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因民族利益走到一起,期间,国民党在担

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于一定时期内较好地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在坚持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先后开辟一大批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其根据地和游击区除少数几块外基本丧失,敌后游击队大批投敌成为伪军,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广泛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战场形式。按照1937年8月南京国防会议的分工,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抵抗任务,中共军队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但是,对于敌后游击战场,长期以来只讲中国共产党,教科书里也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提及,老师也是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国民党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和衰败,衰败的原因,国共敌后战场的关系及其地位和作用四个方面作一论述。

一、国民党敌后战场的提出、发展和衰败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内的蒋百里、李宗仁等人均提出了运用游击战协助正规战御敌的主张,并被国民政府军事决策机构采纳,但多为零碎的主张,没有具体方案,游击战主要是以自发为主。

1937年底,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会议,蒋介石采纳了白崇禧“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的建设,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拟定了《国军第三期作战计划》,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随占领区的扩大和兵力消耗,将“速战速决”战略改为“以战养战”。国民党统帅部愈益强调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地位,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人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并制定第二期抗战之战略指导方针,正式将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为满足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南岳军事会议还决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宣告成立,中共派叶剑英等参加教学工作。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干班于1939年2月正式开学,一共办了三期,培养了3000多名游击干部。1939年冬,军训部长白崇禧编成《游击战纲要》,印发至各战区及军事学校作为讲授游击战的教材,标志着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形成。

在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倡导下,敌后游击战由自发转为有组织,由零星转为相当规模,全国各个战区出现了游击战蓬勃发展的局面。

南岳军事会议后,根据蒋介石的提议,以三分之一的部队(约60个师兵力)

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以三分之一的部队用以正面防御,而抽调三分之一的部队到后方整补,以加强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兵力,并下令各战区划分若干游击区,指派部队担任游击。其中第一、第二、第五战区等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在山西,太原失守后,国民党的15个军(约30多个师)全部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战,此外,还令第五十一军挺进山东,令第六十九军、新八军和第九十九军挺进河北,以加强游击力量。

到1938年底,国民党在敌后各种武装力量达60-70万,其中正规军约30万,至1941年底,总计开往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不下100万。开辟了一批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有太行山根据地、中条山根据地、吕梁山根据地、五台山根据地、恒山根据地;华东华中有沂照山区根据地、浙西根据地、皖东和皖北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鄂东根据地、大云山、九宫山、庐山根据地等;华南有海南根据地,为加强敌后游击战,1939年春,国民党统帅部变更战斗序列,特设冀察、鲁苏两个战区,这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区规模大、地区广、军队多,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可是,这些进入敌后作战的国民党军在经过短暂的发展、兴盛之后,于1941年前后逐渐走上衰败的道路,在日军的“扫荡”中纷纷溃败,其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丢失,敌后游击队在“曲线救国”理论的掩饰下大批投敌成为伪军。除了第五战区的大别山根据地、第二战区的山西游击根据地、浙西游击根据地和海南根据地等少数几块根据地外,其他的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到1943年已基本丧失或不复存在了,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二、国民党敌后战场衰败的原因

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部分国民党武装同在敌后开展游击战,而结果殊异。八路军新四军从四万余人,只有陕甘宁1个根据地,发展到正规军120万人,民兵200多万人,根据地遍及华北、华中、华南19个,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和中流砥柱。而国民党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 经历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于1941年前后逐渐衰败,游击区不断缩小,大批军队投敌成为伪军。到抗战结束前,国民党除山西、浙西、大别山等少数几块根据地外,其他都已丧失,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国共两党在敌后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为何出现如此鲜明对比的结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共两党军队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不同。

中共认为,在抗日战争中,敌后游击战不仅是个战术问题,更是个战略问题,它在整个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仅次于正规战,游击战与正规战不是战役战斗配合,而是战略配合;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基于此,中共制定了“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把它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共产党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大量歼灭日伪军,壮大了抗日武装,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而国民党仅从战术上简单理解游击战,过分强调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始终把游击战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未提到战略高度。蒋介石曾说:“所谓游击战,实在是正规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尤其要纪律好、精神好、战斗力强的正规部队才能够担任。”虽然,在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也曾提出了“游击战重于正规军”的口号,但实践中却仍沿用正规战法,以阵地战为主,配合运动战,辅以游击战,忽视了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性,虽给敌人以一定的打击,但同时也大大消耗了自己,最后逐渐衰弱。

二、国共两党军队抗日态度不同。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的旗帜,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自始至终坚持敌后抗战,即便在遭到国民党进攻的时候,也依然把抗日放在第一位,并对顽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还击,坚持团结抗战。而国民党敌后部队则不同,在抗战初期,留在敌后的部队尚能比较积极地抗击敌人,但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的确定,敌后国民党军把注意力转向反共摩擦上。结果,打破了两党犬牙交错、对日作战可以互为犄角的抗日根据地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分区划界各自为战。最后在日军的攻击下,国民党将领利用所谓的“曲线救国”的幌子大批投敌,大量游击根据地丢失,导致了国民党敌后武装的衰落。

三、国共两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同。

共产党坚持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在其指导下,共产党深入敌后,动员民众,武装民众,广泛开展游击战,并推行了一系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而国民党则坚持单纯依靠军队,脱离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虽然在抗战之初蒋介石也意识到“革命是民众的武力,军队如果脱离了群众,便要成为军阀的军队,这种离群而孤立无助的军队,是一定要失败,要消灭的”。但实际上国民党深恐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的独裁统治而不敢发动群众,仅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甚至限制、压迫群众。敌后游击战是以根据地为依托的,它远离大后方,需要靠人民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发展下去,国民党与人民为敌,其根据地失去了人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难以生存和发展。

以上因素中,国民党由于其阶级本质,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未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国共敌后战场的关系

同处于敌后战场的国共两党武装力量,虽然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但彼此有着复杂的关系,携手合作和矛盾摩擦相交织,但在中日矛盾是中华民族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携手合作是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抗日游击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彼此间的矛盾、摩擦和斗争则居于次要地位。

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共产党的影响。正面战场的失利,共产党在敌后解放区不断地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军事当局开始对敌后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起来,首倡者白崇禧曾说:“以打游击战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国军当亦能打游击”。由此可见其影响。为了游击战的需要,蒋介石采纳了朱德的建议,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派三十多人参加教授和训练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开展。两党的敌后根据地呈现一种犬牙交错的状态,互为犄角,相得益彰,合作主要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同时也有战役、战斗上的相互协助。

蒋介石剿共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面对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相继建立,势力的日益壮大,及日军对华“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的实行,蒋介石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的确立,标志着国民党的政策从战争前期的积极抗日转向了积极反共。在敌后的国民党游击部队向中共抗日根据地逼进,不断地制造摩擦,接连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尤其在淮北、皖东、苏北等地向新四军发动了

频繁的军事进攻,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四、国民党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

在日本要灭亡中国的前提下,国民党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大规模地加强敌后武装,在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对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在抗战历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于牵制和分散日军兵力,配合正面战场,坚持长期抗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抗战初期到相持阶段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敌后部队作战比较积极,大规模地加强敌后武装,把战区引向沦陷区,牵制了大量日军,既延长了作战时间,使敌陷入中国持久抗战的泥沼之中;又扩大了作战空间,消耗了敌人的兵力,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同时总结游击战战略战术,颁发了国民政府军游击战的纲领性文件《游击战纲要》,丰富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二、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开展,保证了国民政权在在敌后游击区的有效运行,稳定了沦陷区的民心。抗战初期,日军到处烧杀淫掠,横行无忌,以至社会混乱不堪,民不聊生。而国民党军在敌后开展游击,开辟战场,恢复和发展了沦陷区的国民党政权,国民政府的政令又得以继续执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沦陷区人民抗日的信念,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和士气,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得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得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三、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开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共产党敌后游击战的发展。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一种犬牙交错的状态,彼此之间对敌作战互为犄角,互相配合,而且此时国民党敌后游击武装声势浩大,抗日积极,吸引了大部分日军的注意力,对于中共在华北敌后游击战的迅速展开和发展,起到了战略上的掩护作用。如当八路军在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时,蒋介石不仅发电予以肯定和嘉奖,还下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配合八路军。毛泽东对国民党敌后战场曾评价说:“没有同处于敌后之友军的配合也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

四、国民党敌后战场的开展在一定时期较好地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及其野心,使国民党认清局势和矛盾的主次,与共产党联合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一直到抗战胜利始终把民族矛盾放在首位,虽然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党政策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并不是不抗日,在日军加紧进攻时,还是能够暂时放下矛盾,一致抗日。

五、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双重性,其作用在具有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相持阶段到来后,随着日军对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的抗战对日作战由积极逐步走向消极,而开始积极反共,将“限、防”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提上日程。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国民党敌后游击部队不仅不积极对日作战,向日军收复失地,反而“同室操戈”,接连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随后在日军的打击下,国民党敌后游击部队溃不成军,屈服投降者甚多,逐渐走向衰败。

虽然,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全国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其反共的消极作用,我们应当尊重历史,正视事实,对其进行客观、具体和辩证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看待国民党的敌后战

场和敌后游击战争。

参考文献:

1、杨波:《国民党敌后战场述论》 [D];吉林大学; 2006年。

2、莫岳云,郭铁:《试论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关系》 [J];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01期。

3、赵勋进,秦程节:《论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

4、唐利国:《关于国民党抗日游击战的几个问题》 [J];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01期。

5、刘玉珍,田欣:《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场述评》 [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4期。

6、洪小夏:《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述略》 [J];抗日战争研究; 2003年01期。

7、栾雪飞,刘颖:《国共两党敌后抗战的比较研究》 [J];长白学刊; 2001年05期。

8、杨秀春,陈振生:《国共合作之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

9、赵万钧:《国共两党领导的两种敌后抗日游击战》 [J];党史文汇; 1994年10期。

10、孙泽学:《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述论》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10、江晓峰:《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综述》 [J];传承; 2008年04期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一一五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这里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D.百团大战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A.武汉会战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大捷 3.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延安B.重庆C.会宁D.井冈山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A.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5.右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采取的哪种战法() A.地雷战B.地道战 C.麻雀战D.破袭战 6.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D.平型关大捷 7.某校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他们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甲:指挥者是彭德怀。 乙:时间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 丙: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丁: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报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们凭借着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至最后。该敌在狭窄的散兵坑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是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应者。” (1)请说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次战役中作战的中国军队。如果根据图(b)和图(c)反映的战役拍摄电影,哪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会成为影片中的主人公? (2)请任选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次战役,说说它们在抗日战争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二以及你对材料一中三次战役的了解,谈谈你对“血肉筑长城”的理解。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重点 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 难点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教师:(播放“平型关大捷”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相关知识点)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归纳整理,完成下表)

教师:平型关大捷作为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所以,在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 与党的任务决定》 材料二 教师:(提问)(1)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抗战有什么认识?抗战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如何开展抗日斗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哪里? 学生:(讨论、分析)(1)认为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存在失败的危险。将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发展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晋鲁豫、山东、苏南、皖东。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延安。 2.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教师:(展示图片)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至。1938年底,八路军共作战1 500余次,歼灭日军5.1万人,缴枪1.2万余支,收复了大片国土,八路军也壮大到15.6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 在华中,新四军各部集中完毕后分头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场。至1938年底,新四军共作战280余次,歼敌3 800余人,初步建立了苏南、皖南和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新四军也发展到2.5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日本被迫放弃“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准备长期作战。此后,日军减缓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集中主要兵力保守占领区,“肃清”以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抗日力量。为了适应抗日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在9一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战区和敌后,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扩大人民武装,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此后,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很快进入高潮,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的兵力,在正太路和其他铁路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坏战,3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消灭日军2万余人,攻克敌人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 502公里,缴枪5 600余支、炮53门和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鼓舞了中国人民胜利信心,受到国内外舆论的称赞。在战役中,八路军伤亡1.7万人。战役后,日军向华北增兵,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残酷“扫荡”。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五大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壮大到40万人,华北敌后战场已经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在华中,抗日相持阶段到来后形势变得十分复杂,新四军在敌、伪、顽势力的包围中,处境异常困难。中共中央根据形势提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并先后派出部分八路军南下协助新四军作战。华中敌后游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到1940年底,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

21、《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

齐河五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姓名 一、自学提纲班级 (一)平型关大捷。1.概况: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 2.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神话。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1)目的: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 (2)发表: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总方针。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①作战方法:根据地军民展开,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法。 ②政权建设:建立,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 (3)作用:根据地成为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与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概况:年下半年,八路军在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4.目标:破袭日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5.意义: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和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知识点归纳

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什么是敌后战场?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直坚持人民战争路线,联合全中国人民抗日。敌后战场的主要军队是八路军,新四军,也就是共产党。敌后战场是指在被日军已经占领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战场,由共产党领导,以开展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打击日伪军。 战事: 当敌人向我进攻,而国民党军队大批退却的时候,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以无比英勇的姿态向敌后方反攻,取得不断胜利,牵制敌人,建立战略根据地,创造了解放区,并在精神上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太原沦陷前,八路军在华北主要是在战役上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首战平型关告捷,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接着,八路军第120师、第129师在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上先后展开交通破袭战,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攻取雁门关,袭击日军阳明堡机场,烧毁敌机24架,给敌较大打击,有力地援助了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守战役,并掩护了他们的退却。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军大部溃退到黄河以南以西地区。自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尔后,八路军三大主力进一步在山西实行战略展开。第115师及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各一部在晋察冀边地区,第115师主力进至晋西南地区,第120师在晋西北地区,八路军总部率第129师全部及第115师一部在晋冀豫边地区,分别依托五台山、吕梁山、管涔山、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我党在冀中、冀南、冀东、冀鲁豫边和山东等平原地区,先后领导了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武装。从1938年4月起,八路军各部又逐渐将抗日游击战争由山区推向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解放区战场。 1943年中国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敌后战场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始了积极出击,国民党战场虽未展开积极攻势,但实力不断增强,使日军处于内(解放区战场)外(国民党战场)夹攻之中。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守势,急需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和夺取战略物资。2月27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华日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确保占领区的“安定”,以获得战略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按照这一总方针,华北和华中日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仍是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抗战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敌后战场的作用: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用心爱心专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学习文档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识记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信息,探求每场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利用影像资料、文件档案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表格等手段使学生清晰掌握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一、平型关大捷 先用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注意华北日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向山西方向,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先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片段,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然后提问: (1)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2)敌后战场的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3)敌后战场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了什么战法打击敌人? (4)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实行了什么措施? 首先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平型关大捷 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个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神话。 知识点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等。 巩固措施: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知识点3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概况: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和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平型关大捷 1.根据国共双方的协议,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游击队接受改编后立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淞沪会战期间,带领八路一一五师在山西东北部全歼板垣师团一部的将领是( ) A.李宗仁B.朱德C.林彪D.彭德怀 2.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知识点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 ) A.豫皖苏边区B.晋察冀边区C.陕甘宁边区D.冀鲁豫边区 4.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消耗战B.攻坚战C.阵地战D.游击战 5.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时代意义在于( ) A.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B.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全民族抗战D.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3百团大战 6.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 7.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日军描述的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 ) A.李宗仁B.朱德C.林彪D.彭德怀 【能力提升】 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保卫黄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提示: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材料展示: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4.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5.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了各方的力量而展开的。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6.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老电影《地雷战》 7.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8.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是指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囚笼政策】比喻如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的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4.展示史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5.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学生讨论) 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副本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海技1151 王世伟201512924130 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正面战场是一个历史禁区,没有谁敢提及这个敏感的历史话题,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历史真相告诉人民。 过去,之所以不能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列举出众多的理由,但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总统时,一语道破:他们称我们为“匪”,我们也称他们为“匪”(大意)。国共两党互相为“匪”,互相为敌的时候,抗战历史也就难以客观、公正、理性的表述。 当历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后,一些人又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好象抗日战争全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和共产党没有关系,或者相反。特别是在网络上,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各自论证,互不相让。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那么,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 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 东三省沦陷。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 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 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不得人心的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发出 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 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 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 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 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 质上说,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 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 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2)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

高中历史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1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2017-2018学年甘肃武威期末)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 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 【参考答案】 【解题必备】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1.区别

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 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 战场 2.联系 (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 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 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 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抗战到底,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可能迅 速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 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 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在敌后战场损失惨重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 1.彭德怀() ①领导了平江起义②指挥了台儿庄战役③指挥了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3.彭德怀担任过的职务是() A.红军总司令、百团大战总指挥 B.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C.八路军总司令、百团大战总指挥 D.百团大战总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4.图中的人物正在指挥的是什么战役()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卢沟桥战役 5.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A.徐州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6.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辽沈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7. 下列历史事件与彭德怀有关的是() A.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B.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战争 C.淮海战役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8.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黄海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①辽沈战役②台儿庄大战③平型关大捷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战役中属于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 军。”--毛泽东 ①毛泽东这首诗的赠与对象就是图中的人,他是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 -

学习内容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总第21 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11月2 日备课人:郑琰授课人:上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学习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学习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目标展示 (一)导入: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 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 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导练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 年9 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 始。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 信息。学生回答:时间——;领导人——; 结果—— 3.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①平型 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3.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 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 有战、战、战、战等战法。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 措施?有何影响?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二、第一阶段: 从抗日爆发到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而敌后战场的开辟,从战略上也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两个战场不仅在战略上实行了比较紧密的配合,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和战役中也进行过许多配合 三、第二阶段: 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春。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因国共双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减少,但两个战场战略配合关系紧密 四、第三阶段: 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结束。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地位的分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名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日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拥有着大部份人力、物力、财力和地区,有200多万正规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正规作战;而共产党军队数量少、装备差,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游击战。 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抗战初期,可是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是积极抗战的。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名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共歼灭日军45万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但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采取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七、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后期更是采取了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其一

评述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课序号50501033—03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本科生期末论文 题目:评述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姓名张芳菲 学号2011484453 年级专业11级经济4 指导教师王华玲 2012年6月1日

自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以中华民族胜利为结束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所有同胞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此次抗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全中国各族儿女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军从1931年9月开始,不断对我国东北部地区发动袭击,蒋介石表示“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1】国民政府先期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国范围内,只有东北地区部分爱国军民参与到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局部抗战就此展开,1937年7月7日中日双方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发生军事冲突,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挑衅,日本就此全面侵略中国,与此同时,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蒋介石称“守士应具绝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需防其奸狡之惯技,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2】国民党在开始显示出对日本强硬立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为国内形势的特殊性,在全面抗战时期,我国土地上有两大战场并存,一是由国民党正规军组成的正面抗日战场,二是由共产党方面组织的敌后抗日战场,两大战场虽性质不同,但都为抵抗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大战场虽同时存在,但在对日作战中起到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国共两党在抗日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态度不同。共产党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抵御外来侵略,走的是全面抗战路线,日军某高级参谋称对于中共,“只有排除任何妥协,必须从各方面都采取彻底的对抗政策。就中共的信念而言,他们是要一直战斗到日军完全从中国撤退为止的。”【3】;国民党则认为抗战应以中华民国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为主,不支持民众参战,走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第二,国共双方所持兵力相差巨大。国民政府先后动员了743万军队对日作战,其中中央军128万,晋绥军,粤军,川军,滇军等地方正规军500多万;而在最初的抗战阶段,共产党只有由朱德任总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共4.6万人,以及由叶挺任军长的新四军,全军1.03万人。 第三,两军战略物资装备差距甚大。国民党方面,武器物资由美国及国内正规军工企业提供,虽无法比拟日本军队的武器配置,但也算装备精良;共产党方面则需完全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很多武器是早已被淘汰的残次品,也有“汉阳造”,甚至除主力部队外的其他抗日武装,连每人一把枪都做不到,重型武器几乎没有,弹药更是缺乏。 第四,作战规模及方式不同。国民党军是抗战中的主力部队,与日军正面对抗,将统治区划分为若干战区,展开大会战或发动大型战役;共产党军队则在日军控制区范围内建立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式不断偷袭骚扰敌人,打击敌方后勤部队。 第五,战略地位不同。抗战初期,国民党有效的阻挡了日军侵略的步伐,在战略防御阶段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主导作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国民党方面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共产党所属军队取得较大发展,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开始发生转移;战略反攻阶段主导地位彻底改变。 就中国国情来看,两大战场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党第一次合作就因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而以失败告终,两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信任,国民党担心共产党夺取手中的政权,共产党则害怕悲剧再次上演,也担心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军队被国民党吞并,所以两军虽同时编入国民革命军,但在行军用兵方面还是各自为政,两大战场虽同是抗战,但却又互不影响,有配合,但绝对不会融合。 其次,两军武装力量相差太大,国民党方面拥有数百万雄师,武器装备、物资给养都要比共产党军队高一个层次,同时,国民党军队拥有众多军校毕业和曾出国留学的高级将领,他们军事知识渊博,能够很好的指挥战斗,共产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只有区区5万余人,武器装备太差,高级将领寥寥几人,根本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比,更不要说与日本正规军正面碰撞,此一点表明共产党军队根本不具备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资格,所以正面战场只能依靠国民党军队,而共产党人拥有无比强烈的爱国热情,不甘心被排除于民族战争之外,但自身实力太弱,一旦正面敌对好不容易集结的力量很可能被全灭,所以无法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