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第一节夸张

●【定义】

●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增语”等,是

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

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故意把实际事物作一种

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就是

有意地“言过其实”。

【要素】

●句中出现的事物经扩大或缩小而与实际情况不符,

但合情合理,读者可以接受,有夸张的成分。

●【例文】

●①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②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儿。(清·曹雪芹《红楼梦》)

●③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时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④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⑤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种类】

●根据表现的内容,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根据表现的形式,夸张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1.扩大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高、长、强、快等方面描写。如: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②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③要讲唱得好,叫小良人儿。你老白听听那个嗓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截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2.缩小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往小、少、低、短、弱、慢等方面描写。如:

●①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姚雪垠《李自成》)

●②这个方十二三丈的大院子,平日显得空荡荡的,今天叫这些牲口呀,驮子呀,运输队呀,合作社伙计呀,客人和用人呀,挤得满满的,地方就显得插针都插不下的样子。(欧阳山《高干大》)

●③袁天成说:“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赵树理《三里湾》)

●3.超前夸张,即在叙说有前后顺序、先后连贯的两件事情时,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说成它们是同步出现的。如:

●①“请”字儿未曾出声,“去”字儿连声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

●(元·王实甫《西厢记·请宴》)

●②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宋·范仲淹《御街行》)

●③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瞧上旁人了。(周立波《暴风骤雨》)

●4.直接夸张,即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对所要强调的事物描述得比实际更高、更强烈或更小、更弱。如:

●①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宋·李清照《蝶恋花》)

●②节后,方墩太太带着一太平水桶的泪来给李家洒地,“完了,完了,离婚了!我没地方去,就在这块吧!大妹妹,咱俩无仇无怨,我是恨老李!他不叫我好好的过日子,我也不能叫他平安了!”(老舍《离婚》)

●③传说也不少:有的说,周师到了牧野,和纣王的兵大战,杀得他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连木棍也浮起来。(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5.间接夸张,即借助其他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对所要强调的事物间接地作扩大和缩小的描述。这一类夸张一般会用上“仿佛”、“似”、“若”、“好像”、“一样”等比喻词。如:

●①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比喻式夸张

②五色粉图安足珍?●

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

武陵桃花笑杀人。●(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借代式夸张

比拟式夸张●

③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④有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私定终身,但是家长

还要坚持“纳吉”的手续,算命先生折腾了半天,闭目摇头…… ……前来问卜的人同情那一对小男女,从容进言:先生,请捏合一下,卦金加倍。先生笑逐颜开地说:“别忙,我再细算一下。龙从

火里出,虎向水中生。龙骧虎跃,大吉大利。这

位先生说谎了么?没有。始终没有。这一对男女结婚之后,梁孟齐眉,白头偕老。(梁实秋《算命》)

用典式夸张

●⑥孝子”之说,并不偏激。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 (梁实秋《孩子》)

●⑤女人对于自己的享受方面,总是属于“斯多亚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时,她能立即变成素食主义者,火炉里能爬出老鼠,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梁实秋《女人》)

折绕式夸张

排比式夸张

第二节反复

●【定义】

●反复又叫“重复”、“重言”、“复沓”,就是根据表达

的需要,有意地多次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一意思,突出某种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要素】

●话语中至少有两个词语或句子是相同的。

【例文】

●①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俄·屠格涅夫《麻雀》)

●②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

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初中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

●③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④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⑤他们带着肃穆庄严的面容,迈着踏碎一切障碍的步伐,在前进,前进!爱国救亡的怒火,在他们胸中燃烧,燃烧!(曹靖华《飞花集》)

●【种类】

●从用法上来看,反复通常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大类。另外,有的修辞学家还归纳出一种称为“异语反复”的修辞手法。

1.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是让相同的语句或词在文中反复地出现,中间没有任何其他(不包括标点符号)词语隔开。如:

●①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②到家之夜,一见了门上的白纸条儿,心里已经是跳得忙乱,从苍茫的暮色里赶到哥哥家中,见了衰病的她,因为在大众之前,勉强将感情压住,草草吃了夜饭,上床就寝,把电灯一灭,两人只有紧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气也换不过来,更哪里有说一句话的余裕?(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③上山时那么困苦,几乎如像害了一场大病;一到下山,就好像在滑冰一样,周围的景色应接不暇,来时的道路亦了如指掌,飞,飞,飞,我身轻如燕,听凭山道的倾斜,把我滑下山来,真是舒服,真是舒服,只可惜喉嗓终是有几分渴意。(郭沫若《今津纪游》)

●2.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是相同的词或语句在文中出现,中间有其他词语隔离开来,有的甚至在文中相隔的距离很远,但也是间隔反复。如:

●①虽一步没有走得动,却时时刻刻闹着搬家,使人听得心慌,不但说要如何如何搬到别处去,就区区的杭州城里也有种种不同的搬法。他自己心里来来回回的晃,于是他的家跟着也来来回回的晃,就是寄居的客也不得不跟着来来回回的晃。

●(钱钟书《围城》)

●②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这个难忘的日子——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记录着冲突的经过,●这个难忘的日子——狞笑着几多叛徒……

●(殷夫《血字》)

●③让我们的火把

●照亮我们的群众

●挤在街旁的数不清的群众,

●挤在屋檐下的群众

●站满了广场的群众

●(艾青《火把》)

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的区别

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的区别 记忆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人的记忆力没有天生好坏的区别,只有右脑与左脑的区别。左脑记忆是语言性记忆,不仅记忆容量小,而且记忆速度慢。同时左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 但是右脑却不同,它属于图像性记忆,记忆容量大,记忆速度快,并且可以随时再现。 更令人兴奋的是,右脑的能力可以在后天开发出来,即使是成人,也可以通过锻炼,开发出自己右脑的潜力。因此,右脑记忆是一种人人都可拥有的优秀的记忆能力。 另外,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记忆可以分为很多种。既可以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也可以分为把事物作为知识来记忆的“语义记忆”和用身体来记忆事物顺序的“程序性记忆”。不过在这儿,请大家牢牢记住“颞叶记忆”和“海马记忆”这样的区分方式。右脑记忆方法 纵向切开大脑,我们可以发现大脑有3层。最外面的是新皮层,其次是旧皮层,中心为脑干。 人类的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是颞叶、海马体和间脑。颞叶属于大脑新皮层,颞叶记忆位于记忆阶层的浅层,比较容易遗忘;而海马体属于大脑旧皮层,海马记忆位于记忆阶层的深层,记得比较牢

固;间脑属于脑干,间脑记忆是更深层的间记。本文来自:右脑记忆方法 海马体是大脑中掌管记忆的核心部分。老年人的常见病阿尔兹海默氏症就是由海马体的衰弱及萎缩引起的。另外,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切除了病灶海马体以后,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会有所减轻,但却会丧失部分记忆。 我们在记忆时,大脑会首先把接收到的信息记忆并保存在颞叶。当需要时,会重现这些记忆的内容,形成语言、行动,或与其他的记忆内容相结合形成推理、思考判断和创造。 当大脑对某类信息非常感兴趣,或者由于不断重复某信息,使大脑认为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时,这些信息不仅会被保存在颞叶中,还会经由神经系统被传送到海马体。 我们很难通过意志力驾驭或改变海马体中的深层记忆回路。海马体中的记忆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造成影响。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记忆大部分是负面的,就很难通过正常的意识将其消除。 我们之所以能记住五六岁时的事情,是因为它们是进入了海马体的深层记忆。而最近的事情我们反而大概都忘了吧?昨天的这个时候在做什么?昨天的晚饭吃的是什么?有的人虽然记不清楚这些,但是去年的今天在做什么,他却能够一下子回忆起来。如果用颞叶记忆回路来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并不会提高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海马记忆回路,学习起来就会相当轻松。一旦开启了海马记忆,记忆什么事情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上编语法 第1章语法概说 第2章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 第3章汉语的词类划分 第4章句法分析方法 第5章汉语句法问题解难 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 下编修辞 第1章修辞概述 第2章词语的锤炼

第3章句式的选择 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 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编语法 第1章语法概说 第2章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 第3章汉语的词类划分 第4章句法分析方法 第5章汉语句法问题解难 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 下编修辞 第1章修辞概述 第2章词语的锤炼 第3章句式的选择 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 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

高级英语下册张汉熙版词汇及修辞3

Lesson 3 Pub T alk and the King' s English 词汇(V ocabulary) 1.intricate (adj) : hard to follow or understand because full of puzzling parts,details,or relationships错综复 杂的;难以理解的,难懂的 2.indulge (v.) : give way to one’s own desire尽情享受;从事于 3.meander (v.) : wander aimlessly or idly;ramble漫步;闲逛 4.conversationalist (n.) : a person who converses;esp.,one who enjoys and is skilled at conversation交谈者; (尤指)健谈者 5.anecdote (n.) : a short,entertaining account of some happening,usually personal or biographical轶事,逸 事 6.intimate (n.) : a close friend or companion密友,知己 7.on the rocks[colloq.] : in or into a condition of ruin or catastrophe (婚姻)破坏的;失败的 8.musketeer (n.) : (formerly)a soldier armed with a musket火枪手 9.delve (v.) : investigate for information;search发掘;调查(研究) 10.recess (n.) : a secluded,withdrawn,or inner place幽深处 11.desultorily (adv.) : aimlessly;at random随意地;无目的地 12.alchemy (n.) : an early form of chemistry,whose chief aims were to change baser metals into gold:a method or power of transmutation; esp. the seemingly miraculous change of a thing into something better炼金术;变化物质的方法或魔力 13.tart (adj.) : sharp in taste;sour;acid辛辣的;尖酸的;刻薄的 14.convict (n.) : a person found guilty of a crime and sentenced by a court罪犯 15.churl (n.) : a farm laborer;peasant农民;庄稼人,乡下人 16.rift (n.) : an open break in a previously friendly relationship分裂;失和 17.scamper (v.) : run or go hurriedly or quickly急驰,快跑 18.rendering (n.) : a translation翻译 19.bilingual (adj.) : of,in or using two languages(用)两种语言的 20.intercept (v.) : seize or stop on the way,before arrival at the intended place拦截;截断;截击。 21.abuse (v.) : use wrongly;use insulting,coarse or bad language;scold harshly滥用;辱骂,口出恶言 22.coin (v.) : make up;devise;invent(a new word,phrase,etc.)编造;杜撰(新词、新短语等) 23.tussle (v.) : fight,struggle,contend,etc.vigorously or vehemently斗争,搏斗;竞争 24.dandelion (n.) : any of several plants of the composite family,common lawn weeds with jagged leaves,often used as greens,and yellow flowers蒲公英(属) 25.pejorative (adj.) : disparaging or derogatory轻蔑的;贬低的 26.facetious (adj.) : joking or trying to be jocular,esp.at an imappropriate time滑稽的;诙谐的;(尤指在不 适当的时候)开玩笑的 27.underling (n.) : a person in a subordinate position;inferior disparaging(通常作蔑词)下属; 28.edict (n.) : an official public proclamation or order issued by authority;decree法令;命令;布告 29.immune (adj.) : exempt from or protected against something disagreeable or harmful不受影响的;可避免的 30.ultimatum (n.) : a final offer or demand,esp.by one of the parties engaged in negotiations,the rejection of which usually leads to a break in relations and unilateral action,the use of force etc.by the party issuing the ultimatum最后通牒 31.chimpanzee (n.) anthropoid ape of Africa,with black hair and large,outstanding ears(非洲)黑猩猩 短语(Expressions)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二章传神生动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主讲人:周明强

第一节比喻 ?【定义】 ?比喻又称“比”、“辟”、“譬”、“譬喻”等,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用具体形象的 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的事理,也就是根据甲乙事物 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格。 ?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 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 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 理解。 ?【要素】 ?一个完整的比喻应该由四个要素组成。(1)本体,就 是被比喻的事物;(2)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 (3)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4)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在某个方面相似的地方。

?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 ?《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墨子·小取》:“辟,举也物而以明之。”?比喻是人们交际生活中运用得最应得了频繁的修辞方式之一,有些比喻,由于长期频繁运用,甚至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人们已不觉得它是一种比喻了。如“碰壁”(指“行不通”或“遭拒绝”);“明星”(指著名的演员,运动员或艺术家);“处女地”(指“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乱弹琴”(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等。本体被比喻事物喻体作比喻事物相似点比喻词

?【例文】 ?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小学课文《小小的船》)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法与修辞答案

《语法修辞》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常修辞一般不常见于下列(D )语境中。 A.文学作品B.曲艺作品C.日常交际D.公文公告 2.“揭露10家对华贸易友善的美国公司。”中的“揭露”使用不当的原因在于( A )。A.述宾搭配不当B.音节节奏不协调C.感情色彩不妥D.语体色彩不合 3.“他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勤快人——一件衣服能穿一个月都不洗。”使用的辞格是(B )。A.易色B.反语C.曲解D.双关 4.“该国报纸认为,西方援俄是‘糖果加鞭子’。”运用了(C )修辞格。 A.暗喻B.比拟C.借代D.借喻 5.“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片明净的灯光热情而温柔地抚着我。”运用的辞格是(B )。A.比喻B.拟人C.拟物D.借代 6.“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用了( B )辞格。 A.拈连B.比拟C.比喻D.移就 7.“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成了他的开心果。”用的辞格是(A )。A.明喻B.借喻C.暗喻D.比拟 8.“知道那个不好消息后,心中的阴云就一天天变得厚重起来。”用了( D )。 A.夸张B.借代C.比拟D.借喻 9.“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运用的辞格是(B)。 A.拈连B.排比C.对偶D.夸张 10.“火车在广矛盾田野上蜿蜒前进,收过秋的田野,显露出疲惫的黄褐色。”应用了(D )辞格。 A.比喻B.拟物C.移就D.借代 11.“泥鳅有需又无鳞,小妹有口又无心。花言巧语来哄我,云遮日头是假晴。”应用了(A )辞格。 A.双关B.拟人C.借代D.移就 12.“要改变社会不良风气,首先要改变干部的作风;要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要改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首先要从高级干部做起。”运用了( A )辞格。A.回环B.借代C.顶真D.仿拟 13.语体是( D )。 A.语词在使用过程所形成的类型 B.话语构成的风格特征 C.语言自身就有的风格特征体系 D.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特定的社会领域相应的功能特征体系。 14.下列特点中(B)是口语语体所没有的。 A.辅助手段B.语音C.固定的程式D.话题转化灵活 15.在下列语体中辞格应用频率和类型最丰富的应为(A )。 A.文学B.科技C.公文D.新闻

常见修辞和词语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九、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D”.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由于不考名词性术语,所以本考点重在考查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力. 从命题角度看,本能力点的试题主要有单一角度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角度型试题是指在试卷中单独设一小题对修辞格运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复合型试题是指在试卷中不但单独考查修辞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还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题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题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修辞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全面性、开放性、实用性、新颖性和时代性,主要和仿写、续写句子、图表题等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和发散性的修辞手法运用的题目,以便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修辞复习的重点不是辞格,而是应用.修辞用于书面语,便于语句的整齐、连贯、含蓄、形象.总之,注重实用、注重能力、注重表述、注重综合是高考对修辞考查的重点. 温馨提示 本专题主要有两种题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 本专题的应试,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失分因素:①平时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读书缺乏精读细品的意识,语感底蕴浅薄,临场找不到感觉,糊里糊涂做题.②不能分辨各种修辞方式,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③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只在个别字眼上兜圈子.④阅读题面缺少激情,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主观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⑤词汇贫乏,做文字表述性试题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只是勉强地凑字补句.⑥不能正确地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来源:学科网ZXXK]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⑴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 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四)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一块,只考选择题,记住一些常考点,博仁老师总结如下: 1.白鼠跳台实验证明,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3.海马可能是长时记忆暂时性储存场所。 二.感觉记忆(常考简答题“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以下四点就是答案。)★★★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第二种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声像记忆。(这里面涉及到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其实就常考一个选择题: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三)短时记忆的存储: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四)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第一节夸张 ●【定义】 ●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增语”等,是 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 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故意把实际事物作一种 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就是 有意地“言过其实”。 【要素】 ●句中出现的事物经扩大或缩小而与实际情况不符, 但合情合理,读者可以接受,有夸张的成分。

●【例文】 ●①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②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儿。(清·曹雪芹《红楼梦》) ●③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时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④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⑤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种类】 ●根据表现的内容,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根据表现的形式,夸张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1.扩大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高、长、强、快等方面描写。如: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无意识记忆

人为训练记忆是无意识教育的大敌 龚志刚 心仪坊摘: 【摘要】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记忆还是人的一种本能,可以是无意识和前意识的。偏重人为记忆的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不能有效改善意识区域,有时恰恰相反,不但无效,反而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不应过分关注人为记忆力的训练和提高,而应注重默会认识和默会能力,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记忆意识默会认识学习方法 关于“记忆”,《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简而言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这里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是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予以再现,这个过程就是记忆。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是认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认知活动还包括知觉、注意、动作、语言、推理、思考、意识乃至情感在内的各个环节(或层面)。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人们要发展动作机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机能,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人们要发展语言和思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可见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累积,也就没有心理的发展。另外,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出现,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培养,也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 因为记忆的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曾致力于记忆的研究。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断言: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记忆是学习的基石,但记忆并不等于学习,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记忆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记忆不是促使意识生成的关键,思维才是促使意识生成的关键。 记忆可以是无意识的和前意识的。意识生成后也可以处于无意识状态。 记忆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适应环境使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一种本能。就人而言,记忆是人的一种天生能力,是在人脑的发育生长中自然生长的能力。很多记忆是在人意识生成前就有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应人为地刻意地去扩充和强化记忆力,这样做对学习的效果来说是适得其反。举例来说:人的视力是天生的、是自然发育长成的能力。因此,从没有人说要加强视力,更没有训练视力的说法,人们重视和提倡的恰恰是保护视力,不要超负荷用眼,否则就会使视力受损,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基于同样的道理,人对自己的胃口和力气也不会刻意加以训练,以达到酒囊饭袋、饕餮无度或力大如牛、气吞山河的目的。除非有特殊需要,在一般情况下,人为扩充或强化这些本属自然的能力是没有意义的,有时还是有害的。 因此,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不要依赖人为记忆的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方法对人的进步

幽默诙谐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第五章幽默诙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仿拟【定义】也称“仿用”,“套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依照已有的、现在的格式,临时造出一种新的格式的修辞格。 【要素】仿拟词句是仿拟修辞格的基本要素,即被仿出来的词语、句篇或腔调。它可以在文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例文】①十三妹……长叹了口气,眼圈儿一红,说道:“你们要知我的来历,我也是个好人家的儿女。我父亲也坐过朝廷的二品大员。” 【种类】仿拟修辞格根据所仿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仿调。 1. 仿词又称“组字”、“翻造”,是仿照某个现已存在的词,临时创造出一个新词。它能深刻地突现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还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造成幽默犀利的艺术效果。仿词又可分为近仿和反仿两类,这两类都是直接根据意义仿造。还有一种是先谐音,后根据意义仿造,叫“谐音仿造”。 (1)近仿近仿也称“类仿”,是利用意义相近或相类的关系临时仿造出一个与原词意义相类的新词。(2)反仿也称“反义仿拟”,是利用词的相反意义这种关系,临时仿造出一个与原词意义相反的词。(3 )谐音仿词是利用音的相同或相近,引出一个新词,再根据这个新引出的词的意义再仿造出一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新词。 2. 仿语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仿照现成的短语,临时造出一个新的短语,具有风趣、幽默、讽刺的效果。它也有近义和反义之分。 3. 仿句: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仿照前人诗文中的名句,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并起到诙谐风趣的表达效果。它一般是近义仿造。 4. 仿篇:是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模仿既成的篇章格式,一般具有讽刺辛辣、风趣幽默效果,给人生动活泼、明快锋利的感觉。 5.仿调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模仿古今前人的文章或话语中的既成腔调。 第二节别解 【定义】一种在特定语境下临时赋予某一词语以其固有语义(或惯用语义)中不曾有的新语义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格。 【要素】以“新”代“旧”,出奇不意;此新义是临时的,并不常用,且往往有一定的语境限制,离开特定语境,此义便不复存在。例如:二楼三楼——厂长书记,四楼五楼——亲属关系,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知足常乐——咱不生气 【分类】1. 固定别解:是根据一定的语言机制,赋予一个语素,词或短语以新义,而这个新义固定在某个语言形式上,不依赖于任何语境. 这种别解属于修辞法造词的范畴。别解“特困生”: 本指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 而现在有人把它别解为上课时特别困的学生。 2临时别解:依赖于特定的语境,临时赋予某些语言形式以不同于既有意义或通用意义的新语义。这种别解由于具有依赖于语境或语言条件的不可独立性,因此属于语用修辞现象.临时别解形式多样,几乎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轻松,调侃,幽默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别解常用于以下一些语体形式:(1)广告(2)笑话小品(3) 谜语(4) 标题(5) 无情对( 六) 脑筋急转弯 第三节旁逸【定义】一种说写中“有意地离开主旨而旁枝逸出,加以风趣地插说或注释的修辞格。【要素】说话写文章时,偶然中止话题,接着或注释或借题发挥,或引申。

语法与修辞

语法与修辞 一.词性辨别(介词、副词、方位名词、助词等) 词的分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 语气词、叹词 1、介词 (1) 作用: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 (2)分类:A、表示对象、范围的 对于、关于、让、教、同、给、为 B、表示方式、依据、工具、比较的 按照、本着、通过、用、拿、比 C、表示原因、目的 由于、为了 D、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 自从、当、往、朝、沿、在、顺着、沿着 E、表示施事、受事的 被、给、让、叫、归、由、把、管 (3) 语法特点: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 少数还可以做补语。 [从早上] 工作〈到晚上〉 [在阅览室] 看书 我[按要求][在晚上][用车子][把行李] [给他]送〈到车站〉。 方式时间工具受事对象处所 (4)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介词和 动词同形,只能根据语境和意义判别。 动词介词 在你在家吗?我在核桃林等你。 比他和我比身高。他比我矮。 用用一下你的镜子!用纸擦干净桌子! 通过这次测试你通过了!通过这次测试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了。 (5)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有些介词和连词同形,也要根据语境和意义判别。 介词连词 和我不和你玩我和他都是电编的 跟她跟别人走了你跟他都来自地球吗? 同同他一屋可够倒霉的我同你一起走

辨别方法: ? 连词“和”连接的词语一般可以互换位置。 ? 介词“和”前面可以有状语。 ? 连词“和”有的可以省略或改用顿号。 2、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表示程度:很、极、最、十分、格外、稍微、几乎 表示范围:都、总、只、仅仅、单、光、一齐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刚刚、正在、马上、 常常、终于、从来、总是、仍然、再三、偶尔 表示肯定、否定:必须、的确、没有、是否、不必 表示情态、方式:特意、亲自、忽然、赶紧、稳步 表示语气:难道、究竟、偏偏、简直、也许、果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2)语法特征 副词都能作状语。有一些副词既可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用来修饰名词性主语的副词: 就、仅仅、只、光、单、几乎(限制人和事的范围) 只这几家商店开始营业; 就这么点钱还想开公司; 光书就有十箱; 单单孙俪来了,邓超哪去了? (3)辨析词性: 突然与忽然 现在与马上 课后P293 第9题 3助词 (1)作用:附着在词或词组上面,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2)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第八章记忆

第八章记忆 1、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每一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三种不同的记忆结构,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有所不同。 A. 感觉存储 视觉形象存储-部分报告法 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瞬间保存较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听觉回声存储-部分报告法 B.短时记忆 容量——记忆广度测验、组块测量 声音编码——人们更容易记住听觉呈现的材料。 区别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实验——自由回忆任务 系列位置曲线——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为得到这个目标: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首因效应来自长时存储。 以不同的系列顺序呈现给不同的被试,用拉丁方的方法做到不完全的平衡。 得到: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还得到负近因效应:近因部分的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显著特点: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最好,表现成为了近因效应。 另外一种方法 恒定比例法: 三种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延迟回忆、连续分心实验 立即自由回忆产生了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延迟自由回忆消除了近因效应,而连续分心实验表现出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项目之间的间隔时间/某项目呈现完毕到开始回忆的时间 部分报告法: 2、记忆的加工层次 3、记忆的提取过程 4、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 启动效应:是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是一种无意识的记忆。 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测量方法有知觉辨认、词干补笔、补笔等。碰巧填对的概率是机遇概率,作为测量启动效应的基础值。它们又叫做内隐记忆测验,特点是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提取信息,而是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即可。而非外显记忆测验,通过自由回忆和再认等传统的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内隐记忆测验会受到外显记忆测验的影响。 5、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 在同一自变量有向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作实验性分离。 遗忘症病人由于某种形式脑损伤而丧失记忆,但是知觉能力、语言能力、智力基本保持完好。实验方法: 将4位遗忘症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学习字单,进行4中记忆测验,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词干补笔。

第五章幽默诙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五章 幽默诙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主讲人:周明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d15753131.html,/webapps/login/

第一节仿拟 ?【定义】 ?仿拟也称“仿用”、“套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依照已有的、现在的格式,临时造出一种新的格式的修辞格。 【要素】 ?仿拟词句是仿拟修辞格的基本要素,即被仿出来的词语、句篇或腔调。它可以在文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例文】 ?①十三妹……长叹了口气,眼圈儿一红,说道:“你们要知我的来历,我也是个好人家的儿女。我父亲也坐过朝廷的二品大员。” ?张金凤听了,忙站起来福了一福,道:“原来是位千金小姐,妹子不知,方才多多得罪。” ?那姑娘笑道:“你这话更可不必。你我不幸托生个女孩儿,不能在世界上烈烈轰轰作番事业,也得有个人味儿。有个人味儿,就是乞婆丐妇也是天人;没些人味儿,让他紫诰金闺也同狗彘。小姐又怎样?大姐又怎样?还说句笑话儿:你也见过一个千金小姐合强盗撒对儿的么?”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②山鸡影照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依睡秋江。?(宋·黄庭坚《题画睡鸭》)?③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鲁迅《坟·论“他妈的”》) ?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徐陵《鸳鸯》)

?④古人说“无官一身轻”,这人是一个好官!他把做官当作一种责任,去了官,卸了责任,他便一身轻快,羽化而登仙。我们是说“无家一身轻”,没有了家,也没有了责任,不必想菜单,不必算账,不必洒扫,不必……哎哟,“不必”的事情就数不清了。(冰心《无家乐》) ?⑤废话不如少说,只剥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曰——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人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鲁迅《崇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文学概论教材整理(张荣翼、李松版)

文学与作品 第一章文学与语言 文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性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与其他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 有关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有两个观点:①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是手段和工具,文学表达是目的;②语言是文学的本体,是文学存在和显现价值的本体。 一、文学语言的理解 ⑴言可尽意 孔子要求语言表达要“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矣”。文德统一,即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德。对于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书、言、意之间不可直接通达,于是圣人通过立象来沟通三者。 王弼认为“言出于象”,可以通过语言追索象的存在,“象生于意”,可以从形象之中理解意义所在。 ⑵言不尽意 庄子有“得意忘言”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不必在意语言了。他还认为语言有言说的边界,而意义的内涵无限,书写固然具有记录的功能,但意义并不是语言能完全传达的。庄子对于言意困境的揭示引导人们去思考文学表意功能的巨大潜能。 刘勰也认为“神道难摹”,微妙的道理即使用精确的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 言不尽意的主张既是对言与意的边界的区分,也体现了对言语背后的意义的探索精神。 二、文学语言的特点 ①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的首要特征,体现在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的媒介是观念性的语言符号,而不是视觉符号,因此作家需要多种手法实现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如运用修辞手段。 ②蕴藉性:语言有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语言侧重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则侧重表现功能,是情感性的,功用在于表达情感。文学作品语言的这种内指性显示了它与其他文体语言的差异。 ③音乐性:汉语具有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节奏和韵律上。魏晋后出现了古典诗歌“律绝体”,近体诗讲究平仄、对偶、长短和轻重的格律规范,开始看重汉语言本身的音乐性。不仅在诵读时有音乐感,意象与情感也在虚实、明暗、上下的变化中推进、对照与转换。西方语言也具有声音、节奏与韵律的音乐感。 -------------------------------------------------------------------------------------------------------------------- 第二章文学与文本 语言学转向:是用来标识西方20世纪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之区别与转换的一个概念,即集中关注语言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言不再是传统哲学讨论中涉及的一个工具性的问题,而是成为哲学反思自身传统的一个起点和基础。在方法论上,人们把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广泛用于各学科的研究;在观念上,人们彻底抛弃了工具论的语言观,强调语言的本体性。其内涵包括:以索绪尔的语言观为理论起点,俄国形式

“突然”和“忽然”语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最新文档

“突然”和“忽然”语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 一、“突然”“忽然”概述 (一)突然忽然字典定义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突然”“忽然”的释义为: 突然:表示情况在短促时间里发生,使人出乎意外,用在句子开头时后面有停顿,后面加个逗号。 忽然:表示情况迅速发生,出乎意料。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对突然忽然作了解释: 突然:表示情况发生的急促而出人意料。修饰动词形容词前后要有其他成分,有时可以用地。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又出人意料 同时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先生也曾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对两个词进行过简单对比。 1.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一般比忽然更强调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出人意料。 2.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由此我们知道,在字典释义中,“突然”和“忽然”都可以表示事情发生的很快而且出乎意料。 (二)“突然”“忽然”词性分析 关于“突然”和“忽然”的词性,学术界虽然略有争议,但是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即“突然”作为形容词,“忽然”作为副

词。“突然”可以后面加名词如“突然情况”“突然事故”“突然变化”。“突然”可以作谓语,前面常常有“很”“不”修饰。后面可以用“极了”“得很”做补语。“突然”还可以作少数动词的宾语“不算突然”。“突然”还具有副词功能,可以用在主语前面,后面有停顿,“突然电话响了”,“不+动词”“没有+名词”前面可以用“突然”,比如“突然不响了”“突然没有响了”“没有+动词”前面不能用。“突然”有时候具有副词的功能但是我们还是将其词性归为形容词。而且就突然自身来说,无论其作状语、谓语,它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忽然”的词性很固定,是副词。如“忽然刮起了大风”。 二者有的时候可以通用。“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例如: 1.我正要出去,忽然(突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2.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忽然(突然)不见了。 3.忽然(突然)停电了。 二、突然忽然语义区别辨析 “突然”和“忽然”是我们中国人在平时写作时也会出错的一组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是放在高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中进行讲解的,因此区别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学术界关于“突然”和“忽然”的论文主要是从词性上进行辨析解释,而在语义上研究者都认为不好区分。这里笔者主要探讨“突然”和“忽然”在语义上的区别。 (一)时间范围不同 “突然”表示一件事情突如其来,它不具有时间延展性,表示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