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常值

正常值

正常值
正常值

临床常用数据

肺功能检查

实测受检者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并计算通气储量和气速指数,以及参考深吸气量,静息通气量和补呼气量。正常值主要指标计算:

实测肺活量/预计肺活量(常数:2310×受检者体表面积)大于80%

实测最大通气量/预计最大通气量大于80%

实测最大通气量与预计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实测肺活量与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气速指数,应大于0.8,小于1.2

时间肺活量:第一秒呼出量大于75%;第二秒呼出量大于85%;第三秒呼出量大于95%

肺功能检测结果判定

一.检测数据均在规定指标内为肺功能正常。

二.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小于0.8,排空时间延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三.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大于1.2,排空时间小于3秒,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一.左室(LV):1.舒张末期:男45—55mm;女35—50mm。2.收缩末期:男25—37mm;女20—35mm。

二.左室流出道宽度(LVOT):男21—28mm;女21—32mm。

三.右室(RV):20mm以下,>25mm 则有意义。

四.右室流出道宽度(RVOT):男21—23mm;女23—26mm。

五.左房(LA):舒张末期:男22—30mm;女22—31mm;>30mm则为增大。

六.LA/AO0.87—1.11;>1.17则为左室增大。

七.右房(RA):均值为15.3±7.5mm。

八.主动脉根部(AOS):男23—36mm;女21—29mm;一般超过30mm者考虑增宽。

九.主肺动脉(PA):均值22.7±3.8mm。

十.其他:1.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期8—11mm;收缩期11—16mm; 2.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8—12mm,均值10mm;收缩期11—19mm,均值14mm;3.主动脉瓣口开放幅度(AOV):16—26mm,均值20mm;4.EF斜率70—160mm/SEC;5.EPSS:5—7mm

心脏B超切面正常值

一、左室(LV):舒张期45—55mm;收缩期25—30mm;平均50mm.

二、右室(RV):舒张期21—23mm;平均20mm。

三、左房(LA):舒张期25--30mm。

四、右房(RL):舒张期25—38mm

五、其他

1.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8—12mm

2.室间隔舒张期厚度8—11mm;活动幅度5—7mm

3.左室流出道21—35mm

4.右室流出道男21—23mm;女26—30mm

5.左房/主动脉<1.2

6.右室/左室<1.5

7.主动脉根部前后径22—28mm

8.主动脉弓横径22—27mm

9.降主动脉前后径19—21mm

10.肺动脉内径18—22mm;肺动脉/主动脉<1.2

11.颈总动脉7—9mm

12.二尖瓣:瓣口前后径2.5cm;瓣口左右径3.0cm;瓣口面积4.0m2

超声测定心脏功能指标

一、M型心动图指标:

(一)泵血功能:1.每搏量SV:35—90ml;2.每分钟排血量CO:3—6L/min;3.心输出量cl:46—65ml/次/m2 (2—3L/min/m2 );4.射血分数EF:45—75%

(二)、左室心肌收缩功能:1.左室后壁振幅PWE:9—14mm;2.室间隔振幅LVSE:

4—8mm;3.左室短轴缩短率△D%:30% 下限25%;4.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VcF:70—150ml/sec;5.左室后壁增厚率△T%>30%;6.室间隔增厚率△T%>30%(△IVST%)(三)收缩时间间期STI:1.射血前期PEP:95.7±11.4MS;上限115MS

2.射血期LVET:304±161.1MS;

3.PEP/LVET:0.44—0.52;

4.等容收缩时间ICT:34±11.9MS (四)左室舒张末压与肺动脉楔压测定 1.LVEDP:8—12mmHg;2.pwp:8—1.2mm;临床意义:肺淤血:18—20mmHg;中度肺淤血:21—25mmHg;重度肺淤血:26—30mmHg;急性肺水肿:>30mmHg

(五)几个常用值:1.二尖瓣前叶EF斜率:70—160mm/SEC;EPSS:2—7mm;3.主动脉瓣口前后径:1.8—2.5cm

1.发热的分级

分级体温

微热37—38℃

中等热度38—39 ℃

高热39—41 ℃

超高热41 ℃以上

2.常用心脏正常测值

项目正常测值

主动脉内径30mm

右室流出道30mm

左房内径30mm

主动脉内径:右室流出道:左房内径1:1:1

右室内径<20mm

左室内径<56mm

左室流出道20—35mm

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12mm

主动脉瓣开放幅度>15mm

二尖瓣D-E振幅>15mm

E-F斜率70—150mm/s

注:左房内径在收缩末期测量,其余在舒张末期测量

3.正常成人心血管压力参考值

范围(mmHg) 平均(mmHg)

中心静脉压1—10 6

右心房-1—8 4

右心房

收缩压15—28 24

舒张压0—8 4

肺动脉压

收缩压15—28 24

舒张压5—16 10

平均压10—22 16

左心房4—12 7

左心室

收缩压90—140 130

舒张压4—12 7

;注mmHg)×0.133=(kPa)

4.胸外心脏按压参考数据

部位:胸骨下1/3段。

每次压陷深度:3—4cm。

按压频率:60—80/分(小儿为100/分)

左右。

5.心内注射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心前区:左侧第四或第五肋间隙,距胸骨左缘1—2cm处,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右心室。或在第四或第五肋间,心浊音界稍内侧,刺入左心室,垂直刺入4—5cm(小儿不得超过3cm),抽得回血后即注入药液。

(2)剑突下区:于剑突下偏左肋弓下约1cm处穿入皮下组织,然后经肋骨下缘,与腹壁皮肤呈15—35°,针尖朝心底刺入心室,抽得回血后即可注入药液。

6.心包穿刺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心前区穿刺: 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自下向上方刺入心包腔,针头边进边吸,吸出液体时即停止行进。

(2)胸骨下穿刺:胸骨剑突与左第七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成45°,刺向上、后、中而入心包腔底部.

7.心功能分级

分级表现

一级一般劳动不受限制,无呼吸困难,

心悸,浮肿等症状。

二级能胜任一般日常劳动,无异常感

觉,但稍重劳动即有心悸气急等

症状。

三级日常活动即有症状,但休息时无

任何不适。

四级任何活动均可引起明显症状,甚至

卧床休息仍有症状。

8.心力衰竭的分度

分度表现

Ⅰ度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休息后即可消失。

Ⅱ度轻度体力劳动或日常生活中即出现呼吸困

难、心悸等症状,同时伴有肝肿大,水

肿,卧床休息后症状能好转,但不能完

全消失。

Ⅲ度卧床休息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9.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分度右前斜位X线钡餐表现

一度(Ⅰo) 食管有明显局限性压迹,深吸

气时压迹不消失。

二度(Ⅱo) 食管受压及向后移位。

三度(Ⅲo) 食管显著受压及向后移位,并

与脊柱重叠。

10.室性早搏的分级

分级表现

0级无室性早搏。

ⅠA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每分钟<1次。

ⅠB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每分钟>1次。

Ⅱ级频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

Ⅲ级多形成多源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的室性早搏。

ⅣB级短阵性心动过速。

Ⅴ级R波落在T波上(RonT).

注:Ⅲ级—Ⅴ级室性早搏称为复杂性或恶行早搏。11.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度

一度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心房冲动全部都

能传到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 --R间期固

定延长,大于0.12秒

二度部分冲动不能传到心室。

二度Ⅰ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

延长直至QRS波脱漏搏动。

二度Ⅱ型:心电图表现为P波之后有

QRS波时,P—R之间期固定。

三度全部冲动均不能传到心室。

12.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分级

分级表现

0级管腔狭窄在33%以下。

Ⅰ级管腔狭窄在33%--50%之间。

Ⅱ级管腔狭窄在50%--67%之间。

Ⅲ级管腔狭窄在67%以上。

13.心绞痛的分度

分度表现

轻度不每天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片。

中度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0分钟左右,一

般需口含硝酸甘油片。或不是每天发作,但发作时

症状较剧烈,需口含硝酸甘油片。

重度每天发作多次心绞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

大便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

酸甘油片。

14.高血压病的分期

临床分期表现

1期高血压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

并发症表现。

2期高血压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1)

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

大;2)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

窄。3)蛋白尿或(和)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3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2)左心衰竭;3)肾

功能衰竭4)眼底出血或渗血,或伴有视神经

乳头水肿。

注:凡成年人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95mmHg为临界高血压。

15.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变化参考表

酶名称开始上升达到顶峰恢复正常

时间时间时间

肌酸磷酸激酶4h 18h 3—4天CPK

血清羟丁酸脱氢酶24h 2天10—15天SGBD

血清谷草转氨酶8—12h 2天4—7天SGOT

血清乳酸脱氢酶12—24h 3—4天8—14天LDH

16.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管硬化分度

分度动脉反光动静脉交叉症

轻度轻度增宽近交叉处静脉可见度减低,

稍细。

中度铜丝状近交叉处静脉变尖,几乎完

全被遮断,远端轻度肿胀。

重度银丝状近交叉处静脉更尖且完全遮

断,同时有偏向,远端肿胀

近端细。

17.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分度

分度动静脉比例

轻度<2:3;>1:2

中毒1:2

重度1:3

18.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分级

Ⅰ级:神智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Ⅱ级:浅昏迷至中毒昏迷,完全性偏瘫。

Ⅲ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

孔散大。

Ⅳ级:深昏迷,完全性偏瘫或去大脑僵

直,双侧瞳孔散大,有明显的生命

体征改变。

19.呼吸困难的分级

分级表现

Ⅰ级工作、步行和上下台阶可与同龄健

康者一样。

Ⅱ级平地步行与同龄健康者一样,但上

坡和上台阶则不同健康者。

Ⅲ级平地步行不及健康者,但若自己漫步步行

可走1.6km以上。

Ⅳ级如不边歇边走,则走不完50m。

Ⅴ级说话、穿衣均有气急,因呼吸困难不能外

出。

20.呼吸急促的分级

1级:在平地上行走,与同龄、同体格的正

常人一样无气促、但上坡、等阶梯式

则不能。

2级:以自己的速度步行1英里(1.6km/)

无气促,但按正常人速度行走则不能。

3级:在平地行走100m或数分钟即有气促。

4级:穿衣、说话即有气促。

21.缺氧的分度

缺氧程度表现

轻度低氧血症无紫绀,PaO2>70--

75mmHg,SaO2>80%

中度低氧血症有紫绀,PaO2>30—

50mmHg,SaO2>60--80%

重度低氧血症有明显紫绀,PaO2<

30mmHg,SaO2>40--60%

注:若不合并PCO2升高者为低氧血症型;若合并PCO2升高者为通气功能障碍。

22.肺功能不全分级

临床分级表现

0级中度劳动时尚无呼吸困难,

无紫绀

Ⅰ级中度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

有轻度紫绀

Ⅱ级轻度劳动时尚无呼吸困难,

有中度紫绀

Ⅲ级静息时就有呼吸困难,有重度紫绀

23.呼吸衰竭的分型

分型表现

Ⅰ型PaO2<60mmHg(8kPa),

PCO2 正常或低于正常。

Ⅱ型PaO2 <60mmHg(8kPa),

PCO2>50mmHg(6.7 kPa)。

注:1mmHg×0.1333=1kPa;

1kPa ×7.501=1mmHg .

24.肺性脑病的临床分型

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

多语而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中型: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

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应

迟钝而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等并发症。

重型: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

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系统体

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

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25.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分度失血量血压脉搏Hb 症状

轻度全身总血量的10—15% 基本正常正常无变化可有头昏(成人失血量<500ml)

中度全身总血量的20%左右下降100次/分7—10g% 一时性(成人失血量800--1000ml)左右昏眩、

口渴、

心烦、

少尿

重度全身总血量的30%以上收缩压在>120次/分<7g% 心悸、80mmHg 四肢厥

以下冷,

冷汗、

少尿或

无尿、

神智恍

惚。

26.腹腔穿刺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脐与耻骨连线之中点上方1cm,偏右

或偏左1—1.5cm.

(2)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内2/3与外1/3交

界处。

(3)脐的水平线与腹前线或腹中线交点处。

27.放腹水量参考值

初次放腹水量一般不超过3000ml,每周不宜超过2次。血性腹水不可大量放液。术后患者休息12h.

28.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要点参考值

漏出液渗出液

外观清或稍混,常呈淡黄色,混浊,可为浆液性,脓性,血性,乳糜性。

浆液性。

凝固性一般不凝固。常自行凝固。

比重常低于1.018 常高于1.018

李凡它实验阴性阳性

蛋白定量常低于2.5g% 常高于2.5g%

葡萄糖定量与血液含量相似常低于血液含量

细胞数常少于100/mm3主要为长多于500/mm3,急性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

内皮细胞细胞占优势,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

恶性肿瘤可找到肿瘤细胞。

细菌一般无细菌有感染者可找到细菌

29.肝昏迷的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

Ⅰ级轻度精神异常,如淡漠或兴奋、嗜睡、

计算能力减退,常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Ⅱ级明显的性格改变,伴有神经系统体征,以

扑翼样震颤最有特征。

Ⅲ级较重的精神紊乱和定向力障碍。

Ⅳ级昏迷、木僵,但对刺激尚有反应。

Ⅴ级昏迷。

30.肾脏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肌酐(Cr)的关系

肾脏损害程度Ccr(ml/min)Cr (mg%)

正常>80 小于1.4

轻50—80 1.5—1.9

中10—50 2.0—6.4

重<10 >6.4

无尿0 >12

注:1ummol/=88mg/dl

31.血尿素氮(BUN)值用于肾功能损害的分度参考值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BUN值(mg/dl )

轻度25—40

中度40—70

重度70—100以上

注:1mg×0.357=1mmol/L;

1mmol/L×2.801=1mg/dl.

32.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参考

鉴别项目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血容量不足

补液后尿量不增加增加

尿比重1.010 >1.020

尿沉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型阴性

尿钠浓度(mmol/L) >40 <20

尿BUN与血浆BUN比率<10:1 >10:1

尿Cr与血浆Cr比率<20:1 >30:1

血钾直线上升轻度缓慢上升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下降上升

33.休克指数参考值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休克指数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

休克指数为1,表示血容量丢失20—30%;

休克指数>1,表示血容量丢失30—50%。

34.中心静脉压(CVP)、血压(BP)与血容量关系参考值

CVP BP 与血容量的关系处理

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

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

高低心功能不全或血给强心药物,纠正

容量相对过多酸中毒

高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

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补液试验

量不足

补液试验:取250ml生理盐水,于5—10min内经静脉注入。如BP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BP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5.组织灌注状况观察参考表

观察项目组织灌注好组织灌注差

意识状态良好障碍(淡漠、昏睡)

舌湿润、饱满干燥、缩小

唇压试验*苍白去消失较快慢

皮肤*暖、干、无紫斑纹凉、潮、紫斑纹

指甲*微红灰白

表浅静脉充盈情况转好萎陷

收缩压mmHg >90 <80

脉压mmHg >30 <20

尿量ml/h >40 <30

肢体温暖、干燥、红润寒冷、潮湿、紫绀

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不正常

(血气、生化)

注:*指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36.缺水性脱水的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

失水占体重% 2 <10 >10

精神状态正常萎靡意识狂躁或昏迷

脉搏正常快弱摸不到

粘膜稍干干明显干

眼窝及前囟凹陷不显明显非常明显

尿接近正常少极少

皮肤弹性正常较差极差

末梢循环好稍差差,可休克

口渴显著烦渴严重烦渴不安

37.创伤程度判断标准

记分受伤部位伤类循环状态呼吸状态意识

1 四肢撕裂血压正常胸痛倦睡

3 背挫伤血压60—100 呼吸困难昏呆

脉搏<60

5 胸刀刺伤血压<60 发绀半昏迷

脉搏>140

6 头、颈、腹钝器或子弹、无血压停止呼吸昏迷

弹片伤脉搏<55

注:表中五项相加,总数在9分以下为轻度伤,绝大多数只需门诊治疗;10—16为中等度伤,需暂时入院观察;17分以上为危重伤,要考虑多系统脏器损伤,21以上的死亡剧增,29以上的绝大多数在1周内死亡。

38.正常人体温参考值

测量部位正常体温参考值℃测量时间min

舌下36.5—37.5 5—10

腋下36—37 5—10

直肠36.5—37.5 3—5

39.体温测量法参考数据

体温计水银柱测量前应在35 ℃以下。

口腔测温时间为3min。

吃热、冷食物后15min方可进行口腔测温。

腋下测温时间为5—10min.

肛门测温时间为3min。

热坐浴或灌肠后15min后方可进行肛门测温。

40.平均动脉压计算式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41.小儿血压参考值计算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3—1/2

42.动脉血压的左右臂及上下肢关系

左臂比右臂高

5—10mmHg(0.7—1.3kPa)。

下肢比上肢高

20—40mmHg(2.7—5.3kPa)。

43.血压测量法参考数据

袖带下缘肘上应距3cm

袖带宽度:

新生儿2.5cm

婴儿4.0cm

幼儿6.0cm

幼童8.0cm

学龄儿童12.0cm

成人12.0—14.0cm

44.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式

体表面积m2 =

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0.1529

45.小儿体重计算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6

7—12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kg+月龄×0.5

2—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成人体重kg=身高cm -100

46.正常人每天液体需要量计算式

24液体需要量=40ml×体重kg×修正系数

体重kg 修正系数

<6 2.5

<16 2.0

<36 1.5

<56 1.25

56---106 1.0

<106 0.75

47.成人需水量计算式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40ml

每日需水量ml=体表面积m2 ×1500ml

48.小儿需水量计算式

2周—1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20—160)

2—3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00—140)

4—7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90—110)

8—9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70—100)

10—14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50—80)

49.高渗脱水的临床分度

轻度脱水:缺水量约占体重的2—3%,病人主诉口渴外,稍有眼窝凹陷,出现尿少,尿比重偏高。

中度脱水:缺水量约占体重的4—6%,病人极度口渴、乏力、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减低、眼窝明显凹

陷,尿量更加减少,排钠也减少,当尿量少于

500ml/日,可出现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重度脱水:缺水量达到体重的7%以上,除上述症状外,

可出现狂躁、幻觉、谵妄、昏迷、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

50.脱水的失水量计算

轻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3%

轻度脱水失水量ml=30ml×体重kg

中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6%

中度脱水失水量ml=60ml×体重kg

重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9%

重度脱水失水量ml=900ml×体重kg

51.补液一般计算式

补充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注此式适合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2.高渗性脱水的需水量计算式

女子需水量ml=

3×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男子需水量ml=

4×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小儿需水量ml=

5×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注:1.上述计算所得量+当天生理需要量+额外损

失量=当天应补量。

2.第一天补给当天应补充总量的1/2,以后根

据病情变化及化验结果调整补充。

53.低渗性脱水的临床分级

轻度缺钠:血清钠在130—135mmol/L,或缺约0.5gNaCl/ 体重kg,病人感觉疲乏、头晕、手足麻木,但口渴不明显。尿中钠、

氯减少。

中度缺钠:血清钠在120—130mmol/L或缺约0.5—0.75gNaCl/体重kg,除有轻度缺钠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

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窄、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

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缺钠:血清钠在120mmol/L,或缺约0.75g—1.25NaCl/体重kg,病人神志不清、肌肉抽搐、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木僵,

甚至昏迷;并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综合症,血钠明显下降或

测不出,出现缺钠性休克。

54.缺乏性低血钠的补钠计算式

男子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035

应补生理盐水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NaCl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3%NaCl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7

女子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0298

应补生理盐水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NaCl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993

应补3%NaCl量mmol/L=

〔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596

注:1.按上述计算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给总量的1/3或1/2,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单位换算:

钠:mmol/L×2.299=mg/dl,

mg/dl×0.435=mmol/L;

氯化钠:g×17=mmol/L,

mmol/L×0.0588=g。

3.142为血钠正常值。

55.补钠浓度及速度参考数据

补氯化钠的浓度:一般不超过5%

不氯化钠的速度:不超过100mmol/h,或5%浓度<1—2ml/min(15—30d)

56.补钾计算式

应补钾mmol/L=

〔5-病人血钾(mmol/L)〕×体重kg×0.2

应补氯化钾g=

〔5-病人血钾(mmol/L)〕×体重kg×0.0149

应补10%氯化钾g=

〔5-病人血钾(mmol/L)〕×体重kg×0.149

注:1.本式计算所得系细胞外液缺钾量;

2.单位换算:

钾:mmol/L×3.91=mg/dl,mg/dl×0.2557=mmol/L;

氯化钾:g×13.4=mmol/L,mmol/L×0.0746=g.

57.补钾的一般参考数据(60kg)

缺钾程度血清钾mmol/L 全天补钾总量g 程序

轻度缺钾3.0—3.5 KCl 6—8 1.口服2g/次,3—4次/日;

2.待钾正常后,口服1g/次,

3—4次/日,连服一周。

中度缺钾2.5—3.0 KCl 8—12 1.口服4—6g/首次;

2.以后2g/次,3—4次/日;

3.血钾正常后口服1g/次,

3—4次/日,连服一周。

重度缺钾2.5以下KCl 12 –18 1.静脉10% KCl 50—100ml加

入1000ml的液体60d/min;

2.以后逐渐减少使浓度达到

0.3%;

3.血钾恢复后口服1g/次,3次/日,连

服一周

58.静脉补钾有关数据

1.见尿补钾:尿量>500ml/24h,30—40ml/h。

2.补钾总量:全天总量不超过2—3mmol/kg体重。

3.补钾的浓度:一般浓度:40—60mmol/l,相当

于0.3—0.45%的KCL。

4.补钾的速度:

一般的速度:不超过9.65mmol/h,

相当KCL0.75g/h。如果给0.3%KCL,成人一般

不超过60d/min,小儿不超过10—12d/min。

最大速度:13.4—25mmol/h相当于KCl1—1.85g/h。如果病情需要而输入速度在20—40mmol/h,最好有心电监护观察,严禁静脉推注。

59.影响钾的因素

(1).血浆PH每下降0.1,血钾相应上升0.4—1.2mmol/L;

(2).每合成1g糖原,需要0.36mmol钾进入细胞内;

(3).每6.25g蛋白质分解代谢后,产生3mmol钾;

(4).每100万青霉素G钾盐含钾离子65 mg;

(5).库存血含钾量可达30mmol/L,存放时间越久,血钾浓度越高;

(6).服用排钾利尿药可使体钾每日多排24—48mmol,相当于KCl1.7—3.5g。

60.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有关计算式

先给下列计算值的半量静脉注射:

60-CO2结合力(容积%)

5%NaCO3(ml)= ------------------------------×体重(kg)×0.5

2.24

60-CO2结合力(容积%)

11.2%乳酸钠(ml)= ------------------------------×体重(kg)×0.3

2.24

7.28%三羟甲基氨基甲烷(ml)=〔正常人CO2cp(mmolL)--病人CO2cp(mmolL)〕×体重(kg)×1.02

注:1.乳酸钠在组织缺氧、心脏停搏、呼吸骤停、肝功能不良时不宜采用。

2. CO2cp正常值50—70(平均60)ml%,或23—31(平均27)mmol/L。

3.CO2cp单位换算:ml%×0.446=mmol/L;mmol/L×2.24=ml%

61.补碱的速度参考数据

无脱水时给高张碱液(2.5—5%NaCO3 )每小时不超过100—200ml;

有脱水事给等张掖(1.4%NaCO3)每小时不超过1000ml。

62.基础代谢率百分比计算式

实测基础代谢率-正常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百分比=------------------------------------------×100% 正常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百分比=脉搏数/min+脉压差-111

基础代谢率百分比=0.75×(脉搏数/min+0.74×脉压差)-72 基础代谢率百分比=1.25×(脉搏数/min+呼吸/min)-116

正常范围:+10----10%

如何看健康体检各项指标

如何看各项指标 总胆固醇(Tch、CHOL):如增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则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酯(TG、TRIC):如增高表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则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增高时对身体有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增高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减低时对身体有益。 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如增高表示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 (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Hb(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均阴性。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法定单位 总胆红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0-6μmol/L 谷丙转氨酶 ALT 5-40u/L 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5-54u/L 乳酸脱氢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 碱性磷酸酶 AKP 35-125u/L(速率法) 胆碱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 血清总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胆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时间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球蛋白M IgM 1.08±0.24g/L 补体3 C3 1.14±0.27g/L 补体4 C4 553±109mg/L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0.56-0.76%CD4 0.38-0.52% CD8 0.22-0.32% 常见尿液生化指标意义 1、尿颜色:淡黄色 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 红色尿见于血尿;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项目 PH值正常参考值 7.35-7.45临床意义及影响测值的因素 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在病人高热或低体温时,测得的pH要进行校正,校正pH=0.0147×(37℃-病人体温)。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酸碱失衡,只能决定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是指溶解于血浆中的CO 2所产生的张力。是血气指标,又是酸碱指标。动脉血pCO 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最好的指标。pCO 2<35mmHg时,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pCO 2>45mmHg时,为高碳酸血症,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结局是CO 2潴留,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影响因素:1.新生儿pCO 2可高达58mmHg,出现一过性酸血症,数小时即可恢复,但早产儿恢复较慢。2.妊娠期因有过度换气pCO 2可有下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3.采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时,若有静脉血混入,可使pCO 2偏高。4.剧烈运动及精神紧张,时常伴有通气过度,可使pCO 2下降。抽血时肝素与血量比例不当(一般要求血量与肝素的比例大于10:1,适量为20:1)如果为5:1甚至1:1,由于肝素溶液CO

2含量少,可造成假性低pCO 2血症。 是指血浆中溶解的O 2所产生的张力。pO 2<55mmHg提示有呼吸衰竭,pO 2<30mmHg即有生命危险。影响因素:1.温度对检测的影响较大,正常温度为37±0.1℃范围内,温度每上升或下降一度,pO 2可上升或下降6%-7%,电极本身因温度上升可使电流加大3%故总的误差每一度可达10%。2.血液取样不当可以引起严重误差,尤其在pO 2高于正常时,所取毛细血管如稍混入一些静脉血,可使pO 2明显降低。 血标本中血红蛋白带氧的百分比(即在一定pO 2下,占全部Hb的百分比)。. 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百分比主要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同时又是很重要的缓冲物质。 pCO 2二氧化35-45mmHg 碳分压 pO 2氧分83-108mmHg 压 SO

儿童常用体检项目标准正常值

儿童常用体检项目标准正 常值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儿童常用体检项目(标准)正常值 二、儿童体检 1、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9个月 新生儿期:出生后第一个月 婴儿期:出生后第2个月至1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儿童期):4-7岁 学龄期:7-12岁(小学),12-18岁(中学) 2、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公斤)=初生体重+(0.6×月龄) 6-12个月体重(公斤)=初生体重+(0.5×月龄)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 3、小儿身长计算公式 初生:50CM 出生至1岁:长25CM 1岁以上:身长=5×年龄+75CM 4、小儿卤门闭合时间 初生:×2CM 前卤门:岁 后卤门:3-4个月 5、小儿牙齿萌出时间 刚生下来的孩子没有牙齿。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儿童出牙时常可发生精神不安、食欲减退、牙龈发痒和唾液增多等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避免因感染造成的口腔病症。一般牙齿是成对的萌出,并有一定的次序和时间,下牙萌出的时间比同名上牙早。儿童到两岁半左右20个乳牙全部出齐。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完成了任务。在正常情况下,便按时脱落。同时,恒牙就循着乳牙的位置萌出。6-13岁左右将20个乳牙全部换完。另外再在最后一个乳牙的后面,新长了个恒磨牙,全口共32个恒牙。恒牙如果没有病理变化或意外的损伤,是永久生存不致脱落的。 6、小儿呼吸、心率和血压(1)呼吸正常值新生儿:40-44次/分 1*3 岁: 25-30次/分 5岁: 25次/分 6岁: 18-20次/分(2)心率正常值新生儿: 120-160次/分 6-12个月: 120-130次/分 2-3 岁: 90-110次/分 4-5岁: 80-100次/分 14岁: 70--80次/分(3)血压正常值 10岁以上儿童计算公式收缩压 (mmHg)=80+(年龄×2) (kPa)=(80+年龄×2)×0.13322 舒张压=收缩压×2/3~3/5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 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心电图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暴露前胸及手脚腕皮肤。在描记心 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 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 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 3、V 4 、V 5 电极安 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 7、V 8 、V 9 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 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 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 电压1mV=20或5mm。 2.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 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

儿童常用体检项目标准)正常值

儿童常用体检项目(标准)正常值 二、儿童体检 1、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9个月 新生儿期:出生后第一个月 婴儿期:出生后第2个月至1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儿童期):4-7岁 学龄期:7-12岁(小学),12-18岁(中学) 2、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公斤)=初生体重+(0.6×月龄) 6-12个月体重(公斤)=初生体重+(0.5×月龄)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 3、小儿身长计算公式 初生:50CM 出生至1岁:长25CM 1岁以上:身长=5×年龄+75CM 4、小儿卤门闭合时间 初生:1.5×2CM 前卤门:1.5岁 后卤门:3-4个月 5、小儿牙齿萌出时间 刚生下来的孩子没有牙齿。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儿童出牙时常可发生精神不安、食欲减退、牙龈发痒和唾液增多等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避免因感染造成的口腔病症。一般牙齿是成对的萌出,并有一定的次序和时间,下牙萌出的时间比同名上牙早。儿童到两岁半左右20个乳牙全部出齐。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完成了任务。在正常情况下,便按时脱落。同时,恒牙就循着乳牙的位置萌出。6-13岁左右将20个乳牙全部换完。另外再在最后一个乳牙的后面,新长了个恒磨牙,全口共32个恒牙。恒牙如果没有病理变化或意外的损伤,是永久生存不致脱落的。 6、小儿呼吸、心率和血压 (1)呼吸正常值新生儿: 40-44次/分 1*3 岁: 25-30次/分 5岁: 25次/分 6岁: 18-20次/分 (2)心率正常值新生儿: 120-160次/分 6-12个月: 120-130次/分 2-3 岁: 90-110次/分 4-5岁: 80-100次/分 14岁: 70--80次/分(3)血压正常值 10岁以上儿童计算公式收缩压 (mmHg)=80+(年龄×2) (kPa)=(80+年龄×2)×0.13322 舒张压=收缩压×2/3~3/5

B超常用正常值

常用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 医学正常值 转载标签:正常值参考值见于阴性意义校园分类:医学资料 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 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临床意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的血块收缩差。 12.血寄生虫(疟原虫)【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对疟疾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13.血沉【正常值】男:0--15mm/小时,女:0--20mm/小时。【临床意义】增快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活动期、恶性肿瘤、甲亢、胶原性疾病、纤维蛋白增多,球蛋白增加时。 14.球蛋白水试验【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5.球蛋白醛试验【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6.血丝虫浓缩法【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诊断血丝虫病。 17.红斑狼疮细胞【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播散性红斑狼疮、胶元病可找到。18.一氧化碳定性【正常值】阴性。【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 ?振幅:肢体导联<, 胸导联<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多数在~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mv B. 左室RV5<mv, RV5 +SV1<mv (男)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mv。 B.左室RavL<mv,RavF<mv, RⅠ<mv, RⅡ+ RⅢ<mv , RⅠ+SⅢ<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健康体检项目及体检常识汇总大全

健康体检项目及体检常识汇总大全 体检项目:一般包括女性体检项目和男性体检项目,具体要作的检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体检项目还按照公务员体检,出国体检,入职体检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体检项目。一般有肝功,血糖,血脂,肾功,腹部B超,男性B超,女性B超,血尿常规,肝炎筛查,胸透,心电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检查. 主要分为三类: 1.临床体检科室体检项目,凭借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体检,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仪器体检科室体检项目,主要是借助设备辅助检测,技师通过设备来辅助医生检测身体状况。 3.实验室体检科室体检项目,主要是进行血,尿,便进行实验室化学检测 详细划分及详细内容,临床意义如下: 身高、体重、血压 配合现场物理检查,了解身体的差异问题。 抽血 抽血(用于实验室检查) 抽取血液检查标本 X线检查X线透视检查 利用Χ光透视胸腔,可能筛检出的疾病有肺结核、肺肿瘤、水胸、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扩张、心室肥大、主动脉弓突出、脊柱侧弯、胸廓骨胳疾病的诊断。如果正面胸部Χ光检查正常,但有长期性咳嗽,且痰中带血丝者,会加做侧面胸部Χ光检查 骨密度骨密度筛检 人类的骨质密度约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质便逐年流失,而造成骨骼胳结构的松动和脆弱,渐渐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一般正常人30岁以后最好每年筛检。 超声检查5项 腹部(肝、胆、脾、胰、双肾)(黑白超)检查出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是否有病变。主要检查八大部位,包括肝脏、肝内胆管、总胆管、胆囊、肾脏、肝门静脉、胰腺、脾脏及其它。检测脂肪肝、肝硬化、肝胆结石、不明原因腹痛等疾病。 前列腺B超

筛查前列腺是否以下情况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囊肿、前列腺脓肿、前列结核、前列腺结石等。 心电图12导联 心电图检查是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搏动有关的电位变化,藉以判断是否有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梗塞、不整脉、心囊炎、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变化等异常情形 内科5项 (心、肺、肝、脾、神经系统等)通过物理检查,排除内科疾病或发现内科疾病的征兆 外科7项(皮肤、脊柱、四肢、甲状腺、乳房、肛门、外生殖器等)通过触诊及物理检查,以了解外科系统的基本情况 眼科4项 (视力、辨色力、外眼、眼压、眼底、裂隙灯检查等) 眼睛是将外界状况传递至大脑的重要工具,要了解其是否正常,必须进行视力检查;通过眼底摄影检查,了解眼底、血管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引发眼底病变、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口腔科10项 (唇、颊、齿、齿龈、牙周、舌、腭、腮腺、颌下腺、颞下)通过物理检查,排除口腔科疾病或发现口腔科疾病的征兆 耳鼻咽喉科7项 (听力、外耳、内耳、鼻腔、鼻中膈、咽部、喉部等)主要检查部位包括:耳、鼻、鼻咽、口咽、喉等部位。耳:耳膜破裂、中耳炎……等。鼻:鼻窦炎、鼻中膈弯曲、扁桃腺病变…等。喉:息肉、结节、喉肿瘤……等。 妇科4项 妇科常规 筛查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糜烂、息肉、肿瘤、炎症;以及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有无臭味等。并并触摸阴道的弹性、通畅度,有无触痛;与触叩子宫及附件有无压痛、肿块等 宫颈刮片 重要的是透过宫颈涂片筛检子宫颈癌,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很高,但死亡率并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因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所产生的功效。由于宫颈涂片检查是筛检子宫颈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正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详解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不少疾病可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而准确地体格检查即可得出初步的诊断,有些疾病虽掌握了化验检查,X线、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如无确实的病史和查体的表现,也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视诊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视诊方法简单但有时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双眼外突出应考虑甲状腺机能亢进。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因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漏诊。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如大小、轮廓、硬度、触痛、移动度及液动感等、它可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触诊时必把触诊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叩诊是医生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听诊(ausculation)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体内心、肺、胃肠等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以帮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耳鼻喉科(外耳道、鼓膜、耳疾、鼻窦、鼻腔、咽喉、扁桃体)

B超常用正常值图文稿

B超常用正常值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常用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1。血常规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 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2.尿常规蛋白(PRO)正常为阴性尿糖(GLU)正常阴性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酮体(KET)正常阴性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尿潜血(ERY)正常阴性比重(SG)正常1.018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酸碱度(PH)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 氧分压(PaO2)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21.3-27.3mmol/L 钠离子(Na+)136-146mmol/L 钾离子(K+)3.5-5.5mmol/L 氯离子(Cl-)96-106mmol/L 4.肝功能项目单位正常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IU/L (1~38) 谷草转氨酶(AST)IU/L (8~40) 碱性磷酸酶(ALP)IU/L (100~275) r-转肽酶(GGT)IU/L (9~40) 总胆红素(TBIL)umol/L (4~20) 直接胆红素(DBIL)umol/L (0~7) 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e抗原(HBeAg)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 6. 血脂检查正常参考值甘油三脂(TG)0.4-1.86mmol/L 总胆固醇(TC)3.89-6.4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0-4.1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1.74mmol/L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 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 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心超正常值标准

男(mm)女(mm) RVDd(舒张期右室内径): 10~20 10~20 IV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8~11 8~11 LVIDd(舒张期左室内径) <55 <50 LVPWd(舒张期左室后壁)8~11 8~11 IVS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14~16 14~16 LVIDs(收缩期左室内径) <37 <35 LVPWs(收缩期左室后壁)9~15 9~15 MV E-F slope(二尖瓣E-F斜率)80~200 80~200 EPSS(舒张期二尖瓣前叶至室间隔距离)<8 <8 AO root diam(主动脉根部内径)<38 <36 LA dimension (左房直径)<40 <38 MM R-Rint(R-R间期)~ ~ FS(缩短分数) >25% ESV(Teich)(左心收缩末期容量) 70ml SV(Teich)(心搏出量)30~90ml EDV(Teich)(左心舒张末期容量)145ml CO(Teich)(心输出量)3~6L/min CI(Teich)(心指数)~ EF(射血分数) >55% SI(Teich)(心搏指数) L/m2 LV mass(左室质量指数)70mm

PS程度分级峰值压差:正常<20mmHg 轻:30~50mmHg 中:50~70mmHg 重:>75mmHg IVS运动幅度:6~11mm 增厚率:27~70% 左室短轴缩短率:24~41% LVPW运动幅度:9~14mm 增厚率:25~80% 主动脉瓣开放幅度:16~26mm <15mm为狭窄 LPA:14mm RPA:16mm 主动脉瓣环:18~22mm 二尖瓣瓣环:30~35mm 升主动脉:30mm左右 LVOT:20~36mm 男:20±1mm 女:19±1mm LV<33mm为异常 室壁运动幅度:>5mm E峰到室间隔的距离:>20mm 提示EF<30% 主动脉瓣返流达二尖瓣根部为轻度,达瓣尖部为二级,达腱索为三级,达左室腔内为四级生理性返流:速度≤s 心超正常值标准 EDV:左室舒张末容积75~160ml ESV:左室收缩末容积 24~75ml SV:心搏量(每搏量)60~130ml FS:左室短轴缩短率25~50% EF:射血分数 50~75% CO:每分输出量(SV×心率)4~6L/min IV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LVIDd:左室舒张期内径3~(男)~(女) LVPW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 IVSS: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为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增加约30% LVPWS: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为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增加约3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