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

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

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
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

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

刘大洪

齐海滨1:今天这个场面确实不多见。我不能说这是仅有的,但是的确是很少见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主讲人刘大洪教授,用英语说就是有很高的popularity,用中文说好像现在有个特好的词叫“人气”,实际上就是受欢迎程度,指人气很高。或许还有因为这个讲题“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的吸引力很大,或者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因为我现在看到的多数都是研究生,法学研究生、法硕研究生,可是我刚才听到汪敏老师上来说还有本科生,还要来问考研的问题。那就是说可能有多种原因,然后这些多种原因复合起来,就成了这么高的人气,以至于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教员faculty这一张桌子都坐不下。多亏了姜书记今天因病请假,多出一个位子,然后杨昂老师刚才端着两份饭往楼上跑,我本来想把他押解回来,后来我一想,押解回来也没有地方坐,所以就放他一马。

总之来说,这样高的人气给我们很高的期待,那么我们今天的讲座就是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的会长、法经济学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集两个角色于一身的刘大洪。我们有三位点评人,分别是易继明老师、何士青老师和彭礼堂老师,那么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希望在两点钟以前结束,因为下午我们法学院还要开会,所以希望点评人、发言人配合。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请大家欢迎刘大洪老师。

主讲人刘大洪: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点评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应该说我也讲过所谓的很多讲座,中午举行讲座是我1988年从教到现在2008年,从教20年以来的第一次,所以一进来就感觉到这种国际化的气息,因为中国人中午是睡觉的,所以我想只有华工才有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非常感谢华科给我这么一个平台向大家汇报、学习和交流。这个学校无论叫华工、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还是叫华中科技大学,在我心目中是比较崇高的,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到这样一个学校,有这么个机会在这里讲话,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前几天在华中农业大学开会,我就讲到“从金融危机看我国法学教育的三大转变”。我谈到的三大转变里面就谈到了,第一,从注重法学的理科向注重法学的工科的转变;第二,从注重法学的规范分析、逻辑推演向注重实证分析的转变;第三,从注重理论法学到注重临床法学的转变。为此讲话我专门请教了华科的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教授,什么叫理科,什么叫工科,从他那得到启发,这个启发就是,他说数理化叫理科,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叫工科。后来我就想到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传统的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有点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理科,为什么谈到这个问题呢?因为高科技的发展,很多新问题我们传统的法学无力应对,比如网络法学、卫生法学、虚拟财产被盗应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建立一种法学的工科。像航天、航空、机械制造,你说它属于数学、属于物理、属于化学,都不属于,但它都需要数学的知识、物理的知识、化学的知识来做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那么网络法学、卫生法学等等虚拟经济法学,这些都触动很大,我们传统法学已经无力应对了。

1齐海滨,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管斌2教授邀请我作讲座,原来设想是有个副标题——“次贷危机、以金融危机为例”来讲“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我对虚拟经济3的这次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就属于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所谓“次”,就相当于这个标准、优质,比较而言是比较次的,比较差的,什么意思呢?次级抵押贷款,那么一般来说,优质的标准的抵押贷款里面,相对于贷款人,他的信用要比较好、收入比较高、有偿还能力。那么这种偿还能力比较差、收入比较少、信用等级比较低的这一部分人要贷款,他往往被那些标准的、优质的一些银行所拒绝。那么有人就专门做这种贷款,做这个风险比较大,但收益也比较高,利息比较高。那么仔细观察,如果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这样的贷款是没有多大危险的。大家虽然收入少但还是有工作,那么可以偿还这个贷款,房子可以买了之后可以去住,因为有比较高的收入。但是一旦经济形势紧张,房价暴跌,大家失去了工作,可能贷款、供楼就供不起来,就还不起贷款,那么银行把房子收回来,收回来以后卖不出去,大量的呆账、坏账就出现了。雷曼兄弟4、房地美、房利美就倒闭了。关于金融危机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雷曼兄弟公司,他们在盈利的时候成万上亿的在盈利,天价数字的利润,纳税人是不能分得一杯羹的。然而他们倒闭破产的时候,却要全世界人民来买单,而他们现有的法律制度,它是有限责任。股东以他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它的全部财产为限来承担责任,既和股东的其他财产没有关系,又和公司的相关联的公司财产也没有关系,它是有限。而且这种有限里面,雷曼兄弟公司的有限,它仅仅是一栋写字楼,和实体经济时代有机器、有厂房、有设备、有库存、有土地比较而言,它都没有。雷曼兄弟公司有的仅仅是一栋写字楼,还有无形资产5、品牌、客户名单,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无形资产是没有办法进行分割、偿还给债权人的。这对债权人是显失公平的,它仅仅承担有限责任。

在雷曼兄弟公司的高管人员,公司盈利时利用这种虚拟的、暴涨的账面利润,在大把的分得天价的奖金和红利。传统的代理关系中,公司倒闭破产,代理人只要没有越权,只要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活动,那么一切后果是由被代理人承担的,高管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不仅不承担任何责任,美国七千万美金救市,优先的要补偿的,就是给高管人员的工资。这同样是不合情的。但是如此不合情、不合理的事情居然是合法的。我们怎么来应对虚拟经济法学、虚拟经济时代等等,这一切我在那儿就讲到是一个从注重法学理科到法学工科的转变。我打的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那么这样的法学的工科,既不属于我们传统的所谓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网络法学、虚拟经济法学很难把它界定为属于哪一个我们传统的部门法学的分类。它需要综合传统部门法的知识、分析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法学工科的建立,我非常愿意有机会能够与高科技背景之下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同仁、师生探讨这一类的问题,以后有机会的话我想探讨这一类的问题,这是一个强大的工科背景的学校。不懂网络怎么谈网络法学,不懂医学怎么谈卫生法学,不懂虚拟经济怎么谈虚拟经济法学等等。所以关于这些我就有这么一个感想,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请教。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我开始也不知道有这么豪华的

2管斌,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3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

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就是虚拟经济。

4雷曼兄弟公司,1850年创立,全球性多元化的投资银行,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房地美(Freddie Mac),1970年由国会成立,旨在开拓美国第2抵押市场,增加家庭贷款所有权与房屋贷款租金收入。房利美公司(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成立于1938年,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流动的资金的专门机构。

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点评嘉宾和我们主持人这样的豪华阵容,说老实话,在这样的地方谈学问,让我想起了李白参观黄鹤楼的时候,人家请李白写首诗,李白说写不得因为崔颢已经在上面写过诗了,“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大诗人李白尚且如此,此刻的我更感惶恐,所以谈学问这个东西,“眼前学问也是道不得,豪华阵容在上头”,但是恭敬不如从命,我想把我的一些感想给同志们做个汇报。

大家知道经济法从诞生以来就有很多的争论,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大为喝彩,经济法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学科,而且是形成两个极端。刚才说到有人要考研究生,经济法可能在社会上,在一些不大懂法律的同志们看来,经济法就是经济方面的法,就业途径比较宽广,除了传统的公检法之外,工商、税务、银行、海关、财政等等对经济法的学生是普遍欢迎的,中南财大的经济法学生就业目前是比较好的,这是一个方面。但另外一个方面,在学术界对经济法有一种否定的思潮,认为没有经济法。横向的平等主体的关系由民商法调整,纵向的关系由行政法调整,没有经济法,就是这么个说法。

这样就促使经济法学人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但我们承认,我是一位经济法学者,同样我承认,经济法是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是产生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这是什么意思?那么的确毫无疑问,相对于民商法、相对于行政法而言,它是一个新的,实际是一个不成熟的法律部门。早期的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有本书叫《国富论》,《国富论》基本的观点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会化,人人富有,国家富有。既然人人富有,国家富有,既然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会化,所以在民商法里面就表现为、翻译为“意思自治”“契约自由”。为什么主张“意思自治”?为什么主张“契约自由”?因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社会利益最大会化,人人富有,国家富有。相对而言的,另外一句话,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既然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会化,所以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句话翻译在法学上就是行政法控权、限权,控制、限制政府的权力。这样一个民商法和行政法就这样相得益彰的,形成一个问题的两翼,确保经济主体能够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向前走。这在早期也证明了是有它的科学性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它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我的提纲里面也谈到了垄断的出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

说到垄断,我曾经到一个新的风景点去游览,当时只有一个厕所,我就想上厕所,他就告诉我要5块钱一次。我说怎么要5块钱一次呢?我又想我一个教授在外面也不能随地呀,只好要进去呀。一进去之后,他又告诉我要买他一块钱的卫生纸,我说我有餐巾纸,他说餐巾纸是餐巾纸,卫生纸是卫生纸。我说这样太离谱了,不像话,他说没关系,你如果有意见,请你出去。那么同志们,这就是垄断的三个典型的表现:5块钱一次,索取不合理的垄断高价;买他的卫生纸,搭售;“有意见,请你出去”,拒绝交易。这种现象,要是传统的民商法,在公序良俗这一章里面可以予以道德的谴责,或者相关之类的可以谈一谈。但是它也是意思自治的,也没有强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拉倒。所以按照传统的部门法调整,根据行政法,上厕所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更加不是它调整的范围。但是垄断这个事情的确出现了,公共产品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我们原本都以为根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能够摆平办好一切,“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但是公共产品出现了。路灯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已经熟悉了,路灯指消费的非排他性,导致搭便车的现象普遍盛行,如果是私人产品,是我的就不可能是你的。但是像路灯这样的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的,既然是非排他的,那搭便车的现象普遍盛行。那

么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收回他的成本。早期的不发达的社会里面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所以人们的体会就不深刻。我们有个老师研究婚姻法的,就写了篇文章关于为什么农村早婚现象居多。农村结婚结的很早,为什么如此,他就分析了农村的落后,没有路灯,也没有什么公共产品,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落了就睡觉,老是一个人睡也很孤单,所以就选择结婚(笑)。它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其他的公共产品,所以他就分析农村的落后,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导致农村早婚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公共产品,原来的时候武汉有句话,刚到武汉来不懂,就是说你这个人没什么希望,没什么可指望的,叫“洗了睡”。没什么希望,没什么可指望的只好“洗了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们洗了不睡,不睡就走出来,走出来就需要洪山广场,就需要路灯,这就是公共产品。但公共产品通过市场没有办法解决,国家必须介入。

第三,外部效应,外部的正效应和外部的负效应。外部的正效应固然更好,农民种油菜,油菜花开了,结点油菜籽榨油,农民的经济活动完成了,它带来的良好的外部正效应。围绕着养蜜蜂的蜂农,“一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就是一个良好的不需要付费的外部的正效应。但大量的表现为外部的负效应,那些造纸厂、化工厂等等,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统统排入江河等,个人利益最大化了,企业利益最大化了,但是社会利益并没有因此而最大化。那么亚当?斯密的理论——“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会化,人人富有,国家富有”在这里受到了挑战。

那么在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来诞生,需要国家来干预,干预的正当性、干预的合理性、干预的合法性,需要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来予以回应。对干预的正当性,因为市场失灵,所以要干预。为什么要干预?回答了干预的正当性。干预的合理性,因为干预是需要成本的,市场失灵的领域由政府来干预,而且要市场失灵的成本大于政府干预的成本,政府才能干预,干预的合理性要划定边界。第三,干预的合法性,要有法律来授权,这一点我们可能认识得不是很充分。因为我们的政府(最后还要再讲这一点的),历来的思维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整个经济体制的转换、转型,是从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来的,我们长期是国家过度地干预,所以这种干预没有什么法律的授权,也不需要法律的授权,这一点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政权的产生,建国六十周年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枪杆子里取得的政权,不知道大家看过《潜伏》没有,是余则成这些人长期“潜伏”获得情报,最后夺取了政权的。所以对权力的来源,应该有法律来授权来进行干预的这一点的认识是不充分的。所以才有了我说的美国的七千万美金救市,反复在国会、参众会讨论,我们中国人看得着急,而中国是四万亿人民币一步到位。中国人对干预的必要性是认识很充分的,但干预是需要法律授权这一点认识是不充分的,所以这样需要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来授予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职权,这就是我说的经济法。经济法是管这方面的,它与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和行政法的“管理管理者之法”(经济法是“管理者管理之法”)是有着不同的出发点的。行政法总体上来说是一个“管理管理者之法”,是限权、控权,经济法是“管理者管理之法”,是一个授权、一个设权。但也有同志讨论的时候,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法,中国政府的权力已经很大了,经济法不要再谈授权了,要谈控权。后来我的回应是此言差矣,中国政府权力的确很大,经济生活无处不在,它在干预、全面的干预,但中国政府的这种干预并不是法律的授权,如果中国政府认识到这些干预必需有法律的授权,这个授权本质上也是一个控权,只是它的角度不同而已,出发点不同而已,所以它是有不同的使命的。有一种观点就是说没有经济法,横向的关系、纵向的关系,

什么都被调整完了。事情不是这样的,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授权、设权、管理者管理之法的经济法必需存在,而且应该茁壮地成长,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里面。所以我说的这个是相当于经济法的定义。

那么经济法的理想,无意于取代民商法,也无意取代行政法,我们的理想就是弥补传统的民商法、行政法的缺陷,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弥补传统的民商法、行政法的缺陷。经济法和民商法应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民商法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那么经济法追求的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化、普遍化,所以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它们的作用领域,它们的使命职责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民商法、行政法已经有缺陷了,它无力应对这种新的挑战,需要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来调整。所以它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这个理想里面关于公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因为一些观念的不同、宗旨的不同、理念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所设计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公平,公平大家都知道,刚才说到考研究生的事情,对公平的认识,我们那里有少数民族骨干生。汉族考上研究生需要55分的英语,350分的总分,那么“三少”(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将来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工作的考生)只要30分的英语,290分的总分,就是这样的制度设计。那么这样的制度设计体现什么样的公平观呢?每年少数民族考生进来后,我们面试复试题就问这道题目——“人家要55分,你只要30分,人家要350分,你只要290分就可以来参加复试,你觉得公平吗?”那么就是两种不同的公平观,一种是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均等就是公平,结果如何可以在所不问,同样情况同样对待的公平观,这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民商法的理念里面。

那么经济法不这样看,经济法认为人们的资源禀赋是有差异的,有些人条件好,有些人条件差,有些人聪明,有些人傻。那么这样经济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弱者以相对的特权,以形式上的不公平来建立一种实际上的公平。所以这样由此,它的制度设计,很多的理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所得税法,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就是“鞭打快牛”。看起来对于那些所得多的人来说,他们也是辛勤劳动所得,似乎是不公平的,所以通过这种以形式上的不公平才能达到一种实际的公平。对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同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刚才也说过,亚当?斯密他们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会带来社会利益最大会化。那么另外一种观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有矛盾的,有统一的一面,有矛盾的一面,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就限制个体的自身利益,经济法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一种观念认为市场是万能的,是能够摆平、办好的,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是有权限的,需要国家有形之手来进行干预。所以我们对经济法的认识,我们的理想是这么一种状况。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因为时间关系,告知我只有三十分钟,(齐老师:四十分钟)。第三点,讲经济法与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的关系。我想谈一谈。在我们国家,我去年在经济法年会上面,用了一个题目来标题,这个后来他们还在网站上登出来了,但不一定恰当的登载了,但我只想说明这个意思。去年经济法年会上,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热带、裸奔与衬衣——经济法的一点感想”。是什么意思?我是把公有制这种政府主导,这种大政府小社会比喻为“热带”;私有制这种小政府大社会,或者“市民社会”等等比喻为“寒带”;承认国家干预,认为市场失灵必需有国家干预,要赋予国家干预经济社会职权的这样

的经济法,比喻为“衬衣”;主张意思自由、契约自治、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民商法、行政法,比喻为“棉衣”。那么在这个既定的比喻之下,我的思维就这么展开了。

毫无疑问,大家去过三亚,热带地方的人常常有裸奔的冲动,是不想穿衣服的,他本来就有裸奔的冲动、也有裸奔的可能。那么寒带地方的人不可能有裸奔的冲动,也没有裸奔的可能。所以奥巴马想把七千万美金落实到位的话,要经历很多的程序的。以奥巴马的教养,他也不可能产生一个不需要程序的这种“裸奔的冲动”他不可能产生,也不会产生。那么我说到的这个例子里面,也许我们衣服的经典代表最早是棉衣,多年以来(我这是打比方)棉衣是衣服的经典代表,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棉衣才是衣服,所以我们看到衬衣,左看右看不像件衣服,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所用的都是棉衣。所以罗马法到德国民法典到我们中国的比如说民法,的确上是很成熟、很完善、概念体系都很完整的,比较正宗的、经典的衣服的代表是棉衣。但是现在有棉衣的同志,的确他们多年以来习惯于、依赖于棉衣才是衣服,看衬衣怎么看都不像件衣服的。但是,如果在热带、在三亚,你硬要他穿件棉衣,最后的结果是不穿衣。在三亚切实可行的是,说服他穿一件衬衣,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穿一件衬衣,是比较恰当,比较现实可行的。

那么同志们,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有三点。我讲的热带和寒带,大家都听明白我的意思,我无意于评判热带和寒带的高低优劣之分。热带就是热带,三亚就是三亚,哈尔滨就是哈尔滨,我没有什么意思说三亚比哈尔滨好,也没有什么意思哈尔滨比三亚好。这就是热带、寒带,各种原因形成的,但要思考的问题,在热带应该穿什么衣服,在寒带应该穿什么衣服。那么在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里面,这个气候里面有三点我们是不能忽视的:一、地位特殊的政府。这个政府是非常特殊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我们的奥运会,就是政府主导把伦敦市的市长都吓倒了。英国伦敦下次承办奥运会,伦敦市市长被吓倒了,我们国家办得这么宏伟这么壮观,英国伦敦市是不可想象的,但英国也很坏,他说我们将来举办奥运会,可能场馆、设施很难和中国北京奥运会相比,但他们也很坏也很不服气的说了一句“好在我们英国不用证明什么”,意思是我是贵族,不像你们穷人请客,把茅台五粮液都拿出来,唯恐人家说你家里穷之类的。我是贵族,我们将来举办奥运会做不到你们这样的豪华阵容,他说“好在我们不用证明什么”。就是中国政府这个主导掌控能力,包括国庆阅兵等等之类,这种地位特殊的政府、这种掌控力,大家有无数体会。

我曾经到一个地方去调查,不仅体制内,体制外它都能掌控。有个地方办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很相信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的。8月1号把新农村的100个宿舍竣工,当地农民是很相信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很相信这些东西。结果这个县里的领导就把当地的风水先生全部召集起来开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说你们平时宣扬封建迷信,政府放了你们一马,现在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你们按照统一的口径,1月1号开工,8月8号完工。结果他们把这传出去了,当地农民很相信这些东西,元月一号开工,8月8号完工,完工之后,才有人把这个消息讲出来了。所以这种掌控力,不仅对体制内的,我们在座的吃皇粮的人,体制外的我们同样能掌控,这就是地位特殊的政府。

第二、薄弱的市场基础。说老实话别看我们是市场经济,我们只有商品市场化,手表可以自由买卖,手机可以自由买卖,但是生产手表、生产手机的人、财、物等这些要素没有市场化。人这个要素,由于人事档案制度、户籍制度的存在,人这个要素没有完全市场化;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等所有的银行,要么是国家独资,要么是国家控股,“财”这个要素没有完全市场化;物,土地、森林、矿产统统国有,也都没有完全市场化,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发达的产品市场,却没有发达的要素市场。没有发达的要素市场,

这个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很薄弱的,所谓“不找市长,找市场”,是中国人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好愿望的形象表达。然而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人们还得找市长,因为市长掌握了各种生产要素。民商法已经规定了,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什么不能自主啊?不是不想自主,是没办法自主,因为没有牢牢掌握了各种要素,市场基础薄弱。为什么加入WTO时其他国家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国家,所有我们外交所作的努力里面,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别人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是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国家。这里面有它的原因的,薄弱的市场基础,政府掌握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事实的存在。这是第二点,我们分析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不能忽视这一点。

第三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这个国家,这种历史文化传统是很特殊的。武大、华工,是我们无比崇敬的学校。武大、华工比我们中南财大、比其他学校要高出一头的标志之一,是这两个学校称为副部级。大学应该是最崇尚自由,应该淡化这种东西的地方。但是我们却都是以此为荣,我们向往的“副部级”,崇尚官本位国家的这种的深重。包括我们法学会,都是有编制的单位,我们号召建立市民社会、社会中间层,但是我们都是以有编制的单位而感到自豪的。实际上,编制者,受编也。但是我们期盼着被收编。我们另外一个学会叫中国行为法学会6,那是个没有编制的单位,这个没有编制的单位开会的时候,很有意思,一个多年来主张市民社会的民商法学者对行为法学会表现出很不屑,他说“那是个没有编制的单位”,这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崇尚政府、崇尚官本位等等这一切所影响的。那么中国的法治建设里面,我们创造我们的历史,我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我们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这一切已经流淌在我们血液里面、深入在我们的骨髓里面。那么我们要根据这样一种资源,这么一种气候来设计我们的“衣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承认国家干预,授予国家干预经济职权的经济法这件衣服,可能看起来,和棉衣比起来,在棉衣学者看来可能不像件衣服,但是恰恰这件衣服可能比较适合这块土地、这种气候,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否则大家看一看,我们著名的民法学者易继明院长在这里,物权法的颁布带给物权法学界多么大的狂欢与盛宴,但是物权法的狂欢与盛宴还历历在目、言犹在耳,然而“山西再无煤老板了”。带血的GDP固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山西煤老板的财产权怎么一夜之间就这样没有了?就强制定价的收购了?我到现在为止都没看到很像样的物权法学者出来说话。我说的意思是,什么藤蔓结什么瓜,什么土壤开什么花,这样的本土资源要以恰当的制度设计。但这里冒犯了易继明院长的专著——《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这本书我们受益匪浅,而且代表我们的一个理想。经济法的理想是基于这么一个基点来提出的。

那么,第二,是要简单说一下理想的经济法。前面说了这么多,但是为什么我还愿意谈理想的经济法?原因在哪里?因为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在前面讲了经济法的严格定义之后,到后来关于经济法的体系仍然很庞大,这不是我们真正的经济法学人,并不需要的这么庞大的经济法体系,我们需要正本清源,一个理想的经济法。所以这些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有些非法律院校的学生来报考经济法,老弄不清经济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说,经济法和经济的法是两个概念,不要把经济的法等同于经济法。经济的法体系是很庞大的,但经济法体系相对而言是比较严格的。他听了半天之后说,说“老师我是个湖北人”,我只好跟他解释,“武昌鱼”和“武昌的鱼”(笑),“武昌鱼”是“武昌的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武昌的

6中国行为法学会,199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批准,注册登记正式成立,属国家一级学会。是在原

中国行为科学学会行为法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

鱼”并不等于就是“武昌鱼”,我要说的是“武昌鱼”而不是“武昌的鱼”。我认为的理想的经济法,它的体系应该是我说的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这两大方面。

市场规制法7主要是指《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等,这些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前面两个法是经济,大家没什么争论,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它属于民商法之类的,但实际上双倍赔偿8、惩罚性赔偿(双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的一种)。已超越了传统的民商法的理念。关于《产品质量法》我为什么把它定义到经济法里面,因为产品的标准,什么是产品,不同于一般民法上的物,产品的定义带有浓厚的国家色彩。第二,产品质量的标准也带有浓厚的国家色彩。所以市场规制法是为了规制、限制国家社会整体利益,限制经济个体的自身利益。第二是宏观调控法,赋予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的职能,这叫宏观调控法。在我们国家,我曾经做个这么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应该说在西方国家市场规制法的地位可能优于宏观调控法。但我们这个公有制的、政府主导国家的,可能宏观调控法的地位要优于、重要于市场规制法。但我们国家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是宏观调控很厉害,而宏观调控法不厉害。宏观调控很厉害,共产党是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但宏观调控法不厉害,需要我们加强。

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法条竞合的情况。企业法能够笼统的说它是商法或是经济法吗?不能这样说。企业法是具有双重机制的法律规范,比如国有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等,就属于经济法的内容。一般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是属于商法的内容,但这里也有私法的公法化。金融法同样是具有双重机制的法律规范,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法、货币管理法等等,就有经济法的色彩,那么一般的商业银行法毫无疑问应该属于商法的内容。但中国的情况也很特殊,因为中国的银行本身就是国家的,不管是银行还是公司。有个武汉市的国有企业老总被政府给罢免了,他气冲冲的找到我,说政企不分,怎么能把我这个职务给罢免了?后来,我说你也不要这样想不通,说老实话,不谈公权力、不谈政府的权力,因为你的公司是国家控股的公司,就谈股东的权利,政府是大股东,就谈资本多数决定,政府就可以罢免你。中国只要是像样的公司,要么是国有独资,要么是国家控股,要么是国有全资,所以中国的情况很特殊。这样,公司法或者金融法里面的商业银行法是不是属于纯粹私法的商法,还要探讨。

经济合同法,毫无疑问属于民法、民商法,但是我要提醒同志们有两点要注意和探讨。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品字型关系。什么意思?你们华中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是平等主体,但上面有个教育部,平等主体的关系是意思自治、契约自由。但是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爹”,叫教育部,教育部、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叫品字型关系。这种品字型关系和一般的买房子、卖房子的交易关系是不同的,它带有浓厚的“爹”的色彩,教育部的色彩。这种品字型关系在公有制国家大量存在。武汉钢铁公司和鞍山钢铁公司同样如此,上面有国资委,所以这是合同法。第二,合同的异化导致异化的合同。合同的形式的自由,合同的内容的自由,选择合同的当事人的自由,签不签合同的自由,这是合同的四大自由。但是由于标准合同、格式合同的大量出现,这四大自由的强调当然不成功。今天下午我要坐飞机,那么票价多少或者其他之类的,我表面上有自由,

7市场规制法,是调整在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市场,调节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促

进公平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双倍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但实际上我只剩下一大自由,坐不坐飞机的自由。价格是它定的、票形式又是它制定的,航空公司又只有它一家,实际上是中国统一的。那么表面上有坐不坐飞机的自由,但实际上这个自由不存在,不坐飞机坐什么呢?明天要在广州讲课,今天晚上必须赶到。所以等等这些表明了合同的异化,异化的合同。这一切是不是超越了传统的民商法理念,再一个就是公有制下的品字型的这种平等主体关系。下面的环境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虽然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这么一个状况,但是它不是基于一种经济职能,而是基于一种社会公共职能来进行干预的。所以关于这一切,很有必要加以研究。很抱歉时间我可能没有掌握好,先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齐海滨:

好,谢谢刘老师。我刚才一开始忘了再介绍补充一下,今天参加我们这个讲座的还有两位嘉宾,是我们学报的副主编蔡虹老师和吴兰丽老师。我刚才看到刘老师在讲的时候,蔡老师很关注,而且表情也很生动。我想蔡老师一直在想,好像很少看到我们华工,特别我们法学院好像还没有见到口才这么好的老师,(蔡老师:没有)不是这么想啊,呵呵。(蔡老师:我觉得内容也很引人入胜)。下面我们开始点评的环节。第一位点评人,我们易老师建议倒着来。那么我们就先请彭礼堂老师来做点评,大家欢迎。(掌声)

点评人彭礼堂:

谢谢!刘老师是同行,我们也不陌生,我也谈不上什么点评,谈一点感想。我首先要说的就是,经济法作为一个新的法律部门,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它其实产生之初就饱受争论。所以经济法的法理,特别是我们说的经济法学界的“大家”再就是想成为“大家”的人,都非常热衷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就是探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体系问题,那么都想从存在论的层面或者是价值论的层面来回答经济法是什么,或者经济法应当是什么。其实二十年前我考经济法的研究生的时候,漆多俊老师9他就出了一道大题,有一道我记得就是“谈谈你对这个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国家经济调节说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他的那个观点的看法,而且“你认为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有什么区别”。那么二十年前就这样,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刘教授其实还是在谈这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了,“经济法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法”实际上也是属于这类问题。实际上我知道这些经济法的“大家”也希望更多人关注,我想刘教授他讲这个问题也希望更多人来关注这样的课题或者参与这样的课题。那刘教授这个报告的选题,当然是意义非常重大而且他的报告非常精彩。谢谢他给我们这样一个精彩的讲座。

听了讲座,我想谈两点感想。感想之一就是,尽管作为一个年轻部门的经济法或者一个法律学科的经济法学,它的历史不长甚至饱受争论,甚至说它的调整对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公认。但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我觉得这个存在是客观的,起码在中国是客观的。刚才刘教授说很多人说中国没有经济法,实际上很多人都是从这个调整对象、从调整方法这个角度。当然实际上划分法律部门标准主要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的方法。那么经济法在这两个方面现在做了很多有益的探

9漆多俊,男,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索,包括我说的漆多俊老师,包括刘大洪教授,他们都做了很多探索,而且也很有说服力。但实际上,当然可能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承认。反过来,我有时候也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实际上划分法律部门也有一些原则问题,比如说社会需要,我觉得这就是可能要考虑的原则。社会的实际需要,或者还有其他的,或者是有些法律部门的内容大多,做一些分工,分布一部分到别的法律部门去,这种情况可能都有。实际上,我们说的比较古老的、法学理论比较健全的民商法、刑法的这些学科,包括刑法,我现在觉得它其实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也不是因为调整对象跟其他的法律部门有什么不同,刑法它所有关系都调整,只不过它调整方法不一样。

关于调整方法这一点,宪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那宪法是不是它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不一样呢?我就觉得好像是部门法在它之上需要一个法,统一下面的法律部门。所以实际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尽管是划分法律部门主要标准,但实际上它也不是唯一的。所以我是认为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尽管有争论,但是在中国政府的推动、民间的承认使经济法,即使你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作为一门学科可能是都会承认的,至少可能可以说经济法是一个学科。因为我们知道在法律体系中间一般说到八大法律部门,必定就有一个经济法,说明这个基本上还是承认的。即使有学者不承认它是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我们知道在法律体系中间八大法律部门必定就有一个经济法,基本上还是承认的。即使有的学者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在法律的二级学科中间,十个学科中间经济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即使不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也不影响是一个独立法律学科。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部门不包括国际法,那国际法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国际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是没人怀疑它的,而且它还有几个分支,国家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所以这并不妨碍国际法学科的发展,并不否认国际法学科的重要。我说的这一点是,经济法实际上在中国的存在是客观的。

第二点,我觉得现在经济法学者特别是那些做理论的经济法法理学者,千方百计地想让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接轨,跟别的法一样,都是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跟别的法没什么区别。但是我是要想探讨经济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将经济法纳入整个的法律体系的同时,你再强调经济法是法的时候,千万应该不可忽视经济法的特殊性。经济法应该强调经济法的特殊性。经济法叫经济法也好,甚至有时经济与法也好,或者法跟经济也好,尽管这些概念有区别,但是有时候我觉得确实它真是有点像经济与法的学问,并不完全是法的学问。最近这几年我也参加了一些经济法年会、财税法年会,每次开会看到学界经济的学者、法律的学者、研究财税的学者、研究财税法的学者,而且理论的、实务的学者,就感觉到经济法与别的法真是好像有点不一样,就感觉到这个面非常宽,提交的论文你有时根本看不懂,它可能完全是税收的,是金融的,或者是投资的,你就觉得经济法是不是可能要宽泛些。

有的可能是一种嘲讽的说法,说经济法就不是法,就是经济,七分经济,三分法。但是我觉得七分经济,三分法,反过来理解,从一个正面的意义来理解它,实际上也是应该的,也就是说,你学经济法的人一定要把经济学好。经济法跟一般的法还是有些区别,我们一般说法可能最追求的价值可能是公平价值,形式上的公平比较多,经济学追求公平通常是实质公平比较多些。我觉得经济法是既追求形式公平,又追求实质公平,而且并重,而且有时候还偏向追求实质公平。这一点,刘教授也讲到过。实际上,要是不追求实质公平,政府有时候就可以不用干预经济。要是不追求实质公平,政府就没必要收税,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所以有时候就觉得在很多方面,甚至包括在立法方面,比如《企业所得税法》,第一

章是总则,第二章是纳税人,第三章是应纳税所得额,第四章是应纳税额,第五章是源泉扣税,它都是税收的特别调整措施等等。你就觉得它这个法怎么跟一般的立法不一样啊,你要去读它,如果不懂税,你根本就没办法读懂税法,其实仅仅懂税也不行。

现在我这两年在教税法的过程中,我觉得光懂税不行,不懂会计你这个税法都没办法教,所以会计也要了解。有时候就会觉得经济法,你要把它作为一个有点特殊的,跟别的法律不一样的,其实也是挺好的,从学生就业、学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这个角度。起码在这一点上我是强调学经济法的要既懂经济又懂法,研究财税的那确实是要懂财政税收、财税法、要懂金融,要不然就学不好。所以,我倒是希望我们财税金融法班的人,既懂会计、又懂税务又懂金融,同时又懂法,那就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了。现在我们开会时,在很多人递个名片就是“三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律师(司法考试资格),已经很多人把“三师”都拿到了,从就业这个角度它真是一个好的法律部门。

这是我的两点感受,除了这两点感受,我还有一点疑惑。其实经济法是不是包括税法,或者税法是不是经济法的一个法律部门或者下面的二级法律部门,那么这个都有争论。研究财税法的人觉得税法和经济法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税法中间引进了很多民法的成分,很多的法律制度都是民法的一些法律制度,像税务担保,税收中间有很多引进了民法的一些制度。但我还是基本上赞成税法属于经济法的部分。我有一点疑问就是,刘老师好像把税法放在宏观调控法里头了,而且一般的教科书、一般的学者,甚至包括我,我以前也就觉得它就是宏观调控法。但是我最近在想即使是经济法只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但有的人可能还觉得包括社会保障法或者包括企业组织管理法,即使是包括这两个部分。那我认为宏观调控可能是税法的一个职能,税法的职能中所体现的,比如宏观调控主要是指税收优惠,一般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这个特别措施可以来鼓励行业、鼓励产业的发展。但这只是税收功能中的一种功能,而且不一定是主要功能。就是因为它具有宏观调控功能,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宏观调控法。但税收措施实际上是税法中的例外,税法的真正作用是要保证、强调平等普遍地纳税,不是搞什么税收优惠。所以我认为税收的调控经济不是它的主要功能,税收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跟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为什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是因为这个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市场解决不了的。那从这个角度说,把税法主要归并到市场调控法不是更好吗?我不知道就这个问题刘老师怎么看?我发言就到这里。(掌声)

主持人齐海滨:

好,谢谢彭老师!接下来我们请何士青老师来做点评,大家欢迎!

点评人何士青:

刘教授、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学习。我是门外汉,我不是专门从事经济法研究的。尽管我当年最开始进入法学领域的时候在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是做的经济法,但是回到原单位之后,没有老师教法理学,法理学很难教,没有人教,所以我就从事了这个非常难的学科,所以转向法理了。在这里我就谈不上是点评了,我只能是来学习。这个学期由于我是周四上午下午都有课,我的学术午餐参与很少,但是我今天来讲,我们管斌老师点名要我来参加点评的话,我觉得不虚此行了,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应该说,我觉得我们湖南人很不错,我也是湖南的,我们刘教授是湖南的。研究经济法的名

家湖南可能比较多,以漆多俊老师为代表,这都是湖南的。我们院里面的两个经济法的博士,我们管老师和汪老师都是湖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所以我觉得湖南研究经济法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也感到非常的高兴、非常的荣幸。我谈不上点评,我也只能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心里非常的忐忑。

对于经济法是不是能够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而存在,刚才彭老师和刘教授都谈到了,确实有过争论。我记得当年我在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他们都说,经济法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存在,那么它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民商法所研究的,就把它称之为“鸠占鹊巢”,。所以大家就不承认它的存在。但现在来看,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的争议,应该来说不是很大了。从我们法理学的教材来看,我记得在九十年代中前期的教材里面讲法律部门的时候,法律体系讲法律部门基本上是没有经济法的。但是到二十一世纪了,基本上所有的,我手上有二十来个版本的法理学教材基本上会把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来进行介绍,但它整个的体系构架跟我们刘教授的观点有点差别,但是都已经得到承认了。这就印证了黑格尔说的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必然存在”,现在不管怎样,它已经是存在了。对于经济法作为一个体系,它的构成学界还是有不同的看法,网络上这个方面我觉得讨论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写这个题目很多,我把它搜索阅读了一些。

所以我觉得刘教授是立足于经济法的理想来谈理想的经济法,应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特别是基于我们中国的本土资源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那意义就更加的重大。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讲,经济法的产生应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需要国家干预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法并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就产生了。它是需要国家干预。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它的弱点,也有它的不足。这样的弱点和不足往往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刘教授刚才讲到很多的一些方面,我就把它归纳一下。这是由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本身的不足所导致的,一个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它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就必然会导致一般的市场主体不会注重公共产品的提供。所以市场经济不能提供科学的教育和文化、国防安全、水利设施等等基础性的设施。另外一个方面,刘教授也讲到了,产生了我们所称的“外部不经济性”,包括资源的耗损、环境的污染,以及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这个方面都是一种不经济性的一种体现了。再有一个方面,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这样一种机制,以及它主要是按照个人,就是各种市场主体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的一种分配,这样一种机制,而使得收入的分配可能出现贫富差异的现象,而这一点已经被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的现实已经证实了。

第三个方面,市场经济提倡的是一种自由竞争的机制,这样一种自由竞争的机制会衍生出很多投机行为。人都有机会主义的这种倾向。市场机制会加大我们投机的倾向。不管是以钻空子、欺诈性的买卖为特点的投机行为,还是价格风险10作为一种特征的这种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另外,它还会导致生产的集中和生产的垄断。那么垄断也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危机。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市场它会出现失灵,就需要国家的干预,实现经济运行的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另一方面看,国家干预也不是万能的,国家干预也会出现一些失灵的情况。一个方面是政府干预是人为的。“政府人”已经打破我们原来的观点,转变过来了,原来我们讲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其实这种观点已经变了。政府也是一个“经济人”,政府做出很多的行为,可能是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即使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官员,他做出的决策,也可能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也有可能导致失误。

10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基础资产价格变动导致衍生工具价格变动或价值变动而引起的风险。

第二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经济会导致权力寻租11的现象。权力寻租会使政府决策的运行,受到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摆布,脱离社会的公共利益。我一直觉得,中国物权法的出台应该说是有产者力量的上升,导致在我们立法队伍、法治队伍寻找他们的代言人,所以才会有物权法的出台。应该说物权法的出台跟我们原来宪政理念,我觉得还是有很大改变。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但是还是有不同的观点。我历来认为我们宪法上的财产权是一种平等保护,它保护的是主体资格,物权法上的财产权,对无产者来讲是虚伪的保护,它应该保护的对象是客体,是物,可能这个问题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我的观点。所以它会导致这样一种权力寻租的现象。有很多问题市场不能解决,政府也不能解决的。比如说外部的一种经济问题,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基于政府和市场,市场调节有它的必要性,那么它的不足,政府干预也是有必要性,也有自身不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发挥市场的积极效应,避免它的消极效应,发挥政府干预的积极效应,避免它的消极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有法律的出台,但是传统的公法与私法都没有办法来有效地规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所以这样就要求建立在我们现代市场经济之上的经济法应运而生。它的宗旨,我觉得应该是,能够实现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之间的平衡统一,能够调试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能够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既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强调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规范性;既侧重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主体个人利益的保护。这样的话,经济法就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公法和传统的私法所具有的特征。

经济法的宗旨和特征就决定了经济法的构架和体系。经济法的构架和体系,我赞成刘教授前面的一些基本观点,就是将经济法分成两个板块,但我觉得还可能不止这两个板块,因为从它的宗旨和特征来看,两个板块,一个是创造平等竞争的、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那就是我们刘教授讲的市场规制法,包括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法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倾销、反补贴、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投标、招标等等方面的法律,这是市场规制方面的法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也就是刘教授讲的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审计、统计、物价、技术监督、工商管理、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等等方面的法律,还包括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发展方面的法律,比如说,煤炭法、能源法、房地产法等等之类,我觉得应该放到经济法里面。另外我觉得还应该包含的,我们现在学界可能有不同的观点,环境法到底是不是应该放在经济法里面。但是我们现在讲法理学的时候我们是放在经济法里面的讲的,讲到法律部门划分是将其放在经济法里面的。另外社会法这一块,社会法可能不会全部属于经济法,就是我们刘教授讲的,它和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一部分应该会纳入到经济法的体系中来,就像这些涉及到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这一个方面的能够把它纳入进来。这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说的不对的,我说的外行话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齐海滨:

谢谢何老师,下面我们请易继明老师做点评,大家欢迎!

点评人易继明:

11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嘴上满嘴是泡,因为上火了,我一直在找病因,刚才齐教授提醒我了,你(刘教授)人气很旺,你要来,所以我上火了(笑)。中南曾经有一个说法,中南说是有金童玉女,我们刘教授是属于金童,玉女刚才有人说是姚莉12,金童玉女。跟刘教授是老朋友了,我们经常在一些会议上见面,也经常听到他精彩的演讲。听完他今天的报告,确实感觉到,“金身没有坏”(齐老师:金声玉振)。

说几点,一个是谈,刘教授刚才谈到的关于学科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理科和工科的关系问题,实际上,经济法要强调它的学术地位或者学科地位的话,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我们法学的二级学科的门类划分问题。这个划分现在正在修订,我是不太满意这种划分的。以前有人说我是“大民法”主义,其实我现在是一个没有太多学科划分的这种主义。什么意思呢?前不久武大韩老先生过世,其中韩老先生的事迹中就有一项,当时国务院修订名录,韩老先生专门写信希望能够把环境法列入,于是后来环境法列入了,韩老先生在这个方面功德无量。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种中国的畸形产物,就说学科划分体制下产生的一个东西。因为环境问题凸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制定一个环境法。不能因为科技问题出现了,就要国务院制定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科技法,能源问题出来了,就制定一个能源法。这是一类社会问题,它是传统调整法律或者法律媒介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的三个责任,比如说刑事的、民事的、行政的三个责任,或者基本的一些手段而存在的。以这些基本手段来划分这些门类,有没有必要性呢?有时候是作茧自缚。例如社会问题的研究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我们研究经济法怎么样去干预经济、宏观调控、行政的手段,或者通过国有企业在某个地方作为出资人的身份,实际上进入市场之后,它肯定又是市场运作的,所以说,它可能是综合运用的一些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在学科部门方面应该淡化,应该突出以社会问题为主的一种研究。如果说我们早期提出来民法的概念,或者行政法的概念会有碍学科思维的话,那么在公私法的架构下,在国外可能是公私法和刑事法的这种架构下,这种延续是有一定意义的。包括理论法学,我认为实际上没有专门的一个理论法学。这些理论法学都是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这些教授们需要吃饭。但是如果理论法学,法理学不去关照部门法、关照社会问题,你的“饭”最终就是“政治正确”,只是宣讲而那不算学问。也就是说,法理的这种门类的划分,法理史的门类的划分,必须以一定的学科为背景,一定的社会问题为基础。所以说应该淡化这种学科分类。学科门类虽然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尽量以一种笼而统之的划分为好,同时强调社会问题的研究。这是刘教授谈理科和工科问题时我想到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刘老师谈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然后引发了一个纯粹的自由竞争与纯粹的权力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经失灵了,强调国家干预的重要性,也是经济法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其实,作为理论基础来说,这个问题谈的很早了,亚当?斯密之前的亚里士多德谈到的正义就是一个矫正正义,其实矫正正义之外还包括分配正义。我们基于一些原始的权力进行矫正,由此产生的一个按照个人意志为基础的这种矫正的正义。还有一个创造财富制度的再分配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照等等一些分配正义,也存在一定的公平价值观在里面。后续的发展,像罗尔斯也谈到过原初的权利、机会均等,在此之外的正义的分层、差序等等。也就是说,亚当?斯密之后,在解决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经济法可以援用的一些对于社会正义的关照,同时又不要去漠视基本权利,这方面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第三问题,我要谈一下,刚开始我们刘教授谈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谈到上厕所的问题。去那森林上厕所,五块钱,还得再付上一块钱。我在琢磨是不是可以用其他解决方法。我当

12姚莉,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时想到了两个方法。一个方法就是说,是不是让李红海去那里开一个厕所。就是说如果机会很均等,李红海在那里也能开厕所,彭礼堂也能去,这样有三家厕所的话,在这种竞争之下,会不会自然导致,比如说五毛钱就可以上一次厕所的这种情况,并且李红海的厕所可能会更好,彭礼堂的五块钱就很有问题了。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事实上还会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如果山顶上厕所林立,那你就不会爬到山上去了,就会导致总的厕所没有效益。也就是说,这又会另外引发新的问题。我们是否把能它作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提供?当你逛公园的时候,你的门票就包括了上厕所的这个费用,属于免费的,甚至社会福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包括你去公园就不用买票了。我们现在就很多地方在做,像我们的博物馆,类似的一些问题。这也涉及到怎么样在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在社会福利受国家干预与基础权利当中一个平衡的问题。当然如果只有这一家的话,只是这样一个样态,干预的必要性,像价格方面很必要了。

另外一个比喻就是刘教授谈到了,裸奔的问题、衬衫的问题。说经济法是一个衬衫。我始终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说了一个三亚、一个哈尔滨,这两个差别很大的。谈到了民法好像是棉衣,一般都用棉衣。但是在三亚一般是不穿棉衣的,这就成问题了,民法在三亚可能是不需要适用的。我想应该是这样,从我的经验来说,穿衬衫的时间是比较多的,我们一般会穿衬衫,不管是短袖的还是长袖的衬衫,这是民法的基础。就是说你无论是在哈尔滨还是在三亚,三亚可能穿的长袖也有可能穿的短袖。经济法更像什么呢,我们太冷的时候需要穿棉衣。在三亚太热了,有的要穿吊带。(笑)这个吊带和棉衣更像经济法,但民法更像衬衫,它都得穿着。这就是讲到平衡的过程中这些关系问题。

第三就是谈一下刘老师谈到过本土资源的问题。他谈到我们传统的是强势政府,弱势的市场经济基础,以及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官本位等等这些东西。我想说明一点,应该说,特别是他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讲算命先生,把算命先生弄过来开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然后贯彻之后他们再去瞎掰。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笑,但事实上这表明了我们中国政府在管理社会和治理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转型。以前,会不会跟你谈这个,还要算命先生影响你,还要通过一个中间媒介影响你,它直接通过枪杆子影响你,直接用强行的警察,来影响。这种方式相对于警察的那种直接的方式,它的治理手段是要高明一些的。我们换一个角度说,算命先生在这里很可能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一个公共领域话题的角色、一个公共平台的角色。可能民众不信任你政府,但是我信任算命先生。这个时候政府通过影响公共话题、公共平台,然后让老百姓自愿去干什么,这是在潜意识表明了我们政府治理手段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转型社会尤为必要。社会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意味着过去传统的东西要被打破,有些东西也会新生,那么新生怎么去成长?民众对传统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他的意识还是资源当中。就是说,转型时期,这一种手段更必要。如果说经济法在这种转型社会,或者国家转型过程当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对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的这种转型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第四就是讲经济法的体系问题。刘老师也谈到过经济法的体系。当然这里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说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的话,它在传统的国际上、国外认可比较多的,大概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这个领域大家是没多少争议的。而像中国这种样态,比如像国土资源、像国有资产的管理,在物权法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出资人的身份。因为国有资产太庞大,那么作为出资人身份的内部管理又不可能像你家里的资产那样,就跟你老婆商量下就完了,你得向公众有交代。因为你处置大量国有资产,必须跟大家有一个很好的交代。在这个时候,这个领域的经济法的一些介入有它

的很特殊的一些意义。

总之,就是关于经济法的一些理想问题以及理想的经济法的问题,大洪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好的图景和方向。但是我不得不说,经济法学科发展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因为早期伴随着经济的法,于是民众普遍认为经济法很重要,于是法院就有经济庭,于是经济法甚嚣尘上。当然现在就是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么黄金时代过后,经济法怎么发展怎么成长?我想更需要理性,那么这些理性的建构就需要像刘大洪教授这样的有思想的一些学者。那么思想在对于学科的基本建构,一些基本的理论的自洽或者自给自足是非常重要的。纯粹的零碎的一些细枝末节它对于这种整体的意义相对要弱小一些。所以我希望有像刘大洪老师这样的更多的思考,能够把我们中国的经济法真正的建构起来。谢谢!

主持人齐海滨:

好,谢谢易老师!因为还剩下十分钟了,我们想在刘老师在做总体的回应之前,因为我事先知道听汪老师讲,我们学生也有些有关问题,请学生提出来,然后请刘老师在回应时就一并做了。请同学们发言。

学生:

老师,我们是大三的学生,因为我们年级有很多是修了经济方面的双学位,有很多同学想考经济法方面的研究生,所以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情况。(齐老师:什么情况?)经济法考研和选择的学校和方向,主要是学校。

主持人齐海滨:

我不知道刘老师能不能回答这么general的问题啊。好吧,现在刘老师需要对三位点评人的点评,还有同学的问题,看刘老师怎么来回应了。大家欢迎!

主讲人刘大洪:

感谢三位点评嘉宾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想回应一下。彭老师的这个(问题),他是说税法是不是经济法,为什么我把它放在宏观调控法里面。应该说税法具有双重以致三重属性,绝对是相对的,相对是绝对的。所以我们讲有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税收中立,中立的时候,比如说依法征税,税收法定,这时它更多具有行政法的色彩,你不能够超越法律所规定的去征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人觉得是债权债务说,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你就必须要纳税,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就带有所谓的民商法色彩。那么调控,为了鼓励某项事物的发展,并且为了限制、取缔某项事物的发展,欲禁予征,这个时候它具有这种调控的功能的时候,那么它更多具有经济法的色彩。所以应该说同一个部门法,可能它具有多重性质的不同的法律规范,而且有多重不同性质的功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它不是那么纯粹,单纯的,我是这么看的。我不知道这个回答能不能满意。

还有何教授讲到这个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我把环境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都划入了社会法的范畴,为什么把它划入了社会法的范畴?的确,它和经济法的相同点都是国家在

干预经济事务。但是它们基于的基点不同,经济法是基于国家的经济职能,那么社会法它是基于社会的公共事务,为了长远的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能要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以保护劳动者基本人权为特征。和我们所定义上的部门法里的经济法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觉得把它划入到社会法范畴可能比较恰当些。但世界总体来说,相对是绝对的,绝对是相对的。这种竞合、交叉、重叠的现象,我们本来就不一定应该划分一个很单纯的、界限分明的界限。所以李昌麒教授的博士生写了一篇文章——《论经济法的模糊性》。法律上也是,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为什么提到一个法学上的工科?易继明院长说了要淡化这种学科的划分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它的出发点、立足点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把环境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划入到社会法的范畴,基于这么一点考虑。

最后感谢易继明院长提了很多,应该说是可以帮助我去完善我对经济法思考的一些问题。我们易继明院长应该是民法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很早就办私法研究,他的著作我也拜读过,他对我所讲的内容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我觉得很受益。一个是垄断问题。政府是反垄断,反了垄断之后,再可以以各种方法,请张三李四多开几个厕所也是可以的,加强一下限制也是可以的。垄断之所以成为垄断,我们当年中南政法学院很偏僻的时候,那个卖猪的,卖肉的只一个人,他不准别人卖,别人卖了,他要拿杀猪刀杀人,这个时候只有强力的政府出来介入。现在中南政法学院还稍微好点,当年就是一头猪,一天就是卖一头猪,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你需要求他,他是上帝。没有了就没有了,并不是没人去卖,他垄断了,他强力的霸占了,还有很多的因素。那么我们政府介入之后,反掉它、拆散它,把它大卸八块之后,民法或者其他的法律再使用,再按照其他的理念来实施。“三通一平”,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事情。政府做政府的事情,政府做完事情之后,政府不能老霸占着,政府也应该退去。国退民进,国进民退,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是这么想的。

再有就是我的比喻里关于棉衣和衬衣的比喻。可能是我们基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比喻。他那样的比喻也是可以的,吊带也是可以,衬衣也是可以的。这是一种不同的比喻而已,我只是说把这种赋予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职权、承认市场权限、需要国家干预的这样一种法律部门就总体来说把它比喻为衬衣,也可以把它比喻为吊带,甚至把它比喻为帽子,这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种比喻。但总体来说,因为中国是个公有制的国家,所以我们易继明院长(说)“经济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了”,这一点我们可能要予以商榷。作为应然状态,从理论界来说,它的黄金时期已经过了。但是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点一天不改变,那么经济法的作用和意义对这块土地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政府主导、公有制这一点不改变。我到西方去考查的时候,当然易继明院长去的更多,我就发现人家的那个是很完善的,私法、公法,和两个秩序,私法下面是私有制,公法下面是多党制。这种制度是撑着这两个东西的。然后还有一些自由平等的、一些共同宗教信仰等等之类。在中国,我说这样的话可能你们要批评我,不懂经济法的人,把关于中国经济方面的法都视为经济法。在中国从实然状态来说,真正的完全懂得经济法之后,在对照中国的现状,依然可以得出同样的实然结论——到处充满着这种政府干预、国家干预的理念。这里刚才又说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宏观调控很厉害,宏观调控法不厉害。经济法所要努力的是立刻把它纳入到法律的主体、权利义务、程序、救济、责任这样一个体系来,而不是某个人的意愿。我说的意思是说,只要是政府主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可能在实然状态而言,中国经济法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始。但如果哪一天怎么改变了,我想我再从实然状态,那是另一个概念,但作为应然,我们必须去探讨,作为学者必须有应然的追求,我想这是应该值得去做的。这是我的这么一点不成熟的回应。

还有就是同学问的经济法考研的事情。目前坦率的说有一些学校很好,但是地理位置不

一定很好,地理位置很好的,学校不一定很好,这些方面要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说以厦门大学为例,我这个有点冒犯他们,或许他们不一定赞同我的观点。我们中南政法学院有个学生非常的虔诚的要考厦门大学国际法的研究生,毫无疑问,厦门大学的国际法是很有影响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是一种,有政治中心才有文化中心才有经济中心,才有一切的中心。我所知道的福州大学,其实毫无疑问在很多学科方面是不如厦门大学的,但是由于福州大学在福建省会,所以比如说请一个民法专家、物权法专家去回答、点评一个省里面的一个提问的话。本来明明知道厦门大学有一个更有名的专家,但是法制办的人(说)算了,就会请附近的福州大学的老师。我的意思是好多像厦门大学一样根底深厚的大学,但如果它在省会或者在首都,它会更加的辉煌,所以同学们报考时要综合各因素进行考虑。

又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它是正在崛起的,而且势头来势凶猛,而且它有个综合背景,比如说一级学科、考博士点这些方面,那可能有发展的趋势。坦率的说,西北政法大学的同志听了可能会不高兴,西北政法大学就法律而言可能会比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在某些方面强一点,但是它的发展势头,可能西北政法大学在游戏规则里面申办博士点,有几个学科的硕士点等等之类就不好突破。连中南政法学院都有这个问题要面临,中南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门类很齐全,但是要申报博士点,我有主持过这项工作,它必须要两个或三个以上学科的硕士点。但中南政法大学,我当时没弄明白,法学里面我们都有硕士点,但是人家说你要申报博士单位,要两个学科,你只有一个学科,法学只有一个学科有硕士点,但是你要两个或三个以上学科的硕士点,我们就没有办法。这个游戏规则我们就很难突破。西北政法大学现在就面临这样一个状况。所以打个比方来说,你仅仅看到西北政法大学你就报考的话,可能它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似乎比华中科技大学好像是要研究的全面一点,但可能将来读博士,这个层次可能就很难提高,而且中国的事情随时在变化。在南方周末一篇文章叫《西南风雨五十年》,它的意思是下放到重庆、下放到西南很委屈,我就跟西南的同志开玩笑,我就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西南政法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的辉煌,也不纯粹是靠西南政法的全体教职员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怎么样的奋斗,而是共产党一声令下西南所有的法律系向歌乐山下集中,就有了西南政法。既然共产党一声令下,产生了重庆的地方院校,我是想说,在我们的这个体制下,形势随时在变化。华中科技大学是党和政府的太阳聚焦的地方,所以这里肯定会越来越亮的,越来越辉煌,谢谢!

主持人齐海滨:

谢谢!我代表我们华工的师生谢谢“金童”刘大洪教授的金言,希望我们真的能够有这样的前景。好的,我们今天第87期学术午餐就结束了。也是我们“风险社会与金融法治”系列的第二期,下一期是第三期。谢谢刘大洪老师,谢谢各位点评人嘉宾,谢谢各位同学!

(录音整理初稿/初校:危楠)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北关小学于民娣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

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小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的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早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

想象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_1200字-高中作文

想象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_1200字 关于《想象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_1200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想象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 我有很多理想,我想成为一名美食家,尝遍天下美食;我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我也想成为一名画家,画出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我更想创建一座世界一流的理想学校。 这座学校的校园是绿色、民主、洁美、安全、愉悦的,当然,它更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产物。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教学楼前前后后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满目苍翠,芬芳典雅。校园内假山、小桥、流水、凉亭,情趣四溢。同学们可以在清新、幽雅、安适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更胜一筹。 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可是高层次的,当然不用考虑上下楼的麻烦,用特快环保电梯上下,只需几秒钟。电梯的外观很美丽,同学们会喜欢。电梯是多功能的,乘电梯的人少时,电梯就缩小一点,人多了,就自动扩大,可容下好几十个人。在电梯里面不仅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看到闭路电视,洞察整个校园的动态。在会议室、微机室、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每人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微型电脑,需要时可以即时上网。同学们课后都可以查到当天老师所教的内容,并在网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疑难问题。考试时,教室里的电子扫描仪可以自动检查同学们是否作弊,如果有学生作弊,扫描仪会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所以,老师从不监考! 学校的安全设施完全是一流的。校门可以自动检测每个进校的人是否携带凶器,危险物品等,如有情况就会发出警报,学生的学习就更安定了。学校所有班级的门都是自动的,每个班级各有一个多功能卡通机器人,它们负责检测学生当天身体状况,帮助老师检查学生作业等。如果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便可以通过卡通机器人的检测,及时地得到医治。学校里所有的教室和各功能室的玻璃是特制的多功能玻璃,非常坚硬,即使碎了,碎片也藕断丝连不会伤人。这种玻璃隔音功能特别好,室内的声音再大到室外只有几分贝了,不会影响别的班学习。更神奇的是,它还有自动清洁的功能,一染上灰尘只要轻触一下就自动消掉了,为同学们解除了擦玻璃的烦恼。班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由电脑控制的,只要触摸屏幕上“灯”的按纽,灯就会自动打开,再按“黑板”按纽,黑板就自动干净了……每个功能室和教室都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地下道,很宽敞,也是自动的,这是预防意外用的。虽说学校里有自动灭火器,但还得以防万一。比如着火了,同学们按了电钮进入地下通道,可以安全地离开学校。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有自动报警器,一有险情报警非常方便,保安随时可以到达,解决问题。 在这里上学的同学和家人联系也非常方便,如果有事只要在黑板上方的触摸屏上点击自

我理想的学校_高中作文

我理想的学校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我理想的学校,感谢您的阅读! 学校,使更多欢笑的地方。而对于这充满欢笑的校园,我同样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座学校的校园是绿色、民主、洁美、安全、愉悦的,当然,它更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产物。进入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教学楼前前后后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满目苍翠,芬芳典雅。校园内假山、小桥、流水、凉亭,情趣四溢。同学们可以在清新、幽雅、安适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更胜一筹。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可是高层次的,当然不用考虑上下楼的麻烦,用特快环保电梯上下,只需几秒钟。电梯的外观很美丽,同学们会喜欢。电梯是多功能的,乘电梯的人少时,电梯就缩小一点,人多了,就自动扩大,可容下好几十个人。 在电梯里面不仅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看到闭路电视,洞察整个校园的动态。在会议室、微机室、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每人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微型电脑,需要时可以即时上网。同学们课后都可以查到当天老师所教的内容,并在网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疑难问题。考试时,教室里的电子扫描仪可以自动检查同学们是否作弊,如果有学生作弊,扫描仪会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所以,老师从不监考!学校的安全设施完全是一流的。校门可以自动检测每个进校的人是否携带凶器,危险物品等,如有情况就会发出警报,学生的学习就更安定了。学校所有班级的门都是自动的,每个班级各有一个多功能卡通机器人,它们负责检测学生当天身体状况,帮助老师检查学生作业等。如果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便可以通过卡通机器人的检测,及时地得到医治。学校里所有的教室和各功能室的玻璃是特制的多功能玻璃,非常坚硬,即使碎了,碎片也藕断丝连不会伤人。

这种玻璃隔音功能特别好,室内的声音再大到室外只有几分贝了,不会影响别的班学习。更神奇的是,它还有自动清洁的功能,一染上灰尘只要轻触一下就自动消掉了,为同学们解除了擦玻璃的烦恼。班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由电脑控制的,只要触摸屏幕上“灯”的按纽,灯就会自动打开,再按“黑板”按纽,黑板就自动干净了……每个功能室和教室都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地下道,很宽敞,也是自动的,这是预防意外用的。虽说学校里有自动灭火器,但还得以防万一。比如着火了,同学们按了电钮进入地下通道,可以安全地离开学校。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有自动报警器,一有险情报警非常方便,保安随时可以到达,解决问题。 在这里上学的同学和家人联系也非常方便,如果有事只要在黑板上方的触摸屏上点击自己的名字就联系上你自己的父母了,然后进行视频对话,家长也可以通过屏幕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家访也同样如此,家校联系变得非常方便。你们看,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学校!怎么样?我相信,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理想中的学校一定会变成现实!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2018-05-03 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 最近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

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1) 作者:李慧来源:发布时间:01-06-26 浏览: 1 次 摘要:认知模式是一个出现在各领域的高频率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和认识认知模式,以期对其在这 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认知模式;命题形式;隐喻和转喻;心理空间理论;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模式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领域中,如哲学、医学、经济学、法律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因此,对其定义也不一,但总的来说认知模式是一种涉及心理的信息加工模式或处理模式。本文从语言学视角探讨认知模式的定义、本质和组成, 希望能科学地认识认知模式。 一认知模式的语言学定义及组成 1 定义 Lakoff(1987:126)指出认知模式是对世界的一种总的表征,它提供一种规约化的、过于简单的方式理解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Lakoff认为,人的认知模型是以命题和各种意象的方式贮存在大脑中,认知模型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贮存信息,而且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组。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对我们生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高度概括,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也就是说,它能为我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提供一个参照,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我们要怎样行事。交际双方只有拥有相同或相似的ICM,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2 组成 认知模式的观点主要来源于一下四个方面: 框架语义学(Fillmore ), 认知语法(Langacker’s cognitive grammar ),隐喻和转喻理论(Lakoff and Johnson ), 心理空间理论 (Fauconnier )。 (1)命题形式(Fillmore’s fr ame semantics ) 它表明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结构属于命题模式,如一个描述关于“火”的知识的命题模式包括“火是危险的”这一命题。这些知识包括特定对象的成分、属性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数个认知域中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人类一部分知识是以命题形式存在的,这 也是以前的语言学研究最多的。(赵艳芳,2001) (2)意象图式模式(Langacker’s cognitive grammar)

(完整版)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你有没想过,你已是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你有没想过,你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你有没想过,如果你在更开放更公平更和谐的教育环境里,你会是个怎样的我? 我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想到自己曾经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有些苍白,因为想也没有用了,人生不能换个模式重新来过。我个人认为我是教育的牺牲品,关于教育,我思考了很多,也思考了好久,思考学校教育机制本身,教师群体,还有我们自己。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教育,首先应该公平,对交同等学费的每一位学生公平,公平的对象应该包括: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公平,对家境好和坏的学生公平,对有艺术或体育特长和没有特长的学生公平,等等。学校不应该靠排名次来判定一个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才,不应该以单纯的升学率为目标,对成绩好差的学生区别看待。 老师不应该让问题学生带家长。老师连学生都教育不好,还指望能教育好家长吗?在学校教

育方面,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学校教育不应该让家长介入太多。我还听说国外流行一种教育,就是不单纯记文化分,也要将德智体美劳等落实到具体分数,累加后算总分,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让家长陪学生一起上课和活动,听起来很唯美,不过实在不现实。品德怎么考?谁来出题?怎么出?还有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想让自己省点精力,好去工作更好生活,还有就是信任学校的教育机制和水平。学校在这方面就已经将角色错位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教育不应该注重结果,过程同样重要。不应该以最后而又唯一一次的中考分或高考分来群分学生,划分人才等级。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如同人只追求金钱一样,都应该受到批评和指正。尤其是高中教育,这个我深有体会,学习一门科目,没有真正去研学深究,只是单纯讲了概念,然后就是漫无天日的做题,做题,再做题。做到你考试时看什么题都觉得似曾相识的地步,就算做是领会这一学科的奥妙了。一次高考,几多欢喜几多忧,就那一次,最后的失误,把你的

写作教案 我理想中的学校

我对夸大“审题”作用的做法一向反对,但是很多同学缺乏审题意识也着实令人郁闷。比如这个标题,我就看到有同学写成了对母校的赞美,还有同学写成了对学校的批判。这当然是不妥的。“理想”是标题中的关键词,审题时应注意分析理解。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也可理解为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不要仅写成“我们的学校”之类文章,也不要狭义地理解为“理想中的校园”,校园只是学校的一部分。学会审题,写作的时候就不会离题。 二、打开思路,灵活切入。 我理想中的学校,这个题目其实蛮“大”的,到底从何说起呢?就像我们走进一个学校,我们如何参观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匆匆浏览,大体了解这个学校的情况;一种是认真观察,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写这个题目同样如此,“匆匆浏览”就如同写散文,写出你理想中的学校的大体的样子;“认真观察”就如同写记叙文、说明文,需要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娓娓道来,比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师资情况、教育科研水平、学生精神面貌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以生活为基础,大胆、合理想像,就能打开思路,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来点技巧,增添文采。 要想把这个作文写好,还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比如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的学校引出理想中的学校,从而鲜明地表达主题。再比如有位同学,在写作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的分写,每一段分别以“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乐园”“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园”“我理想中 的学校是一个美丽温馨的花园”这三句话开头,既是每一段的中心句,又以相同的句式形成段落排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值得学习的。你还可以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介绍一下你理想中的学校。但是,无论采用怎样的技巧,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想像是否合理、丰富。二是描述是否细腻、生动。三是感受是否真挚、独特。 【佳作剪影】 我理想中的学校 江苏省邳州市徐楼中学二(4)班王虎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一个延续数年的梦。梦中,我化作一只大鹏翱翔于天地之间,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越过险峻奇丽的高山。任海浪汹涌,任峭壁千仞,我自由地翱翔,去听海水的歌唱,去嗅山花的幽香…… 理想的校园应该有我的梦,既允许我做梦,又能帮我圆梦。那样的学校,可以让我自由地歌唱和呐喊,让我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我们在理想的校园中漫步,会留下一双双脚印,有个性的脚印。那样的校园,不会束缚我们的成长,而是引领我们前进的

教 师 当 有 理 想 和 信 念

教师当有理想和信念 读肖川《教育理想与信念》有感 鲍洪昌 上学期看到张奎正在研读肖川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看他读得入迷看得津津有味。我不禁借来一看,随手翻了几页,不经意间就被凝练、清新、隽永、雅致的文笔所吸引。令人回味,让人遐思,如获至宝。 一、在阅读中拥有教育的理想 在阅读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园,培养理想的教师,塑造理想的学生。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按照肖川的理解,教育就是这种有方向和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

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惟有这种良好的教育才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信念教育,常常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作为我们教师也一样要有远大理想,在理想的实现中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伴随着对教育热衷的激情,在教育道路上不断的追求和成长。 我们学校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我因此拥有了新教育的梦想:让生命快乐成长,为孩子奠基终身。是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朝阳产业”。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可以这么说,我们留给后代以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以怎样的后代;我们留给世界以怎样的后代,取决于我们给后代以怎样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让我们为着教育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二、在阅读中执着教育的信念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总结报告模板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也 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如果放松了理想信念教育,人们就会在根本信仰上产生动摇,没有思想基础,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在复杂纷繁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就会成为各种错误思潮的俘虏。长此以往,党就没有了吸引力,人民没有了向心力,民族也没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某种精神状态,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些思考和行动的模式。信念往往是具体的,它一旦成为人的一定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时,信念就成为信仰。理想则是以一定的信念和信仰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科学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慧源泉。 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个过程, 理想信念问题关系 到党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念,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话,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教育人们树立起什么样的思想和信仰,教育人们树立起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基础。 理想信念教育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

小度写范文[我心目中的教育]我理想中的学校教育模板

[我心目中的教育]我理想中的学校教育 教育起源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发展经历了由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自然化的生活化教育,到独立于日常生活的专门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过程。学校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一步一步的带着人们远离其原来的生活,超越现实的即现在的生活,走向理想的而不是理念的未来的生活。它是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最有效的途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已经而且还在继续发挥着这种独特的作用。 我心目理想中的教育,不应成为维持现实生活的工具,而应是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引领人们超越现实生活走向富裕、文明、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回归而是引领和超越现实生活,即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是“回归”而应是“超越”;对于未来生活,则不是“回归”而是“引领”。 怎样让教育引领人们超越生活呢? 20 世纪初,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要使学校成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大本营,以扭转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不重视儿童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客观地说,在理论上,他认为学校生活与现实的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是不同的,“自发( 现实的自然的) 的生活本身只有经过教学活动的改造和提升,才能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和工具”,“现实生活是如此复杂,以致儿童不可能同它接触而不陷入迷乱”,解决办法是由学校来创造一种自觉的生活,“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简化现实的社会生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学校教育过于日常生活化,使儿童陷入了当下的、偶然的、琐屑的生活,使得他的理论及其实验背离其初衷而归于失败。 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自一诞生就被赋予了传承知识、承载价值、引领生活、追求理想的神圣使命。教育要引导学生求真、寻善、向美,以促进生命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现实和生成新的自我。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弃当下的现实利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不管人类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达到怎样普遍化的程度,不管学校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怎样不断地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所面临的基本任务的性质和目的,不同于‘日常情境中学习成长’的性质和目的这一点不会变化。也许,这就是人类教育史上曾屡次出现的学校教学彻底回归生活世界,或以生活世界学习方式组织学校教学的思潮和实践,都不能持续长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当然要面对现实。但对我理想中的教育而言,现实生活只是教育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最终要被人们在教育引导下改造和超越,这是教育的本质价值所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的特性。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这就是说,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仅仅在于“回归”,还在于“利用”、“改造”它来为实现“超越”的目的服务。教育就是以传承知识、承载价值、引领生活、追求理想为基础,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实现理想,创造新的更美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敞开知识的视野,逐步加深对世界、他人和自我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视野的敞亮中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自由地成为自己,成为真正的人。他不应该满足于现实生活,仅仅是享受现实生活的人,更应当成为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人。 我心目理想中的教育更要面向未来。教育对生活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和超越。因为,人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活着”,人的生活更在于人“像人一样”智慧地、体面地、高尚地活着。这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关涉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教育就是使人变得更加富有、聪明、能干、健壮、高尚、完美的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超越动物性的自然存在,超越社会性的社会存在,不断扩展和提升人之为人的生命意义。“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自己”,“ 通过文化传承使人成为他自己”。因而我理想中的教育不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摘抄)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摘抄)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十:教师的六个学会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用权坏,也一定有限;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个巨大的危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有的素质而言的。而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穷人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

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都很难一步到位,而是 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 和“知新温故”的过程。 其实,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 劳的努力,使我们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 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 ,最终使得我们有1% 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等待的教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有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 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教师是最能体现定能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 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点苛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学会分享。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 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在而不是居咼临下的施舍。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

概念的组织方式_意象图式_框架_认知域或理想化认知模式

概念的组织方式:意象图式、框架、认知域或 理想化认知模式 谢 巧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随着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概念的组织方式成为研究的对象:概念不是简单、散 乱的分散在我们的人脑里,而是根据人们的经验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的。Lakoff的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Fillmore的框架(Frame)、Langacker的认知域(CognitiveDomain)和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IdealizedCognitiveModal)都是概念的组织方式的重要术语。这些术语被认为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被认为是等同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在理解这些重要术语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以强化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关键词]意象图式;框架;认知域;理想化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I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 (2008)05-0087-03词汇表示概念,是概念的象征。传统的语义学用结构语义学 (structuralsemantics)、语义特征(semanticfeatures)和真知条件 (truthcondition)对词汇的意义进行分析。随着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概念的组织方式成为研究的对象:概念不是简单、散乱地分散在我们的人脑里,而是根据人们的经验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的。许多认知语言学家对这样的概念的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有他们的一些术语:Lakoff的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Fillmore的框架(Frame)、Langacker的认知域 (CognitiveDo-main)和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al)。这些术语被认为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被认为是等同的概念。而笔者则在理解这些重要术语的基础上比较了他们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以便加强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正确运用。一、意象图式(ImageSchema)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式(Schema)又称为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Lakoff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还一度称之为“动觉意象图式(kinestheticimageschema)”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赵艳芳,2001:68)。我们在我们的生理和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的意象图式,比如我们吃、喝,行和坐,其实就是把我们的身体看成是个容器,从而形成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或里外图式(In-outSchema)。我们的日常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受 到这种图式影响的认知痕迹。下面一段话就是Johnson在第二章中对人起床后的描述:Youwakeoutofadeepsleepandpeeroutfrombe-neaththecoversintoourroom.Yougraduallyemergeoutyourstupor,pullyourselfoutfromunderlimbs,andwalkinadazeoutofyourbedroomandintothebathroom.Youlookinthemirrorandseeyourfacestaringoutatyou.这里面的in、out都来自同一种关系和结构,即我们上面提到的一种意象图式:容器图式。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in、out这样的词汇不仅仅用在表达物理概 念上还时常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 这说明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式,又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的非容器的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根据它来进行认知和描述。而且基本上所 有的图式都可以在语言上体现具体的和抽象的行为。以原型理论来解释,我们可以将图式理解为原型结构,因为它概括地说明了同一原型的所有各例。人的经验中具有多种意象图式,Lakoff(1987)总 结了多种意象图式:部分———整体图式(ThePart-wholeSchema)、连接图式(TheLinkSchema)、中心-边缘图式(TheCenter-peripherySchema)、起点———路径———目标图式(TheSource-path-goalSchema)、上———下图式(TheUp-downSchema)、前-后图式(Front-BackSchema)、线形图式(TheLinerorderSchema)、力图式(ForceSchema)等等。二、框架(Frame)上个世纪70年代Fillmore提出框架(Frame)这 [收稿日期]2008-02-04 [作者简介]谢巧 (1980-),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 第25卷第5期2008年5月Vol.25No.5May2008 87??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最新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堆沟港中学冷一帆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肖川在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本书收录的是教育随笔,诠释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他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 肖川说: “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评急于希望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 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

读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篇

读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篇 【篇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教授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无论是《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学》等,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娓娓言说,处处透露出理趣、情趣和文趣的魅力,阅读此书,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也引发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度思考。 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教授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自由,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想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7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 7 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历时10 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 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

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该高举"人文" 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 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了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主要事情,重知识,轻方法的指导,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情感,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好的社会,并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当下生命中所需的东西,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一、理想的德育 1、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应当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3、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应该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5、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6、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7、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8、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二、理想的智育 1、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2、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3、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4、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5、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6、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7、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8、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里纵横驰骋。 三、理想的体育 1、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2、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 3、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是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4、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6、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7、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8、应该使学生体育与社区体育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