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洪亮平老师-城市设计概论课总复习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洪亮平老师-城市设计概论课总复习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洪亮平老师-城市设计概论课总复习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洪亮平老师-城市设计概论课总复习

城市设计概念课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 (2)

1城市 (2)

2乡村 (2)

3.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3)

4.城市设计 (3)

5.开敞空间(Open space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4)

6.城市化 (4)

7.半城市化 (6)

8.城市空间结构 (6)

9.城市景观系统 (6)

10.场所精神(P108) (7)

11.城市文脉(P109) (7)

12.可识别性(legibility) (8)

13.可意象性(imaginable) (8)

14.棕地开发 (8)

15.领域性 (9)

16.城市特色 (9)

17.巴洛克 (9)

18.洛可可 (10)

二、人物、著作、理论、作品 (10)

1.霍华德(p80) (10)

2. P 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苏格兰)(p113) (11)

3. 刘易斯芒福德 (12)

4. 勒〃柯布西埃(p87) (13)

5.伊利尔沙里宁(p114) (13)

6.凯文林奇(p111) (15)

7.克利斯朵夫亚历山大 (15)

8.J 雅各布(p109) (16)

9.J 巴奈特(P205) (17)

10.I 麦克哈格(看本) (18)

11.伯恩海姆(P99) (19)

12.J 西蒙兹(看本) (19)

三、简述题 (19)

1.试述两种传统城市设计方法及其特点 (19)

2.试述现代建筑学的三种视角(传统建筑学视角/现代城市环境设计视角/现代城市规划

管理视角); (20)

3. 试述城市设计的客体构成要素类型与层次(层次??? (20)

总体——分区——地段——专项) (20)

4.现代城市设计的客体构成要素 (21)

5.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想(可自由发挥) (22)

6.古希腊城市文明与城市设计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23)

7.试述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成就与特点 (24)

9.试述唐代里坊制与宋代街市制城市设计的特点以及转型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24)

10.欧洲中世纪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宗教对城市设计的影响(P29) (25)

11.试述文艺复兴城市设计的特点及其艺术原则 (26)

12试述山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的影响(P43) (26)

13.试述巴洛克城市设计的特点及其城市空间体系的组织方式 (27)

14.试述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城市设计的影响(P68) (28)

15.试述城市美化运动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及对后世城市设计的影响P99-101 (28)

16. 华盛顿、堪培拉规划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 (30)

四、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31)

1.试述场所——文脉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与内容 (31)

2.城市认知意象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内容P111-113 (33)

3.试述新城市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践特点 (34)

4.精明增长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和实践 (37)

五、请结合你正在做的鄂州总规,谈谈你对鄂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初步构想 (38)

一、基本概念

1城市

从字面上理解,“城”和“市”集合在一起就是城市。

城市=城+市城:城墙(统治堡垒、居住中心)市:市场

市井:在井边形成农业交易场所,于是叫市井

——城市是一个让人类生活更好的地方: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特征:人口、资本、建筑物、基础设施、经济活动、精神文化高度聚集,集约发展

异质性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综合的复杂巨系统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

意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相对于乡村,城市的社会关系建立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

2乡村

乡村(Rural,有时又称Country),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乡村以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纽带,与城市的“业缘”关系较为亲密、私人相对应。

乡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定居点较为呈散落。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乡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

在中国,乡村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因长期来乡村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流动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但也因此得到了一定好处,如:乡村的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远比城市的环境破坏程度低很多。它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其他行业或部门都直接间接地为农业服务或与农业生产有关,故认为乡村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把乡村经济和农业相等。

3.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planning):policy making /decision making以及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核心是:土地利用、空间组合、交通、政策。

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一种公共管制手段,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4.城市设计

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2)城市设计的各种定义:

A.大英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指为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目标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

B.老师定义:以改进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为手段,建立和完善人类社会生活的创造性活动

C.培根: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D.巴奈特: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作为公共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

E.科林斯:城市设计应是一种解决经济、政治和物质形式的手段

F.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式,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发展

进程的社会实践过程

5.开敞空间(Open space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①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②一般而言,开放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中性、功能性四方面的特征。③开放空间体系包括单一功能体系、多功能体系。④开放空间具有以下结构性要素:边缘、连续、绿楔、焦点、连续性。

6.城市化.

城市化

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城市化(urban action):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2.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3. 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4. 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1、“人口城市化”观点。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埃尔德里奇( H·Eldridg e)认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全部含义”,克拉克( C·G·Cla rk )则将城市化视为“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2、“空间城市化”观点。该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日本社会学家矶村英一把城市化分为形态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的城市化和思想感情的城市化,基本包括了上述观点的各方面内容。我国研究城市问题的专家和

学者较多认同这一观点。

3、“乡村城市化”观点。持这种观点者强调乡村与城市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即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沃思( L·Wi rth)认为: “城市化是指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生质变的过程。”该观点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

的“综合说”。

上述三种观点各自抓住了城市化过程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或现象,是基于不同学科的代

表性观点,但它们都只是对城市化内容的描述,或是对城市化过程一些特征的概括, 而未能完成对“城市化”概念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

把握城市化本质含义的意义

从文明的角度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含义,

有助于纠正对城市化本质理解的偏差,正确

地认识以下问题:

1. 城乡关系问题。通过城市化的本质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清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问题: 其一,城市化的本质含义以工业革命作为城市化在时间上的起点,表明城乡关系以

工业革命为界发生变化,工业革命以前是“城市乡村化”时期,除了城市在功能(如政治功能)和表现形态(如集聚化)上区别于乡村之外,城乡之间并无本质差异,城市反倒依赖于

乡村的支持而存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飞速发展,使分别作为工业基地和农业基

地的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急剧拉大,城市社会独立于乡村社会并成为带动乡村社会经济发

展的“龙头”,城市化被提上日程,相当长的时期可称为“乡村城市化”时期。其二,城市化本质含义强调城乡的区别而非差别或差距,表明现代条件下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只有形态

之别,而无优劣之分(“逆城市化”就是一个例证) ,不能片面地把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更

不能简单地以“现代”、“进步”定位城市,而以“传统”、“落后”定位乡村。

2. 城市化分类问题。城市化的本质含义扫除了以往关于城市化类型划分的混乱,为城市化分类提供了实质性依据,具体有以下的两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是按城市化主体的不同来划分,城市化主体(即“一定地域” )可分为农村(以第一产业为支柱)、郊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和非人文地域(未经人类开发) ,因此城市化的类型相应地有农村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非人文地域城市化三种。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人文地域的城市化,它是指本来未经人类开发的地域通过行政或其他手段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被改造为具有现代城市文明特征的地域的过程。第二种划分方法是按城市化主体的自觉性来分类,可分为积极的城市化和消极的城市化。积极的城市化是指城市化主体遵循城市化的规律,以形成城市文明为目标,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主观努力的城市化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城市化。消极的城市化又可分为自然自发的城市化和完全被动的城市化,前者指城市化主体在发展方向上指向城市形态,但其主观上是放任的,不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是最为缓慢的一种城市化; 后者则是指城市化的动和控制力完全来自于城市化主体的外部,通常表现为激进式的城市化过程,前述的非人文地域城市化就属于此种类型。

3. “逆城市化”问题。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病”的日益严重,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大量从市区迁往郊区或乡村居住、生活的现象,有人称之为“逆城市化”( Counter-urbani zatio n)。“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城市与乡村相比并非具有全面的优越性,但对于“逆城市化”是否是城市化的一种类型则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从城市化的本质含义来看,“逆城市化”尽管可能构成一定地域城市化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外迁人口本已具备“城市人”的特征) ,但远不是该地域向城市形态变迁的系统过程,也根本不可能触及该地域形成城市文明的实质性过程,因此它与城市本身的规模扩大和功能重组一样,不是城市化的一种类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逆城市化”反映了现代城市过度的技术化与

组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弊病,减弱了城市对

部分城市人的吸引力,这种现象可视为城市

文明向乡村文明的一种复归。

4. 人口流动问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应表现为非城市地域的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在生活方式上向城市生活方式变迁。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空间流动(如我国的“民工潮” )实际上则并非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这部分人口即使实现了自身的“城

市化” ,充其量也只是增大了其流入城市的规模,而无助于其流出地域(城市化主体)城市文明的形成。此外,所谓的“过度城市化” ( Ov er-urbaniza tion) (即由于人口向城市的过量迁移而引起人口过度集中分布的过程) ,实际上也并非城市化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城市病”。城市人口由于在数量上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往往被作为衡量城市化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也并不科学) ,而如果把人口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化,或者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视为城市化的内容,则是根本错误的。我国城市化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较低,理应在基本问题上做深入研究,而不能简单地借用国外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城市化的本质含义,是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城市化问题的基础。本文基于对城市的本质性理解而对城市化本质含义的再认识,并非为了含义本身而解释含义,其重意义在于更为清楚合理地解释现实中城市化的有关问题,为城市化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

7.半城市化

半城市化是特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

具体说来,“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城市化的完整的含义应该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以让进城就业的农民在城市定居,并享有城市居民享有的一切,不应该是身份上属于农民,职业上属于工人,也不应该是地域上属于城镇、职业上还是农民,更不应该是大规模、长期化、一代接一代地流动就业。

8.城市空间结构

(一)基本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及其组合规律。在城市中,不同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构成城市内部结构。现代城市是一个有动力的有机体,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职能分化带动形态的分化形成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

(二)特征及其评价

同心圆学说、扇形学说、多核心学说是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代表性学说。这三种学说较为深刻的揭示可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性规律,强调了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9.城市景观系统

城市景观是指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其中人文景观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环境设施等,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系、绿化植被等。

城市景观系统则指城市地域范围内由人文景观要素和自然景观要素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处于一定城市环境中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重要特性—整体性、等级性、动态性。

也有人认为,影响城市景观演变的因素我们可以称为城市景观因素。这些因素以某种形式相互作用而结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我们称它为城市景观系统。

城市景观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它的变化是由结构中诸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当某( 些、个) 因素变化时, 它就会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规律对结构中其它因素产生影响。

10.场所精神(P108)

“场所精神” (Genius Loci)是一个古罗马概念,原意为地方守护神。古罗马人确信,任何一个独

立的实在都有守护神,守护神赋予它以生命,对于人和场所也是如此。在罗马人看来,在一个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他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由此可以认为,场所精神涉及人的身体和心智两个方面,与人在世间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定向和认同——相对应。定向主要是空间性的,即使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

建筑现象学的构造

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结构和意义的考察中,舒尔茨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场所。简而言之,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某一特定的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环境特征。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建立人与世界的联系,场所帮助人们获得了存在于世的根基。

舒尔茨以空间和特征这两个概念为线索,展开了对场所结构的描述与讨论。

场所精神与场所结构密切相关,然而作为一种总体氛围,场所精神比空间和特征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内容和意义。通过提示人与环境的总体关系,场所体现出人们居住于世界的存在尺度和意义。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我们呼唤‘场所精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如此之强,它往往决定了居于其中的人们对环境的意象的基本性质,并让他们觉得归属于这场所。”

他的“场所精神”包含了下面的陈述:“场所是有着明确特征的空间。自古以来,the genius loci, 或 spirit of place,就已被当作真实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和妥协事件。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

建筑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

11.城市文脉(P109)

对于城市设计领域来说,城市文脉就是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的整体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城市文脉注重在城市范围内,环境整体与环境要素保持连续整体性,即和谐关系。在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上,提倡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平衡。在人类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力求通过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扬弃,不断的推陈出新,促进城市文脉的发展。对城市文脉进行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促进城市设计的明晰性,发展与传播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

赖以生存的背景,是与城市本身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背景。只有建立在城市文脉基础上的城市设计才有设计的源泉。

12.可识别性(legibility)

可识别性是指在布局形态与空间环境方面具有与其他物质环境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这种特征能够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感知和接受,产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印象。

即容易认知城市各个部分并形成国内一个凝聚形态的特性。城市的可识别性依托城市自然山水与特有人文背景,在城市建设时,有意标示出对市民具有关键作用的意象符号,并以城市为依托系统规划、强调,可以提高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强化城市形象,突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可识别性的创造设计主要要求设计师对该地区的主题、功能、地形以及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做全面的分析。

13.可意象性(imaginable)

即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

形状、颜色或是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且是清晰强烈地被感知。可识别性是可意象性的保证。

通过研究,林奇概括出今天大家已经熟识的城市意象的五要素,即:

点要素:节点、标志

线要素:路径、边界

面要素:区域

14.棕地开发

棕地,是指由工业经济活动后留下的土地。在2O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及产业重心的郊区化,在城市中心遗留的大量早期工厂厂址,而这些土地有许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棕地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官方用语中,用来指那些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已经废弃或因污染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对棕地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棕地是指废弃的、闲置的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及设施,在这类土地的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因存在着客观上的或意想中的环境污染而比其他开发过程更为复杂”。按照法律规定,这类土地的开发受环保部门的制约,开发活动必须按照程序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许可才能进行,包括对污染进行必要的冶理和达到规定的标准。从土地利用现状上,棕地既可以是废弃闲置的,也可以是仍在利用之中的,如仍在惨淡经营中的老工业区;从用地功能上,它以前既可以是工业用地,也可以是其他用地,但属于工业用地的居多;从空间分布上,它既可以是城市土地,也可以是非城市土地,但往往以城市土地为主;从用地规模上,它既可以是大片土地,也可以是小片用地;从污染的程度上,有些棕地明显存在定一程度的污染,有些只是令人担心存在污染,程度可轻可重。

15.领域性

领域性,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性也是城市空间的设计中的空间边界问题,包括“公”与“私”的边界同时涉及所有权、交往活动等各种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空间的领域性差异性把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

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保卫领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侵入者宣告具有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逐入侵者等,称为领域行为(territorial behaviour)。

16.城市特色

所谓城市特色,很自然是说城市的整体特色,而不能只看到城市的物象特征。

它是城市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是一种能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感受,并对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对该城市所具有的个性风貌特点认识的一种感性特征。人们凭借对这种感性特征的认识,可以作出对城市审美性的评价,并且在这种审美性的评价中包含了对城市功利性的评价。因此,从本质上说,城市特色是城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

对于“不同时代的城市特色总是这个时代统治阶级利益与文化的具体表现,这是它的本质特征。”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应该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器,作为统治阶级利益与文化的具体表现应是每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城市的特色虽然要受到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强烈地反映出来,特别是政治、哲学、艺术、宗教和审美观对城市特色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特色本身并不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7.巴洛克

基本特征:“城市戏剧化”。

建筑:建筑外观与内部装饰效果追求虚幻、动感、戏剧化。

城市设计典型做法:用整齐、秩序强烈的城市轴线系统取代中世纪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城市构图豪华铺张;强调纪念性、标志性的构筑物,形成城市的主要结构和主体形象;以宽阔笔直的大道串起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放射性大道指向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典型代表:

罗马的改建规划:封丹纳(Domenico Fontana)

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城市改建

凡尔赛的建设

伦敦的改建

18.洛可可

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洛可可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逐渐摒弃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气质,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

(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这种风格在18世纪后期逐渐消亡。

二、人物、著作、理论、作品

1.霍华德(p80)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20 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

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1850 年1

月29 日生于伦敦,1928 年 5 月 1 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

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

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 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

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 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

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

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②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

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

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 万人)布臵,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

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

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

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曾于1903 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 公里的地方购臵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 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 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P 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苏格兰)(p113)

(Patrick Geddes,1854——1932)(苏格兰)(p113)

英国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先驱之一。生于苏格兰,曾在伦敦大学跟从赫胥黎攻读生物学,后在丹迪大学、伦敦大学、孟买大学执教。

最早提出把城市当作有机体。

格迪斯倡导区域规划思想,认为城市与区域都是决定地点、工作与人之间,以及教育、美育与政治活动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调查-分析-规划”。这些思想对大伦敦规划和美国田纳西流域规划产生影响。他主张在城市规划中应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见为基础,尊重当地的历史和特点,避免大拆大建。

格迪斯还视城市规划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关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把城市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与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再作规划。他还应邀到印度进行许多城镇的规划,并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著有《城市发展》和《进化中的城市》等书。

3.刘易斯芒福德

(Lewis Mumford ,1895—1990)(美)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1895 年生于美国纽约州弗洛辛。高中毕业后,从 1912 年至 1918 年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纽约大学学习过社会研究。1914 年开始接受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城市与区域规划科学的先驱之一帕特里克〃格迪斯的启蒙影响。1923 年芒福德成为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基本会员。1938 年发表《城市文化》一书,从此享誉世界。他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使欧洲的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的著作被波兰、荷兰、希腊等国家一些组织当作教材,培养了新一代的规划师。芒福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有人说他是城市规划师,有人说他是作家,也有人说他是社会学家、人文学家、建筑学家、城市史学家……这些说法都是有根据的。他写过剧本、诗歌,评论过文学、时势,当过杂志编辑,当过大学教授。他教过建筑史、城市史、艺术史、宗教史、城市规划、美国文学……他那以多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世界观,正是他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城市的这些正面积极功能,首先需要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和整顿组织,使之能够应付现代人类所掌握的全部巨大能量。这一套创新和整顿,其果断和深刻程度,决不亚于古代村落、堡垒等转化为有组织核心的、高度组合的城市的那次大改组。” 芒福德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开山鼻祖。他对技术所作的全面的哲学反思,起步早、历时长、——刘易斯〃芒福德

著作丰富、观点新颖,这些都是许多其他技术哲学家难以企及的。

(城市观)他认为,城市,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人类文化的沉积。因而,他始终倾注全力于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他的两部力作《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史》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区域观)芒福德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机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形态,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必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供求上积极地相互平衡,才能持续发展。

经典著作有《城市文明》、《技术与文明》、《城市发展史》、《城市是什么?》、《历史中的城市》、《权力五角形》等等。

4.勒〃柯布西埃(p87)

(Le Corbusier,1887——1965)(法)

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大师,也是一位怪杰,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执著追求,大胆创新,有时甚至于是惊世骇俗,令人难以接受。但他的敏锐的感觉,把握时代精神脉搏的能力,使他的理论与作品,常常站在世界前沿,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

他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个最主要的“空想主义城市”理论。但他的观点与前者截然相反,主张依靠现代技术,更集中建设城市,可以解决资本主义大城市的种种弊端,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集中主义”城市理论,著有《走向新建筑》、《明日的城市》。

关于城市规划:他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关于城市设计:他提出了“现代城市”的构想,现代城市是由高层住宅区组成的中心城市,区与区之间由道路网连接。柯布西埃对集合式或经济式住宅的构想是以单独实体概念为基础组合而成的,这种模式提供了私人空间,中心服务区域、商店以及集中公共区域等。其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实践有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贡献: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上述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套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范式,这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制定的《雅典宪章》之中。他的集中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强烈的影响了战后西方城市的大规模重建,诸如贫民窑的清除和城市的更新,很快形成了一堆摩天大楼,从这个意义上讲,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的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但他本人的实践活动却一直到了1950年初应邀主持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在这个城市规划方案中所体现出的机械理性主义与形式理性主义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其左右。然而对于许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①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中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与发展中国家的设计情绪与社会情绪很容易沟通;②强调的建筑、规划粗野主义思想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预算能够吻合,以至于许多国家认为柯布西耶的风格兼具高品位和廉价的双重特征;③高度理性的城市规划思想很容易被发展中国家领导者所接受并欣赏;④作品中的强烈的形式感对于很多青年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显得彻底而直率;⑤从意识形态的亲近角度看,他本人也有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前苏联设计的经历。

著作介绍:《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期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5.伊利尔沙里宁(p114)

(Eliel Saarinen,1910——1961)(芬兰)(p114)

简要生平:

他是芬兰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早年他在赫尔辛基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同时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设计。他是世纪之交芬兰民族浪漫主义的领导人物之一,并于

1912 年加入“德意志制造联盟”。1922 年他参加美国芝加哥塔国际设计竞赛获二等奖。随后携妻子洛雅移居美国,先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任客座教授。两年后他一家移居到布隆菲尔德.西尔斯(Bloomfield Hills)。1932 年匡溪艺术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老沙里宁担任第一任校长并在此前规划了整个校园,设计建造了校园内的主体建筑。老沙里宁的家具作品最重要的特点是功能、装饰与人情味的完美结合,开启北欧学校重视生活,情调、提倡设计以人为本的先河,被称作“北欧现代设计学派”鼻祖。

理论和观点:

“有机疏散” 理论:

沙里宁是分散大城市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城市混乱、拥挤、恶化仅是城市危机的表象,其实质是文化的衰退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必然存在着两种趋向――生长与衰败。应该从重组城市功能入手,实行城市的有机疏散,才可能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生长,保持城市的活力。“有机疏散”理论把城市规划视为与城市发展相伴相随的过程,通过逐步实施“有机疏散’来消解城市矛盾的思想。

他曾经说过:“让人们看看你的城市,人们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城市和建筑代表了世界、社会和人类,城市和建筑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作品介绍: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 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 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使埃罗?沙里宁名闻世界的是圣路易市杰斐逊国家纪念碑。这座高宽各为190 米的外贴不

锈钢的抛物线形拱门,造型雄伟,线条流畅,象征该市为美国开发西部的大门。1952 年

他设计了麻省理工学院礼堂和小礼堂,礼堂采用只有三个支点的1/8 球壳作屋顶,教堂

为圆形砌建筑。

1958 年为耶鲁大学设计了冰球馆,采用悬索结构,沿球场纵轴线布臵一根钢筋混凝土拱梁,悬索分别由两侧垂下,固定在观众席上。建筑造型奔放舒展,表达出冰球运动的速度和力量。他最令人惊奇的作品是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侯机楼建。筑外形象展翅的大鸟,动势很强;屋顶由四块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合而成,几片壳体只在几个点相连,空隙处布臵天窗,楼内的空间富于变化。这是一个凭借现代技术把建筑同雕塑结合起来的作品。

他的另一杰作是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大楼为悬索屋顶,跨度45.6 米,长度为182.5 米,人流沿纵向行进。跨中屋顶低矮,下设办理登机手续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间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结构形式与功能结合妥善,轻巧的悬索屋顶象征飞翔,与结构本身的特点合拍,显得十分自然。沙里宁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

设计风格

他对于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习惯思维表示怀疑,而引入了前所未有的雕塑式造型。他的作品富于独创性,而且不断地创立新的风格,以至一生中没有形成定型的建筑风格。

著作介绍: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最早出现在1913 年的爱沙尼

亚的大塔林市和1918 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1943 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书上P114)该书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小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6.凯文林奇(p111)

(Kevin Lynch,1918——1984)(美)(p111)

简要生平:(书P111)

1918 年出生在芝加哥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第二代爱尔兰居民。林奇曾就读于美国当时一流的学校——法兰西斯.派克中学。赖特,刘易斯〃芒福德都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

理论和观点:

城市设计“意象论”,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统计分析得到城市的“公共意象图”,最后总结出了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他认为一个好的城市形态(书P112)著作介绍:(书

P112)

《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7.克利斯朵夫亚历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1936——)(奥地利)(p109、p111)

简要生平:

1936 年10 月4 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其设计理论和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而闻名

于世。他在美国加州、日本、墨西哥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总共设计了超过200 个建筑项目。

亚历山大是英格兰的注册建筑师以及建筑承包商。亚历山大在英格兰度过的青少年时光。最初他学习的科目是科学,后来他获得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化学和物理系的最高开放奖学金,后来转而继续攻读数学。他获得了建筑学的学士学位和数学的所硕士学位。亚历山大

在哈佛大学获得了他的建筑学博士学位,这是有史以来哈佛授予的第一个建筑学博士。同

一时期,他在麻省理工大学研究运输理论和电脑科学,还参与哈佛大学认识及认识研究项目。1958 年,他移居美国。从1963 年以后,他一直居住在加州伯克利。目前,他是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1996 年,他被推举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的成员理论

和观点:

亚历山大认为,建筑的使用者比建筑师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创造并以实践验证了“模式语言”,建筑模式语言赋予所有人设计并建造建筑的能力。

他认为城市是复杂的。(书P109)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看待城市设计,延续了简雅各布的

思想,认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和空间景观的创造,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满足

人们的各种需要。(书P111)作品介绍:

日本爱知大学校园,加州圣何塞的Julian Street Inn,加州的Martinez House 著作介

绍:

亚历山大脍炙人口的著作包括《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建筑模式语言》(A Pattern Language: Towns, Buildings, Construction)和《秩序的本性》(The

Nature of Order: An Essay on the Art of Build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城市设计新理论》。

美国俄勒冈大学采用了书中列举的体系,详细的建设过程可以参阅亚历山大的《俄勒冈实验》一书。一些城市也将书中部分的模式列入当地的建造法规。

模式语言最早是为了解决复杂工程项目而创立的,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实际应用,尤其是软件工程。

《城市并非树型》:延续了简雅各布的思想,认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和空间景观的创造,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然后亚历山大具体分析了两种不同系统结构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的不同,从中可以简单的得出以下几个理解:

1.树形结构,从数学上说,是一种半网络结构的特例,因此这里所说的“半网络结构”其实应该

具体说是不属于树形结构的半网络结构

2.树形结构的形成遵循了比半网络结构更为严格和更多的规则

3.树形结构之所以在城市结构中使城市受到损伤,正是因为其缺乏半网络结构所具有的联系的

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可以这么理解:复杂,而不是简洁,在城市结构中成为了优点。

《建筑模式语言》:描述了一种可操作的建筑体系。提出了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一种旨在描述该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语法知识的语言学理论,它试图通动一系列法规,以明确的方式,详述一种语言中全部符合语法规则或合乎文法的句子,同时排除所有不合文法或不能成立的句子。

《建筑模式语言》一书对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设计模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创立的增量、有机和连贯的设计理念影响了“极限编程”运动。甚至电脑游戏模拟人生的开发都受到了模式语言的影响。

8.J 雅各布(p109)

(Jane Jacob,1916——2006)(美国)(p109)

简要生平:(书P110)

简〃雅各布斯(1916-2006),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1952 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1968 年迁居多伦多,此后她在有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担任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的顾问。

1974 年成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还有《城市经济学》(1969)、《分离主义的问题》(1980)、《城市与国家的财富》(1984)、《生存系统》(1993)。

她家族中几代女子都与男性一样拥有职业,而且大多数是教师。在她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被同等对待,家族的这一传统塑造了她果敢而特立独行的性格。她称得上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出版于

1961 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

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理论和观点:

她认为城市是有生命的,她是把自己的腿放到街道上来感知城市的。她认为老社区的安全是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有着对社区的强烈认同,这些街道是长着眼睛的,这让居民感到特别安全,让小偷感到特别不安全。因此,街边步道要连续、街区要短小、要有各类商贩杂铺,构成一个安全的生活的网络。

她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活力有着新的认识。(书P110)。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多样性”,因此她支持城市地区的功能混合,保证在不同的时段都能够有足够的人流使用一些共同设施。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应与其他设施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公共场所的价值;城市需要不同年代的旧建筑,不是因为它们是文物,而是因为它们的租金便宜从而可以孵化多种创新性的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活力。

她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城市设计,(书P111)著作介绍: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P111)

出版于1961 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而现在,人们也已习惯把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9.J 巴奈特(P205)

(Jonathan Barnet,)(美国)

简要生平:

他是美国上世纪70 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城市设计活动实践家、建筑师、规划师、教育家,有着丰富的城市设计经验和广播的建筑、规划知识。指导许多小区、非营利团体,民间投资者,国家公园处,纽约都市开发公司,路易斯维尔,匹兹堡,盐湖城等公私机构进行都市设计工作。他本人也是建筑教授,并担任纽约市立学院都市设计课程负责人。同时他是查尔斯顿,克利夫兰,堪萨斯城,迈阿密,纳什维尔,纽约,诺福克,奥马哈,和匹兹堡等城市的专业顾问。

理论和观点:

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首先城市本身总是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产和发展史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考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方面,而不能只考虑艺术、形式、空间等问题。要注意到,城市的形态空间是城市各要素在形态上的反映,它是这些因素的物质载体,城市设计最终要反映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文化特色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城市设计的过程性与弹性设计——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史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而城市设计也是在一连串每天都在进行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产生的。“真是的城市设计应注意城市是一连续的变化过程,应当使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而不是建立完美的终结环境、提供一个理想蓝图。” 现代城市设计应当是“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的综合,且后者更为重要。

3.参与性设计——巴奈特认为,参与设计把人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使人与环境建立了

感情,满足了人们的创造性需求,从而使城市具有了归属感、领域感,是现代城市设计对

人性关怀的重要体现。

4.城市设计的整体性——这是巴奈特关于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对城市设计的很好界定,城市设计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整体的城市,人们一开始就陷入到个体的建筑及其细部之中是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城市的。城市设计的结果应该是“提供好的场所,而不仅仅是

堆放一组美丽的建筑物。”

5.城市设计是一项公共政策——“城市设计为城市物质设计指导方向,包括城市发展、保护和更新。它既包括旧城保护和新区建设,也设计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景观和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有意义的结局必须来自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著作介绍:《开放的都市设计程序》

《都市设计概论》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城市规划有意义的结局必须来自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10.I 麦克哈格(看本)

(Ian Lennox McHarg,1920-2001)(英国)

简要生平:

1920 年出生于格拉斯哥,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世人公认的生态主义园林的先驱。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系主任。由于他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曾多次获得荣誉,包括1972 年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专业奖章、1990 年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及日本城市设计奖。

理论和观点:

他率先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他认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自然无法承受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时就会崩溃,因此人类活动应该尽量避免与自然发生冲突;尤其要保护的是某些非常脆弱,根本不适合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

McHarg 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为“千层饼模式",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

园林景观设计:

麦克哈格扩展了这门学科的范围,并将它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从此,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向包含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美国华盛顿特区、纽约斯塔腾岛等许多地方的评析研究,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许多极富价值的见解。

著作介绍:

麦克哈格的主要著作有出版于1969 年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1996 年出版的《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1998 年出版的《拯救地球》一书的主要作者。

背景: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 McHarg 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 于1969 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

《设计结合自然》: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是里程碑式的著作。首次提出了运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来规划和设计自然环境的观点。建立起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使景观设计师成为当时正处于萌芽阶段的环境运动的主动力量,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承担起二战后工业时代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

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

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11.伯恩海姆(P99)

沉迷于欧洲古典主义

12.J 西蒙兹(看本)

约翰·O·西蒙兹是一名有远见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教育家和环境学家。他是早期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在当时也是最有影响力及知名度的设计师之一。

建于1951年的美国匹兹堡市梅隆广场(Mellon Square)是西蒙兹的主要作品之一。

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学术思想集中反映在《大地景观——一部环境规划手册》(Earthscape : 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一书中,研究方法与生态平衡的思想密切相关,研究对象和实践范围则包含了包括土地、空气、水、景观、噪声、运输的通道、有规划的社区、城市化、区域规划和动态保护在内的广泛领域。区域规划方面,他提出了4 条标准,即:(1)计划的用途是否宜人;

(2)能否在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建设;

(3)是不是一个好的邻居;

(4)能否提供适合各种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

他结合生态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绿道”和“蓝道”概念,并在美国托里多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等案例中成功应用。

西蒙兹使得景观设计从单纯的关注植物,转向关注植物与人的关系。他开创了景观设计师向景观环境学家、城市设计师、区域规划师迁移的一场运动。丰富了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内涵。他开创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设计,而是一个带给人体验的一个场所。约翰·O·西蒙兹将永远对景观设计学产生伟大的影响,并且还在持续影响着许多景观设计师。

“我们要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某个东西,而是一种体验。”—约翰·O·西蒙兹

三、简述题

1.试述两种传统城市设计方法及其特点

自上而下master plan):为政治、宗教等目的,反映少数人的意志,按某一种模式一次设计建造的规整城市,秩序井然,功能明确。

古代都、州、府城等。

自下而上:自发形成,逐年积累、叠加,自我更新,灵活自由,适应当地气候、经济发

展及生活方式的自由型城镇。

2.试述现代建筑学的三种视角(传统建筑学视角/现代城市环境设计视角/现代城市规划管理视角);

A.传统建筑学视角

“城市设计即设计城市”城市设计是建筑是的天职,例:南京、北京、希腊、罗马、巴黎、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等均由建筑师设计。

B.现代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即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及其对市民大众生活的影响”,例:城市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广场、街道等(如武汉市环境创新工程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C.现代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城市规划管理等调控手段来实现美好城市,是政府对城市开发建设进行的决策过程与干预过程。”;例:美国纽约市总规划师——乔纳森?巴纳特主持纽约市城市设计近20年(70-80年代),去的极其成功德经验,其名言:“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城市设计是真实的生活问题”。

3.试述城市设计的客体构成要素类型与层次(层次???

总体——分区——地段——专项)

类型1:工程设计(项目设计);过程设计

类型2:开发设计;保护设计;社区设计

类型1:工程设计(项目设计):规划设计方案

过程设计:政策、法规、图则、管理技术规定(如美国zoning、香港城市设计指引、深圳法定图则)。

类型2:开发设计:以新区开发建设为目标。

保护设计:如城市风貌保护、邻里保护、地段保护等。

社区设计:为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规划支持。

B.:(城市设计对象)工作层次:一般认为城市设计应贯穿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客体构成要素: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用色等对城市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广义的建筑还包括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

2、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不仅是城市规划,而且也是现代城市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土地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成的二维基面,可建立城市区域内交通流线和停车、活动密度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包括了:土地的综合使用,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基础设施。

3、开放空间(open space)

①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②一般而言,开放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中性、功能性四方面的特征。③开放空间体系包括单一功能体系、多功能体系。④开放空间具有以下结构性要素:边缘、连续、绿楔、焦点、连续性。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华中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一.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1.2.2 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1.2.3 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1.2.4 工程地质资料 (1)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砾石粘土砂岩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00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1.2.6 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华中科技大学学籍管理细则

校教〔2010〕52号 (2010年7月19日公布)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树立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严谨校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录取的新生持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以信函的形式并附乡镇或街道一级行政机关的证明,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在入学各环节中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并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 第三条新生经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学校医院诊断认为1个月内可康复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回家治疗1个月,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生待遇。1个月后经复查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回家治疗,医疗费用自理。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第2学年度开学前,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和体检表以及居住地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并经本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须持本人学生证按时到所在院(系)办理报到手续,并申请注册,以取得该学期的学习资格。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事先须提交有关证明,向学校注册中心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逾期2周不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学生,学校取消其当学期的学习资格。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其它形式资助,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确认,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注册。 第二章学习纪律 第五条学生应当按照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参加学校规定的各项活动。 第六条学生应当按所选课程和学校的安排上课,上课时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迟到、早退;考试(考查)时应当遵守考试纪律。 第七条除节假日外,学生不得擅自离校。有事、有病须离校者,应当到所在院(系)办理书面请假手续。一学期内请事假连续3天以内由院(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上(含3天)至2周以内由院(系)主管教学负责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华中科技大学-I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比例放大器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I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比例放大器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题目:比例放大器设计 院系: 专业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XX 月 I

摘要 在模拟电路中对放大器进行设计时,差分放大器由于能够实现两倍放大和能够很好的抑制共模噪声的优良性能而被广为应用。本文利用放大器的“虚短”“虚断”的特性对比例放大器的结构及放大器的构成和基本参数进行了设计,其中放大器采用差分放大结构。 关键词:比例放大器差分放大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I

Abstract When designing an amplifier, differential amplifiers,with its twice higher gain and its restrain to Common-mode disturbance,is more widely used than other kinds of amplifiers.In this report,we make use of the properties of “virtual short cicuit” a nd “virtual disconnection” and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 whole circuit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amplifier. Key Words:Proportion amplifier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Level 1 Level 2 II

转专业名单

附件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转专业名单 转入物理学院5人: 储耀明李曼冰赵睿张生辉郭骏 转入化学与化工学院1人: 黄波 转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人: 王添光蒋泽文周晨希 转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5人: 谢杨泽房迪李振国白无冰孙志娟 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0人: 张栋豪徐涛涛吴仁豪赵丹雷刘子瑜刑锴杨帆陈炳森饶伟余兆函黄康郑红曾世超张蒙刘正周朱进伟叶楷周孟源王志恒陈骥顾亚辉张向林贺浩杨欢天齐涛付天凌王明中王晨周加伟李栋基 转入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1人: 肖正光 转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4人: 黄俊雄徐中吴林鑫陈航 转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41人:

陈星黄鑫李闯高文铮李双林朱锐刘佳静姜洪劲姜耿夫丁肖苏亮亮阮琪发王磊张巍王强芮观宝李标胡宇航马俊马晓明黄家威宋文超张君奇李良东汪翰李晨爽张德志舒率张博文田桥陈杨子健邓正磊李玮楠马永涛田科烺林继鑫张建肖胜蓝张俊邹锦洲阿卜杜麦合木提.玉赛因 转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人: 李辽向艳蕾骆佳佳李晨旭吴章贵陈琦周世鑫张源 转入经济学院13人: 沙云飞程芳哲杨翔斌秦源谦李诗卉胡弘雨刘思琦白雪覃番周叶迪扬亚融翁佳琳熊抒哲 转入管理学院34人: 胡缘姜枭张姝敏周颖谢若蕾张楚灵曾庆罡王殿焜袁阳阳黄秋霞和建芬向清源黄祎尹思菁袁璟文马莎郭琦樊星佑周宛柔赵琪琪谭婕妤董婧妍刘舞艺顾幸郑莘弋胡曦谭博华张思婧周琪马靖蔡家琪余玥王盛宗肖语扬 转入软件学院9人: 廖晓坚黄涛沈天毅郭亚光汪宜民包玉龙孙隽楠陈植王双喜 转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人: 刘晓晓林小鹭胡晟黄晓赢潘正卿辛有桐罗楚南

文晓菲徐思莹蒋睿婕陈照丰梁邦宁王沁勰胡兰月 倪希妍庞子锐石伊雯宛若辰孔晰林瑶翟朋诚 陆青芸曹原李天翊安玉廷颉泽天王彦迪何梦瑶 严策刘子明张振宇郝宇琳吕子璇苗毅欣 转入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17人: 吴伊瑞岳红豆倪姝雯肖雨涵陈思翰王稣彭钊勋 钟雨恒刘沫含许晓雪郭志成李韵冰蒙赛曹楚 蔡京京焦沛瑶周翔宇 转入外国语学院3人: 尚嘉琪向雪纯李陈鹏 转入法学院2人: 王昌璐陆利 转入中国语言文学系1人: 张皓然 转入社会学系1人: 马丹糅 转入第一临床学院6人: 谢金珂王佩佩邓宇晨殷李窈窕格桑罗布阿不都沙拉木.吾买尔 转入第二临床学院17人: 黄佩姚瑶李福阳苗诚汤航姜华均王雪玲 陈宁远李一可李凡罗嘉欣李娅宁黄豆饶娅馨 周毅古再努尔.阿布都热合曼古丽其合热 转入公共卫生学院1人: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启明学院和分级考试

关于启明学院和分级考试 ——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家之言 最近看到,各种学弟、学妹为入学这些考试的事情颇为纠结,几个学长各种重复解答有点不胜其烦。作为群内被黑得体无完肤的**学长,我赶紧跳出来写点东西,挽回一下自己的声誉,声誉可是人生大事啊! 关于启明学院的问题 我2010年入校的时候,启明还没有光电专业。由于不想转到其他专业,我就没有报名参加考试。大约一周后,光电启明王大珩班成立,只从湖北高考高分同学中直接收人。当时我们非湖北的同学颇有点不忿,觉得很不公平,但后来渐渐也就没有人再想着进启明的事了。以上是我去年的情况。 在这里我想说,启明学院并不等同于高中的实验班重点班,高中的实验班是全校学生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配备了年级最好的老师。而启明学院是学校于2008年正式成立的,学校希望通过启明的模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学校带本科生课程的就是那么多老师,不可能抽调院长之类的高端人士,专门教授启明的课程,比如我们光电的C语言老师就是光电王大珩班的C++老师。 启明学院开设的课程会比非启明的更多、更难,平时会更累,压力也会更大,但启明学院的保研率要远高于非启明。因为启明成立才几年,启明的毕业生并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来证实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劣。所以说,进与不进还是看你适不适合这种环境。如果你觉得在这种环境中更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己的潜力;或者目标坚定就准备保研;又或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想要借此机会换一个专业,那你不妨抓住这次机会。但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毕竟启明学院确实不是全校人都争着想进的。考与不考,希望大家自己权衡。 关于英语分级考试的问题 10级之前的英语分级,是根据军训期间那次分级考试的成绩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等级。L1最低,L3最高。L3可以在大一下的六月参加四级考试,L1、L2会在大二上的12月考四级。 至于三个级别的课堂,根据学长们的说法,L1会更轻松一些,有更多的时间看些英语电影之类的,L3老师讲得会更多一些。但我们10级并没有按照成绩来分级,而是启明学院直接L3,民族生和个别专业L1,其他的学生全都分到了L2。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1]

华中科技大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报告时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环境搭建 (3) 3.内容一:熟悉和理解Linux编程环境 3.1 内容要求 (5) 3.2 设计过程及实现 (5) 4.内容二:掌握添加系统调用的方法 4.1 内容要求 (9) 4.2 设计过程及实现 (9) 5.内容三:掌握添加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 5.1 内容要求 (17) 5.2 设计过程及实现 (17) 6.内容四:理解和分析/proc文件 6.1 内容要求 (22) 6.2 设计过程及实现 (22)

1 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了解Linux系统内核代码结构; (3)掌握实例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 2 课程设计环境搭建 (1)windows 7上,利用虚拟机软件VMware软件搭建的linux平台:◎Ubuntu 11.10 (安装包:ubuntu-11.10-desktop-i386) ◎内核:linux-headers-3.0.0-12-generic (2)更改root登录: 在现阶段Ubuntu的系统中,是不允许直接以root身份登录系统的,但是在做课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root权限来进行命令的操作。如果以普通用户登录ubuntu,会连编辑一个文件都非常周折。为此,我找到了一种修改系统文件,以达到直接使用root身份登录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只能以普通用户登录,用Ctrl+Alt+T打开终端: 初始化/修改root密码 sudo passwd root 用vi编辑器修改这个文件: sudo vi /etc/lightdm/lightdm.conf 在文件最后加入这么一行代码: greeter-show-manual-login=true 然后保存退出,sudo reboot 重启系统。之后就可以输入root用户登录。(3)在添加系统调用中用到的其他内核包: ◎下载和当前实验环境最为接近的系统版本(这点很重要) 使用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3.0.0 命令, ◎下载结果是linux-source-3.0.0.tar.bz2 ◎解压命令:tar –xjvf linux-source-3.0.0.tar.bz2 –C /usr/src ◎解压后,在/usr/src目录下得到内核文件夹linux-source-3.0.0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本科生7180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本科生7180人 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是多少?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 提供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本科生7180人,更多高考资讯 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本科生7180人 1、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去年又入 选“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能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 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是首批进入“双一流”的高校。 学校1952年建校,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奔向“世界一流”,60多年来,我们因创新而兴,因人杰 而盛,被赞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应该说是新中国 建设的最好的大学。 绿色的环境:华中大占地7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72%, 全校共有20万颗树木,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因,环境优雅,一 直享有“森林式大学”的社会美誉。 华中大始终以引领科技进步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了一批拥有世界或全国顶尖水平的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首批批准 组建的六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只有3 所部署高校是独立组建的,我们是其中之一;另外,我们还拥有2个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精密重力测量研究 设施,三个国家重大基地被我们称之为“三颗明珠”,在部署高校 是独一无二的。 2、请您介绍一下学校今年招生计划与招生专业情况?此外,招生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7180人,在鄂招生计划数为1757人,其中理工类1488人,文史类218人,艺术类51人。 新变化: 1.新增儿科学专业,面对国家“儿科医生荒”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我校紧跟社会需求,新增儿科学专业。儿科学专业培养具有儿 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学制5年, 全国计划招收30人。 2.我校2018年全面推进“按院系招生”模式,注重宽口径、厚 基础、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共有31个院系采用 “按院系招生模式”。学生填报志愿期间可以通过专业类的选择规 避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进校后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了解专业类下各个 专业的内涵,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志趣以及学业能力合理选择心 仪专业。各个学院也会根本人才培养定位,自行制定专业分流政策,会在第一、第二或第四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 3.湖北省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校今年法医学专业实行分类投档模式,也就是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学生;护理学依然采用分类投档 的模式。 3、学校的录取政策需要注意什么?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学在华中大。“学在华中大”是社会对华中科技大学的美誉,也是华中大学子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学校始终坚持“一流教学一流 本科”的建设目标,在深化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下, 学校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全部”的人才培养举措。一个中心 指的是全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三个全部”指的是将全 部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授课,全部高水平科研平台全部向本科生开放,全部学费用于本科生培养,全方位助力实施英才教育。 为了配合按院系招生的相关举措的实施和对本科生实行个性化培养,学校深入推进了“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一生以档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政策。通俗来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专 属于自己的培养方案,确实可以实现“一生一课表”“一生一方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在读证明 - 华中科技大学 教务处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武汉 Wuhan,430074,P.R.China Tel: (027)87542623 Fax:(027)87547969 在读证明 朱媛媛,女, 1992年1月25日出生,学号:U201100001,于2011年9月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录取进入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学制四年,现为本科三年级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3年10月30日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武汉 Wuhan,430074,P.R.China Tel: (027)87542623 Fax:(027)87547969 Certificate Zhu Yuanyuan, female, born on January 25, 1992, Student ID:U201000001,having passed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as enrolled 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eptember, 2011,majoring in Arts Designing. The length of schooling is four years. now she is a junior.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e of Certificate October 6, 2013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生转专业 通知

关于做好2010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2010级本科各学生班: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校教[2010]52号)有关规定,2010年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定于本学期末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资格的限定 1.确有专长、兴趣或因生理疾病需要在其它专业学习的2010级本科生均可自愿申请; 2.已被确定为国防生或入学时单列录取标准的特殊专业(如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得申请; 3.以美术科目考试入学的新生不得转入非美术科目的其它专业; 4.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个转入专业(包括中英班、中美班、中法班、中德班和中澳班所属的专业)。 二、限制转入专业 信息学科大类各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均不受理其它专业学生的转入申请(中英班、中美班、中法班、中德班和中澳班除外)。 三、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0年12月10日; 考试时间:2010年12月26日; 考试地点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四、办理程序 1.学生到本院(系)教务科报名,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转

专业申请表》(适用一年级本科生),并经分管教学院长(主任)签署同意转出意见;然后将申请表送交申请转入专业所在院(系)教务科,转入院(系)审核并由分管教学院长(主任)签署拟接收意见;各院(系)教务科于2010年12月13日将申请转入学生的申请表送交教务处学务指导科; 2.申请转入中英班、中美班、中德班和中澳班学生的申请表由国际教育学院统一上报,申请转入中法班学生的申请表由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统一上报; 3.学生所在院(系)负责通知学生参加转专业课程考试的时间和地点; 4.转入院(系)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特长,确定接收学生名单; 5.学校教务处审核并报校领导批准。 五、其它注意事项 1.本科生转专业事关学生的权益,各院(系)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选择,务必将此项工作及相关政策传达到2010级每一位学生。同时,院(系)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转出与转入学生的适当数量(批准转出报名参加相关考试的学生比例不得超过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0%),妥善做好各项工作; 2.学生应在充分了解各专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提出转入专业申请,申请专业一旦得到批准,不得再转回原院(系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 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 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的人类生活系统”。 h、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6492060.html,ng 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态布局”。 i、C.Stein在1955年提到“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