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鉴经验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

借鉴经验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

借鉴经验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

作者:安民, 李江南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新疆,昌吉,831100

刊名:

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李廉水.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 2006

2.高汝熹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 2008

3.陈怀录.荣慧芳兰州都市圈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 2008(7)

4.顾朝林.俞滨洋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 2007

5.张兆安大都市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董雯.张小雷.DONG Wen.ZHANG Xiao-lei乌鲁木齐都市圈整合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人文地理

2006,21(4)

都市圈整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发挥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有效整合乌鲁木齐都市圈对新疆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都市圈整合的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观念、产业、行政区划等具体整合措施,消除都市圈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更好的促进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文章的最后,结合现实状况指出了乌鲁木齐和昌吉将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区将逐步形成以及圈内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等主要发展趋势.

2.期刊论文闫海龙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都市圈整体辐射能力的对策-当代经济2010(17)

乌鲁木齐都市圈是新疆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但相对于内地发达地区来说,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绝对经济总量和整体辐射带动能力还非常有限.本文从加快乌昌地区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乌昌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乌昌地区在都市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制约乌昌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快乌昌地区融合发展,提升乌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加乌鲁木齐都市圈整体辐射带动能力提供参考.

3.期刊论文张新焕.徐建刚.杨德刚.ZHANG Xin-huan.XU Jian-gang.YANG De-gang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变化及其发展模式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7,22(4)

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基于1989-2002 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和多期城市用地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都市圈宏观与微观层次的空间变化,得出以下结论:①1989-2002 年间研究区内面积增加的用地主要有农业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道路,增加的部分主要来源于裸地、天然植被和原有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和道路向北部冲积平原扩张的趋势明显,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旱区景观的破碎化.②1998-2006 年间,都市圈内各城市用地面积总体上增幅不大,但是每个城市在某些局部方位用地增幅显著,并且有向核心城市趋近的现象.核心城市乌鲁木齐主要功能用地具有一定的圈层分布特征,周边中小城市还未形成圈层结构,但是昌吉和米泉在城市外围已有较为成型的工业集中区.③都市圈在空间发展中存在核心城市拓展受限、脆弱的生态格局受到胁迫和用地不合理布局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发展"一体化"、城镇格局"大聚小散"和职能空间"重组化"的构想.

4.期刊论文安民.陈亮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以核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的集合体,其所具有的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在21世纪都市圈以其整体竞争力、创新能力将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都市圉的发展经验之上,对鸟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5.学位论文李诚志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保护研究2008

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都市圈部分城市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尖锐。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既要保护好乌鲁木齐都市圈现有的耕地又不影响整个都市圈经济发展,即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并探索乌鲁木齐都市圈新的耕地保护模式。

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保护。找出了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耕地数量变化特点、耕地质量特点、耕地空间分布特点、基本农田保护特点。分析了影响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保护的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政策影响因素,并运用博弈模型模拟乌鲁木齐都市圈现行耕地保护模式,以及都市圈内协调耕地保护模式,对地方政府和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行动策略进行分析,寻找最优博弈均衡,得出在一定条件下都市圈协调耕地保护不仅有助于都市圈经济发展而且利于都市圈耕地保护,是一种可行的耕地保护模式。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保护模式将从现有独立条块模式转变为区域协调模式。最后针对乌鲁木齐都市圈耕地保护具体情况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和建议,以实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协调。

6.期刊论文张新焕.杨德刚.徐建刚.ZHANG Xin-huan.YANG De-gang.XU Jian-gang基于遥感信息的绿洲城镇群空间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人文地理2006,21(5)

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在分析遥感信息的基础上,探讨干旱区绿洲城镇群的空间发展过程与未来的空间发展模式.首先,对1989年的TM和2002年的ETM+影像进行解译,提取研究区的主要用地信息.然后,基于解译信息分析农业用地、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变化情况,揭示绿洲城镇群的动态演化过程.再次,探讨了研究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界限束缚城镇发展、城镇间无序化的分散发展以及绿洲基底景观的破脆性增强等空间问题.最后,在分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空间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空间发展构想,以期对本区今后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借鉴.

7.期刊论文郭志远.李艳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集群研究-老区建设2009(6)

对策建议.

8.期刊论文邓锋.张小雷.杜宏如.刘海燕.DENG Feng.ZHANG Xiao-lei.DU Hong-ru.LIU Hai-yan乌鲁木齐都市圈

交通联系分析及"2小时交通圈"建设-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

近期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五家渠、石河子、吐鲁番七城市结盟,成立了协调委员会,表明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和培育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而要真正实现城市的融合与发展,就要遵循"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的原则,首先要在城市间的交通上实现通达.随着乌鲁木齐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上的渗透、交通联系上的紧密,如何更好的依托现有交通体系,建立一个涵盖乌鲁木齐和周边城市的大交通圈以最大限度提高交通通达性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9.学位论文张新焕乌鲁木齐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城市扩展模拟研究2007

都市圈作为当前城镇群体演化的一种趋势,是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用地变化比单个城市更具复杂性。因此,开展都市圈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与周边城市已经形成干旱区绿洲都市圈的雏形,随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区域空间格局将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经济一体化过程也需要相关的空间研究作为发展依据,因此有必要从土地利用/覆被的角度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用地空间进行相关研究。

论文在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技术,对乌鲁木齐绿洲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总结了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和绿洲城市空间格局特点,并且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城市间相互作用这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绿洲城市用地扩展的影响因子与作用机制,论文最后构建了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都市圈多个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展。

论文具体包括四部分,每一部分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研究综述与理论介绍,包括第一、二、三章的内容。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城市空间模拟这两个方面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本文研究的目标;为了使论文的实证分析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根据后文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概括了城市空间扩展与绿洲系统相关的理论。

第二部分: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包括论文的第四章内容。首先,以行政辖区为范围,从宏观层面讨论了都市圈用地格局特点以及1985-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然后,选择城市最为集中的都市圈核心范围,从中观层面详细分析了1989-2002年期间主要用地在规模、幅度、形态、转换过程与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接着,在城市建成区的尺度上,从微观层面对1998-2006年都市圈五个城市用地的规模对比、形态变化、扩展方向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的分析,总结出绿洲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与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特点:(1)乌鲁木齐都市圈在干旱区景观格局的影响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山地、绿洲和荒漠区差异很大。南部山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缓慢,结构稳定;中部绿洲区各类用地的双向转换比较频繁,用地在动态转换中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北部荒漠区土地单向转换比较明显。(2)绿洲是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明显与复杂的部分。裸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建设用地中城镇、农村居民点和道路的变化在规模上的增长与裸地和农业用地相比很小,但是其变化幅度与发展趋势却非常明显,由于受南部山地的限制,北部平坦的冲积平原成为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方向。(3)在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演化的过程中,城市基于农田空间基底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向北延伸的“核—轴—组团”放射状空间结构。 第三部分: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展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包括论文的第五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展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社会经济推动、交通牵引、政策规划引导、生态环境约束和核心城市的调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在都市圈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主导因子。当绿洲城镇初步形成时,自然条件对绿洲城市用地发展起关键的作用;当城市在孤立膨胀发展时期,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首要推动作用力;当城市在集聚力主导下扩展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依然对城市用地扩展起重要作用,区域交通发展也推动了用地向外扩展,水资源对用地规模的限制作用开始显现;当城市在扩散力主导下向外扩展时,为了协调区域内群体城市的发展,政府规划作用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开始重视区域生态环境、城市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作用,城市用地的扩展依旧要在水资源可承载的限度下进行。

第四部分:都市圈城市空间扩展模拟,是论文的第六章内容。基于前文的分析,借鉴CA模型的技术原理,构建都市圈城市空间扩展的CA模型。为了使原本比较机械的CA模型能更真实反映城市扩展过程,这一部分把都市圈城市发展的特征、演变机制较好地融合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在转换规则的组织中将影响机制分为宏观约束、中观调节、微观驱动三个层次来逐步实现,建立了多层次转换规则较真实地模拟城市的演化。并且所构建的模型经过反复调试与修正,检验模型精度的Lee—Sallee形状指数达到了76%,可以用此模型进行未来时序的用地扩展预测。对2010年和2020年模拟的结果体现出城市用地扩展沿城市优势方向扩展、沿交通轴线发展、各城市不同步发展等与都市圈发展比较接近的规律。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首次从不同空间尺度对绿洲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空间尺度展开的研究,不仅是对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视角的全新尝试,而且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城镇空间分析,丰富了绿洲城镇空间的实证与理论研究内容。(2)构建了体现都市圈城市群体扩张的CA模型。既考虑了城市个体发展的规律,也综合了城市群体发展特征,构建了可以表现城市群体扩张的CA模型。模拟结果明显避免了城市均匀扩展的弊端,而表现出与都市圈发展现实比较接近的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0.期刊论文石吉金.杨兆萍.SHI Ji-jin.YANG Zhao-ping乌鲁木齐都市圈投资环境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21(12)

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升温,加上乌鲁木齐都市圈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其面临着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如何尽快改善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整个都市圈的投资环境,在分析其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目的在于发挥优势,减小劣势,提高综合投资环境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5214888.html,/Periodical_nmgnykj201003005.aspx

授权使用:中央民族大学(zymzdx),授权号:5783cb8b-2c76-4539-a974-9e93017ce415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3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