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经济学思考(迟琳)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经济学思考(迟琳)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经济学思考(迟琳)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经济学思考(迟琳)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经济学思考》

迟琳

内容摘要:工程变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处理变更给承包商和业主带来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领域解读了“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合理性,指出其在解决工程变更过程中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目前工程变更所引发的问题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变更定价在先;博弈论;道德风险;效益原则

1.“变更定价在先”原则

1.1变更

由于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其合同执行过程中,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与一般合同相比,工程合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复杂源于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各参与方—业主、承包商及其技术咨询人员,均不可能预测到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将要或可能发生的工程细节问题。因此工程变更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如工程费用的增减、工期的延长与缩短等也就不可避免的会损害到工程各参与方的利益。

变更是指项目相关人常常由于项目环境或者其他的各种原因,要求对项目的范围计划进行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这一类修改或变化就叫变更。建设工程变更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原合同所确定的工作发生变化或调整,这种变化或调整通常引起价格或价格因素的变化。广义

上讲,变更是指没有明示或暗示包括在初始合同价格中的工作。[1]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经常会遇到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常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施工进度变化等问题,往往导致承包商不能按计划完成相关工作,最终引发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争执。当承包商在这期间受到较大损失时,他们便会采取施工索赔的方式来解决,然而实践证明,施工索赔的方式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业主对承包商的施工索赔一般都很反感,致使承包商的索赔行为很难成功。

1.2传统变更计价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所有者是业主,工程建设的资金提供者是业主,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最终使用者也是业主,因此可以说业主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有极大的发言权,也正因如此在工程变更指令下达后,承包商就要按业主的要求执行变更指令,而不去考虑变更所带来的成本费用。与此同时,由于业主对自己提出的变更,并没有一个完全理性的认识,他们往往并不清楚此项变更指令的下达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投资变化,从而为最后结算时的索赔争执埋下了隐患。此外,我国的变更计价一般都拖延到工程竣工结算阶段才进行,这可能就会造成以下结果:

1) 由于变更费用过高使工程造价失控,使业主对工程投资失去控制,造成业主的财务负担过重;

2) 业主凭借支付上的优势地位压迫承包商接受不公平的价格,导致承包商的损失。

同时,在变更计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承包商和业主双方碍于合作目

的,会过于依赖双方的协商,从而造成人为因素对于整个工程造价影响过大。

1.3“变更定价在先”原则概述

“变更定价在先”指在签发变更指令之前或实施变更指令之前,承包商向业主提交变更报价单的合同安排。英国JCT2005第五部分这样规定,承包商在接到变更指令之后,有权向工料测量师提交价格报告,报告应说明变更工作的价格及工期调整要求。[2]按照英国JCT合同条件,采用定价在先方式变更计价时,业主提出变更之后,先由承包商向业主提交变更计价单,承包商在报价中可以全方位考虑工程变更带来的费用影响,包括延期增加的费用,然后由业主对价格进行评估。如果业主进行评估之后,认为变更价格超过其支付意愿,业主可以取消工程变更指令。如果业主认为价格不合理,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可进行协商,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如果双方协商不成,业主有权按照合同变更计价规则计价。该原则要求在签发变更指令之前或实施变更指令之前,承包商与业主应经过协商,确定变更价格或确定定价标准之后再实施变更。[3]

英国1994年7月出版了Michael Latham报告1,标题是“建设团队”(Construction the Team),Latham报告被认为是英国建筑业现代化革命的进程中的重大事件。[4]报告中提出55项建议,其中超过12项关键性的建议与工程款支付的改革有关。Latham报告认为,“采取所有的合理步骤,避免对在前计划工作的修改,当变更出现时,价格应当确定在先,同时提

1 Latham报告:该报告发表于1993年,对当时的英国建设工程合同提出了55项改善建议。该报告被认为是英国传统建设工程合同与现代建设工程合同的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英国较为有影响力的ICE合同条件、JCT合同条件等都采纳了这份报告的相关建议。最新发布的JCT2005合同条件对“变更计价在先”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供独立裁决的条款,以便在不能达成协议时使用。”[5]

“变更定价在先”有双重目的[6]:

1)有利于工程造价和计划的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往往需要根据变更对工程费用的影响来决定是否采纳变更或变更方案。从业主的价值观角度看,当变更定价在先时,如果变更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不能令其满意,这时他仍有放弃方案的机会。这就避免了由于业主对变更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而没有完全理性的认识所引起的投资失去控制问题。

2)减少工程变更的争议。英国皇家特许工料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Peter Davison认为,“毫无疑问前期达成价格和实践方面的协议对减少不必要的争议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在定价在先的合同条件下,承包商会表现的更好。因为承包商不用担心变更所带来的成本得不到补偿,不用担心竣工结算时又要与业主进行索赔的争执。

2.“变更定价在先”原则的理论探讨

2.1“定价在先”的博弈论解释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时,反过来他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7]2

针对不同的博弈模型,需要用不同的均衡理论对定价在先进行刻画,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中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中的子博

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中的贝叶斯纳什均衡以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中的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8]

2.1.1“定价在先”与“精炼贝叶斯均衡”

工程变更决策是一个典型的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形象地讲,当业主提出工程变更时,承包商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无法正确理解业主的意图,进而导致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在工程变更的过程中就要进行一场信息不对称下的动态博弈,以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对应于这种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均衡概念就是“精炼贝叶斯均衡”(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此均衡的要点在于当事人要根据所观察到的他人行为来修正自己有关后者类型的“信念”(主观概率),并由此选择自己的行动。他满足以下条件:

1)给定每个人有关其他人类型的信念的情况下,他的战略选择是最优的;

2)每个人有关他人类型的信念都是使用贝叶斯法则从所观察到的行动中获得的。[7]19

建设项目主体(业主、承包商)工程项目信息不对称图

“定价在先”是业主与承包商双方共同协商形成价格的机制,是双方博弈的结果。他给予了承包商主动申报价格的机会,在业主提出工程变更时,承包商根据业主的变更指令,对此项工程变更引起的相应的成本变化事先申报价格,这样既避免了工程结算时的索赔风险,也使业主对自己提出的工程变更所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让其判断自己提出的变更是否合理,使得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能够通过谈判考虑变更所产生的费用及成本,使得变更价格更全面更准确。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较为理性的业主在定价时最希望的是价格能够确定并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最低价格,他最为担忧的是价格的上涨和承包商因无法履行合同而违约。质量是工程的基本目标之一,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承包商来讲就要付出不同的成本,如果由于合同价格过低或价格的上涨,承包商没有能力去完成业主预期的质量标准或是无法有效地达到业主预期的质量要求,业主必将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该工程项目也就无法达到或完全失去了应有价值,这违背了业主的意愿。工期是工程的另一个基本目标,工期的延长与缩短直接影响到业主的经济利益的减少与增多,如果承包商资金不足,很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而使工程项目无法正常施工,导致进度放慢、工期不合理地延

长,或是因为无法完成工程项目而违约,从而使业主遭受损失。业主为了能够使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由此可能导致业主对此工程的投资失去控制。因此,一个理性的业主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他考虑的不单单是价格的低廉,而更多的是价格的合理。价格合理意味着质量、工期和进度都有保障,意味着业主的预期目标可以有效的实现。

与此同时,理性的承包商也希望价格能够尽早确定,并非是单纯的考虑从合同变更索赔中获取暴利。现实的经验表明,通过合同变更索赔获取暴利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变更定价在先可以使承包商更好地规划施工进度,进行施工安排,不用担心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不用担心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项目而面临业主的反索赔风险。同时,通过“变更定价在先”原则,承包商可以在事前将费用影响全面合理的计入到变更价格中,而不是通过后期不确定较高的索赔获得补偿。另外,“变更定价在先”可以适度地减少业主的工程变更行为。工程承发包合同签订之后,承包商就要进行具体的施工进度安排,人员、材料、机械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过程中都已经确定。如果由于业主原因引发工程变更,如施工内容的改变,承包商就不得不对原有的计划进行调整,重新安排,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导致承包商的利益受损。因此,从承包商角度,他们更希望一个合理的报价和定价机制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保证利润收入。

2.1.2“定价在先”与“重复博弈”

一次的动态博弈过程往往不能够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尤其在一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次的工程变更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的出现,因此业主与承包商就要根据先前的变更行为,进行“重复博弈”。“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stage game)。他有三个基本特征:

1)阶段博弈之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no physical links), 也就是说,前一阶段的博弈不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结构;

2)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博弈过去的历史(如在每一次博弈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都知道对方在过去的每次博弈中做的决定);

3)参与人的总支付是所有阶段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或加权平均值。 [9]

在业主提出变更指令时,承包商可能在首次报价的过程中会因价格因素考虑不全面而导致申报价格较真实水平偏低,而在之后的博弈过程中会使价格水平较大的高于真实水平。不过通过反复博弈及服务于业主的造价人员所提供的价格分析意见,能够使价格回落到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虽然可能会产生一部分交易成本,但这一机制能够调动承包商的变更履行积极性,减少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双方在变更的履行过程中取得双赢的效果。

2.2“定价在先”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2.2.1“定价在先”与“道德风险”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最根本原则就是追求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求利的经济。这种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必然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道德风险又称道德败坏,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签订合同后,代理人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而且并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代理人隐藏行为,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差异等。道德风险最初出现在经济学的保险合同研究中。在保险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投保人可能怀有慌报风险的动机,从而使保险公司难以针对不同投保人的实际风险来吸取不同费用,而只能根据平均风险收费,结果使投保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投保人在投保之后可能会降低防灾努力,减少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使灾难风险增加,使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发生。[10]道德风险下产生的代理成本的核心与关键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应该实施哪一种行为上的冲突,而代理人行为的不可验证性可能会阻碍这一利益冲突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因为没有强制性的契约可以永远保证代理人采取应该采取的行动。

在工程合同定价体系中,承包商与业主共同使用的传统的价格形成机制,往往不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变化和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它能够稳定地体现出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对于工程变更问题,大部分是面对着特殊的工程问题,针对性较强,其涉及的相关价格(变动)因素也较为复杂,传统的价格机制不能全面合理的反映变更产生的影响,承

包商自然不愿或很难完全履行工程合同变更,由此便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若用强制的法律和监督手段则容易损害到承包商的利益,进而破坏了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的合作关系,减低了合同履行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交易成本,损害了双方的利益。

“定价在先”原则则避免了这种道德风险的产生,承包商在执行变更指令之前将价格与业主事先商定,使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的顾虑免除,承包商不用担心结算时工程款无法收回,不用担心还要进行无止境的索赔,他便会更好的完成项目,业主也不用担心由于变更而最后投资无法控制。 2.2.2“定价在先”与“效益原则”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是解决一切交易行为的指南,在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同样也是解决工程变更的核心主题。公平合理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公平合理地确定各方权利义务,任何当事人不得滥用权利或自己的优势地位损害他方的利益。公平合理原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其目的在于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利或优势地位损害对方利益,进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秩序,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变更定价在先”原则使承包商在执行变更指令之前与业主充分协商确定变更价格或确定价格标准后才实施变更。他不仅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使承、发包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完成工程变更,而且也尽可能的避免了以后的矛盾,减少了双方的摩擦,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提高了效率。

3.结论

建设工程项目由于其工程复杂,标的大,履行时间长,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因此在发生工程变更时,如果没有科学合理而又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极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超投资、超工期、低质量现象的出现,损害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如何寻求一条对业主和承包商都有利的途径,减少双方的纠纷,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更定价在先”原则近十年来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的很多工程承包合同条件中都有先定价变更后施工的合同条款,这样可以有效的较少工程变更中的纠纷和隐患,提高效率,对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在解决工程变更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还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每年关于工程变更索赔方面的纠纷导致的诉讼案件举不胜举,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建筑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英国建筑业在这一方面的长期实践和研究,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变更定价在先”原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EGGLESTON B. The ICE Condition of Contract [M]. 7th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1:55.

[2]JCT. Standard Building Contract With Quantities[M]. Revision 1. London:Sweet and Limited,2007:59-62

[3] JACK RAMUS,SIMON BIRCHALL,PHIL GRIFFITHS. Contract Practice for Surveyors[M].4th ed. Oxford: Elsevier Ltd.,2006:119-121

[4] RODERIC PETTIGREW. Payment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 Legislation[M]. London: 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2005:7

[5] LATHAM M. Construction the Team[M]. London: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1994

[6] DAVISION P. Evaluating Contract Claims[M].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3: 108.

[7]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三联书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19

[8] 方俊.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研究[D]. 重庆大学, 2005(5)

[9][法]让-雅克·拉丰, 大卫·马赫蒂摩著. 激励理论 委托代理模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2: 111.

[10] 李莉. “道德风险”的控制与市场道德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7). 作者介绍:

迟琳,东北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Chilin1984@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5758117.html,。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

1、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分析;

2、应用“四方会议”解决工程策划和设计阶段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城市规划中的绿化与文化;

4、刍议建筑策划阶段的独立性—信息处理与价值管理角度;

5、基于银子分析方法的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初步研究;

6、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拖欠问题研究;

7、传统工程合同类型与交易成本——基于工程合同特点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探讨;

8、参与导师《土木工程概论》一书,及造价工程师辅导教材的编写;

9、 2010年3月起参与了大连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的参编工作。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区别。 因此,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 除此以外,我们也要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在其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缓解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借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作为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管理经济学59232

[试题分类]:专科《管理经济学》_020007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政府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产品价格上涨、销售量减少 B.供求曲线不变 C.需求曲线发生变化 D.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量增加 答案:A 2.总变动成本曲线图上连接原点到总变动成本曲线上各点的连接线的斜率的最小点是()。 A.总变动成本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的最低点 C.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 D.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 答案:C 3.如果卡特尔的全体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则分配产量的原则是()。 A.平均成本相等 B.利润总额相等 C.总成本相等 D.边际成本相等 答案:D 4.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与x轴垂直的直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C.折线 D.与x轴平行的水平线 答案:B 5.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 A.收入水平 B.成本水平 C.技术水平 D.产量水平

答案:C 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定价基础是()。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变动成本 D.全部成本 答案:D 7.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会随着A的产量增加而()。 A.保持不变 B.呈无规律变化 C.递增 D.递减 答案:C 8.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形状的曲线。 A.方程为P·Q=K的双曲线 B.倾余的直线 C.垂直的直线 D.水平的直线 答案:B 9.在经济学中,从经济上划分不同部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供给的价格弹性 B.需求的价格弹性 C.需求的收入弹性 D.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答案:D 10.不属于企业兼并动机的是()。 A.增加企业的风险 B.改进管理 C.实现企业资源互补 D.实现规模经济型 答案:A 11.当决策结果分阶段产生时,进行风险决策可运用()。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二、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的短期目标有: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18年作业答案[0812]《管理经济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 ) 1. 减少 2.增加 3. 呈现波动状态 4.不变 2、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是( ) 1.投资边际回报率> 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2.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3.投资边际回报率 =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4.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3、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1.MR-MC等于最小值 2.MR-MC等于最大值

3. MR-MC=0 4. MR-MC等于边际利润 4、在长期成本中,所有投入要素() 1. C. 是部分可变的 2. D. 是有约束条件可变的 3. F. 都是不变的 4. 都是可变的 5、如果工资率为每小时40 元,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收入为每小时25元,理性的生产者就会() 1. 在生产中增加使用劳动力 2. 提高工资率 3. 在生产中劳动力投入量不变 4. 在生产中减少使用劳动力 6、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1. B. 高级服装

2. 自行车 3. 彩电 4. 食盐 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呈() 1. 上升趋势 2. 水平趋势 3. 下降趋势 4. 不一定 8、如果两个方案的期望效益不同,为了测定它们的相对风险,可用() 1. E. 期望值 2. 标准差 3. 概率 4. 变差系数 9、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之-,下列情况哪个属于非排他性:()

1. 不能排除竞争者也生产这种产品 2. 不能排除私人企业也生产这种产品 3. 增加一名消费者不需要排除其他消费者对它的消费 4. 不能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也享用这种物品 10、下列情况,哪个具有正面的外部经济效应:() 1. 钢铁厂的炉渣,卖给水泥厂做原料,使水泥厂的成本降低 2. 企业培养工人,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几年后,工人跳槽,新雇主受益 3. 世界石油增产,汽油降价.导致飞机票价格也下降 4. 以上都是 11、如果在评价一个投资方案时,资金成本分别按 5 % , 10%和15%计算,可以得出净现值分别为正值,0 和负值。那么,这个投资方案的内部回报率应该:() 1. 小于 5 % 2. 大于15% 3. 等于 0 4. 等于 10 %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讲重点】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市场与企业(一) ? 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 (1) 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 --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 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 制定价格。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定得越高越好。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

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自检】 你如何制定价格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际分析方法 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边际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有较多的应用。它主要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对总利润产生的影响。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完整word版)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

管理经济学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 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 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 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会 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 入。 二、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

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的短期目标有: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3.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配置是否优化的指示器?答: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其中,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是不能用于决策的。会计利润是在会计成本的基础上算出的,当然也就不能用于决策的目的。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但经济学家的目的则为了决策,为了说明企业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的使用,就必须使用经济利润。由于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所以经济利润A-I-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用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重要名词和术语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管理经济学

2016年秋季学期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魏琦李树明 学号: 姓名:张风帆 年级:16级MBA(1)班 成绩: 目录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2)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2) 1.2房地产的价格应该由谁来决定? (2) 1.3从政府管理角度如何分析政府在案例中扮演的角色? (3) 2.京广高铁的价格难题 (5) 2.1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那些,案例中铁路客运市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垄断? (5) 2.2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站在铁道部角度,利用管理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京广高铁设计一套客运票价方案。 (6) 3.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案例分析 (8) 3.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 (8) 3.2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 (9) 3.3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

策? (9) 3.4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 (10) 3.5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 (11)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2002年起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危害,我国政府不断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包括信贷、货币、土地、保障性住房、税收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但是在这些调控政策中,有些调控政策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有些调控政策却影响不大,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了助推房价的幕后黑手。不难看出不断推高的房价一定程度上是以资产泡沫替代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我国过高的房价是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社会需求量而导致的。房地产在金融业扮演着海绵的角色,吸收了大量的居民资金,从而导致推高房价。政府片面的笃信供求影响价格,甚至把房地产的作为GDP增长的拉动点。2008年在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09年政府投资四万亿救市,2011年建立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缓解了住房的需求,稳定房价中显现成效,但是在这些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忽略了非经济因素导致的房价过高,正是在这些政策影响下,2011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企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2年下半年楼市持续回暖,房地产多家龙头巨贾一跃而起,行业并购整合进入新的寡头时代,“马太效应”日益突显,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在此背景下随着各地“地王”的不断出现,房价进而再高。政府调控的政策只是从供需上解决,而不是从房地产商的银根和土地上解决。 1.2房地产的价格应该由谁来决定?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作者朱小贝 系(院)南开大学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 学号 15092553021071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 年02月21日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研究企业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等问题。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营决策;均衡价格 一、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 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定得越高越好。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一)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 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二)产量(规模)决策 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三)要素组合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边际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有较多的应用。它主要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对总利润产生的影响。 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公式:边际值=△f(x)/△X 其中,X代表投入,f(x)代表产出,表现为X的函数;△表示变量。假设基数X处在变化中,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这个单位所引起的产出的增量是变化的。 边际分析方法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边际成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