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

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

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
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

2002年11月第18卷 第6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ov.,2002

Vol 18 No 6

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

王改娣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提 要:英语诗歌中,夜莺常被作为悲伤的意象;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述忧愁与凄凉的鸟类意象却是杜鹃。虽然象征义一致,但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使英诗中的夜莺与汉语古诗中的杜鹃各具独特的文化内涵。另外,在具体的运用中,这两种意象也并非完全相同。

关键词:夜莺;杜鹃;诗歌意象;比较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2)06-0009-04

English nightingales and the Chinese cuckoo:

A comparative view of poetic images

WANG Gai di

Abstract:In English poetry,nigh tingales are often regarded as an image of sorrow,while the same is true of cuckoos in Chi nese poetry.However,nightingales in English poetry and cuckoos i n Chinese poetry are marked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In addition,the t wo images are also used differently in poems despite their si milarity. Key words:nighti ngales;cuckoos;poetic i mages;comparison

引 言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讲道:?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1](P58)不论在英诗中,还是在汉诗中,每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境界,而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2](P64)。只有情趣,而没有具体的意象,情趣就流于抽象;反之,没有情趣,意象就只是空洞的客观物象。因此, 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2](P55)。

在诗歌中,种种意象层出不穷。同时,附着在意象上的情趣当然也是千变万化的。总的说来, 意象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人类自身的,人的创造物的和人的虚构物的。?[1](P63)在自然界的鸟类中,夜莺常被作为悲伤的意象出现在英语诗歌中,而且还有很多以它为标题的诗篇。比如约翰%济慈(John Keats)著名的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 le),罗伯特%布里吉斯(Robert Bridges)的夜莺!(N ightin gales)等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表达的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在中国诗歌中,同样作为悲凉意象的却不是夜莺,而是杜鹃。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朱淑真:蝶恋花!)等诗句也都是凄凉意境的显现。同时,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子鹃、谢豹、蜀鸟等。同为忧伤的意象,英诗中的夜莺和汉诗中的杜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处?本文试结合文化背景和具体诗例进行分析。

一、英诗中夜莺和汉诗中杜鹃的相似处

1 两者的象征义都来源于相似的忧伤传说

首先,英国文学中,夜莺背后有着一个凄凉的神话传说:

古希腊国王潘狄翁(Pandion)有两个美丽的女儿:普罗克涅(Procne)和菲罗米拉(Philomela)。因为色雷思国(Thrace)国王蒂留斯(Tereus)曾在一场战争中帮助过潘狄翁,普罗克涅就爱上了他,并成为他的王后。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伊特斯(Itys)。可是,当菲罗米拉去拜访姐姐时,却被蒂留斯奸污。为了掩盖其丑行,蒂留斯割去了菲罗米拉的舌头,并把她关在密林深处的城堡中。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在变形记!(Meta morphoses)中把这个故事继续了下去:满心忧愤的菲罗米拉口不能言,就把自己的不幸织在一件锦袍上,让毫不知情的仆人送到普罗克涅手中。悲愤的姐姐乘夜色来到林中解救了妹妹。为了向蒂留斯复仇,普罗克涅杀死了自己和蒂留斯的儿子伊特斯,使蒂留斯没有王位继承人。普罗克涅还把他儿子的肉烹给不明真相的蒂留斯吃。当蒂留斯明白过来后,恼羞成怒,抽出佩剑追杀两姐妹。复仇的欲望使蒂留斯变成了一只鹰。

希腊神话中,普罗克涅变成了夜莺,整日为死去的儿子悲鸣,而菲罗米拉变成了燕子,断断续续地讲述着

她的悲伤。而拉丁作家使她们改换了姓名:菲罗米拉变成了夜莺,而普罗克涅则成了燕子。这个版本就这样一直流传在欧洲文学中。[3]

这个凄婉的传说赋予了夜莺以悲伤的色彩。在英语中, Philomela?一词除了是古希腊公主的芳名之外,还有 情歌?(sweet tone)[4]的意思。

在英语诗歌中,以这个神话题材写就的诗歌很多,如19世纪诗人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夜莺! (Philomela)就是他最好的抒情诗之一,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备受读者喜爱:

听!哦,夜莺在唱!

带着黄色项圈的小鸟!

听!月光下雪松里的歌声多么婉转动听!

悠扬激情!听!又那样哀伤凄冷!

&&

你是否再一次

两颊通红,眼泪干枯

看到了那副倾诉真相的锦袍,你那哑妹的屈辱?

&&[5](P425)

阿诺德在此诗中依照希腊神话的模式???姐姐变成了夜莺,唱着忧伤的歌。但神话中的姐姐是普罗克涅,妹妹才是菲罗米拉,而阿诺德诗中的菲罗米拉却是姐姐的名字。这倒很有意思,因为在英国文学中,夜莺的别称就是菲罗米拉。在这首诗中,阿诺德把英国传统和希腊神话糅为一体。夜莺婉转的歌声,虽然动听,但却凄凉,这显示了它的哀痛是永远也无法消释的。除了这首诗之外,在其它有夜莺出现的诗歌中,气氛也往往是悲凉的。

无独有偶,中国诗歌中杜鹃的背后也有哀伤的传说,而且版本众多,此处所选的是较流行的两个说法。

第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后有王杜宇,&&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第二个传说中的大部分和第一个相似,也是其相决山除水害,只是结尾大大不同。辞源!(1980年版)第818页 杜宇?的词条中讲到:太平御览!汉扬雄蜀王本纪!: 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又十三州志: 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

第一个传说来于地方志,看似很合情理,但缺少浪漫气息,不合诗人的口味,而具有大胆幻想成分在内的第二个传说则更受文人们喜爱。可是不管有几个说法,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杜鹃确实是个悲凉的意象,并且和古蜀望帝杜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晋左思蜀都赋!就有: 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的诗句。这些传说中,杜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悲凉的象征。

总之,英诗中的夜莺和汉诗中的杜鹃之所以成为凄凉的象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不是简单的敷就。

2.两者都被赋予了忧伤的情调

据百科全书记载: 夜莺,生活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是所有鸣禽中唱得最动听的鸟儿,歌声千变万化。无论白天、夜晚,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声,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夜。?[6](P349)茂密的灌木丛使人们对夜莺经常只闻其声,难见其形。这也使夜莺具有一种神秘感,一如被囚禁在深林中的菲罗米拉。在济慈的夜莺颂!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因你(夜莺)呀,轻翼的树神,

在满长绿榉,

音韵悦耳、无数阴影的地方,

引吭高歌,赞颂美夏。[7](P1303)

而且夜莺 Tereu,Tereu?的叫声在诗人们听起来也极具哀伤,就像可怜的菲罗米拉向人们诉说蒂留斯(Tereus)的暴行。如理查德%巴恩菲尔德(Richard Barn field)的夜莺!(The Nightingale)一诗中:

啾、啾、啾,这时她(夜莺)在哭诉;

嘟噜、嘟噜(Tereu,tereu),一会儿又愁肠欲断:

听着她满腹冤屈

我止不住泪流满面;

她的痛苦是这样历历在目,

让我也想起自己的苦难。[8]

表面上,巴恩菲尔德似乎在描写着夜莺的哀愁,其实,他在借夜莺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悲伤。

除了忧伤的歌喉之外,在 夜晚?鸣唱的特殊时间也加重了夜莺悲凉的象征义。在古往今来的诗歌中, 夜?常与孤独、沉寂和落寞相伴。如在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的一首诗中就有关于夜的诗句:

午夜时分,寒星悲泣,我飞往

我们曾热恋的幽谷,在那时,生命之火仍在你双眸闪亮,

我常想,假如灵魂能逃离神疆

你会来到我身旁,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倾诉我们永存的爱情,即使魂在天堂。[5](P199)

此诗中的夜就是伤情时分。在中国诗歌中,夜也常是忧伤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如此看来,夜是凄凉的,夜莺在夜晚的歌唱也就理所当然是凄凉的了。

不只是英诗中的夜莺如此,汉诗中的杜鹃也有相似的情形。

杜鹃的叫声,本无什么特别的含义,但在多愁善感、浮想联翩的诗人听来,却格外动情。根据杜鹃的叫声,诗人想到了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除了子规、

杜宇等名称外,杜鹃还叫 催归?。它的叫声于是也特别能唤起旅人思乡之情,使游子平添许多愁绪。如朱敦儒的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音信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在这首词中,朱敦儒描述了国破家亡后,14年不能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之悲哀,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听到杜鹃的啼声,这种感觉更是按捺不住。又如唐代无名氏的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此诗描写暮春时节郊野芳草萋萋、春雨菲菲、杜鹃悲鸣凄凉景色,表现他乡游子有家难归的悲苦愁郁。

杜鹃的忧伤传说,加上它总是在春夜鸣叫的习性,使它常与诗人的伤春之情相连。如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元好问:清平乐!);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 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在春末葬花时,于伤春的愁思中,想到自己流逝的青春,无可依傍的处境,念了一首葬花词!。其中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就是用杜鹃这个表示凄凉的意象来衬托自己孤独、哀伤的心境。

可见,不论从传说的忧伤情调,还是从诗人眼中带有悲伤色彩的生活习性,英诗中的夜莺和汉诗中的杜鹃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诗歌中凄凉的象征义。

二、英诗中夜莺和汉诗中杜鹃的不同处

虽然英诗中夜莺和汉诗中杜鹃在象征义上相似,但在诗歌的具体运用中却又并非完全相同。

1.英诗中夜莺象征义的双重性和汉诗中杜鹃象征义的单一性

一般来说,夜莺在英诗中是个悲凉的意象,但在个别时候它也会表现为喜悦的意象,这种情况在济慈的名诗夜莺颂!中有着典型的体现。这首诗中有两个形象:一个是对人生充满失望,极度感伤的诗人自己,另一个是象征着欢乐和希望的夜莺:

&&

我暗中倾听;唉,有好多次

我差点儿爱上了安闲的死神,

我在构诗时多次轻唤他的名字,

要他把我宁静的气息带进空中;

如今死亡要比以往更壮丽,

在半夜毫无痛苦地死去,

你却如此狂喜地尽情

倾吐你的肺腑之言!

你将唱下去,我的耳朵却不管用

听不到你的安魂曲象泥块一样。[7](P1309)

诗中的 我?(诗人)与 你?(夜莺)是两个相反的形象。在夜莺欢快的歌声中,诗人对生活的绝望之情没有丝毫的消减,反而更加浓烈了。原来,夜莺在此诗中并非表示纯粹的快乐,而是为了衬托诗人的悲伤、失望。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讲道: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济慈在此诗中就是用了此种手法。故此,在夜莺婉转动人的歌声中,读者感到的是诗人更深的悲哀。

汉诗中杜鹃的象征义却是比较单一的,在古典汉语中,一般就是用来烘托凄凉的意境。比如在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此词的确表达了秦观对人生的极度失望。苏轼读此词后,自书于扇曰: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由此可见,英诗中夜莺的象征义虽是双重的,总的来说还是为了烘托悲伤的意境,而汉诗中杜鹃的象征义则相对比较单一。

2.英诗中夜莺和汉诗中杜鹃与文学流派的关系

夜莺这一悲伤的意象,不仅出现于一般的英语诗中,还构成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特色。前者例如克里斯蒂娜%乔金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当我离世而去,最亲爱的!(When I Am Dead,My Dearest)中的名句:

我再也看不到绿树浓荫,

也不会感到蒙蒙的细雨;

我再也听不到夜莺的歌唱,

如泣如诉动人心肠。[5](P450)

诗人用凄凉的意境描述了死亡所带来的孤独、寂寞和平静,此处夜莺的出现对营造整个意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夜莺也占有重要的位置。?[6](P349)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始于1798年,以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为标志。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华兹华斯发表了具有革命性的宣言: 所有好的诗歌都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夜莺,作为代表某种情感的意象,在强调情感真挚的浪漫主义诗歌里更是频繁出现,形成了这派诗歌一道靓丽的风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济慈和骚塞都有以夜莺为标题的诗作。其中,济慈的夜莺颂!更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经典名篇。华兹华斯的诗中也时有夜莺出现。比如在他的割麦女!中:

她一个人割着捆着麦子,

唱着一个凄凉的调子;

&&

夜鸣莺在阿拉伯的沙漠里面,

在幻洲的某些树荫,

为疲倦的商旅所欢迎,

从没有唱得这样好听[9](P123)

在夜莺凄凉而优美的歌声的衬托下,割麦女的歌声显得更加优美动听,她的身影也越显得单薄、孤独。

然而,汉诗中的杜鹃却和某种固定的文学流派联系不大。在中国诗歌中,虽也有一些以杜鹃为题的诗作,如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杜鹃往往还是以它悲凉、忧伤的象征义来作为哀伤意境的衬托。如 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是衬托黄昏细雨带来的寂静;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是用杜鹃的悲啼烘托入蜀道路的艰难;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咨夔:眼儿媚!)表达的是思妇望夫而不见的忧伤;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文天祥:念奴娇!)是写金陵在元兵入侵后的残破&&因此,在汉诗中,很多时候,杜鹃只是构成诗人整体意境的一个因素。

小 结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诗中夜莺和汉诗中杜鹃在总体上是相似的。虽然关于它们的传说不同,但其中表达的悲凉意义却相似。在忧伤传说的影响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纯属自然的鸣唱也被赋予凄凉的意味,并由此备受诗人的喜爱。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英诗中的夜莺和汉诗中的杜鹃还是有差别的:夜莺的象征义具有双重性,而杜鹃却比较单一;在英诗中,以夜莺或夜莺的神话为题出现了一批吟颂名篇,而在中国诗歌中,杜鹃却常是作为烘托全诗凄凉意境的一个相关意象。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3]Mark P.O.Morford,R obert J.Lenardon.Classical M ythology[M].Ne w

Y ork:Longman Publi shi ng Group,1991.492-494.

[4]Philip Babc ock Gove,&the Merri am-Webster Editorial Staff,eds.

W ebste r#s Third Ne w Inte rnational Dictionary[Z].Mass achusetts:G.

&C.Merriam Co,1981.1698.

[5]F.T.Palgrave.The Golden Treasury[M].Oxford:Oxford Uni versity

Pres s,1928.(本文所引英语诗歌除标明译者外,其它为作者自译)

[6]The Enc yclopedia Ame rican[Z].Vol20.Connecticut:American corpo

ration,1980.

[7]朱维基.夜莺颂[A].F.特%帕尔格雷夫原编.罗义蕴,曹明伦,陈

朴编注.英诗金库[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8]傅勇林.夜莺[A].F.特%帕尔格雷夫原编.罗义蕴,曹明伦,陈朴

编注英诗金库[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39.

[9]郭沫若.英诗译稿[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23.

收稿日期:2001-10-31

作者简介:王改娣(1973-),女,河南荥阳人,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诗歌和英汉诗歌比较研究。

责任编校:赵小刚

thenightngaleandtherose夜莺与玫瑰原文及译文

Oscar Wilde 1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dance with me if I brought her red roses," cried the young Student; "but in all my garden there is no red rose." 2 From her nest in the holm-oak tree the Nightingale heard him, and sh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leaves, and wondered. 3 "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4 "Here at last is a true lover," said the Nightingale. "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sung of him, though I knew him not: 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told his story to the stars, and now I see him. His hair is dark as the hyacinth-blossom, and his lips are red as the rose of his desire; but passion has made his face like pale ivory, and sorrow has set her seal upon his brow." 5 "The Prince gives a ball tomorrow night," murmured the young Student, "and my love will be of the company. If I bring her a red rose she will dance with me till dawn. If I bring her a red rose, I shall hold her in my arms, and she will lean her head upon my shoulder, and her hand will be clasped in mine. But there is no red rose in my garden, so I shall sit lonely, and she will pass me by. She will have no heed of me, and my heart will break." 6 "Here indeed is the true lover," said the Nightingale. "What I sing of, he suffers - what is joy to me, to him is pain. Surely Love is a wonderful thing. It is more precious than emeralds, and dearer than fine opals. Pearls and pomegranates cannot buy it, nor is it set forth in the marketplace. It may not be purchased of the merchants, nor can it be weighed out in the balance for gold." 7 "The musicians will sit in their gallery," said the young Student, "and play

(完整版)英语诗歌鉴赏及名词解释(英文版)

The Basic Elements of Appreciating English Poetry 1.What is poetry? ?Poetry is the expression of Impassioned feeling in language.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Poetry, in a general sense, may be defined to be the expression of the imagination.” ?Poetry is the rhythmical creation of beauty. ?Poetry is the image of man and nature. ?“诗言志,歌咏言。” ---《虞书》 ?“诗言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则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诗·大序》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与情感,而凝结了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艾青:《诗论》 2.The Sound System of English Poetry a. The prosodic features ?Prosody (韵律)---the study of the rhythm, pause, tempo, stress and pitch features of a language. ?Chinese poetry is syllable-timed, English poetry is stress-timed. ?Stress: The prosody of English poetry is realized by stress. One stressed syllable always comes together with one or more unstressed syllables. eg.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W. Blake Length: it can produce some rhetorical and artistic effect. eg.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 ---Thomas Gray Long vowels and diphthongs make the poem slow, emotional and solemn; short vowels quick, passionate, tense and exciting. Pause: it serves for the rhythm and musicality of poetry. b. Meter or measure (格律) poem---stanza/strophe---line/verse---foot---arsis + thesis; Meter or measure refers to the formation way of stressed and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又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范文.doc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英语- 【摘要】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英汉诗歌;翻译;文化意境;传达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诗歌翻译尤其如此。因为诗歌翻译乃文学翻译的极高境界,翻译文学中之极致,诗歌极具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诗歌中的意境通常为一个民族所特有,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所以,诗歌翻译在讲求音美、形美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传递它的骨髓所在,即诗歌的“文化意境”。 一、英汉诗歌有着不同文化意境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有意,读后沁人心脾,耐人寻味,译者应对原作心领神会,译者与神思契合,力求浑然一体,否则,译者只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译文必然貌合神离,韵味全无。因此,绝不可把译诗看作语言表层结构的机械移植过程,必须深入深层结构,发掘原诗的真实意境,并使之以原有的神韵再现于译文中。 1.诗歌的意境首先体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词的运用上。例

如,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南浦”被赋予了某种离别的情境,而“风”,“月”,“燕”,“笛”,“秋水”,“婵娟”,“梅”,“菊”等字词,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联想和情趣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一些词汇对于我们来说也比较陌生,“westwind”、“castle”、“shepherd”、“lamb”等词语,所给予我们的意象也与英美人的本意不同。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中的“westwind”代表温暖和煦,给世界带来新生,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只有东风才被赋予如此的意义和意境。 2.在诗的整体韵味上,一般来讲,英美人作诗是对思维内容及其过程的逻辑展现,推崇清晰、确定和单纯;而中国诗歌,如冯友兰先生曾提到过“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强调了我国诗歌的含蓄无垠。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道:“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清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这说明了诗歌意境犹如欣赏山水,清淡、质朴、刚柔相济而又神韵悠长,诗意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也有了可解与不可解之会。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之间没有任何关连词,直接拼在一起,画面感极强。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读者可凭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想象和补充。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一副动感画(motion pecture)的艺术效果。 与汉诗现比,英诗的意象表达更加率直清晰,意象间的语法关系逻辑性更强。虚词一般不能省略。请看拜伦的一首诗。 Adieu adieu! My native shore Fades o’er the waters blue

夜莺与玫瑰.doc

夜莺与玫瑰 有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他想邀请女孩与他共舞。 女孩说:"给我一支红玫瑰,我就与你共舞。" 笨笨的男孩不知道这里没有红玫瑰,他便慢慢地找。 一只夜莺被男孩感动了,它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支白玫瑰。 男孩看到了红玫瑰,心里很激动。 他找到了女孩,对女孩说:"我找到红玫瑰了,请与我共舞。" 女孩一脸嫌弃地说:"红玫瑰算什么,珠宝都好过它了。" 男孩一脸疑惑,周围的人告诉他,女孩已经嫁人了,是一个比她大20岁的富豪,拥有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男孩回到了故乡,拿起家里的书读了起来,终于成了一名着名的戏剧家。 而女孩却被一帮盗贼杀了,因为无数的金银财宝。她死时十分丑陋,抱着钱躺在地上。 美好的一切都只停留在了一朵红玫瑰上,一朵由夜莺的鲜血所染红的白玫瑰。 一年级:方加圆

有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他想邀请女孩与他共舞。 女孩说:"给我一支红玫瑰,我就与你共舞。" 笨笨的男孩不知道这里没有红玫瑰,他便慢慢地找。 一只夜莺被男孩感动了,它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支白玫瑰。 男孩看到了红玫瑰,心里很激动。 他找到了女孩,对女孩说:"我找到红玫瑰了,请与我共舞。" 女孩一脸嫌弃地说:"红玫瑰算什么,珠宝都好过它了。" 男孩一脸疑惑,周围的人告诉他,女孩已经嫁人了,是一个比她大20岁的富豪,拥有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男孩回到了故乡,拿起家里的书读了起来,终于成了一名着名的戏剧家。 而女孩却被一帮盗贼杀了,因为无数的金银财宝。她死时十分丑陋,抱着钱躺在地上。 美好的一切都只停留在了一朵红玫瑰上,一朵由夜莺的鲜血所染红的白玫瑰。 一年级:方加圆 有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他想邀请女孩与他共舞。 女孩说:"给我一支红玫瑰,我就与你共舞。" 笨笨的男孩不知道这里没有红玫瑰,他便慢慢地找。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王 军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 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红楼梦;意象;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5)04-0110-03 ①参见敦诚《四松堂集》。昌谷:唐诗人李贺,家居昌谷(今河南省宜阳)。诗集《李长吉歌诗》亦名《昌谷集》。破篱樊:《四松堂集》嘉庆刊本及《熙朝雅颂二集》作“披篱樊”。破,披,义同。篱樊,亦作“樊篱”,篱笆,喻前人的诗歌境界。收稿日期:2005-05-06 作者简介:王军(1977-),女,四川邻水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我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因其未完成之巨著《红 楼梦》闻名,然而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其生前好友敦诚曾盛赞曹的诗学禀赋:“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藩 篱。”① 《红楼梦》前80回中近200首诗词,或铺陈,或衔接,为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诗词本身更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曹不惜笔墨,大量采用“风”“花”“雪”“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行将没落的盛世图景,读来令人慨叹唏嘘。在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译出。这两个译本与以往译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充分再现了小说中的诗词部分,处理方法各有千秋,可圈可点。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个译本的诗词部分做一粗浅比较,以求教于方家。 一、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image )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融合。[1] 对于诗歌这种十分讲求形象思维的文学形式来说,意象是其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其灵魂———意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诗人独特风格的有力体现。袁行霈先生曾说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风格,与他诗赋中的香草、美人,以及众多取自神话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风格,与他诗中的大鹏、黄 河、明月、剑、侠,以及许多想像、夸张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风格,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李贺的风格,与他诗中那些光 怪陆离、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2] 《红楼梦》诗词 中大量“风”“花”“雪”“月”“金”“玉”“春”“秋”意象的 出现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小说主人公们表达其伤春悲秋、怀金悼玉之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可说体现了作者忧郁细腻、华美深沉的风格。 一般来说,意象选取和安排的方式或手法有三种:赋,比,兴。《红楼梦》诗词更多的是用到前面两 种。“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 )。也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物象直射出感情来。如“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赋象有一般陈述如上例,也有铺排陈述,如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及马志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红楼梦》第18回黛玉所做“杏帘在望”有两句即取此法:“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菱荇”、“鹅儿”、“燕子”、“稻花”等意象的铺陈令一片美丽丰足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更多用的是“比”这种营构方式,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 第25卷 第4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8月Vol.25 No.4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Aug. 2005

诗歌意象大全精简篇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的飞鸟的诗人看来都是快乐自由的。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3.离愁与乡愁:寒衣处处催刀尺 ——中国古曲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此诗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寒衣、刀尺和砧声,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生产

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第6卷 第1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Vol .6 No .1 2008年1月  Journal of Xi ’ an Eurasia University Jan .2008 收稿日期:2007206204 作者简介:张清宏(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安欧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 张清宏 (西安欧亚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翻译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诗歌译作,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用,精思巧构。阐述了意象在诗歌翻 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归纳了意象难译的三点原因:文化的差异,诗歌的模糊性,诗歌翻译中的“意”与“形”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意象处理的基本原则:非比喻性意象应该保留,比喻性意象应该变通。 关键词:诗歌翻译;比喻性意象;非比喻性意象;保留;变通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008)0120072204 Image processi n g i n tran sl a ti on of poem s ZHANG Q i n g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i’an Eurasia University,Xi’a n 710065,China ) Abstract:Poe m s could not exist without i m ages .I 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it is of great i m portance t o p r ocess these i m ages .A ll good translati ons of poe m s undoubtedly involve translat ors’wisdom of deal 2ing with i m 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 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and analyzes three main fact ors contributing t o the difficulty in p r ocessing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which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a mbiguity of poe m s,and dile mma of translati on in keep ing both mean 2ings and for m s .Finally,the paper puts f or ward the basic p rinci p le for p r ocessing i m ages in translati on of poe m s:f or figurative i m ages,they should be l oyally retained;f or non 2figurative i m ages,they should be flexibly transfor med . Key words:trans lati on of poe m s;figurative i m ages;non 2figurative i m ages;retaining;transf or m ing 一、意象的作用和意义 人们喜爱诗歌,欣赏诗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是诗歌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亦即诗歌具有审美价值。诗歌的审美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大致可分为显性的审美价值和隐性的审美价值。就汉诗而言,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语体、语气、音韵、形体、篇章结构、语言文采、时代特征等等有关语言及其使用的各个方面的特色构成诗歌的显性审美价值因素,而格调、韵致、神思、本色、虚实、立意、意象、意境及艺术感染力等特质则构成隐性审美价值因素。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应尽最大努力,将诗歌的显性和隐性的审美价值因素尽可能的传达出来,实现音 美,意美,形美[1] ,以期达到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获得最大限度相同的美的享受,实现读者反应相似 [2] 。本文将重点探讨诗歌翻译中意象的传达与 处理。 意象、意境是诗歌的格调和诗人的精神气质及思想感情的体现与依托。不论是中国诗,还是西方诗,意象都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意象”一词缘于中国,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赋予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 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3] 。意象之于诗歌,犹如盐 之于美羹,是美味之根本[4] ,其再现与变通是诗歌风格翻译中的最高层次。 意象,根据感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五类: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如,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的意象就涉及到了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意象将人的各种感觉综合地调动起来,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

The_Nightngale_and_the_Rose_夜莺与玫瑰__原文及译文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夜莺与玫瑰 Oscar Wilde 1"She said that she would dance with me if I brought her red roses," cried the young Student; "but in all my garden there is no red rose." “她说过,只要我送她红玫瑰,她便会当我的舞伴。”那个年轻人嗟怨着,“但整个花园中就独独少了那么一朵红玫瑰啊。” 2From her nest in the holm-oak tree the Nightingale heard him, and sh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leaves, and wondered. 一只在栎树上筑巢起居的夜莺听到年轻人的嗟叹,好奇地从树叶缝里张看。 3"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年轻人继续叹道:“独独少了那么一朵红玫瑰!”泪水此刻充盈他双眼,“告诉我,所谓幸福,究竟是什么!读懂了孔孟之道,探讨过生与死的奥秘又如何?就是独独少了那么一朵红玫瑰,我的人生完全是悲哀的!” 4"Here at last is a true lover," said the Nightingale. "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sung of him, though I knew him not: night after night have I told his story to the stars, and now I see him. His hair is dark as the hyacinth-blossom, and his lips are red as the rose of his desire; but passion has made his face like pale ivory, and sorrow has set her seal upon his brow." “真正懂得去爱的人,看来我终于找到了,”夜莺自语,“为了找到明白爱之真缔的人,我夜夜高唱。就算我不知道去哪里寻,我还是为他高唱。每一晚每一晚,与星星对话,编造真爱的故事,为的是找到一个真正懂爱的人。现在,他就在这里。啊,乌黑的发丝,风信子一般的;啊,红润的嘴唇,红玫瑰一般的。然而看啊,他内心的炽热反倒让他的脸苍白无血色;他的忧伤感觉更使他眉梢紧锁。” 5"The Prince gives a ball tomorrow night," murmured the young Student, "and my love will be of the company. If I bring her a red rose she will dance with me till dawn. If I bring her a red rose, I shall hold her in my arms, and she will lean her head upon my shoulder, and her hand will be clasped in mine. But there is no red rose in my garden, so I shall sit lonely, and she will pass me by. She will have no heed of me, and my heart will break." “明天晚上,王子舞会上,”年轻人还是在自怨自艾,“我爱的人会如期前往。假使我送她红玫瑰,她便成了我一夜的舞伴;假使我送她红玫瑰,我便一手把她抱住,她也会把头落在我的肩上,她的手牵着我的手。不过,独独少了那么一朵红玫瑰,我只好一夜独坐,就算与她擦身而过,也只会失之交臂。心,很痛!”

中英文诗歌鉴赏

中英文诗歌鉴赏考试题目与答案 1.In regard to what Poetry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in China is “poetry is to sing what is in the heart”; (原文为:诗者,吟咏情性也。) thousands of years later, the great poet in Britain Wordsworth interprets poetry as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可译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please make a comment on the two definitions of poetry above. You may answer 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 答:中国诗歌重在言志抒情。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反映的志愿也不一样,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表达了诗人的不得志。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西方诗歌重在对感情的自然流露。 2.Auditory effect is of great value in reading a poem. What are the elem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auditory effect in Chinese poems and English poems? Please answer the question above with some examples. You may answer 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 答:CP: 1. Effects achieved by monosyllabic nature of the characters. 2.Effects achieved by possession of fixed tones of the characters. 3.Effects achieved by other devices (rime,alliteration,riming compounds, reduplication,onomatopoeia ) rime: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Analysis:The poem is mainly in four- syllabic line, with an occasional extra syllable (in stanza I, line2, and stanza III, line3) the rime scheme is :AAOA,BBCC,DDCD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诗作中含有大量的舟船意象,从诗人的住行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角度,分析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发现杜诗中的舟船意象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杜甫在《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里回顾一生,发出“哀伤同庾信”的悲叹;①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又说“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处相联,发现杜甫与庾信在漂泊他乡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庾信是南人北寓,杜甫是北人南泊。北马南船,杜甫在南方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与舟船有了联系。“关下嘉陵水,沙头杜老舟”(《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1],是南宋范成大的诗句,“杜老”即指杜甫。杜甫在《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中写道“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又在《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中说到“君今起舵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范成大将杜甫的诗句“杜陵老翁秋系船”、“余亦沙边具小舟”合并浓缩为“沙头杜老舟”并写入己诗,足见杜甫在生活上与舟船是很密切的。缘此,笔者即试析一下杜诗中舟船意象的独特风貌。 一、舟船意象渊源与杜诗中的舟船意象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独木舟,随后演变出空间更大的木板船。最初“舟是指用于江河两岸的过渡工具,而船则是沿水道上下航行的远行

工具”[2],舟、船“普及之后,最先的这种过渡与远行的区分就不明显了”[3],可并称为舟船。早在先秦时,诗歌中就出现了舟船意象,如“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诗经?柏舟》)。作为诗歌意象的舟船,在言语表达层面上,由于古人分类的细致、修辞等因素,除了舟、船,尚有航、舸、桨、棹等多种表达。而先秦至盛唐,杜甫诗歌中出现的舟船频次是最多的,高达470余次。②杜甫笔下的舟船意象始于其身处北方之时,但数量较少。杜甫真正在生活上与舟船密切相关、在诗歌中大量涉及舟船意象并凸显其自身特色,是从漂泊西南开始的。 二、杜甫诗歌中舟船意象的特点 自先秦至盛唐,诗歌中舟船意象的表达情境,多为渡水场景、泛游描写,情感上多为玩乐、离情、隐逸等。而到了杜甫,时代环境的前后变迁,自身的经历与情感的参与,使其诗中的舟船意象以更接近生活的笔调呈现出来,诗中的意象与诗人自身的外在处境、内在情感联系的更为紧密。 杜甫面对安史之乱引起的社会动荡、肃宗的冷遇等情况,被迫举家流浪至相对安定的南方。然而,即使在南方,也先后出现了多次骚乱。这种情形下,杜甫不论是思北归还是避战乱,都与作为水路交通工具的舟船有了联系。更突出的是,他出峡后真正达到了舟居的地步。 ③杜甫频繁的舟居与船行,反映到创作中,就使得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第一,外在处境上,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杜诗中的舟船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

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摘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翻译;审关再现;古典诗歌;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引言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aesthetic representation)。翻译是一个对翻译客体(sL)的审美信息进行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艺术体验过程。翻译艺术再现的本质是将对原语文本(SL)内省的理解内涵转化为外显的直观形式(TL),也就是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译而言,翻译审美成功的再现在于主体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materialization)于译作中?(p218)。这种审美体验来自于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sL)各审美要素的正确解读、理解,并且在不背离原语文本核心审美信息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审美主观能动性,艺术地、创造性地通过翻译,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杜甫的《登高》被视为中国传统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和经典代表,声韵和谐、意象绝美、意境深远,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要素。本文拟从对《登高》的两种英译文本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实现语际的审美再现。 一、翻译客体的审美解读:《登高》原作分析 (一)翻译客体形式美的解读 翻译客体的审美构成,涵盖原语文本(sL)所有的(goodness)①,这种美分为两个系统: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089’。形式系统主要包括音、韵、词、句、 章、节等语言形式要素以及sL所呈现的外化物象,即意象的铺陈。中国格律诗的形式美之关键要素,一是声韵律,二是对仗。这两点在《登高》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请看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英文诗歌赏析翻译

《英语诗歌欣赏》课程教学诗选 Types of Poetry Unit one Nature The Pasture Robert Frost (1874–1963) I’M going out to clean the pasture spring; I’ll only stop to rake the leaves away (And wait to watch the water clear, I may): I shan’t be gone long.—You come too. I’m going out to fetch the little calf That’s standing by the mother. It’s so young, It totters when she licks it with her tongue. I shan’t be gone long.—You come too. 牧场 罗伯特·弗罗斯特 (1874–1963) 我去清一清牧场的泉水, 我只停下来把落叶全耙去 (还瞧着泉水变得明净—也许); 我不会去得太久。—你也来吧。 我去把那幼小的牛犊抱来, 它站在母牛身边,小得可怜,一摇一晃,当母牛给她舔舔;我不会去得太久。—你也来吧。 (方平译) Daffodils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