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共学写了20课时,对于学生生涯最后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我倍感珍惜,每次课都比较认真地听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领域后,感觉非常震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就是开拓。结合了网上的内容,对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我进行了一小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此外,辩证逻辑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比如系统方法,它很显然的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是很有价值的。(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个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在30 年代末,毛泽东就明确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进行新的解释,赋予了哲学命题的含义。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系统阐明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根据这样的解释“,实事求是”就是用中国语言表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思想方法。作为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是与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根本对立的,也是在与之作斗争中形成的。

主观主义是一种从主观意志和愿望出发,从书本和某些原则出发,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曾经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以书本为出发点,照抄照搬已有的结论和别国的模式;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忽视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从主观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寻求客观规律,都是极为有害的。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必须时时处处防止和纠正主观主义,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 矛盾分析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具体分析就是分析矛盾,具体分析就是矛盾分析。

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 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及事物发展中在其总体上和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以暴露事物的本质,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不仅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反映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区别;还要分析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毛泽东把这一共性与个性的道理,概括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分析矛盾确实很重要。1919 年列宁分析帝国主义有五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是同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相联系的,因此社会化的程度更高了,范围更广了,层次更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私人资本不仅发展成社会资本,而且社会资本大量股份化,股份资本又有大众化、分散化、全球化的趋向。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也更高了,范围也更广了,层次也更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大大增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多了,对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更加关注,从而对减少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缓解劳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起了作用。同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变化是否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或者说,资本主义进入了当代形态? 这个形态应当怎样概括? 这正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去研究,必须以矛盾分析方法为基本方法。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是不是真的解决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呢? 肯定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的最终趋势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列宁在1917 年就讲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尽管他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寿命估计得短了,但是,他所揭示的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要用矛盾分析方法。我们国家没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成本来应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生产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有人也许会说,那你们搞社会主义干什么,不能不搞吗? 这是由当时的中国社会矛盾所决定的。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发展民族工业,中国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强只允许你当人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所以这个时候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的革命胜利了,能把果实交给资产阶级吗? 不能,更不需要! 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奋斗,不断探索,寻求独立和自由,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找到了正确道路。历史教育了中国人民,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工业化任务、城市化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搞的,不是按照资本主义那种办法来搞的,所以避免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好多弊端,避免了好多问题。现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矛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扭住这个主要矛盾不放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三步走”目标往前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有希望的。

(三)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完整含义是两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面一句话是整个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因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由此,还可引申出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引导群众前进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些内容构成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第二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上讲的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怎么贯彻群众路线? 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中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形成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在贯彻

落实中检验、丰富、修正、完善、发展,再形成新的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毛主席的伟大创造,把群众路线和认识论完全统一起来。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要求,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 ,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 ,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 ,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这一方法可以概括为“个别—一般—个别”,这是检

验、丰富和推广领导意见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就是说,做什么工作除了发文件、开大会、开广播电视大会、动员、号召以外,还要去做个别指导,抓一些典型,搞一些试点。在个别指导当中发现你的一般号召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获得

如何贯彻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二是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要贯彻群众路线,还要发挥领导骨干的作用,要注意发挥领导骨干和群众的两个积极性,以领导骨干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的积极性能够持久,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且提高到高级程度。这是组织群众、宣传和落实领导意见,完成领导任务的有效途径。三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毛泽东说,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保证。尤其是要发扬民主。集中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特别是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

(四)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怎么会成为思想方法呢? 好像跟前三个做比较,讲的不是那么顺。独立自主,首先是我们党处理政党关系、本国力量和国际力量的关系以及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在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用自己的脑子去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总是希望共产国际给我们提出指示、指明道路,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绝对化,把苏联的经验特别是城市武装暴动的经验神圣化,把马列主义的一些观点教条化,这是一种幼稚病。所以他们只知道照搬外国的经验,特别是俄国武装革命的经验。毛泽东主张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的道路。独立自主的思想实际上在1930 年《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已经有了萌芽。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很重要,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革命情况。1945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

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他还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他不仅主张独立自主地进行民主革命,而且主张独立自主地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人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人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从毛泽东说的这些话来看,独立自主的含义,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二是立足于本国,把方针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也就是自力更生;三是树立和发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

义精神;四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

独立自主作为思想方法,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转化。任何事物与他事物都有联系,也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方面。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方面,就形成了这个事物的特点。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认识和把握本地区领导活动的特殊环境,把统一性与独立性结合起来,独立自主的解决这个地方的问题,这是由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关系决定的。另一方面,领导活动中有一个内力和外力即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利用外部条件,要借助于外力,但关键是要利用内力,立足于内因,用外因来增强内因,才能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独立自主作为思想方法,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掌握的处理国家关系、政党关系、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方法,也是我们每个领导者要掌握的,是领导者创造性思维和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如何把握和贯彻独立自主思想方法? 第一,要坚持独立性与统一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使两者统一起来。毛泽东说: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统一性是全局性、整体性,独立性是局部性、差异性。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做到统一性和独立性相统一,把这个统一性寓于独立性之中,创造有特色的工作。上级要防止只强调统一性,不给下级独立性这种倾向。作为下级也要注意,要有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就是说,你不要把你那个独立性与统一性割裂开来,要与统一性联系起来。二是坚持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独立自主并不排除对外开放。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吸收外在的能量来增强系统的功能,所以它要求开放。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为出发点,我们对外开放,引进技术、资金是为了增强我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开放性与封闭性相结合。任何开放性的系统,在吸收外来有利于自身发展能量的同时,要拒绝或排除破坏本系统的消极的东西,这就是封闭的一面。这样,系统才能运行起来,循环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学校家长义工总结

学校家长义工总结 学校家长义工总结 篇一: 东胜区鸿波小学家长义工活动总结东胜区鸿波小学家长义工活动总结家长 义工活动让家长很好地参与到了学校的管理与活动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家校沟 通。其实,家长应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成员、资源,应与学生、学校处于 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没有这样转变、跟进。“办人民 满意的教育”,要想让“人民”(家长)满意,就应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学校的 各项工作当中去,更甚者可以献言献策。我觉得,家长义工活动对这一问题有 很好地促进作用。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家长义工活动比较顺利、成功,现作如下总结: 一、学校宏观调控,班主任、家长选择空间大学期初,德育处根据 一学期德育工作拟定了家长义工活动的安排表,依照工作进程每周安排两项内 容,班主任、家长可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内容参加义工活动。这样做的好 处是: 学校整体宏观调控,班主任、家长选择、安排的自主性较强。 (详细情况见“东胜区鸿波小学家长义工活动内容安排表”) 二、我校家长 义工情况反馈截止到6月28日统计,我校家长参加各类义工活动260多人 次,参加的种类多,活动形式比较正规: 能够积极参加,活动时能够留存好照片,活动后可以写出自己的义工感 言。根据感言和电话询问可以反映出以下一些情况: 1.家长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他(她)们也有迫切了解学校、班级、老 师、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一位六年级的家长在参加完家长参与运动会的义工活动后在感言中 写道: “作为一名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况。有了这 次做家长义工的机会,给与我对学校、班级、老师一个全新认识的机会。我发 现学校是一所比较严谨的学校,老师们非常有责任心,班级里的孩子们也比我 想象的活泼、团结。活泼的孩子是快乐的孩子。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与孩子们快 乐的童年。” 2.参加完义工活动后,普遍家长表示更加理解学校,愿意为学 校、班级各项工作配合的积极性很高。 例如,我校二〃一班的家长在参加完“做老师的好助手”义工活动后说: “很荣幸参加鸿波小学这次家长义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我亲身体会到 老师们工作的艰辛。看到老师们白天辛苦了一天后,放学后还要面对学生们那 一沓沓的作业本。每本作业本上老师都要用红笔一点点地勾出错误所在,哪怕 是写的不够认真的地方老师也不曾放过。正因为老师们的认真、严谨、负责, 学生们才有了优异的成绩~老师您们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可以夜以继日的工作,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您们也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我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对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

八大原理 一、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体现了对立属性,同一性体现了统一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体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二、同一性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志愿者实践工作总结

志愿者实践工作总结 步入大学的我们都在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来锻炼自我,我们加入的志愿者服务部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志愿者实践工作总结(一): 20xx年我在滨州市各大敬老院小区进行了为期一学年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感触颇多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感受,明白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意义,也许每一次活动,我们能够做的很少,能够陪伴的时间也仅有几分钟当我能深刻地从他们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但在这背后,我又不禁开始对中国的志愿者活动表示深深的支持以及思考,也想出了几点提议: 20xx年元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滨北敬老院。清晨到达的时候,老人们还未起床,但当我们收拾好他们立马就过来了。我们询问要不要按摩下或者为他们量量血压时,他们总笑着不说话,之后我们才明白原先是老人们的耳朵大都已经丧失了听力印象最深刻地当属一位癌症晚期的爷爷,爷爷年纪在所有奶奶爷爷里面当属年轻的,当时仅有六十岁,然而癌症已经剥夺了他的语言,我听不到他的声音,他只是静静的看着我,冲我摆摆手,院长告诉我他被子女送到了那里,我想大概是子女没钱给老人治病,我当时难过地说,即使没钱,我也会笑着送我的父母度过最终一个时刻,然而那时候,我竟无语,因为我们能做的实在太少了,老人因全身浮肿而不能按摩了,血压值竟然比我想象中常人要低好多倍,看着虚弱的老人,却又乐观的看待这一切,每次提起老人,我心里都一阵酸涩。 那次活动是我感触最深刻的一次,记得当时教师请一位爷爷为我们写福字时,老人欣喜地答应了,他说“:我三十多年没写了,手都生了,写的不好看。”可是当他遒劲有力的字体展此刻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想:年少时他们定当是附近最有为的青年吧。那次的路程很远,也很偏僻。但看得出老人们见到我们的高兴。寒冬腊月,时至春节,我们为他们亲手贴上了他们自我写的福字,虽然很累,可是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还有更多的是我们对于家人那种更深的爱与尊重。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哲学概述 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 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哲学的体系性。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 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 的结论来获得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 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 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阴阳五行说 2.西方哲人的回答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 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 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 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统一;

家长志愿者的心得体会-精品

家长志愿者的心得体会-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教案、情况、道路、方法、条件、行动、认识、问题、系统、大力、主动、深入、抓紧、良好、和谐、文明、健康、配合、沟通、执行、召开、发展、建设、建立、出台、提出、发现、掌握、了解、阵地、规律、特点、安全、情绪、意识、思想、力量、精神、举措、需要、氛围、素质、环境、体系、需求、作用、办法、秩序、任务、形势、关系、动员、吸引、激发、形成、尊重、丰富、保护、严格、开展、管理、引导、鼓励、服务、指导、帮助、支持、发挥、教育、宣传、解决、完善、促进、创新、协调、新举措、衷心、中心、内心、关心、爱心、决心、耐心、重要性 篇一:志愿者心得体会 志愿者心得体会 篇一:志愿者>心得体会 花柳塘社区地处商业繁荣区,特别是花柳塘路因存在的餐饮业多而出现乱占道、乱排油烟和污水、乱晒衣物等现象,保洁任务十分繁重。 社区志愿者们大家争先当,所以我们四个居住在朝霞大楼的66岁以上老人组成了星期一的先锋队。从上午9点开始的短短两小时内,佩戴黄袖套,手拿铲刀和矿泉水瓶在花柳塘河两岸和辖区大街小巷内巡逻,清除大大小小的小广告不下20张,发现绿化带有垃圾便及时清理。特别有几家饭店,我们不厌其烦地劝导他们不要在花柳塘路上乱排水,不要将拖把乱晒在河边的绿化带上。关爱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几年来,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我们风雨无阻,长年累月,我们不怕脏、不怕累,我们不怕讽刺,不怕得罪人,

我们不怕麻烦,不怕责骂,碰到人就讲,看到不对就说,耐心教育大家: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不可忽视;向社区居民和过路的民众大力宣传保护母亲河和城市管理环保重要性,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城市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塘河保护条例,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我们小小志愿者的一份热情。我们一心把社区母亲河保护好,把社区>环境保护好,即使没有轮到巡逻,我们也会经常观察塘河和各个店铺的前前后后、道路以及城市'牛皮癣'的情况。有时我们分别在各个点暗中观察不文明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问题向社区汇报,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 城管靠大家,涉及你我他,忆昔日又脏又臭花柳塘河水,看如今阳春初夏,阳光明媚,河水清清,两岸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我们的心是乐呵呵的!希望大家共同参与保护母亲河和城市管理。 篇二:志愿者心得体会 作为21世纪大学生,80后的有志青年,我们已经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迷茫挣扎中,让我们踌躇不前的更多的是源于内心中一直埋藏的疑问: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能做些什么,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带着这样的人生疑惑,我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实践。 一个土生土长在东港社区的我,大学毕业之后积极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小学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工作总结 接到上级要求,小学即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旨,本着“立足校园、奉献社会”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为增强青年教师志愿者的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吉安建设作贡献,3月13日下午,开展了以“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主题的保护赣江活动,在滨江花园对沿线的白色垃圾进行 ___清理,同时劝导各种不文明行为,并向周围群众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更好的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 2、号召全校教师志愿者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植绿护绿、清扫垃圾、美化环境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志愿者班级服务队都将轮流到学校各部门进行义务劳动。协助老师打扫大小会议室、各年级办公室、各功能室等场所,每次活动后各部门老师对志愿者的服务给予的反馈意见均为“优”。XX小学二部的植树、栽花、种草事宜将持续进行。 3月14日下午,在XX小学三楼大会议室里,全校留守儿童一起将小手拢在嘴上,满脸幸福地吹灭生日蛋糕上燃烧着的蜡烛。整个活动过程中,留守学生们欢歌笑语,他们在烛光前许下美好心愿,品尝生日蛋糕,接受生日祝福,感受着“学校家庭”的融洽与温暖,分享

着生日的快乐。此次留守儿童集体生日聚会,是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它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了久违的快乐,他们虽缺失父母的关爱,但却在大集体中得到了温暖。 3月17日下午,志愿者教师万征、黄小玲老师送教上门,对象是一个14岁的女孩,一级智力残疾,怕生人,同时有破坏 ___。通过这次的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的这些孩子家长的无奈与悲伤。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关爱。 为了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全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家访,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户家庭和其他特殊学生的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为了推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本学期让4名班主任与他们各自班上的几名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学生结对帮扶,通过结对帮扶,这几位班主任不仅从学习上还从生活中给予了孩子关心与帮助,班上的孩子们也自发地把一些学习用品和有益书籍送给他们,让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另外,学校还出资购买了电影票,组织这几个孩子观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 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 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

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 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体性意识膨胀。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等已成为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主体价值的膨胀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当主观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无法统一到就业的实践中时,主体性需求的异化就会使得本已压力重重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更深一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