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

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今,关内侯。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亻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答,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嵩,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个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

曰冲,仆射房始祖也。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八子。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尚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棉)、大郑王房(郑孝王亮)。

代祖元皇帝讳嵩,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仁公,四子:长曰高祖,次曰梁王澄,次日蜀王湛,次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二十二子,分十五房:曰楚王智云、曰荆王元景、曰徐王元礼、曰韩王元嘉、曰彭王元则、曰郑王元懿、曰霍王元轨、曰虢王凤、曰道王元庆、曰邓王元裕、曰舒王元名、曰鲁王灵夔、曰江王元祥、曰密王元晓、曰滕王元婴。

由上记载可知,陇西郡李氏自周、隋唐朝,人众迅速膨胀,成为一个支派繁多的大家族,共计有范阳、顿丘、渤海、申公、丹阳、安邑、镇远将军、平凉、姑臧、敦煌、仆射、绛郡、武陵(武阳)、定州刺史、南阳公、谯王、蔡王、毕王、雍王、郇王、大郑王、蜀王等几十个大房。以地名命名的房系,则清楚地反映了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的主要分布。

大槐树迁民之--李姓

大槐树李(lǐ) 姓 系承皋陶, 始祖为利贞、李耳, 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一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李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 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 至清末其后裔分布: 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晋中、晋北、晋东南。李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 ①源自嬴姓。据《元和姓纂》、《北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帝生于若水, 居于帝丘。其生有儿子大业, 大业生子女华, 女华再生皋陶, 因生在曲阜偃地, 得偃姓。帝尧时, 皋陶曾担任大理官。生有儿子伯益, 被赐为嬴姓, 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生恩成, 后子孙历虞舜, 从夏朝到商朝, 世代都担任大理的官职, 因此皋陶的后裔按照当时的社会习惯, 以官为氏, 就用官名中的理字作为姓。到了商纣王时, 理姓家族传到了理徵, 理徵字德灵, 因敢于直言向纣王进谏而为纣王所不容, 最后被纣王处死。理徵的妻子陈国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到古伊国的旧址伊侯之墟, 靠吃木子即李子的果实充饥才能得以活命, 于是就理姓改为李姓。另一种说法: 周之前未见有李氏, 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 因理、李两字古音相通, 老子为利贞的裔孙, 因祖上世世代代为理官, 便也以李为姓。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正史中记载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是李耳。②源自他族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 又聊城的李姓有两支, 一支世代担任契丹族的酋长, 后来迁到京兆; 另一支为奚族人, 姓氏不明。这两支族人都由唐王赐为李姓。又鸡田的李姓, 原为河曲的一个部落, 后来这个部落的光进作了唐朝的节度使, 于是唐王赐光进姓李; 又渤海国是唐朝时人建立了政权, 渤海人茹常作了朔方的将领, 因屡立战功被赐姓李, 并改名为嘉庆。③源自他姓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唐时有名叫董秦的, 是幽州蓟地人, 从叛将史思明的军队中突围出来, 唐朝大将李光弼将他召到国都长安, 唐王赐他姓李; 西域也有李姓。唐肃宗乾元元年, 西域匿识国国王来朝见唐王, 唐肃宗赐他姓李。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 北魏鲜卑族的复姓叱李氏, 后改为汉姓单姓李。又同州蒲城人郭子和与他的弟弟子政、子端、子升一起归附唐朝, 唐王赐他姓李。〔郡望〕李姓的郡望主要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中山郡、广汉郡等。陇西郡: 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设置, 属今甘肃省东乡、陇西地区。治所在甘肃临洮。〔堂号〕李氏的堂号主要有陇西、赵郡、平棘。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 今甘肃的兰州、巩昌、秦州一带) 。〔堂联〕李姓的堂联有: 陇西望族; 北海名流( 李邕) 。卫公勋业( 李靖) ; 元礼门墙( 李膺) 。经传道德( 李耳) ; 名重谪仙( 李白) 。家藏邺架( 李泌) ; 召赴玉楼( 李贺) 。居士词犹传漱江( 李清照) ; 娘子军莫与争锋( 平阳公主) 。狂歌痛饮双仙骨( 李白) ; 索句呕心一锦囊( 李贺) 。木荣花绽展春色; 子孝孙贤传嘉风( 木子为李) 。岷江水利千年颂( 李冰) ; 昌谷诗风万里香( 李贺) 。诗礼趋庭, 人羡邺侯卷轴( 李泌) ; 忠贞体国, 世瞻元礼肃墙( 李膺) 。世系考春秋, 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李耳) ; 渊源溯唐代, 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李白) ; 鸣凤朝阳, 谏诤均推御史( 李善感) ; 宫袍带月, 神气咸饮谪仙( 李白) 。田可耕, 桑可蚕, 书可读, 袭誉传家至宝( 李袭誉) ; 战则胜, 攻则取, 守则固, 文忠开国殊勋( 李文忠) 。胪唱儿孙三百辈; 经传道德五千言( 李氏祠联) 。楷模听松风, 敢与龙门望第; 文章标花萼, 莫忘鹿洞遗规( 李氏祠联) 。玉炉修炼延年药; 真道兴诚益寿丹( 李耳说经台联) 。匡山怀哲士; 青莲慕奇才( 李白祠联)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 李兆洛撰书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撰书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李氏329 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李氏1806 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774 例。李姓的历史名人古代有伟大哲学家、道学派创始人李聃, 即老子; 战国时赵国有名将李牧, 秦蜀郡太守、都江堰的建造者、古水利专家李冰; 两汉有飞将军李广; 随末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 唐代名将军李靖,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唐末名将李克用, 克用之子、后唐始主李存勋; 五代南唐开国皇帝李日升; 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有李煜; 明代有哲学家李贽; 明末有农民起义领

李姓的分布和迁移

李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为赵郡李姓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王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占河北省总人口的1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11.4%)、河南(11.1%)、山东(10%),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9.4%)、江西(8。2%)、山西(6.2%)、湖南(5.5%),这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9%。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人口总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2%。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10.3%)、山东(9,2%)三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7.4%)、江苏(6.9%)、河北(6.7%)、福建(6%)、河南(5.9%),这五省的李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瑯(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珮(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鸭

璨公派下千公—下李世系详表

海内望族 陇西李氏

海内望族——“陇西李” 作者:李吉来源:李氏网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3日点击量:29024 来源:李氏网时间:2009-2-6 李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古老姓氏。在众多的李氏衍派中,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标志的陇西李氏最为著称,是中华李氏的主流支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陇西李氏,英贤辈出,代有伟人,播迁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华夏诸多姓氏宗族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豪族大姓。 一、以官为氏源远流长 据史书所载,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世袭其职,代为理官,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理徵(字德灵)以直言切谏,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利贞也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仕陈为大夫。周康王时赐苦县为李氏采邑,遂家于苦县。其五世孙李乾,为周上御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字伯阳,又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著有《道德经》八十一章。唐明皇时追尊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老子。 春秋战国之际,李氏人才济济,屡出将相。晋文公时,有“理官”李离,执法严正,因“过听杀人,自系请罪”,虽经晋文公多方慰勉,仍伏剑而死,以身殉法。魏相李悝,助魏文侯变法图强,三晋称雄。而伯阳子李宗仕魏,封于段干,为魏国贤人。其子李同为赵国大将。李同子李兑,赵惠文王时拜为相国。其子李跻封安阳君,子孙后裔,世居显要。秦相李斯也系陈国苦县李氏后裔,助始皇帝扫平六国,一统宇内。周赧王时,李氏分为两支,一支迁于甘肃,一支迁于河北,始有陇西、赵郡之分。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伯阳八世孙李昙初为赵之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辩、昭、玑。崇字伯佑,封陇西郡王南郑公。其子李信,字有成,为秦大将军,率军伐燕,将燕太子丹追杀。信生超,仕汉为大将军,渔阳太守,有二子,长曰元旷,官居侍中,次曰仲翔,为河东太守,晋封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其子伯考历仕陇西、河东二郡太守。自李崇至伯考,祖孙六代,或为镇将,或为郡

李氏字辈

李氏字辈 1、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德怀忠,作善兴宗。 2、某地李氏: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某地李氏:安、邦、定、太、平。 6、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湖南桃源: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9、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文、武。 10、重庆李氏: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 11、某地李氏:安、居、端、详、传。 12、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嵩浦李氏:安然定立,发达明尚;世从卿良,士民文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16、某地李氏: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广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首天维文祥,贺学周彦应。 17、某地李氏:保、公、同、维。 18、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19、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20、缙云李氏: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入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广大安康福寿昌;道德崇高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吉林长春:保兆长子景玉。 22、某地李氏:宝、玉、凤、振。 23、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24、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某地李氏:帮国振香树,东风雨润芳。 26、湖北李氏:帮、国、之、贞。 27、某地李氏:邦、国、永、宗、传。 28、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31、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32、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33、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李氏源流 (一) 李姓由来 姓氏:李 祖籍:陇西 祖宗:利贞 郡望:陇西郡 堂号:陇西堂 分类:以官为氏 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íng)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生同,为赵大将军。生兑,为赵相。生跻,为赵阳安君。二子:曰云、曰恪。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辨、昭、玑。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最新湖南李氏字辈谱

湖南李氏字辈谱(郴州、永州、娄底、涟源(娄底)、怀化及湘西地区) 添加时间:[2008-9-18] 点击数:453 01、湖南郴洲:高曾衍庆,祠依维凡; 02、湖南郴洲:高中燕顺,次依维方; 03、湖南郴州:世、永、英、雄、茂; 04、湖南郴州:福禄加增,茂承先志,绍启正英; 05、湖南郴州:国泰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传名; 06、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07、湖南江华:火朝神州旺,历代有贤良,念祖光前辈,嗣孙裕后昌,积善修馀度,诗书集锦章,奋发求知识,科学新海洋,平生宜廉洁,严正立纲常,振兴伟中华,国泰民安康,居家崇勤俭,仁和福禄长,睦邻恒忠信,文明礼义邦,史成传寰宇,万世永流芳.; 08、湖南江华:金文向光堂;铬甫树熟芳; 09、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10、湖南资兴:焕炳昭文盛,高标步武清,联芳咸嗣美,万禩永扬声; 11、湖南资兴:龙门英俊显,应启朝廷兴,组绶荣湘楚,儒冠振凤城; 12、湖南资兴:毓秀钟灵,焕彩含芬,蔚为国华,世代流馨; 13、资兴凤凰:景仲朝必彰,子仕宦廷光;孙贤荣显贵,福禄远奇昌;世永英雄茂,才高道义良;德崇通达泰,学广姓名香;传家敦孝友,经国著平康;志继元科振,功垂善庆长;派衍廷南楚,支分自豫章;声称扬云梦,令誉播潇湘;

14、湖南桂阳:有、本、光、宗、耀、祖、文、章; 15、湖南永兴:才贵有子,胜文朝家;宗堂永振,万代恒昌;荣华世绍,思维向善,福自流长; 16、湖南宁远:登、厚、福、基; 17、宁远灌溪:仁麗國如士,鍾秀恒崇德,茂聞仕普複,時景允大萬,光應昌先發,啟隆長繼春,乾坤開泰運,賢達品玉京。(李春瑶提供); 18、永州祁阳:登三成必,定国安邦;兴崇仁让,永绍前光;代宗俊秀,世庆明良; 19、祁阳洪山:方际其昌大,材良映朝兴;本支发祥懋,兆启士斯文;立学光宗祖,家传瑞秀宾;声华成世德,孝义一庭荣; 20、湖南祁阳:庆子海真世,延文天一登;三奇正士志,维明大有成;朝国昌顺应,中和希颜仁;长茂纯如玉,伯仲时可兴; 21、湖广祁阳:必定安邦兴,进位朝相祚,盛世重才能,思去恩远固; 22、湖南祁阳: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元宝大通; 23、湖南祁阳:清树辉垂锦,求荣耀在钧,深根熙致铄,康乐焕时银; 24、湖南祁阳:千思胜绍文,才仁义志信;国正天心定,邦家大有成; 25、祁阳李氏:千道志讳文,万理尚国洪,春三正大光,明克本有成 26、湖南桂东(西平派字辈):(唐):廿八徙古酃,忠邦及元廷,天锡英公厚,仲国继仁敬(上自李晟公始每字一辈);(明清):仕正高遴选,均举惟斯文,斋廷时焕发,朝楚作良臣,应会春秋榜,联科定显名,书香承祖烈,经济绍前勋……; 27、桂东城南:本根培植厚,滋润在元良;福蔭钟奇秀,经畬蔚翠芳;鸿材柱楝大,受作梯航;枝业能留意,咸分上苑香; 28、桂东城南:陇郡源流远忠武肇,西平谷村分节振洵,成庆一仁友必仕鼎,正阳学汝维世囗堪承继,善长自发辉; 29、湖南桂阳:有本光宗,耀祖文章; 30、湖南永州:子、学、生、尚;

李氏宗谱

李氏宗谱 江苏泗阳李氏网络上传,山东莒南东团林李兴校点 李氏宗谱原序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夫家之有谱,所以明世次,别尊卑,辩疏戚也。豈以之示誇祤,侈榮贵,而於族纇之奇哉。每见世人不察作谱本旨,故加文饰。见太始公之自叙,推本黄農,遂尤而效之,務援古昔。動则曰:吾某帝王之苗裔也。吾某圣贤之後昆也。呜呼,何甚謬妄哉!亦大異於狄枢密之不祖梁公者矣。余生长淮楚。缘冯夷肆虐,稽天襄陵者,十有数年。物产湮沉,生计断绝。难籍明经,而铨無期。不得已。流离转徙,浪跡东国。因得纳交於栱翁桥抒○1。 栱翁世居沂郡之东潘○2,以孝友传家者也。少负雄才,抱大志,博览群书,尤好孙吴之言,慕衞霍之烈。杨誉黌序间数十年,数奇不偶,未遂厥志。年逾古稀。乃退守先人之遗業,而楽意田园焉。燕閒晤聚,握手言心,興余竟成莫逆。 余極羡其族姓繁衍,人文蔚起。因询及所徙来。栱翁出一帙相示,乃其籑修之家谱也。余捧览之餘,见其世次分明,尊卑疏戚,秩然不紊。固云善矣,且又直叙本支,绝不攀援古昔聖贤帝王枝叶以为光榮,真得作谱本旨,而有狄枢密不受梁公告身之高义者也。爰極叹服之,谓其逺出世俗之见,不啻萬萬。因僭書数行於谱端,以志景慕之私焉尔。 宗谱弁言 吾宗李氏,明代之先,世系无考。兹欲追续,其请自有明代始乎。常闻建文时,有祖居燕京西华门大木厂○3。曾興修皇極殿○4。後缘靖难兵起○5,隐居沂郡苍山○6之阳庙前村○7,传及四世。正德间,復罹刘六刘七之乱○8。由北直寇山东,流毒郡邑,巢穴苍山,庙前一带蹂躏殆尽。四世祖兄弟五人,各寻生地。继而贼平,长祖復归庙前。 二祖北往居河北安新县三台村——今三台镇。顺治间,有庠生静。一公名曰衷繍者,乃其苗裔也。常一晤叙,因識其宗派焉。 三祖南行居江南之桃园县——即今江苏泗阳县。 四祖创居东潘○9,即余之高祖。是为东潘之始祖也。 五祖卜居日照县马庄——今涛雒,亦尚有遗踪可考。但诸祖睽隔,音问久疏。世次名讳,多不可稽。所可稽者,惟有东潘一脉耳。蓋比盧聚處,相延難及九世,皆可考而知之也。 近因树大枝蕃,流逺派别,且有离群散處者。余恐日久人玩事逺易忘,或失先世之遗传,或紊後来之名分。乃录所见闻,述而谱之,令後人識祖德之绵逺,世代之源流,而罔敢陨越焉。但愧陋劣。故存此以俟有大通明者,文而广之,庶不失李氏之宗谱云。 始祖五世孙煋记

百官堂李氏(陇西堂石首分支)

荆楚石首、华容“百官堂”李氏 “百官堂”李氏族人现多居于湖北石首、洪湖、监利、公安,湖南华容、南县、安乡等地。原“百官堂”李氏祠堂在石首高基庙镇大兴坛,文革中毁坏。 永乐年间,我族在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 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 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 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 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 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依据族谱和《明代贤相杨溥传》中考证:“百官堂”李氏的一世祖名叫李仁用,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即公元1198年。在家排行第八,世居今山东省昌邑县八角井。在宋理宗宝庆二年,也就是公元1226年,被朝延招举贤良,派到荆蜀之地,办管财赋税务。他到任后,看到石首城内绣林的山水很美,便落户东岳山下的八仙洞旁,大约在现在笔架山办事处办公室附近。 一世祖李仁用到石首后,延至五世,一共有子、孙、重、玄共四十九人,其中有三十人是朝延命官,并有进士三人。族中为三进士在石首立有三牌坊,石首县志对此有记载。 在明朝的永乐年间,即公元1415年左右,在五世祖李永安住宅旁设有家庙并设供奉大仙的祭坛,明末毁于兵,遗址在靖忠坊。到了清朝,遗址被豪右窃踞。后来在高基庙刘田岗设有祠堂,祖祠和

供奉大仙的祭坛相并而建,但祖祠要比大仙坛宏大。虽然华容的白竹寺、麻李港设有分祠,但在每年的清明节,族人们均先到刘田岗的公祠祭拜,后到分祠和祖墓祭扫。“百官堂”李氏祖祠的门联是:“由山东八角井迁八仙洞历年八百金马玉堂克绍八砖世弟, 自宋室三进士立三牌坊筮仕三朝武德文功不愧三楚名家。” 关于堂号,老谱中载有“大仙坛”,在石首族人中传之较多的是“大兴堂”,在华容族人中称的是“百官堂”。明朝时期,因我李氏在宋、元、明三个朝代有九十七人奉朝廷之命做官,故称谓“百官堂” “百官堂”李氏族规十二条 一、为人首重孝悌 二、伦常关系风化 三、成家必由勤俭 四、尊长务宜敬重 五、青年务要纯洁 六、父兄必严管教 七、族人须敦和好 八、祖业不能轻弃 九、收支务宜正当 十、垢墓不准破坏 十一、尊重管事地位

李氏族谱 辈分表

李姓辈分表 石首华容“百官堂”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中和 承祖德,豫顺必兴隆。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有美循先绪,绍闻广 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四川三台李氏字辈:明永李朝天,文中绍丕先,兴广长成德,定向嘉法全。 四川广安武胜李氏字辈: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派语:金明左国进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 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陕西安康李氏派语:治定来全,忠孝贤良,承前育后,兴宗耀祖,先彰正义,永显文武,春,德,大,聪明睿智,玉彩金颜,本支百世,用从先进,翰章忠政,克广德新,高雅俊秀,仁 义谦真,文武双全,安邦定国,增光耀祖,福寿添升,千年富贵,万代荣昌。 四川南充、德阳中江李氏派语:斯氏本忠,万世兴隆;洪兆先德,永佑后聪。(续字辈)家 国天廷,中华少雄。 四川广元苍溪一带:恩荣光昌国,洪财焕大唐。 四川青川县茶坝乡派语:龙斗林思从,春正开荣昌,忠和光天德,万世自留芳。 四川南充西充李氏字辈:朝庭延长,君国忠政,天子万年。 东山李氏派语: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高桥李氏派语: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云湖李氏原派语: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新派语: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李氏起源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家训家谱字辈郡望堂号大全看看扩散收藏吧

李氏起源!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家训家谱字辈、郡望堂号大 全,看看扩散收藏吧 李氏宗亲群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氏”,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氏宗亲群”,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全球李氏大家庭。我们同心同德,弘扬李氏文化,繁荣李氏大家族。 唐代的李延寿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他在《北史·序传》中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林宝撰《元和姓纂》,记录李姓的起源,就根据李延寿的说法。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撰写《新唐书》时,又依据《元和姓纂》,并加以充实。《新唐书》中的《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里,所列李姓的起源,谱系甚为详尽。《新唐书·宗室世系》载: 李姓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皋陶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陇西李氏,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

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 为世人所铭记。 家训八要 一要孝,父母面前无违拗。在生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有何效?尔子在旁看尔样,忤逆之人忤逆报。当为孝。二要悌,兄长面前无使气。手足痛痒本相关,尔争我妒终何益?有酒有肉朋友多,打虎还是亲兄弟。当知悌。三要忠,富贵贫贱本相同。譬如替人谋一事,能尽其心便是忠。一点欺心天不依,弄得钱来转眼空。当知忠。四要信,一诺千金人所敬。譬如约人到午时,不到未时终是信。若是一事不践言,下次说来人不信。当知信。五要礼,循规蹈矩无粗鄙。先生长者当尤尊,子弟轻狂人不敬。况我侮人人侮我,到底那个饶了你。当知礼。六要义,事大遇幼无不及。譬如一事本当为,有才也要留余地。又如好事不向前,懦弱何无男子气。当知义。七要廉,百般有命只由天。口渴莫饮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巧人诈得痴人谷,痴人终买巧人田。当知廉。八要耻,好汉原来一张纸。含羞忍辱骗得来,那知背后有人指。寄语男儿当自强,甘居人下何无耻。当知耻。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色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色 摘要: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 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 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 到唐朝李姓成为国姓, 陇西成为皇姓的郡望, 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陇西李氏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姓帝王,百姓之最;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天下李氏,根在陇西。 关键词:陇西;李氏;祖籍;区域文化 望出陇西, 就其本意而言, 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所说的陇西李氏的陇西, 是指李氏的郡望陇西郡, 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唐朝时李姓成为国姓, 陇西成为皇姓的郡望, 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 亦使得陇西李氏文化在众多的姓氏文化中独具特色, 本文就其上述问题做出探讨。 一、陇西李氏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 寻根问祖, 大都可以上溯到陇西。《人民日报》1992年8月27日有《李氏根基在陇西》一文, 其中说道: 经过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历史资料证实, 李氏根就在陇西。目前, 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在陇西修复李氏陇西堂,文中又说道, 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称: 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 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 殆无疑义。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以下就陇西李氏的主要内容考述如下。 (一) 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 指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 是一个古郡名, 而非今之陇西县。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一, 始置于战国时的秦国, 辖陇山以西, 今甘肃省境中部的大片秦国属地,

李氏家谱3360例

1、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德怀忠,作善兴宗。 2、某地李氏: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某地李氏:安、邦、定、太、平。 6、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湖南桃源: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9、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文、武。 10、重庆李氏: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 11、某地李氏:安、居、端、详、传。 12、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嵩浦李氏:安然定立,发达明尚;世从卿良,士民文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16、某地李氏: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广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首天维文祥,贺学周彦应。 17、某地李氏:保、公、同、维。 18、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19、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20、缙云李氏: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入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广大安康福寿昌;道德崇高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吉林长春:保兆长子景玉。 22、某地李氏:宝、玉、凤、振。 23、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24、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某地李氏:帮国振香树,东风雨润芳。 26、湖北李氏:帮、国、之、贞。 27、某地李氏:邦、国、永、宗、传。 28、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31、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32、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33、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34、某地李氏:邦治仕登朝,文儒从先世。 35、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36、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37、山东郓城:伯、请、孝、思。

李 姓 源 流 考

李姓源流考 李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人口千分之零点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台湾省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计,再经过计算机处理,结果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李姓超过8700万人。李氏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以北方居多;在台湾省,按人口多少被排在第五位;在海外,几乎遍及全世界: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及香港地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怎样形成的呢?李姓出自黄帝,其始祖皋陶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之官,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相传他还能驱使一头名为觟角虒的独角兽,这头怪兽极有灵性,能分辨善恶真伪,见了有罪的人就用独角去冲撞,见人说假话就发怒。皋陶在他的帮助下,断案从未出差错。编修于北宋末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云:“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司法长官),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在今河南淮阳)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gu)县(今河南鹿邑)。”按,伊侯之墟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经嵩县、伊川,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所以,“伊侯之墟”应在今河南西部的伊河流域。又据《姓氏考略》,“理、李古字通”。于此可知,李姓是嬴姓颛顼的后裔,先为理氏,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豫西,后到豫东鹿邑县定居;为了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称李利贞的11世孙是李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说,昌祖的5世孙李乾“为周上卿大夫,取益寿氏女婴敷,生耳”。李耳,宁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厉乡曲仁里,周平王时做过管理藏书的史官。这说明李氏自商末至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的8世孙李昙,宁贵远,为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今河北唐山)西。昙有四子:祟、辩、昭、玑,因在外地任官,定民而分出两支。长子祟,字伯祛,任陇西守,南郑公,为陇西(在今甘肃境)房:四子玑为赵郡(在今河北境)房。后来,陇西房分为3 9房,赵郡房分为东、南、西三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都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即(史记?老了列传)中所云:老子后裔李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刘焉”。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历蜀汉、晋、唐、宋,都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族,其中有的融入于氏、白、苗、瑶、侗、壮、水、彝、傣、满、回、布依、仡佬、毛难、仫佬、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第801-1200例) 2008年04月10日星期四下午05:21 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3?¢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友良显会伯,泰荣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开盛德,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4?¢江西临川:天将下月色,清?照柔心。 1205?¢赢鳞李氏:天开才学长,克建必为良;永作知闻广,化成万国光。 1206?¢四川开江: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1207?¢四川成都: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1208?¢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春、月。 1209?¢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昌,亿年遵主训,世代得安康。 1210?¢湖北武昌:天开作则,定国安邦。 1211?¢开封杞县:天开志文明,洪(宏)德传万世。 1212?¢河南通许:天、培、玉、树(素)、传。 1213?¢攀枝花李:天、启、登、安、国、永。 1214?¢河南焦作:天清振中国,永生兆庆祥;三春长发茂,荣光万世昌。 1215?¢四川李氏:天、如、崇、廷、荣、万、光、文、朝、忠、开。 1216?¢四川资阳: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1217?¢湖北黄梅:天时开泰运,成象景自新。 1218?¢重庆铜梁:天顺成宗寿,荣华百世有;万盛年兴朝,永代得昌佑。 1219?¢贵州遵义:天文智彭先,玉开春庭明。 1220?¢香港李氏:天文維木國,草龍九?守。 1221?¢河南南阳:天、祥、万、世、用、兴。 1222?¢某地李氏:天、星、培、克、顺。 1223?¢望丰李氏:天秀光明碧再启,方元定跃显世通;先之长发国家建,祖德永茂朝廷封。 1224?¢安徽李氏:天先尚家廷,道德扬华贵。 1225?¢山西介休:天应芳敷殿,国元如春(树)生;正显奇明贵,玉宝廷承登。 1226?¢重庆李氏:天应通文永,促仁显大明;有富贵在兴,尧舜享太平。 1227?¢重庆李氏:天应生文运,众仁聚大明;有富贵在兴,尧舜国太平。 1228?¢益阳李氏:天应志绍万,时亶贤先枝;山镇资湘大,宗嗣显孝思。 1229?¢南安九都:天允弘国,学毓正光;渊才亮茂,雅庆宏毅;仁礼敦庸,文敏诚笃。 1230?¢安徽芜湖:天原成启世长有,大时政忠良克兴;家道学志贤圣文,富经书绍先继后,治国之儒。。。。。 1231?¢木兰山李:天元载之本,坤玉映霞光,文能唯世道,祥兆继年长。 1232?¢万叶堂李:天正啟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1233?¢湖北钟祥:天真方来兆,文章启大中;贤生达金国,乘胜事有功。 1234?¢某地李氏:天子仕昌仁,世赠你朝廷,寿得光宗应,家和万代兴。

族谱模板 李氏宗谱

前言 经考:(李、里、理)三归一统的李姓乃当今中华第一大姓,有史以来均为神州大地名门望族。李氏祖先古往今来在朝廷和地方为官者及名门志士何止万千。自魏晋南北朝及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在朝为官者无不官爵显赫,功著王室,任人孝廉忠清,博学多识,勋德兼著。仅举一例:唐王朝数百年为李氏天下;党中央十五届政治局常委七人中有三人姓李,足以证明在战天斗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各个领域,李氏祖先都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创出了丰功伟绩。正如我族九代孙李大仁为《李氏宗祠》门柱拜题对联:“上下五千年鲤鱼长居龙门,纵横八万里吾族誉满神州”。我等作为历史名门望族之子孙,理应遵照门联“追忆逝者缅怀前辈承遗志,弘扬正气勉励后代创伟业”之精神,认祖归宗,分清房分,世代相传,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古人云:“人生在世姓望在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应该深知人无祖先,根从何来、人无父母,身从何来的道理。 回顾我族光辉的发展历史,无不为之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感到骄傲和自豪!此次理顺宗亲关系,正本清源,防止失传,意在使陇西李氏族众发扬“有荣共享,有辱共御,有事同谋,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从而达到自尊、自爱、自强。百行孝为先,尊老爱幼,以智化愚为贤,模范遵纪守法,路正端行,凡族人有红白喜丧,都应礼尚往来,并效法列祖列宗保护好我族文化遗产

及各处坟茔、墓碑不遭破坏,提倡为上辈建造墓碑,使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据《陇西李氏族谱》载:我族乃唐广平王之后裔,传至“杰公”,沦为平民。杰公育十子,因逃难而亡其九,唯第三子“奇公”立于人世,居福建汀州。后因与外姓发生冲突而避于海外长达八年,尔后经商返回大陆于江南宜兴县南门定居,娶甘氏,育一子名“珠”,珠公育五子,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金德、木德、水德、土德四公无考,唯火德公生于南宋理宗年间,流寓上杭县胜远风浪港,娶伍氏,年六十无子,复纳陈氏为副室,育三子,长乾培,次坤培,三巽培.火德祖九十七而终,葬于福建汀州梅火岭火浪里壬山丙向;陈氏五十七而终,同甘氏葬于府城学衙内. 后因诸多原因,先祖迁广东谋生,继迁四川顺庆落叶大竹百坟山。上仰祖于乾隆年间复迁保宁府巴州枣林境内灵山场西狮山坎下李家老屋定居,繁衍至今,现十二代人居住巴南各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屹立于人群之中。“朝、纲、贵””三辈人历尽艰辛,于明末清初建造成金碧辉煌的古祠和若干座墓碑,为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但在文革中我族个别不孝子孙伙同外姓对祠堂和各处墓碑损毁惨重,令人痛心疾首,幸族中有识之士与族众共议,与九九年捐资出力将祠堂维修一新。现祠后墓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予以保护,二零零五年冬根据自然界划定了一定地盘圣神不可侵犯。综上所述,足以说明我族长发其祥,永世吉昌。

[精文优选]李氏家谱.doc

一、李氏族谱序: 家谱之修,乃之大事,且夫家有谱,犹国之有史,郡之有志。若不知吾族源流来由,祖宗代系,且不知先辈创业之艰辛,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忘祖忘恩,被世人耻笑、指责为不孝之徒。修之族谱,子孙后代需倍加重视,世代珍藏,相传记载。达到千秋万代,有序有谱之目的。 本谱修于共和国62年辛卯岁(20RR)年2月,编写:李明祥;校正:李明庆、李明华。共印五册。 二、吾房修谱导言: 民国35年(1946年),吾父亲李昌益和二叔李昌银租了现在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人民村石子湾官家的田地耕种。当年腊月底由瓦店子搬家到了石子湾。石子湾原有二姑罗家三兄弟和罗永文两家人,我们家搬去后三家人。那里是简陋的土墙四合院茅草房,中间是晒坝。上房正中为堂屋,坐东南向西北。罗二姑一家住堂屋左侧两间和下屋中间,我们家住堂屋右侧两间,罗永文家住下屋两间,堂屋共用。各家香火都供在堂屋里,罗二姑家香火有神台桌,供在正中间,我们家香火供在右边。没有神台桌,用三脚架(鸡爬腿)固定在土墙上,每年家里有人过生日或有吉事,父亲都要烧香敬老人。那时,我们家的家谱放在香火上。父亲曾对我们说:“放在香火上的是记载我们李家世代相传的家谱,不能动它”。因此我们从未动过。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放在香火上的家谱已被虫蛀坏,认为不敢留下而烧掉,而后再无法找到我房世代传序依据。但是,当年父亲讲的李氏祖辈之事,我们一直记得非常清楚。父亲说:“我们是火德公的后代”。他说:“火德公六十多岁还无子,后有人提亲,火德公去相亲,路上踢破了脚小趾甲,鲜血直流,火德公当时封赠说:我相亲成了生的后代个个都像我的脚趾甲是破的。”火德公相亲如愿,取了陈太婆生三子二女,果然个个左脚的小趾甲都是破的,由此而相传于火德公的后代。我房是火德公的后代是无疑问的。 父亲还说过:“我们李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大人物。唐朝时,李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族”……。“火德公由福建迁广东,在湖广填四川时,李家当时有 一

大槐树迁民之 李姓

大槐树李(l ǐ) 姓 系承皋陶, 始祖为利贞、李耳, 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一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李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 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 至清末其后裔分布: 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晋中、晋北、晋东南。李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 ①源自嬴姓。据《元和姓纂》、《北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帝生于若水, 居于帝丘。其生有儿子大业, 大业生子女华, 女华再生皋陶, 因生在曲阜偃地, 得偃姓。帝尧时, 皋陶曾担任大理官。生有儿子伯益, 被赐为嬴姓, 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生恩成, 后子孙历虞舜, 从夏朝到商朝, 世代都担任大理的官职, 因此皋陶的后裔按照当时的社会习惯, 以官为氏, 就用官名中的理字作为姓。到了商纣王时, 理姓家族传到了理徵, 理徵字德灵, 因敢于直言向纣王进谏而为纣王所不容, 最后被纣王处死。理徵的妻子陈国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到古伊国的旧址伊侯之墟, 靠吃木子即李子的果实充饥才能得以活命, 于是就理姓改为李姓。另一种说法: 周之前未见有李氏, 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 因理、李两字古音相通, 老子为利贞的裔孙, 因祖上世世代代为理官, 便也以李为姓。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正史中记载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是李耳。②源自他族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 又聊城的李姓有两支, 一支世代担任契丹族的酋长, 后来迁到京兆; 另一支为奚族人, 姓氏不明。这两支族人都由唐王赐为李姓。又鸡田的李姓, 原为河曲的一个部落, 后来这个部落的光进作了唐朝的节度使, 于是唐王赐光进姓李; 又渤海国是唐朝时 人建立了政权, 渤海人茹常作了朔方的将领, 因屡立战功被赐姓李, 并改名为嘉庆。③源自他姓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唐时有名叫董秦的, 是幽州蓟地人, 从叛将史思明的军队中突围出来, 唐朝大将李光弼将他召到国都长安, 唐王赐他姓李; 西域也有李姓。唐肃宗乾元元年, 西域匿识国国王来朝见唐王, 唐肃宗赐他姓李。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 北魏鲜卑族的复姓叱李氏, 后改为汉姓单姓李。又同州蒲城人郭子和与他的弟弟子政、子端、子升一起归附唐朝, 唐王赐他姓李。〔郡望〕李姓的郡望主要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中山郡、广汉郡等。陇西郡: 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设置, 属今甘肃省东乡、陇西地区。治所在甘肃临洮。〔堂号〕李氏的堂号主要有陇西、赵郡、平棘。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 今甘肃的兰州、巩昌、秦州一带) 。〔堂联〕李姓的堂联有: 陇西望族; 北海名流( 李邕) 。卫公勋业( 李靖) ; 元礼门墙( 李膺) 。经传道德( 李耳) ; 名重谪仙( 李白) 。家藏邺架( 李泌) ; 召赴玉楼( 李贺) 。居士词犹传漱江( 李清照) ; 娘子军莫与争锋( 平阳公主) 。狂歌痛饮双仙骨( 李白) ; 索句呕心一锦囊( 李贺) 。木荣花绽展春色; 子孝孙贤传嘉风( 木子为李) 。岷江水利千年颂( 李冰) ; 昌谷诗风万里香( 李贺) 。诗礼趋庭, 人羡邺侯卷轴( 李泌) ; 忠贞体国, 世瞻元礼肃墙( 李膺) 。世系考春秋, 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李耳) ; 渊源溯唐代, 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李白) ; 鸣凤朝阳, 谏诤均推御史( 李善感) ; 宫袍带月, 神气咸饮谪仙( 李白) 。田可耕, 桑可蚕, 书可读, 袭誉传家至宝( 李袭誉) ; 战则胜, 攻则取, 守则固, 文忠开国殊勋( 李文忠) 。胪唱儿孙三百辈; 经传道德五千言( 李氏祠联) 。楷模听松风, 敢与龙门望第; 文章标花萼, 莫忘鹿洞遗规( 李氏祠联) 。玉炉修炼延年药; 真道兴诚益寿丹( 李耳说经台联) 。匡山怀哲士; 青莲慕奇才( 李白祠联)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 李兆洛撰书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撰书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李氏329 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李氏1806 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774 例。李姓的历史名人古代有伟大哲学家、道学派创始人李聃, 即老子; 战国时赵国有名将李牧, 秦蜀郡太守、都江堰的建造者、古水利专家李冰; 两汉有飞将军李广; 随末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 唐代名将军李靖,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唐末名将李克用, 克用之子、后唐始主李存勋; 五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