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通过视频展示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学会利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的教义内涵。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了解其教义实质,明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史料解读、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突破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以及其教义经典的解读了解其实质,对宗教现状探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或漫画);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直接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寻求有关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列表格等方法。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

六、教具:图片、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的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经书?你还知道其他哪些

宗教?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请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等。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1、佛教

学生讲述: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介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教义对

解除渴望摆脱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

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

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

天,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的教条)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代言人发言:(略)

教师归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

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

教师提问:为什么阿育王时期要大力支持佛教?(提示与佛教教义有关)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1第一段第一句)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成为“释迦牟尼”。

(4)教义:(P31第一段第二句)

(5)认识:①“众声平等”在当时对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进步作用。②宣扬消灭一切欲望,修行得道,主张忍耐顺从,有利于

维护奴隶主的政权,被国王利用,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6)发展:阿育王时期,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向外传播。

(7)传播:(P32地图)

2、基督教

展示耶稣受刑图

教师提问:这个老人是谁?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知道还有哪些与基督教相关的节日?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个别回答:(略)

学生讲述:①基督教的产生,②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③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教师补充:展示PPT;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基督教的教条。

教师提问:基督教的教义中有些什么的消极内容呢?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犹太人遭受民族蹂躏,多次反抗都被镇压。

(2)地区:巴勒斯坦地区。

(3)时间:公元1世纪。

(4)教义:(P32第二段第二句开始)

(5)传播的原因:给人们以精神寄托。

(6)成为国教:基督教会性质变化;4世纪,被定为国教,成为统

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3、伊斯兰教

多媒体展示:《古兰经》书影。

教师简单介绍: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古兰经》相关内容。

教师提问:伊斯兰诞生的背景,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讲述: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信仰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六世纪,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伊斯兰教创立的过

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

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

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

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教师补充:PPT展示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略)

教师提问:伊斯兰教的教义什么呢?他的教义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学生讲述:结合书上的内容以及自己收集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3第一、二段)

(2)地点:麦加。

(3)创始人:穆罕默德。

(4)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5)作用: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

促进民族统一。

(三)课堂巩固: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随堂练习

(四)教师点评:(略)

(五)教师课堂小结:

三大宗教产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信仰宗教的人很多,这是因为许多人崇尚善良,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实或对现实失去信心,仍然把精神和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我们不能反对从们对善良的追求,因此,我们的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要保护宗教,我们对待教徒不能采取歧视、反对的做法,现在很多人是相信科学的无神论者,要指出的是,有些伪教徒以信教为善良的招牌,招摇撞骗,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敛财的目的,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一定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有些人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

六、课后作业布置:详见幻灯片(略)

七、板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八、教学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本节课我运用多种方式设置教学情境,主要使用了讨论、研究、角色互换、表演、列表格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2、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答案,感知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3、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所以有些关于联系实际现实问题的讨论没有进行。

4、有些幻灯片内容过多,字数过小,后面的学生看不到。

通过这堂课让我在反思如何把握好每堂课的时间和幻灯片的制作注意问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种类及作用,掌握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习重点】: 1、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三大宗教不同建筑风格的画面,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营造一种有宗教特色的氛围,以诱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活动一:2个即兴表演 师:同学们的才艺如何?那我们就来2个即兴表演。 第一个即兴表演:一个同学扮演来深圳旅游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一个同学扮演不懂外文的出租车司机。扮演外国人的同学,请把你想去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然后擦掉。 生:(表演略) 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通,给交流和沟通带来困难,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个即兴表演:一个同学扮演阿拉伯人去一个中国人家里做客,一个同学扮演接待这位客人的中国人,看看这位同学怎样接待这位客人。 生:(表演略) 师: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如果你对宗教一无所知,也会好心办坏事。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77-P78并结合图4-9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种类及作用、世界重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上共有________多种语言,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4、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其发源地国家。 5、结合图4-9,填写下表: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二)阅读课本P79,了解三大宗教发愿及主要分布地区 1、、和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中,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2、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3、填写下表: 宗教产生地方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二、自主探究 结合图4-11,完成活动第1题,三大宗教的建筑有何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列通行阿拉伯语的是: A.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B.北美洲东北部 C.非洲南部D非洲中部 2、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于: A. 欧洲 B. 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 3、下列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 南美洲西部 B. 亚洲东部 C. 非洲北部 D.欧洲东部 4、在我国西藏地区盛行的喇嘛教属于: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通过视频展示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学会利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的教义内涵。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了解其教义实质,明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史料解读、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突破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以及其教义经典的解读了解其实质,对宗教现状探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或漫画);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直接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寻求有关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列表格等方法。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 六、教具:图片、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的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经书?你还知道其他哪些 宗教?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请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等。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1、佛教 学生讲述: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介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教义对 解除渴望摆脱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 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 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 天,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的教条)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代言人发言:(略) 教师归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 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 教师提问:为什么阿育王时期要大力支持佛教?(提示与佛教教义有关)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1第一段第一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 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

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

《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设计1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 1、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的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关于一神教的宣传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 难点:对佛教教义的评价;佛教的产生与传播;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会的演变;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佛教

1、佛教的产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29岁那年,他看到人类的苦难,决心出家虔心修道,他毅然离开妻子和儿子离家修行。他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释迦牟尼是后来佛教徒对成“佛”后的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中国寺院中大雄宝殿里的“如来”和“大雄”都是他的称号。乔达摩·悉达多到印度中部各地广收门徒,宣传佛教达40年之久,80岁时去世。 提问: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2、佛教的教义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认为人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只要刻苦修行,消灭欲望就能进入极乐世界。 评价: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符合印度劳动人民和奴隶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佛教主张忍耐顺成,放弃斗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最终被统治者利用变成统治人民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请一位同学介绍佛教发展和传播的历程。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摩羯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由于杀人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阿育王遂生悔悟,皈依佛教,决心以佛教治国,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 提问: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他为什么这么做?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促进佛教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后,急需巩固统治,而佛教宣扬的教义有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案设计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国家; (2)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树立学好其他语言的信心。 (2)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布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是《世界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第三章第三节,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本节教学适合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世界的语言及分布;二是三大宗教及分布,其他宗教如:印度教、犹太教为拓展。 2.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主要的三大人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从而知道不同人种的语言、文字的不同、信仰宗教也不相同。主要的语言和宗教在学生生活中存在一些,所以难度不大。

3.依据以上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重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难点: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创新点:通过读图说出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德育点:树立学好其他国家语言的信心和树立无神论观念。 空白点:活动与反思留空白。 三.教学内容及板书 《世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板书: (一)世界的语言: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语 (二)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四、课前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理解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重点)。 2.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难点)。 3.尊重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抵制邪教,倡导人类和平。 二、温故知新 (一)复习巩固(每小组成员在草稿纸上自备题目,课前轮流提问回答) 通过这几课书的学习,你能归纳、分析出世界古代史上有几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吗? 三、反馈练习(盘点收获) (一)基础闯关(单选题) 1.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产生在 ( ) A.中国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欧洲 2.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最初与犹太教秘密教派有关,后来逐渐与犹太教分离,成为一种全新的宗教。基督教诞生的地区当时正处于:() A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共和国统治 C阿拉伯帝国统治 D奥斯曼帝国统治3.世界三大宗教的典籍所具有的共同点()①都劝人为善②都对信徒的思想行为产生重大影响;③都是某些历史文化的载体④都具有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这说明()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中世纪欧洲教会控制一切 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 D、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真实写照。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佛教的产生有利于下列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宣传耶稣是“救世主”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授课时间:2006-11-28 班级:初一九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地图分析,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宗教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世界人种 二、导入课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世界的语言 问题: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其中主要语言有那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解决上述问题。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问题: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教师承转: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几种语言的文字和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活动:开展小组竞赛:读图,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并在全班交流: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教师归纳:世界的主要语言分布。 教师承转: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上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二世界三大宗教 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授课人:谢红春 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高二22班 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授课教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出: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整合的目标和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整合的目的在于改革和改善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发展、基本教义、向外传播和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状况。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三大宗教的产生的原因和基本教义 2、学生情况: 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到初二阶段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思想、技能和方法,大体领会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用Word或Powerpoint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 3、教学方式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讲授法教学相结合 4、技术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内容框架: 1、知识目标 佛教的产生的背景、产生、基本教义和传播;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基督教在中 国的发展;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与人合作的多方面能力。 3、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1)宗教是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尖锐的产物,它是人们摆脱苦难的精神寄托。但是,宗教在后来发展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工具。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儒道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尧舜时期。在春秋之前,两种思想混沌在一起,春秋之后儒道各自清晰出来。历史上二者统一在中国的统治文化中,也统一在道德与价值体系中,甚至于统一在大部份统治者与社会精英的个人思想之中。道家思想之于中国社会有两个主要的后果,一个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内容 名称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发源地公元前6世纪,诞 生于古印度恒河 流域的蓝毗尼 (迦毗罗卫),恒 河因之被印度教 (现代印度人信 仰)视为“圣 河”。 公元1世纪,诞生 于巴勒斯坦一 带。 公元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 产生背景严酷的等级制度 下,社会矛盾尖 锐。 当时这一地区属 于罗马帝国,生 活在这里的犹太 人灾难深重,多 次起义被镇压, 渴望“救世主”的 到来。 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部落间相互仇杀,生产停滞,商业衰落, 外族入侵。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释迦 牟尼) 耶稣穆罕默德 基本教义佛教宣扬“众生 平等”,反对婆罗 门的特权地位。 认为世间万物皆 有因果,生老病 死都是苦,主张 “忍耐服从”。 传道者宣传说, 耶稣就是“救世 主”。耶稣叫人忍 受苦难,死后可 以升入“天堂”。 “救世主”在希腊 语中称作基督。 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彼此都是兄弟姊妹。“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辐射范围公元前3世纪古 印度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很 大发展,并向南 北两个方向传 播。向北,经中 亚地区传至我 国,后经我国传 至朝鲜、日本和 越南等国;向南, 传入斯里兰卡、 泰国、缅甸等国 及我国境内的傣 族地区。 4世纪,罗马皇帝 确定基督教为国 教。6世纪时,罗 马城主教取得罗 马城实际统治 权,成为“教皇”。 11世纪,基督教 会分裂为天主教 和东正教,分别 以罗马和君士坦 丁堡为中心。 起初,只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一些地区传播。中世纪时,传播到亚洲其他地方 和北非等地。 宗教经 典 《三藏》《圣经》《古兰经》 宗教圣地蓝毗尼 耶路撒冷(基督 教)、梵蒂冈(天 主教)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主要节 日 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世界的宗教教案

世界的宗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分析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范围,讨论三大宗教的建筑风格, 并从图中三大宗教信徒服饰上的区别。 2 向同学讲述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运用地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2 培养学生读图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认识宗教自由,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宗教与文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 课时安排1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代人们对许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三大宗教的特点。 一读图投影展示课本P77图4.15“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让学生观察照片A、B、C,说说这些建筑各有什么特色?当地有没有类似的建筑物?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 辨别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探讨各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学会从宗教建筑物上辨别三大宗教。 小结同学们谈的很好,是的,照片A是基督教的教堂,尖顶是它的特色。

照片B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圆顶是它特有的建筑风格。照片C是佛教的寺庙,佛塔是佛教建筑物的代表。它们都是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二读三大宗教分布图,同学们分别在图中读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并由教师讲解这三大发源地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向外扩散产生一定的分布区,并找出这些分布区。 基督教: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各国。 伊斯兰教: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 佛教: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分别讲述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 总结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填写。 三大宗教产生地区分布地区 基督教亚洲的西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 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看图片,这是哪种宗教的教徒?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如:这是伊斯兰教的教徒,包头长袍为他们的传统服饰。男子为一身白色;妇女为黑色或深兰色并把整个脸蒙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妇女也穿彩色的纱丽,露出脸部 四说出你见过的任一宗教建筑的位置,你周围信仰宗教的人多吗? 生:回答 师:在城市建筑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保留这些建筑呢? 生:讨论回答。 师:我国政府怎样对待信教徒?(生答) 师:同学们,有没有人逼迫你信教?(生答) 师:我们可以信教也可以不信教,宗教信仰自由正是我国的宗教政策。 请表演一下僧尼诵经的样子。 敲木鱼、数念珠。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中文的“基督 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希腊语: Χριστιανισμ??、拉丁语:Christianismus)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弥赛亚)的宗教。天主教(拉丁语:Ecclesiam catholicam)、新教(德语:Protestantismus、法语:Protestantisme、英语:Protestantism)、东正教(希腊语:Ορθ?δοξη Εκκλησ?α、教会斯拉夫语:Правосла? ви?)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 称“耶稣教”,或是"耶教"),三大教派中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2.伊斯兰教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doc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要求1.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内容点析1.关于语言,主要讲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两个问题。(1)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叙述与图4.“不同的语言文字”相配合,说明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课文通过活动1、活动2,使学生通过读图4.1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状况。2.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课文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以及三大宗教的分布。(1)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讲述了宗教产生的原因,接着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最后讲述了宗教所产生的影响。(2)课文第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图4.14“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作为文字叙述的补充,进一步说明宗教分布的地域差异。教师可适当补充玄奘西域取经的历史故事,以说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是宗教传播的一种途径。(3)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概述了我国少数人信仰宗教的情况。(4)课文最后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教学建议【世界的语言】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图4.,并阅读“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2.按课文活动1、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活动1的设计如下:① 教师先启发学生说出,除我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主要分布地区;② 然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说出,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③ 最后,请学生对照“世界政治地图”和图4.13,说出除我国以外使用汉语的国家。(2)活动2的设计如下:① 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图4.13,各写出一种语言的分布地区;② 然后组织各小组在全班交流;③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世界三大宗教】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开展如下的活动。(1)说出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2)填写世界三大宗教产生地区与主要分布地区表:宗教产生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按课文活动1、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1)活动1设计参考。①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4.15所提供的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的照片,然后先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② 再要求学生对比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各自的特色。③ 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补充我国佛教一些代表性建筑的照片,指导学生说出它的特色。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要求1.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内容点析1.关于语言,主要讲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两个问题。(1)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叙述与图4.“不同的语言文字”相配合,说明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课文通过活动1、活动2,使学生通过读图4.1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状况。2.关

_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通识课程 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通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为本课的开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对此展开问卷调查,请同学们根据真实意愿填写。 任课老师:院系:学号:姓名: 时间: 2015 年 6__ 月 16__ 日 1 、你的专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选择该门课程的依据是什么:(可多选)E A 、个人兴趣爱好 B 、学分高低 C 、科目期末考形式 D 、离所在宿舍远近 E 、同学推荐 F 、其他 __________ 3 、对老师的讲课你更注重:A A 、知识广度 B 、课堂气氛 C 、审美能力的培养 D 、其他 4 、你多依赖哪种途径获取相关课程知识:(可多选)C A 、课程博客 B 、课堂听课 C 、阅读相关书籍 D 、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 E 、相关影片 F 、其他 __________ 5 、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 C A 、传统面授课堂 B 、网络平台学习 C 、两者结合 D 、其它 __________ 6 、你更倾向于哪种公选课考核方式:E A 、闭卷考 B 、开卷考 C 、看课堂表现 D 、论文形式 E 、写心得小结 F 、其它 ________ 7 、你更喜欢哪种绘画: A,很喜欢古典绘画表现的意境 A 、古典绘画 B 、现代绘画请简要写出理由 8 、你之前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吗?B A 、从未接触过 B 、有一点了解 C 、非常了解 9 、你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是怎样的: C A 、无意义的 B 、畸形怪状的 C 、有价值的 D 、一般般不怎么关注 10 、你对传统的态度是怎样的? C A 、传统无法逾越的 B 、腐旧的不适合时代的 C 、仍然具有魅力 11 、你上完该课后的收获怎样: B A 、收获很多 B 、有点收获 C 、一无所获 12 、课程感言或对该课程的评价(建议、意见) 课堂的互动可以再多一点,课程内容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一点,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三大宗教的了解;认识宗教自由,学会尊重他人宗教信仰。教学重点:三大宗教。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学习方法;自学与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与方法: 1. 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能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3. 由学生的相互交流,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讨论、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推广普通话;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激发学生学好外语的兴趣。 2. 通过各种语言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 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宗教的资料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二、新课教学 1.世界的语言 板书:一、世界主要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大家列举了很多语言,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请看课本阅读材料。

人教版选修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世界三大宗教》 习题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填空题 1、,印度种姓制度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创立佛教。教义:宣扬“”,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2、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定佛教为国教,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宗教。 3、,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类有“原罪”,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升入天堂。经典是。 4、公元4世纪末,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欧洲各地。 5、,创立。伊斯兰教的经典是。教义:号召人们信仰“”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6、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7、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选择题 1、下列宗教中,将西亚耶路撒冷奉为“圣地”的有() ①佛教②犹太教③基督教④伊斯兰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的原因是() A、基督教领导人们反对罗马睥统治 B、基督教的“救世主”是耶稣 C、基督教教义是让人们忍受苦难 D、救世主降临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 分析: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 3、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于亚洲 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 C、都有相应的创始人 D、客观上都有利于本地区的统一 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佛教----古印度 B、基督教----公元1世纪 C、道教----中国西汉 D、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分析:道教形成于中国汉时期的民间 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②宣扬“众生平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