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述论_王青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述论_王青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述论_王青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述论_王青

东方论坛2006年第3期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述论

王 青

1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 要: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于19世纪晚期揭开序幕,20世纪初蓬勃发展,韩复榘主鲁期间达到高潮,抗战时期大功告成。其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由于诸多因素所致,其进展非常缓慢而艰难。 关键词:近代山东;缠足;不缠足运动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6)03-0120-05

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两缸。0作为一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缠足在中国遗毒风靡近千年之久。纤纤金莲,伴随着亿万妇女的血泪,虽已成为历史,但这一颓风败俗,使一代代妇女人为致残,其时间之久,地域之广,遗害之大,乃至移风易俗之难,实为令人不可思议的特殊社会现象。本文将粗线条地勾勒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的大致轮廓,并对其社会根源、特点及成因作简要的分析。

1

妇女缠足,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怪象。关于它

的起源,自元末以来许多人进行了考证,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认为始作俑者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此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迎合封建统治者及士大夫视妇女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残害妇女的缠足之俗渐渐形成,历久不衰。

缠足这一浇风陋俗,波靡海内,残害着一代代妇女,其流毒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历史上有很多有识之士针砭其弊,倡天足之说。但这些愤世嫉俗之言,因未逢文化变迁之大势,而成了空谷足音。

由于满族无缠足风俗,清初统治者曾一再严禁缠足。据说放足一时蔚然成风。达官贵人家的妇女第一个放足的,/光荣0应属礼部右侍郎、山东淄川人孙之獬(此人便是臭名昭著的/剃发令0的始作俑者)。清史忄享5恸余杂记6云:/清朝入北都,孙之獬上疏云:臣妻放脚独先。0这位孙太太的/放脚独先0,堪称妇女解放的先锋,但在当时看来,这却是

理当揶揄的变节行为。

禁令虽严,但统治者的举措仅仅是为了稳定传

统秩序和维护满族旧制,而缺乏文化变革的深层意义。又因禁缠足与汉人的民情与生活观念大相径庭,所以曾几何时,缠足之风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呈燎原之势。据1911年1月7日的5民立报6载,康熙七年(1668),皇帝诏求直言,左都御史王照、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山东新城(今桓台)人王渔洋乘机奏请/酌复(缠足)旧章0,/宽女子缠足之禁0。获皇帝批准,于是/自后弛禁。0因此,清初禁缠足似乎可以说:成也,山东人;败也,山东人。从此缠足风气愈演愈烈,有清一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寸金莲0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缠至不到三寸者。清孙非淮5乡土杂录#鲁俗纪略6云:/莲钩老妪村媪亦瘦削端正,竟有不足三寸者,每至冬令皆换著小鞋,极精致绚烂。0

2

近代以降,落后的封建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

冲击,于是不缠足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发轫于太平天国

时期。在这一时期,缠足之俗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猛烈的冲击。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晚期才由西方传教士揭开序幕。从19世纪60-70年代起,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就率先对缠足恶习进行了抨击,大力宣传倡导不缠足。山东的传教士还以不缠足作为入教会学校读书的条件,在

120

1

收稿日期:2006-04-06

作者简介:王青(1966-),男,山东高青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教会育婴堂、教会女校中实行不缠足。在传教士的鼓动下,山东一些女教徒成了不缠足的先行者。的确,在女教徒中,缠足的比例要大大低于普通妇女。当然,这一阶段放足者寥寥无几,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这是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的滥觞。

20世纪初,随着清末新政的开展,辛亥革命的兴起,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劝禁妇女缠足上谕: /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缪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不准官吏胥役藉词禁令,扰累民间。0[1](P190)清廷的劝谕令较为宽松,重在/婉切劝导0,但禁止妇女缠足毕竟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提倡,这就促进了山东民间与官府不缠足努力的发展。

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奏请严禁汉人缠足陋俗。清廷交政务处议奏,政务处主张因势利导,不必严定禁令。朝廷接受了政务处的意见。这是山东地方官劝禁缠足之始。当时,不缠足运动已在全国蓬勃发展,并逐步波及山东。这一阶段各地纷纷成立/不缠足会0或/天足会0。1906年,全国性的不缠足团体)))中国天足会在上海成立,山东青州府、威海卫两地也设立了分会。1911年,万国禁烟改良会代表、美国人丁义华,在泰安设立/天足会0。

最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觉醒。这一阶段觉悟的女性逐渐增多。这些妇女开始冲破封建礼教的约束,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公开为自身的解放奔走呼号,积极参与不缠足运动。1905年,山东有一天足会,成立不多久/入天足会者约有一千三百四五十人0;[2]潍县一集会,女宾达四百余人,有的女子还当场发表演说,/痛说缠足之苦之害0,会后有205人签名表示愿意放足,结果/放足者不下千人0。[3]同年,天足会第十次报告称:烟台长老会约有女教友80人,天足者有70余人,不久将全放足。登州的女教友能以身作则,有5名女教友已经放足,其他人也在设法另制鞋子。在泰安的教会女学校中,起初倡导放足受到阻拒,但是至1905年,女教员、女学生和读圣经的妇女已没有一个缠足者。栖霞人马秋仪自日本回国后,不但积极倡导女学,而且各地奔走,提倡天足会,被报导为女界的伟人。不缠足运动发展到大批妇女参加,妇女们开始关心自己,关心其他姐妹的权益,才显现出活力,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当然,20世纪初山东不缠足运动的影响是不够广泛的。由于传统习惯的束缚,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不思变革者大有人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开始就有移风易俗的主动意识。1905年底,山东同盟会会员徐镜心、谢鸿焘等人由日本回国,与其他革命党人大办公学、女学,鼓励学生剪辫放足。辛亥革命后,由民国政府推行的劝禁缠足运动便进一步展开了。像这样自上而下大规模禁止缠足,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破除陈规陋习的决心和勇气。

当然,风俗习惯的改变决非是一蹴而就的。况且因辛亥革命昙花一现,缠足之风又卷土重来。然而,不缠足运动毕竟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它进一步唤起山东妇女的觉醒。民国初年,夏津一带流传:/缠足苦,缠足苦,一步挪不了二寸五。赶到碰着灾荒年,一命交天不自主。0/天足强,天足强,走道自由又大方,血脉流通身体壮,多加饭食无病恙。0[4]掖县(今莱州)也有一首民谣:/脚大踏得江山稳,脚小惹得骨头轻0。[5]这3首民谣,唱出了乡间对缠足的反省,对天足的认同和向往。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以娘娘实行放足,普告钳制之妇女。0[6]连菩萨都放了足,可见放足已经深入人心。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但是禁止缠足工作一直未曾停止。然而,各地缠足/虽已逐渐减少,而积重之势仍苦为转移,僻远之区,往往自为风气,其余徘徊观望者更属不知凡几0。[7]全国如此,山东亦然。作为北方重要省份的山东,在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军攻下山东之前一直为北洋军阀所统治,较少受到南方革命浪潮的熏陶,反而深受北方封建气息的浸染。因此,1928年6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正式成立时,缠足不但在一些穷乡僻壤相当盛行,甚至在一些通都大邑也随处可见。故反缠足的努力还需要继续下去。

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频频颁布禁令、训令,

或指定调查,三令五申禁止缠足。

韩复榘主鲁期间(1930-1937),/中央以山东为放足模范区0,[8]山东不缠足运动达到高潮。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三令五申,禁止女子缠足。1931年10月,颁布了5禁止妇女缠足办法6,后几经修改,于1936年6月26日,制定了5山东省取缔妇女缠足办法6,规定:女子在20岁以下者不准缠足,已缠者,立即解放,违者处家长两个月拘役或1-10元之罚款;男子不得同20岁以下缠足女子结婚,违者处两个月拘役或200元以下之罚款;各乡、镇、坊长对辖内新婚女子要厉行检查,并于1月之内上报,违者处以100元以内之罚款。他

121

还通令各县一律成立/放足会0,负责督促、检查。5东平县志6记载:/政府选组禁止妇女缠足会,置女检查员,分期劝导,挨户检罚。0

1934年11月2日,韩复榘发布5放足告示6,首先阐明放足的原因,/照得人身肤发,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古有明训。而妇女缠足,虽为古道,实极矛盾。要知足虽残物,然同受于父母则一。古人将大好天足,用布纠缠,裹成小脚,不满三寸,既碍健康,又发奇臭,可笑亦复可恨。故革命以来,本主席即以解放小脚为唯一要图。良以解放小脚,可以除去妇女之束缚,可以促进国民之健康,可以省却数丈裹脚布,实有百利而无一弊0,然后表明自己的决心,/凡尔妇女,即日起实行放足,不得有违。倘有不法之徒,仍以小脚为妖艳,不愿解除裹脚布者,概以军法治罪。0[9](P67)

除了严颁禁令外,韩复榘还利用演讲、歌谣的形式宣传缠足之害。1935年正是他拚命推行/新生活运动0之时,当年恰逢鲁西南闹水灾,韩借对灾民训话之机大讲缠足之苦,他说:/女人缠足,是中国社会最不良好的社会风俗,它妨害妇女的卫生,使我们的种族积弱不振,更使外国人加以嘲笑,,而且这次大水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亲眼看见,大脚的女人,搬东西,爬高地,走道路,和男子一样,可是小脚的妇女呢?跑路都跑不动,大水一来,只好让水淹死。至于运东西更谈不上,于是东西丢了,人也死了。大家想一想,可怜不可怜?这要命的小脚,该不该放?0以后韩又发表5放足歌6:/缠脚不如放脚好,这个道理人尽晓。多生病,不耐劳,看缠脚妇女被害真不少。0通令灾民交相传唱,于是一些灾民在感恩戴德之余纷纷放足。[10]

由于韩复榘主鲁七年,其政策有较长的连续性,故放足卓有成效。据1934年4月19日的5山东民国日报6载,仅这年1月,全省放足者就有3297名。这一时期放足过程基本上是由城市到农村,由观念较新者带动愚昧无知者,因势利导,逐步推行的。首先是在一些通都大邑,缠足之习改良的较快,如济南/本市关于禁止妇女缠足劝导不遗余力,年内成绩尚佳。0[8]另据省会公安局统计,从1934年8月至1935年5月,济南市初查各区缠足者1934人,其中经劝告己解放者有1660人,未解放的183人,也由该分局将其家长照章处罚并勒令其解放。[11](P13)5山东文献6(90卷第1期)载文称,烟台/三十岁以下的女孩和妇女中,几乎见不到有缠足的。在这些城市青年女子的观念上,现在反以缠足为耻,天足为荣了。0临清/城市青年女子则一律解放矣。0[12]莱阳/民国以来,开通者力事倡导,其风渐变。至二十年后,政府严加取缔,幼女无复缠者。0[13]寿光/女子缠足积重难返,自禁令频颁,或自幼不缠,或缠而又放者,比比矣。0[14]济阳/女子缠足习惯,自经放足处成立,竭力查禁,虽未一律解放,然年幼妇女已逐渐自行放足。0[15]东阿/妇女放足,十余年来,恪遵明令,幼女不缠,少妇解放,其中年以上解放不开者,暂仍其旧。0[16]牟平/幼女缠足者亦罕见之。0[17]甚至孔府的小姐们也不再缠足, /出现了第一代-天足.的妇女。0[18](P91)不过,就全省来看,特别是偏僻的农村,放足并未真正推行开,正如载于1937年6月20日第442期5公报6中,韩复榘本人的一个/训令0所说的那样:/据报告各县放足之事,推行较难,视察之时,经过多数乡镇,在十岁以下女子亦有缠足者,其偏僻村庄当然更甚似。0这种情况在山东西部特别严重。山东方志中有关记载可谓比比皆是。如临清/穷乡僻壤,(缠足)积习难革0。[12]冠县/官府三令五申,(缠足)迄未改观。0[19]莘县/妇女放足概不多见。除少数公务人员家属外,乡村实行者寥寥无几。0[20]东平/妇女缠足风最盛。,,虽士大夫家逐渐遵从(放足),而乡愚无知之辈,仍多阳奉阴违,袭其故辙。积重难返,于斯可见。0[21]商河/放足者固居多数,不放者亦复不少。0[22]东明/妇女则缠足之风未革,不能任重大事业。0[23]由此可见,/缠足之弊,既为女子之难关,又为弱种之原因。但相沿成习,已有积重难返之势。0[22]

甚至到抗战期间,相当部分的城乡妇女仍对小脚情有独钟,而不肯割舍。山东根据地建立后,开展了禁缠足运动,反缠足成为各地民主政府和妇女运动中的经常性工作。至此,缠足陋习寿终正寝,亿万妇女终于摆脱了这浇风恶俗的残害。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最终落下帷幕,大功告成。虽然今天我们偶尔还可以看到个别高龄老妇的纤纤金莲,但那已是以往时代的遗存了。

4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

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

方面。

第一,时局的严重压迫,驱使仁人志士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不缠足运动。1840年西方大炮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酣睡的中国人被震醒。殖民者一次次的欺侮,中华民族一次次的惨败,深深地打击和刺激了中国人,更强化了志士仁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仁人志士在要求变法维新、民主共和的同时,在社会生活领域也开始对包括缠足在内的封建

122

习俗进行反思,并自觉地把改造习俗与救亡图存联系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救亡图存的社会背景下,进步人士掀起了铲除缠足陋习的社会运动。

第二,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与壮大,为戒缠足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废除科举制度后,伴随着各类新式学校的兴办和留学生的大批派遣出国,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山东逐渐形成。这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容易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是推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山东新风气的树立,对山东区域现代化向文化层面的推进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正是这个阶层的崛起与壮大,为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人才。

第三,放足是女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缠足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它犹如沉重枷锁套在身上,加剧了女性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弱者地位。缠足决不是妇女心之所愿,而是社会力量强加的特殊肉刑。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山东女性逐渐觉醒,要求冲破封建礼教。

第四,天灾人祸也迫使妇女自动放足。近代以降,山东地区天灾频仍,匪盗猖獗,兵连祸结,社会动荡不安,灾民流为难民,衣食尚且不保,遑论足之大小。特别是自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免遭日军蹂躏,许多群众背井离乡,逃难的路程漫长又艰险,妇女们对缠足之害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因此自动放足的不在少数。

最后,近代政府对放足也曾做出一定努力。这是不缠足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催化剂。从清末到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将禁止缠足工作当作一项兴利除弊的要政来抓。在制定具体措施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禁缠(即禁止未缠者缠)与劝放(即劝导已缠者放)相结合,对不同年龄的女子分别对待。针对社会上非小脚女子不娶的恶习,在民国山东,各村初级小学均制备黄布襟章,上书/誓死不与缠足女子结婚0字样,分发学生佩带。[10]这些措施可谓抓住了阻碍放足运动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症结。禁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综观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的历程,其姗姗来迟而举步维艰是显而易见的,较南方沿海省区有明显的差距。山东人似乎对小脚特别情有独钟,恋恋不舍。为什么革掉山东妇女脚上的裹脚布如此之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脚美而易嫁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小脚美丽而大脚丑陋是自缠足成为风俗习惯后人们形成的女性美概念,人们的婚嫁选择必然与这种审美观密切相关,这是近代人不愿放足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山东流传着这样一首缠足小调:/缠小脚嫁秀才,吃白馍就肉菜;缠大脚嫁瞎子,糟糠饽饽就辣子。0当时大量资料反映有地位的人家绝不娶大脚的女子,大脚女子只有嫁给没有地位和不介意地位名声的家庭。正所谓/女以莲足纤小为丽质,由来已久,牢不可破,积重难返0[19],/金莲不小,恐无以字人。0[20]小脚/丽质0易嫁而大脚难以/字人0,仍是近代山东的社会风气。这是戒缠足的最大的障碍所在。

其次,山东人的保守性格。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之发祥地。儒家思想曾给齐鲁大地带来无上的荣耀和辉煌,促进了山东人在中华文明史中的进步。然而齐鲁大地也承受了太多儒家思想中庸保守文化传统的沉重负荷,使山东人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限制,人们越来越局限于既定成法、昔日规矩。台湾学者张玉法讲,山东人/性格保守,惮于革新0,/对本土文化富优越感。0[24](P481)由这种保守性格而产生的对缠足陋习变革的惰性是不言而喻的。

再次,山东女性文化对妇女的束缚。在土生土长于齐鲁大地的/正统0和/原型0的儒文化氛围中,山东的女性文化带有浓重的/男本位0和/夫为妻纲0的规范。山东虽然号称礼仪之邦,但文化教育一向不对女性放开,1935年邹平调查表明,当时农村女性人口文盲率高达98.7%,90%以上的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料理家务。与南方沿海省区相比,近代山东的妇女解放运动则显得相对沉寂一些,虽然在济南、青岛等城市也有一些妇女组织在活动,但广大农村妇女仍然被裹脚布束缚在闭塞的庭院里。

最后,放足举措失当,招致群众不满。在一些地方,由于操之过急,难免有一些过火行为,往往禁令一经颁布,即兴师动众,勒令解除,甚至采用野蛮方法,对缠足女子极尽侮辱之能事,例如在烟台,小脚妇女上街,即以鞭抽打其脚,其状惨不忍睹。更有甚者,一些劝导员借机谋利,聚敛财富,因交不起罚款而逼死人命者,亦时有所闻,如此一来,善政在某些地方变成了虐政。[10]1925年一首山东人抱怨军阀张宗昌盘剥的民谣说:/宗昌我儿生济南,先要营房费,后要军事捐;驻兵的地方要给养,出巡的地方要打茶尖;统税局外带房屋捐,一个锅头要八百钱,闹得鸡犬不能安;军用票、金库券,省银行的票子发不完;男人剪辫子,女子放金足,九九归一他要

123

钱。0[25](P42)强制剪辫从民国元年就开始,放足也早有人提倡,都应与张宗昌本人的关系不大,但老百姓显然将剪辫放足视为苛政之一端。有一首很能抓住新社会现象的山东民歌唱道:/鞋也没有脸啦,烟袋也没有杆啦,钱也没有眼啦,新娶的媳妇也不怕人缠啦,儿子也不要爹啦,朋友夫妇也要反脸啦。0[26]这就明显体现出下层民众对社会新现象的不满,而女子不再缠足正是其中之一。另据1929年3月19日的5申报6报道,国民党统治山东后, 1929年滕县红枪会因新当局/破除迷信,打倒偶像0而发生变乱,其向县长提出的三项要求为:/修盖已毁庙宇、放任妇女缠足、恢复红顶花翎。0这些基本属于/落后0的要求固然说明造成这一变乱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放任妇女缠足0成为民变者的主要要求之一,说明相当数量的老百姓的确把禁止缠足视为一项主要的苛政,可知当时此项政策的实施至少在方式办法上大有使人不满之处。[27]

总之,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是一场旨在救亡图存,实现妇女解放,追求人的近代化的进步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总体历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缠足的衰亡,是山东近代各阶级、阶层前后相继合力作用的结果,标志着山东近代社会向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光绪朝东华录: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2]暨属天足会[N].大公报,1905-04-16.

[3]记杭州放足会[J].浙江潮,1903,(2).

[4]夏津县续志:卷5[M].民国23年.

[5]四续掖县志[M].民国7年.

[6]刘志琴.缠放足的波澜[J].炎黄春秋,2004,(7).

[7]严戒妇女缠足之训令[N].申报,1916-10-20.

[8]济南大观:第11编[M].民国23年.

[9]采菲录[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10]赖其深.民国时期废缠足陋习的历史考察[J].长沙电力学院学

报,1999,(2).

[11]山东省会警察概况[M].

[12]临清县志:礼俗志[M].民国23年.

[13]莱阳县志:卷2[M].民国24年.

[14]寿光县志:卷8[M].民国25年.

[15]续修济阳县志:卷1[M].民国23年.

[16]东阿县志:卷12[M].民国23年.

[17]牟平县志:卷3[M].民国25年.

[18]孔府内宅轶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9]冠县县志:卷1[M].民国23年.

[20]莘县志:卷1[M].民国26年.

[21]东平县志:卷5[M].民国25年.

[22]重修商河县志:卷1[M].民国25年.

[23]东明县新志[M]:卷16.民国22年.

[2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M].台北: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25]张培新.北伐时期群众战研究[M].台北正中书局,1988.

[26]谷凤田.山东的近世歌谣[J].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

(13),1926-01-06.

[27]杨兴梅.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J].历史

研究,1998,(3).

责任编辑:侯德彤

The Anti-Foot-binding Movement in Moder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Qing

(La w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Abstract:The anti-foot-binding movement in modern Shandong,which began in the late19th century and boomed in the early20th century,reached its climax when Han Fuqu was the chairman of Shandong Province,and came to a successful end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had profou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causes.Due to multifarious factors,this movement was slo w and tortuous.

Key words:modern Shandong;foot-binding;anti-foot-binding move ment

124

缠足

究竟缠足起于何时,许多人有过考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张邦基《墨庄漫录》说,《南史》齐东昏侯为潘贵妃用金子凿成莲花让她在上面走,叫“步步生莲花”,但没有讲她的脚小。《古乐府》、《玉台新咏》都是六朝词人的艳词,它们写女人容色的姝丽,妆饰的奢华,还写到眉目唇口腰肢手指之类,却从未写到缠足。唐代如杜牧之、李白、李商隐等的诗,包括好些写闺帏的诗,也没能找到缠足的描写。一直到南唐李后主时有一位宫嫔娘,是漂亮的小个子,又特别善舞。李煜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金莲中作品色瑞莲,让娘用布缠脚,把脚缠得小而且弓起来成新月状,穿上素袜,在莲中跳舞。唐镐有诗“莲中花更好,云里影长断”句,描写的就是娘。经她一宣传,闺秀们纷纷学习,脚以纤细成弓形为妙,遂成为时髦,就像现在姑娘们时兴烫发穿高跟鞋乃至隆胸那样,一直传了下来。但也有缠足始于汉一说。此说见于《古今笔记精华》(卷二《事原》)。作者既承认“陶宗仪之说未为无见”,同时又据汉《杂事秘辛》中“保林吴女句奏言,乘氏忠侯梁商女,足长八寸,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于禁中”这段话判断说,“汉尺小,八寸合五寸余,妇人缠足始此其来尚矣”。据随大流的观点看来,同三寸金莲比,半尺长能称小脚,《古今笔记精华》说似嫌牵强,缠足的发明权恐怕得归李后主。 果然,从宋代开始,就不难读到写缠足的句子,如“但知勒四支,不知裹两足”(徐积)就是。苏东坡有一阙《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也讲到裹足。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宣和末好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错到底。”到了明朝,小说笔记之类也写到缠足了。张岱《陶庵梦录·扬州瘦马》记当时挑选妓女标准之一是检查她们脚的大小:“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金瓶梅》写西门庆去相孟玉楼时也有看脚的描写。女仆宋惠莲被西门庆玩弄,西门庆夸她的脚比潘金莲的小,她很自豪,说潘金莲的鞋子大得正好能套着她的鞋,这一来,惹得偷听的潘金莲更加妒火中烧,终于设计陷害了宋惠莲和她丈夫。 宋惠莲因夸耀自己脚小而被害,也有因嘲人脚大而遭殃的。朱元璋原本是个放牛娃小和尚,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讨了个老婆马氏,即是后来的马皇后,是穷苦农家女,当然没有条件缠足。相传“露马脚”一词的典故就是出于坐在轿子里的马皇后,因刮风掀起轿帘而被人发现了她的大脚。于是,好用隐语开玩笑的南京人,在某年元宵节挂出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位女人赤着大脚,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引起全市轰动。朱元璋微服出行,也看见了。他马上就看出漫画的恶毒用意:“怀(淮)西(瓜)妇女好大脚”,矛头直指马皇后。十足的现行反革命!一时查不出作者是谁,朱元璋干脆降旨把那条街的人全杀掉。事见徐祯卿《翦胜野闻》,他大概不敢造谣。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试卷(无答案)

高一历史 一. 单选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 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C. 抑制土地兼并 D.百姓赋税过重 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 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 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D.具有分散性 8、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不缠足运动

不缠足运动 编辑锁定 “不缠足运动”指的是女子为摆脱封建束缚,抵制缠足的行动。缠足,又称裹足,粤语俗称紥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女子自幼儿期时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强行走的做法。古时以女子小脚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民众开始普遍认为是对妇女的一种压制手段,此习俗逐渐消失。 中文名 不缠足运动 基本背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 定义 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道德的理由 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妇女的表 目录 1. 1 历史背景 2. 2 宏观因素 3. 3 缠脚悲剧 4. 4 缠足的起源 5. 5 民间传说 1. 6 进一步发展 2. 7 缠足的兴盛 3. 8 缠足的方式 4. 9 社会文化背景 5. ?概述 6. ?审美的理由 1. ?道德的理由 2. ?婚姻 3. 10 为何称金莲 4. 11 团体的创立者 5. 12 彻底禁绝 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可见,儒家思想是强调秩序和塑造权威的思想,是维护皇权与男权的思想,这正切合了当时政权的需要,所以统治者极端的推崇儒家学说,并在统治中深刻地贯彻、严格地执行、极力地发展儒家思想。男权与皇权都属于极权和威权的范畴,都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它们一脉相承。随着皇权的权威被进一步神化,男

子相对于女子强势地位就被进一步增强,而男子的强与女子的弱是相对的,即这种更加强势的地位必定是建立在进一步降低和弱化女子的地位的基础上的 宏观因素 在这里有一点应该被提到,宋朝的男性是比较压抑的,他们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基本都是失败的,这里面除了国力军事等宏观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古代战场当战法水平接近时,士兵的力量与野性至关重要,宋朝军队在用兵方面与北方少数民族相比水平相近,但由于士兵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多来自江南,在力量与野性方面相对明显欠缺,在战场上的失败就不奇怪了,但由此而来的巨大的挫败感对宋朝的男性是沉重的心理上的折磨。在宋朝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男子对自己的强大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负,但当他们的这种自负被自己的保家卫国的无能所重创时,必然从本能上必然去寻找出路以承载破碎的尊严。很显然,女性是最合适的对象。汉代才女班昭在她的著名的《女诫》中曾提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所以,必然的,当时的男性潜意识的迫使女性走向更弱势的地位,从而为自己在战场上丢失的自尊寻找平衡。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所谓的莲步姗姗)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宋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当时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而且还暗暗迎合了当时男性当中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女子缠小脚的行为在宋朝走向泛滥是由当时社会极其不正常的宏观的社会形势和文化氛围所决定的。 缠脚悲剧 缠小脚的陋俗竟然能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宋朝以降,极端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将禁锢人性的礼发挥到极至的程朱理学一直在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社会这种宏观的思想的代代传承具体到微观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实现的,程朱理学的延续不衰说到底是一代代的一个个有灵性的人所作出的选择的综合的结果,这是一个多么大人为的悲剧。 缠足的起源 据考证:这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引起来的.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这位儒弱无能的皇帝,复国无望,成天在那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天与妃子宫女混在一起,等着灭亡的到来.宫中妃子,争相向皇帝献媚.其中有一位妃子,别出心裁地把自己的脚用布缠起来,缠得很紧,一双脚看上去似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摇三摆,因为疼痛,又紧皱双眉,见了皇帝,又相勉强笑一笑,那李煜见了,真是又疼又怜,于是就特别地宠爱这位妃子,后来竟让她当了皇后.这事一出来,宫中所有的女子,全都学着她的样,也裹起小脚来.后来,凡寻找民间美女,均要看脚是不是小的.这样就造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凡大脚女人就是难看的妇人.全国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脚来. 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从宋朝(公元960——1234)开始,儒家文人乃至于农家男人开始痴迷的追捧女子的“三寸金莲”。缠足被认为最初先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

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

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中国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崇洋习气熏染开放的地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行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习俗的变革加速;部分传统陋习也因为不适应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而遭淘汰。社会生活与观念变化的表现包括“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社交礼仪的变化,婚丧仪式等等。 其中,废止缠足被视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然而人们在认识到废止缠足的重要历史意义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缠足起于五代终于民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寸金莲”是一个历史符号,而缠足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则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的隐秘一面。女子缠足,从南唐到晚清,其风愈演愈烈,乃至于形成规模,满清那从北地吹来的带着蛮荒气息的风也未能改变这种习俗,反而与之同化。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均颁下禁止缠足的诏书,却毫无成效。虽然在中外历史上都有盛行一时的变态美学,比如西方17、18世纪流行的束腰,但像裹脚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群体性行为实属罕见。这种性变态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经过近一千年的滋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价值衡量和评判标准,成为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同样也微妙地折射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变形和扭曲、挑逗、隐晦的性暗示。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性作为一种禁忌和隐私存在,长期以来,对于性的压抑和需要爆发的愿望共同交织,形成了含有大量试探、暗示和调情的性文化,在压抑的过程中,这种含蓄的性文化逐渐被扭曲,从而导致了性变态文化的出现。其中,“三寸金莲”即是性变态文化中性暗示的一大代表。在中国古代,身体只能遮蔽,不能显现。”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作的《菩萨蛮》是第一首专咏缠足的词,“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从这首词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的女性的身体已经被象征化了,并表现为一种暗示的关系,罗袜、弓鞋等紧贴着肉体的织物被赋予性的含义,成为身体的替代。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寸金莲”成为女性身体的无比神秘的隐私与暗示。 缠足诞生于男权主义社会,其产生原因与男性对女性的要求息息相关,从表面上来看,女性缠足是“女为悦己者容”,用迎合男性审美的行为来获取男性对自己的肯定,而更深层次来说,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男性主体身份的成熟和女性客体地位的确认。自缠足始,女性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连走路距离稍长一点都会疼痛难忍,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存在,其价值必须由男性来进行判定。缠足的初始目的本是借以表现凌空回旋如仙如幻的特殊舞蹈,没想日后却成为剥夺中国女性舞蹈和跳跃的罪魁。宋代要求妇女三从四德,深处闺中,谨守闺范,缠足很快被发现是推行女教的很好手段。渐渐,缠足成为财富、权势和荣耀的象征,因为只有无需从事劳作的富贵家庭的女子才有条件拥有一双傲人的小脚。清人鼓词中有“小姐下楼格登登,丫头下楼扑通通。同是一般裙钗女,为何脚步两样声?”久而久之,缠足成为合乎情理的社会生活习俗,甚至被整个社会所认同,成为“国粹”。这个过程体现出女性地位的逐渐降低和男权主义的膨胀,通过缠足这一方式,男性得以将女性禁锢在家中“相夫教子”,从而满足了自身掌控一切的欲望。考证女子缠足的出处,不管是南唐李后主、齐东昏侯还是杨玉环,总脱不开宠妃对君王以邀宠为目的的献媚讨好。现在公认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后主,他的宠妃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嗣嗣起舞,李后主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发展到后来,缠足所带来的所谓“弱柳扶风之态” ,女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弱不禁风,在男人看来风情万种,婀娜风姿,女子走动时“香汗细细,娇喘微微”,更是极大地符合了传统审美观中对于女子的定位。以征服者定位的男性在面对女

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之探析专业历史学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2014 年4月 教务处编

目录 前言 (5) 一、西方传教士开反缠足之风气 (5) 二、农民阶级的积极尝试与实践 (7) 三、资产阶级的努力 (8) (一)维新派 (8) (二)革命派 (10) (三)激进派 (11) (四)大地主大买办——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例 (12) 四、无产阶级对缠足的终结 (13) (一)1949年以前 (1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5)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缠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近千年的陋习,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妇女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缠足史可以说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进入近代社会,随着鸦片战争将国门打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的重要性,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即从清末反缠足思想的诞生到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缠足的彻底消亡。它对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本文从推动中国近代反缠足运动发展因素着手,进行探析。纵观历史进程,在推动因素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代表。最终,在各个阶级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绘制出一幅近代反缠足运动的长画。 关键词:反缠足;推动因素;传教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Foot binding was lasted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custom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ave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women, women's a frequent foot-binding that would become. Will open doors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opium war, the national crisis deepened, each class i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society was a large scale and long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that is, from the foot bi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ought birth to the e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existence of foot-binding. It to the women's liberation,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also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campaign against foot binding facto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out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driving factor, represented the peasant class, 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 Finally, in every class forces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draw a picture of a recent campaign against foot-binding long painting. Key words:The foot binding;Driving factor;The preacher;The peasant class;The bourgeoisie;The proletariat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 补充练习1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补充练习1 1.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2.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6.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 7.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将举全市之力筹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辛亥革命对我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最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国传统政治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近代中国真正把民主共和作为政治理念确立下来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9.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0.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1.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

民初反缠足运动大规模兴起原因试探

民初反缠足运动大规模兴起原因试探 胡康莉 (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 满清和南京临时政府相继推行反缠足政策,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男女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女学和戒缠足会的纷纷建立,社会审美观的巨大变化,再加上近代环境压迫,女子生存权利受到威胁,女子自身也厌倦了缠足生涯。这一切终于导致反缠足运动在民初大规模兴起。 [关键字] 民初反缠足运动大规模兴起原因 [Abstract]] The Qing Dynast y and t he 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carries out the counter- foot-binding policy consecutively, the late Qing Dynasty W estern learning east process is hit by t he equalit y of the sexes thought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female study and abstains thefoot-binding meeting in abundance est ablishment, the social aesthetic st andard changes greatly, in addition due t o the modern environment oppression,the female right to subsistence is threaten, female oneself has also been weary of the foot-binding profession. All these finally cause the counter- foot-binding movement large-scale to emerge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Counter- foot-binding movement, Large-scale , Emerges, Reason 中国汉族妇女断骨缩筋的缠足陋习所经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流弊之大,世所罕见。历史上虽不乏有识之士针砭其陋,倡天足之言论,却并无具体行动。笔者认为反缠足作为一种运动肇始于清末,真正形成大规模则应在民初。而民初为何能够大规模兴起,却是由晚清以来的诸多因素促成的。 一、满清和南京临时政府相继推行反缠足政策 1、清政府的法令措施 满族入主中原前,长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性格豪爽,不仅如此,满族女人还习骑马、射箭之术,甚至有些还参加军事格斗。因此满族妇女并未形成缠足之俗。满人入关后一段时期,也极力反对汉族女子缠足。据载,清廷曾多次颁布谕旨禁止妇女缠足。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4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断发易服” 1.服饰的变化。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②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 a.清政府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 b.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 (2)特点: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影响。 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山装、旗袍。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原因。 ①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 ②中国政府法令的推动。 a.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并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b.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 ③维新派人士的倡导,如发起女权运动,成立“不缠足会”等。 (2)评价。 ①“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②革除了社会陋习,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温馨提示】为什么说“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带有政治色彩? 提示:满族有结辫陋习,因而“断发”具有反清革命的意义;缠足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反映,因而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的政治色彩。 ?应用提升 1.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习俗在晚清开始发生变化。其原因有

(A) ①新式教育的影响②政治变革的推动③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④有识之士的推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生活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在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出现,新式教育的开展使中国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始,不缠足运动在维新人士的推动之下迅速开展。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清末,人们的生活习俗恍然发生变化。因而正确答案应为A项。 二、报刊与电影 1.表现。 (1)读报刊。 a.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 b.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新闻”观念。 c.1872年,创办《申报》。 d.1884年,创办《点石斋画报》。 e.清末,《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f.维新运动期间,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g.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上)期末 历史试卷(理科)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儒家提倡“仁”“礼”,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2.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与下列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 A. 鲁昭公和孔仲尼

第10——13课学案

第10课11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一、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1、传统经济结构:(1)含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 (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影响(表现):(背诵)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表现)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表现)(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表现)(4)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买办迅速成为一个社会阶层。 二、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1、背景:内忧外患使清朝政治统治出现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时间:19世纪60——90年代(背诵) 3、内容:(了解掌握)(1)前期(19世纪70年代之前)以“自强”为旗号,兴办军事工业: ①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是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制造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②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创办;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2)后期(19世纪70年代之后)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1881年开平煤矿——第一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其他活动:筹建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补充了解即可) (4)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4、评价:(1)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培养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创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理解记忆) (2)评价: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对我国现代化起推动作用(需背诵) 【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原因(补充理解)】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一些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也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中心,仅凭地方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4)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d无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 2 .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 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这 表明当时 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 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 (★★) 3 . 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 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 (★★) 4 . 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其中所陈,穷极水陆。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 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 (★★) 5 .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外,“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上海市浦东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上博收藏的战国楚竹书《容成氏》载:尧的前任是有虞迵。据此,可以佐证 A .尧舜禹的存在 B .夏朝历史的可信 C .战国时已有尧的传说 D .尧舜禹传说源于中国南方 2.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主张恢复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是 A .周公 B .孔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3.观察右图,图中“?”应填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清朝 4.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和 手段,应首推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朱熹 5.右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A .都城 B .疆域 C .开国者身份 D .治国思想 6.欧洲人翻译中国文献渐具规模,尤其是儒家经典,主要得益于 A .西方传教士 B .阿拉伯商人 C .拜占庭学者 D .中亚粟特人 7.下列著作最可能为多数专制君主青睐和推崇的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天演论》 D .《百科全书》 8.观察右图,图中的传播路线应属于 A .儒学 ① 东周 ② 曹魏 ③ 东汉 ④ 北魏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8高一下·阜阳开学考) 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 .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 .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2. (2分)(2019·江苏模拟)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3.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 . 中书省与行省制 B . 中书省与枢密院 C . 枢密院与宣政院 D .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4. (2分)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 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 . 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 . 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 . 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5. (2分)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鸦片战争后,中国土布市场遭受洋布冲击,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