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

附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出示: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春雨潇潇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霞光灼灼

一、导入初读

1、直接导入,简介:这是文言文,又称古文,相对而言,现在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2、自由读课文

3、反馈:你感觉古文读起来怎么样?(生:难懂、拗口、深奥)

师:读古文也要讲究节奏(出示节奏划分线)

师范读、生再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

1、师: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2)再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读“峨峨若泰山”。

钟子期的眼前会出现怎么样的高山呢?

指名读,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高山,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赞叹伯牙的词:善哉

(比较:“善鼓琴”与“善哉”中“善”字语义的不同)

还可以怎么说呢?(妙啊!棒啊!好啊!)

齐读这一句

(4)学习“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学法同第一句:你怎么体会?朗读,体会出琴声。

3、练习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接: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此处结合课始的练习,学习致用,非常巧妙。)

4、学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如何理解?(只要伯牙想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

齐读。

5、资料补充:

(大意):伯牙是宫廷乐师,听到无意义的赞美,偶遇钟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此时,伯牙……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6、配乐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流程预设: (一)、以诗导入: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 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板书课题) 3、谁来读题?指名朗读、正音。生读生评:不够自信。教师评价:慢慢来,别着急,把每个字都读到位。评价:弦字最难读,千万别念成xuan.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一、读通课文 1、打开课文,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个故事。 2、说说读这样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文言文难读,学起来也不容易。 3、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了,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不好读,跟老师一句一句地读,好吗? 4、朗读古文应该语速放缓,注意读出词句之间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同学们再练习练习吧。 5、指名读。谁想试一试?(你读正确流畅了;你把握了古文的节奏;你读出了古文的味道,这味道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6、我们一起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好停顿,读出味道来。有信心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读着读着,你是否发现有一个词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板书:善) 这几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做第一题, 给善字选择合

适的意思。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听?课文告诉我们,谁善鼓琴,谁善听?(板书:伯牙,子期,善鼓琴,善听) (三)、品味知音之情 过渡:同学们,课文的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 1、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吧! 2、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 A、好,读出泰山的巍峨吧!(1、你的峨字读得特别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巍峨峻拔的高山。) B、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是从那个词感受到的?(2、你的峨字能不能再突出一些,读出泰山的雄伟气势来?) C、读得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对你说,善哉! 齐读,同学们,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读出泰山的王者风范来吧! 2、还有哪一句也能说明子期善听? A、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很不错)。 B、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宽广的气势,多么浩浩荡荡的水啊!) C、来,读出江河的无边无际吧!(老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 D、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 4、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请学生说词语) 那么,你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我们先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吧(请学生说句子) 师追问:高山也好,流水也罢,明月也好,清风也罢,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吗?子期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得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必得之?教师评价:确信无疑啊! 是的,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小学文言文详解007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先秦:佚名 原文:译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 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 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 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 弹琴的人了。 注释: 鼓:弹奏。峨峨:高。 听:倾听。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若:像……一样。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少选:一会儿,不久。 太山:泛指大山。高尚。一说指东岳泰山。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曰:说。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 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简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绝弦(文言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 附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出示: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春雨潇潇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霞光灼灼 一、导入初读 1、直接导入,简介:这是文言文,又称古文,相对而言,现在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2、自由读课文 3、反馈:你感觉古文读起来怎么样?(生:难懂、拗口、深奥) 师:读古文也要讲究节奏(出示节奏划分线) 师范读、生再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 1、师: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2)再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读“峨峨若泰山”。 钟子期的眼前会出现怎么样的高山呢? 指名读,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高山,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赞叹伯牙的词:善哉 (比较:“善鼓琴”与“善哉”中“善”字语义的不同) 还可以怎么说呢?(妙啊!棒啊!好啊!) 齐读这一句 (4)学习“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学法同第一句:你怎么体会?朗读,体会出琴声。 3、练习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接: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此处结合课始的练习,学习致用,非常巧妙。) 4、学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如何理解?(只要伯牙想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 齐读。 5、资料补充: (大意):伯牙是宫廷乐师,听到无意义的赞美,偶遇钟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此时,伯牙……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6、配乐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伯牙绝弦教案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3,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重难点: 难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教学准备:古筝曲<<高山流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关于这首乐曲的 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课文。 2、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顺。 2、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请学生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再读课文,找出不懂得地方交流体会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两个“善”字的意思一样吗? 3、课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了子期是伯牙的知 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1)这两句话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2)指出“善哉”、“兮”语气词的作用 (3)老师用“善哉”评价,加深学生对善 哉的理解 (4)请同学翻译这句话 4、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之”代表什么?请同学翻译,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钟子期说什么(学生交 流后回答) 5 、理解“知音”的含义。伯牙善弹,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他们之间心灵相通,这就是知音。 6、学生集体读最后一句,感受“绝弦”的意思

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伯牙为谁绝弦?问什 么要绝弦?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点 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配乐读),评读 (2)、背诵全文 8、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诗名句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善听 所念必得之 知音难觅

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的学习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 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导入自然简单)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 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这样操作,易勾 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老师提出的初读要求简洁明了,就是自由读课文,力求读 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 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老师的课堂语言听起来自然 随意,没有任何的拿捏,就好像在和学生聊家常,这样更容易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听者也不累。这个环节还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情重点指导难读 的句子,以便进一步读通课文)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毕竟是古 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 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这句话应是预设中老师就想让学生释意的句子,但老师这样换一个说 法,就感觉是那样自然舒服,不着痕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 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拎出重点句,挖出重点词帮助理解)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 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 6、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指名读。 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句子]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优秀课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 揭题解题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士为知己者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身得一知己足矣。酒逢知己千杯少。) 2.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诗句都是关于什么的?(知音) 3.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4.齐读课题。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5.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更有方向性,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提示: 自学提示: 1.读通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3.伯牙为什么要绝弦?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时间:四分钟 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三、合作交流,感悟“知音” (一)理解文意 1.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你是否发现有一个词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这几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善于,擅长,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3.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4.学生用自己的话在班内逐句交流古文意思。 5.课文的大意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6.再读全文。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二)品读课文 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三)知音相遇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泸县天兴镇一心学校朱世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师板题、读题、解题。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恰当。 2.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洋洋兮 / 若 / 江河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抽生说(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2.你真棒,才读几遍就知道了。那你们能不能读懂每个句子呢?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先把书下的注释写到文中,然后看看句子是什么意思,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变通。读不懂的打上问号。) 3.通过自学,说说你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4.解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理解“善”的意思。 5、从哪里看出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4句)这个“善”字

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理解2、3句意思,重点理解“善哉”意思;朗读,读出赞美语气。 6、伯牙鼓琴只鼓高山、流水吗?还会鼓些什么?(清风、明月……)假如你是子期,你会怎样赞叹? 7、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8.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理解意思,体会伯牙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9.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0.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四、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

《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鼓:_____________ ②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_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乃: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小题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弹②广大③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④于是 小题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3:①太好了,高大巍峨,像泰山!②不管伯牙的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小题4: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小题1:试题分析:“鼓”是古今异义的字,应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弹”。“洋洋”是形容的江河的词语,根据这个推断即可译出。“乃”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译为“于是,就”。“知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

小题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根据句意,应画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果多停顿一下,可以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中的“谓”后面再加一道斜线。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善、峨峨”等。“善”表示称赞的词,译为“好,太好了”。“ 峨峨”是用来形容山脉的,可译为“巍峨,高大”。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妇孺皆知,故事写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欣赏对方,彼此视为知己。

伯牙绝弦教案范文精选

伯牙绝弦教案范文精选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伯牙绝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 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 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山高峻的样子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 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 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 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 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 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他就是晋国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着俞伯牙和钟子期)。在一个上大夫和一个樵夫之间居然发生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出示课题(课件) 2、学生读课文题目。老师指正“绝”和“弦”的读音。学生再齐读课题。 老师过渡语: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 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老师: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吧。(学生自读) 老师指名读,指导“哉”和“兮”的读音。 2、老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还讲究节奏和韵味。借助屏幕上所给的提示(出示幻灯片),试着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吧!(学生试读) 3、老师:在听你们读,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下面老师读一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一配乐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过渡语: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 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先从文章的题目开始 ――伯牙绝弦,怎么解? 1、解说课题。 老师:“绝”是什么意思? 学生:断绝。(很多学生认同的点点头,并放下手。) 老师引:试着把“断绝”放入“绝弦”中来理解试试。 学生纷纷说着。有学生笑了:不通。 有学生开始举手,学生:砍断,绝弦就是砍断琴弦。 还有学生说:割断,割断琴弦。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2年12月13日学校:达央乡干劲希望小学 授课人:郎明彪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我们先来欣赏几段音乐,注意,把你听到的 声音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我找同学们来说一说,听到音乐,我仿佛看到了……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描述画面。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那些美妙的音符,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样神奇呢?请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 3、播放高山流水。悠扬的古琴曲,仿佛把我们带入时光隧道,我们仿佛 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4、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二、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 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生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得好的地方和出现的不足。)指导读音。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下面听老师读一遍,听的时候注意老师读文言文和读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2、范读课文,学生找特点,(慢、声音高低起伏,停顿多。) 3、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多人读课 文。 4、现在我们来一起配合音乐读课文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出示幻 灯:课文。齐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

《伯牙绝弦》的文本解读

经典之美永恒之美——《伯牙绝弦》文本细读 饶琴 作品简介 《伯牙绝弦》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八组的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荡气回肠、凄美绝伦,千载传诵不衰。初捧教材,不顾其他,我被这千古绝唱之凄美知音情所憾动,感慨万千;清静心灵,再捧教材,我被这知音经典之精美语言所打动,惊叹连连;三捧教材,沉入文本,我被这绝世名篇之优美音韵所触动,欣喜若狂! 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一、以文本特征观《伯牙绝弦》之音韵美 1、文本饱含音乐艺术美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意图是通过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而作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知音典范之作——《伯牙绝弦》,被定为本组教材的开篇之作,其一大缘由就在于无穷的音乐艺术魅力。这魅力就在于高山流水,就在于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就在于他俩陶醉于美妙乐曲之中的其乐融融和子期死伯牙悲而摔琴的巨响之声。 2、文本富有音画意境美 无论是“鼓琴而喜遇知音”还是“痛失知音而摔琴”,全文字字有声,句句有画。在伯牙的世界里,音乐随心而动,随弦而生,琴音中弹奏出崇山峻岭、滔滔江河。大千世界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伯牙都能用音乐去表现。他的琴艺是何等的高超,琴声是何等的魅力。沉浸于文本之中,心中仿佛出现一曲曲时而澎湃激昂时而轻柔委婉的琴音,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图像在闭目凝神间清晰地浮现于眼前:江畔月下,伯牙兴致勃勃地弹着,子期悠闲自得地听着。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点头称赞这声音如巍峨高耸的泰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琴声变得清新流畅,子期马上晃脑感叹这声音如汪洋无尽的江河。伯牙听到知音会意的赞叹,不禁欣喜万分,继续用琴声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子期幸福地欣赏着,或点头,或微笑,或拍手……只要是伯牙心中所想到的,子期听得明明白白。他们就像相知数年的老友,无需太多言语,一切心与心的交流只在于一个个跳动着的音符,一个个会意的眼神。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这是一个多么写意的诗景!然而,子期死,伯牙悲而摔琴,那摔琴前的人生最后一鼓,那摔琴时的一声巨响,虽为凄凉,但也无不饱含音韵、饱含画像,深嵌脑海,震撼人心。 3、文体具有声情音韵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它集汉语所特有的“声调起伏”的音高变化、“音义不同”的节奏变化和“平长仄短”的音长变化于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