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现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立了它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美术欣赏课的表现形式: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且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诸多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是及其广阔的,知识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

其次,美术欣赏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抽象的理论教育和带有强迫性的法纪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的过程。

二、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我认为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小学生在上课时,老师的引导、授课方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然而,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枯燥、缺乏创新

老师在授课时,往往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或者是依靠教学辅助设备进行反复枯燥的演示,再美的东西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及富有感染力地描述,美也会在学生们的眼中变得无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专业水平也许不是最为重

要的,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是老师应该深入探索的方向。

2、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生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授而轻互动,老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统课堂上严谨有余而活跃不足,而小学生本身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不足,天性好动,如果在课堂上过于恪守课堂纪律及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的缺失。况且,美术课没有纳入升学考试或是毕业考试,相对于语文、数学等重要科目而言,为一门副科课程,更容易使本已经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学生感到更加无所谓,甚至完全放弃。

3、欣赏课的内容局限于教材

老师应该扩大课堂上所用的欣赏类型的收集范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美术欣赏。现在的学生更加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身边美好的东西,比如卡通动画片里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教学时可依此入手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些内容的形象和这些卡通造型的结构、色彩构成。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会发现美术欣赏就在身边。因此,知道了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所存在的问题,就容易有针对性的合理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中真正提高对美、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要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三、美术欣赏课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美术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上好每一堂美术欣赏课,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学,有所获。

1. 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因此,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方面,一定要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好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培养他们对于国画的欣赏能力时,不要一味的去讲解其宏伟的意境、深厚的艺术水准、大气的创作手法等,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学生感觉较为枯燥,可以先从收集的资料中选取几幅气势宏伟,并且为学生所喜爱的作品直接呈现在他们面前,造成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例如,在欣

赏一幅以青花瓷为主体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欣赏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青花瓷,还可以结合一些音乐,让学生在美好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他们的欣赏兴趣也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被激发,然后投入到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从而为自己的美术欣赏活动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

孩子们对美的理解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们,而应该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单调的事物,色彩鲜艳多变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新鲜活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安排教学内容因人而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爱好,他们对美的理解单纯而富有特色,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尊重。美术欣赏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诠释。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到了中年级,要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赏析,尽量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在课堂内外引入互动的环节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欣赏实践中来,可以让学生到农村、街道搜集一些旧的年画、剪纸、民间工艺品、古玩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从而加以整理。让学生经常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多接触平常生活以外的一些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大有帮助。

4.改变以往只利用幻灯片的单纯讲解模式

在授课前,老师应该多思考怎样去引导学生主动对美术欣赏产生求知欲,在回答学生问题前,要多准备几个问题进行提问,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通过自己亲自实践的方式去获得,老师仅仅为学生提供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

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并能够促使其良好个性的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美术欣赏课内容

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美术资源,而且搜索、下载方便快捷,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有关本课课题的相关作品及资料,让学生加入丰富教学内容的行列。

6.结合地方特色,拓展美术欣赏的眼界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域特色,这也为学生的美术欣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让学生在欣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时,充分了解该地的地域风情。从而拓展学生美术欣赏的眼界。

7.开展现场欣赏课,在实践中欣赏美

现场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课一直应用的一种形式,上课效果很明显,同学们也很喜欢。可是我们发现现在的现场欣赏课过于局限,往往局限在博物馆和展览馆这些地方,不能够拓展各种渠道的资源。小学美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拓宽小学美术现场欣赏课的形式,除了去这些固定场所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参观,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可以成为欣赏对象。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素质。

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将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可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

1.欣赏与动手、表演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绘画、表演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绘画、表演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表演等美术实践的“外力”。

2.欣赏与音乐、视频、动画等相结合。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融入音乐、视频、

动画,将能达到有声有色图音并茂、互相配合的强化表现主题的教学目的,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创造能力。

3.欣赏与故事、联想相结合。

根据欣赏的内容,介绍作者和创作的知识,来拓宽学生的欣赏思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些内容,教师也可以自己编成故事,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具体做法:

1.要想提高欣赏课的质量,有赖于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发展,欣赏课已经不再是单单局限于对名画的欣赏上,它早已扩大到民间艺术、儿童绘画、工艺美术、摄影、建筑等多种领域,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宽广,有着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为了把欣赏课上好,教师不妨从弄懂教材上的艺术品做起,收集有关历史背景材料,了解画家的生平和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在学识上逐渐富有起来。从另一方面讲,教师对技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决定了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讲艺术品总要讲构图、色彩、风格、流派等。这种讲解最好是建立在平时对技法知识的钻研上,这样讲起来会更加深刻。

美术教师还应该有计划地学习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多看些画册和参观展览,眼界打开了,对作品的分析就不会孤立,就能从宏观的角度弄清一件艺术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一副美术作品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这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基本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者简介

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③.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

④.围绕该作品的有关故事和传说

⑤.对该作品所属风格、流派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有计划地进修一下与欣赏课有关的文学、历史、工艺美术、建筑、摄影、科技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使自己逐步充实起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

2.讲欣赏课也要懂得一些儿童的心理,懂得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特点来

确定自己所讲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的调查,摸清不同学生的欣赏要求,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般来讲,低年级的儿童喜欢直观地感受作品,他们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喜欢夸张、生动的艺术形象。他们对我国的民间艺术,对小朋友的绘画与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作者与他们年龄相仿者的作品,最容易刺激他们的上进心。将各种材料和风格的儿童绘画介绍给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的《动植物欣赏》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以动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卢梭的作品并大胆发言: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

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随着知识面的扩大而逐步加深的。中年级的儿童对美术欣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欣赏儿童画了,希望能分辨什么是油画,什么是雕塑,什么是中国画……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艺术品,如街头雕塑,家里摆的维纳斯雕像等,也想探其究竟。他们的欣赏兴趣逐渐扩大到建筑、服装、装饰品等,如果引导得好,他们还能接受生活中的抽象美。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中外雕塑作品欣赏》一课时,就应该以古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为学习内容,以中国传统五大雕、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人体雕塑、古罗马建筑浮雕等雕塑艺术的评述与欣赏,引导学生对古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产生的根源、造型特点、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解,让他们初步感受到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热爱世界美术文化的情感。

高年级同学视野开阔多了,特别是经过历史课和地理课的学习,他们会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作品。他们想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喜欢听老师介绍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他们也想知道世界名画是什么样子,对有故事情节的艺术作品特别感兴趣,对那些画得与实物酷肖的艺术品推崇备至。他们希望通过中外艺术作品更多地了解过去与世界。

3.给儿童上欣赏课完全不同于给成年人讲欣赏课。

成年人喜欢听对作品的分析继而扩大到作品的社会意义、画家的生平传记等等。给儿童上欣赏课更应该强调他们对作品的直觉感受,课堂上一定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像大学教授一样,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课,不问儿童

接受的水平。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儿童怎样欣赏一幅作品,包办代替式的讲课,只能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品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地看作品,对作品的情节、环境、人物以及他们正在做什么事情要弄明白,还要能说出我最喜欢画面的什么部分,最不喜欢什么部分。培养儿童从小对艺术品有自己的见解非常重要,事实上每个儿童对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很模糊,很不稳定,儿童们在一起议论,会相互启发,在老师的引导下,会使自己本来模糊的想法变得逐渐清晰、条理起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孙美兰同志在谈“美术欣赏”(见《中国教育报》1988年美育天地)一文中指出,美术欣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视象感觉。②、意象感觉。③、审美心理。④、心境共鸣。她指出:“美术欣赏者被视觉艺术品摄取目光,首先唤起视象的感觉印象,开始欣赏过程”这一点,对儿童来讲特别重要。

4.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儿童欣赏水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践证明,教师在上欣赏课时以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完成教学,会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收到成倍的效率。儿童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教师要研究儿童的需要,使自己的讲课成为再创造的过程。那种讲座式的教学肯定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

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课堂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表演式

由成人或儿童扮演某一画家,模仿画家的作画方式,让同学们以采访或看望的方式和“画家”进行直接的交流。例如:在上五年级下册《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我就把“齐白石”请到学校来给同学们表演绘画(当然,这位“齐白石”只是我校一位爱好书画的老师),从而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②.实地参观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欣赏教材上的艺术品与实地参观结合起来,学生亲眼看一看艺术品会破除他们对艺术品的神秘感,可以更好地浏览众多的艺术品,开阔他们的眼界。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时,由于受条件限制,我只好在电脑上下载一部游客的相关参观片让学生观看,从而

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临摹

通过临摹艺术品,使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精到之处和丰富的内涵,这样一定会大大加深学生对其作品的印象。例如:在上二年级上册《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时,本人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使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④.实物欣赏

在欣赏一些工艺品,特别是民间工艺品或进行画种分析时,老师发动同学收集艺术品拿到学校进行展览,例如:在上二年级下册《认识图标》一课时,我让学生收集一些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图标并带到班上进行展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同学与教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⑤欣赏画册

就像上课外阅读课那样,把同学们组织起来观摩画册、图片,向他们提供能够自己细心阅读的机会,这会使他们有亲身参与的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画册,在一起进行热烈的讨论,往往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例如:在上一年级上册《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时,我就向小朋友提供许多不同的中外卡通形象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后相互交流,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⑥.考试与提问

适当的考试和提问,能够督促学生对作品或作者生平加强记忆。这种方法如果和其他方法综合使用,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在上完五年级下册《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后,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齐白石有哪些美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你知道他的哪些代表作?(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荷花蜻蜓》等)

总的说来,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增加他们走出校园的机会,亲近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主动到大自然中收集资料,获得发现美的意识和途径,并且逐渐感知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美术欣赏在课堂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实践。学生们通过对美的认知,养成了一种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培养了一代具备有较高文化修养、较高品位、道德高尚并且有审美感知能力的人才。现代美术欣赏教学

认为: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使受教育者增强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力,从而逐渐提高其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一切美感因素有着良好的审美感知,并且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谢谢大家的聆听!

2017年4月17日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浅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暑期间学校进行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极为有用的,尤其在我的美术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都清楚一堂好的美术课常常是从备课开始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备多媒体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我们很清楚,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多媒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优势一: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观形象能满足学生好奇、好新、好仿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多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兴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时间的“表情”》一课时,先给学生观看一些造型独特的钟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给学生

进一步创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势二: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优势三: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者,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优势四: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 利用电脑手段使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每一册美术书中都有供学生欣赏的内容,如何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我们通过制作课件再配上有关影视作品片段及音乐和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初中美术课本第一课往往都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师怎样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懂好学,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这一直是困惑笔者多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09T15:37:36.54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周政[导读]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周政 (涉县第五中学河北涉县 056400)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成功的关键。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赏课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了,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且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而发现美、感受美。二是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感受美。三是学生通过把多种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 3.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但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创作,常把表现对象的形神与自己的感受体验相融合,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来创造一种诗意。这样,既把生活写活了,又表现出老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荷花蝌蚪图》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教师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综合判断并进行个性化评述 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判断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还没有经过自身的主观判断,以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形成对这个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评述。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评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给予保护和赞扬。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他是作者会怎样画,这样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好课外活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一讲、二看、三谈的方法。一讲,就是讲概念、讲常识。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讲述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二看,就是让学生看范画、看图片及美术作品展等。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仪等,展示典型作品,并进行技法演示等;三谈,主要是指个别提问、集中讨论、创作交流等。其间,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由于美术欣赏的范围极其广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可利用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节、读书交流会等校内、校外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7.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好的欣赏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感受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2-12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培养学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2011.8.2 史杰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一些思索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从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准欣赏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思索。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欣赏角度主动参与 由于欣赏课的特点,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并不重视,欣赏美术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一般认为:美术欣赏就是看看一些美术作品,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一、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 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这时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不够,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例如在欣赏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头》,整件作品是一件破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组合。学生觉得就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什么新鲜的,更谈不上美。当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家的生平和西班牙人民对公牛的情感。看似生活中常见的的材料成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雕塑。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艺术,不用什么技巧,只用神奇的一笔便赋予生命。有了这些知识补充,学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公牛头》的艺术价值。 二、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教师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搜集到的欣赏作品一定要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

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 长宁县硐底中学:罗西初中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主,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它具有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在思维能力上打好一定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材涉及的美术知识比较广泛,很多美术形式教材上都提到了,这样能很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他们连基本的美术知识都很缺乏,更不用说是那些美术形式的表达和技法了,所以教材上安排了很多美术欣赏课程,这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美术欣赏课的编排和教学也有一等的不足。下面就初中美术欣赏课阐述一些我个人想法和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升学?重点中学?还是其他所谓的全面发展?结合我们乡镇中学的情况来看,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占大多数,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孩子的未来比较盲目。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校看管,而不是真正想把孩子培养成材,更不用说对于美术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也让学生觉得美术不重要,因为一节40分钟的课程再怎样提高其兴趣,都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我知道很多学校都有个潜规则,就是副科应该为主科让路。我们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回答也让人失望,所以有时觉得这些孩子较为可怜。但是不管再怎样艰难,我认为还是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可能让学生改变其态度。 就目前学校教育来看,美术教育和其他文化知识之间似乎是矛盾的。美术讲究的是创造思维、抽象思维、个性,而纯粹从学校教育来看,美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审美能力,让我们美术老师很无奈,很多有“才”的学生,大多数会被抹杀掉,这样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模子雕刻的,个个都会考试,个个都会作弊,个个都是机器,他们只有分数高低之分,自己的独立思想只有在睡梦中找到。总之,美术课的总体教学显得比较糟糕。 我们再来说说美术欣赏课,我觉得欣赏课应该是较为科学的,也是很严谨的,如果说按照教科书,用图片堆积或者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幻灯,那会使学生完全对

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利用便利地信息技术。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和作品息息相关地这一段历史(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创作;再引入正题,对《格尔尼卡》深入欣赏和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 教学过程: 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山彩陶壶》、《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只要求传神,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 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末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运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