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辅导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辅导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辅导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辅导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1课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D 6.D 7.A 8.D 9.B 10.D 11.D 12.A 13.D 14.C 15.B

二、辨析题

1.错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且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的影响。商品也许价廉但物不美,对消费者不利;价格受供求影响,过于偏离价值,太低不利于生产,太高不利于销售。

2.正确。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这种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3.错误。如果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那么会造成技术水平越差,人越懒惰,生产商品所花的时间越多,其价值量就越大,显然是不对的。

4.正确。“量人为出,适度消费”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适度。这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简答题

1.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的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图1反映了供求、价格、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图2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小林这身装束的消费心理是一种求异心理的表现,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广大青年学生提倡的。

四、论述题答案

(1)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宴请规模、赠送礼物呈扩大的趋势。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在满足物质生活消费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第2课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C 8.C 9.D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二、辨析题

1.错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以一定的形式出现的企业、团体;既包括盈利性机构,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盈利性机构.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认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企业是市场的惟一主体则是错误的.

2.错误。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企业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只有当利润增长幅度大于成本增加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才提高.(如果利润增加或不变,消耗的成本或占用的资金减少,则效益提高;如果利润增加,消耗的成本或占用的资金增加的更快,效益则会降低)。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压缩生产成本,获取利润是错误的、片面的。

3.正确。企业信息化,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企业的治理和运营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形成“数字神经系统”。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世界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知识、企业信誉、管理方法等作为企业投入的资本通过网络(主要形式是上市、网上炒股、将公司状况公告于网上等)而社会化,具体到一个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它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而从本质上说是经济体制或企业机制的一场革命。所以,依靠网络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是企业经营的成功因素之一。

4.正确。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它铁面无私、冷酷无情,企业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要遭到兼并与淘汰,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兼并劣的、淘汰差的,有利于优化企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联合、兼并和破产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

1.首先,企业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取得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其次,企业还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要依靠技术进步手段,信息化管理,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最后,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公司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产品,实行优质服务,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使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技术含量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品牌战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品牌战略不但有利于企业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3.建立培训机制,对本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建立人才选拔机制,既要为本单位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也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大技术投入,鼓励职工创新。

四、论述题

(1)青年人自主创业,能够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紧密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青年人自主创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青年人自主创业,能够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2)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勇于接受市场挑战,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灵活方式就业观。

第3课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D 7.A 8.B 9.A 10.C 11.D 12.D 13.D 14.C 15.B

二、辨析题

1.错误。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分配要坚持和注重公平。

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相对平等,而不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它是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认为注重公平就是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正确的。

2.正确。从我国税收的性质方面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又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所以,公民必须自觉依法纳税。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就必须自觉纳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想得到利益而不想付出代价,最终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落,再美好的个人愿望也会落空。

3.错误。税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体系中的具体税收种类。每个税种都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项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具体要素构成。

我国目前以税命名的税种共21个,其中重要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个人所得税是对居住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和来源于我国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我国征收的众多税种之一,2006年元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调为1600元;2008年3月起,个税起征点上调为2000元。所以,我国税种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是错误的、片面的。

4.正确。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投资,但是,股票是可以流通的,股东可以将股票转卖给第三者。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使股票充满了活力。

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

三、简答题

1.小王父亲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小王母亲的收入属于按劳动和技术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小王本人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小王妻子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小王妹妹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的收入。

2.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④个人所得税能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居民个人投资方式主要有:储蓄、购买债券(国库券)、商业保险、股票和基金等。

4.作为一名投资者,①要注意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不局限于一点;③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经济实力弱,可买国债或银行储蓄。经济实力强,可选择高风险、收益高的投资方向;④投资方向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四、论述题

1.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讲求效率,将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反对平均主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维护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1)材料1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及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为实现各项国家职能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2则说明纳税人在履行自己纳税义务的同时,还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2)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纳税人意识,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产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 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越低。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4价值规律的作用(P6-8)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5常见的消费心理(P9-10)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4)求实心理 6 走进科学消费观(重点)(P10)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 企业的含义(P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类型(P1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P13)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 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3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P15):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 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1)诚信是企业的立企之本:市场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顾客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 (2)品牌建设是赢得诚信的重要举措。 (3)创新与创新意识:创新是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增强发展能力的精神力量;创新意识促成生产方式的进步,带动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人们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创新意识还能促成人们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的力量 4 企业中的劳动者 (重点)(P15-18) (1)企业中的劳动者包括: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P17)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P16)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P2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点)(P21)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合理,投入同样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应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应当得到有效控制,以免损害社会稳定。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平均主义是完全不考虑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与贡献,人人均等。我们既要坚持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原则,也要反对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额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3 依法纳税: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 (1)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不论货币形式或者是实物形式)的一种分配形式。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 (2)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灵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税收的作用就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税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体现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合理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国家只要征税,税收就要发生作用。税收宏观调控是国家有意识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就要研究税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 4 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纳税人的权利: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代理权、陈述与申辩权、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察权、税收法律救济权、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纳税人的义务:依法进行税务登记,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5投资理财 (1)储蓄的含义(P24):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储蓄的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2) 我国债券主要分为(P25):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商业保险一般分为(P26):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P30):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P30)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文化活动也是文化的形式。 4、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影响)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9、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限定)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精修订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 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商品价值越小,价格越低。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4价值规律的作用(P6-8)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5常见的消费心理(P9-10)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4)求实心理 6 走进科学消费观(重点)(P10)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 企业的含义(P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类型(P1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P13)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 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3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P15):透视企业经营的状 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1)诚信是企业的立企之本:市场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顾客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

经济政治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第1 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3 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P2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点)(P21)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3 影响价格的因素: 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 多积累。 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越低。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分悬殊。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合理,投入同样 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应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现。差距应当得到有效控制,以免损害社会稳定。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平均主义是完全不考虑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和生 4 价值规律的作用(P6-8 ) 产要素的投入与贡献,人人均等。我们既要坚持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原则,也要反对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一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额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 5 常见的消费心理(P9-10 )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1)求同心理 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2)求异心理 3 依法纳税: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3)求名心理(1)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 (4)求实心理 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不论货币形式或者是实物形式)的一种分配 6 走进科学消费观(重点)(P10) 形式。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 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第2 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1 企业的含义(P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 商品的经济组织。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 企业的类型(P1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 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灵的行为进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税收的 业和公司制企业作用就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税收 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P13) 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总量,保持经济稳定;体现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合理调节分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配,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 国家只要 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征税,税收就要发生作用。税收宏观调控是国家有意识地发挥税收 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就要研究 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税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 3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P15):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 4 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纳税人的权利: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 创新意识。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 (1)诚信是企业的立企之本:市场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顾客不 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代理权、陈述与申辩权、对未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第一节:商品和货币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概念;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2)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含义、职能;通货膨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管理和运用好自己掌握的货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2)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教材,介绍这本书的大体框架,需要学会哪些知识。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告知学生这是中职学生学习公共政治课程的入门学科,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了解。书本的知识较为简单易懂,鼓励学生有信心学好。引导学生过渡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本课程是从经济入手,提问学生由经济会联系到哪些东西、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逛超市、物价上涨……) 新课讲授: 一、商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引出本小节的知识点: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在商品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答是哪两个。 【学生活动】回答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交换、劳动产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向学生举例诸如商场里的零食、衣服、手机等,原始社会时期自己制作的打猎工具,以及大自然中的空气、水等,哪些是属于商品,哪些又不是属于商品?为什么?随后向学生讲述一个最近的新闻,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前段时间(2012年8月11日)的新闻中,著名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在南京一场环保宣传活动中透露,他将于9月17日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那么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否属于商品呢? 【学生活动】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此处的空气属于商品,因为收集新鲜空气的活动即使在从事劳动,符合其中的一项标准,它是属于劳动产品。其次,陈光标收集到的新鲜空气不是给自己用,而是准备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市场上用于销售,符合其中的第二项标准,即它是用于交换的。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属于商品。最后提示学生多关注新闻,并且透过新闻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新闻属于呼吁环保性质的新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 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 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 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课次第五单元(章)共6学时第5、6学时总第27、28次课总第27、28学时课型讲授、模拟训练课题第14课构建和谐社会教具板书 授课时间 班级15计应、计维15电商2、15 电商1 15酒店管理、 15计网 日期15/12/07 15/12/10 15/12/11 周次19 19 19 星期一四五 节次3-4 1-2、3-4 1-2、3-4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重点掌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谐社会建设等重要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授课内容提要(在重点难点下划线) 第十四课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1、“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科学发展观 二、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1、最新最美的画卷 2、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3、人人参与建和谐 课外作业1、完成本课书面作业; 2、课下总结复习本学期所学重要知识点。 课后简要分析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习基本掌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点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但是,在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关于实际实践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案纸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二、进入新课:(45分钟) (一)快速阅读课本第130-136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 3、结合课本阐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4、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二)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在把握以上知识点的同时,对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且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希望学生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专业技能。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知道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解读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及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济政治与社会重点总结

经济政治与社会重点总结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商品的含义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产生的条件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品的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一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个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这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力。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消费和消费观 消费个方式有;钱货两清和信贷消费 定办理相关的等级审计手续。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有限则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经济效益的含义;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及产出与投入之比。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企业中的劳动者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课,个人个收入与理财 收入日益多元化的原因;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重的改变,收入日益多元化。

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主要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龙村居民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政治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复习资料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第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我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在我国城市,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一课_教案.doc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课) 课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 的交换和消费 教学用时3 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情感体验: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3、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教材分析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重点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新课 介绍福建特产,引起学生兴趣。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福州:鱼丸、肉燕。福州三宝: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还有纸令、牛角梳。福建特产:桂圆、茉莉花茶等。可以上网查一查。 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叫。市场上的商14 口、头卖商叫的贝币、以及我们头卖商14 口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 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了解商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思考:水里的雨花石很漂亮,是天然产生的,那么雨花石是商品吗? 师:雨花石虽然是天然产生的,但是人们收集它、选取它也付出了智

力和体力的劳动,所以用来买卖的雨花石也是商品。 教学过程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3、P6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小游戏: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折幸运星,分别记录下每人完成的时间。思考:这些幸运星的价值相同吗? 师: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每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叫做“个别劳动时间”。无论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此这三个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 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如儿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1)货币产生的过程 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1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1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P4 组图: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中职经济社会与政治教案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2019年上半年《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教材: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主编:沈越张可君)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 动漫1803班(实验楼六楼西头北。)20人(5人一组) 平面设计1804班(实验楼六楼西头南。)24人(6人一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认清自己今天和未来的角色变化:消费者——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民主政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等。 2.我们也将学习和掌握成为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正确的观念和初步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经济:第一、二单元。 政治:第三、四单元。 社会:第五单元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6课时) 一、本单元在全书的位置:基础。 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经济是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编排角度 按照消费者、劳动者、纳税人和理财者三个角度去编排。 消费者层次:透视商品交换和消费(第1课) 劳动者层次: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第2课) 纳税人和理财者层次:个人收入和理财(第3课) 三、本单元的知识范围:基本的经济常识。 四、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知识能力的铺垫。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作用,理解交织规律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2.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评析常见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要求: 1.认知: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来历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树立科学消费观。 2.情感态度观念:1.正确的金钱观。2.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科学的消费观。 3.运用:(1)能识别商品。(2)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中的作用,正确对待货币。(3)能根据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4)根据个人每月或每半月的零花钱,设计个人(半)月消费方案。(5)提出做好环保行动的建议并自觉践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 4.科学的消费观;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学方法:PPT讲解、辩论赛、抢答赛。 授课过程: 一、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点:(1)首先是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前提是这个东西属于所有者。 举例子:医用氧气是劳动产品,而且需要使用者用钱去交换。所以它是商品。空气中的氧气是自然存在的,不是劳动创造的,我们不需要花钱去呼吸氧气,所以它不是商品。 还有哪一组能举个例子。 比如,超市上的花生是商品,自家地里产的花生就不是商品。 家里的费纸盒不卖就是废物,废品收购站的纸盒就是商品。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