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述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浅述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浅述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对外汉语121班韩宇陈旭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下面列举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顾炎武的世界观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又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正是如此,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爱国主张,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先生认为对自然界是执“物”,对社会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关系(虽然先生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人伦理关系),并且主张把认识见诸行事,以解决“当务之急”,以“兴天下”。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观点、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的教育影响甚大。

2.对理学的正面批评。宋明至清,理学作为正统的教育思想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行为。顾炎武生活在明朝覆亡、清朝初兴的社会动荡期,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调查,对理学的空疏无用较早地提出了强烈的最彻底的批评。他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并对这种理学教育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他认为“天下”是“匹夫”的“天下”,社会“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对于“正风俗”,顾炎武则提倡了“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

3.“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顾炎武认为:“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首先在与人人“行己有耻”。他指出:“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而“行己有耻”,则应“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行己有耻”作为立身之本,应在人的日常生活、行动实践中形成,即“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他认为“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因此清朝开博学鸿词科和明史馆时,顾炎武坚决不仕,他说“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而对弟子,则告诫曰“不登权门,不涉利路”。

4.“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何谓“多学而识”?顾炎武认为:学习在于“博学于文”、“好古敏求”,“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博学于文”即为“自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与友人论学书》),应读“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应“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并指出:“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好古敏求”,应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是非之所在”。顾炎武还认为:学习“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下学而上达”。人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终无济于天下”。

因此,炎武先生一生能“足迹半天下”,能“取天下书遍阅之……,并一一考据”;其所到之处,必寻人“问其曲折”,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择其宜于今者手录”。《日知录》则是炎武先生尽平生之志,广求师友,重视实地考据,以笔记形式著作的读书心得,其内容遍及经义、政事、史地、艺文、兵事、天象、术数等,其考据之精审,见解之卓越,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5.“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顾炎武作为明清民主思想的著名启蒙者之一,他痛恨“无本之人”讲“空虚之学”。他认为教育应改良人性、改良社会,

昌明人道、改变政治,促进天下兴,即教育能“经世致用”。在《病起蓟门当事书》中说:“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后而已”。他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凡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6.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炎武先生认为“为学”与“兴天下”,皆应勇于开拓,敢于创新。针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教育,他认为“八股文之害,巨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更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若“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矣”

[34];他指出:“天下之才,日生而无穷也,……天下之人,无问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就“为学”,炎武先生认为:“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在于道,……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初刻日知录自序》);他指出:“文章无定格”,“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欢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观先生一生之治学成就,其不仅首创古音学,更重要的是先生以他的治学行为和精神开创了清代“朴学”新风。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