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2015.4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考点、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予评分。

4.答题卡要保持清洁,严禁用修改液、胶带纸等涂抹、粘贴,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

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的局面

B.“钟鼓之乐”盛行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各国相继变法的局面

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南朝时,江南地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口南迁

C.社会比较安定

D.经济重心南移

3.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

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对世界文化

的传播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

B.火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

5.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活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下

列对外交往活动,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玄奘西游天竺④郑和七次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 在状元卷中提倡“法治”,同时又提出“天民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

本”思想的潍坊历史名人是

A.郑板桥

B.赵秉忠

C.曹鸿勋

D.张择端

7. 右图所示人物,有“扬州八怪”之一、“潍县三贤”

之一等美誉。关于他的事迹,表述错误的是

A.造福潍县

B.辞官回家

C.书艺风流

D.盖世收藏

8. 进入21世纪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翻开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当时先进中国人的“中国梦”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9. 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也在潍坊地区点燃并形成了燎原之势。五四运动给后人留下了宝

贵的“五四精神”,其主旋律应是

A.民主和科学

B.集体主义

C.追求真理

D.爱国主义

10.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主席台顶端挂着“在毛泽东的旗帜

下胜利前进”的横幅。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开国大典

11. 潍县战役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山东兵团从运动战向阵地攻坚

战转变的开始。它发生在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12. 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天才创造”是指

A.建立经济特区

B.“求同存异”方针

C.主张和平统一

D.“一国两制”构想

13.潍坊历史悠久,文化昌盛,闻名于世。当代潍坊的文化象征物、城市名片是 A.风筝 B.木版年画

C.十笏园 D.中国画

14.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B.由阿拉伯人发明,先传入欧洲后又传遍全世界

C.最早被印度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D.由印度人发明,被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15. 文艺复兴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下列作品组合中,均能体

现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是

A.《神曲》《物种起源》

B.《最后的晚餐》《马可·波罗行纪》

C.《神曲》《蒙娜丽莎》

D.《最后的晚餐》《物种起源》

16. 法国国旗从左到右的蓝、白、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

博爱”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的提出源于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17. 下表(单位:亿马克)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

立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完成

C.资产阶级革命

D.电力广泛使用

18. 下列科技产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成为法

西斯彻底失败主要原因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多极化趋势加强”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盟、中国、日本、俄国等力量的制约

D.局部战争导致世界分裂势力越来越强

2014—2015学年度潍坊一模试题

九年级历史试题2015.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3分,

第24小题17分,共60分。

2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摧枯拉朽,吞并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废分封,立郡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平岭南,创建了大一统的帝国,被称为“千古一帝”。

——河北人民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概括指出他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原因。(6分)

材料二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手册》(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先后实行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并概要指出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7分)

材料三明清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前期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2分)

22.日本对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的错误认识是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1)材料一中“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二中国军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经过极其艰苦激烈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材料二反映了哪两次重大战役?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什么精神?(4分)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5分)

23.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

始的。”“他(孙中山)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毛泽东(1)材料一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概括其历史意义。(5分)

材料二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材料二中“这个宪法”颁布于哪一年?反映了该宪法的什么性质?(4分)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曾经以宪法为武器进行抗争,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含冤而死。

——岳麓书社《历史·政治文明历程》(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革”中我国出现的现象。你认为应怎样防止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4分)

24.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社会改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暂时退却”的含义及其根本目的。(4分)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概括该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5分)

材料三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从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到1991年12月,各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布独立。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概括指出其政治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2015潍城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5.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A

4.C

5.B

6.B

7.D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19.D 20.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3分,

第24小题17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

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5分)

(1)秦始皇。(2分)原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4分,答出其意即可)

(2)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3分)新特点:进一步加强;范围更广、程度更高;形成了新的民族;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2分,答出一点即可)原因: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实行。(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分)

22. (15分)

(1)条约:《马关条约》。(2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4分)

(2)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精神:同仇敌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爱国主义。(2分,答出两点即可)

(3)性质: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3分)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2分)

23. (13分)

(1)辛亥革命。(2分)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

(2)1954年。(2分)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3)现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2分)防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2分,答出一点即可)

24. (17分)

(1)含义: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根本目的: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或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分)

(2)罗斯福。(1分)特点:政府干预经济。(2分)作用: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2分,如答“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给1分)

(3)后果:苏联解体。(2分)原因: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2分)

(4)启示:经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僵化的经济模式,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