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散系及其分类习题

分散系及其分类习题

分散系及其分类习题

神木县第七中学2015届化学备课组必修(1)导学案第周课时班级组别姓名

随堂练习1、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豆浆B.墨水C.颜料D.Fe(OH)3悬浊液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A.透明程度B.分散质颗粒大小C.稳定性D.丁达尔效应

3、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

4、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A.直接过滤,没有得到滤渣

B.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5、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移动

D.溶液中通入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入一束光线出现明显的光带

1、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mL到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2、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3、已知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对该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凝聚的为( )

A.加蔗糖溶液B.加入MgSO4

C.对胶体加热D.加Fe(OH)3胶体

4、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5、将淀粉和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

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A.加碘水不变蓝色B.加入碘水变蓝色

C.加入氯水不变蓝色D.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6、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现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

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

小结1、分散系

(1)概念(2)组成(3)分类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1 nm≤ d ≤100 nm)

(1)Fe(OH)3胶体的制备:FeCl3 + 3H2O =Fe(OH)3(胶体) + 3HCl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布朗运动

②聚沉(制作豆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③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④电泳(可确定胶体带正电还是负电)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 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 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

[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 [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 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如液-液:食盐水、酒等 第二:最少查找一篇关于胶体运用的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翻阅书籍或咨询专家 第三:各组分别带茶,可乐,豆浆,牛奶,蛋白粉溶液,蛋清,盐水,醋,白酒回校 1、九种分散体系——分类的思想 [老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布置了三个任务,首先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哪个组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学生讨论]各个组发言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某些组举了同一个例子,出现了争论,比如牛奶,有的认为是液—液,有的认为是固—液,另外有的组通过翻阅资料举出了很多例子,但是解释不清楚,比如珍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反映了学生概念的不清晰,在后面的讲解当中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 [总结]哪些例子是正确的,究竟是什么分散在什么里面,完成以下表格。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n m 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 d c b = .②()a c a b c d b d ==在比例式::中, a 、d 叫比例外项, b 、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 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 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即 AC BC AB AC == 简记为:1 2 长短==全长 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 基本性质: ①bc ad d c b a =?=::;②2 ::a b b c b a c =?=?.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 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2)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3)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a c b d b d a c =?=. (4)合、分比性质: a c a b c d b d b d ±±=?=. 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分散质 分散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 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的项: 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 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 b c =)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 2.成比例线段: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 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黄金分割: 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A

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 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 AC DF = . A D B E C F 1 l 2 l 3 l A D B E C F 1 l 2l 3 l 【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 =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 全全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BC ,则 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 AB AC = . A B C E F F E C B 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逆定理 若 AE AF EB FC =或AE AF AB AC =或BE CF AB AC = ,则有EF//BC . 【注意】对于一般形式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逆定理不成立,反例:任意四边形中一对对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剩下两条边,这三条直线满足分线段成比例,但是它们并不平行. 【小结】推论也简称“A ”和“8”,逆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同一法,做'//EF BC 交AC 于'F 点,再证明'F 与F 重合即可.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1.相似图形 ①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例叫做相似比.相似图形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相似图形间的互相变换称为相似变换. ②性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专题07 分散系及其分类-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原卷版)

专题07 分散系及其分类 【知识回放】 1.什么是溶液? 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 【新知精讲】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2.分类 (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电泳:胶体粒子带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聚沉 【科学探究】 探究一分散系及分类 问题导引 1.分散剂必须是液体吗?

提示不一定。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探究二胶体的性质 问题导引 1.已知鸡蛋清是一种胶体,如何通过简便方法鉴别NaCl溶液和鸡蛋清胶体呢? 提示可通过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aCl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提示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胶体先发生聚沉形成Fe(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酸碱发生中和反应,Fe(OH)3沉淀又溶解。 【重点突破】 1.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通过以下图示加以记忆: A球代表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B球代表胶体中的胶粒;C代表溶液中溶质; (1)浊液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 (2)胶体中的胶粒只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2.胶体的四大性质 (1)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2)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3)电泳现象:胶体微粒带电荷(淀粉胶体等除外),胶体微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4)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其方法主要有: 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最新相似三角形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优选

A字形,A’形,8字形,蝴蝶形,双垂直,旋转形 双垂直结论:射影定理: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②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⑴△ACD∽△CDB→AD:CD=CD:BD→CD 2=AD?BD ⑵△ACD∽△ABC→AC:AB=AD:AC→AC2=AD?AB ⑶△CDB∽△ABC→BC:AC=BD:BC→BC2=BD?AB 结论:⑵÷⑶得AC2:BC2=AD:BD 结论:面积法得AB?CD=AC?BC→比例式证明等积式(比例式)策略 1、直接法:找同一三角形两条边变化:等号同侧两边同一三角形三点定形法 2、间接法:⑴3种代换①等线段代换;②等比代换;③等积代换; ⑵创造条件①添加平行线——创造“A”字型、“8”字型 ②先证其它三角形相似——创造边、角条件 相似判定条件:两边成比夹角等、两角对应三边比 相似终极策略: 遇等积,化比例,同侧三点找相似; 四共线,无等边,射影平行用等比; 四共线,有等边,必有一条可转换; 两共线,上下比,过端平行条件边。 彼相似,我角等,两边成比边代换。 (3)等比代换:若d c b a, , ,是四条线段,欲证 d c b a =,可先证得 f e b a =(f e,是两条线段)然 后证 d c f e =,这里把 f e 叫做中间比。 ①∠ABC=∠ADE.求证:AB·AE=AC·AD ②△ABC中,AB=AC,△DEF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D?CN=BM?CE. ③等边三角形ABC中,P为BC上任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M、N两点。 求证:BP?PC=BM?CN D C A word.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理解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对物质实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1.同素异形体 (1)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的分类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实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②举例: a .Na 2CO 3????? 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b .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实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实行再分类的方法。 ②举例: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够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其中浊液分为悬浊液、乳浊液。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的不同 ????? 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 (OH )3胶体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2)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准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能够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 4·5H 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题型压轴题

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 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顶点在底边所在的直线上,角的两边分别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如图所示: 等角的顶点在底边上的位置不同得到的相似三角形的结论也不同,当顶点移动到底边的延长线时,形成变式图形,图形虽然变化但是求证的方法不变。此规律需通过认真做题,细细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 =60° (1)求证:△BDE ∽△CFD (2)当BD =1,FC =3时,求BE 【思路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三等角型相似,由题意可得∠B =∠C =∠EDF =60° 再用外角可证∠BED =∠CDF ,可证△BDE 与△CFD 相似排出相似比便可 求得线段BE 的长度 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EDF =60° ∴∠B =∠C =∠EDF =60° ∵∠EDC =∠EDF +∠FDC =∠B +∠BED ∴∠BED =∠FDC ∴△BDE ∽△CFD (2)∵△BDE ∽△CFD ∴ BE CD BD FC = ∵BD =1,FC =3,CD =5 ∴BE = 3 5 点评:三等角型的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中已知三边可以求第四边。 【例2】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EDF =∠B , 求证:△BDE ∽△DFE 【思路分析】比较例1来说区别仅是点D 成为了BC 的中点,所以△BDE 与 △CFD 相似的结论依然成立,用相似后的对应边成比例,以及BD =CD 的条件 可证得△BDE 和△DFE 相似 解: ∵AB =AC ,∠EDF =∠B ∴∠B =∠C =∠EDF ∵∠EDC =∠EDF +∠FDC =∠B +∠BED ∴∠BED =∠FDC ∴△BDE ∽△CFD ∴ DF DE CD BE =又∵BD =CD ∴ DF DE BD BE =即DF BD DE BE = ∵∠EDF =∠B ∴△BDE ∽△DFE C A D B E F D A B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分层练习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分层练习 层级一学业达标练 1.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性质的是( ) A.布朗运动B.能透过滤纸 C.电泳D.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D.Ca(OH) 2 解析:选B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白糖水是蔗糖水溶 悬浊液为浊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也是溶液,故C错误;Ca(OH) 2 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错误.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 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3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Fe(OH) 3 解析:选C 胶体的本质特征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性质特征为丁达尔效应(即用光照射,在胶体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A、B均正 胶体中的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确,C不正确;Fe(OH) 3 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相似三角形常见题型

相似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知识要点】 1.如何选择相似三角行判定定理: ①已知一个角对应相等的,常用(两角型或夹角与一组对应边成比例) ②已知一组对边成比例的,常用(夹角与一组对应边成比例) ③只知道边的关系的,常用(三边对应成比例) 【学堂练习】 1.如图,□中,直线分别交、的延长线于P、S交、、于Q、E、R, 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不含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2.如图,□中,交延长线于E交于F,∶=3∶ 2,则∶。 A R S D C Q E B

【经典例题】 例1、如图,在△中,∥,∥. (1)求证::: (2)若4,5,求的长. 例2、如图,∠1=∠2,=12,=15,=20,=25。证明:△∽△。 例3 E是边延长线上一点,交于F,交于G, 求证:(1)2·。(2) AE AB CB CF 。 A C D E 题 B C D E

例4、 如图,△中,D 是边上的中点,且=,⊥,与相交于点E , 与相交于点F 。 (1)求证:△∽△; (2)若S BC FCD ?==510,,求的长。 例5.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上,且与相交于点F. (1) △与△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2 ·吗?请说明理由.

例6.如图,⊥,⊥,、相交于点C,⊥,垂足为F。 (1)求证:111 AD BE CF +=。【随堂练习】D A F B E C

1.如图所示,∥, 32=DB AD ,则BC DE = 。 2.如图所示,∥,∥,1.8, 1.2,1,则 。 3.如图所示,∥,∥,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 . BC DE BD AD = B . FC BF EC AE = C . BC DE AC DF = D .BC BF AC DF = 4. 如图,在正三角形中,D 、E 分别在、上,且 AD AC =1 3 ,=,则有( ) A. △∽△ B. △∽△ C. △∽△ D. △∽△ 5、如图,在ABC △中,90C =o ∠,在AB 边上取一点D ,使BD BC =,过D 作DE AB ⊥交AC 于E ,86AC BC ==,.求DE 的长. A C D E 第1题图 A B C E D F 第3题图 A B C E D F 第2题图 A D C E 第4题图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题型归纳报告

相似中动点问题 题型一位似图形 例1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0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例2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 B′ C′是关于点0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0; (2)求出△ABC与△A′B′C′的位似比; (3)以点0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1.5.

题型二 动点存在问题 1如图,在△ABC 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 从A 沿AB 移动到B ,移动速度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 从C 沿CA 移动到A ,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多少时间时,△PQA 与△BCA 相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 24 个平方单位? y x O P Q A B

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 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时间(0≤t≤6),那么: ⑴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并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⑶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4、如图,在梯形ABCD中,A D∥BC, AD=3,DC=5, AB=42,∠B=45°, 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同 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一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t秒。 (1)、求BC 的长。 (2)当M N∥AB时,求t的值. A B C D Q P A C B D N

函数的间断点极其分类

函数的间断点极其分类 1、函数的间断点的定义 作者:教资备考群(865061525)之管理员,—━☆知浅づ 设函数f (x )在点x 0的某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在此前提下,如果函数 f (x )满足下列三种情形之一: (1)在x = x 0没有定义; (2)虽在x = x 0有定义,但 lim f (x ) 不存在; x→x 0 (3)虽在x = x 0有定义,且 lim f (x ) 存在,但 lim f (x ) ≠ f (x 0), x→x 0 x→x 0 那么函数 f (x )在点x 0处不连续,而点x 0称为函数f (x )的不连续点或间断点。 2、函数的间断点的分类 (1)第一类间断点 设x 0是函数y = f (x )的间断点,如果f (x )在间断点x 0处的左、右极限都存在, 则称x 0是f (x )的第一类间断点。 第一类间断点包括可去间断点和跳跃间断点。左、右极限相等称为可去间断点, 左、右极限不相等则称为跳跃间断点。 【例1】x = 0是f (x ) = sin x 的可去间断点。 x 【解】函数f (x ) = sin x 在 x = 0 处没有定义,所以函数在点 x = 0 处不连续。 x 但这里lim sin x = 1,即极限存在。也就是左极限 = 右极限。 x→0 x 所以 x = 0 称为该函数的可去间断点。

【例2】x = 0是f (x ) = |x | 的跳跃间断点。 x 【解】:函数 f (x ) = |x | 在 x = 0 处没有定义,所以函数在点 x = 0 处不连续。 x 当x < 0 时, f (x ) = |x | = ?x = ?1; 当x > 0 时, f (x ) = |x | x x x x = x = 1; 那么, lim ? f (x ) = lim ? ?1 = ?1, lim + f (x ) = lim + 1 = 1。 lim ? f (x ) ≠ lim + f (x ) 。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2)第二类间断点 第一类间断点以外的其他间断点统称为第二类间断点。(至少一个单侧极限不存在) 常见的第二类间断点有无穷间断点和振荡间断点。 【例 1】x = 0 是 f (x ) = 1 的无穷间断点。 x 解:f (x ) = 1 在点 x = 0 处没有定义,所以点x = 0 是函数 f (x ) = 1 的间断点。 x x 因为lim 1 = ∞, 所以称点x = 0 为函数 f (x ) = 1 的无穷间断点。 x→0 x x 【例 2】x = 0 是 f (x ) = sin 1 的振荡间断点。 解:f (x ) = sin 1 在点 x = 0 处没有定义。 x 当 x → 0 时,函数值在? 1 和+ 1 之间变动无限多次。 所以,点 x = 0 称为函数sin 1 的振荡间断点。 x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类——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15(附答案详解)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类——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15(附答案详解) 一、单选题 1.如图,已知D .E 分别在△ABC 的AB .AC 边上,△ABC 与△AED 相似,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 B .; C . ; D . . 2.如图,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相似比为2:3,已知3AB ,则DE 的长( ) A . 7 2 B . 92 C .83 D . 163 3.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AB ∥CD .若AB =1,CD =2,则△ABO 与△DCO 的面积之比为 A .1:2 B .1:4 C .2:1 D .4:1 4.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 4:9,则周长的比为 ( ) A .2:3 B .4:9 C .3:2 D .2:3 5.如图,直线a ∥b ∥c ,△ABC 的边AB 被这组平行线截成四等份,△ABC 的面积为32,则图中阴影部分四边形DFIG 的面积是( )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ADE ?和四边形BCED 的面积分别记为12,S S ,那么 1 2 S S 的值为( ) A . 12 B . 14 C . 13 D . 23 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9:16,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 A .9︰16 B .3︰4 C .9︰4 D .3︰16 8.若△ABC ∽△DEF ,且△ABC 与△DEF 的面积比是9 4 ,则△ABC 与△DEF 对应中线的比为( ) A . 23 B . 8116 C . 94 D . 32 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对应高之比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10.若ABC 的每条边长增加各自的10%得'''A B C ,则B'∠的度数与其对应角B 的度数相比( ) A .增加了10% B .减少了10% C .增加了()1 10% + D .没有改变 二、填空题 11.如图,AB ,CD 相交于O 点,△AOC ∽△BOD ,OC :OD=1:2,AC=5,则BD 的长为______ . 12.△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与AC 的中点,BC=4,下面四个结论:①DE=2;②△ADE ∽△ABC ;③△ADE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1:4;④△ADE 的周长与△ABC 的周长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13.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位似,位似中心点是点O , OE 3 =OA 5 ,则EFGH S 四边形=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