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者单位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单位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作者单位: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1;

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2

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给我们的启示

林金祥1,揭鸿英2,李莉莎1

中图分类号:R532.29

文献标识码:A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Chen,1935)Dougherty,1946]是陈心陶1933年首先在广州鼠

肺内发现[1],1935年确定为新属、新种,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contonensisChen[2]。1937年Mat-

sumoto在台湾野鼠肺动脉内亦发现一种线虫,同年Yoko-gawa将其命名为鼠血圆线虫Haemostrongylusratti

[3]

1945年Dougherty认为鼠血圆线虫应是广州肺线虫的

同种异名,故改名为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后圆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1945年Nomura和

Lin[4]首次报道台湾省1例15岁的男孩脑脊液中检获

该虫幼虫。1946年后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印度洋各岛屿,陆续发现该病病例。分布地区跨越北纬23°至南纬23°的热带和亚热带[5]。全球已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达3000余例,其中我国台湾省占300余例。过去,该病在我国大陆极为罕见,直至1996年才报道4例确诊病例[6]。近8年来,我国大陆沿海地区,不断出现现症病例和疑似病例,且在部分地区引起爆发,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不熟悉,故易造成误诊。随着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不断扩散蔓延,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将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1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情况

1997年10~11月,浙江省温洲市首次发生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并引起该病爆发,105人因食凉拌“辣味螺肉”造成47人发病,罹患率为44.8%;而未吃螺肉者77人,则无1人发病。吃螺肉4块以上者罹患率为86.2%(25/29),少于4块者罹患率为28.9%(22/76)。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同年9~10月,有同样症状和体征的散在病例10余例,前后累计60余例。经追踪调查,福寿螺来自苍南县沪山镇的新溪、苔溪、北山村的水田、沟中。检查361

只,有251只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69.4%。共检出11784条幼虫,最多的1只螺有720条,平均每只螺71.3条[7-9]。

2002年8月26日,福建省长乐市漳港镇龙峰村,8名11~13岁的学生,在本村水沟内捞取100

余只福寿螺,敲碎后,取5~10只头部组织串起烧烤吃,每人吃4~5串或1~2串。食后5~7d陆续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尤其是食多者,还伴有发热、昏睡或烦躁与感觉异常等症状,先后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因病因不明无法确诊,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直至9月13日,因

1例脑脊液检查嗜酸粒细胞高达77%,请福建省寄生

虫病研究所专家会诊: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脑脊液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情况,拟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为进一步证实发病原因,对上述患者曾食用的采集点的福寿螺与鼠粪进行调查。共检查鼠粪112份,其中44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率为39.3%,多者镜下(×100)每个视野可见7~9条。共检查福寿螺205只,其中82只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率为

40.0%。从而证实8名因食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而致病。这是我国大陆继1997年浙江省温州市

因食福寿螺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以来的又一次爆发[10]。

2002年10月9日,福州市某单位职工20人在某酒楼聚餐食用“爆炒美国蜗牛肉”,2d后部分人开始发病,至10月28日,陆续有13例出现头痛、

嗜睡、四肢无力和皮肤触痛等为主要特征的“脑膜炎”病症,7例先后住院治疗。发病率为65.0%,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为26~46岁。潜伏期为

2~19d,平均10.2d。8例患者经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检测,有7例阳性。经口服阿苯哒唑200mg/kg,6~9d治疗,症状逐步缓解。其中1例病情

出现反复,经进一步治疗痊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认为是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爆发[11]。11d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有疫情报告,即派人去现场调查,但酒楼经营者闻

【综述】

文章编号:1000-7423(2005)-05(Suppl)-0341-03

341??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

讯,已将剩余螺类和螺肉全部清除,并否认曾经营过“美国蜗牛肉”与其他淡水螺类。因此,患者食用为何种螺肉已无从查证。

1999年8月21日,辽宁省盘锦市5人在某餐馆就餐并食用过螺肉,5~6d后陆续出现脑炎症状,转北京友谊医院诊治。根据其流行病学史(食生玛瑙螺)和临床症状、体征,拟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派有关人员前往供应餐馆褐云玛瑙螺人工养殖调查,20只螺有6只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0%,感染虫数为1~474条/螺,平均139条/螺[12]。

1998~1999年,先后有17名泰国工人在台湾省高雄市因食生的和半生的福寿螺而患广州管圆线虫病。于食螺后4~23d,相继出现头痛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其中有2例患者脑脊液中检获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16例患者血清学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体阳性。在12只福寿螺查到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证实患者是因食用福寿螺而感染[13]。

2国外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举例

1982年,24名韩国渔民在萨摩亚群岛,有16人因食生的褐云玛瑙螺后1~6d发病,其中1人于发病后17d死亡,并从其脑脊液中检获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期幼虫;另有5人只食用煮熟的螺和3人未食螺,均未发病[14]。

2000年4月29日,从牙买加返回美国的23名游客中,有12人于35d内出现颈部疼痛、强直和视觉障碍等症状,并诊断为嗜酸粒细胞脑膜炎。经调查,虽在旅途中未食生或半生鱼、贝类等食物,13人在船上曾食用过“凯萨色拉”中12人发病。后经对牙买加鼠类和陆地螺类调查,发现均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因此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因食用牙买加污染食物而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15]。

3启示

3.1广州管圆线虫迅速扩散的原因1983年前,全球已报道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3000余例。我国大陆1984年在广州首次证实病例存在[16],从1984~1996年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4例[6],1997~2004年病例数猛增至近百例,值得高度重视。

我国大陆目前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绝大多数系食用福寿螺而感染。褐云玛瑙螺因数量少,分布局限,且价格高,故食用及感染人数少,多呈散在发病。20世纪70年代,福寿螺由台湾将其作为美食引进大陆。起初,台湾岛内掀起一阵狂热的养殖风,因其肉质疏松,味道较差,而出现滞销,养殖户纷纷弃养,并将其抛入水沟、池塘等地,很快造成螺灾。20世纪80年代,广东、福建、广西、四川、浙江等地开始养殖福寿螺,几年之后种植水稻地区出现了生态灾害。日本、菲律宾、越南等水稻区也深受其害。

福寿螺因适应性强、食性杂和生殖力旺盛,导致其大量繁殖,幼螺孵出后,即摄食(包括浮萍、杂草、瓜果、蔬菜、玉米以至禽、畜粪便与腐植质);且因其食量充足,个体增长很快,加上其生殖力强,产卵期长,南方地区除12月至次年1~2月低温季节外,其余月份均可产卵。产卵数量随母螺大小而异,卵块中卵粒多者达几百粒,而且孵化率高。适宜温度为25~32℃,8~42℃均可生长。其重量在原产地南美洲一般不超过150g,而在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多数均超过150g,甚至可达250g。至今,在我国尚未发现对其捕食(除人类外)和寄生虫之类的天敌,因此,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繁衍扩散,在我国长江以南随处可见,种群数量较大,已成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极大的生物之一。

曾对水产市场、超市和酒楼、饭店与大排档进行调查,发现有大量福寿螺出售,且还制成盒装螺肉投放各个超市。福寿螺经加工后出售可获暴利。有的酒楼将福寿螺肉混入其他珍贵的海螺肉内出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欺骗顾客获得高额利润。

3.2诊断与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以往比较罕见,医务人员普遍对其不熟,加上只有少数病例能在脑脊液中找到幼虫,易引起误诊。所以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包括:①近期有食生或半生螺、鱼、蛙、蛇等史;②脑压增高,脑脊液和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后者不及前者;③有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症状和体征,难以用病毒性、细菌性脑炎、脑膜炎解释者;④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⑤脑CT扫描见脑水肿改变等。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过去认为无特效药,通过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阿苯哒唑和甲苯哒唑疗效较好,剂量为20mg/kg,3次/d,6~9d疗程,曾治愈30余例患者或疑似病例。

3.3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杜绝广州管圆线虫病发生《食品卫生法》规定:“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食品,禁止生产和经营。各级人民政府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并对执行本法情况进行检查。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认真学习及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把治理“餐桌污染”、建

342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设“食品放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食源性寄生虫的监测力度,尽快将食品中可能携带寄生虫的种类及监测方法列入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由各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监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3.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广州管圆线

虫病是经口感染的疾病,把好“病从口入”关,即可预防感染。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改变不科学的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括电影、电视、录像、广播和编制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科普教材与宣传图片或画册),大力宣传,并将其列入《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定见成效。一年来,福州等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病患者不再出现,福寿螺在市场上不见销售)。

3.5培养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和防治队伍当前,

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鱼源性寄生虫病中的华支睾吸虫,甲壳类螃蟹及螯虾中的并殖吸虫,肉类中的绦虫及囊尾蚴、旋毛虫和棘球蚴,蛙及蛇体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贝类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等。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监测和防治手段普遍不悉,建议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各类食源性寄生虫病培训班,以便在各省(市、区)建立一支食源性寄生虫病检测、鉴定与救治病人的监测和防治队伍。各地根据不同的危害病种有所侧重。食物里的寄生虫,几乎均是尚未发育成熟的各期幼虫,最好办班时让学员亲自动手解剖、检查、识别直至掌握。

3.6建立预警机制当前,我国容易发生爆发流行

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除广州管圆线虫病外,还有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等。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平时应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有关疫情信息。一旦接到情报告或有爆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疫情报告进

行核实、分析,不得隐瞒、谎报和缓报疫情。对疫情发生地,要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救治病人,并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流行范围和程度,及时控制疫情。

[1]ChenHT.Apreliminaryreportonasurveyofanimalparasitesof

CantonChina[J].Lingnansci,1933,12(1):65-74.[2]ChenHT.NouVeaunematodapulmonaire,Pulmonemacantonen-

sis,n.g.n.sp.desratsdeCanton[J].AnnParasitol1935,13:312-317.[3]MatsumotoT.Onanematodefoundinlungespeciallyinthepulmonaryarteryofthewildrat[J].TaiwanIgakaiZasshi,1937,36:32-35.[4]

NomuraS,LinPH.FirstcasereportofhumaninfectionwithHae-mostrongylusrattiYokogawa[J].TaiwanNoikai,1945,(3):589-592.

[5]唐仲璋,唐崇惕,主编.人畜线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06-311.

[6]许隆祺,余森海,徐淑惠,主编.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120.

[7]薛大燕,阮云洲,林宝楚,等.温州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176-178.[8]邢文鸾,潘长旺,梁韶辉,等.温州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分布情况的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28:297-298.[9]郑荣远,金嵘,林宝楚,等.温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与病因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05-107.

[10]林金祥,李友松,朱凯,等.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110-112.[11]杨发柱,张荧珍,屠昭平,等.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44-45.[12]吴赵永,齐志辉,冯曼玲,等.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调查及皮试液的制备和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15-16.[13]

TsaiHC,LiuYC,KuninCM,etal.Eosinophilicmeningitiscausedby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reportof17cases[J].AmJMed,2001,111:109-114.[14]

KliksMM,KroenkeK,HardmanJM.Eosinophilicradiculomyeloe-cephalitis:anangiostrongyliasisoutbreakinAmericanSamoarelatedtoingestionofAchatinafulicasnails[J].AmJTropMedHyg,

1982,31:1114-1122.[15]SlomTJ,CorteseMM,GerberSI,etal.Anoutbreakofeosinophilic

meningitiscausedby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intravelersre-turningfromtheCaribbean[J].NEnglJMed,2002,346:668-675.[16]何竞智,朱师晦,杨思齐,等.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大陆人群病

例的脑脊髓液中首次发现和证实[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4,12(3):1.

(收稿日期:2005-08-01

编辑:盛慧锋)!!!!大型参考书

《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主编吴观陵)已于是2005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隆重推出。第3版在内容和风格上是对该书第1、2版(赵慰先主编)的继承、延续、更新和拓展,且仍循前两版的编写宗旨,即以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重点,适当结合临床和预防,编成为教学、科研、临床和预防工作者提供基本理论知识的参考书。全书200余万字,图600余幅,共分5篇,即总论、原虫学、蠕虫学、昆虫学和寄生虫感染诊断技术。本书订价160.00元,全国新华书店、医药卫生书店有售。团购请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部联系(010-67617367),零售业务请与经营部王丽宏同志联系(010-67605754)。

欢迎订购《人体寄生虫学》

【书讯】

34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