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梵高的油画笔触

试论梵高的油画笔触

试论梵高的油画笔触
试论梵高的油画笔触

试论梵高的油画笔触

一.梵高的人生经历

文森特?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逝于:1890年7月29日,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梵高出生于荷兰北布拉班特省的格鲁特?宗德尔特。梵高的父亲是位牧师,所以他从小生长在宗教和文化的氛围之中。1860年到1880年间,梵高有过两次痛苦的失恋,他还在比利时的波瑞纳吉煤矿区当过传教士,由于过份热情于次年被教会解除传教士职务。后来他留在比利时学习美术,下决心当画家。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色泽昏暗,其中最著名的是“吃马铃薯的人”。

1886年,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跟他弟弟西奥住在一起。当时西奥是Goupil画廊经理。在巴黎梵高与柯尔蒙一起学习,认识了毕沙罗,莫奈,和高更,并且开始在他色泽昏暗的调色板中增加了色彩的亮度和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作画。但他的神经质使他很难与人相处,整夜的争吵和日复一日的绘画损耗着他的健康。他决定搬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定居,希望朋友可以加入他并找到一所艺术学校。高更确实来到阿尔与梵高同住,但却以悲剧分手。在癫痫症发作时, 梵高用一把剃刀追逐他的朋友,被高更拦下,但最终竟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从此梵高生活在精神濒临崩溃与清醒之间,并被送入圣雷米的精神疗养院治疗。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二.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

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1.梵高的性格与绘画形式的关系

童年的梵高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孤独与任性,他不喜欢家里炉火的温暖,而喜欢徘徊在荷兰荒芜的原野间。他对生活的感受是超乎常理的,如当他看到闪烁在夜空的星星时,却认为晚上比白天还明亮……梵高成人以后,作为美术商店的服务人员,在一位顾客表示要买一幅客厅挂的画时,梵高竟然顶撞顾客说:“画虽然有好有坏,却没有什么挂客厅、挂餐厅之分。”当客人认为有一幅画稍微大了一些时,梵高很不客气地嚷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根据大小来买画的?”当梵高成为一名私立学校的临时教员时,也经常和校长发生冲突。可见,梵高是个高度自我的人,除了最后从事的绘画,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一事无成。

但我们不可否认,在艺术上的高度自我是成就梵高最主要的原因。也曾经有一段时期他的艺术创作确实受到了来自生活中的喜悦心情的影响。那就是生活在位于欧洲南部的阿尔乡村小镇的那些日子。这里与他长期生活的荷兰完全不同,下雪的时候透过寒冷的天气仍然会有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在这里他总是忘却寒冷而漫步在明朗的山野之中,长期以来一直遭受打击的身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精神也分外清新爽朗,这时的梵高像复活了一样。在这个小镇子上,他有三个朋友,其中一位是镇上的妓女,这个女人给梵高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愉悦。这段时间是梵高创造力最旺盛、作品数量最多的时期。他这时的作品多以明亮、华丽、

富贵的黄色、红色、橙色为主调,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梵高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阿尔附近的吊桥》、《盛开的桃花》、《向日葵》和最具代表性的《戴麦杆帽的自画像》。

2.梵高绘画中笔触的演变

(1)梵高绘画中笔触的演变的过程

梵高二十七岁才开始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院学习正式接触绘画,他早期画作是“自然主义的,带有社会意义”,如《吃土豆的人们》。

1886年2月,梵高来到巴黎和弟弟西奥共同生活。西奥是一位画商,对各种先锋派艺术极感兴趣并和这些艺术家来往甚多。他介绍梵高认识了许多印象派著名画家,如修拉、莫内、毕沙罗、雷诺阿、修拉、西涅克、高更、塞尚等。毕沙罗向他讲解的印象派理论和技法,及印象派最后的一次画展都给了梵高新的触动。1887年日本浮世绘版画在巴黎展出,也给了梵高很大的启发。

于是梵高抛弃了原来那种灰暗的褐色调,“他画中的色彩开始变亮,画风逐渐倾向新印象派,这对他来说是一大进步,是第一次蜕变。他的笔触开始形成连续的、有条不紊的线,用以表现层层,造成面的感觉。”如在《唐伊老爹》一画中,梵高更是充分地发挥了用笔的作用,他对笔触又有了新的探索,开始超越印象派技法,渐渐地走向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总体来说,巴黎时期梵高的作品还是倾向于宁静状态的。

1888年梵高被迫离开巴黎去了阿尔,南方明媚的阳光和优美的景色使他真正找到了表达自己感情的绘画语言,那就是灿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和狂热的感情。“开始用自己的后期印象派风格作画,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情感”。《阿尔的吊桥》就是他在阿尔最初的代表作,整个画面色彩清新,充分体现了画家当时的心情。后来高更的到来,又带来了综合主义的信号,如《星月夜》中的物象轮廓。还有同样题材的两幅咖啡座作品,蓝色调清晰明亮的《夜间露天咖啡座》和黄色调忧郁孤独的《夜间室内咖啡座》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反应出对色彩的探索。在这一阶段,梵高利用抽象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厚重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为现代表现主义画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可惜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对艺术极度虔诚而又偏激的信念,加之“割耳事件”的发生,幸福而安宁的阿尔时期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因精神病发作而被送进精神病院。这时期梵高的作品画风又发生了转变,阿尔时期欢快明朗的黄色消失了,代之以更加狂放的笔触和强烈而深沉的色彩,尤其在风景画中,用笔更具有了运动的旋律。此后,他在神智清醒时仍然以挚爱生活的激情不断作画,直至结束生命。所以梵高晚期作品的最大特征就是笔触激烈、粗重,强劲而扭曲的色彩线条构成色面,整个画面洋溢着色彩和笔触的律动感。

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吃土豆的人》,梵高作,1885年,油画,82×114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凡高艺术馆藏。

梵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充分反映了凡高的社会道德感。他选择画那些农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

共鸣。他在给其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仆。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凡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他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有人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

实。”)

《向日葵》,凡高作,1888年,油画,95×73厘米,伦敦,泰特画廊藏。梵高于1888

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他设想用“一系列黄色”的变奏,来画一组以黄色或蓝色为背景的向日葵静物画,并用它们来装饰他在阿尔的居室。他一共完成了六幅向日葵组画。在这些画中,他以抒情的笔调,充分展示了那些金色黄花的绚丽光彩。这幅<向日葵)作于1888年8月,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不是一幅传统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装饰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颂歌。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的火焰”。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凡高表现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别出心裁,他采用1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动人心弦。

《星夜》,梵高作,1889年,油画,74×92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象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

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三.梵高绘画的意义

梵高的绘画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我觉得梵高是想在画面中表现出自我,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绘画对于他来说不是描摹世界的工具,而是他同世界交流的语言,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我觉得这更接近于绘画的本质。当世界上出现了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工具后,人们需要从新开始考虑绘画了。拍出来的照片是不是更写实呢?很明显一味的写实最终将被世界所淘汰。梵高就是在印象画派基础上发展了自己,他的一句话更为准确的表达了他的思想和其艺术的精神指向:“因为我不是企图把我眼前利益的自然一丝不变的准确地描绘下来,而是通过更为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自己”。

人们常常会说不要学梵高,他是个疯子。其实一切研究和探讨的意义都在于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梵高的艺术及生活上的探究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学习梵高,我们要学的不是梵高的绘画风格,他的线条,他的笔触,他的色彩,那是他的,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的是他的精神,是要在画面中表现出自我,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不是描摹世界的工具,而是同世界交流的语言,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10月份中旬,我们开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济源王屋山进行写生。 下边,首先谈谈我对油画风景写生的理解和看法。 油画风景写生及其意义: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生活气息,能否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 风景写生是油画家很注重的一种观察,是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历练、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具有美感,还有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等因素,“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的是否对比响亮、协调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对一个风景油画家来说,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才能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发现美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艺术家的眼睛是敏锐的,也是具有穿透力的。画家面对大自然时,会在事物表象中发现内在的韵律,这韵律在画家的内心世界中构成美感。 我想要探讨的是油画风景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吸收传统师承方法的宝贵经验——有着其他写生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意义。风景油画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画家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 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只有真诚才能动人。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认为任何一个画家都难以避免原生态景物的“挑战”,如果蔑视自然写生,初学者就会显得很盲目,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无法感染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用心灵观察感悟自然;二是掌握色彩基本原理的能力不够;三是绘画基本功粗浅,造成不能够驾驭画面。作为初学者,我认为应该多画多思考多尝试。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物象,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三是多尝试用主观色彩去概括物象,不要一味“对景写生”;四是多看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从中体悟色彩语言的准确表达方法;五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与油画艺术有关的文学、哲学、音乐学、影视学、戏剧学等书籍,把个人经验汇入整个文化的源流,以此训练自身更高的艺术境界。 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是首要因素,在还没有观察之前,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后思考,然后再考虑画面的色、光、点、线、面和所承载的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一个要写生的风景时,我们要用近一半的时间静静观察,反复揣摩眼前的物象,通过充分解构与分析,深思熟虑后开始严谨地构图。作为画家,要培养独到的观察力,比如面前的景物,什么地方使你激动,什么使你产生“诗情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兴奋点,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随心所欲,体味出运笔写诗的感觉。在写生的过程中,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对梵高的作品赏析 周昇1240109135 我是一个热爱美术的人,但是我从没有深入的理解过印象派的作品, 自从上了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尤其是梵高的作品我尤为的钟爱,我从他的作品看到生活的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七月29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拾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拾土豆者》在现存的梵高的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一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塞纳河滨》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从小就活在妈妈对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中,或许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比别人抑郁和多愁。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一生的艺术之路 早期作品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就在这个时期他的第一幅在他的生命中的著名作品诞生了,《吃土豆的人》。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管-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作品赏析

梵高作品赏析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无数的画家和文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们在自由的艺术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借慰,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未来的憧憬。艺术家是最纯洁最朴实的,他们能在最简陋的破房子中画上一整天,他们能在最单调的风景前思考许久,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精神境界,最高尚的心灵。让我们走进梵高,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梵高的曲折人生 梵高的生平都充斥着一个词“孤独”,梵高小时并没有展现独特的绘画能力,在27岁时梵高正式成为职业画家,但梵高当时的作品并不被当时的买家所接受,梵高的粗犷的线条和颜色没有得到认同,他的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的弟弟提奥瞒着他买的。艺术总是伴随着精神的至高追求,而越是困苦越是孤独,精神冲击越大,艺术家所能淋漓精致表现地也越充分。 梵高的一生始终执着于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梵高有过三次恋爱,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求婚被拒;他爱上了自己守寡的表姐,没能被接受;他最后无奈地和作为自己绘画模特的妓女在了一起,后因为不和而分离。对于友情,梵高唯一的好友高更,也在与梵高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因为性格不和而离去。对于亲情,似乎是上天对梵高最后的眷顾,他的弟弟提奥是唯一真正对他好的人,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卖出,日常的生活费用都是他的弟弟寄给他的,但这也不断刺激着梵高,他就像是个包袱一样一直挂在他弟弟家里,他悔恨自己的无能与弱小。梵高的一生都是自己一个人,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但是上天都拒绝了他,促成了他心里上的缺陷。但他有唯一的爱好,唯一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不会撒谎的追求——绘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画里,他的愤恨他的悲伤与难过。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梵高最后已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不想再给他的弟弟增加负担,也不想再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艺术他的灵魂,他充满梦想的创作。 梵高的作品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接触印象派以后造就了梵高独特的画风,他唯一深爱的东

油画笔触的欣赏参考资料

油画笔触的欣赏 油画笔触是油画的表现语言。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不太了解油画的人,常常会有许多困惑:为什么有些油画的画面,有的地方颜色堆得很厚?而有的地方却露出画布的底色?真如常人说的:油画是近看一块疤,远看一朵花吗?此话似乎有些道理,至少朴素地说出了油画的笔触和机理效果, 如果,我们从初略的油画历史说起。早期古典的油画作品多是平涂式的,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著名大师,以及18世纪初的大卫和安格尔,他们都是采用此法。这种方法是用宽大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从暗部画起,最后加亮部,精雕细琢的直至完整地表达对象为止。我们再从绘画崇尚自然说起。长期以来的画家都是崇拜自然的,以表达自然为荣,或是迎合市场。他们的作品感觉光滑、细致,笔触磨得很光,几乎不易察觉,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用色较少,他们在光感、质感上的追求仍达极高的水平。应该说,古典派画家在画面底层上做了很多功夫,只是喜欢用“扫”、“磨”甚至“揉”等绘画方法,表现画家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如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拉丽莎》,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的。这种绘画的方法细腻,具有照相术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表达光感,以及素描效果较强。但这种方法较易束缚画家的个性,尤其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世纪中叶),古典的、细腻的写实画风被工业文明所代替。可以说,是工业文明迫使画家在油画风格上趋向个性化,或者说是画家的生存不得不与照相术玩表现技巧。 我们从油画色彩理论上说,厚堆法的出现,是欧洲画家长期研究自然、光学、色彩学的成果。他们在照相术出现以后的绘画实践中,在表达一些质感和光感等方面尚达不到所追求的效果时候,逐渐加强了色彩层,厚厚地堆上颜色,使欣赏者看画的时候,常常要退后稍远一些看,神奇的效果才出现。诸如形象、立体感、光感才被表现出来。如最初出现“堆”颜色的画法是伦勃朗,他在《戴金盔的人》画面上,金盔就是经过了多次的厚厚重叠,使之成为“浮雕”似的造型方法得到表现金盔的质感,从而准确地表达了花纹的凹凸起伏,加强了金盔的金属质感,并和人面部的距离拉开。在这幅画里,光感、质感、空间感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当然,伦勃朗的时代照相术还没有发明,而他的“堆”颜色的画法只是追求当然,初学油画的同学,由于在这种表现方法上的经验不足,初期的笔触总是显得拘泥杂乱,细节也多。而成熟的画家由于在个性方面大多趋向豪放,细节也相对减少了许多。如列宾、透纳的画,我们常常是只见到飞舞奔放的笔触,但也准确地表达了形与色,这与画家对技法的熟练,以及个人的感情也在他们的笔触中显露。这也印证了中国人所说的“字如其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 ——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摘要: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是构成美的作品的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显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凡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的分析,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笔触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油画笔触美情感运动感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意思是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1。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触,其价值等于零”。只有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作品时,我们才能体会到笔触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只有当画家运用不同的笔触运动形式捕捉对象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表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节奏时,这样的笔触才具有了某种审美价值。现在我们就《星月夜》这幅作品来浅析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之美。 《星月夜》是凡高最杰出的 代表作之一,凡高以其绚烂的色 彩和奔放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狂 热的感情。作品中,凡高疯狂地 使用笔触,激越而狂放,笔触那 强有力的主观表现力无不体现 着他此时此刻的作画状态,流露 着他智慧的灵性和坦诚的态度, 笔触成了他心灵的外化与象征, 是“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 留下的痕迹之中”2。作品中的油 画笔触作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结构,在成就此幅作品美的同时,也成就了笔触自身美感,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欣赏对象,呈现着多方方面的审美特性。 一、笔触的运动美 在观看此作品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则是画面强烈的运动感。我们分析会发现凡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与长而卷曲的笔触。所谓斜线是指“画面中与画框边线不平行的直线”3,这就使人联想到钟摆、倾倒的物体、人的跌倒和前冲等,给人一惊险、运动、速度等感受。蒋跃在《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一书中就描述到:“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

《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全解

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北部一个名叫松特丹的小村,家中除了父母,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提奥。梵高家族中有很多人从事过与绘画相关的工作,童年的梵高曾跟随富裕的伯父们住在豪华的别墅,那里有丰富的绘画收藏,身处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相对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花鸟,甚至鸟巢的倾心关爱和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注定为爱情、友谊、艺术而献身的一生。 当梵高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二、梵高的绘画风格 梵高27岁时依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梵高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梵高绘画作品的许多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是梵高的一句不朽名言,不仅概括了梵高的创作理念,而且揭示出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当成为艺术家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时,便具有了一种艺术精神意义的深刻道理。在梵高之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有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印象主义的条件色,但没有一位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予以重视。印象派画家们把色彩提升到审美的重要地位,也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自然再现,缺乏艺术感染的精神内涵。梵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创新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在外部条件影响之下通过内在的动因而实现的。他接受了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那种以热情而奔放的性情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并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梵高调色板上的颜色变得干净而明亮起来,也学会了面对自然直接观察和感受的创作方法,当梵高结识了高更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画家时,他意识到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根本出路。 一个不能得到直觉充分推动的人,会像是一只进入赤道无风带的船一样,很难达到艺术表现的核心或极至境地,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天生自然的推动力,一种直接的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马上表现为艺术形象不可。梵高自身具备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的色彩冲破了前期印象派对自然色彩真实反映的束缚,并开始大胆地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画面色彩已经带有抽象因素:不重视立体、空间和阴影的表现,只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这种抽象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装饰效果,他是通过使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绝对的黑白来实现这种装饰的。 梵高用最大的热情接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并开始热衷于与这

浅谈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

浅谈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 王寿辉 指导教师:郭仁海 内容摘要: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已百年有余。中国油画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油画风景是“世界语”,是人类心灵与万物深切联结的恒久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深远关注。在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风景油画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国内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风景创作的油画家,如张冬峰、任传文、赵开坤等。本文从基本的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来阐述如何才能够画出一幅好的风景油画作品。 关键词:油画风景观察构图色彩 引言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百年有余。中国油画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油画风景是“世界语”,是人类心灵与万物深切联结的恒久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深远关注。在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风景油画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得国内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风景创作的油画家,如张冬峰、任传文、赵开坤等。那么如何才能够画出一幅风景油画作品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 一、如何观察与选择对象 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与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指运用色彩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整个过程都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感受,然后通过自己得想法,再借助于各种不同材料,成为佳作。 美术家阿恩海姆在论著中说:“如果我们的眼睛是父亲,那么手便是母亲。艺术作品的产生靠眼与手的高度合作。艺术家们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总是把观察放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见,观察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艺术的创作也就是通过观察,深入自然,产生心灵的愉悦,以饱含的情感在画布上尽情的表达,但我们所说的通过观察深入自然,并不是强调对自然的模仿,而是用心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感动。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寻找,或许感动你的只是墙角的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画家梵高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 画家凡·高 单位:中原区秦岭路小学姓名:王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由FLASH动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段关于环保方面的动画,同学们知道短片里的人物是谁吗? 生;是凡·高。 师:是从哪看出来的,真聪明,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想知道一起通过学习走进凡·高,走进凡·高的油画。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 师:通过课前的搜集,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搜集汇报知道的凡·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凡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凡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凡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凡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来看凡高绘画早期比较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2、引导学生欣赏《吃马铃薯的人》 (1、)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是从阴暗的色彩感受到了贫穷,从粗糙的手看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 (2、)引导学生体会出凡高极具个性的绘画。 凡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评说这件作品的:“我想清楚的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的挣得他们的食物。”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凡高是想通过这幅画真实的再现普普通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中真实是凡高加工后了的真实,

一种多笔触各向异性梵高风格油画的渲染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5354922.html, 一种多笔触各向异性梵高风格油画的渲染方法 作者:王涛高贤强 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7年第02期 摘要:为使计算机模拟出更逼真的流体风格(涡旋状)梵高油画特效,本文提出了一种 多尺度各向异性偏微分方程的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P-M和J.Weickert加权模型在滤噪音时产生的虚假条纹来模拟梵高油画的涡旋状,并在油画绘制时给图像平坦区域加入高斯噪音和采用多尺度弧形笔刷的技术来处理整个渲染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除了很好的模拟了梵高油画的抽象效果外,还增加了油画的层次感和更多的涡旋状。 关键词:梵高油画;流体风格;涡旋状;多尺度弧形笔刷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o mak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more realistic fluid style (vortex) van gogh painting eff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cale anisotrop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ethod, the method using P - and j. m. eickert weighted model in filtering the noise produced when the false stripes to simulate the van gogh painting of spirals, and joined to the flat areas when drawing oil painting gaussian noise and using multi-scale curved brush technique to handle the whole rendering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very good to simulate the van gogh painting abstract effect, also added administrative levels feeling of the painting and more vortex. Key words: Van gogh painting;Fluid style;Vortex shape;Multiple scale Curved Brush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硬件和算法的不断发展、改进,非真实感绘制(NPR)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画家,其画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体情感世界的一条道路,画中强烈的色彩、涡旋状和人物情感的融入,震撼观者的心灵[1]。近几年,出 现了几种模拟梵高油画效果的方法:文献[2]提出一种流体模拟算法,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但过分依赖参考图的流体线条;文献[3]则采用自适应LIC绘制流体方法,得到图像的涡旋状 效果不强烈;文献[4]提出了流体参考图的融合方法,其缺点是参考图纹理的丰富程度以及图 像融合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油画的最终效果;文献[5]提出基于矢量场可视化的绘制技术,该 方法虽然效果不错,但油画的层次感不强;文献[6]提出一种实现流体风格梵高油画特效的方法,采用偏微分方程进行模拟,缺点是忽略掉许多图像细节、缺乏层次感,其效果见图1、图2。本文在文献6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务求达到最佳效果。

论梵高艺术及其启示

河南理工大学 论 梵 高 艺 术 及 其 启 示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8--2班 姓名:郎文福 学号:310808020211

一、梵高的生平与艺术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家庭。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梵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但后因两人意见不合,高更离去,梵高的精神也开始逐渐分裂,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割下一只耳朵,并在之后做了一副自画像。梵高于1888年12月23日发病后,病情时好时坏,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1889年5月他被送进离阿尔一公里的圣雷米神经病院,成了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梵高的绘画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然而这奇迹的代价却是一个灵魂的自焚。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7月29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逝年37岁。

从希施金浅谈写实风景油画的绘画技巧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书画研究(A 卷)课程编码: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 适用年级:一年级学年学期: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考生学号:M11050403004考生姓名:侯鹏飞考生专业:美术学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 题目: 选取一个与“中外美术史”密切相关的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论文。 要求: 1、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的写作规范) 2、要写出一定的新意。严禁抄袭。 3、请提交打印稿。

从希施金浅谈写实风景油画的绘画技巧 摘要:写实风景油画可以说是历经了整个油画的发展历史,虽然在照相机问世以后, 众多画派画家对于写实风格的绘画存有偏见和争议,但它能仍然存在至今,并被 广大绘画爱好者所钟爱,就一定有它不可替代的原因。 希施金的绘画原则是“临摹画不应当加上想象”。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希施金认为 写实画作,应该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答案显而易见,这也论证说明了写实油画的 特点,客观性和真实性。希施金的风景油画作品构图饱满充实,仿佛是自然环境 随意切割的一块,而未加任何修饰。但是这样的构图又是照相机不能比拟,也是 不可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这正是艺术的灵魂所在。 那么希施金的风景油画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的写实风景油画中典型的 创作素材有哪些?而这些素材又有怎样的绘画技巧?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将 做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希施金绘画技巧创作油画 一、希施金风景油画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1.希施金风景油画的创作背景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1832—1898)是十九世纪后半叶现实 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巡回展览协会的会员与 创始人。 希施金自幼就生活在丛林之中,对丛林怀有深 厚的情感,这也使他获得有关丛林的很多常识,从学 画起就立志画大丛林。在学习绘画期间,他的导师 也都一致支持他对俄罗斯大自然的创作兴趣,赞成 他在艺术上专以描绘森林、树木为己任的独立发展 道路的选择。 图1 他为了描绘大自然的造化,不知疲倦的跋山涉 水,进出森林,写生作画。他一直没有停止对松树的描写,画了大量速写和习作。 这期间,他对树木、野花、杂草的写生与精心研究,甚至达到了科学家般的程度。 他以自己毕生的精力长期严肃地进行森林风景的创作,描绘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 宏伟壮丽。他笔下的森林已不是单纯的写生而是溶进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浅谈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

浅谈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 摘要: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艺术即感情。”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而油画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每一件油画作品都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集中体现,我们甚至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自我状态,这正是油画的魅力所在。因此,情感作为油画创作的基础其意义是值得我们反复推敲与研究的。 关键词: 情感表达艺术语言审美意义 引言: 艺术即情感的表达,情感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与来源,显得尤为重要。油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作品在艺术家组织与安排的过程中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思想。一件优秀的作品必然倾注了艺术家炽热的情感,意大利理论家阿尔贝蒂说过:“一幅叙事画,如果画在其中的人物明确的显示出他们的热情,会激发观者的感情。”所以好的艺术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倾注与观者情感的高度共鸣。

一、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艺术即情感的表达,情感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艺术作为一门语言,更多时候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不仅是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交流。油画作品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必然是一种感情的传达。无论是艺术语言的形式、或是造型语言的形式都是基于情感的来源。油画的创作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即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也是艺术家有别于常人之处,艺术家更多的时候脱离了世间万物的物质表现,而过去感受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以梵高的《向日葵》为例,几株日常的植物,梵高赋予了深刻的自我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力,每一位观者被这种生命的力量所打动,万物皆有灵,用心去感悟生命的力量、感悟万物的情绪,去认识去理解万物的存在和万物谈一场恋爱,甜蜜的苦涩的。 二、不同的艺术语言在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1、色彩在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一般来说,凡从情感体验中生发出来的艺术,或多或少地都带有“自传”的性质。从色彩方面来说,在油画创作创作过程中,色彩是最具有情感特征的。每一幅作品的用色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写照,每一种颜色本身就带有不同的性格色彩,白色象征纯洁,蓝色代表高雅等等,当这些颜色经过艺术家的处理呈现出一幅画作的时候,带给观者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以用色鲜明、大胆而著名。他说: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

油画风景写生步骤示范

画家詹姆斯·霍顿长期致力于风景写生,写生时他不仅使用油画颜料,还会使用其他的一些媒材。他通常会带着有支架的便携油画箱以及凳子到处“游荡”,去寻找各种可能的视角,直到找到他最满意的角度才会坐下来。这幅在画室里的示范画是复制一幅他之前在法国庇里牛斯山的写生,他尽可能地采取了与原作同样的绘画过程。 1.霍顿常常会使用有色底来进行绘画,保持一小部分区域不被颜料覆盖,最终出现在完成的画面上。现在画面的整个构图已经用稀薄的颜料画了一遍。

2.绘画的第一个阶段要先研究所选风景的色彩和调子。画家在画布的大部分地方都点上了色点,从而建立起画面各个区域之间的大关系。在这个阶段他会全神贯注于画面的整体效果,几乎不会去画任何细节。

3.天空和山之间的大关系在早些时候已经建立好,因为在画面早期阶段出现的错误会比较容易修正。画家要将这幅画一气呵成’,笔触将会出现在最后完成的画面上。霍顿使用达玛树脂、精制亚麻仁油和松节油来混合成媒介剂进行调色。

4.在这个局部图中我们能够看见,画家使用湿画法来进行绘画,每一个单独的笔触要么相互叠加,要么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缝隙,因此画布的底色能够从这些缝隙中显露出来。注意画家在这里是怎样利用复合色来绘制画面中那些平面区域(天空)的。

5.当在现场写生的时候,天空的颜色会很早就被画家记录下来,因为天气因素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环绕在山顶的云朵是画家特别想要捕捉的对象,在这里他使用湿画法,在天空颜色较深的区域上添加了一些浅色的云。霍顿的调色盘上通常有六七种颜色,另外还有黑色和白色。绘制这样小幅的作品,他通常只使用圆头的画笔。 6.在局部图6中我们会看见,画面上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被颜料覆盖,在这些间隙中露出了画布的色底,在这之后添加的一些颜色就会渗入这些间隙中。这样就避免了颜料过度堆积的现象出现。在局部图7中画家在为画面添加细节,他在画房顶、窗户还有其他的一些建筑细节的时候特别的小心,因为要保持它们的整齐干净。

感悟梵高 --观梵高作品有感

感悟凡高 文\李红东 凡高用火热的心、激扬的笔去描绘生活。他的画作像一团火,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他宛如太阳,却被太阳熔化了。 每当看到梵高的画作时就会心情澎湃、激动不已,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我的感受。只有用身体的语言,用握着画笔的手去感悟体会凡高的笔触飞扬,这是火焰的舞蹈,是生命的壮歌。 他是印象派,又不同于印象派,而凡高让全世界留下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象,不是印象派所捕捉对象外表的美,而是直接切入对象本质,像热恋的情人;不是绘画光源的简单讲究,而他自己就是生命的光源,直接燃烧。照亮夜晚的星空,照亮夜咖啡店,照亮世界画坛。 有一种颜色叫生命,凡高把自己燃做成油画的颜色,融入在向日葵里,融入在麦田中,那是活着的意味。他用强烈的色彩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用放飞的激情反抗着生活所不能给他的,哪怕是温饱。他以忠诚面对冷冰冰的现实。他以牺牲和苦行实践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 凡高用激情赋予艺术以生命,艺术又赋予了他激情四射,精力充沛。虽不修边幅,但胸中怀有郁勃之气却如太阳

喷射的火。画中的凡高没有感觉生活给他的磨难,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满怀着信心与真诚。没有愤世嫉俗,一往无前的追求与无限的渴望,他的激情又上升到一种饱满的、炽热的爱,他似乎在用这燃烧的爱来融化这世态炎凉,他用最强烈的内心在绘画。 他不断的思考,用画笔表现着他的精神世界,在割去耳朵的肖像中填补他精神世界中缺失的部分,他用狂热的绘画填补他内心的不平。他热爱土地,好像大地才能抚平他心身的伤痛。他画庄稼、田园、飞鸟……,他的笔触都在运动,倾向内心,暗示生命是在流动,在呼唤,在轮回,在燃烧。 凡高是金色的,他的传世作品大部分都饱含金色的调子,他的思想里更追求着那份热烈激扬的感情。他强烈的创造着艺术,也创造着自己。凡高的精神感动着世界,他对艺术忠诚的心让世界震撼和感动。 我一直倾心着梵高的作品,并且热爱他,在一段时间里曾试着用国画语言表现这种热爱。我想以他的这种激情感动自己,然后在传统中国画笔墨中找到契机。这是一种试验性作品,饱满的激情、跳动的情绪,果敢的线条、飞扬的笔墨。凡高的激情加上传统笔墨,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形式美和意境美在自然的、自由发挥中融合贯通,这是凡高带给我的感悟和感动。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采用点彩画法。 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奥维尔教堂》等,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

油画艺术鉴赏

油画艺术鉴赏 梵高《向日葵》机电工程学院000 学号:0000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没有兰花那么无邪,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当花朵在阳光底下慢慢伸展,当阳光刺透它薄弱的叶,那天生与阳光最搭配的花朵,高贵又不失风度,看着天空,它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阿波罗,他是高贵的太阳之子。向日葵是我最喜欢的花朵,因为我爱着它不计名利的完全绽放。爱它对阳光的无限渴望,它永远不追随别人的脚步,它只跟着光,跟着它的信念,也只有光。我无意中在画册上看到了一个画家所画的的向日葵,这幅画直击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的灵魂。我认为这是无限爱生命的人才能用画出油画《向日葵》,至少也是因为喜爱向日葵啊,然而让我迷惑的是,画向日葵不正是代表爱生命的表现,为何画家在艺术面前走向自我毁灭呢?既然怀有无限热情,又为何在大好年纪放弃了艺术,选择了死亡。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生平,追问画家是何人,原来他就是梵高。我问过我的同学和老师,很多年过去了,梵高为什么让人久久不忘,让人动容。有人说是他的画,是啊,一个画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艺术作品,风吹过的麦田,迷人的星空,美丽的果园,金色的向日葵,他不曾放过一丝生活细节,他着迷了色彩,那种有强烈感觉的色彩,冲击感,那个世纪,也只有梵高做到了。正如他所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命中的热情。

梵高一生命运多磨难,他屡遭挫折,艰辛备尝,在仅仅37岁的生命里,他把最重要的时期留给了艺术,而事实上他生前却从品尝过艺术带给他的荣誉,贫困潦倒,用来形容他是最好不过了,他到处流浪,也曾遇到过爱情,和一个遭遇过生活摧残的女性,梵高收留了她,女人也给了他不岑有过的温暖和幸福,可梵高太执着艺术了总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试问又有几个女人能接受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呢,更何况是经常饱受困苦的女人,所以离开了梵高,为生计所迫,梵高失去了爱人,可他却未曾抛弃艺术,我想这也许就是他后来被人熟知的原因吧。就像他说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旅行,但我又怎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长的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变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这就是梵高,他不是残疾人,他是油画艺术里的巨匠。 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结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他在学习前辈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使用荷兰传统的褐色调,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笔触在绘画中的意义分析

笔触在绘画中的意义分析 摘要:笔触作为艺术作品中的基本元素,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美,是绘画形式美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触在绘画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绘画中笔触的分析,好比生物学家为了研究生命对细胞进行分析一样,从微观的概念对绘画进行分析。通过对笔触的分析,我们可以打开一条向大师们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笔触形式美民族精神情感意义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文化大熔炉的时代,要想让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经得起熔炉的冶炼,并且有所发展。我们首先得找到自己的东西——民族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我想通过笔触这一小小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设法寻找一种中西方绘画的相通点,这首先原于我对写意画的喜爱,和对绘画过程中无意之境的好奇,这种无意之境往往是通过许多莫名的笔触产生的。 绘画是以线条、色彩、黑白灰等作为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绘画可以通过自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描绘出取材于社会和自然的一切可视形象,以及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生发出来的幻想的视觉形象,我们管它叫画面中的物象。而无论绘画是反映生活中的现状还是反映画家的真切感受,绘画都是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在画面这个二维平面上的。绘画场地的这种二维局限性在艺术的形式美上赋予了它更多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将,形式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形式美本身就是艺术。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作为绘画的形式美,它主要包括色彩、明暗、体积、空间、线条、构图、肌理、笔触几方面的组合。那么绘画中的笔触到底是什么呢?它指的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笔、颜料、画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后留在画面上的痕迹。它在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艺术区别于摄影艺术的重要标志。它的这种标志性作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笔触在艺术中的地位。另外,笔触还是技法的一部分,一个画家在描绘是采用什么技法,往往是通过笔触看出来的,如法国新印象主义发启人修拉采用点彩的方式进行作画,所绘作品中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面都是由无数个不同色彩的小笔触所绘成,被称为“点彩派”。同时,人们也把具有“点彩派”性质的绘画作品称为是用点彩技法描绘的。技法中包含挫、拍、揉、扫、剁、拉、擦、等等。而无论那一种技法,都是为了更生动地刻画画面中的物象,丰富画面效果,提升艺术品味,从而留下不同的笔触。通过许多个不同的笔触拼合成一个画面,制作出一个艺术效果。这些足以看出笔触与技法的关系。技法的范围很大,它包括绘画的用笔、材料、形式、效果、各方面的总和,是艺术语言的产生根源。 笔触作为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自身的形式美。从相对的角度来考虑,笔触本身就可以视为画中的一个物象,只不过说这物象有简繁之分。而无论繁简都需要画家细心对待。每一个笔触好比打“阵地战”中的一个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都同时出力效果是最好的,当出现问题时,每个小分队自己也有作战能力。引申一点与“成则兼举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是相同的。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