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本文为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码:(08J20)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范云芳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美国曼哈顿、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中心区复兴计划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认为国外这些城市的中心区规划发展模式对西安市中心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应该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西安市周围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使边缘城市成为吸引西安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以减轻城郊之间的通勤流量和交通压力。

=关键词> 城市中心区;城市化;郊区化

城市形态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早形成和发展的区域,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核心。城市中心区的变迁往往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活动的兴衰状况。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直接导致经济活动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带来了大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不断蔓延,引起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不断增高、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就业困难、工业污染严重等[1]。城市化的迅速膨胀,一方面带来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和文化活动的繁荣,但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烦躁等。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设施的发展,大量人口、商业活动外移,出现郊区化,导致中心区衰落。因此,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与变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从很多国际大都市的变迁过程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城市都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再到衰败、再复兴的转化过程,城市中心区的演变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纽约、伦敦、巴黎以及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城市中心区的演变过程中,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城市中心区模式的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中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城市中心区发展历史回顾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中心区,通常是城市最古老的一部分。北美城市的中心区最初多以商业、金融、购物等职能为主,而今,这些功能仍是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特。大多数商业、服务业、零售业、各大公司的总部都集中在这里,因为这些行业比其他行业更需要面对面的交往。在北美大城市中心区,有一种情况显而易见,即人们在这里进行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以步行起始并结束,即使在现代化的汽车时代也是如此。人们驱车前往市中心,或购物,或消闲,或谈生意,或寻求某种服务,总是把车停放在靠近目的地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前往目的地。因此,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的好坏对中心区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伦敦在城市中心区发展上,与北美城市截然不同,受欧洲注重保护城市中心历史风格的传统影响,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的新模式;巴黎城市中心区在保护历史风格的同时,通过整体规划,在郊外新建中央商务区,为城市发展提供必需的商务功能支撑;东京城市中心区近几十年一直面临商务办公供应短缺的巨大压力。东京中心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的策略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但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中心区由于受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1、城市中心区的形成

每一个城市都有城心,或者是单中心结构,或者是多中心结构。世界上多数城市是单中心结构。城市就是从其中心向外发展的。这里所说的城心,是指城市中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的城市中心区。这里街区繁华,人流稠密。城市中心区既是城市自身的生长极,也是对腹地产生吸引作用的磁力源。最初的城市化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向心型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城心地区地价飞涨,拥挤的街区内不仅高层建筑迭起,而且向地下开拓空间,形成城市中一个密度高、能量大的中核。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很多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减缓,并出现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的出现可追溯到30年代大危机时期,特别是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中心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70年代初,美国费城、底特律、克利夫兰、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等,新建住宅的80%分布在郊区。巴黎60年代后期共有320万个居住单元,其中200万个位于郊区。住宅的郊区化,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首先迁往郊区的是商业服务部门。商业服务部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人口的向外迁移,势必使商业服务部门随之外迁。其次是事务部门。各类事务机构历来是西方国家特大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由于事务部门需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使事务部门的向心性比商业部门还要强烈。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部分地取代了事务机关面对面直接接洽的业务,使事务部门有可能脱离闹市区,进入郊区。

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现代工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流水线作业,使占地面积增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中的土地成本上升,加上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工厂向郊区迁移。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Reu rban i zati on)。与此类似,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起开始微弱增长,也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二、世界主要城市中心区的特色与差异(历史功过)

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城市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历史。因此,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时,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性。

1、东京:体现以人为本,是历史和文化中心

城市中心区里,古老的低矮木屋、狭窄的曲径小巷、热闹的集市货摊却奇迹般地保存至今。正是在这样的街区中,日本人最为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不同于其他西方城市的线性城市规划结构,在东京,很多林荫大道是沿着富士山和筑波山的自然地势而修建的,东京的城市规划者们所看重的,是行人而不是汽车,城市发展要与自然协调而不是对立。

2、莫斯科:中心放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中心部分)))克里姆林宫及红场是城市的/心脏0,由此向外延伸的一条条放射状大道形成了城市中心的特殊布局。就像欧洲的一些小镇,城市中心区通常是市政大厅(Town H all)所在地。莫斯科中心区的布局是1935年重建后形成的。但是,这种放射状结构也有缺陷,如,所有道路都要穿过市中心,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上世纪60年代,莫斯科重新调整城市布局,把单中心格局逐步调整为多中心。

3、威尼斯:商贸旅游中心

这座被誉为/水上之都0的古城,因为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最近50

年来,威尼斯的居民从16万人减少至不足6万人。不仅如此,威尼斯的学校、商铺、住家也因为家庭旅馆业的发展而急速萎缩。3年前,全城的家庭旅馆只有59家,现在增长到455家。旅馆改造计划招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威尼斯会因承载不起陡然加重的分量而下沉。人文学者更忧虑的则是威尼斯的/灵魂0:一个浸润了数个世纪人文气息的城市如果最终只剩下大大小小的旅馆和游客,她的魅力还会存在吗?

4、纽约:经济中心,金融商业

曼哈顿为市中心区,著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娱乐区百老汇等均位于此。纽约市摩天大楼林立,其中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物。进入新世纪,纽约开始策划在远离曼哈顿的泽西市建立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将其作为曼哈顿的延伸,以达到分散就业,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的目的。

5、巴黎:功过参半(教训)

19世纪,巴黎实施了市中心修建计划。几条著名的林荫大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广场、喷泉、雕塑甚至教堂、公园等展示在人们的视野,包括纵横交错的给排水系统,大量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监狱等设施,也被建立起来。但在建造过程中,拆掉了大量的中世纪建筑,尤其是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所在城岛的拆建,使巴黎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印迹,令后人扼腕叹息。但巴黎却超前设计了令世界惊叹的交通和市政格局。巴黎中心区著名的/圣日耳曼大街0、/圣米歇尔大街0,都是当年拓展的。在全世界的/马路0上都还在走马的/马车时代0,巴黎已经为/汽车时代0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6、伦敦:超负荷运作中心

经济的较快增长,该伦敦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1/3,并且创造了伦敦40%的财富,这种高速增长推动了中心区房租的上升和商业成本的提高;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在80年代和90年代,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导致了市区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

三、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达,城市规模的扩大和郊区化进一步发展,各国大城市中心区逐渐走向衰败,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房价下跌。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房屋缺乏足够的资金翻新和维修,特别是居民区简直就成了贫民窟。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的外移使城市中心区缺少人气。无论如何,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外来旅游者必到之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出现了城市中心区振兴的潮流。

1、美国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1)振兴城市中心区计划的兴起。上世纪70年,美国城市郊区化达到最明显的时期[2]。城市的郊区化使美国社会结构和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拥有较多资产的人群率先迁移到了城郊,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搬到郊区,郊区形成了新的居住人口和就业人群,城市中心区的各项产业被郊区的新兴产业所取代,导致中心区的衰落。城市中心区的衰败和繁荣一样,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城市中心区的复兴计划便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郊区新的城市结构和社区居住环境日趋成熟之后,郊区已经完全摆脱了对老城区的依赖而独立出来,这给老城区复兴带来了困难。郊区的发展壮大,在地域上、产业结构上和公众心理上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社区情节,即使老城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不足吸引郊区居民迁入城内。只有城区能够提供与郊区形成互补趋势的产业或就业机会时,才能吸引一部分居民进入城区居住。但是,战后美国进行的城市中心区复兴计划中,落实到最后几乎都以失败或废止而告终,只有彼得斯堡等少数几个城市取得了成效,但这些城市复兴计划多多少少刺激了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

(2)城市中心区复兴的影响因素。战后,随着交通发展和郊区化趋势的日渐成熟,城市中心区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开始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美国人心中虽然接受了现代建筑摩天楼随处可见的城市面貌,但仍然对战前或者十九世纪安逸祥和的城市空间情有独钟,这也是高层居住区被美国民众抛弃的一个原因,郊区化就是要寻找一个比城里更适合居住的社区环境[3]。社区除了要有领域感之外还要有场所感,在社区居住、工作的群体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空间认同和价值认同的人群组成了一个聚居场所,他们在自己的社区里工作、娱乐、居住,从事各种生产消费活动。

二战以后,美国城市中心区已经不是一个能够承载人们生产消费等活动的社区,或是说按照现有的发展状况,它们没有希望达到这样一种社区平衡[4]。表面上看去,人们不堪忍受中心区恶劣的城市环境才移居郊外,其实在背后存在这样一种社区认同的心理因素驱使着人们做出选择[5]。

美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商业、金融业发达,是城市经济生活的枢纽。这一职能在社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郊区社区如果能够提供便利的商业、零售、娱乐设施,郊区人口完全可以摆脱对市中心的依赖。这样郊区和市中心的关系由先前的从属关系,转变为平行关系。美国城市中居住围绕办公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由巨构转向社区组合的并置[6],有效地系。美国城市中居住围绕办公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由巨构转向社区组合的并置[7],有效地缓解了日益衰落的市中心地区的压力。

2、东京/多中心0发展模式:/多中心城市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工业化,以及交通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再加上地震的损坏,人们纷纷向郊外移动,东京城区迅速扩大。20世纪30年代,在离东京中心3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郊区城镇和大学校园在铁路沿线建设起来[8]。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增长,在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首都圈发展规划。与伦敦那种核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东京决定建立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卫星城镇间隔着绿化带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从过分拥挤的核心分散到外部边缘,东京准备建造一种/多极0或/多中心0的都市风格。

为解决东京CBD地区功能过分集中而造成的许多大城市问题,如交通、住宅和环境等问题,东京从1970年代开始构思/多极城市结构0。1970年初期,首先有人提出一个/两极都市0的规划,即在原都市中心的西部远郊,建设一个新的中心业务区域。这个提议随后在1980年的5我们的东京城规划6和1991年的5第三次东京长期规划6中演变为/多极都市0模式,其基本观点就是东京周围除了多摩地区的业务核城市之外,还要环绕三大新的/业务核城市0,这些核城市将发展成为主要的就业和服务副中心以缓解东京都心的发展压力,并构建出一个多核的都市结构,从而将以前形成的东京都心地区的一级依存型结构改为多核多圈域型地域结构。

东京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今的东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即多核的都市结构。这种/多中心城市0发展路径,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并且通过在23个中心城区之外创造新的就业中心来缩短上下班的路程。其次,东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在政策措施上重要的转变,城市中心区规划和发展需要强大的制度政策支持。

四、西安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虽然国外大城市与西安在城市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情等方面有所不同,但这些城市中心区在规划思路、建设经验与教训等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西安中心区目前主要指以钟楼为中心、城墙以内的地区。市中心规划开发时,首先要考虑文化背景。中心区文化遗产很多,要保留这些有限的资源,它们是城市历史变迁的印证和符号,是西安城市旅游的基础;其次,城墙以内地方狭小,只能适应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产业、餐饮等行业发展,市政服务应从城墙内迁走;再次,从环保的角度讲,要减少污染。因此,城墙以内,主要以文化旅游、商业购物为主,东、西大街可以设计为商业步行街,禁止汽车通行。为此,所有的政府机构应从城墙内撤出,淡化中心区的政治职能。

2、多中心区的设想

中国人口多,交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可以考虑规划设计多中心区。不但可以减轻城内交通压力,也可以节省成本。老城区继续作为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可以将小寨作为休闲购物中心,西高新区作为休闲娱乐中心,大学城作为文化、休闲、健身锻炼中心,浐灞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中心,等等。

3、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中心区主要作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健身、餐饮场所,公共服务设施一定要跟上,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公共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如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馆、健身房以及公厕等。

4、工业外迁与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西安地铁的修建通车,写字楼与住宅建设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外围低价土地的可达性增加,制造业将更易向外围发展,寻求更低廉的成本。西安目前仍有不少中小型制造业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随着地铁带动人口外迁,这些工业已没有必要拥挤在城市中心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开发写字楼与高档住宅,发展第三产业。

5、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

西安虽不像北京、上海那样人口多、政府机构多,但作为西北最大的城市,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特别是高校多,人口众多,公共交通压力特别大,再加上财政短缺,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如养老院、图书馆、健身设施等不失为较好的选择,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也可以使社会资源平均分布。此外,也可以依据资源的差异性,发展一些特色社区,如剪纸、皮影、泥人,等等。

6、加强规划,强化郊区中心城镇的功能

西方国家经验表明,在大城市周边所形成的规模较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相对独立性强的边缘城市,对中心城区产生着极强的/反磁力中心0作用,可以有效地疏散了城市中心区部分功能和减轻了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同时也使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向多核心的网络化高级阶段发展。

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应该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西安市周围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使边缘城市成为吸引西安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以减轻城郊之间的通勤流量和交通压力。

=注释>

[1]王小莹,部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之启示[J],当代世界, 2008,(2).

[2]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3]1美2杰拉尔得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著,张晓军,潘芳译.5社区规划简明手册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P7-8.

[4]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5]刘建芳.美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城市郊区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2.10.

[6]Andre S orensen.Subcen tres and S atelli te C ities:Tok yo.s20t h Cen t u ry Exp erience of P l an n ed Po l ycentri s m[J].In2ternati onal Plann i ng S t ud i es,2001,6(1):P9-32.

[7]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8]虞震,日本东京/多中心0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5).26.

=作者简介>

范云芳,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

(上接第214页)

可避免产生疲劳,很多情况下,即使疲劳程度非常严重的时候也有可能派队员上场比赛。队医很少用生理指标来检测运动员的疲劳状况,这样对运动员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利。运动员的伤病治愈远比普通人艰难,普通人治疗完了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而运动员多半是边训练边治疗,这样常出现反复受伤。调查还表明,很少队伍配备专业的运动心理专家,教练员充当众多角色。将近一半的队医表明目前俱乐部不太重视心理监督,队员的心理状况完全靠自己或教练来调节。

三、结论

1、应增加医疗后勤队伍人数,分工尽量明确

球员能否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由俱乐部中的医疗后勤队伍所决定。我国大部分俱乐部医疗后勤人员数量很少,专业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建议增加医疗队伍人数,并且队医都应该有自己所擅长的治疗部位,上肢、腿部,拉伤还是扭伤,不要当/全能0大夫,同一种伤病比如脚趾骨折,擅长下肢伤病治疗的队医肯定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让球员康复、摆脱重伤状态。如果球队中只有队医而没有这方面专长的医生,治疗这方面伤病差距是明显的。因此球队在配备队医时一定要明确分工,使球员得到更专业的治疗

2、增加训练组与医疗组之间的沟通

队医不仅仅是起到治疗的作用,队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决定球员伤病之后的状态恢复速度。在漫长的赛季中基本是不可能避免伤病困扰的,球员状态的恢复速度,影响着球队成绩的取得,因此队医最好参与到教练组或体能组里面,深入到队员整个训练过程,及时和教练沟通,制订出球员的恢复计划。

3、加强球队医疗监督服务

医务监督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和队伍取胜的保障,俱乐部医疗人员不仅仅在队员受伤时才给出治疗,而是给运动员一个全面的监督,训练前和训练后,特别要注意球员的疲劳监督,最好定期采集运动员的血样,得出他们身体疲劳状况和机能状况的指数。将这些指标汇总后提交教练组,作为教练安排训练的参考数据。营养和心理监督同样重要,有条件可以及时配备营养师和运动心理专家,全面的对运动员实行医务监督服务,加快球队科学、训练、医疗一体化。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医的业务素质

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2008年篮球运动防护培训班中,对三十一家单位的三十三名队医和教练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此次培训,51.5%的学员表示有很大收获,30.3%的学员表示有较大收获。因此,队医除了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外,还要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班,如果俱乐部有条件,可以组织队医去国外学习世界先进的运动医疗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跆拳道比赛医务监督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讨论[J].贵州体育科技,2006.

[2]运动队队医在科学化训练中的客观地位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作者简介>

张建龙(1964-),男,学士,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

1.本刊2008年第24期5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新探究6一文(作者:黄姁)中,因校对有误/图书馆若实行有尝服务0 /让自己想磁铁一样0应为/图书馆若实行有偿服务0/让自己像磁铁一样0。特此补正。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围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注:①住宅建筑类的密度特指住宅建筑净密度。 ②居住区(3000人以上)综合建筑密度纯高层应控制在27%以;多层应控制在32%以;多高层结合的居住区建筑密度应控制在30%以;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1)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区位 住宅建筑类办公建筑类商业建筑类 教育科研建 筑类 工业建筑类多层中高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 城市更新改造区≤28% ≤25% ≤20% ≤50% ≤40% ≤60% ≤55% ≥20%,≤ 45% ≥30%,≤50% 城市新区≤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新城及县城≤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乡镇≤28% ≤25% ≤20% ≤35% ≤30% ≤40% ≤30% ≥20%,≤ 35% ≥30%,≤50%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 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规划的原则 六、西安古城的规划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 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 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 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 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 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 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 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 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壮观的大雁塔

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 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钟楼鼓楼 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西安市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VIP专享】

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骨架尚未拉开,“中心集团、外围组团”的城市结构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1、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等,国务院批准我市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3.5万亩,到2002年底我市城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已达到了12.37万亩;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所剩无几。在城市土地的使用上,古城区利用强度过大,南郊、北郊土地过紧,东郊、西郊土地开发利用偏低,全市现 有土地利用失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新的规划来进行调整。 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这些措施都对西安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西安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西安的发展环境,是西安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西安与咸阳是关中经济带的核心区,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思路,因此,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提升城市的幅射力。 4、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扩招,教育科研用地发展需求也较大,已提前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急需尽快提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使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便有效管理。 5、撤县设区的机遇:临潼县于1997年撤县设区,长安县也于2002年撤县设区并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适应了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按照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当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我市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 2002年10月,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安的城市定位、战略发展目标、产业调整方向、空间发展方向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研究成果,为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7月,市政府向建设部作了专题汇报,征求了建设部对西安修编第四次总体规划的意见。2004年1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同意修编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同意正式修编。2004年8月20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技术审查组对《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纲要》,并下发了《关于反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建设部审查意见,我市对《纲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规划成果修编工作,2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同时展开,2004年12月基本完成了规划修编成果草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说明书、29项专业规划、10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2005年1月28日,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我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汇报,认为“本次规划修编原则是正确的”,规划草案“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清晰”。要求我市加以完善后,尽快上报。按照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看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和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和规划、旧城改造和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西安城市大变迁

西安城市变迁——告诉你不知道的西安 1981年的钟楼 1985年的钟楼 1993年4月的钟楼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延伸拓宽。西安,一座四方的古城,几十年来挣脱了城墙的束缚,将版图扩展到了二环、三环,拥有8大出城高速、四条在建地铁、市区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多太多,改革开放30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80年代钟楼旁边的“蜘蛛网” 钟楼一直是西安的象征,是西安的商业中心,也是西安的“心脏”。以钟楼为中心的交通图,四通八达,成了西安的交通枢纽,同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30年前的钟楼有着未经修缮的陈旧,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古朴。钟楼四周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摆着各式的零售摊。1985年的钟楼,周围电线杆比比皆是,空中的电线像蜘蛛网,周围小商铺拥挤不堪,卫生状况较差,抽烟、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处可见。 几经修缮,现在的钟楼既有古代的质朴,又有着几分现代的气息。如今,钟楼四周环绕着色彩斑斓的鲜花,与之遥相呼应的鼓楼也焕然一新,钟鼓楼广场成为人们休闲的中心。钟楼四周商场林立,完全展示出它的经济地位。 30年前沙土地面的新城广场

很多年前的新城广场有两个观礼台,沙土地面,周围还有苍翠的山峰。上世纪90年代初,新城广场西南角还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土堆。广场成为西安市民娱乐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在这儿举行,吸引着市民的眼球。1990年西安迎接亚运会火炬接力,曾在广场上进行节目表演,西南角土堆上人山人海。 几经改造,现在的新城广场已经是绿草如茵,是白鸽栖居的好地方,现代化的喷泉、幽雅的环境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去处。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春夏秋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 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五章道路、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西安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在本市城市规化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管理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六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八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必须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九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十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需要变更规划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经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建设应当服从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总面积9983平 方公里,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又是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古都,中国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00年。西安曾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以 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唐以后,西安虽失去了京城地位,但仍作为西北重镇历经苍桑。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使西安用地扩展到100余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 1979年-1982年的第二次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为了适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城要,1992年-1995年初完成了第三次总 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的宏伟目标。 一、城市性质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 西安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二、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0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65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万左右,农业人口37.5万左右),暂住人口从60万增加到90万左右; 2005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86.8万人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简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M,南北最宽约116千M,总面积10108平方千M,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工程,这些大型工程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建国后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建国后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一、建国初期西安城市的地域结构1950年至1977年) 对西安城市规模发展影响最大的是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以后,西安的城市建设由于工业化和各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盛唐以后一千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变化。这一时期城市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 ⑴城区扩展阶段。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恢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些建设极大地恢复并发展了西安的经济、文教、卫生事业,也迅速地扩展了城市空间。解放后的西安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于1954年得到国家正式批准,总体规划确定距旧城区东、西各四公里的地区为工业区。生活居住区主要分布于旧城外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工业区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林带。陇海铁路以北作为仓库区和铁路职工住宅区:考虑到汉长安城和大明宫遗址的保护,陇海铁路穿越城市等因素,铁路北不作大的扩建。南郊为文教区,以旧城为中心,从三个方向向外发展。建国以来,西安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的。现在的城市格局:东郊为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组成的“纺织城”;西郊为以生产输变电设备的“电工城”;南郊为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为主的“文教城”;北郊为仓库区和铁路职工住宅区;旧城区为省市领导机关所在的“行政中心城”和商业区;周围为服务于城市的郊县。西安市建城区的外部轮廓约成“T"形。城市总平面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唐长安城的棋盘方格式特点。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西安建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外缘迅速蔓延。在对旧城区(即明代老城)采取“充分利用,基本不改建”的原则下,新建区以老城为依托,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如西郊几条主要道路(阿房路、劳动路、未央东路、未央西路)的开通,东郊工业区和南郊文化区规模的扩大,城市建成区范围由建国时的13.2平方公里扩展到1972年的131平方公里。市内由东五路、西五路、长乐路、莲湖路、大庆路等相互联组而成、长达18公里的东西向主干道,这条主干道向东通临渔风景区,西达三桥镇和咸阳秦都区,是西安市区最重要的主干道路。以南大街一长安路-一北大街一北关正街为中轴,解放路一雁塔路和朱雀大/街侧翼组成的南北向主千道,把南郊乐游原、少陵原附近的

【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文化名市”西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突显五大亮点 作者:和红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91 更新时间:2008-8-26 14:37:09 刚刚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12年内,西安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将使城市对外联系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未来的西安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4年1月经建设部同意后开始修编,历经了战略研究、大纲编制、成果编制、成果报批等四个阶段,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加强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古城战略地位为出发点,立足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重点就城市性质、规模、城镇体系、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规划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建立重要工作协调会议和专业规划协调会议相结合的会议制度,广泛吸取市级各部门、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进行公示,为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了以下五大特点:一、城乡发展一体化1.“一城多心” 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 市域呈“一城多心”空间布局形态。“一城”指主城区,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集商贸、文化、科教、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多心”指4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3个新城(临潼、阎良、泾渭)、4个中心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承担主城区向外疏解的部分人口和功能。同时,重点发展50个职能特色突出的建制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俯瞰华清池 2.主城区人口控制在528万人以内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到2020年,西安市的总人口将达到1070.78万人,约有80%的西安人将成为城镇人口;主城区的人口将达到528.4万人。二、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西安将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凸显、特色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凸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古都建筑对其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西安为例共8页word资料

古都建筑对其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以古都西安为例 城市是人类历史的承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从城市发展的高度进行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很重要的内容。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被保护的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保护的其他建筑物两大类。保护这些历史建筑遗产的建筑意义在于,它们对构成和表现城市某方面的特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古都西安为例。从了解古都西安的几处历史性地标建筑开始,进而了解现代西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受到此类古建筑的影响而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如大明宫遗址保护、西大街建设、皇城保护计划等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每一个具有古老文化遗产的城市或者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并由此为自身的发展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发展。西安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并成为西安人的精神象征等等。 以下分几个层次,阐述古都西安在保护其古建的情况下,进行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一、古都西安的几处地标性建筑

1.大雁塔 历史地位: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今天西安市的标志。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塔的特征: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3年(公元625年),塔高64米,底边各长25米,为7层现状之塔。塔身结构为砖砌单层塔壁,塔内各层架木楼板,设木楼梯直通顶层。塔外壁砖砌立柱,表现开间数目。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牙子。塔顶为宝瓶葫芦。大雁塔造型雄伟稳健,风格朴实。 ▲大雁塔近景▲大雁塔远景▲大雁塔底层门楣石刻2.小雁塔 历史地位: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塔外形特征: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下檐砌菱角牙子,外壁南北开辟券门。塔身逐层递减,叠涩渐次收分,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塔身细部▲小雁塔近景▲小雁塔中景 3、钟鼓楼 历史地位:钟鼓楼都位于西安城内中心区,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钟鼓楼建筑。1996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游客云集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钟楼建筑描述: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城内的广济街口,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 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 远景方案(2008年—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 ■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 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处及立交桥6处。 新城区 ■区域定位:以商贸业、旅游业、高新产业及科教为支柱,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功能分区: 大明宫地区:将遗址公园建设、地区改造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依托,逐步形成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老城商贸区:形成集高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西安市核心商业区。 综合居住区:除老城外集大型商业、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居住区。 高新产业区:借军工产业北迁的契机,将传统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方向进行调整,成为西安市东部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