要是白云路、龙泉路均为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教场北路昼、夜声环境质量达4a类标准,白云路、龙泉路昼间噪声达4a类标准。

(4)本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域,用地原属下马村及其附近村民、企业用地,均为建筑物所覆盖,仅有少量人工绿化树种,生物多样性差,不存在自然生境。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开挖产生的水土流失。此类建设项目一般施工场地四周均设有施工围墙围庇,基础开挖后水土大部分聚积于基坑内,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较小,属微度至轻度侵蚀。

2.2 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

3.工程分析及主要环境影响

3.1 工程分析

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

3.1.1.1 废气

本项目属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期包括原有建筑拆迁及新建项目施工两个阶段,其中原有建筑物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拆迁施工过程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未发生扰民现象。此次环评主要对新建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述。施工期间地基开挖、表土临时堆存、施工材料临时堆存、运输(搬运)等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扬(粉)尘,产生量难以确定。

施工人员拟租用附近民房食宿,工地内设施工办公场所及食堂(约50人就餐),食堂采用液化气、电为能源,废气污染物产生量较小。

3.1.1.2 废水

项目建筑施工用水,含大量泥沙、水泥等悬浮物,按照《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房屋工程建筑,框架结构用水定额为 1.5m3/m2,本项目建筑面积共计884982 m2,用水量约132.7万m3,施工期约为2.5年,日均用水量约1455m3。建筑施工用水在施工过程中的消耗量较大,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工地洒水抑尘等。

工地设有管理人员办公室及食堂,约50人,生活(包括餐饮)用水量约6m3/d,排水量5m3/d;生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 Cr、BOD、SS、动植物油、氨氮、磷酸盐等。此部分废水拟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1.1.3 固体废物

项目总拆迁量17.25万m2,拆迁垃圾产生量以2t/m2,容重以平均2.5t/m3计,则拆迁垃圾产生量为34.5万吨,拆算为体积约为13.8万m3。已拆除建筑产生的垃圾已运往在昆明卷烟厂附近设立的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点,委托其进行处置。

本项目属高层建筑,土方开挖量较大,约80万m3,部分可回填,

部分需外运,外运土方量约为30万m3,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建筑垃圾主要为钢筋、水泥、木材、砂、碎石、块石、石碴料等,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产生10kg建筑垃圾计,垃圾产生量约8850t。拟集中收集,进行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置。

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5kg/d,施工期约2.5年,共产生施工生活垃圾约13.7t。拟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3.1.1.4 噪声

项目建设期间噪声源为机械噪声,由工程设备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汽车、大型运输车辆等产生。参照同类型项目施工噪声源强值,项目各施工机械噪声源强约为60~100dB(A)。

3.1.1.5 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域,用地原属下马村及其附近村民、企业用地,均为建筑物所覆盖,仅有少量人工绿化树种,生物多样性差,不存在自然生境。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开挖产生的水土流失。此类建设项目一般施工场地四周均设有施工围墙围庇,地下室开挖后,水土大部分积聚于坑内,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较小,属微度至轻度侵蚀。

3.1.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

3.1.2.1 废气

项目内居民用房使用煤气、电等清洁能源,均属清洁燃料;幼儿园厨房采用煤气、液化气、电等提供能源,不设锅炉,营运期无大的废气污染物产生。项目的废气主要为幼儿园餐饮油烟、汽车运行及停放时产生的尾气、备用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尾气。

3.1.2.2 废水

废水是该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本项目废水产生量约为2778m3/d,废水中主

要污染物为COD

Cr 、BOD

5

、SS、动植物油、氨氮和磷酸盐。项目所处区域属于昆

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根据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处排水意见[2010]59号,《关于对“沸之城”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排水的咨询意见》,项目产生污水可

依托龙泉路、教场东路、白云路、及项目周边规划道路污水管网排放至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外排污水出水水质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3.1.2.3 固体废物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医疗垃圾、化粪池、中水处理站沉渣及污泥,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24894 kg/d, 其中医疗垃圾5kg/d。项目内各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等均设有垃圾收集桶,每日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

3.1.2.4 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幼儿园、商业促销喇叭声为主)、餐饮厨房灶具及油烟抽排噪声、中水处理站、垃圾压缩设备、水泵、配电设施、发电机等设施噪声等。噪声源强约为60~95dB(A)。

3.1.2.5 恶臭

主要来源于中水处理站及垃圾中转站。项目内设有一座日处理量200m3的中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恶臭;另外,设有一个日转运量150吨的垃圾中转站,也有少量恶臭产生。

3.2 主要环境影响

3.2.1地表水环境分析与评价

(1)施工期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以及施工场地暴雨径流。

①建筑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施工期日均用水量约1455m3,项目建筑施工废水产生量以用水量的10%计,约为146m3/d,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项目应建设施工废水沉淀池,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应尽量回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内的物料搅拌或洒水抑尘,严禁不经处理直接外排。施工废水沉淀池建设规模应与施工废水量相配,项目应进行具体工程设计、确定施工方式时,应核算施工废水量后设计施工废水沉淀池,确保满足废水处置要求。

项目施工场地周边无地表河流,施工废水通过周边排水管网外排。为减轻对市政管网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应经沉淀方可外排,外排水质应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通过采取各项管理及工程措施,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民房解决住宿问题,场地内设一处施工营地,主要设办公场所及食堂,约50人,生活(包括餐饮)用水量约6m3/d,排水量5m3/d;生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SS、动植物油、氨氮、磷酸盐等。此部分废水拟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营地应配套化粪池、隔油池等污水预处理设施,外排废水应处理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施工生活废水处理后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③暴雨径流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表裸露,若遇暴雨,将产生夹杂大量泥沙的暴雨径流,同时,各类施工机械燃油及机械润滑油会产生跑、冒、滴、漏,该部分油

污在雨天易被冲刷而产生含油的暴雨径流。因此,项目施工期间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对砂、石料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从而有效控制物料进入暴雨径流的量,同时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此外,还要做好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和排水导流工作。暴雨时,由于市政污水管网容量有限,容易出现管网暴满,污水大量溢流现象。本土石方阶段开挖量较大,较易造成水土流失,携带在量泥沙的废水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易造成管网堵塞;若溢流,则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并给当地居民出行造成不利影响,社会影响较大。本项目位于城市主干道旁,应加强雨季施工管理,做好截流、施工废水沉淀等工程措施,严禁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及管理措施,施工期废水可得到有效处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①项目污水特征及排水去向

a.污水特征

本项目属商住项目,处于昆明主城区,无工业项目,污水均为一般生活污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动植物油、NH3-N、磷酸盐,本次类比其他相似项目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对各项污染源的污染物产生浓度进行了估计,经核算,混合污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CODCr377~553mg/L、BOD5187~276mg/L、SS198~297 mg/L、动植物油24~39mg/L、NH3-N10~19mg/L、磷酸盐4~6mg/L。通过供排水平衡分析及核算,项目污水产生量为2778m3/d。

b.排水去向的确定

项目内排水系统拟进行雨污分流,污水经各建(构)筑物旁的化粪池、隔油沉渣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白云路污水管收集并汇流后进入昆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

按照《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

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三)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

本项目日可回收水量约2778m3,再生水需水量172m3,总建筑面积884982m2,按要求需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项目拟自行建设中水处理站,规模按200m3/d考虑。

根据《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要求:再生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办理建设备案。再生水利用设施竣工后,必须经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再生水的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②排水方案论证及地表水影响分析

a.排水方案论证

本项目污水收集后,排入南面白云路,汇入盘龙江沿岸截污系统,可引至第四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排水量约为旱季2606m3/d,雨季2778 m3/d,占整个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的5%,所占份额较低,且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已出具排水意见[2010]59号,《关于对“沸之城”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排水的咨询意见》,项目产生污水可依托龙泉路、教场东路、白云路、及项目周边规划道路污水管网排放至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外排污水出水水质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因此项目污水进入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是有保障的。

b.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区域地表河流为盘龙江,按照《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盘龙江为Ⅲ类水体,根据《昆明市加强“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昆部队,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一)新建直接向“一湖两江”流域保护区排放氮、磷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引至昆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项目污水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废水不计入区域总量考核,由所在污水处理厂统一解决总量问题。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不直接进入地

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2.2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施工期

①施工粉尘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项目属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期对原有民宅等建筑拆迁后,再进行新商住楼的建设。目前拆迁工程已基本完工,施工期产生一定的粉尘,但影响范围有限,拆迁施工过程未发生扰民现象。新项目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基础地基开挖造成地表裸露、土石方的开挖、搬运、回填,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车辆运输等施工作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扬尘,扬尘呈无组织排放,散落在施工场地和周围地表,并随降水的冲刷而转移至水体。在干季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以上建设过程会导致施工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升高,影响所在地区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由于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在施工现场,近地面的粉尘浓度一般为0.5~12mg/m3,随地面风速、开挖土方和淤泥弃土的湿度而发生较大变化。在干燥和风速较大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会超过GB3096-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中日平均值0.3mg/m3的1~40倍,污染比较严重。

项目施工过程主要对临近建筑影响较大,包括项目南面的云南北方昆物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宿舍楼、西面武警云南总队机关三号院,为项目所包围的武警三支队住宅区、北教场第二干休所、昆明市轧钢厂幼儿园及宿舍。

项目施工期必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减轻施工扬(粉)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尤其应注意对被项目所包围的武警三支队住宅区、北教场第二干休所的防护。

②施工生活废气影响分析

项目内设置施工人员食堂,会有生活废气产生。食堂使用罐装液化气为燃料,属清洁燃料,生活废气主要为炒菜产生的油烟气,呈无组织排放,项目应设置油烟抽排系统,尽量收集油烟,使其有组织排放,以减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临时食堂油烟排放量不大,经收集后通过食堂楼顶高度1.5m以上的排放筒

排放,对空气环境影响不大,工程施工结束后,该影响即终止。

(2)营运期

项目内居民用房使用煤气、电、太阳能为能源,均属清洁燃料;集中式餐饮仅为幼儿园食堂,幼儿园食堂采用煤气、液化气、电等提供能源,不设锅炉,营运期无大的废气污染物产生。项目的废气主要为炒菜油烟、汽车运行及停放时产生的尾气、及备用发电机尾气。通过治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3.2.3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由各种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产生,如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汽车、大型运输车辆等,噪声源强较大,约为60~100dB(A)。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土石方阶段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的噪声限值昼间为75 dB(A),夜间为55 dB(A)。施工期间推土机、大型运输车辆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大,昼间距离推土机20m外噪声方可达《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距离大型运输车辆40m外声环境方可达《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夜间大型运输车辆在300m处仍不能达标,推土机在200m外方可达标。由此可见,噪声源强高的设备不适宜夜间施工,昼间施工时应尽量远离关心点。项目位于昆明主城区,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分布有云南北方昆物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宿舍楼、武警云南总队机关三号院、武警三支队等住宅区、北教场第二干休所、昆明市轧钢厂幼儿园及宿舍,施工期噪声主要对以上关心点造成影响。项目应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对施工期噪声进行防治。施工结束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消除。

(2)营运期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包括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幼儿园、商业促销喇叭声为主)、餐饮厨房灶具及油烟抽排噪声、中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机等。噪声源强约为60~95dB(A)。项目内商业设施中,餐饮、娱乐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项目,今后将单独申报环评手续。

项目内各产生噪声设备均布置于室内,经房屋隔声后,噪声可衰减15~20 dB(A),即经房屋隔声后,部分噪声源可达标,但部分噪声源仍超标,需要采取进

一步的噪声治理措施,包括减振、消声、距离衰减、绿化等。本项目所产生的噪声可控可防,通过采取合理布局,及相应的管理和工程措施,可做到达标,对声环境影响较小,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3.2.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弃土石以及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垃圾。

本项目属城中村改造,施工过程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目前已拆建筑物产生的垃圾已完全清运,场地已基本平整;剩余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约为1万吨(约0.5万m3),将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形较为平坦,但高层建筑基坑土石方开挖量大,大部分可进行回填,部分弃土(约30万m3)需外运,建设单位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

项目内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第58号令《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进行处置。

项目只要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则施工活动产生的各项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营运期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餐饮垃圾以及化粪池、隔油池沉渣及污泥。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26.85t/d,约1万t/a。项目内各住宅、商业用房等均设有垃圾收集桶,每日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

项目内的生活类垃圾可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与昆明市其他生活垃圾处理途径一致。只要加强管理、及时清运垃圾,可完全消除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内的化粪池、隔油池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沉渣及污泥,其含水率较高,其中化粪池可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并直接利用吸粪车抽走;隔油池沉渣需定期打捞,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禁止用于制造泔水油。项目投入营运后,物业管理部门应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及时

清运污水预处理设施污泥,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则项目污水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沉渣和污泥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根据《昆明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听证稿)第八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对本行政辖区内的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和资源化进行统一管理,由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以特许经营方式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对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服务。

项目内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产生少量医疗垃圾,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医疗垃圾产生量较小,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可得到妥善处置。医疗垃圾的管理、暂存应严格按照《条例》、《卫生机械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昆明市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要求执行。

3.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项目有地原属城中村,土地大部分为建筑物所覆盖,仅有少量人工绿化植被。项目建设对植被影响很小。

本项目处于城市建成区,用地范围较为平坦,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相对较小,施工期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营运期

本项目建成后,区域绿化面积将得到提高,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绿化建设方面。

3.2.6 社会影响评价

(1)拆迁安置影响分析

本项目拆迁面积17.25万平方米,涉及对象为一个村庄、6个企业,涉及拆迁户约1188户。

本项目拆迁安置严格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昆通〔2008〕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08〕26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昆政文〔2008〕25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昆城改领〔2008〕1

号)、《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昆城改领〔2008〕2号)、《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昆城改领〔2008〕3号)等文件内容实施。昆明市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还出台了《五华区下马村片区改造城市房屋及国有土地拆迁安置补偿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以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进行拆迁安置,对于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的被拆迁人给以优惠和奖励。过渡期内人被拆迁人自行解决房源问题。

项目涉及的被拆迁人可得到合理的补偿及安置;现阶段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即项目拆迁安置未对社会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对居民而言,“城中村”改造后,现有居民以“租房”为收入的现状将发生一定改变,部分居民仍将出租部分房屋,虽然房屋单价将有所提高,但可租房面积较原有“城中村”将有所降低;另外,居民将支付物业费等相关支出。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可能降低部分居民的租房收入。原“城中村”居民的就业等问题属社会保障事业范畴,非本项目单独的影响。于本项目而言,拆迁安置中将对居民有相应的补偿,建成后,商业项目、物管等可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城中村”居民应获得优先受聘权,以此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日常收入。

(3)商业影响分析

项目内商业用房也占据一定比例,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46号《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新办餐饮业经营场所的选址(点),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严禁在下列地点新办餐饮业:(一)居民住宅楼内;(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另外,根据国务院令第458号《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项目应严格执行上述法律法规要求,严格禁止在居民楼内引进餐饮业及娱乐

场所。对于符合餐饮业准入要求的独立商铺,如业主考虑建成后引进餐饮业,必须在方案设计阶段考虑餐饮业的设置地点,并设置独立的排烟管道,预留隔油沉渣池的放置区域或施工场地。项目内其他商铺应根据情况另行到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4)高楼风影响分析

本项目内高层建筑较多,将会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的高楼风影响。

(1)局地风场和污染扩散条件的影响

①高大建筑附近的涡流成因分析

建筑附近的涡流主要是风压作用引起的,风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风压差。当风吹至建筑物上时,在迎风面上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降低,风的部分动能变为静压,使建筑物迎风面上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在迎风面上形成正压区。在建筑物的背风面、屋顶和两侧,由于在气流曲绕过程中形成空气稀薄现象,因此该处压力将小于大气压,形成负压区,形成涡流。

涡流的大小与建筑物的高度、长度、深度有关。当房屋的长度与深度不变时,涡流长度随房屋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涡流长度约为房屋高度的4-5倍;当房屋的高度与深度不变时,涡流长度随房屋的长度增加而增加;当房屋的高度与长度不变时,涡流长度随房屋的深度增加而减少。总之,房屋的高度越大、长度越大、深度越小,屋后旋涡区就越大。

本项目高屋建筑高度主要为45层、34层,各种房型的长、宽、高如下:A户型:29.4m(长)×35m(宽)×130.35m(高)

B户型:29.2m(长)×24.8m(宽)×131.35m(高)

C户型:29.2m(长)×35m(宽)×131.25m(高)

D户型:27.4m(长)×24.8m(宽)×130.05m(高)

E户型:24.8m(长)×24.8m(宽)×101.65m(高)

F户型:24.8m(长)×35m(宽)×129.75m(高)

本项目建筑物后涡流区相对较小。但地下车库排风口若设在涡流区,则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需合理布局。

②高大建筑高风速区分布

高大建筑林立会产生“峡谷效应”,带来变幻莫测的“高楼风”,气流分布与建筑物形状有关。高屋建筑如建筑呈横长形时风速最大为建筑上方,当建筑呈细高状时,风速最大为建筑两侧,本项目建筑为细高状,情况属后者。

③“高楼风”对环境的危害

本项目建筑物后涡流区相对较小,建筑呈细高状时,风速最大为建筑两侧,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建筑合理规划、并合理布局废气污染物排放口(如地下停车场排风口、餐饮项目排气筒),可减缓高楼风影响。

④对“高楼风”的防范措施

a.建筑规划合理布局

利用建筑布置及其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尽量减少强风面积或在人们活动的地区防止强风。昆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本项目建筑两侧风速最大,项目内应尽量减少西南向开放式通道,避免在建筑物两侧设置广场等人员集中场所。从本项目平面布置来看,项目建筑布置已考虑过对高楼风的防范,布置相对合理。

b.建筑平面和剖面形状的合理选择

根据日本的日本电气本社经验,在建筑物上开洞口比不开洞口风速增加领域要少,并且洞越集中越好。除去中间开洞和剖面的层层退后外,高层建筑周围设低层也十分有效。就本项目而言,在教场东路以东片区,高层建筑间布置有低层商业建筑,低层建筑对高楼风具有较好的削弱作用。

因下降的气温由于低层部分层顶的遮挡,对减少地表附近的强风十分有利。

如果有困难,设置类似的挑檐也很有效。建筑下部设架空柱,可以减少两侧的强风。但同时通过架空层的气流又要注意采取对策处理好。

c.设置有关的遮蔽物

例如绿化树木、围墙、防风网、隔断式拱廊等,这些都设置在建筑易产生气流剥离的角度及其周围。

d.重视细部的处理

如建筑物墙面利用、阳台或线脚凹凸变化、也可以减弱气流的剥离。

e. 注重污染设施的布局

废气污染物排放口(如地下停车场排风口、餐饮项目排气筒)等应避开涡流区,以增强废气污染物的扩散。

(5)日照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单位编制了《日照分析报告》,其所采用的标准及依据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的条文(2002版),有关规定如下: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10—2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的标准降低。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昆明市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昆 明 市 城 中 村 问 题 形 成 的 探 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昆明市城中村现状特征及原因分析 1.1昆明市城中村形成回顾 1.1.1昆明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回顾昆明市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城市发展恢复期:即 1950—1966 年的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和建设起步时期,依托老城的商业文化设施,新区和市郊工业片区开始发展,区域城市化开始起步。城市建成区逐年向外扩展,周围的近郊村庄与城市连接,城中村开始萌芽。 ②城市发展停滞期:即 1966—1976 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城市发展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③城市发展重振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直到 1992 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从 1978 年的建成区面积约 28km2和 110 万人增加到 1992 年约 70km2和 180 万人。距离城市较近的村庄慢慢被城市包围,许多城中村逐步形成。 ④城市发展高速期:1992 年至今,昆明由西部改革开放的末梢走向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的转轨使得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50km2,人口约 270 万,特别是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1.1.2昆明市城中村发展阶段 昆明市城中村的发展演变是同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同步的,昆明城市发展的高潮期,也是城中村快速形成的阶段。因此,昆明城中村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但其最终所形成的土地开发方面的特点是共同的。 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村庄的发展独立于城市的发展进 程,发展速度较缓慢。 80 年代以 前,东庄、大树营等村庄还在城市 建成区的边缘,当时的城市向外扩 展的用地需求有限,城市的发展对 散布在其周围的农村尚未构成较 大的影响。各村的村民以务农为主, 尚无能力建多层住宅,六七十年代 新建和翻建的村民住宅基本上也 都是一、二层的土基房,以村民自 用为主,从建筑外观上看有明显的 特点。 二、进入 80 年代以后,城市化加快,市区内的城中村开始真正萌发。 80 年代以后,昆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使得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对城市周围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成为解决用地需求的主要途径。在这一阶段的土地征用过程中,一些农村集体失去了用于进行农业生产的耕地,一部分农民转为非农人口,农民的生产方式也由务农转向做工和经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有显著增加。此一时期,农民的建房积极性很高,在宅基地上自建的住宅层数多为 4——5 层。靠近城市旧城区的村庄逐渐被包容到城市建成区当中,这一部分村落的村民开始在建房自用的基础上,对外出售或出租住房。与此同时,由于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21、上苜蓿村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10、朱家村 11、刘家村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13、牛街新村14、小羊村 15、大羊村16、凉亭村17、大树营大营村18、大树营中营村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发表时间:2012-12-06T15:17:45.7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Under供稿作者:陈秀民1 陈吉2 [导读] “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陈秀民1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陈吉2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的调查.分析了“城中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和外来人口居住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土地、户籍、村民自身利 益、外来人口居住等各方面因素。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本文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中村”,现状及问题,“城中村”改造 \"Village inside city\" problem of some think-takes kunming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for example ChenXiuMin 1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ChenJi 2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Abstract: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more sensitive, popular problem, but also many cities to be faced with a difficult problem, involves the various interes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kunming. Analysis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population living demand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oduct, the villages of reform of the related to l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 villagers their own interests, foreign population lives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factors. Since period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problems, the serious influence kunming city image, this paper dialectically that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danger and positive role, and\"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village inside c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这些“城中村”存在着卫生、安全、治安等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要求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针对“城中村” 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改造的建议。 1昆明市城中村的现状 根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288个,涉及村民约21.9万人、7.75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建筑面积2276万平方米。在这288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其中在二环路以内共有村庄66个,全部是“城中村”。总人口约34500人、14200户,总用地面积4.25平方米,占二环路内总面积的9.4%,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43,户均建筑面积429平方米。 昆明市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呈现如下特点: (1)量大面广,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 (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昆明市“城中村” 的平均建筑容积率0.8,二环路内达1.43,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容积率在2.0以上。部分交通条件好,靠近市场的村庄甚至高达4.0。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1.8的容积率.改造的难度很大; (3) “城中村”的分布大体上是这样的,二环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密度最大、容积率最高,而且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 (4)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城中村”、 “城边村” 常常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大量出租集体土地.大部分发生在“城中村”、“城边村”。同时, “城中村”的违法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当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加层等违法建设当作获取高额补偿的一种手段。 (5)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 “城中村”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出租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较高,许多村庄采取各种名目新建住房,但其旧村却坚决不拆,全部出租。 “城中村”并没有随新村建设而得到解决。 2 “城中村”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违法建筑泛滥 “城中村” 由于处于城市建成区,加之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原本村庄空间结构的自然和谐,机理混乱.空间结构与城市严重冲突,整个发展建设呈现无序状态。 2.2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 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伺(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煤气管道不通,给排水容量不足,且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供外来人口使用的设施缺乏。此外城中村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建筑质量不高。 2.3社会问题突出 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造成城中村不少原居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为“四不青年”(不耕作、不学习、不经商、不做工);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集聚在“城中村”,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原住村民。外来人口膨胀, “城中村” 正在演化为城市的一种“亚社区”,成为城市中社会治安多发区域。 2.4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 “城中村” 内小工厂、仓库和居住交错混杂,用地布局混乱,功能相互冲突。 2.5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 “城中村” 的建设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规划控制。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空间,根本没有火灾,消防、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极度脆弱。房屋建设根本没有科学的设计,没有考虑地质条件、防震抗震要求。 3 困扰“城中村” 问题解决的几个难点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昆明市官渡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昆明市宏观市场概况与分析 一、昆明市概况 昆明在云南省中部,面积21111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至2800米之间,为山原地貌。城区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临滇池。昆明市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北部有乌蒙山等群山阻隔南下冷空气,南部受孟加拉湾海洋季风暖湿气候影响,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市区年平均气温15.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由于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2400多小时,无霜期达230天,鲜花常开,草木常青,故有春城之称。昆明辖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5个区,安宁市和呈贡、晋宁、富民、宜良、石林、嵩明、禄劝、寻甸8个县,总人口467万。世居汉、回、彝、白、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4万,占总人口的13.7%。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619.33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13.72%,居全省各州市首位;人口密度 294.76人 /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02?。全市户籍人口为 517.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1.56%,农业人口占 58.44%。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昆明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盐、铜、铁、钛、煤、石英砂、铝土、硅石等。其中以磷、盐、铜、钛矿最为丰富,磷矿储量约48亿吨,盐矿储量约138亿吨,居全国内陆盐矿第二位。全市水域面积3.5万多公顷,年平均径流量70多亿立方米,水源分布较广。滇池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全市国土面积中,丘陵、山地占88%;平地占10%;湖泊占2%。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类,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桃、梨、苹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经济林木。花卉种类繁多,有400多种,常见的180多种。其中茶花、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为云南八大名花。茶花为昆明市市花。目前,昆明的花卉已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花卉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重建集体土地上住宅拆迁货币补偿最低标准

“城中春” —昆明城中村改造经验分析与启示 (潘健茹区“三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导语】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在一定的城市发展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着快速城市化向优质城市化的转变,城中村一直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混乱、环境卫生差、消防隐患严重、社会治安复杂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日益凸显,成为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但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意味着物理和空间形态上的重建,更意味着相关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真正转变。从这个意义上看,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复杂的,改造过程是艰巨的。即便是我们的近邻—广州和深圳,仍然在城中村改造路子上不断摸索。我区推进三旧改造两年多,也一直将城中村改造作为重中之重,从石头村滨海御庭的成功尝试,到永新南村整体改造的探索,也在不断思索适合我区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现在,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春城昆明,这座现代化开放城市及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同样也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这里不得不提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自2008年2月上任以来,从苛行问责的招商引资到昆明官员必须掌握5门外语,从城市建设“大跃进”到骤然的市容改造,仇和新政和仇和模式,正以更激进的形式不断改变着昆明城市固有的面貌。 我们试图分析总结昆明城中村改造经验,希望能给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带来启示。 【聚焦昆明】 一、宏伟目标

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和整治作出重大决策:计划从2008年开始,在5年时间内,对主城区范围336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 二、高配班子 铁腕书记仇和说,“想得到的不一定办到,但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昆明市确立了“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总体规划思路,同时,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为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为组长,市政协主席田云翔、副市长陈勇、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为副组长的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 三、建立周密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昆明相继出台了《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办法》、《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基准价格》等意见和办法。同时,根据工作推进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重建集体土地住宅拆迁货币补偿最低标准》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昆明城中村改造实际、对社会投资较有引吸力的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撑体系。 1.制定总纲,界定原则要求。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实行“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动态管理。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涉及综合管网、市政道路并网或新增开口的,相关费用予以减免。切实做好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区域内农民和居民利益。在城中村改造中,应当按照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户及早入住。实施整体拆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旧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对城中村区域农村集体土地上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屋,由区(县)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核

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名单

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名单 (共计335个)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官渡区(102个)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21、上苜蓿村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10、朱家村 11、刘家村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13、牛街新村14、小羊村 15、大羊村16、凉亭村17、大树营大营村18、大树营中营村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五)云溪社区

云南城投35.5亿开发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

云南城投35.5亿开发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4984657.html, 发布时间 2010-03-12 15:25:49 星期五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云南城投“大手笔”介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 3月5日晚间,云南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启动数个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金额超过35.5亿元。 同时,公司携手云南地产大鳄俊发,以现金方式出资成立云南俊发宝云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对盘龙区宝云社区范围内的城中村项目进行合作。 启动数个城中村改造 云南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取盘龙区3个旧城改造项目,涉及8个自然村和社区,总占地规模超过2700亩。 旧城改造项目之一的上坝片区,该项目位于盘龙区北部山水新城范围,涉及上坝村、回龙村及竹园村3个小组,占地面积790亩。 根据初步测算,上坝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改造总投资约为12.5亿元。 旧城改造项目之二的宝云社区,公司将与俊发地产共同出资成立云南俊发宝云有限责任公司,对盘龙区宝云社区范围内的城中村项目进行合作。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其中,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俊发地产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双方均以现金形式出资。 但由于公司并未公布更为详细的数据,该社区旧改规模还将有待进一步明确。 旧城改造项目之三的中坝村区域,该项目涉及雨树村、中坝村、张家寺村和郑家村共4 个村落,项目总用地规模约1920亩,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约23亿元。 其中,征地成本约6亿元,拆迁补偿成本约12亿元,“三通一平”整理成本约2亿元,不可预见费用约3亿元。 对于中坝村区域改造项目,公司拟与昆明市盘龙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公司出现金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75%,盘龙建投以现金及实物出资7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 项目公司成立后,为加快项目进度,公司将向项目公司投入3亿元的前期经费,用于拆迁及回迁房建设的前期启动。

昆明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淡出新都市显影 2010-09-29 07:09:00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和光亚熊明李昌莉 昨日上午,昆明市张官营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开始入住。回迁户脸上洋溢的笑容映射出“先建设、后搬迁、再拆迁”的“张官营模式”获得成功。 其实,这仅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中开出的第一朵漂亮的花朵,而无数的花骨朵也正含苞待放。因300多个城中村星罗棋布城中而被人诟病为“村城”的昆明,正在脱胎换骨,回归“春城”本色。 不仅是拆了旧房盖新房 昆明的城中村改造,超脱了单纯的住宅重建模式,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商业中心、副中心、专业商圈等开发理念。如:南亚风情园片区改造项目将建成昆明南市区的CBD,商业功能辐射整个南市区甚至全昆明。南窑村片区改造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商贸、商务、文化休闲娱乐及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苏家塘片区将打造以创智产业为主的产业地产,带动片区价值增值。正如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傅希所言,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不仅不会造成同质化倾向,反而将成为带动各个板块商业崛起的重要牵引力。昆明城中村改造,走上了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与产业项目布局、片区功能完善的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为避免落入拆了旧房盖新房的怪圈,昆明市在下达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意见时,对市政基础设施、公建配套设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相应建设指标,从而弥补了以往城市功能中缺失的功能。 记者在对2010年以前专项规划已审议通过的10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统计表中发现,这些项目要求代建公共绿地面积约为99万平方米;配建中学12所、小学42所、幼儿园65所;配建垃圾转运站46座、公共厕所123座、中水回用设施14座、医疗卫生设施16座以及生鲜超市、消防设施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46座。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增加城市次支路道路总长度350余公里,增加商业服务设施400万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由参与改造的企业出资建设,建成后大部分都将无偿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供当地居民使用。完善了以往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功能,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群众政府企业“三赢” 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渔堆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本村改造方案时激动万分,长期受水淹困扰的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五华区岗头村翟女士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拨通了市领导的工作电话,倾诉希望加快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愿望……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昆通[2008]7号《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我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步伐,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城中村”重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保护征地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房管理禁止违法加层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我区“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各个改造项目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具体补偿方案和标准,报“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一章规划建设 第二条“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实施前首先根据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环境风貌、公共设施配套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组织编制拟改造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改造方案,报经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批准,下达改造计划后组织实施。 第三条规划原则上以原行政村为单位编制,规划范围以“城中村”重建改造的范围为基础,结合其所在地块的特点及规划路网结构,充分整合周边土地资源,保持街区规划的完整性合理划定,鼓励对相邻的“城中村”进行整合,实行更大范围的连片整体改造。 第四条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激发保护好广大“城中村”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并应公开、择优选择投资企业作为投资意向人参与项目前期工作。 第五条规划应当具体研究各“城中村”(旧村)的主要特征、改造模式、改造策略及改造影响,确定各村改造的目标、功能定位,制定土地利用、建设强度、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公共与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控制要求。 规划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几下方面内容:已经规划部门反馈意见的地块规划控制条件和技术指标;大多数被拆迁户认可的拆迁安置方案;已经国土部门反馈意见的供地方案。 规划成熟后由区政府上报(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市规划委员会可委托其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批)。 规划批准后,列入昆明市“城中村”重建改造计划目录;已生效的“城中村”(旧村)改造规划在区政府办公场所和受改造规划影响的范围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经批准的“城中村”重建改造规划,不得擅自变更。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用地规划、供地方案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 第七条“城中村”重建改造应当依据“城中村”重建改造规划制定的规划设计方案,依照有关建设法律、法规组织“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建设。 主要街区、文物景点周边“城中村”的重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也可以公开征集方案。 第八条“城中村”重建改造涉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当优先列入城市建设年度计划,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

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 (2011—2013年) 目前,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镇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数量众多的城中村既成为昆明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成为昆明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影响了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昆明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改造提升城中村成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2008年初,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决定,确定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自愿、遵规履程,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全面实施、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把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并将其作为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的重要举措。 过去三年来,对一批城中村实施了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三年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特编制《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指导今后三年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2008—2010年城中村改造成效显现 根据市规划局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在2007年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城中村336个。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原来不是城中村的村庄,也逐渐被城市所包围。为同步解决新产生的城中村问题,避免今后改造付出高额的改造成本,主城四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将一些建成区内的村庄也纳入改造范围。目前,计划改造的城中村共有382个。 城中村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城中村改造自2008年启动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已完成1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审批,120个城中村进入拆迁,已拆除1750.28万平方米,23个村完成土地交易,73个村的项目获得规划条件,52个村的项目获得安置房建设意见,24个村的项目获得工程许可证,78个村启动工程建设,开工面积981.57万平方米,11个村安置房111.38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3106户村民入住新居,7148户选择全货币补偿方式实现安置。已投入改造资金332.31亿元,面向社会提供商品房488万m2,城中村改造项目内已建成配套小学2所10619m2,幼儿园2所8179m2,公厕2座382m2,社区用房977m2,垃圾中转站1个100m2。上庄村、李家地村、田家地村、王家地村等一批安置房即将完工交付使用。昆明城中村改造的成果正逐步显现出来,赢得了涉及改造的村民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和肯定。 虽然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项目拆迁多、土地交易少、项目开工少、实现安置少,规划方案调整多、规划方案同质性明显、容积率过高、开发强度大,缺乏整体统筹、采用单个项目平衡,少数项目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三年城中村改造目标 加大城中村改造推进力度,坚持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不动摇,在前三年的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改进流程,强力推进,构建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昆明城市更新改造体系,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项目规划编制审批和安置房建设为重点,到2013年底实现所有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项目安置房启动建设。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 导意见 昆明市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336个“城中村”(不含呈贡新城)。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抗震安全未设防和火险隐患突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城中村”区域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把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高标准启动,强势推进,全面提速。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激发好、保护好广大“城中村”居民参与改造的热情,通过政策、规划、计划的适时调控,保证“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和稳定,努力使改造工程惠及所有“城中村”和最广大居民。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改造,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好目标。 市区联动、以区为主。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构建市、区(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区(县)是改造项目的具体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主体,市要在制定工

作规划、分解平衡指标计划、完善配套政策、合理配置资金等方面,为区(县)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激发好、保护好区(县)的工作积极性。 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要结合各“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在全市及区域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改造思路和定位,设计要体现各自特色,避免趋同死板。同时,要注重整合,以社区(村委会)为单位,对同处一个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鼓励实行土地连片整合和统一规划,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要将“城中村”改造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完善其所处分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统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格局。 营造景观、完善功能。要在“城中村”改造中着重抓好城市设计和市政综合配套工作,通过“城中村”改造,提升片区的城市功能和品位以及综合承载 力。 全面推进、改善民生。既要推动“城中村”空间形态改造,又要注重积极开展体制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开展综合改造,推进“城中村”社会和经济形态的再造,实现“城中村”与城市的全面融合,“城中村”居民群众与全市人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 三、奋斗目标。 从2008年起至2012年,用五年时间改造提升完成主城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并逐步推进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其他“城中村”的改造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杜绝新的“城中村”的产生,努力向实现滇池流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具体分解为以下主要任务:“城中村”改造区域按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依法实施供地。“城中村”改造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绿地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配套落实到位。部分建设项目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城中村”改造区域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功能明显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精)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昆明市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336个“城中村”(不含呈贡新城)。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抗震安全未设防和火险隐患突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城中村”区域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把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高标准启动,强势推进,全面提速。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激发好、保护好广大“城中村”居民参与改造的热情,通过政策、规划、计划的适时调控,保证“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公平 和稳定,努力使改造工程惠及所有“城中村”和最广大居民。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改造,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好目标。 市区联动、以区为主。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构建市、区(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区(县)是改造项目的具体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主体,市要在制定工作规划、分解平衡指标计划、完善配套政策、合理配置资金等方面,为区(县)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激发好、保护好区(县)的工作积极性。 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要结合各“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在全市及区域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改造思路和定位,设计要体现各自特色,避免趋同死板。同时,要注重整合,以社区(村委会)为单位,对同处一个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鼓励实行土地连片整合和统一规划,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要将“城中村”改造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完善其所处分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统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格局。 营造景观、完善功能。要在“城中村”改造中着重抓好城市设计和市政综合配套工作,通过“城中村”改造,提升片区的城市功能和品位以及综合承载力。 全面推进、改善民生。既要推动“城中村”空间形态改造,又要

昆明城中村改造经验

到今年2月底,计划用5年时间大力推进的昆明“城中村”改造工程,刚好开启了整一年。值此特殊时刻,这项被视为昆明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究竟推进得如何了呢?对于这个问题,不但昆明人自己,全省上下,甚至全国众多存在“城中村”问题的地区,都很好奇。 自上周三本报刊出《两个月啃下“硬骨头”——五华区海源社区龙院、上峰村“城中村”改造纪实》一文后,社会各界关注不断,于是,本报也试图从更广泛的角度、更多元的环节来探寻,五华区海源社区龙院、上峰村拆迁安置工作快速推进的背后,有哪些值得进一步交流、探讨的经验? 昨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五华区负责“城中村”改造工程的相关部门了解到:站在五华区“城中村”改造的全盘来看,龙院、上峰村拆迁安置工作的快速、和谐推进,都可视作一个阶段性的典型,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经验—— 经验一:政策环境支持力度大 这首先得力于政策的细致到位。昆明市政府制定的有关拆迁补偿的框架性政策,以及五华区政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村一策”补偿安置办法,都较好地体现了民意,有效促进

了动迁工作的快速展开。在制定“一村一策”补偿安置办法时,区政府派专人多次深入一线,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上下讨论,形成意见后再报上级政府审批通过。这一模式有效化解了实际遇到的许多难题。 其次是行政架构精简干练。由五华区委书记罗建宾任政委、区长杨皕任指挥长,在涉及“城中村”改造的8个街道办事处成立筹建办,再由各个村委会或社区党总支部层层落实工作,如此整体构架保证了工作的深入以及流程的高效。在怡宁地产看来,五华区政府负责“城中村”改造的相关部门就像一个“便民服务窗口”,不仅给企业一步步指明该办理什么手续,还负责联络好省、市各级职能部门,让它们免去了在各部门间反复绕圈、找人的苦恼。 第三,涉及“城中村”改造的事一律“特事特办”,全力保证其高效运转。无论是最基层的村官,还是五华区政府负责“城中村”的职能部门,亦或昆明市城建局、规划区、土地局、社保局等相关部门,一路都为“城中村”改造开辟“绿色通道”。对一个普通的地产项目开发而言,要完成土地收储、立项、规划报件、资格审批等一系列复杂的前期工作,不花费上一两年是难得完成的。可是“城中村”改造不同,村民们耗不起、城市发展更耗不起,于是,尽管前期工作量有增无减,办理的速度却大为提升,这一提质增效的特色,不仅怡宁地产,所有参与“城中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