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标准问答题

新课程标准问答题

新课程标准问答题
新课程标准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

第一部分前言

1、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

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

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1)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2)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3)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4、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学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3)第三学段(7-9年级)。

6、数学课程目标从哪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

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

述。

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哪两个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

目标。

8、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分别使用那

些行为动词表述?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

“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

“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行为动词解释见附录1)。

9、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

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

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10、“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

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

函数等。

11、“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

答: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

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

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

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臵和

运动。

12、“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

答: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

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

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

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

率。

13、“综合与实践”的含义?

答: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

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

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

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

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

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14、标准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是什

么?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

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5、简述数感的含义?答:主要是指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

境中的数量关系。

16、简述符号意识的含义?答:主要

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

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

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

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17、简述空间观念的含义?答:主要

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

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

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

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

出图形等。

18、简述几何直观的含义?答:主要

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

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

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

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

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

19、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

些内容?答: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

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

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

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

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

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

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

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20、简述运算能力的含义?答:主要

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

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

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解决问题。

21、简述推理能力的含义?答:推理

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

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什么是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

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

结果;

什么是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

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

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

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

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22、简述模型思想的含义?答:它的

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

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

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

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

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

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

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23、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答:有两

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

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

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

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

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4、简述创新意识的含义?答:它的

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

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

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

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

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5、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

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

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

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

态度。

26、总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是如何阐

述的?(或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规

定为哪几方面?)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

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

讨、运动、位臵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

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

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

的数学活动经验。

27、总目标在数学思考方面是如何阐

述的?(或课程标准对数学思考的要求规

定为哪几方面?)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

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

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

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

思想和思维方式。

28、总目标在问题解决方面是如何阐

述的?(或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的要求规

定为哪几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

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9、总目标在情感态度方面是如何阐

述的?(或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的要求规

定为哪几方面?)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

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

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

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

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5、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

30、总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怎样

的?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

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

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

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

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

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

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

目标的实现。

31、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培养

学生知识技能的那些能力?【或第一学段

(1-3年级)知识技能的目标是什么?】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

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

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

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

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

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

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

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

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臵。掌握

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

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32、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培养

学生数学思考的那些能力?【或第一学段

(1-3年级)数学思考的目标是什么?】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

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

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

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

臵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

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

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

法。

33、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培养

学生问题解决的那些能力?【或第一学段

(1-3年级)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

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

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

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

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34、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培养

学生情感态度的那些能力?【或第一学段

(1-3年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是什么?】

1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35、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那些能力?【或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的目标是什么?】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臵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臵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6、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那些能力?【或第二学段(4-6年级)数学思考的目标是什么?】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7、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那些能力?【或第二学段(4-6年级)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什么?】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38、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那些能力?【或第二学段(4-6年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是什么?】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39、2011年版本在课程目标的提法上有那些变化

答:第一,由“双基”调整为“四基”,明确提出了使使学生获得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

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第四、目标的表达方式有所变化。

40、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提出了“四基”?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是学

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是数学素养的

重要标志。“四基”不是相互独立、割裂

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

整体。“四基”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

育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学生的当前学习和

长远发展。从“双基”到“四基”,使数

学基础教学的目标更加立体和完善,教学

内容更丰富更实在,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富

内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本质更

深刻,师生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这样的

教育模式是全新的,既是一种挑战,也给

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

舞台。

4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把

“两能”增加为“四能”?

未来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能

够学会,掌握多少技能,关注学生创新意

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关心学生自我

学习能力的养成、这是"育人为本”的理

念在数学学科的体现,数学思想的感悟和

经验的积累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

主要的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

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

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

性目标,所以新版标准中把"两能”增加

为”四能”、

附录

42、简述行为动词“了解”的基本含

义?答: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

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43、简述行为动词“理解”的基本含

义?答: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

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4、简述行为动词“掌握”的基本含

义?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

的情境。

45、简述行为动词“运用”的基本含

义?答: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

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46、简述行为动词“经历”的基本含

义?答: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

感性认识。

47、简述行为动词“体验”的基本含

义?答: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

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48、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

义?答: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

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

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说明]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

表述与上述行为动词同等水平的要求程

度。这些词与上述行为动词之间的关系如

下。

(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

认识。

实例: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能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

实例:认识三角形;会用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掌握同类词:能。

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臵。

(4)运用同类词:证明。

实例: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

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

实例: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

义;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6)体验同类词:体会。

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

运算的意义。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9、教学的建议有哪些?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

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

(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50、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建议有哪

些?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

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51、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建议有

哪些?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

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

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

52、评价的建议有哪些?

答: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

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

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

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

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

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

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

(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

方式的多样化

(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53、教材的编写建议有哪些?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

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

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

资源。

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教材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

的多样化。

(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

(2)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3)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4)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

(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6)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图

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

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

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材

的呈现应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

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时,逐渐增加数学语

言的比重。

54、数学课程可开发和利用哪些课程

资源?(或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

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

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主要包括(1)文本资源——如教科

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

挂图等;

(2)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

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3)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

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

杂志、电视广播等;

(4)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

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

具,数学实验室等;

(5)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

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

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

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

量。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

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

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55、简述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

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

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

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

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作用的关系。

56、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

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

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

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

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

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

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

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

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

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

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58、简述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

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

联。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

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

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59、教学中应当注意那四个关系?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

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

样化的关系

60、什么是延迟评价?

答: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

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

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

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1、如何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

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

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

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

查。

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

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

2

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

62、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3、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要注意哪些?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

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

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64、教材编写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

2.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3.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

4.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65、教材编写体现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

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

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4.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配臵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

(2)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

(3)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66、内容的呈现体现过程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67、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哪些现实?

1.生活现实

2.数学现实

3.其他学科现实

68、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

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

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

其三,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应当积极开展基于计算器环境的评价方式与评价

工具研究,如哪些试题或评价任务适宜在计算器环境下使用,哪些不适宜,等等。

69、论述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

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

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

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

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

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

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

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

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

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

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

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

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

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

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

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

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

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

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

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70、如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

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

联。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

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

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

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

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

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

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

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

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

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

识臵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

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

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

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

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

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

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例如,对于整

数乘法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

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

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

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

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

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

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

际,分层次地落实。

71、数学知识的教学,如何注重知识

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

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

识臵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

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

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

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

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72、教学中的四个关系详细阐述见下

面四问

(1)如何理解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

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一问)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

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

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

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

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

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

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

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

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

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

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

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

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

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

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

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

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

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

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

应以本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

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

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

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

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规定

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

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

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

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

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

的效果。

(3)如何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的关系?(三问)

推理能

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

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

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

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

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

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

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

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4)如何理解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四问)

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

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

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条件的地区,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

及有关软件;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

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

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

教学设施的不足。

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

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完

成较为繁杂的计算。课堂教学、课外作业、

实践活动中,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

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应当鼓励学生用

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

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

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

果。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象、几

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得

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

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

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

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有利

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

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73、如何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

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

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

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

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

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

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

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

存在不足,等等。

例如,下面是对某同学第二学段关于

“统计与概率”学习的书面评语:

王小明同学,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

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

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制作的统计图很出

色,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但你在使用语言

解释统计结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继续

努力,小明!评定等级:B。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

教师与学生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阅读这

一评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

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

方向。

教师要注意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

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

和问题,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

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寻求改善教

学的对策。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将学生

一些积极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74、如何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

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

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

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

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

的要求。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

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

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

用。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

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

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

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

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

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

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

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

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

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

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

程。

75、教材的编写建议详见下面六问

(1)教材编写应如何体现科学性?

(一问)

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

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

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

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在准

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本标准

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

2.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图片、情境、

实例与活动栏目等的设臵,拓展内容的编

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

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有利于

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

本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

学内容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教材的

3

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要求的程度。例如,关于距离的概念,在第二学段要求“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在第三学段要求“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在编写相关内容时,一方面要把握好“知道”与“理解”“能”之间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

4.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教材的内容、实例的设计、习题的配臵等,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特别是新增的内容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实验,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并不断改进与完善。

(2)教材编写应如何体现整体性?(二问)

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教材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

核心。本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因此,教材应当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编排。

例如,在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各部分内容编排中,应整体考虑模型思想的体现,突出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过程。

再例如,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还是“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编排中,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证明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

教材的整体设计要呈现不同数学知

识之间的关联。一些数学知识之间存在逻辑顺序,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生感悟这种顺序。一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也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例如,在“数与代数”的领域内,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均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此外,代数与几何、统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实质性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教材在内容的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和编排体系等方面应体现这些实质性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数学方法的一般性。

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

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数、函数、概率、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

例如,函数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数学概念之一,本标准在三个学段中均安排了与函数关联的内容目标,希望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因此,教材对函数内容的编排应体现螺旋上升

的原则,分阶段逐渐深化。依据课程内容的要求,教材可以将函数内容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及基本性质,尝试根据变量的对应关系作出预测,获得函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函数的定义,并研究具体的函数及其性质,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借助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等,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层面认识和理解函数。

第三阶段,了解函数与其他相关数学

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与方程之间、不

等式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一般性

地了解函数的概念。

4.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配臵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

间的协调性。一方面,要保证配备必要的

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配臵的习题所涉及的

知识超出相应的内容要求。

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

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

例、风格协调一致。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

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

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

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

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

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

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

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

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布丰投针

等。

(3)教材内容的呈现应如何体现过

程性?(三问)

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

学习也不是单纯地模仿、练习和记忆。因

此,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

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

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恰当地让

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

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

重要的作用。

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

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

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激发学

习兴趣,理解数学实质,发展思考能力,

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分数、负数

和无理数的引入都可以体现这样的过程。

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

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

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

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

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

每一册教材至少应当设计一个适用

于“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题材,这样

的题材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出现,将

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经历收

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提倡在教材中设计更为丰富的“综合与实

践”活动题材,供教师选择。

(4)呈现内容的素材应如何贴近学

生现实?(四问)

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

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

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

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学生的现实主

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现实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

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

景。

第一学段,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

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

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

数学的作用。

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生的活动空

间有了较大的扩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

拓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

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

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

大的兴趣。因此,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

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如

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和图形(照片、简

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以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2.数学现实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所积累的

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学生的“数学现

实”,这些现实应当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数学的素材。选用这些素材,不仅有利于

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还能够更好地

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

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

结构。例如,因式分解知识的引入可以借

助整数的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引入可

以借助三角形,等等。

3.其他学科现实

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有

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其

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的“现实”,

教材在选择数学学习素材时应当予以关

注。

(5)举例说明教材内容设计如何体

现一定的弹性?(五问)

按照本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

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

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

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例如:

1.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

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2.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

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

3.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

臵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

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

明确标出。

4.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所选择

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

的体验。

5.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

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

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

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

巧。

6.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

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

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6)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可读性?(六

问)

教材应具备可读性,易于学生接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

间。教材可读与否,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具

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教材的呈现应当在

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前提下,符合学生年

龄特征,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图

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

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

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材

的呈现应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

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时,逐渐增加数学语

言的比重。

7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详见下

面五问

(1)如何进行文本资源的开发?(一

问)

关于教科书、教师用书的开发,参见

“教材编写建议”。

学生学习辅助用书主要是为了更好

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

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相关技能,开拓

数学视野,进而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

化需求。这一类用书的开发不能仅仅着眼

于解题活动和技能训练,单纯服务于应

试。更重要的,还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

式的数学普及类读物,使得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

数学、欣赏数学。

教师教学辅助用书主要是为了加深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师对于

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提高教师采用有效

教学方法的能力。为此,在编制教学辅助

用书时,提倡以研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

题为主线,赋予充分的教学实例,注重数

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之

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有效读物。

(2)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资源的开

发?(二问)

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

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象等,

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

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

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

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

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

注三个方面:

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

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为此,教

师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

价值的实例和课件,并加以改进,使之适

用于自身课堂教学;可以根据需要开发音

像资料,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可

以设计与制作有关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课

件,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等。

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

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可以引导

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计算器、计算机用于数

学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探究活动中借

助计算器(机)处理复杂数据和图形,发

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使用有效的数学

软件绘制图形、呈现抽象对象的直观背

景,加深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通过互

联网搜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帮

助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等。

其三,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

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为此,应当积极

开展基于计算器环境的评价方式与评价

工具研究,如哪些试题或评价任务适宜在

计算器环境下使用,哪些不适宜,等等。

总之,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

地区和学校,都应积极开发与利用计算机

(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资源,

组织教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

开发与利用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信息技

术资源,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

力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为学生提供探

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丰

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养;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

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

助;为教育条件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教

学指导和智力资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

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

作用,减少其对学习数学的消极作用。例

如,不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信息

技术作为缩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

工具;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

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也不提倡利

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弱

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同时,学

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共享资源,避免相关

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也可以积极引进

国外先进的教育软件,并根据本学校学生

的特点加以改进。

(3)如何进行社会教育资源的开

发?(三问)

应当积极开发利

用社会教育资源。例如,邀请有关专家向

学生介绍数学在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生活和其他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帮助学生

体会数学的价值;邀请教学专家与教师共

同开展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长。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少年宫、博

物馆、科技馆等,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

如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工程技术、历

史事件、社会问题、数学史与数学家的故

事和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以开阔学生

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

常常为我们提供许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的有意义话题,教师要从中充分挖掘适合

4

学生学习的素材,向学生介绍其中与数学有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何进行环境与工具的开发?(四问)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

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

和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如何进行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或什么是生成性资源?)(五问)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

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

77、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课程内容有哪些?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臵。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8、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课程内容有哪些?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79、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课程内容有哪些?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80、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探索规律》课程内容有哪些?

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

81、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认识》课程内容有哪些?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

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

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

类。

82、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测量》课程内容有哪些?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

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

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

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

度单位。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

测量。

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

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公式。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

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83、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图形的运动》课程内容有哪些?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

对称现象。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

称图形。

84、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图形与位臵》课程内容有哪些?

1.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2.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

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

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85、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

率》课程内容有哪些?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

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

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

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

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

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

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

蕴涵信息。

86、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

践》课程内容有哪些?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

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

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

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4-6年级)

87、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中《数的认识》课程内容有哪些?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

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

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

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

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

6. 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

质(素)数和合数。

7.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

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

化为分数)。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

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

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量。

88、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中《数的运算》课程内容有哪些?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

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

步)。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

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

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

系。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

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

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

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

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

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89、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中《式与方程》课程内容有哪些?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

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

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

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

质解简单的方程。

90、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中《正比例、反比例》课程内容有哪些?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

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

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

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

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91、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中《探索规律》课程内容有哪些?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

趋势。

92、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图形的认识》课程内容有哪些?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

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

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

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

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

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93、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测量》课程内容有哪些?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

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

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

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

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

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

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

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

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

的测量方法。

94、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图形的运动》课程内容有哪些?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

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

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

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

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

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

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

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95、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

何中《图形与位臵》课程内容有哪些?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

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

和距离确定其位臵。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臵,知道数对

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96、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

率中《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课程内容有

哪些?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

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

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

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

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

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

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97、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

率中《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课程内容

有哪些?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

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

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

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

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

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98、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

践》课程内容有哪些?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

5

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

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

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关于“零指数”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会进行简单计算,还要包括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详细见上面)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详细见上面)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

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

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

的数学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

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

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

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

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

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

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设

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

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

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

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

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

方法。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

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

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

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

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

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

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

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

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

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设

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

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感兴趣?

强自信心?

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

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

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

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

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

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本标准的

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

育。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

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

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

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

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

完整的学习活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

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

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

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

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

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

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

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

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

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

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

学生开发。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

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且有利于实现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

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

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

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

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引导学生

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

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

激发创造潜能。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

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

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

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

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学段目标,合理设

计并组织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详细见上面四问)

二、评价建议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以

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考查学

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程度,以及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

程中的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

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

的要求。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

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

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

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

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例

如,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

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

的,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

不作过高要求。

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学段目标。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

生采取“延迟评价”①的方式,提供再次

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

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体现在整个数

学学习过程中。

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

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例

如,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活

动,评价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

力:

用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边长

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怎样才能使面积达

到最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

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通过画图进

行尝试;

第二,学生能否列举若干满足条件的

长方形,通过列表等形式将其进行有序排

列;

第三,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

能否发现长和宽变化时,面积的变化规

律,并猜测问题的结果;

第四,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

第五,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

题,如,猜想当长和宽的变化不限于整厘

米数时,面积何时最大。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有层次的问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例

如,设计下面的问题:

(1)找出三个满足条件的长方形,

记录下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并依据长

或宽的长短有序地排列出来。

(2)观察排列的结果,探索长方形

的长和宽发生变化时,面积相应的变化规

律。猜测当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时,长方

形的面积最大。

(3)列举满足条件的长和宽的所有

可能结果,验证猜测。

(4)猜想:如果不限制长方形的长

和宽为整厘米数,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

大?

教师可以预设目标:对于第二学段的

学生,能够完成(1)(2)题就达到基本

要求,对于能完成(3)(4)题的学生,

则给予进一步的肯定。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与教师的

预设有所不同,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

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

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

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方面

的表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变

化。例如,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克服困难的勇气;

●与他人合作;

●与同伴和老师交流

……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灵活多样

的方式记录学生情感态度的情况,用恰当

的方式给学生以反馈和指导。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

●与他人合作交流;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

●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

还可以通过建立成长记录等方式,使

学生记录和反思学习数学的情况与成长

的历程。

(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

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

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

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

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

查。例如,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

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学习小结”,

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

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

获,遇到的问题,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学

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

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

示交流,通过这种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

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汲

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条件允许时,可

以请家长参与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

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

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

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参见例

82)。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

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

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及

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

过程与学习态度,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

6

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

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六)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例如,下面是对某同学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学习的书面评语:

王小明同学,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继续努力,小明!评定等级:B。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阅读这一评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教师要注意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

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将学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

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

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例如,知道∣a∣的含义(a表示有理数),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设计试题时应符合这种要求。

课程内容中的下列选学内容,不得列入考查(考试)范围: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考查,本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不要求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此外,在考试中,几何命题的证明应以“图形的性质”中所列出的基本事实和定理作为依据。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

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

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

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

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

资源。

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教材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

的多样化。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

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

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

习内容的数学理解。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

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体现重要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应引

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的编写要有

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

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课程内容是按照学段制订的,并未规

定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因此,教材可以

在不违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

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

活动经验,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形成自

己的编排体系,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

色。

(一)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

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

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

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

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在准

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本标准

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

2.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图片、情境、

实例与活动栏目等的设臵,拓展内容的编

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

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有利于

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

本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

学内容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教材的

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

“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要求的程度。

例如,关于距离的概念,在第二学段要求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在第三学段要求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

两点间的距离。在编写相关内容时,一方

面要把握好“知道”与“理解”“能”之

间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内容之

间的衔接。

4.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教材的内容、实例的设计、习题的配

臵等,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特别

是新增的内容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实验,根

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并不断改进与

完善。

(二)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

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

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教材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

核心。本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几个核

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

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

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

心,也是教材的主线。因此,教材应当围

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编排。

例如,在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各部

分内容编排中,应整体考虑模型思想的体

现,突出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过程。

再例如,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和演

绎推理,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还是“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编排中,

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归

纳、类比、猜测、证明的机会,发展学生

的推理能力。

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

教材的整体设计要呈现不同数学知

识之间的关联。一些数学知识之间存在逻

辑顺序,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生感悟这种

顺序。一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

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也

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例如,在“数与

代数”的领域内,函数、方程、不等式之

间均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此外,代数与几

何、统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实质性联

系。

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是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教材在内容

的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和编排体系等方面

应体现这些实质性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

整体性和数学方法的一般性。

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

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

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

解和掌握的,如,分数、函数、概率、数

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

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

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

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

螺旋上升的原则。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

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

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

例如,函数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

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和

掌握的数学概念之一,本标准在三个学段

中均安排了与函数关联的内容目标,希望

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因此,

教材对函数内容的编排应体现螺旋上升

的原则,分阶段逐渐深化。依据课程内容

的要求,教材可以将函数内容的学习分为

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让学

生感受数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过程中

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其中的变化规

律及基本性质,尝试根据变量的对应关系

作出预测,获得函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

纳概括出函数的定义,并研究具体的函数

及其性质,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借

助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等,使得学

生能够在操作层面认识和理解函数。

第三阶段,了解函数与其他相关数学

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与方程之间、不

等式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一般性

地了解函数的概念。

4.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配臵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

间的协调性。一方面,要保证配备必要的

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配臵的习题所涉及的

知识超出相应的内容要求。

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

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

例、风格协调一致。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

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

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

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

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

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

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

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

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布丰投针

等。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

学习也不是单纯地模仿、练习和记忆。因

此,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

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

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恰当地让

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

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

重要的作用。

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

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

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激发学

习兴趣,理解数学实质,发展思考能力,

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分数、负数

和无理数的引入都可以体现这样的过程。

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

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

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

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

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

每一册教材至少应当设计一个适用

于“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题材,这样

的题材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出现,将

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经历收

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提倡在教材中设计更为丰富的“综合与实

践”活动题材,供教师选择。

(四)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

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

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

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

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学生的现实主

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现实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

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

景。

第一学段,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

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

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

数学的作用。

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生的活动空

间有了较大的扩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

拓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

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

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

大的兴趣。因此,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

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如

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和图形(照片、简

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以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2.数学现实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所积累的

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学生的“数学现

实”,这些现实应当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数学的素材。选用这些素材,不仅有利于

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还能够更好地

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

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

结构。例如,因式分解知识的引入可以借

助整数的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引入可

以借助三角形,等等。

3.其他学科现实

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有

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其

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的“现实”,

教材在选择数学学习素材时应当予以关

注。

(五)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按照本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

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

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

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例如:

1.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

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2.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

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

3.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

臵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

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

明确标出。

4.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所选择

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

的体验。

5.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

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

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

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

巧。

6.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

7

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六)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教材应具备可读性,易于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教材可读与否,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教材的呈现应当在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前提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材的呈现应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时,逐渐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

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随着数学学习、语言学习的深入,他们使用文字和数学符号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的呈现可以将实物照片、图形、图表、文字、数学符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其他补充问题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

答:(1)学生(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课型特点(5)教师(6)教学资源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答:(1)分析教材(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3)确定课堂教学目标(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5)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6)设计教学过程

3、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答:(1)复习准备(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7)布臵作业

4、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②估算方

法多样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5、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理等。

6、举例说明在不同学段,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课标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

以三角形为例:第一学段,要求能辨

认三角形;第二学段要求认识三角形,通

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度,认识各种三角形

7、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是遵循怎样一个编排体系?为什么这样安排?

先讲立体,后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但这两次讲立体层次不同,第一次要求辨认,到第二学段要求是认识、也就是现在教材是”体---形---体”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

8、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9、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10、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11、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

细;(3)问题不要太碎。

12、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

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

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2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

体性课堂教学评价;(3)20世纪90年代

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13、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

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

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

价中反思。

14、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

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

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

例;(6)观摩分析。

15、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

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

跟踪评价;(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6、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

求?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3)

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

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5)运用

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

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

为。

17、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

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

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

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

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

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

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

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

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

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

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

益。

19、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2)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教学目标体系。(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

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

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

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

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革从

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

感的统一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运行体系。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

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

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

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

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

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

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

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

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

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

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

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1、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

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

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

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

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

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

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

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

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

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

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

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

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

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2、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

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

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

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

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

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

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

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

不一致的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

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

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

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

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

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

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

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

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

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

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

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

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

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

思。

(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合作。

23、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

本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

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

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

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

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

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

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

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

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

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

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

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2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答: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

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

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

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2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分

析教材

答:(1)搞清教材内容是什么(知道

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要点,研究教材内

容的呈现方式,了解教材中提前渗透的某

些内容)。(2)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

确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3)弄清教材

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4)认真分析教材

内容的育人功能。(5)研究教材对学习方

式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要求与提示,

为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措施提供依

据。

26、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2)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

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3)改革课

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

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

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

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

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

面:①结果与过程的统一;②认知

与情感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

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

27、王老师在执教37+48时,鼓励

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小组交流。汇

报时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

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

理念?

体现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

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8、在你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评

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

量?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

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

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

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

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

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

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

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

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

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

查。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

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

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

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

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

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

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

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

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

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

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内容标准

中的要求。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

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

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

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

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

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

能。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

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

习过程。

29、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大的

8

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

动学习。这应是数学教学一直遵循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乐学的大门,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提升自信心,并且敢于发表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30、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答: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将所学知识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会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

3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答: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以创新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这些数学问题。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32、怎样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想象,推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33、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

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1、教学中运用知识迁移来培养学生创新。 2、课堂上运用想象和猜想来引导学生创新。 3、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质疑来调动学生创新。4、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来实施创新。5、教学中通过竞争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素质教学中,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34、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

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

指导。

35、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

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

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

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

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

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36、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

“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

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

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

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

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

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

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

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

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

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

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

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

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

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

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

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

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

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37、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

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

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

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

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

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

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

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

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

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

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

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

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

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

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

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

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

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

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

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

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

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

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

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

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

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

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

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

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

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

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

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

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

性。

39、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

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

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

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

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

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

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

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

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

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

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

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

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

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

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

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

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

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

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

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

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

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

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

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

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

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

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

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

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

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

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

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

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

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

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

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

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

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

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

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

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

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

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

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

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

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

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

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

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

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

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

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

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

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9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有效的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结合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拟定2014年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1.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性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全年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在岗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时≥24小时、员工安全教育考试合格率100%、新员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率100%、转岗、复工安全培训合格率100%、生产作业员工培训上岗合格率100%、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建档率100%、排除隐患整改合格率100%,安全标准化内审和外审严重不符合项为零,做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 2.主要措施

2.1明确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努力实现零事故目标。 2.1.1督促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监督,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管理,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学习的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落实,从思想上真正有所提高。 2.1.3健全和完善项目部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形成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1.4进一步完善各岗位安全职责,分解落实标准化工作主体责任,将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个岗位。与部门、各岗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监督检查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做到责任明确,考核过硬,层层落实安全职责。 2.1.5加强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管理,严格培训,认真考核,坚持新进入生产岗位的员工二级三级教育培训、考试,转岗、复工、培训考试,按规定期限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特种作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一) 对表示(R),错表示(W) 一、判断 41.骑车可以推行、绕行闯越红灯。(W ) 42、小学生不应直接参预扑救火灾。(R ) 43、使用液化气要遵循“火等气”的操作规则,不能“气等火”。(R ) 44、看完电视后,可以用湿冷抹布擦拭后盖及荧光屏。(W ) 45、雷雨天可照常开电视机。(W ) 46、电扇运转中发出焦味或冒黑烟,可正常使用。(W ) 47、洪灾发生时,可以向高处走,并等待救援小组有序撤离。(R ) 48、学生在校外遭遇暴力侵害时,先是逃跑,必要时采取防卫,同时一定要记住施暴者的体貌特征,并及时报告警察和老师。(R ) 49、学校必须制订《突发事故应急预案》。(R ) 50、可以购买无行驶证与发票的二手自行车。(W ) 51、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R ) 52、脱臼的处理:动作轻巧,不乱伸乱扭,先冷敷,扎上绷带,使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R ) 53、抽筋的处理:运动时抽筋,可将肌肉轻轻拉直,加以按摩。(R ) 54、室内着火,火势较大,如果当时门窗紧闭,应立即打开门窗。(W ) 55、当人触电后,须先立即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R ) 56、沙眼是不会传染的眼病,因此可以使用患者的毛巾,手帕等。(W ) 57、近视形成的原因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可能是遗传原因。(W ) 58、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R )

59、同学之间早恋者,一经发现,学校对其进行教育、处分的同时,要报派出所备案。(W ) 60、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R ) 61、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可以拨打手提电话。(W ) 62、轻便摩托车上路行驶时,应戴好安全头盔。(R ) 63、发生火灾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救火。(W ) 64、饮水讲卫生,不喝生冷水。(R ) 65、打雷时,要就地蹲下,远离旗杆、高塔、烟囱、大树等。(R ) 66、被火烧伤或被开水烫伤时,如果身边有冰块,可以用冰块冰敷伤处,不需要再去医院。(W ) 67、在火场中逃生,要注意防止烟熏,要低头弯腰快速逃离现场。(R ) 68、四条机动车道以上的公路要求骑自行车人在人行道推车横过马路。(R ) 69、吸烟既危害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要求在校学生不要吸烟。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剧毒物。(R ) 70、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6周岁人员进入网吧。(R)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过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右侧路边行走。()√ 2、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 3、用煤气煮饭时,火被风吹灭,可以用打火机重新点燃。()× 4、在室内发现煤气味,要立即打开排气扇。()× 5、家里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6、游泳时,千万不要在水中打闹,以免呛水或受伤。()√ 7、上体育课时,穿不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无所谓。()× 8、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上体育课。()√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常见问题

一、目标 企业未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或者分解后的目标缺乏可操作性; 指标内容不完善(死亡、重伤、轻伤、职业病、隐患整改率、持证上岗率等)未对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有加进治安、环保方面的内容。 未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考核(含无评估报告)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安委会会议纪要内容未能追踪上次安委会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 ?未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定期的适宜性评审。?责任制内容与岗位工作实际不相符的

?三、安全投入 ?财务未建立专项科目(这条基本绝大工贸多数企业均未做到,因为财务制度未明确要求建立),目前评审侧重点在于企业是否建立了安全费用登记台账,出现较多问题的是登记台账内容不完整,该列入的未列入,不该列入的列入,这主要和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具体实施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配合有关;如有把职工福利费用放入,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用放入,还有把治安、环保、污水处理费用放入。

?四、法律法规与制度 ?法律法规清单中过期的未及时更新,某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未识别获取全,或收取过多,针对性差; ?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未开展或评价流于形式;?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不符,未能及时修订; ?评估周期超过每年一次,未及时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五、教育培训 ?部分企业三级教育记录中显示培训时间不满足24学时要求,也有部分企业未能提供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安全告知缺失,这条只有在管理严格的部分外资企业里面做得到。?生产经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对实习学生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够,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不全;

第七版诊断学简答题重点

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⑤诊治经过 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19、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19、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1.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有何区别? 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发绀的特点是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发绀的特点是常见于肢体末稍与下垂部位(如肢体、耳垂、鼻尖)这些部位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可消失。。 2,心律失常(1)心动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2)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致有心悸。(3)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的早搏,心房颤动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受。 答: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脂类代谢功能检测、胆红素代谢检测、胆汁酸代谢检测、摄取、排泄功能检测、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有何临床意义? 答: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都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2 内脏性腹痛的特点? 2 内脏性腹痛是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至脊髓,特点;1 部位不确切,接近中线;2 感觉模糊; 3 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3 什么叫躯体性腹痛,其特点是什么? 3 躯体性腹痛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特点:1 定位准确;2 剧烈而持续;3 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4 腹痛随体位,咳嗽变化而加重。

安全测试题含答案

安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每年的(B)月份。 以下(D)不属于特种作业人员。 A.电工作业 B.高出作业 C.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D.钳工作业 3.我国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C)分贝。 下列时间中(B)不能视同为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B.醉酒上岗人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残疾的 C.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D.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5.下列气候条件中,(A)可以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A.五级大风天气 B.雷雨或暴雨 C.下雪 D.雾天 6.下列(A)项不是安全帽基本性能 A.导电性能 B.冲击性能 C.耐低温性能 D.耐燃烧性能 7.“安全第一”就是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实行(B)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安全优先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预防为主

8.(A)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个体防护 B.隔离 C.避难 D.救援 9.“三同时”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A)。 A.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结算 C.同时检修 10.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B)。 A.学历 B.特种作业资格 C.安全工作资格 11.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B)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A.无权 B.有权 C.不得 12.能造成人缺氧窒息死亡的气体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氮气 D.硫化氢 13.溺水者急救时首先应(C)。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摩 C.畅通呼吸道 14.人体电阻一般在(B)Ω之间。 ~~~2000 15.生产经营单位()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A.不得使用 B.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以使用 C.经主管领导同意的可以使用 1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其他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B)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A.直接 B.协助 C.全面 D.单项负责 17.为了防止事故,应由(C)参与预防工作和担当责任。 A.用人单位 B.工人本身 C.用人单位和工人本身两方面

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矿业公司实现煤矿安全长治久安一项重要举措。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向高标准、新境界跨越。我矿虽然在质量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下面将我个人觉得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给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由于受煤炭市场的影响,今年职工的收入较往年下降明显,个别职工对此不理解,将这种不满情绪转嫁到损毁现有的质量标准化成果上,使质量标准化成果有所下降。 2、今年质量标准化投入资金减少,使各种被损毁的标准化设施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换。 3、各区队由于受材料转换工资的影响,对区队的质量标准化投入大幅度减少,造成标准化成果大幅度退步。 4、区队未能充分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区队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矿上抓的严区队也抓的严,矿上稍微一放松区队就放任之流,造成区队质量标准化成果起伏不定。 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不放松。思想认识是前提,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坚持思想先行,用思想达标带动安全质量达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始终保持一股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高度热情。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管理不滑坡。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在管理。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要强化责任主体的地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奖罚措施,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要强化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依靠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提升安全质量水平。 3、标准不降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要严格按照新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的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这些标准和细则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尺度,必须严格遵守。要在此基础上重点抓深入、创精品,建设高标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4、投入不减少。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必要的投入作保证,是搞不好的。加大安全投入是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项重要条件。足额提取安全标准化建设专项费用,实行专款专用,不断加快安全技术改造进度,改善安全基础条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1)

关于完善安全生产的工作 计划和措施 肥城市**骨胶厂

关于完善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为规范和推进本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有效的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拟定2016年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1.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性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确定下年度目标: (一)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为“零”; (二)杜绝机械设备、压力容器爆炸等事故,死亡事故为“零”; (三)杜绝火灾事故;火灾死亡事故为“零”; (四)杜绝厂区机动车辆伤害等重大(含)以上交通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为“零”; (五)杜绝食物中毒和重大传染病、职业病的发生,死亡事故为“零”; (六)杜绝有影响的群体上访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为“零”; (七)人员轻伤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不超过2‰; (八)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九)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为100%; (十)三级安全教育率为100%。 争取2016年,继续完善并达到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验收要求。 2.主要措施 2.1 明确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努力实现零事故目标。 2.1.1督促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监督,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管理,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学习的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落实,从思想上真正有所提高。 2.1.3健全和完善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形成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1.4进一步完善各岗位安全职责,分解落实标准化工作主体责任,将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和各个岗位。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做到责任明确,考核过硬,层层落实安全职责。 2.1.5加强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管理,严格培训,认真考核,坚持新进入生产岗位的员工二级三级教育培训、考试,转岗、复工、培训考试,按规定期限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特种作业复训换证培训工作,合格率100%。 2.1.6全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危化品防护、救护器材、应急演练技能培训,力争全员学习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2.1.7 公司安排组织有关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1.8各部门、车间、班组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安全环保会议、安全文件要求,按时召开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坚持每周、岗位员工班前、班中、班后开展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2.1.9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复审再教育、取证培训工作,

安全问答题和答案

安全问答题及答案 【篇一: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t>1.什么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和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2.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单位立即向劳动部门报告,如单位不报告,职工或职工家属应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保护现场,以便有关人员调查确认;抢救伤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程度。 3.为了防止电、气焊作业中的灼伤事故,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对上衣、裤脚、手套的穿戴有哪些要求? 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靴子里,手套要套在袖口外。 4.家庭安全生活需掌握哪些技能?并各举一例。 家庭防害:如正确使用、妥善保管杀虫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的生活用品。 家庭防险:防止意外烫伤、触电、煤气中毒等。 家庭保安:掌握防盗、防骗等知识。 5.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既适用于高压,也适用于低压。 6.装卸作业中,从运行的吊车上落包砸伤人,属于哪类事故? 物体打击 7.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多米?

5米 8.遇到断开的高压线对人员造成伤亡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用干燥的长木棍将高压电线挑开,再进急救。 9.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组织者要注意哪些安问题? 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参加者进行指导性讲解;活 动场所要有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保证电气和机 械设备安全状态良好。 10.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参加者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要了解掌握安全通道情况,熟悉逃生路线;对可能出现的停电、火情、拥挤等意外事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知识;遇到意外事件,要服从统一安排和疏导,要有互助精神。 11.不锈钢餐具不易用什么溶液洗涤,为什么? 碱性溶液,它会溶解不锈钢中含有的微量有害金属,影响身体健康。 12.人造纤维板制成的物品会散发出什么气体,引发何种疾病? 甲醛气体,会弓i发呼吸道炎症。 13.杀虫剂会诱发哪些疾病? 淋巴癌、软组织肉瘤和肌肉恶性肿瘤等疾病。 14.外出登山,遇雷雨时为防雷击应注意什么? 不要在高峰处停留、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在树下避雨。 15.在山上游玩时,怎样利用树木来识别方向? 树冠大、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南方;树干阴湿多苔薛、树皮粗糙的一 侧是北方。 16.为保证安全,对放风筝的地点有何要求?

目前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充分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部分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企业今后生存唯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能真正落实; 2、部分达标企业存在“重考评,轻运行”的错误观念。有些企业认为通过达标考评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内涵是通过风险辨识分析,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不能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不明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企业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对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10个一级要素和53个二级要素内涵理解不够,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企业未能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多数企业未能把标准化文件上的“教条主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5、对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规范化管理重视不够。企业对安全标准化的一些企业认为标准化的内容就是一些制度的简单堆积。只注重制度、台账资料的制定,不重视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控制、生产装置维护保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等方面严重不符合《规范》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一、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包括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教育培训、现状梳理、管理文件制修订、实施运行及整改、企业自评、评审申请、外部评审等八个阶段。 二、建设流程? 1、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 企业需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小组,并明确目标,全面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落实。 2、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教育培训要解决的就是领导层的认识以及执行层的理解。

3、现状梳理 对企业应安全管理情况、现场设备设施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开展建设。 4、管理文件制修订 结合现状摸底所发现的问题,准确判断管理文件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关文件的制修订计划。 5、实施运行及整改 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依据制修定的管理文件进行实际运行。并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及完善。 6、企业自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应依据评定标准,开展自评工作。并结合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着手准备评审申请材料。 7、评审申请 企业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评审申请工作。并与相关交通安全监管部门或评审组织单位联系。 8、外部评审 接受外部评审单位的评审,针对问题,形成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并配合评审单位上报有关评审材料。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 1、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 策划准备阶段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保障;成立执行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确保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任务分工明确,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 关注点及注意事项

安全问答100题及解答

安全知识竞赛复习题 1.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安全标志应由哪些内容构成? 答: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必要时需要一些补充文字说明与安全标志一起使用。 2.工作台上、机床上使用的局部照明灯,电压一般不得超过多少伏?答:36伏 3.在遇到严重险情时,职工是否可以立即停止手里的工作? 答:有权立即停止作业。 4.起重机吊运物体时,是否可以从人的头顶越过?说明原因。 答:不可以。其原因是安全操作规定,起重吊运物体禁止从人的头顶越过。5.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指哪两方面的教育? 答: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6.电工在停电检修时,必须在闸刀处挂上什么警示牌? 答:正在检修,不得合闸。 7.劳动保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答:劳动保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伤害,保障其安全与健康的专用物品。 8.当遇到高压电线断落时,如果你已在距离断线20米以内,该怎么办?答:要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防止跨步电压造成触电事故。 9.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还是无电? 答:一律认为有电。

10.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保管人员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做到“一日三查”请问:“一日三查”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上班后、上班中、下班前对所有危险部位予以检查。 12.安全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物料下落击中头部及防止行进中碰撞突出物而受伤。 13.请说出常见的安全标志分哪几类? 答: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 14. 起重机司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上岗作业? 答:起重机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才允许独立操作。 15.简述什么是职业中毒? 答;职业中毒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劳动中长期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生理病变或组织病变。 16.三线电缆中的红色线代表的是零线、火线还是地线? 答:红色线代表火线。 17.在极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叫什么电流?数值最小一般在多少以上?答:被称为致命电流,一般在50毫安以上。 18.在公共场所施工现场,须设置哪些设施? 答: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 19.-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什么?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 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 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 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 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 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 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 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5、核心要求 目标职责 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机构和职责 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全员参与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测试题(带答案)

安全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2、《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3、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作业。 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5、《安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目前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重视和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权,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费由生产经营单位缴纳。 8、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9、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

全生产。 1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11、直径大于 160 毫米的砂轮需经动平衡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13、干粉灭火器要求一年维修换药一次。 14、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15、各单位在组织批准实施的集体外出活动时,应制定相应的专项预案并确保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预案进行应急救援。 16、仓库库区严禁烟火,进库人员禁带火种;进入库区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各种机动车辆装卸物品后,不准在库区、库房内停放和修理。 17、库房内必须采暖时,宜采用水暖,其散热器、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 0.3 米。 18、车间、仓库的电源线路、电器设备要保持清洁,配电箱(板)、柜不得有积尘,周围 1m 不得堆放物品,保持干燥,并挂牌专人管理。 19、仓库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处于

诊断学问答题重点

1.问诊包括什么?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生育史;10.家族史。 2.现病史包括什么?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包括: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演变与发展;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3.何谓水肿?水肿如何分度? 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1.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2.中度: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 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批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可见严重水肿。 4.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引流区的急慢性炎症引起,急性炎症,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慢性炎症,淋巴结较硬,最终可缩小或消失 2.淋巴结结核;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于周围组织粘连,若发生干酪性坏死,课触及波动感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5.严重肺气肿患者的典型体征有哪些? 机制:双肺含气增多。视:桶状胸。触: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听:呼吸音减弱,语音共振减弱 6.气胸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 机制:胸腔气体存积。视:患侧饱满。触:患侧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气管移向健侧。叩:患侧鼓音。听:患侧呼吸音消失,语音共振消失 7.胸腔积液可能有哪些体征? 机制:胸腔液体存积。视:患侧饱满。触:患侧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气管移向健侧。叩:患处浊音或实音。听:患处呼吸音消失,语音共振消失 8.肺实变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 机制:气道通畅,肺泡腔充满液体。视: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患侧呼吸动度减弱,病变区语颤增 9.心包积液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 1.症状:胸闷、呼吸困难;原发性症状。 2.体征:视:前倾坐位;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不明显。触:心尖搏动不易触及。叩:心浊音界呈三角烧瓶样,随体位变化。听:炎性渗出初期,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渗出液增多时,摩擦音消失,心音遥远;缩窄性心包炎时,可闻心包叩击音 10.试述如何区分S1与S2? 1.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 2.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 3.心尖和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1同步。 4.当心尖部听诊难以区分S1和S2时,可先听心底部即肺动脉和主动脉瓣区,心底部的S1与S2易于区分,再将听诊器胸件移向心尖,边移动默涌心音节律即可确定。 11.舒张期奔马律与生理性S3如何区别? 1.生理性S3主要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舒张期奔马律主要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2.生理性S3出现在心率低于100次/分时,而舒张期奔马律出现于心率较快,常在100次/分以上时。 3.生理性S3坐位与立位时消失;舒张期奔马律不受体位影响。 4.生理性S3距S2比较近,声音低。如同S2的回音,而舒张期奔马律距S2比较远,三个心音间隔大致相等,声音比较响。 12.什么叫做心脏杂音?试述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以及其临床意义? ①心脏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端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②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端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③临床意义:1.血流加速:运动高热,甲亢、贫血。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二狭。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血流通道:室缺,动脉导管未闭。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腱索,乳头肌断裂。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 13.收缩期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 生理性vs器质性:1.年龄:儿童、青少年多见。vs不定。2.部位:肺动脉瓣区和(或)心尖区。vs不定。3.性质:柔和,吹风样。vs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4.持续时间:短促。vs较长,常为全收缩期。5.强度:一般为3/6级以下。vs常在3/6级以上。6.震颤:无。vs3/6级以上常伴有。7.传导:局限,传导不远。vs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14.二尖瓣器质性与相对性狭窄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vs相对性:1.杂音特点:粗糙、递增型、舒张中晚期、常伴震颤。vs柔和、递减型、舒张早期、无震颤。2.拍击性S1:常有。vs无。 3.开瓣音:可有。vs无。 4.心房颤动:常有。vs无。 5.X线心影:二尖瓣型、右室、左房增大。vs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6.血管扩张剂影响:增强。vs减弱。 15.简述心前区扪及震颤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震颤: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机制: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临床意义:①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瓣狭窄。②胸左2肋:收、肺瓣狭窄。③胸左3~4肋:收、室间隔缺损。④胸左2肋: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⑤心尖区:舒、二狭;收、重度二瓣关闭不全。 1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有哪些?

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规划措施及管理制度(1)

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规划措施及管理制度项目部根据关于矿业管理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纪要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配齐现场安检人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层层闭合考核的管理体系。现将我项目部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规划及管理制度如下: 一、目标规划 2013年项目部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 安全达标: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三级以上非人身事故。 质量达标:优良品率90%以上,无不合格分项。 二、具体规划和措施 (一)加强了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项目部高度重视,完善制度,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展开,项目部成立了2013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小组。组长:袁绪胜;副组长:牛军、付存华、张会叶、常川、牛峰生、吉强;成员:肖圣华、李存伟、李明、王利军、王彬、孙伟峰、郝彦兆、高允涛、董安、迮玉杰、田新等。 (二)加强宣传、营造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氛围 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利用出宣传壁刊,看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强化员

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增强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三)、夯实基础,求真务实,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我们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对照标准,制定实施规划,加强装备、设施、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从注重物的管理向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转变,从注重形象达标向扎实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转变。一是完善基础资料,保证资料的规范性。针对基础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各类记录、台帐、报表、规程、措施、图纸等资料统一了标准和格式,做到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帧规范,统一归口,全部建档管理。二是抓培训,练内功,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四)、严格奖惩,重奖重罚,提高员工积极性。 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质量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按照制度规定奖罚兑现,每月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在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批评。 为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考核小组的工作业绩挂钩,作为年底考核项目部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五)、制定详细目标及对应措施 1、安全目标 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 1)特种作业时,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