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WCDMA

WCDMA

WCDMA
WCDMA

初级

1.1 请简单描述CDMA系统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并指出CDMA 系统中采用了何种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 在WCDMA系统中,如果没有采用功率控制机制来使两个移动台到达基站的功率差不多相等,那么距离基站较近的移动台的发射信号很容易淹没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的信号,并因此阻塞小区中的以大片区域,这个问题在CDMA系统中称之为远近效应。

解决方案: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

1.2 导频污染会导致那些问题?解决措施有哪些?

答:

1)高BLER。由于多个强导频存在对有用信号构成了干扰,导致Io升高,Ec/Io降低,BLER 升高,提供的网络质量下降,导致高的掉话率。

2)切换掉话。若存在3个以上强的导频,或多个导频中没有主导导频,则在这些导频之间容易发生频繁切换,从而可能造成切换掉话。

3)容量降低。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由于干扰增大,降低了系统的有效覆盖,使系统的容量受到影响。

解决措施有:

天线调整: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对没有主导频的区域增强主导导频,对有主导频的区域减弱其他导频。

功率调整:导频污染是由于多个导频共同覆盖造成的,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小区的功率,降低其它小区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导频。

改变天馈设置: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增加反射装置或隔离装置,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等措施。

采用RRU或直放站:对于无法通过功率调整、天馈调整等解决的导频污染,可以考虑利用RRU或直放站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改变多导频覆盖的状况。

采用微小区。应用目的同直放站,用于通过增加微蜂窝在导频污染区域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适用于话务热点地区,即可以增加容量,同时解决导频污染。

1.3 请分析常见的掉话原因,以及发现和解决方法?

1)邻区漏配

通过对掉话区域路测,对比UE和SCANNER测试结果,检查配置数据,确定切换失败的小区之间是否存在邻区漏配,如果是,需要将邻区关系添加上,通常需要添加双向邻区。

2)覆盖太差

通过路测或步测(室内),从掉话区域RSCP和Ec/Io值发现是否是该区域覆盖太差。如果是覆盖差的原因导致,可以通过调天邻近基站天线方向角、倾角,增加导频功率(低负载小区),增加新基站,RRU,室内分布系统等措施加强覆盖

3)干扰过强

如果是内部干扰造成导频污染等原因的掉话,需要对周围小区的天馈,导频功率进行调整,增加强导频,减少弱导频,有效控制干扰。

如果是外部干扰,下行干扰通常掉话区Ec/Io会异常偏低,上行干扰,小区RTWP会异常偏高。此时需要对干扰进行测试定位,清除干扰

4) 软切换、硬切换、系统间切换

如果是切换失败,需要掉话前查看相关的切换流程,确定是否是因为切换失败导致掉话。如果是切换原因,首先检查邻区关系是否配置正常,检查设备、传输等是否存在异常,检查切换相关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再针对检查出的异常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5) 设备异常

对覆盖掉话区的基站和RNC设备需要检查告警,确认是否是设备工作异常导致掉。如果是设备发生故障,需要通知设备工程师及时处理,排除故障。

6) 传输异常

检查覆盖掉话区的基站传输情况,是否存在传输告警、传输闪断、传输误码过高等情况。如果是因为传输质量原因导致掉话,及时通知客户安排传输工程师排除故障。

7) 其它

其它原因导致掉话,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4 天线的选择是决定网络质量的一个很重要部分。应根据基站服务区内的覆盖、服务质量要求、话务分布、地形地貌等条件,并综合考虑整网的覆盖、干扰情况来选择天线,请简要叙述市区、公路、隧道、室内四种场景天线选型原则。(提示:可从极化方式,水平波束宽度,天线增益,天线下倾及零点填充、上副瓣抑制、前后比等方面描述。)

答:

市区:通常选用水平波瓣宽度60~65°,垂直波瓣宽度13°的定向天线;一般选择15dBi 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最好选择2~6°固定电下倾角+机械可调下倾的天线;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选用前后比25dB 以上的天线。

公路:以覆盖铁路、公路为目标的基站,S0.5/0.5 站型配置时,选用30~33°水平波束宽度的窄波束高增益定向天线;O1 站型配置时,选用双向70°水平波束宽度的“8”字型天线。以覆盖公路及沿线乡镇为目标的基站,选用210 ~ 220°。定向天线选用21 ~ 22dBi 的高增益天线;全向天线选用11dBi 增益;“8”字形天线选用14dBi 增益;心形天线选用12dBi 增益。公路基站对覆盖距离要求高,因此一般不选预置下倾角天线;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所选定向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高。

隧道:在隧道内部安装时,考虑天线尺寸及安装问题,建议选用垂直极化的对数周期天线(宽带)或八木天线(窄带)。在隧道口外部安装时,建议选用双极化的平板天线。隧道覆盖方向性明显,所以一般选择窄波束定向天线,水平波束宽度55°的对数周期天线/八木天线或水平波束宽度30°的平板天线。高增益平板天线(21 dBi或以上)、八木天线(13 ~ 14dBi)、对数周期天线(11 ~ 12dBi),实际情况需根据隧道长度要求进行选择;在隧道覆盖中天线尺寸大小比较关键,针对每个隧道设计专门的覆盖方案,需充分考虑天线的可安装性,尽量选用尺寸较小便于安装的天线,同时满足增益要求。

室内:室内天线一般分三种:吸顶全向、平板定向、高增益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使用在房间中心,吸顶方式安装;平板定向天线使用在矩形环境,安装于矩形短边的单面墙上;高增益定向天线使用在电梯井中,一般采用对数周期天线。全向天线增益建议选2dBi 左右,平板定向天线增益建议选7dBi 左右,对数周期天线增益建议选11dBi 左右。全向天线建议选用水平波束宽度360°、垂直波束宽度90°;平板定向天线建议选用水平波束宽度90°、垂直波束宽度60°;对数周期天线建议选用水平波束宽度55°、垂直波束宽度50°。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1.5 RSCP、RSSI、Ec/No 的含义是什么?

答:RSCP:接收信号码功率,解扩后的一个导频符号的接收功率;

RSSI:接收信号强度,是指接收机处信号的功率大小;

Ec/No 就是信噪比。是接收信号码功率除以整个信道带宽内的接收功率,即RSCP/RSSI。

1.6 简述小区呼吸原理。

答:当某一热点小区的负载很大时,随着容量的不断增大,系统的性能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时,可以减少CPICH 的发射功率,减少覆盖范围;同时,增大周围负载较小的小区的CPICH 的发射功率,增大覆盖范围。这样就将热点小区的一部分负载分担到周围负载较低的小区中,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利用率。这就是所谓的小区呼吸。

1.7 优化中,工程参数调整的措施有哪些,请按照优先顺序写出来?答:调整天线下倾角、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位置、调整天线高度、换天线

换站点、增加新站点(顺序有错要扣分)

1.8 怎么理解上下行覆盖不平衡?通常解决方法有?

答:概念:目标覆盖区域内,上下行对称业务出现下行覆盖良好而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UE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BLER要求)。或下行覆盖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下行BLER要求)的情况。

解决方法:对于上行干扰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可以通过监控基站的RTWP的告警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干扰.上行受限的情况,可考虑增加塔放。下行受限的情况,在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可调整功率设置;或者更换大功率功放。

1.9 请以CS1

2.2k语音业务覆盖测试为例,阐述业务覆盖测试的步骤及测试UE需要记录的数据。

答案要点:

测试步骤如下:

1、确认所有小区工作正常。

2、设定BLER目标值。

3、测试UE呼叫PSTN固定电话,建立单个CS12.2K连接。

4、通话双方相互进行语音播放。

5、测试车开始移动,按照选定路线进行测试。UE、RNC、路测设备同时记录数据。

6、按选定路线以指定速度向相邻小区移动,直到遍历全网所有小区。

7、如果测试过程中发生掉话,记录掉话点GPS经纬度信息。并尝试接入,继续测试。

测试UE需要记录的数据有:RSSI、RSCP、Ec/Io、主扰码号、下行SIR、下行SIRtarget、下行信道BLER、上行发射功率、上下行应用层速率、上下行MAC层速率、上下行RLC层速率、GPS时间和经纬度。

中级

1.10 为完成通常意义的切换功能,需要经历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网络端和UE完成何种操作?

答:通常切换需要三个步骤:测量、判决和执行。其中测量过程中,需要网络端下发测量控制,UE根据测量控制完成相应的测量并上报给网络端。判决主要是指网络端根据UE的测量报告作出切换目标小区的判决,以及网络内部的资源申请与分配过程。执行主要指网络端和UE完成切换的信令过程,其中需要考虑到切换流程失败后的回退过程。

1.11 请简要描述UE开机时进行小区选择的过程。提示:请从小区搜索过程、PLMN选择过程、S准则的判断条件等方面进行描述。答:

1)小区搜索:进行小区搜索的步骤如下(当然,首先要锁定一个频率):

Step 1:时隙同步(1分)

由于在UTRAN中所有的primary SCH的同步码都是相同的,并且在每个时隙的前256chips 中发送,每个时隙中都是相同的。UE使用一个matched filter或者类似的技术就可以很容易获得时隙同步。

Step 2:帧同步和扰码组识别(1分)

帧同步是使用secondary SCH的同步码实现的。Secondary SCH的同步码一共有16个,在每个时隙中是不同的,按照在每个时隙中码字的不同形成64组码序列。这64组码序列有一个特性:他们的循环移位后的结果是唯一的。对辅同步信道进行SSC相关、FWHT和RS译码得到可以确定了小区的扰码组和帧同步。

Step 3:小区主扰码识别(1分)

在上一步骤中,UE获得了本小区的扰码组。这个扰码组中有8个主扰码,UE按照符号相关,直到找到相关结果最大的一个。这就确定了主扰码。获取这个码字后,由于CPICH和PCCPCH都使用这个扰码而且他们的信道码是固定的,UE就可以读广播信道了。

2)PLMN选择:

UE读到广播信道后,UE就可以判断当前找到的PLMN是否就是要找的PLMN,因为在MIB中有PLMN identity域,如果是,UE就根据MIB中包含的其他SIB的调度信息(scheduling information),找到其他的SIB并获得其内容。(1分)如果不是,UE只好再找下一个频率,又要从头开始这个过程(从小区搜索开始)。(1分)

3)S准则:

如果当前PLMN是UE要找的PLMN,UE读SIB3,然后以S准则来判断当前小区是否适合驻留:

S准则:(1分)

Srxlev>0 ANDSqual> 0

其中:

Pcompensation=max(UE_TXPWR_MAX_RACH-P_MAX,0)单位dBm

异常处理(1分)

如果当前小区不满足S准则,则UE读SIB11,并进行相邻小区的测量,判断邻区是否满足上述S准则。如果UE发现没有一个小区满足S准则,UE就会在新的频点上继续重复上述过程。

1.12 简述WCDMA 系统的信道化码和扰码及其作用。

答:

a) WCDMA 中使用的信道化码是正交可变扩频码OVSF,有扩频作用。其作用是:上行区分同一终端的物理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下行区分同一小区中不同

用户的下行链路连接。

b) WCDMA 使用的扰码是Gold 码,没有扩频作用,其用途是:上行区分终端;下行区分小区。

1.13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在3GPP 规范的称为内环功率控制,它在CDMA 系统中用来克服上行链路的远近效应非常重要,快速功率控制的操作有两种特殊情况,这两种特殊情况分别是什么?试简单说明。

答:快速功率控制操作的两个特殊情况是软切换时和与切换测量有关的压缩模式时。软切换时,由于几个基站同时向单个终端发送命令,所以需要对快速功率控制进行特别的考虑;而采用压缩模式时需要周期性地停止功率控制指令的发送。

1.14 功率控制是保证WCDMA 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试简要说明开环功率控制的工作机制,应用和局限。

答:开环功率控制机制是通过下行链路信标信号来对路径损耗做出粗略的估计。由于WCDMA FDD 模式的上、下行链路的频率间隔相差得比较大,上下行链路快衰落本质上不相关,所以很不精确。WCDMA 系统中主要应用在连接的开始阶段给移动台提供比较粗略得初始功率设置。

1.15 上行内环功率控制频率是多少?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答:上行内环功率控制频率为1500次/秒。

物理专用控制信道DPCCH采用的无线帧长度为10ms,每帧有15个时隙,每个时隙都有功率控制比特,这样每10ms会对发射功率调整一次,每秒的调整次数为:15次/(10ms/1s)=1500次/秒

1.16 WCDMA中有哪些物理信道?

答:物理信道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上行物理信道有: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上行专用物理控制

信道(DPCCH)和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

下行物理信道:

下行专用物理信道(DP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主/辅公共控制物理信

道(P/S_CCPCH)、同步信道(SCH)、寻呼指示信道(PICH)、捕获指示信道(AICH)、公共导频信道(CPICH)、CPCH

1.17 扰码和信道化码的作用?

答:扰码:上行链路:区分终端

下行链路:区分扇区(小区)

信道化码:上行链路:区分同一终端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控制信道(DPCCH)

下行链路:区分同一小区中不同用户的下行链路连接

1.18 WCDMA 系统中,可采取哪些手段来提高系统容量。

答:

1)码资源管理:分配好扩频码,避免码字浪费。

2)采取有效的功率控制手段,减少干扰。

3)采取各种负载控制手段,避免个别小区严重超载,而其它小区负载则比较低。4)增大系统处理增益Gp,可通过采用先进的语音编码技术,降低编码速率,从而提高Gp。

5)其它抗干扰技术:如RAKE 接收机、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等。

1.19 一般来说,软切换的成功率较高,其正常的软切换比例保持在30%-40%之间,如果出现软切换比例过高的情况,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应该如何解决?

答: 可能的原因有软切换门限设置过低、重叠覆盖区域过大、软切换区域处于高话务区。解决办法:适当提高软切换门限或增加磁滞。通过调整天馈,导频功率等方法合理控制覆盖范围。合理规划站点位置及天馈,使基站靠近高话务区,增强覆盖同时减少软切换比例。

高级

1.20 请简要分析一下在WCDMA 系统硬切换中RNC 未下发“物理信道重配置(硬切换指示)消息”有哪些原因?

答:

1)对于同频硬切换,因为不需要进行压缩模式测量,可以看信令中目标小区

是否有触发1D 事件测量上报。如果目标小区触发了1D 事件而RNC 没有下发

切换指示,则检查同频硬切换开关是否打开,或可能是Iur或Iub建链失败;

如果目标小区没有触发1D 事件,检查RNC 下发的邻区列表中是否包含目标

小区,如果没有则有可能是因为没有配置相邻关系,请检查同频邻区配置。如

果包含目标小区扰码号,则可能因为目标小区信号太差,无法触发1D 事件进

行同频硬切换导致掉话,这种情况应该改善覆盖;如果目标小区信号足以建立

链路,则考虑1D 事件的磁滞值和触发时延是否设置过大,使1D 事件来不及

触发就因为源服务小区链路变差而掉话。

2)对于异频硬切换,需要考虑压缩模式测量的过程。检查信令中是否有2D、

2F 事件的测量控制消息下发,如果没有则检查是否打开异频切换算法开关、

是否配置异频邻区关系。如果RNC 下发了2D、2F 测量控制,而UE 一直没

有2D 测量上报,可能异频测量启动门限设置太低,源小区在信号较差的情况

下都未能触发2D 事件;如果2D、2F 事件交替频繁上报,表明启停门限差距

太小,因为启动压缩模式需要一段时间,而源小区信号稍微上升就又停止了压

缩模式测量,使异频测量不及时。这时可将2F 门限设置高一些,以保证异频

测量的进行、上报。

1.21 通过跟踪信令发现RNC收不到UE的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消息,请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RNC 收不到UE 的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 消息有三种可能,

UE 没有收到RRC CONNECT SETUP,导致不能发出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 消息;UE 收到RRC CONNECT SETUP 后,没有发出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 消息;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 消息

在传输中丢掉了。

2)UE 没有收到RRC CONNECT SETUP:确认UE 收到RRC CONNECT

SETUP 消息。可在超级终端上看是否有收到RRC CONNECT SETUP 消息的打

印,如没有则是没有收到SETUP 消息。或者打开RRC 上报空口消息,查看在RRC CONNECTION REQ 消息后有无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如有查

看这两个消息的UE ID 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没有收到SETUP 消息。

3)UE 收到RRC CONNECT SETUP:UE 收到SETUP 消息后,释放RB0(随

机接入信道),在保护定时器超时之前释放完成后启动功控,开始建立下行专用

信道(配置无线链路和传输信道和MAC)。在配置的各个阶段如果在保护定时

器超时(终端输出会有TIMEROUT 字样)之前RRC 没有收全各配置原语确认会

导致UE 发不出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比如,T312 超时RRC

还没有收够N312 个CPHY_SYNC_IND 原语(表示下行同步失败)而导致UE 发

不出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4)RRC CONNECT SETUP COMPLETE 可能在IUB 接口丢掉:可以从底层到

高层E1->ATM->FP 来分析。首先检查是否有E1 告警,可以查看告警台是否“E1 信号丢失告警”,然后可以在RNC 的维护台上执行DSP E1T1 检查AAL2PATH

对应的E1 状态。如果E1 断链,可以分别在RNC、NODEB 端进行环回操作,基

本上可以定位问题是出在RNC、NODEB 或者是传输。底层传输有可能是IMA

组,这时要重点检查IMA 组内的各条E1、IMA 组号两端要一致;如果E1 正常,可以检查ATM 层的AAL2PATH 是否正常,用MML命令DSP AAL2PATH 检查PATH 的状态,PATH ID、NASP 地址、E1 链路号、PVC 是重点检查的对象。如果AAL2PATH 没有异常,继续检查IUB 的用户面FP 层,FP 层可能会因为发生

时间窗问题而丢包。

1.22 请简要分析一下接入成功率低可能的原因?

产生接入问题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网络原因、无线参数设置原因、设备原因

等。

1) 信号覆盖存在盲点,主要是指信号覆盖达不到要求,出现覆盖盲点或者是在覆盖区外。

2) 小区内的上下行干扰可能来自外界干扰、邻区基站、本小区和邻小区的UE等等。在接入过程中如果上下行干扰过大,接收方有可能无法对信号进行解调,发送方可能用尽最大功率。上行干扰过大:现象表现为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前导功率攀升到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仍不能满足NODEB的解调要求,随机接入过程就会失败。通过NODEB的调试台可以发现RSSI一直比较高(大于-100dBm),并且上行BLER比较高。上行干扰可能来自外界,也有可能是小区话务过高导致上行干扰过大。下行干扰过大:现象表现为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无法对NODEB下发的接入指示AI无法

解调或者是解调错误,或者是在建立无线链路时下行同步失败,或者UE根本无法完成小区搜索的过程。所以主分集接收通道的RTWP不一致,由于存在干扰,所以主分集的主分集接收通道的RTWP相差较大,导致告警。

3) 由于准入控制机制的作用,在UE的接入可能使得小区的负载超过预定门限情况下,RNC会拒绝UE的接入。

4) 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比如:Qqualmin,Qrxlevmin设置过高,一方面UE在通话过程中拉距过远,UE挂断后可能无法驻留小区,功控可以保证UE在拉远过程中不断链,UE挂断后进行小区重选,由于公共导频信道信号已经较弱,如果Qqualmin、rxlevmin再设置过高,UE小区重选就很难成功了;另一方面UE初始接入困难,从北研UE的后台可以看到UE无法完成小区驻留。PRACH的前导门限设置不合理,如果该参数设置过小,会导致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误判断,虚警增加,降低随机接入信号的解调质量,尤其在解调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前导门限设置过大,则增加接入难度,降低了前导信号的捕获概率,UE的上行发射功率偏大,会导致PRACH 的上行干扰上升。前导功率攀升步长的设置影响随机接入前导的发射功率值上升速度的快慢,如果设置过小,用户需要多次接入,增大了发生前导冲突的概率;如果设置过大,可能使接入前导功率值大大超过了所需要的值,增大了对系统的干扰。公共信道的功率配比不合理,公共信道的功率配比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容量,过小又会使得公共信道的覆盖不良,导致用户接入不了,一般情况下,大约20%的总功率分配给的公共信道比较合理。

5) 一些设备原因也引起接通率低,比如:RAN设备单板资源不够、设备时钟异常等。

6) 数据配置原因:比如:IUB带宽资源不够、AAL2PATH的PATH ID和NSAP地址配置错误、IU/IUB口两端AAL2PATH的个数不一致等。

7) UE的接入等级AC不够、UE、RNC、CN的安全性数据不一致、UE在HLR没有开户。

1.23 承载RRC连接建立流程的信道可分为哪两种类型?流程上有什么根本区别?

承载RRC连接建立流程的信道可分为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如果是专用信道承载,则在流程中需要先建立无线链路和用户面的数据传输承载;如果是公共信道承载,则在流程中不需要额外分配相应资源。

1.24 实际测试中发现手机距离发起接入的小区有19.5公里的直线距离,激活集中显示该小区RSCP为-86dBm,EcNo为-4dB,并且确认该小区上行质量也是良好的。发起接入时RNC侧监控该小区收不到上行RRC_Connect_REQ消息,而在Agilent测试仪上可以看到手机上报了4次REQ,为确定不是站点硬件的问题,到基站近端进行拨打测试,拨打了很多次均成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发生该种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基站的某个小区的预期覆盖范围超过30Km以上,则配置该小区是应该注意什么?

3、对于广覆盖要求,说出3种增强覆盖的方法。

答:1、NodeB的参数“小区半径(RAD)”设置值小于小区实际覆盖距离,所以导致在较远处无法接入成功。

2、当进行广覆盖(覆盖要求超过30Km)时,进行小区配置时需要保证每个

小区单独配置在一个上行板上。

3、对于上行受限的站点使用塔放,对于下行受限的站点使用大功放。使用

发射分集和4天线接收技术。在下行,通过提供TSTD(时分发射分集)、STTD (空时发射分集)等多种分集方式,使UE的RAKE接收径的数目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加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容量,减少基站数目。在上行,通过采用四天线收分集,可以降低对解调所需Eb/No 的要求。使用直放站或RRU,进行覆盖扩展。使用OTSR (Omni Transmission Sectorized Receive),发射采用全向发射,接收采用3扇区接收。由于定向天线比全向天线的增益更高,覆盖半径更远。可以用于广覆盖。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1.Uu:UE和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终端。 2.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 流媒体设备等。 3.ME: 4.UTRAN: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构成,NODE B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 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Lub:逻辑单元块 6.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 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CN(核心网) 8.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5850081.html,: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 接在一起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10.Msc: 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 供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11.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 的相关数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VLR一般都与MSC在一起综合实现。 12.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存放着所有归属用户的信息,如用户的有关号 码(IMSI和MSISDN)、用户类别、漫游能力、签约业务和补充业务等。 此外,HLR还存储着每个归属用户有关的动态数据信息,如用户当前漫游所在的MSC/VLR地址(即位置信息)和分配给用户的补充业务。13.AUC是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单元,存储用以保护移动用户通信不受 侵犯的必要信息。AUC一般与HLR合置在一起,在HLR/AUC内部,AUC 数据作为部分数据表存在。 14.OMC:操作维护中心。包括设备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

WCDMA系统概述

WCDMA是目前全球两种主要的第3代移动通信体制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目前,WCDMA系统标准规范的制订者—3GPP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其商用化的规范。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著名电信公司如Erics-son、DoCoMo等都斥巨资开发了实验系统,在2002年左右将会推出商用系统。中国对WCDMA的研究始于1998年中国评估组(ChEG)对IMT-2000的几种体制的评估。 此后,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到对WCDMA的研究中。 1WCDMA系统结构 WCDMA系统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UTRAN)和用户装置(UE)3 部分组成。 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1.1通用协议结构 Uu和Iu接口协议分为两部分?押 用户平面协议 这些协议是实现真正的无线接入承载业务的协议。 控制平面协议 这些协议是用于在移动终端和网络间在不同的方面(包括请求业务、控制不同的传输资源和切换等)控制无线接入承载和连接,还包括非接入层(NAS)的透明传输机制。 1.2UTRAN结构 UTRAN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一个RNS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B。NodeB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NodeB包括一个或多 个小区。 RNC负责决定UE的切换,它具有合并/分离功能,用以支持在不同NodeB之间的宏分集。UTRAN内部,RNSs中的RNCs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Iu接口和Iur接口是逻辑接口。Iur接口可以是RNC之间物理的直接相连或通过适当的 传输网络实现。 1.3UTRAN功能 UTRAN的功能如下: 系统接入控制功能包括:接入控制、拥塞控制、系统信息广播、无线信道加密和解密。 移动性功能包括:切换、SRNS重布置。 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包括:无线资源配置和操作、无线环境调查、宏分集控制、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协议功能、RF功控、RF功率设置、无线信道编码和译码、随机接入检测和处 理。 2WCDMAUTRAN接口协议 WCDMAUTRAN主要涉及Uu、Iub、Iur和Iu这4个接口。

WCDMA系统的软切换

WCDMA系统的软切换 本文对WCDMA系统中软切换过程及WCDMA各相关事件算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信息产业部WCDMA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际商用网中WCDMA系统相关软切换参数的设定提出设计值。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支持多种类型的切换,主要类型有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WCDMA系统中沿用了大部分原IS-95和CDMA2000中的软切换技术。 软切换是一种常态,WCDMA系统中UE几乎一直处在软切换状态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通话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硬切换过程则不会经常发生,硬切换将影响用户通话的主观感受,并容易造成掉话,网络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切换的发生。 WCDMA软切换的过程 信息产业部有关部分2004年联合设备厂商和规划设计单位对3G无线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WCDMA 部分共对软切换进行9项测试:包括语音(AMR)、可视电话(CS64)、数据业务(PS64)三类业务的更软切换、软切换及跨RNC的软切换的成功率。并对触发事件类型1a、1b、1c进行了测试。因为建网初期,用户数量不会快速增长,容量不是主要问题,因此对频率间硬切换及系统间切换未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采用前端手机进行不同业务的拨叫,记录UE状态是否发生掉话,后台记录相关信令用来判断切换成功的次数。当RNC判决进行软切换,并向UE发送“Active Set Update”消息后,作为一次软切换。当UE成功地更新激活集后,向系统发送“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消息,宣布新加入了无线链路,作为切换event 1a成功的标志。当Node B向系统发送“Radio Link Deletion”消息,宣布无线链路已经从UE的激活集中删除,作为切换event 1b成功的标志。根据以上信令消息对WCDMA的软切换过程和成功率进行判断。 测试过程中因为UE与系统切换频繁,信令数量大,分析时应注意信令的发送时间,以避免混淆不同次切换的消息。通常认为2ms内到达UE的切换消息,为RNC下发给不同Node B的同一消息。对于RNC 下发的消息可从信令中的Message Authentication Message进行区分。 WCDMA系统软切换算法 1. 软切换算法 WCDMA系统软切换算法可以分为两部分:UE测量报告的配置和RNC更新UE的激活集。UE测量报告的配置记录在系统消息块11(SIB11)中,它是RRC的专用控制消息。SIB11中记录最多八个小区,一个为主用小区,其余七个为相邻小区,实际上,系统只考虑前三个小区的测量配置。RNC对UE内的测量报告或者频段内的测量报告进行判断,以决定UE是否对激活集进行更新。 软切换算法就是基于以下的测量消息: ● 频段内测量消息 频段内测量消息由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SIB11)进行配置。SIB11中包括RACH报告,它记录了被测

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图文要点

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的目的 开环功率控制 内环功率控制 外环功率控制 数据配置命令及参数含义 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目的 调整发射功率,保持上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对每条链路提供最小需求发射功率,克服远近效应克服阴影衰落和快衰落降低网络干扰,提高系统质量和容量

WCDMA系统中开环功率控制 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用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之积为常数的原则,先行测量接收功率的大小,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的大小。。开环功率控制主要用来克服阴影和路径损耗。开环功率控制未考虑到上、下行信道电波功率的不对称性,因而其精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BCH CPICH channel power : UL interference level CPICH 测量的接收功率计算上行初始发射功率RACH 开环功控的目的是提供初始发射功率的粗略估计。它是根据测量结果对路径损耗和干扰水平进行估计,从而计算初始发射功率的过程。 PRACH PCPCH 或前导初始发射功率 Preamble_Initial_Power = Primary CPICH DL TX power -CPICH_RSCP + UL interference + Constant Value, Primary CPICH DL TX power UL 其中,和 在系统消息中广播,由interference CPICH_RSCP UE 自己测量得到。 DPCCH上行初试发射功率 DPCCH_Initial_power = DPCCH_Power_offset -CPICH_RSCP, CPICH_RSCP UE 其中由测量得到。

WCDMA系统研究与仿真论文

WCDMA系统研究与仿真 摘要: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是中国联通目前采用的3G通讯标准,作为3G的主流标准,WCDMA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首先对第三代通信系统中的WCDMA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分析了通信各个环节的运行机理,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对WCDMA的扩频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和仿真结果,在给定条件下运行了仿真程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WCDMA;扩频;Simulink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of WCDMA Systems Abstract: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ina Unicom's 3G communication standard currently used as the mainstream 3G standard, WCDMA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matured. This article first third-generation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ystem were analyzed using Matlab Simulink software module for WCDMA, spread spectrum system simulation design, and gives an implement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then run the design under emulation program to get the desired results. Keywords: WCDMA; spread spectrum; Simulink

(华为WCDMA系统基本原理)第1章_WCDMA系统概述

第1章WCDMA系统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预商用阶 段,不少厂家已经在欧洲、亚洲进行实验网的商用试运行。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 期。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 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 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 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 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 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 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其主要弊端有: (1) 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 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 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 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 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 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 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 DAMPS (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 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 多址方式。

第3章 WCDMA系统结构

第3章 WCDMA 系统结构 3.1 概述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WCDMA 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也把UMTS 系统称为WCDMA 通信系统。UMTS 系统采用了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类似的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和核心网络(Core Network ,CN )。其中无线接入网络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而CN 处理UMTS 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功能。CN 从逻辑上分为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 CS )和分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ed Domain, PS )。UTRAN 、CN 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 )一起构成了整个UMTS 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 3G PS MSC /VLR ,GMSC ,gsmSSF 3G CS PSTN SGSN,GGSN UTRAN 业务应用域 HLR, SCP 接入网 3G 核心网络 外部网络 Internet 图3-1 UMTS 的系统结构 从3GPP R99标准的角度来看,UE 和UTRAN (UMTS 的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由全新的协议构成,其设计基于WCDMA 无线技术。而CN 则采用了GSM/GPRS 的定义,这样可以实现网络的平滑过度,此外在第三代网络建设的初期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3.1.1 UMTS 系统网络构成 UMTS 网络单元构成如图3-2所示。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 C D M A系统网络结构 图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1.Uu:和(陆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终端。 2.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流媒 体设备等。 3.ME: 4.: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NODE B 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控制、资源管理等)。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Lub:逻辑单元块 6.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 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和CN(核心网) 8.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5850081.html,: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 起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10.Msc: 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CS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1 CDMA发展历程 为了明确什么是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必要回顾一下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949年,Claude Shannon等人首次给出了CDMA框袈,1956年,Price和Green提出RAKE接收机的概念,1978年Cooper等人给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的建议。可以说CDMA技术由来以久,但CDMA 或者确切地说扩频技术除了应用在军事领域外,还找不到更好的应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几乎同时萌芽了两种重要的移动通信体制一种是TDMA体制,另一种是CDMA体制。1987年,欧洲确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体制将以TDMA技术为主,谈到CDMA时则认为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体制,国内的技术评论和分析也大致给出了相似的结论,TDMA的研究开发热情最终导致一个几乎被全球接收的GSM和其它类似系统如DAMPS和PDC。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家美国的公司Quallcomm则坚定地研究CDMA技术,在当时力量显得非常微弱,1989年Quallcomm进行了首次CDMA试验,并在以后的年份验证了两项CDMA 关键技术功率控制和软切换,随后通过网络运营说明CDMA的可行性。90年代中后期CDMA研究、开发热潮正式来临,就连老牌的TDMA设备制造商Ericcson也在3G中支持CDMA技术,Nokia很早就在积蓄CDMA力量,因此出现这样的局面,在3G标准化进程中CDMA成了主流技术,差异无非是各种CDMA的变形如MC-CDMA、DS-CDMA、TD-SCDMA和TD-CDMA等。

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几乎同时萌芽的技术,TDMA早已成熟并得到大规模商用,而CDMA则后来才受到重视。单就技术原因来看,CDMA是更为复杂的技术,如果没有功率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支持,CDMA的性能比TDMA更差,Quallcomm的主要贡献正在于证实了CDMA 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可能性。CDMA研究、开发热潮的到来说明了CDMA正在趋于成熟,国内有不少厂家已经初步掌握了TDMA技术,但对于CDMA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W-CDMA是3G的主要RTT标准,与IS-95相比,采用了宽带扩频技术,这样能更好地利用CDMA的优点如统计复用、多径分辨和利用等,总体上看W-CDMA与IS-95、CDMA 2000没有本质不同,撇开IPR问题,所有的不同点无非是怎样才能更好发挥CDMA的优势、提高系统的性能如系统容量、通信质量和网络覆盖等。 本文所指的W-CDMA关键技术并不是与IS-95、CDMA 2000相比W-CDMA系统特有的技术,而是在W-CDMA协议框架范围内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关键技术,W-CDMA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整个W-CDMA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无线接入网部分和核心网部分,两部分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网受有线网络的技术发展影响很大,而无线接入网络的目标一直是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和业务提供的灵活性,本文所指的W-CDMA关键技术仅限于无线接入网部分。本文所指的关键技术不包括W-CDMA网络部分。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WCDMA系统网络结构图 2. UE: 3G网络中,用户终端就叫做UE包含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 流媒体设备等。 3. ME: 4. UTRAN :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Q 构 成,NODE B相当于GSM BTSRNC相当于GSM BSC3g由核心网(C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用户设备(UE)三大部分组成,CN主要完成用户认证、位置管理、呼叫连接控制、用户信息传送等功能。UTRAN 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 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UE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Node B:无线收发信机。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 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化

5. Lub:逻辑单元块 6.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 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7. Lu:逻辑单元(LU)连接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CN(核心网) 8. Lur: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0C-3链路实现。 9. CN: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 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10. Msc:移动交换中心。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MSC/V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 CS域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11.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相 关数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 VLR—般都与MSC在一起综合实现。 12.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存放着所有归属用户的信息,如用户的有关号 码(IMSI和MSISDN、用户类别、漫游能力、签约业务和补充业务等。此外,HLR还存储着每个归属用户有关的动态数据信息,如用户当前漫游所在的MSC/VLR地址(即位置信息)和分配给用户的补充业务。 13. AUC是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单元,存储用以保护移动用户通信不受 侵犯的必要信息。AUC一般与HLR合置在一起,在HLR/AUC内部,AUC 数据作为部分数据表存在。

第1章 WCDMA系统概述分析

第1章 WCDMA系统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预商用阶 段,不少厂家已经在欧洲、亚洲进行实验网的商用试运行。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 期。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 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 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 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 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 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 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其主要弊端有: (1) 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 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 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 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 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 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 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

WCDMA 系统的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 WCDMA系统的调制技术 蒲迎春 吴晓文 (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518004) 摘要 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系统的调制技术,包括Q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以及WCDMA系统的调制方式。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多普勒频偏和频率稳定度对调制性能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调制、解调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WCDMA QPSK 调制 解调 Abstract The modul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WCDMA sys2 tem including the QPSK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the QPSK.We also analysize the impacts on the system capabilities caused by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and its own frequency stability. K eyw ords WCDMA QPSK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移动通信信道将呈现不同的衰落特性。调制使数据信息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以便有效地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高效调制方式一直是移动通信研究的重要课题。 数字系统的两个基本资源是发射功率和信道带宽。通信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有效利用这两个资源,这对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尤其重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宽带、综合业务、全球范围高度一致性、高质量、高度灵活的特性,基本上从下列几方面对其无线传输技术(R TT)进行评价:频谱效率、技术复杂性/经济性、质量、灵活性、优选准则、对网络接口的影响、手持机能力和覆盖/功率效益。特别是对调制技术,要求频谱效率高和误码率低。 IM T22000R TT的两个主流方案是WCDMA和CDMA2000。WCDMA的数据调制方式为BPSK(上行)和QPSK(下行),扩频调制采用HPSK(上行)和QPSK(下行)。CDMA2000的数据调制采用BPSK(上行)和QPSK(下行);扩频调制方式为BPSK(上行)和QPSK(下行)。本文主要讨论QPSK调制方式。 图1 QPSK调制原理 1 QPSK调制原理和性能 1.1 QPSK数字调制原理 QPSK基本原理见图1。输入比特流D (n)以1/T速率进入调制器输入端,作串/并转换,映射为两组数据I(k)、Q(k)=±1,速率为1/2T,经正交调制后得调制输出S(t)。 在QPSK中,I(k)和Q(k)比特流排列一致,载波相位只能在2T时间内变化一次。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WCDMA 系统的关键技术 1 CDM发展历程 为了明确什么是W-CDM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必要回顾一下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949年,Claude Shannon等人首次给出了CDMA框袈,1956年,Price和Green提出RAKE接收机的概念,1978年Cooper等人给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勺建议。可以说CDMA技术由来以久,但CDMA或者确切地说扩频技术除了应用在军事领域外,还找不到更好的应用。 上个世纪80 年代可以说是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几乎同时萌芽了两种重要的移动通信体制一种是TDMA体制,另一种是 CDMA体制。1987年,欧洲确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体制将以TDMA技术为 主,谈到CDMA时则认为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体制,国内的技术评论和分析也大致给出了相似的结论,TDMA勺研究幵发热情最终导致一个几乎被全球接收的GSM和其它类似系统如DAMPS口PDC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家美国的公司Quallcomm则坚定地研究CDMA技术,在当时力量显得非常微弱,1989年Quallcomm进行了首次CDMA试验,并在以后的年份验证了两项CDM关键技术功率控制和软切换,随后通过网络运营说明CDMA勺可 行性。90年代中后期CDMA研究、幵发热潮正式来临,就连老牌的TDMA 设备制造商Ericcson也在3G中支持CDMA技术,Nokia很早就在积蓄 CDMA力量,因此出现这样的局面,在3G标准化进程中CDMA成了主流技术,差异无非是各种CDMA勺变形如MC-CDM A DS-CDM A TD-SCDM和TD- CDM等。 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几乎同时萌芽的技术,TDMA早已成

WCDMA——系统参数设置指导书

WCDMA RNP 系统参数设置指导书 拟制: Prepared by 金宇 日期 Date 审核: Reviewed by WCDMA RRM/RTT 参数组 日期 yyyy-mm-dd Date 审核: Reviewed by 批准: Granted by 日期 Date 日期 Date yyyy-mm-dd yyyy-mm-dd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WCDMA RNP 系统参数设置指导书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 秘密

目录 1 介绍 (7) 1.1 版本说明 (7) 1.2 内容介绍 (7) 1.3 组织 (7) 2 功率控制 (7) 2.1 上行功率管理参数 (8) 2.1.1 前导和消息部分的功率偏置PowerOffsetPpm (8) 2.1.2 PRACH初始发射功率常量ConstantValue (9) 2.1.3 PRACH功率攀升步长PRACH PowerRampStep (9) 2.1.4 前导重传最大次数PreambleRetransMax (10) 2.1.5 DPDCH功控前导长度PCPreamble (10) 2.1.6 DPCCH初始发射功率缺省常数DefaultConstantValue (11) 2.1.7 UE最大上行发射功率MaxAllowedULTxPower (11) 2.2 下行功率管理参数 (12) 2.2.1 无线链路最大下行发射功率RLMaxDLPwr (12) 2.2.2 无线链路最小下行发射功率RLMinDLPwr (13) 2.2.3 小区PCPICH发射功率Primary CPICH Power (14) 2.2.4 PCP I CH最大发射功率MaxPCP I CHPower (14) 2.2.5 PCPICH最小发射功率MinPCPICHPower (15) 3 切换 (15) 3.1 同频切换管理参数 (18) 3.1.1 更软切换合并指示开关DivCtrlField (18) 3.1.2 BE业务切换速率判决门限BEBitRateThd (19) 3.1.3 同频测量滤波系数FilterCoef (20) 3.1.4 加权因子WEIGHT (21) 3.1.5 软切换相对门限I ntraRelThdFor1A和I ntraRelThdFor1B (22) 3.1.6 软切换绝对门限I ntraAblThdFor1E和I ntraAblThdFor1F (23) 3.1.7 软切换相关的迟滞 (24) 3.1.8 软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 (27) 3.1.9 检测集统计开关DetectStatSwitch (27) 3.1.10 小区偏置CellIndividalOffset (28) 3.1.11 小区切换半径参数TRADIN NodeB (29) 3.2 异频切换管理参数 (29) 3.2.1 异频测量滤波系数FilterCoef (29) 3.2.2 异频切换相关的迟滞 (30) 3.2.3 异频硬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 (31) 3.2.4 RSCP表示的异频测量启停门限 (31) 3.2.5 RSCP表示的小区异频硬切换门限 (32) 3.2.6 Ec/No表示的异频测量启停门限 (33) 3.2.7 Ec/N0表示的小区异频硬切换门限 (34) 3.2.8 小区位置属性CellProperty (35) 3.2.9 小区偏置CellIndividalOffset (36) 3.3 异系统切换管理参数 (36) 3.3.1 异系统测量滤波系数FilterCoef (36) 3.3.2 切换判决门限GsmRSSICSThd G smRSSIPSThd G smRSSISIGThd (37) 3.3.3 迟滞HystThd (38) 3.3.4 确认延迟触发时间TimeToTrigForVerify (39)

wcdma系统框架结构

Hefei University 移动通信自学报告 题目: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框架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一班 学号:1305021034 姓名:何上源 导师:王干 成绩:

一、概述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也把UMTS系统称为WCDMA通信系统。WCDMA系统采用了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类似的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其中无线接入网络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而CN处理WCDMA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功能。CN从逻辑上分为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 CS)和分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ed Domain, PS)。UTRAN、CN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一起构成了整个WCDMA 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UMTS的系统结构 从3GPP R99标准的角度来看,UE和UTRAN(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由全新的协议构成,其设计基于WCDMA无线技术。而CN则采用了GSM/GPRS的定义,这样可以实现网络的平滑过度,此外在第三代网络建设的初期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二、WCDMA系统网络构成 WCDMA网络单元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WCDMA网络单元构成示意图 从图2-1的WCDMA系统网络构成示意图中可以看出,WCDMA系统的网络单元包括如下部分: 1. UE (User Equipment) UE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UE通过U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话音、数据通信、移动多媒体、Internet应用(如E-mail、WWW浏览、FTP等)。 UE包括两部分: ME(The Mobile Equipment),提供应用和服务 USIM(The UMTS Subsriber Module),提供用户身份识别 2. 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

WCDMA系统结构

WCDMA系统结构 第一部分判断 1.RNSAP是Iu接口的应用协议。() 2.UTRAN,即陆地无线接入网,分为基站(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两部分。() 3.R99版本是在2000.3完成的。() 4.UE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 模块等。() 5.从3GPP R99标准的角度来看,UE和UTRAN(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由全新的协议 构成,其设计基于WCDMA无线技术。() 第二部分不定项选择 6.UMTS系统包括() a.UE b.UTR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5850081.html, d.OMC 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Uu接口是WCDMA的无线接口,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UMTS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 可以说Uu接口是UMTS系统中最重要的开放接口; b.Iu接口是连接UTRAN和CN的接口,是开放的标准接口,Iu接口可以分为Iu-CS和Iu-PS; c.Iur接口是连接RNC之间的接口,用于对RAN中移动台的移动性管理,但Iur接口不是 开放的标准接口; d.Iub接口是连接Node B与RNC的接口,Iub接口也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接口。 8.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控制Node B的RNC称为该Node B的控制RNC(CRNC),CRNC负责对其控制的小区 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b.管理UE和UTRAN之间的无线连接的RNC为服务RNC(SRNC),一个与UTRAN相连的 UE有且只能有一个SRNC; c.除了SRNC以外,UE所用到的RNC称为DRNC,一个用户至少有1个DRNC; d.通常在实际的RNC中包含了所有CRNC、SRNC和DRNC的功能。 9.WCDMA的网络接口(Uu、Iub、Iu、Iur等)具有以下特点:() a.所有接口具有开放性; b.将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分离; c.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d.所有接口的协议结构是按照一个通用的协议模型设计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