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很浓,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因此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单调的一味的讲解知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的效果也会不如意。所以,应当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在课堂上设计活动,增强趣味性。从而达到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喜欢英语的目标。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十个单元,设计和编排了大量视、听、读、唱、画、游、演、做等语言实践活动。话题贴近生活、对话浅显易懂、活动丰富多样、语言地道典型、情景自然真实、歌曲优美动听、歌谣明快流畅、插图活泼生动,比较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二、教学目的、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对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四、教学措施

针对目前学生刚入学的现状和所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以及这册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我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我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大游戏及歌曲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听的训练。主要包括:课上大量听课文录音;回家让家长督促孩子听已学过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到及时预习新知识。3.总结、积累和归纳语言素材,包括词汇、词组、短语、短句,并加大灵活运用的力度,使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每课书所出现的词汇。

4、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5、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习得”英语。

6、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

但求精准。

7、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让一个人掉队。

8、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经常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能力。

一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便定下了自己努力要付诸行动的教学计划和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年级英语教学工作的:

1、和班主任密切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任教的一年级课堂常规做得越来越好了,我定期给听读、表演、课堂表现出色的孩子以贴纸奖励,颁发小奖品,这些方法都取得了成效。

2、一拿到教参、教材,我就认真地翻阅了教材,对其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并学习了教参上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教法要求等。坚持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经常思

考:上什么、怎么上、有没有其它的方式上等,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在不断地学习、反思、改进中变得更娴熟。

3、为了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的氛围,也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我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开展互助互教。尤其是在复习课,较多地发挥小组的作用。给机会让各小组展示、互评,受到学生的喜欢,他们勇跃参与,语言知识在运用、交际中得到较好的理解、巩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手头上的这本一年级英语教材〈儿童英语〉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长长的说唱、歌谣、故事,学生学得不轻松,他们没学过字母,不便于记忆;加之说唱较抽象,学生难理解其意义。仅管在教学中,我给每个说唱都精心地配上动作,但是学生还是较难上口、记住。因此,一年级英语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在学生与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一年级的教学计划。期待下个学期一年级英语有更佳表现。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然而英语在小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因为第一,它是以学习、掌握英语语言为教学目的,并要求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第二,它的教学内容相对简易,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正因为这样,需要教师在不违背英语教学常规的前提下,运用简洁明了的教育语言,直观形象的手段,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又取决于如何依据教材选择突破口。那么,小学英语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呢?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洽、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育人意识,做到寓德于语言教学中。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其宗旨是以语言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方式。采用生态课堂,任务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折中法,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精神。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掌握英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具体的德育计划我分为几个步骤来体现。

1、第一堂课。小学生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通过对中文

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的介绍,如:中文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口最多;中文对我国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掀起学习中文热潮等。从而使学生感到做中国人光荣,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英语在世界上的作用,使用范围及其历史背景的介绍,通过分析近百年我国落后挨打的历史,使学生懂得,做为中国人,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小打好英语基础,将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2、字母教学。《小学德育纲要》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英语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学生学习兴趣较农、新鲜感还未消失的字母教学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在听、说、读、写上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早起读、听英语,书写认真仔细,敢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过的英语等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后花再大的精力也难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3、单词教学。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有些可以直接做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早巳学过的mothc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是

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无需使用过多的汉语,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

4、句型和课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小学英语第二册第六课,这一课的课文讲的是我们国家的国旗,它的颜色、五角星用英语怎么表达,然后是我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两句话。课文的内客这样安排,本身就为我们进行热爱国旗、热爱祖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关键是通过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要求每位学生画一面国旗,(或教师出示一面国旗)要求学生注意国旗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What’s this?(这是什么?)What colou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How many stars on it? (它上面有几颗五角星?)接下来教师指着一面国旗,有感情地把课文的内容完整的说一遍,并要求学生重复最后两句: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我们热爱国旗。)We love our motherland.(我们热爱祖国。)通过画国旗,说国旗,最后上升到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不用一句汉语进行说教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对句型和课文中的教育素材,需要挖掘,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枯燥的说教。

5、日常用语教学。日常用语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作口头掌握。

因为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的挖掘。然而有许多用语,如Good morning. (早上好)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Thank you(谢谢你)Sorry(对不起)等表示问候、礼貌的句子,只要在教学及日常交往中反复使用,辅之以一定的引导,就能起到“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小学德育钢要》语)的目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师应提高学科德育的自觉性,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小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每一个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

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

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道德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道德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一、原因的分析 (一)崇尚科技教育,轻视品德教育造成严重后果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达到了空前发展,人 类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科学知识爆炸性增长,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现代化生产日益电脑化、智能化、信息化,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 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充分的闲暇与物质享受。以上这些,充分显示了 科学技术的功利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容易使人们认为科学技术能解 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产生“科技至上”思想。学校教育中,科技教育 被摆到了绝对重要的位置。重视理科教学,关注智力开发,增加对科 技教育的投入,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教育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与此同时,道德教育近乎荒芜,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仅仅作为一种 点缀,被淹没在庞大的、完备的科技教育体系之中。科技教育长期独 占教育领地,使其自身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一方面人们发现,造 福于人类的科学技术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同样可以残害人类。比 如二战中,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使日本广岛夷为平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 进行的细菌实验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 件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人们心头。1955年52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发表了著名的《迈瑙宣言》,他们说:,’我们相信科学是通向人 类幸福之路,但是,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个科学在向 人类提供自杀的手段。”①此外,为了发展科技,人类疯狂地向自然 索取,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直接威胁着人 类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片面强调科技教育,轻视道德教育,引发 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利己主义、吸毒、淫乱、赌博、 暴力行为等大量充斥。最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日本警方公布的报告表明:1986年,14一20岁的中学生因违反 刑法而被检举的人共计292286人,与1976年相比,增加50%。1988 年1一6月份,中学生犯罪案件急剧增加,杀人、抢劫、强奸、伤害、暴力、盗窃等案件,占各种犯罪案件的46.8%。②美国也有类似报道:

各德育活动主题

2013—2014学年度宋道口中学德育活动主题(东操场围栏宣传牌内容) 良好行为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总序 宋道口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极其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时代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功打造了优质教育品牌,我校成为唐山市唯一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课改示范校。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69名在校学生和98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96人。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知识丰富,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 学校秉承“素质加个性、规范加创新办学理念”,以“探索一流的管理模式;建设一流的教师团队;创办一流的特色学校;培养一流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我教育,自主 学习”为教育主题,确定学校总体德育教育目标:通过自主管理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他律为自律,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责 任担当,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七年级“自我规范,学会学习” 通过日常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相互监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具有较强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学习上积极主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适应我校初中课堂改革教学;生活上节俭朴素,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师敬长,关心集体和他人;主动关爱他人,对自己负责,珍爱生命,过有尊严、负责人的初中生活。 九月:“自我教育·纪律严明” 自我教育是指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我教育,使学生自觉的遵守学校纪律,形成纪律严明,举止规范的中学生。 十月:“自主管理·文明守礼” 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班级的主人,实现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自觉做到文明守礼。 十一月:“自我监督·安全卫生” 自我监督,就是通过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实现自律自觉的维护学校的卫生。通过相互监督,主动的排出安全隐患,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二月:“自尊自信·知晓荣辱”

学校德育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德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德育目标 通过实施“阳光教育”初步建立“生活化德育”、“体验式德育”、培养“阳光少年”,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二、分阶段目标 按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施落实。 第一阶段(2018年9月——2019年8月) 在规划目标实施的一年内,优化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可靠,开展习惯教育、自信教育,学生良好习惯初步养成,体现出健康快乐的面貌,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进城务工子女在阳光校园得到良好的培养。 第二阶段(2019年9月——2020年8月) 在规划目标实施两年后,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园阳光文化显现,开展自信教育、责任教育,学生行为规范良好,礼仪规范、具有爱心、智慧的特质的阳光少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具有阳光教育示范性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2020年9月——2021年8月) 实现总体目标,把学校办成学生快乐成长、习惯好、规范良、品德端、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气质,基本形成阳光少年教育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幸福成功、学校和谐发展。 三、阳光少年教育的实施 一是继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习惯教育、自信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综合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阳光少年教育为目标,阳光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家、校联系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从而养成学生有朝气、有爱心,健康活泼、乐观自信的特质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二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三是加强“三礼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①三礼教育(礼貌、礼仪、礼节) 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社会礼仪规范 ②习惯养成教育 分年级分阶段培养学生9类81个好习惯:(1)学习好习惯;(2)做人好习惯;(3)礼貌好习惯;(4)卫生好习惯;(5)饮食好习惯;(6)阅读好习惯;(7)安全好习惯;(8)运动好习惯;(9)劳动好习惯。 达成标志: ①自主管理:成立一系列自我管理的组织;班级普遍实行学生自治,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班级干部实行轮岗制、竞选制; ②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开阔学生思维,实现“我会学”。

比较德育研究

比较德育研究 一、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比较。 孔子在道德起源问题有二种倾向:一种是明确提出“天生德于予”,即个人的德是天生的,把自己的道德看做是上天赋予的,陷入了“道德先验论”;第二种是肯定后天学习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性相近,习相远”。这两种倾向是互相矛盾的,直接影响了孟子和荀子。 孟子继承了“道德先验论”,发展了“性相近”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们天生具有“仁、义、礼、智”四德,分别产生于人天生所具有的恻隐、羞恶、恭敬、事非。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并发挥了孔子的道德社会价值论,他提出:“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没有比道德教化更重要的,把道德同国家存亡,个人安危联系在一起。 孟子的突出贡献:一是把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政治化,提出了仁政的系统理论。二是把孔子的“义”应用于规范君臣关系,提出了君臣有益的命题,从而使儒家伦理政治观更为鲜明。 对于社会上道德的表现,先秦儒家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强调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听其言,观其行”。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这一思想,他认为考察个人的德行不能满足于少数人的意见,而应该依据国人的议论并亲自去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倾听多数人的意义的基础上自己再做进一步考察,这比起孔子所说的“观”似乎更慎重些。但孟子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观其眸子”在一定程度有作用,但陷入主观唯心主义错误,与孔子比是倒退。 荀子认为道德是后天习演的结果,发展了“习相远”的思想,人可以为不同的人,是因为后天的学习、礼仪积累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命题,用礼仪法度化导人的自然本性。礼仪、礼义是后天人为的结果,相对相对于孟子的“道德先验论”更为合理。荀子的道德价值论与孔子、孟子一致,突出“礼”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的力量是用军事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荀子着重发挥了“礼”、“义”,他明确提出:“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其一是出于反本成末的需要,在他看来,“礼”是实践“仁”、“义”之德的前提条件;其二是出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需要。孔子所主张、恢复的“礼”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和礼节仪式,荀子的“礼”则是新兴地主阶级借以打破奴隶制旧秩序的工具。 荀子也是一位重“行”的思想家,他认为评判一个人的德行关键在于察其所行,学至于行而止矣。 二、试比较德目主义模式与全面主义模式的特点,并说明这两种模式对我国德育模式的影响(启示)。 (一)德目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德目主义关于正直、亲切、勇气之类应用所表达的带有道德价值的名词,将正直、真诚、勇敢、善良等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或形成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教育的系列内容,并以条目的形式排列出来,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德目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根本的特征:开设独立的道德课程。 主要的具体的特点: 1、德育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在德目主义模式中,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自成系统的相对独立的体系,有道德教育的系列内容,有系统的德育课程和专门的德育教材,教学也具有系统的理论性。 2、德育教师的主导性: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由教师承担,师生关系上自然以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一、课程目标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 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 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 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地方教育行政 第三节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 一、香港教育 二、澳门教育 三、台湾教育 第四章印度教育(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独立前后印度教育的发展、印度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

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张铁勇 【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专题号】G2 【复印期号】2002年05期 【原文出处】《甘肃理论学刊》(兰州)2002年01期第66~70页 【作者简介】张铁勇(1960-),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伦理学。天津300073 【内容提要】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理论的科学化、德育途径的多样化、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普适化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 也预示着我国德育改革的未来趋向,值得引起德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关键词】道德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现实的变化不仅使传统的德育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而且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本身的性质与作用方式的合理性的反思。改革传统的德育观念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呼声,推动着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建立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德育理念。 一、德育对象的主体化 德育对象的主体化,不是我们在德育活动中使教育对象主体化,而是受教育者本身,在目前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全新的经济与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已经或正在形成鲜明的自主、自立、自我负责的独立意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那种保障人人都有“铁饭碗”、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每个人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参与到求学、求职的无情竞争中去。考虑到未来理想职业及与之相关的理想生活方式对个人各方面知识能力的要求,学生与学生家长都迫切要求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有价值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上。这种由于对自身生存与发展命运的极度关注而引发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才是教育对象主体化的实质内涵。 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对传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受教育者希望按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那些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陈腐的、千篇一律的说教和灌输就必然遭到冷落和排斥。国内德育专家学者曾不无感慨地指出:现在“有人拿钱买智育(如家教),有人拿钱买美育(如学钢琴),有人拿钱买体育(如体育特长班),有谁会拿钱买德育?”一语道破了传统道德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尴尬处境。事实上,遭受冷落和排斥的并不是道德知识和道德教育本身,而是传统道德教育那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非理性态度,以及在受教育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欢迎的情况下,强迫灌输某些道德知识和规则的非人性、非科学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在封闭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全部依附于单一政治权力而无其他选择的机会与可能的社会中或许是可行的、有效的。然而它必然是以培养顺从、驯服的人格为核心、以牺牲多样性、创造性和理性精神等推进社会进步的种种力量为代价的,更难以想像它能够对渴望公正、公平与自由的心灵产生真正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平等、竞争和效益的市场观念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传统道德教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6110637.html,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作者:王建兵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7年第07期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者,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里,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价值因素融入我们的德育工作? 爱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做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做一个“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仁德的人。 第一,做一个热爱家庭、民胞物与的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 孔子认为,孝悌是为仁的根本,“是故君子务修孝弟,以为道之基本。基本既立,而后道德生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即“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弟也”之后,“泛爱众”,热爱人民、百姓,胸怀天下。 第二,做一个热爱仁德、礼义的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 《论语注疏》认为,“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正因为“无私于物”,一个人才能有“常德”。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篇》) 一个能“无私于物”、有“常德”的人,才能“有忠信者则亲友之,见义事则迁意而从之”,才能“爱恶有常”,才能祛除“若人有顺己,己即爱之,便欲其生;此人忽逆于己,己即恶之,则愿其死”的困惑。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

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 以往提到师生关系,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一、在走向学习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以学生为重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实现现代化,正成为当代中国不可阻挡的潮流。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依托于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的基本走向是学习社会和终身教育。传统教育观把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准备,今天受教育为的是明天谋生。教育成为界定未来身份的阶梯,垒砌这些阶梯的材料就是知识。学生通过学知识、记知识、考知识逐级获得高学历,保证今后拥有优越地位。知识学习是贯穿传统教育始终的主题。现代教育观摒弃了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但不是否定知识,主张终身学习,即生活本身就是学习。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 在学习社会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最大限度地积累知识,以备今后使用。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度过闲暇、开发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很显然,传统教育观以知识为核心,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核心。以知识为核心必然强调“教”,教育的重点通常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知识的内容本身。以人为核心,必然强调“学”,教育的重点是学习者本身,因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由强调“教”转为强调“学”,这种转变看起来似乎是微妙的,然而却具有极深刻的意义。它充分考虑到学习者自身的作用,其着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这说明,教育核心的转变必然使得教育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另外,现代教育以人为核心,实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过道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目的必然带来学校课程和教育内容的变化。知识课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能课、修养课和实践课会明显增加。目的在于使学生提高能力和修养,善于实践。 二、落实学生重心地位,学校德育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落实德育民主化,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

德育的诗意精神_顾瑾

2009年第6期 现代大学教育 德育寻径 基金项目: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德育的现代维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 ,课题编号:07S J B710051。收稿日期:2009-06-18 作者简介:顾瑾(1965-),女,江苏阜宁人,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德育原理与学科教学;盐城,224002。 德育的诗意精神 顾 瑾 摘 要:诗意是人性的天然领域和精神原型,诗意也是德育的应然追求和可靠路径,诗意创设了德育与人性的通感地带。德育的诗意精神强调:运用诗意本质为德育赋能,用诗意的浪漫精神增进德育的和谐性、自由精神催生德育的主体性、理想精神提升德育的超越性;加强德育对诗意人性的维护与培养,遵循情感逻辑,发展能够重拯诗意乾坤的德育,培育诗意思维,增强学生诗意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德育诗意的价值现实还在于生成学生的诗意生命形式,改善当代普遍的精神境界,延展德育与人的生命向度的适应性,提高当下德育的人性魅力和效能。关键词:德育;诗意;人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6-0077-05 任何德育的建构,都是以一种人性的假设作为逻辑前提的,德育的诗意精神强调:诗意是人性的天然领域和精神原型,用诗意可培育良好的生命感觉,创造和谐的社会人生;用诗意表征人性的强弱、精神生活的是否完满,可不断将学生带进完整的精神结构,带进敞亮自由的生活;诗意是德育的应然追求,用诗意的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理想精神加强德育的创新,用诗意的情感逻辑、诗意思维端庄学生的精神取向,关怀师生的现实心灵关系,可延展德育与人的生命向度的适应性,提高当下德育的人性魅力和效能。 诗意:德育的本质力量 诗意以其特有的浪漫性、自由性、理想性为德育提供积极、可靠、真实的精神资源和发展路径,在涵养品性、发展生命、达成教化等诸多方面为德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精神视野,成为德育培养和谐心灵的旨趣、健全生命的旨归,成为德育走向现实理想和人性深度的标尺。 浪漫性发展德育的和谐性。 怀特海认为:一个基本的学习行为应首先包含浪漫性阶段,不重视浪漫性阶段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 [1]39 ,依据过程思维理论,德育的浪漫性主要指 创设能与学生发生相关性的境遇,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某种情感共鸣,激发其自由联想与探索的欲望,在广阔的环境中有感情地思考、学习。浪漫性对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德育的诗意强调运用浪漫性发展德育的情境性,德育在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它关涉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必须和某种情境联系起来才能被人理解,创设富有真感情与真景物的情境是实现德育和谐的重要载体;浪漫性是人的精神的自由翱翔,它的投射解除了德育与外在人事景物的功利性单向联系,使传教受教双方易于打破话语惯例的表达方式,重新链接情感与心灵的通道,以本真的自我坦诚相待,彰显德育重情体性的本色,引导学生在 以我观物而使一切皆着我之色彩 中形成生气盎然的 有我之境 [2] ;浪漫性内蕴着 审美倾向,使德育的情境创设能够超越一般的松散的现实而走向概括与典型,在情与景、意与境、语言与非语言等多元素的作用下,创构具有生活真实的情境、观念真实的情境或艺术真实的情境,启发学生诗意的聆听、观览、叙事,并进行融经验、兴趣、判断、态度、价值观念等为一体的精神烹饪,通过染情与铸意、潜移与默化, 在学生大脑中形 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1]40 ,在学生情感的活跃、持 续、积累和孕育中生成情理交融的有效之境。 其二,运用浪漫性生成德育的高尚性。浪漫性 77

中韩传统德育比较

Theory Researc 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2-10-27 作者简介:赵阳(1985-),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韩传统德育比较初探 赵 阳 (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沈阳110001) 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指与现代道德教育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之上建立起来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倾向。 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指的是正统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其显著特征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治国平天下”精神。它强调的是对人自身的 肯定。儒家教育思想是乐观型的,是“乐感教育”;不是消极无为的,而是发奋图强的群体本位思想;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具体特色表现如下: (一)强调伦理本位所谓伦理本位,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儒家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和亲情观念之上的,其以孝悌等伦理关系和封建纲常为原则,着眼于解决宗法伦理问题。 中国道德教育的核心一直就是伦理问题。孔子的教育 思想最核心的也是道德伦理教育。具体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等伦理次序和规范的遵守。在此过程中极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也始终体现着和谐人生、稳定社会的基 调。孔子德育内容博大精深, 而核心则为“仁”与“礼”。仁,是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其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孝是仁之人伦之根本,因此儒家伦理体系中最大特点是注重家庭,伦理始于家庭,由家到国,家国同构,十分注重国家和家族观念。 与此同时,儒家道德教育还强调礼教,所谓“克己复礼”。礼是指遵守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这样就把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把法律道德化,也把道德法律化了。使道德具有了政治与法律的强制力,使儒家的道德教育观念,成为治政、治国的政治指导。 (二)追求理想的人格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厚,儒家的理想人格,强调培养具有“仁”和“义”的“内圣外王”的君子。所谓内圣主要是指个人的修身养性;所谓外王主要是指为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内圣的目的和行为化。因此按儒家的人格设计,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本,知识是人的外化凭借,政治则是人由内通向外,用道德和知识来改造、美化现实社会的途径。因此,这种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的传统教育如何实现理想人格的达成呢?那便是克己修身。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过程中的自省,反映了儒家对道德修养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也体现出道德必须通过人的内心信念来外化,是一种以自觉和自律为基础的要求。但如果这样自省的方式变成了硬性的约束,它本身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成为人发展的阻碍性因素,成为压抑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性、进取性的精神枷锁。 二、韩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 韩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主要是指从中国吸收而来的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克服“非人 化” ,实现人的价值,培养世界公民精神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德育,对以后不同时期的道德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以“忠诚”为中心的道德教育 忽视 “仁”而强调“忠”,应该被认为是韩国儒学所独有的特征。“忠”和“孝”本来是儒教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但是中国和韩国的具体阐释和侧重点不同。中国儒家主张“忠”、“孝”两全,韩国虽然也将“孝”作为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但对孝的理解仅仅是孝顺父母。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下,孝 摘要:比较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去比较,应该对两国道德教育的传统进行 深层的挖掘和解剖。因为从两国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旧的传统德育中存在着更为深层次的可比较性。其传统的道德教育依然隐藏在现实的道德教育下,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深层的旧物,“是隐匿于现在活 着的文化背景下的” 中韩两国道德教育的历史传统。文章着重分析中国和韩本的传统道德教育特点,进而分析两国传统德育的差异,进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关键词:中国传统德育,韩本传统德育,特点,比较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98-02 198

浅谈奋斗精神在德育中的体现

浅谈奋斗精神在德育中的体现 青州市何官镇李马小学赵有智 一、背景简介 奋斗精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是认真踏实、锲而不舍的处事作风,是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意志毅力,是开拓创新、排难取胜的进取精神,是合作相处,共图事业的群体意识。而奋斗精神教育,是人的发展需要。因为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是面向21世纪挑战的一代。他们将如何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奋斗精神的强弱,对他的发展与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进行奋斗精神教育。 二、问题分析 如今的孩子,处在平和、安宁的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得到的娇宠关爱多,受到的磨砺少,普遍存在脆弱、稚嫩、懒散现象,经不起风雨,受不了挫折,明显缺乏生存意识和奋斗精神,与时代的呼吁相差甚远。为此对学生进行个案跟踪必不可少,这样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使其取得不断的进步,再次推广到其他学生身上,使教育方法更有效的实施。这样的学生即使在学校成绩优异,一旦踏上工作岗位也将被淘汰,于是人才就被埋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及早对症下药,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智力高度发达,但为人处事得体、有主见的新人。

三、主要事迹 (一)对象的确立:从一年级至今,班中的刘洋洋学习成绩优秀,体育名列前茅,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告诉你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但几年来,他办事拖拖拉拉,胆小没主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可未见好转。我借学校搞奋斗精神教育这一契机,确立培养刘洋洋同学的工作能力为研究方向。 (二)跟踪记录 1、要让学生在集体中当好满意的角色,从而使集体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的场所,就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实现集体的期望,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校要求每个年级派二位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我第一反应就是他,因为写文章他是最拿手的,主要是上台讲,对他来说可比登山还难,正因这样,我非得赶鸭子上阵。下班后,我直奔他家,他父母亲都在,我说明来意后,他们一口答应。关键是刘洋洋,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能行吗?”“行,你是班中最出色的男孩,老师相信你,男子汉,行动起来吧!”他这才勉强地点头接受。“当然,想成功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你先得把文章写好,再把稿子背熟,准能行。”我又补充道。第二天,我再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先在班内练一次,这时的他出人意料之外,毫无紧张感,显得胸有成竹,赢得大伙儿的一致好评,同学们都

德育发展三年规划

枣庄四十中德育发展三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几年来,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做为立校之本。学校现有班级22个,学生1400多名,其中共青团员有330多名。班主任队伍中多在三十五岁左右的青年教师,他们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较强,学校领导班子历来重视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下,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德育的实践和探索,基本上形成了德育队伍一体化,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渠道多样化的局面。学校在2009年9月份整合,我校变成寄宿制学校,这为德育发展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新规划。现阶段,学校德育面临三大任务:1、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2、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为提高教学成绩提供保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 二、总体目标及措施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大事,把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重点。学校将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美育教育为切入口,以“孝心、爱心、责任心”的基础道德教育为抓手,重点培养学生的“五爱”:树立理想信念、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报效祖国。以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不断深化“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生活之中”的德育工作模式,抓住学校合并带来的机遇,再度发掘教育资源,实施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的行为规范教育。牢固确立“全员德育”观念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

抓好德育基础常规,从严治教,管理到位,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针对校情,制定德育工作的总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环境育人为抓手,以养成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着力挖掘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实效。围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德育人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实现“五会一爱”的我校德育目标,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热爱学校。落实军事化管理的办学特色,争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成立德育领导小组 为了顺利有效的推进成功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凸现学校特色德育,总结德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效果。经学校研究决定,特成立四十中德育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员如下:组长:张益群 副组长:杨学强 执行:赵贺徐士龙井有金史良营 成员:政教处团委安全办全体工作人员及全体班主任(二)确定创建目标 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德育目标和特色建设活动的目标按阶段化实施,分别由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来完成。 远期目标:德育特色享有盛誉,品牌德育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有品味有特色,以人为本、内涵发展,让学生带着健全人格走出校园。充分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以学生在校学习满3年为远期目标。

最新国内外德育现状35597

国内外德育现状 宁波光华学校曹秋生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共组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等的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内容中也得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结果。但是仍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以至于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大多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校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中记载:“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18.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 ) A.预备阶段 B.初级阶段 C.观察阶段 D.方向指导阶段 E.定向阶段 19.在日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除初中、高中外,还有( ) A.专修学校 B.高等专门学校 C.专科学科 D.“各种学校” E.短期大学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摘要:国外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必然要求我们对我国德育工作从主体素质的提升到对客体对象的认识、从德育的手段到德育的目标、从德育的形式到德育的内容、从德育的环境到德育的载体、从德育方向到德育的空间、从德育的过程到德育的效果的全方位审视寻找新的立足点。关键词:国外德育;德育发展;传统审视;中国化;立足点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社会控制的弱化、外部世界的影响等带来了全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德育功能表现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和经济繁荣上的原动力受到挑战。科技革命高涨、知识经济崛兴与中国现代化新进展对它提出时代要求;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它产生正负效应;全球化浪潮和霸权主义压力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包括“入世”给它带来新的课题;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赋予它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生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发展向它突现多方面的关注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发展本身更使它产生内在的改革需要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了解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寻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育新路径其意义不言自明。 一、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

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美国高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90年代初提出有针对性的10点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义务。英国教师受命从1994年开始对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较强硬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还曾对一些学校纪律不严发出警告。日本80年代末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并在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起来。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德育之所以成为时代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陷入深刻危机的必然选择。 2.综合化趋势。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公民教育一般都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设置特定学科进行道德教育一是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进行道德教育。战后尤其近年来德育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