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下列反应不属于

...置换反应的是()

A. Zn+H2SO4=ZnSO4+H2↑

B. CO+CuO=加热Cu+CO

2

C. C+2CuO=高温2Cu+CO

↑ D. Fe+CuSO4=FeSO4+Cu

2

2.要证明Cu、Zn、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3.如图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④

B. ①②③⑤均属于金属材料

C.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把打磨过的铜丝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

察现象

D. 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

A. 氯化锌

B. 氯化镁

C. 氯化亚铁

D. 氯化铜

5.逻辑推理是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则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

是置换反应

D.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6.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

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 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C. 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7.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下

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会增重

B. X可能是铁

C. X的活动性比Ag强

D. 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8.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 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

C. 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

D.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

体中

9.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AgNO3=X(NO3)2+2Ag.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弱

B. 金属X可能是铝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X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0.选择合理试剂验证Cu、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选择试剂中不合理的是

()

A. Fe、Ag、CuSO4溶液

B. Cu、Fe(NO3)2溶液、AgNO3溶液

C. Cu、Fe、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Ag、Fe(NO3)2溶液

11.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铜与氯化银不反应,说明铜比银活动性弱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12.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X>Y>Z

B. Z>Y>X

C. X>Z>Y

D. Y>Z>X

13.将X、Y、Z三种常见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

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最终滤渣中只有X 和Z.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Y、Z

B. Z、Y、X

C. Y、X、Z

D. X、Z、Y

14.铁、铜、银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三种金属。某同学对Fe、Cu、Ag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下列所选无法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

A. Fe、Ag、CuSO4溶液

B. 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Ag、FeSO4溶液

1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区分氢气与一氧化碳

B.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除去泥水中的可溶性固体

D. 探究铁、镁活动性顺序

16.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

弱,实验后得到三种金属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3个转化实验缺一不可

B.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丙>乙>甲

C. 三种金属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D. 只进行图中所示的转化②③也能得出正确结论

17.大洋底蕴藏锰结核,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

能发生的是()

A. Mn+H2SO4=MnSO4+H2↑

B. Mg+MnSO4=MgSO4+Mn

C. Mn+CuSO4=MnSO4+Cu

D. 2Ag+MnSO4=Ag2SO4+Mn

18.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

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

A. 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

B. 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 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2月2日,仅用10天时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

集中救治患者。医院主材为新型周转材料(方柱加固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用彩钢板覆盖聚乙烯泡沫芯做墙体相比普通的砖混墙体的优点是______(写一

点,下同)。用铝合金做门窗的优点是______。

(3)彩钢板的表面常常镀锌,请你写出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0.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

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

铝的______(填“高”或“低”)。

(2)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

______(填“强”或“弱”)。

(4)卫星发射过程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在C2H8N2中,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1.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

到强的顺序为______。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

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确定滤渣的成分,______。此时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Zn2+②Zn2+Fe2+③Zn2+Fe2+Cu2+④Fe2+Cu2+

22.如图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D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其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3)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元素的原子序数

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下面是冶炼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

应:4Na+TiC4=Ti+4NaCl,该反应证明钠和钛两种金属中______的活动性要强一些。

2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字母)。

(2)锂是最轻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

电池。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3)沈阳地铁的修建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

化碳反应冶炼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由氧化铁变成铁时,铁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______。

(4)金属的应用与金属活动性密切相关。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

案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现有试剂:铁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4.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______ 。金属活动性:Cu______ Ag(填“>”或“<”)。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______。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_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A.Zn为单质、H2SO4为化合物,生成物中H2是单质,ZnSO4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CO、CuO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B符合题意;

C.C为单质、CuO为化合物,生成物中Cu是单质,CO2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C不符合题意;

D.Fe为单质、CuSO4为化合物,生成物中Cu是单质,FeSO4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由①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②中的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锌>铜,由此可得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铜>银;所以用于证明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实验是①②。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会灵活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④是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B、③是单晶硅板,属于非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要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把打磨过的铜丝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不到现象,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说法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D

【解析】解:A、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C、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D、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故选项

故选:D。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但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但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但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中也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A、铁、铜均能与与AgNO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铁>氢;Cu丝、Ag丝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D、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由于X不能确定,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不能确定,故A错误;B、由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故B错误;

C、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正确;

D、X能将银置换出来,所以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故D错误。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推断,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

比银强;由生成了X(NO3)3可知,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

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8.【答案】D

【解析】解:A、应该同时将少量品红加入到冷水、热水中,观察现象,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子运动的快慢,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它们排在氢后面,即铁比铜、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既要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也要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木条燃烧不发生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燃烧减缓或熄灭的是呼出气体,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C、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D、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A、由为X+2AgNO3=X(NO3)2+2Ag,X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故选

项说法错误。

B、X(NO3)2可知X的化合价为+2价,铝的化合价为+3价,金属X不可能是铝,故选

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物中X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是X显+2价,该反应前后X的化合价

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AgNO3=X(NO3)2+2Ag,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银强,由X(NO3)2可知X的化合价为+2价,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X的金属活动性银强、在化合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把铁和银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银的表面无变化,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铜插入Fe(NO3)2溶液中,无变化,插入AgNO3溶液中,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Cu、Fe插入稀盐酸中,证明铁比铜活泼,铜插入AgNO3溶液中,证明铜比银活泼,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Cu、Ag分别插入Fe(NO3)2溶液中,都无变化,证明排在铁的后面,但是铜、银无

法证明活动性顺序,不合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要证明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只要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即可.把铁和银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银的表面无变化;铜插入Fe(NO3)2溶液中,无变化,插入AgNO3溶液中,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Cu、Fe插入稀盐酸中,证明铁比铜活泼,铜插入AgNO3溶液中,证明铜比银活泼;Cu、Ag分别插入Fe(NO3)2溶液中,都无变化,证明排在铁的后面,但是铜、银无法证明活动性顺序.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11.【答案】D

【解析】解:①金属铜与氯化银不反应,是因为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说明铜比银活动性弱。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不能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氢气,是因为锌的活动性比氢强,且活动性适中,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

故③④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答案】A

【解析】解: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将X、Y、Z三种常见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说明X、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Y>H>Z;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最终滤渣中只有X和Z,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比Y弱,即X>Z,Y>X,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X>Z。

故选:C。

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B、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火焰是否罩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原气体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泥水中的可溶性固体,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探究铁、镁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B

【解析】解:A、乙、丙均能转化为甲,说明了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甲,丙能转化为乙,说明了金属活动性丙>乙,则图中所示的3个转化实验并不是缺一不可,无需做丙转化为甲的实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丙均能转化为甲,说明了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甲,丙能转化为乙,说明了金属活动性丙>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丙>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只进行图中所示的转化②③,结论分别是丙>甲、丙>乙,无法得出甲、乙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镁排在锰的前面,则镁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能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锰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银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8.【答案】C

【解析】解: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即Mg>H。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H>Cu。

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Mg>Ag;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由ABD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Mg>Cu>Ag,不必进行的是C实验。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塑料或聚乙烯轻便或保温质轻或耐腐蚀Zn+FeSO4=Fe+ZnSO4

【解析】解:(1)塑料风管和聚乙烯泡沫芯都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或聚乙烯;

(2)用彩钢板覆盖聚乙烯泡沫芯做墙体相比普通的砖混墙体的优点是轻便、保温;铝合金质轻、耐腐蚀;故填:轻便或保温;质轻或耐腐蚀;

(3)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可以将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铁,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Fe+ZnSO4.故填:Zn+FeSO4=Fe+ZnSO4。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根据金属的好东西顺序及其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高2Al+6HCl=2AlCl3+3H2↑置换反应弱3:1

【解析】解:(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

的高。

(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

3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室温下,钛与水、稀

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而铝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4)在C2H8N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3:1。

故答案为:

(1)高;

(2)2Al+6HCl=2AlCl3+3H2↑;置换反应;

(3)弱;

(4)3:1。

(1)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合金的性质、置换反应的特征、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Fe+CuCl2=Cu+FeCl2Cu

察现象③

【解析】解:(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锌>铁>铜,则实验一中氯化锌不和铁粉反应,氯化铜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故填:Fe+CuCl2=Cu+FeCl2?;Cu

(2)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①中铁粉和②中的氯化铜发生了反应,但是无法

确定铁粉是否完全和氯化铜发生了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要想确定滤渣的成分,可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

反之,滤渣中一定不含有Fe;此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

氯化铜。故填:Cu;Fe;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③。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锌>铁>铜。

(2)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然后据题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常见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熟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2.【答案】Cl 35.5Na+NaCl ④③Na

【解析】解:(1)粒子D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所以该粒子是氯原子,

故填:C1;35.5;

(2)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 +;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排布情

况为2、8,结构示意图为;故填:Na +;;

(3)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故填:NaCl ;

(4)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在构成原子的粒子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填:④;③;

(5)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属钠可以将金属钛置换出来,说明钠和钛两种金属中Na 的活动性要强一些;故填:Na 。

(1)根据粒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离子结构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4)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AC 失去 Li + Fe 2O 3+3CO ?

?高温 2Fe +3CO 2 +3→0 取打磨后的铁片置于

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解析】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所以硬币、铜质水管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由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Li +。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2O 3+3CO ?

?高温 2Fe +3CO 2.由氧化铁变成铁时,由化合价原则可知,铁元素化合价的

具体变化是+3→0。

(4)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置换出来,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铁片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故答案为:(1)AC 。

(2)失去;Li +。

(3)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3→0。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铁片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回答;

(3)根据炼铁的原理和化合价原则分析回答;

(4)根据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分析回答。

在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根据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来选择应用哪些药品,怎样进行实验。

24.【答案】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Zn+CuSO4=Cu+ZnSO4Zn>Cu>

Ag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一、二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银和铜锌离子

【解析】解:【制定计划】还可以选择以下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可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而铜片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再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答案为: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进行实验】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Zn+ CuSO4=Cu+ZnSO4,所以观察到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这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能置换出铜,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金属活动性:Cu>Ag(填“>”或“<”)。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

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

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Cu(填“>”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CuSO4=Cu+ZnSO4.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Ag;故答案为:Zn>Cu>Ag;

【反思与评价】1、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其验证方法是: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故答案为: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

2、方案一和方案二所用药品最少,且实验步骤较少,所以是比较好的两个方案;故答案为:一、二;

3、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故填: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拓展与延伸】因为活动性Zn>Cu>Ag,所以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锌再与硝酸铜溶液

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已被完全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而滤液中只含硝酸锌,数目增加的离子是锌离子;故答案为:银和铜;锌离子。

【制定计划】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来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以及书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总结;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步骤与实验结论来分析;

【拓展与延伸】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1.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 A.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知的建立 D.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2.下列有关中东地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略位置重要 B.石油资源丰富 C.以阿拉伯国家为主 D.不包括以色列 3.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 ①在古巴部署了导弹②出兵越南③出兵阿富汗④出兵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 4.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十四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C.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D.其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5.下列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②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③苏格兰人民起义④《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6.历史上俄英两国都发生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在()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的独立问题 8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①华盛顿②玻利瓦尔③林则徐④章西女王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说明1861年改革的直接动机是() A.解放农奴 B.发展资本主义 C.避免革命 10.纳粹党为了转移德国人民对垄断资产阶级的仇恨,把德国人民的苦难都归罪于() A.德国共产党 B.马克思 C.苏联 D.犹太人 11.对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及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联对日作战②建立联合国③加快了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步伐④对战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12.20世纪50---70年代,改革成就较为突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联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 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 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不 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 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1、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作出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得出结论]Al 2O 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O 3(少量)的质量m 1;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为m 2;④对比反应前后Al 2O 3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m 1m 2,则说明Al 2O 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的探究 1、(2012自贡)(9分)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02,并检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 的___________。 (2)用装置A 来制取C0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 鉴定C02,在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若要用装置C 证明C0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D 中放有两支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0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 、F 。先在装置E 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倾倒入E 装置后,出现如F 装置的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精品文档 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 实验探究题专题(4) 你的探究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 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一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 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氧化钙都能 发生反应。想。 >铜;猜想一:锰>铁>锰;猜想二:铁>铜。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A B )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1 中,观察现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 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溶液。(21:(3) 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是 。小丽认为: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实 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足证明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象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 上述溶液放入A、。 二氧化碳,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4为了验证甲、乙、丙、丁 把甲放入乙 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二.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 K1,可观察到B中现象 为;C中 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 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是;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粉末由红色 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2O3 + CO 2 Fe3O4+ CO2 (2)四氧化三铁(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A剂的主要成分和B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丽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验证猜想Ⅰ 主要操作步骤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①如左图,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 水溶解,然后______ 生成大量气体 ______ 。 ______ 。 实验②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 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另一只装有 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稍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生成大量气体 此气体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_____ 。 综合上述①、②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验证猜想Ⅱ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实验③将一包A剂和一包B剂放在盛有水的 制氧仓中,制完氧之后,取出剩余物, 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称得固体质量为3g _____ △ === 氧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剂:固体氧释放剂。 ????B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用法与用量: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 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规格:A剂:50g/包B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 1896年8月11日…………中国在上海首次放映法国电影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历10月25日)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年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1918-1920年………………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结束1919年………………………纳粹党成立,自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1919-1920年…………………凡尔赛体系形成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 1924年………………………列宁逝世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 一时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29年………………………第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抛售股票狂潮,“黑色星期四”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纳粹党首领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标志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1933年………………………经济危机结束 1933年5月…………………德国焚书运动 1935年………………………苏联大清洗运动开始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 斯专政建立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 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 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 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3、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1把石灰水加入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甲 a 乙 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 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 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 1、1924年列宁逝世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 计划)(重工业) 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 力量由此加强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⑵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