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色彩解读_原野_

用色彩解读_原野_

用色彩解读_原野_
用色彩解读_原野_

用色彩解读《原野》

◆井上和子(日)

曹禺的代表作《原野》里有好多意象的象征,一般认为解读这部作品的关键是在分析其意象的内在含义。其实,我认为这部戏的色彩区别也对作品带来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作者对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写得特别细腻,与此同时,他对服装、布景等的颜色也非常讲究,我觉得这是其他作家没有的,是他的独特风格。那么,曹禺用色彩要表现什么呢?我试探着用色彩解读这部戏,从黑色、红色、白色探讨一下色彩对作品带来的内在含义。

一、黑色

《原野》有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充满着沉闷的气氛。那么,这些气氛到底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与黑色有很大原因。曹禺用黑色来刻画绝望的处境。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野”的布景。曹禺在作品里用了许多意象,其中意象最多的就是“原野”的布景,那些意象使用了好多黑字或与黑色有关的词汇。具体如下:

序幕:黑黑的两条(铁轨)、(列车的)黑烟、(电线杆的)黑线、黑云;第一幕:黑森森的(草原)、乌鸦、昏黑的原野;第三幕第一景:森林黑幽幽、阴暗、乌黑的池沼、黑暗、黑影、森林野草的黑影、在黑的原野里、黑脑袋、黑圆圆的肉球、黑烘烘;第二景:黑黝黝的丛林、漆黑的天空、天上黑云连绵不断、如乌黑的山峦、黑郁郁的树林、黑林子、昏黑黑、黑暗里、黑云、黑斗蓬;第三景:黑林井上和子,1967年生于日本名古屋。2009年毕业于日本佛教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曾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2009年起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037

创作圆桌/用色彩解读《原野》chuangzuoyuanzhuo/yongsecaijieduyuanye

子、暗黑的林丛、乌云;第四景:在黑林子里、黑压压的林丛、黑洞似的树林、黑云、黑漆漆、黑暗、黑地方;第五景:乌云、墨海、乌黑铁道、黑天。

剧中的布景还有老屋子。那么,屋子里有什么黑色的表现呢?第一幕:左门旁立一张黑香案以及乌黑的香炉、黑脸的菩萨、暗黑的土墙;第二幕:黑影、黑暗、黑脸、一阵黑一阵亮、黑暗的角落,屋里更暗了、惨惨的黑光。

由此可见,这部戏的布景不管室内还是室外,都有很多黑色的描写,并且黑色的意象大概是令人不愉快的情景。因此,这部戏整体来看,可以说黑色是最基本的颜色,并且给读者带来沉闷的感觉。

其次,我关注了一下天色的变化。随着故事的进展,天色渐渐地黑下去。我觉得这暗示着仇虎的复仇。《原野》的第一句就是“秋天的傍晚”,我们从这句话能够想像昏黄的天空。然后,仇虎出来时,白傻子说:

“天快黑了!我看不大清你的镯子。”①P13这时还没有发生什么,但已经产生了某种不妙的预感。然后,在焦母和金子的对话当中,焦母向金子问:

“天黑了没有?”①P25金子回答:

“快黑了。”①P25她们的台词也暗示了以后会发生不愉快的事。然后,天色和大地都渐渐黑下去,红云变成黑云,①P27大地更黑了,①P27终于金子跟仇虎见面,仇虎决定和金子在一起时,天大黑了。①P30除了序幕以外,在第一幕、第二幕也有同样的再现。随着故事接近高潮,黑色越来越浓。然后,故事到了高潮时,就是仇虎杀大星的时候,黑色的表现也到了高潮:

“好黑”。比如,仇虎杀大星之前说“好黑”,①P125大星被杀之前梦话说“好黑!好黑!好黑的世界!”①P127曹禺故意增加黑色的表现,突出了绝望的效果。

仇虎终于报仇成功了,但他并没有成就感,又开始进入另一个“好黑”的世界。仇虎在第三幕第一景进入黑森林的时候说:

“这林子好黑!”①P141这句台词不仅表示天色,也表示心理状态。仇虎进了黑森林恢复了人的心,②P137但却发现了自己做了非常严重的事,他心理在恨与良心之间混乱。他迷了路,出不了“黑”森林了,我认为这也表现了仇虎的混乱的心情。混乱引起了精神的崩溃,最后绝望了。如上所述,第三幕有很多黑色的表现。仇虎感到绝望,看什么都是黑色的。因此,黑色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除了布景以外,主要人物的形容也用了好多黑色。比如,仇虎在序幕里刚上台的时候,他的样子是满沾污泥的黑腿、黑眉、失望的黑脸、围着黑皮带。①P6-7在第一幕他改了打扮,但还是穿黑色的(穿黑缎袍)。①P34在第二幕,他杀大星时,他的外表是“上身没有衣服,胸前黑茸茸的,筋肉紧张地暴出来”。①P125在第三幕,他的衣服背面有个裂口,露出黑色的肌肉。①P136这样,仇虎穿的也是黑色,身体也是黑色的。仇虎感到绝望,选择死,因此,可以说色彩自身体现了绝望。

以上所述,之所以这部戏从头到尾充满着沉闷的气氛,是因为在不同方面都着意使用了黑色。黑色表现绝望,用黑色描写的都是感到绝望的人。其代表是仇虎。他本身有黑色,他的周围也有黑色,而且他带着黑色的感情到焦家,越接近焦家,绝望也越深。而第三幕黑色用的最多,因为第三幕是仇虎苦恼最深的地方。曹禺用黑色的布景加强了主人公苦恼的效果,③绝望到了顶峰时,黑色表现就更为浓重。

二、红色

如果说《原野》的基本颜色是黑色,其次就是红色。剧中红色用的最多的是金子。她穿着红色衣服。其实,金子也带有黑色的,但是曹禺换幕时,每次仔细地描写她穿什么样的衣服时,尤其强调了红色,我看对其他人没有这么强调过。在序幕她穿着大红的裤袄,①P16在第一幕她穿一件红绸袄,发髻扎着红丝线,①P33在第二幕她穿一身血红色的紧身,①P125在第三幕她血红色的衣褂紧贴在身上。①P135由此,我们就发现,在序幕和第一幕只写“红”,但是在第二幕和第三幕里能看到“血红”的词汇。这个差异意味着什么?剧中有许多红色的词汇,这些词汇主要表现血与火,比如,红红的灯火、红光、红灯笼、流血、血管、鲜血等。血和火是为了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从这里感觉到她的生命力。“血红”也一样,表038

2011年第4期戏剧文学(总第335期)戏剧艺术类月刊●

xijuyishulei yuekan xijuwenxue

现生命力。因为,金子在第二幕以后对生命的执著越来越强。在第三幕第二景,金子拼命地逃跑,她的头发散乱地披下来,满身汗,衣服紧贴前后,几处撕成破口,但是她的眼里还有希望。她还没放弃想要活下去的愿望。我认为黑色里的红色表现了绝望里的生命力,就是说红色寓意着活下去的哪怕一丝丝的希望。

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第一幕的捡花的场景。关于这个场景,唐

说:“描写骄傲的女人的胜

利”

,④伊甸说:“疯狂的爱”。⑤

但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个场景是金子重新复苏的重要地方。金子在焦家的生活太痛苦了。

她说:“在焦家,我是死了的。”

①P120

但是她接受了红花就高兴地说:“现在我才知道我是活着。”①P38

这意味着她刚刚

知道活着的喜悦。

曹禺在第三幕的解说里谈到:“焦花氏在这半夜的磨折里由对仇虎肉体的爱

恋而升华为灵性的。”①P137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

金子在焦家没有产生一点喜悦。有一天,她和仇虎再次见面感受了肉体的喜悦,然后变成了灵性的喜悦。我觉得捡花是感受灵性喜悦的开端,因此仇虎捡的红花具有深刻的意义。

那么,曹禺用红花要表现什么呢?我认为,第一:花表现仇虎的爱情。他是为了金子走十五里地找来的;第二:它象征着金子,它的颜色是“红色”,红色也是金子的颜色,而且金子的

姓也是“花”。就是说,红花表现仇虎的爱情,又象征着金子本身,⑥有双重意思。仇虎出场后一

直对金子表达爱情,但是金子的表态很傲慢。仇虎给金子送红花时,金子并不接受,于是仇

虎把红花扔在金子面前要走了。金子突然很焦急,因为落地的又是爱情又是金子。在她心里突然产生被仇虎放弃的危机感。焦急的金子拼命地挣扎,终于让仇虎捡了红花。⑦通过这个过

程,金子确认了仇虎的对自己的爱情是真的。对金子来说,接受红花就是接受仇虎爱情,然后她的生命力就复苏了。

金子得到了红花(就是爱情)就变了,没有了以前的傲慢的态度。她说的很有道理,她竭尽全力地要活,而且尊重生命。实际上她为了

让大星先动手让仇虎故意激怒大星。陈舒指

出,花金子的“弑夫”也超越了道德的限度。⑧但是本来她不同意仇虎杀大星,她要保护无辜的生命于是反复告诉仇虎,阎王后代没有责任、大星是个好人等,她全心全力地劝说仇虎打消那个念头。她说:“为什么我们必得杀了人,犯了

罪,才得到了呢?”①P104

她为了活下去帮仇虎杀大

星的忙。所以她故意激怒大星的时候(向大星坦白

了对仇虎的感情时),曹禺故意用“横心”①P116、121

词汇表达了金子的心理,就是说金子不是积极

要杀大星。另外,在黑林子里仇虎神情混乱时,她便鼓励他,并对他说:“虎子,我们不该死的,

不该死的。①P151“我跟你一同到那黄金子铺的地

方。”①P159从这句话看得出她一定坚持活下去的

决心。金子表达生命的尊严最明显的台词是“一个人活着就是一次”。①P120我认为金子的心情都凝聚在这一句话里,并且感受到作者的灵

魂的叫喊。这样如此,我认为红色表现了生命之灯,就

039

创作圆桌/用色彩解读《原野》

chuangzuoyuanzhuo/yongsecaijieduyuanye

话剧《原野》剧照

希望的田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希望的田野》年级七学科音乐备课人节次时间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希望的田野》(一) 1、欣赏《山寨春晨》 2、讲述“力度”知识 3、变速演唱《鄂伦春之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山寨春晨》,了解乐曲中力度、节奏等要素的变化对乐曲所起的表现作用,听辨乐曲中的乐器音色。 2、了解音乐要素力度,掌握力度记号。 3、用不同的速度演唱《鄂伦春之歌》,体验同一首乐曲采用不同速度演唱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体会速度变化的重要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乐描绘的意境。 2、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乐曲所起的表现作用。 教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开心一刻:四季田野 师:一望无垠的田野,四季变幻的色彩,一年四季,周而复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是因为春之神、夏之仙、秋冬之精灵的 团结合作,才有了大地上一幅幅奇妙的自然景观,同学们想一想, 田野四季有哪些景象呢? 活动 目的 通过引导学 生进行音响

学环节设计生:……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模仿四季的音响呢?(以 图示为提示,启发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制造音响:如吹 瓶口与笛子头制造风吹的效果;用揉塑料袋制造秋天落叶飒飒作 响的声音;用筛黄豆与抖铅皮制造雷、电的声音;用装满不同水 量的盐水瓶发出高低的声音模拟流水的潺潺生等。还可启发学生 用打击乐器及有音高的乐器如铝片琴等模仿,也可用人生、口技 模仿。) 生:…… 三、欣赏《山寨春晨》 1、讲解课本22页“音乐要素——力度”。 2、简介曲作者和《云岭写生》的创作背景。 李忠勇,1959年毕业于西南音专作曲系,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进 修,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文革”结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方针的影响下,中外音乐 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活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出真正具 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交响音乐,已开始成为当时我 国绝大多数从事交响音乐创作的作曲家的共同心愿。作品题材内 容的广泛多样,作品风格形式的自由灵活,创作风格形式的自由 灵活,创作技术的日益走向现代化,以及作品的艺术构思逐步突 出作者自我的个性,是这阶段中国现代交响音乐创作发展的基本 趋向。《云岭写生》是作曲家在一九七二年赴云南大理、德宏州, 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引 起学习兴 趣。 为下一个环 节用力度记 号表述做铺 垫。 了解曲作者 及创作背 景,是为了 更深入了解 作品的真正 内涵。

湘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v

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活动设置是在带领学生领略田野之美后,汲取表现美的灵感,把画纸当做耕地,用线条“走出”田埂小路,自然形成一块块的田地,再用带有物象象征的色彩开垦每一块田地,成就一片迷人的田野。让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常见的绘画工具体验线和色的造型乐趣:水笔画线的流畅,油画棒涂色的厚重;或弯或直的线条、错落有致的形状布局,充满生气的色彩。通过本课的学习观察、认识与理解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线条和色彩,发展学生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观察美术现象、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提升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认识大自然种常见的色彩;掌握画面分割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用流畅稳定的线条,有意交织划分田地,形成田野风景的构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学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各种画具; 六、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画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整理桌面,划分小组,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 1、用PPT课件展示多幅田野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美丽的风景,有一种风景是通过勤劳的农民用他们的双手在辽阔的土地耕种出来的,同学们猜猜是什么风景啊? 生:田野 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田野风景图片吧! 2、展示红、橙、黄、蓝、绿、棕、紫色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色彩认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自己的画具中找到对应颜色的画笔,让学生回答出对应的色彩名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请你在一分钟内从油画棒中找出相应的颜色,并回答出颜色的名字,比比谁知道的多! 本环节作用目的:【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坐在教室中观赏到了美丽的大自然田野风景,同学们感知了风景图片中的分

4.1节田野动物调查教案2

《田野动物调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田野动物调查》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形形色色的植物基础上,来进行田野动物调查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多样性。田野动物是生物圈中动物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我们半山区的市郊来说,是学生接触、认识、了解自然界动物的重要场所,平时学生就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田野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节课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所以,《田野动物调查》一课在本章乃至本册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优势教材这里编写的内容很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本节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调查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便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劣势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田野中的一些动物是很熟知的,但对其形 态、结构方面的知识及调查的方式、方法是陌生的,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学生的安全方面也是一个问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描述田野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引入一一准备调查一一调查一一合作探究一一表达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心周围生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 意识,提咼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共合做的能力 难点:(1)是描述田野动物和他们生存状态。 (2)整理和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写出一份家乡动物资源的调查表。 3、教学方法 (1)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引导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2)分组 调查,展现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都有组长、采集员、记录员、发言人,任务到个人,合力完成任务,促和谐,增强集体观念。 (3)汇报时可以借助实物展台、微机等展示,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便于学生表达和交流,丰富学生的各项技能。 (4)运用科教短片,丰富学生的动物学知识,实现教材的重组与加工。 (5)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积极评价,换位思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教法灵活,体现学法,张扬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 成。 (7)本课适合与活动课合并,3节连上,第一节准备,第二节调查,第三节交流。 4、学法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探究,利用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案,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动脑,通过亲自调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创新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会成功,注重对人格的渗透培养,完成德育的教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

幼儿园大班《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幼儿园大班《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幼儿园大班《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2.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2.环境准备:幼儿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1.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百科: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学 导学案 田野动物调查

七生物执笔人张艳春七年级生物组时间2014.12.10 课题田野动物调查课 型 新授课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研究动物科学的一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资料分析法)。 能力目标:尝试调查田野中常见的动物。 尝试观察、调查、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时的感受。 导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调查方法。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 导学 用具 几种田野中常见动物图片 课后 思考 执笔教师导学思路执教教师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田野里的动物也忙碌起来,有的忙着产卵,有的忙着贮藏过冬的食物。在广阔的田野里,究竟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二、自主学习 1、研究野生动物的方法。 2、野外观察动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举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观察方式。 4、设计田野动物调查表。 5、田野动物调查的意义。 6、地球上生活的动物种类、五类脊椎动物的数量以及占世界种类的比例。(附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1、野外调查是研究野生动物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2、在野外调查时,除了要对动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外,还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以便对所观察的动物有更全面的了

解。当然,在野外观察动物时,注意不要被小动物咬伤、蛰伤!也不要伤害小动物! 3、观察动物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进行。 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宜在野外观察,例如蚂蚁、蚯蚓等;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可捕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进行观察,例如:麻雀、蝗虫、蜜蜂等;较大的动物,可放在笼内进行观察。例如:老虎、狮子等。 当然,如果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应尽可能在适宜的野生环境中进行。 4、 田野动物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记录人:天气状况: 编号动物名称栖息地形态或习性类别 1 2 …… 5、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某一区域的野生动物资源状况,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6、目前,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我国各类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以及占世界种类数的比例。 脊椎动物类群种数占世界比例鱼类3862 17.53% 两栖类284 7% 爬行类376 6 鸟类1244 14% 哺乳类581 13.39% 三、当堂练: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田野动物调查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记录人:天气状况: 编号动物名称栖息地形态或习性类别 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中进行。

春雨的色彩优秀教案

春雨的色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

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课件出示课题,背景为春雨)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 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课件出示画面:像线似的春雨在飘落。)认读“线”。 3、朗读质疑。(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①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认读“欢” ②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提示:“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景,感悟对话。 1、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讨论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

①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一群小鸟在田野里边飞边叫。)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A`你从哪儿看出他们是在争论问题的?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后,齐读。认读:“论、趣、题、底、颜” B、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为了一件什么事?怎么争论的? 2、(课件出示三只鸟: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说说田野里有哪些鸟。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分5个小组讨论: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随机演示课件:春雨沙沙,草地、树木变绿,桃花、杜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变黄。) 4、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与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①同桌一起找出有关词语并圈画出来。 ②指名汇报,(随机点击课件中课文里的有关字,“淋、洒、滴、油”四个字)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1.设计色彩的定义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 ?光是色彩的本原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是发光体。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冀教版七上《田野动物调查》教学设计

冀教版七上《田野动物调查》教学设计田野动物调查》教 学设计 第七中学王汇波 一、教材分析 《田野动物调查》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形形色色的植物基础上,来进行田野动物调查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多样性。田野动物是生物圈中动物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我们半山区的市郊来说,是学生接触、认识、了解自然界动物的重要场所,平时学生就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田野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节课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所以,《田野动物调查》一课在本章乃至本册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优势教材这里编写的内容很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本节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调查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便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劣势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田野中的一些动物是很熟知的,但对其形态、结构方面的知识及调查的方式、方法是陌生的,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学生的安全方面也是一个问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描述田野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引入——准备调查——调查——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心周围生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共合做的能力 难点:(1)是描述田野动物和他们生存状态。 (2)整理和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写出一份家乡动物资源的调查表。 3、教学方法 (1)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2)分组调查,展现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都有组长、采集员、记录员、发言人,任务到个人,合力完成任务,促和谐,增强集体观念。 (3)汇报时可以借助实物展台、微机等展示,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便于学生表达和交流,丰富学生的各项技能。 (4)运用科教短片,丰富学生的动物学知识,实现教材的重组与加工。 (5)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积极评价,换位思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教法灵活,体现学法,张扬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7)本课适合与活动课合并,3节连上,第一节准备,第二节调查,第三节交流。 4、学法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探究,利用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案,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动脑,通过亲自调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创新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会成功,注重对人格的渗透培养,完成德育的教育目标。

一级美术上册田野的色彩教案

一级美术上册田野的色 彩教案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一年级美术上册《田野的色彩》教案 教材分析 本意图是线条和色块的情感性表达。萧条和色块是儿童在接触到各种绘画工具后最初认识的两种造型手段,把线条和色块与生活中所见过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一方面扩展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用线和 色表现物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田野是大自然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谐的色彩,欺负的韵律,阡陌纵横的构图,让田野像油画一样鲜活。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一年级学生能用线条走出田埂小路,自然形成一块块田地,再用带有物象象征的色彩开垦每一块田地,成就一篇迷人的田野。让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常见的绘画工具体验线和色的造型乐趣。水笔画线的流畅,油画棒涂色厚重,错落

有致的形状布局,充满生气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方法与过程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 成的表现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教学难点 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教学时

两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欣赏交流法。 教学程序 一、感受田野 线线交织,构成田野: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 块地了。 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感知色彩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冀少版 田野动物调查 同步练习

第一节田野动物调查 1.地球上现存动物的种类有__________多万种。( ) A.40 B.100 C.150 D.200 2.在观察野生动物时,我们不应该做的一项是( ) A.胆大、心细 B.保护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C.认真观察动物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D.任意捕杀田野中的有害动物 3.在野外观察动物时,应该从___________方面人手。( ) ①生活环境②体表、体形、体色③内部结构④身体分部⑤食性⑥食物的消化过程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⑥ 4.蝗虫的身体分为( ) A.头、胸、腹三部分 B.头胸、腹两部分 C.头、躯于两部分 D.头、躯于、尾三部分 5.下列对农业生产或森林有益的动物是( ) ①大山雀②蜜蜂③老鼠④青蛙⑤蝼蛄⑥蟾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6.我国现存高等哺乳动物的种数有种,约占世界哺乳类种数的比例是( ) A.284 B.1244 C.581 D.376 E.13.39%F.14%G.7%H.6%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蜻蜓的两对翅与蝗虫的两对翅的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 (2)蜥蜴的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 (3)蝗虫、蝉、蚂蚁、蜻蜓都属于昆虫类。( )

(4)了解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野外调查。( ) (5)蜜蜂和蚂蚁都是社会性昆虫。( ) (6)蜥蜴属于爬行类动物。( ) 尝试提高 8.在一个蜂群里担当采集花粉和花蜜的蜜蜂是( ) A.工蜂B.雄蜂 C.蜂王D.它们都能担当 9.蝇主要传播的疾病是( ) A.细菌性痢疾B.疟疾 C.流行性乙型脑炎D.血丝虫病 10.青蛙捕食的昆虫是( ) A.已死的B.活的但未动的 C.活动着的D.所有死的和活的 11.连线题(请将左边的动物与右边的动物类别用线连起来)。 ①老鼠A.鱼类 ②鲸鱼B.两栖类 ③蝙蝠C.爬行类 ④蟾蜍D.鸟类 ⑤孔雀E.哺乳类 ⑥蛇F.昆虫类 ⑦海马 ⑧七星瓢虫 12.请你查阅资料,对蛾和蝶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名称触角翅型腹部休息时翅位活动时间蝶类 蛾类 吗?

美术《田野的色彩》教案

《田野的色彩》教案 教学活动: 画线带人情境: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想象着在这画纸上散步,慢慢地用线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 分测布局: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请一位学生添画条小路再分出几块田地。 工业化的田野分制:在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开着农用小车,快速地直直地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划分出田地。还要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 色彩认知: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先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 农民伯伯说要先考考大家一知识抢答。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一天蓝,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一草绿,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一橘黄,成熟的水稻。 (4)这个呢?一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 请学生对照油画棒的颜色,挑选出来与教材中的小图对应着摆好。尝试着在小纸片上涂画一块试验田,老师收集一些尝试作业按照涂画方法归类备用。 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启发想象: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请个别学生将试验田的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展示,师生共同学习如何大片涂色(安排哪里也种这个就继续这样涂)、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般的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用什么颜色好呢?提示: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 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一个田里加一个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

田野点调查提纲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彝族土主信仰对比研究》 田野点调查提纲 本主和土主是村社保护神、地域神。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本主是白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土主是彝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在大理地区,本主被称为本境之主、本境福主,而土主又被称为土主老爷。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在对本主和土主的研究上,前人研究成果丰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学者们研究本主和土主是以族群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实际上,我们可以跳出这一研究模式,从地域空间的角度出发,整合历史上彝族和白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分布和文化上的差异,从地域差异的特点来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基本内容 1.本主与土主起源对比研究。 1.1探究本主的起源,收集整理本主的神话传说等; 1.2了解二者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本主和土主各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 1.3阐述田野点的本主或土主的历史沿革,整理历史史实,并分析二者起源的异同。 2.本主与土主神灵体系对比研究。 2.1比较本主与土主神祇来源的异同; 2.2弄清主神与配神在历史上的变化情况在本主与土主二者中如何体现; 2.3探究本主神灵体系与土主神灵体系的特点。 3.本主庙与土主庙建筑格局对比研究。 3.1查阅有关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文献,明确田野点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沿革,并分析本主庙和土主庙的选址、总体布局的联系及差异等; 3.2本主庙和土主庙内部布局、内部摆设的区别; 3.3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建筑材质和装饰风格的区别。 4.本主与土主仪式对比研究。 4.1调查二者仪式情况的异同,制表总结田野点本主崇拜的仪式种类分类、时间时长、参与者人数及其个人信息、仪式法器、禁忌等总体概况; 4.2调查分析本主崇拜的仪式与土主信仰仪式在前期准备、活动过程以及仪式结束之后各自的特点,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 4.3根据田野调查解析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仪式异同,看其是否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和差异。 5.本主与土主信众及组织对比研究。 5.1对田野点白族“莲池会”进行调查,列表分析莲池会创会时间、组织情况、活动日期、活动进程、活动场所等;以及调查田野点彝族土主信仰信众,看其是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并列表分析其组织活动、运作情况等等;对比分析二者的联系。 5.2其各自的信众组织他们存在的社会功能又是怎样; 5.3对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的信众情况和组织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存在多重信仰心理等等。

小班大自然的颜色教案

小班大自然的颜色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巩固涂色的方法,使幼儿能运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3.培养幼儿涂色的兴趣,使幼儿养成作业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颜色标志牌若干,未涂色的小花图片若干,油画棒若干。 2.请大班的小朋友准备花姐姐的情境表演。 3.活动背景图《春天》 4.教师头饰、花姐姐头饰、裙子各一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头饰扮色彩妈妈,邀请幼儿做颜色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复习认识四种颜色。 请幼儿带上颜色标志牌,相互观察,并说一说自己是X

色宝宝。 玩游戏《妈妈宝宝抱一抱》,巩固对四种颜色的认识。玩法:教师唱“x色宝宝你在哪里?”戴相应颜色标志牌的幼儿边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妈妈抱一抱,边走向教师和教师互相抱一抱。 请幼儿找一找背景图中什么东西和自己的颜色是一样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2.涂色活动。巩固涂色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美。 花姐姐以忧愁的样子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 引导幼儿用涂色的方法帮助花姐姐给小花穿上漂亮的衣服。幼儿自选一朵小花做涂色练习,教师提示幼儿涂色时应注意的事项:选用恰当的颜色涂染;涂色要均匀、涂满、干净;涂色时,左右或上下摆涂。 放轻音乐,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3、装扮花姐姐的裙子,引导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花。师幼共同评价,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 2.幼儿和花姐姐一同外出游戏。 活动结束:,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 启发幼儿看看周围有什么?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又怎样了? 2、带领幼儿回到室内,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3、在幼儿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欣赏画面,进一步观察秋天的树叶,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秋风吹过,树叶怎样了?你觉得飘落的树叶像什么?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内容,进一步感知秋叶的美丽。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儿歌中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 4、与幼儿一起念儿歌,鼓励幼儿有表情朗诵儿歌。 5、播放音乐,启发幼儿想一想:假如你是小树叶,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做做树叶飞舞的动作,大家学一学,再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自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田野的色彩_湘美版(2018秋)

田野的色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

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观察欣赏田野美景的构成,认识常用的颜色。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能用流畅稳定的线条,表现出田野的形与色的感受。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设定调查主题 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信息准备 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 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访谈注意方法与技巧 访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卷访谈;另一种是非问卷访谈,调查者在现场与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灵活地交谈。技巧包括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扑捉信息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等。 (三)努力做好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形式,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对以后还原田野场景很有帮助。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 田野动物调查》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2 田野动物调查》教案冀教版一、教材分析 《田野动物调查》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形形色色的植物基础上,来进行田野动物调查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多样性。田野动物是生物圈中动物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我们半山区的市郊来说,是学生接触、认识、了解自然界动物的重要场所,平时学生就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田野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节课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所以,《田野动物调查》一课在本章乃至本册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优势教材这里编写的内容很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本节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调查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便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劣势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田野中的一些动物是很熟知的,但对其形态、结构方面的知识及调查的方式、方法是陌生的,这方面的经验很

少。学生的安全方面也是一个问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描述田野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引入——准备调查——调查——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心周围生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共合做的能力 难点:(1)是描述田野动物和他们生存状态。 (2)整理和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写出一份家乡动物

《春天的色彩》教案

6、春天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2、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能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美与季节美。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美,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述和表现。 教学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预习要求:从自己的周围和生活中去发现春天,寻找春天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了解课前学生到校园里或公园里欣赏的自然景色:如柳树、花卉、观看人的衣着变化等,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精讲探究。 1、用投影仪打出儿歌《小豆芽芽》。让学生一起朗诵。 小豆芽芽, 钻钻泥巴, 钻了一会儿, 动了一下, 钻呀钻呀使劲钻, 露出小小脑袋瓜。 问:这首儿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春天。 2、问:春天给了你哪些印象呢? 3、问:歌唱春天的歌曲很多,比如:《春天在哪里》,师播放音乐,大家一起唱。你还会唱哪些歌唱春天的歌曲呢?你能唱唱吗? 4、描写春天的文章和诗词也很多,你能够吟颂一些吗? 5、其实啊表达对春天的爱的方式很多。下面请大家看书。 (1)问:书中作品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他是描绘春天

的?你能看出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和制作材料完成的吗? (2)教师小结。 6、问:你想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爱?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问。 三、练习展评。 1、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爱,可以用绘画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剪贴的方式。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做一个比较大一点的作业。 2、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展评作业。先让学生互评,再教师点评。 四、反思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爱。希望大家课后多观察,更多的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准备好各种手工材料。 板书设计: 6、春天的色彩 植物 人物 6、春天的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2、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能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美与季节美。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美,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述和表现。 教学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教学准备:春天的图片,春天的乐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秋天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田野,小房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田野,小房 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美工活动:平涂"田野",粘贴"小房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使用底纹笔进行平涂,学习在规定的范围内排列角色顺序,进行粘贴的方法。 2、迁移故事中角色出场的顺序,借助标记物进行排序粘贴,利用外部语言线索,自我监控使用底纹笔进行平涂。 3、积极参与排序粘贴和平涂活动,注意保持手指干净和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自己涂好的操作画片、房子、老鼠、青蛙、兔子、狐狸、大灰狼各一。 2、人手一支底纹笔,一张铅画纸。 3、水粉颜料、粉绿、深绿、黄、白,放入盘中。 4、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田野、夏、秋、冬的色彩 你们见过田野吗?田野是什么颜色的? 二、示范平涂田野的基本方法并带领幼儿空手练习 1、介绍底纹笔:我是谁? 2、示范平涂方法:

竖起底纹笔,在颜料里蘸一蘸,舔一舔,找到小蘑菇,变变变……变××色了。 反复重复平涂。 三、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几何形状白纸和各色颜料。 四、出示小房子及角色形象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粘贴方法、顺序。 1、引导幼儿在标记旁粘贴小房子。 2、启发幼儿根据角色出场的线索排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鼓励和反馈。 五、作品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活动二:文学活动:童话《小房子》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童话故事中主要角色形象的特点和大致情节,学说 对话。 2、借助图片的大小顺序,高矮顺序,进一步感知情节发展线索,记忆对话。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 快乐。 活动准备: 1、内容选自莫斯科小毛毛出版社《小房子》改编。 2、教学挂图一副,操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提问导入,教师讲故事 1、田野里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发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