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尾声] 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亦有称“尾”、“收尾”、“余文”、“结音”的。南吕宫的尾声头两句本是两个七字句,也就是“我是一粒铜豌豆,钻入千层锦套头”,经加入许多衬字,成为这首套曲最为眩目的亮点。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释

(22) 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23) 恁:通“您”,音nín。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24) 斫zhuó:砍。锦套头:美丽圈套。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25)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26) 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27) 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8) 篆籀:篆是篆书,古代的一种字体。籀也是字体,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前者也就相对称“小篆”)。这里的“篆籀”泛指书法。

(29) 弹丝、品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这里泛指音乐。

(30) 鹧鸪:这里当指《鹧鸪天》,元曲中的曲牌名,宋词中亦有此词牌。

(31) 垂手,舞乐名。《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苏轼戏赠诗曰:“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32) “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33) 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34) 双陆: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35) 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36) 兀自,还。尚兀自,仍然还。

(37) 烟花,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译文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赏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铜豌豆”原系元代妓院对老狎客的切口,但此处诗人巧妙地使用双关语,以五串形容植物之豆的衬字来修饰“铜豌豆”,从而赋予了它以坚韧不屈、与世抗争的特性。在这一气直下的五串衬字中,体现了一种为世不容而来的焦躁和不屈,喷射出一种与传统规范相撞击的愤怒与不满!当人在现实的摧残和压抑下,诗人对自身的憧憬又难免转为一种悲凉、无奈的意绪。“谁教你”三字典型地表现了关汉卿对风流子弟也是对自己落入妓院“锦套头”(陷阱、圈套)的同情而催发出的一种痛苦的抽搐。这就不由得使读者想起被缚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鹰啄食着他的肝脏,他却昂首怒吼:“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他对自由的执着,对人生的追求,甘愿以生命相交换!这里,关汉卿身上显示的也是同样的一种精神,他的愤怒,他的挣扎,他的嘻笑,也正是这种九死而不悔精神的回荡!正由于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正由于他对统治阶级的坚决不合作态度,关汉卿才用极端的语言来夸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书会才人的全部生活:“我也会围棋、会蹴鞠(踢球)、会打围(打也)、会插科(戏曲动作)、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一种棋艺)”。在这大胆又略带夸饰的笔调中,在这才情、诸艺的铺陈中,实际上深蕴一种豪情,一种在封建观念压抑下对个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至此,诗人的笔锋又一转,在豪情的基础上全曲的情感基调也达到了最强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还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阴间)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既然他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就敢于藐视一切痛苦乃至死亡;既然生命属于人自身,那么就应该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坚定地“向烟花路儿上走”。这种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对把死亡看作生命意义终结的否定,正是诗中诙谐乐观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泻的一组组衬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节奏,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极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坚韧决心。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腾挪、劲气暗转

处,读来如睹三峡击浪之状,浑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

历代辑评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之“十二、元剧之文章”,见《王国维文集》第1 卷,第394 页)

●“从来豪杰之精神,不能无所需。老庄之道德,申韩之刑名,左迁之史,郑服之经,韩欧之文,李杜之诗,下至师旷之音声,郭守敬之律历,王实甫、关汉卿之院本,皆其一生之精神所寓也。苟不得其所寓,则若龙挛虎跛,壮士囚缚,拥勇郁遏,坌愤激汗,溢而四出,天地为之动色,而况于其它乎!”(清·黄宗义:《靳熊封诗序》,见《南雷文定》后集卷一,《四部备要》,(中国台湾)中华书局版)

●钱玄同在《儒林外史新叙》一文中指出,起自中唐以后的白居易直至宋朝的柳永、辛弃疾、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诸人的偶用白话来吟诗为文,“不过站在补缀古文的地位”;只有到了“元曲出世,关汉卿、马致远、白仁甫、郑德辉这班大文学家才把以前的文体打破,自由使用当时的北方语言来做新体文学。”(引自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15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关汉卿《窦娥冤》课后习题及答案

《窦娥冤》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嗟.怨(jiē)提.防(tī)亢.旱(kànɡ)前合后偃.(yǎn) B. 罪愆.(yún)巷.口(xiànɡ)亲眷.(quàn)上朝取应.(yìnɡ) C.服侍.(shì)刽.子(ɡuì)盗跖.(zhì)杳.无音信(yǎo) D.苌.弘(chánɡ)错勘.(kān)甘霖.(lín)古陌.荒阡(mò) 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浊临危倾刻披枷戴锁 B.分辩诀别造蘖望帝谛娟 C.时辰白炼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推辞连累负屈衔冤 3. 下面有关戏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B.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 C. 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D. 戏曲中的角色有专门称呼,如:正旦——扮演女主角,外——扮演男主角,生——也叫外末,扮演老年男子,净——俗称花脸,卜儿——扮演老妇人。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被这枷纽.(拘束)的我左侧右偏 ②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③赴法场餐刀 ..(吃刀,挨刀)去呵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走动)有句言 ⑥兀的 ..(这)不是我媳妇 ⑦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⑧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⑨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⑩断送 ..(发送,指殡葬)出古陌荒阡 A.①③⑥⑦⑩ B.②④⑦⑧⑨ C.④⑤⑥⑦⑧ D.③⑥⑦⑨⑩ 5.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他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B.《窦娥冤》是关汉卿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作品。它表现一个普通妇女蒙冤屈死的悲剧命运,猛烈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统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C.关汉卿一生“不屑仕进”,长期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既写且演,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高二语文雷雨知识点分析

高二语文雷雨知识点分析 《雷雨》《窦娥冤》《哈姆雷特》《城南旧事》【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雷雨》《窦娥冤》《哈姆雷特》《城南旧事》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哈姆雷特》《城南旧事》了解相关知识。 三. 知识归纳总结: 1、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2、关汉卿(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约生于金代末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3、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

关汉卿散曲二首

关汉卿散曲二首 一、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二、课文教学 【双调•沉醉东风】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主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2.鉴赏要点: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藉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1.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真令人叹为观止。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4

1 窦娥冤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捞.取(láo) 绣闼.(tà)变徵.(zhǐ) 寒暄.(xuān) B.连累.(lèi) 捱.靠(ái)湛.蓝(zhàn) 罪愆.(qiān) C.提.防(dī) 冗.长(rǒnɡ)衔.冤(xián) 祗.候(zhī) D.行.辈(hánɡ) 枷杻.(chǒu)症.候(zhēnɡ) 巷.口(xiànɡ) 解析A项,捞lāo;B项,累lěi;D项,症zhènɡ。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五年了,五年中,他曾“南漂”,也曾“北漂”,现在又是“西漂”; 他就这样浪荡乾坤 ....,城市走了七八座,工作换了六七种,一直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职业。 B.大陆有“三聚氰胺”事件,台湾有“塑化剂”风波,二者堪可举案齐眉 ....,共同显示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C.真的没想到,向来以严肃著称的班主任在今天的毕业联欢会上,竟然扮成了小丑 的模样,他那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笑了个前合后偃 ....,我们知道,这是班主任在为面临高考的我们开心解压。 D.企业之间不光有竞争,更应有合作,既然对方已发出善意的信号,我们就应顺水 .. 推舟 ..与之和解,以共同应对眼前的困难局面。 解析A项,“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也可指光天化日;B项,“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C项,“前合后偃”,指跌跌撞撞,站立不稳,句中应为“前仰后合”;D 项,“顺水推舟”:比喻顺应形势办事。 答案 D 3.在元杂剧中,存在着许多方言、俚语及口语,理解它们对读懂剧本很有作用。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的个 ...有谁问端的个:究竟,真的 做的个 ...怕硬欺软做的个:怎么这样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深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这边,那边 C.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则:只 没来由 ...犯王法没来由:无缘无故 D.做甚么 ...三年不见甘霖降做甚么:为什么 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不明不暗:世道昏暗 解析D项中“不明不暗”应解为“糊里糊涂”。

9课窦娥冤节选电子课文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该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这里选的是第三折(相当于第三出),或名“法场”。古代戏曲的人民性和悲剧精神充分体现在其中。 童养媳出身的孝妇窦娥被冤判斩刑,在法场上,她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她的行为感动了天地,誓愿果然灵验。 元杂剧“本色”(自然)的语言,“当行”(符合人物身份)的性格刻画也由此可见。 9、窦娥冤① 元·关汉卿 〔外②扮监斩官上,云③〕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Array④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⑤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 旗⑥、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 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 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 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 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 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①窦娥冤(节选)选自《窦娥冤》(《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②[外]戏曲脚色名,扮演次要的男角。③[云]说。即“道白”。 ④[做公的]公差。⑤[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净的次要脚色称副净。⑥[磨旗]摇旗。⑦[正旦]戏曲脚色名,主要女演员,扮演正面女角。这里指窦娥。⑧[正宫]音乐术语,传统音乐的宫调名称。按元杂剧常规,每一折在开唱时注明宫调。“正宫”意味着本折所有的曲子全部唱“正宫”调。⑨[端正好]曲牌名,即曲子的名称。以下“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等也 都是曲牌名。⑩[盗跖、颜渊]古代春秋时期两个道德对立的人物,一个是强盗,一个是贤人。盗跖是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选

《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选)关汉卿 [越调.斗鹌鹑]短叹长吁,千声万声。捣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便是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休,则伤我取次成。好个个舒心,干支刺没兴。 [紫花儿序]好轻乞列薄命,热忽刺姻缘,短古取恩情。 见一个耍蛾儿来往向烈焰上飞腾,正撞着银灯,拦头送了性命。 咱两个堪为比并:我为那包髻白身,你为这灯火青荧。 [幺]我把这银灯来指定,引了咱两个魂灵。都是这一点虚名,怕不百伶百俐,千战千赢,更做道能行怎离得影?这一场了身不正,怎当那厮大四至铺排,小夫人名称? [作者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河北祁州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 ?当晏殊、欧阳修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在作举子时,喜欢去青楼妓院,他善于写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定请求柳永代为填词,这种新腔才流传于社会上。可见柳永写词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宋翔凤《乐府余论》也说:“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他在《鹤冲天》词中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白衣,是表示平民的身分。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因为宋仁宗嫌他行为放浪,不用他,说过让他“且去填词”的话,所以他自称“奉旨填词”。他后来改名永,才在景祜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一说葬在枣阳县的花山。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叫做“吊柳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又熟悉民间新曲,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他的词受到各阶层群众的喜受,不仅市井之人喜欢,而且宫中也传唱,佛门弟子、道教真人也爱好,可以说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还远传到国外,在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同上);金主完颜亮读了柳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径《鹤林玉露》),可见,柳词流传的广泛和久远。科场失意,宦途坎坷,使柳永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乐章集》里有词二百一十多首,标志着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估价它在词史

关汉卿《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元杂剧知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尾声] 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亦有称“尾”、“收尾”、“余文”、“结音”的。南吕宫的尾声头两句本是两个七字句,也就是“我是一粒铜豌豆,钻入千层锦套头”,经加入许多衬字,成为这首套曲最为眩目的亮点。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释 (22) 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23) 恁:通“您”,音nín。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24) 斫zhuó:砍。锦套头:美丽圈套。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25)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26) 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27) 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8) 篆籀:篆是篆书,古代的一种字体。籀也是字体,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前者也就相对称“小篆”)。这里的“篆籀”泛指书法。 (29) 弹丝、品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这里泛指音乐。 (30) 鹧鸪:这里当指《鹧鸪天》,元曲中的曲牌名,宋词中亦有此词牌。 (31) 垂手,舞乐名。《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苏轼戏赠诗曰:“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32) “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33) 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窦娥冤 答案

《窦娥冤》第一课时答案 1.C2.D学习交流2 答案:关汉卿是一个坚强不屈,势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东海孝妇①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②。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③。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④。时于公为狱吏⑤,曰:"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彻⑥,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⑦,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⑧,因表其墓⑨。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⑩。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11),又缘幡而下云。 【注释】①本篇写孝妇周青因冤狱受死刑,上天为之感动。构思出人意表。元人关汉卿《窦娥冤》本事即源于此篇。东海,郡名,汉时郡治在郯(今山东郯城县)。②姑:婆母。谨:恭敬。③拷掠:拷打。毒治:严刑审问。④诬服:承认不实之罪,犹言屈招。⑤于公: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之父。《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云:"其(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其中并载东海孝妇事。⑥闻彻:闻名四方。⑦狱词:论罪文书。⑧身祭:亲祭。⑨表其墓:即在墓前树碑,以表彰其孝行。表,作动词用。⑩幡(fān帆):长幅下垂的旗帜。(11)标:竹杆顶端 【译文】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朝时,东海有一个孝妇,很早就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让她再嫁,但她坚决不肯。婆婆对邻人说:“媳妇侍候我实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就到官府告状说:“那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就拘捕了孝妇,用刑具拷打惩处她,孝妇实在受不了那种痛苦,违心地被迫承认自己有罪。当时于公担任狱吏,认为这个妇人赡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而出名,一定不会杀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见,于公争辩而不被理会,就抱着那案件的供词在太守住所痛哭后离去。太守最后杀了那妇人。孝妇被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没有下过雨。后任太守到任后,于公说:“孝妇不应当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杀了她,过失就在这里。”于是太守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从此人们非常敬重于公。 干宝的《搜神记》则使得“东海孝妇”的故事更为完善,它补充交待了孝妇名叫周青,同时还叙述了周青将死的一个情节:周青将被处死时,请求用车载着十丈长的竹竿,用来悬挂五色长幡,当众立誓说:“我若有罪,甘愿被处死,血会顺着流下;我若是冤枉而死,血会向上倒流。”刚处死了她,那血是青黄色的,沿着长竹竿往上流,到了竿顶,才又沿着幡而流下。据说《窦娥冤》中窦娥就是以她为原型的。其中窦娥临刑前唱到:“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第二课时答案 1楔子的作用是什么?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引出下文。 2 窦天章上场后独白的作用是什么?这类独白有何特点?交代全剧故事的缘由,是窦娥不幸命运的开始。特点:大都是用短句,符合口语习惯。质朴简练,以把事例交代明白为标准,忌啰嗦。多使用当时的口语词汇。 3 张驴儿、蔡婆婆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张驴儿:泼皮无赖,品行恶劣,是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他的救人纯属巧合,救人后他立即乘人之危,要赚人家便宜。赚人家便宜不成即生杀人之心。错杀了父亲又把责任推到窦娥身上,他的行为恶劣之极。 蔡婆婆:善良,逆来顺受,怯懦。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都饿得悲剧。 4 语言特点(此题各位老师自己加些分析) 口语化,通俗易懂,非常接近生活中的口语。作者不愧是“本色派”代表。 个性化。紧扣剧中人物身份地位,使人物性格鲜明。比如窦娥的反抗性格。 第三课时答案 1 “窦娥冤”“冤“在何处?如何造成的? 无辜受屈。窦娥拍连累婆婆而屈打成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严刑逼供,草草结案。造成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 关于《滚绣球》的思考 (1)本曲的主旨是什么?对天地鬼神的怨恨,以及强烈的反抗精神。 (2 )天地鬼神象征着什么?封建统治者。黑暗现实。 (3)本曲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呼告对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 3 关于三桩誓愿 (1)窦娥发下了哪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这三桩誓愿分别是由什么典故想到的?略 (3)这三桩誓愿的侧重点是否一样?是否可以互换位置? 第一个誓愿: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她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够感动上帝(老天爷); 第三个誓愿: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逐层递进。不能换。(4)这三桩誓愿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作者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 ①三桩誓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②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天动地的力量。 ③三桩誓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反抗意志与良好愿望。 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现实主义: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致使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现实主义的描写使我们认识到窦娥冤狱的典型意义,认识到当时社会制度的残酷、吃人本质。浪漫主义: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实是因冤而怨,连“皇天也肯从人愿”,才能一一应验。

语文·必修4(人教版)窦娥冤

语文·必修4(人教版) 1 窦娥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选) 关汉卿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nèn)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cù jū)、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鉴赏:

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他以生动活泼的比喻,书写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偏、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生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提.防(tí)顷.刻(qīng) 嗟.怨(jiē) 后偃.(yǎn) B.尸骸.(hái) 罪愆.(yán) 衔.冤(xián) 古陌荒阡.(qiān) C.湛.蓝(zhàn) 错勘.(kān) 亢.旱(kànɡ)苌.弘化碧(chánɡ) D.煞.尾(shà) 埋.怨(mái) 浣.纱(huàn) 杳.无音信(yǎo)

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导语:关汉卿的散曲《一枝花·不伏老》是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经典作品吧! 一枝花·不伏老 元代:关汉卿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译文 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我是个全天下最有名气的花花公子。但愿那些红颜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驻。我在如云的美女中消遣时光,借酒忘忧消愁。品着茶,画着竹,沉醉于打马、藏阉这些赌博游戏之中,十分自在。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无聊了,使我心头发愁。整天以**为伴,她们或在银台前抚弄银筝,笑倚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教案(3)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3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 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kuí。 ⑤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 儿(小厮sī)。 (4)宫调: 乐音七声: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

名人素材及审题立意

名人素材及审题立意 名人素材及审题立意 下面这些审题立意的材料也可以作为论据使用 一、名人材料 1、商鞅五十金徙木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不欺。这一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提示:人无信则不立,法无信则不行,过无信则不兴。要讲诚信。 2、苏东坡改王安石的诗 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已无一朵菊花,这才知道,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提示:学问最忌卖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臆断。要谦虚。 3、关汉卿狂放不羁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提示:尊重个性 4、朱元璋在砖上刻人名 公元1356年,朱元璋谋士建议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于是开始大规模地营建南京城墙。城墙所用的砖块,由长江中下游附近的5个省、28个府州、18个县烧制而成。为保证质量,在砖的侧面都要打印所属州、府、县、工匠和监造官员以及烧制人的姓名,如不合格退回重烧,再不合格就将治罪。据记载,交砖时,由检验官指使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如铿锵有声,清脆悦耳且不破碎,属于合格;如相击断裂,责其重新烧制。 几百年过去了,现有的南京明城墙有33多公里,比号称世界第一大城的著名的巴黎城墙还长,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 提示:责任、真金不怕火炼。 5、康熙向敌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鰲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提示:对手在警醒我们,对手也在成就我们。少林寺有一位高僧的墓 碑上只有八个字:天下对手成就武僧。压力、忧患意识、竞争。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第二节《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从创作背景看,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吏治腐败、社会混乱,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从选材看,作品具有鲜明的倾向。(紧扣“冤”字,由歌颂到批判) 从组织材料看,有意指向社会原因。(非个人责任、非误会因素,社会悲剧) 从构建情节看,有意突出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 第三节《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第四节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杂剧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在当时也是颇具影响。如:与他差不多同时期的著名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稍晚一些的南方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关汉卿成为一代风标。其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第一,揭露社会黑暗残暴,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前面我们分析《窦娥冤》知道,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立足于现实,紧紧抓住元蒙统治者的残酷、腐败和人民无可摆脱的悲惨命运这个现实生活的本质,在自己作品中予以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物矛盾的典型性以及鲜明的倾向性,使关汉卿的作品成为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但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还闪耀着强烈的理想光辉,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与同时代的其他杂剧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独特之处就在于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苦难为满足,还着重写出被压迫者身上蕴藏着的反迫害、反奴役的斗争精神。关汉卿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处于弱者的地位,但他们敢于同各种恶势力斗争,并凭着他们的决心、智慧和力量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关汉卿善于写悲剧,但没有哪个作品是纯粹的悲剧。或者悲剧的主人公在喜剧的情节中转化为胜利者,或者制造悲剧的人最后受到惩处。即使是《窦娥冤》这样的大悲剧,主人公含冤而死,但她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终于使坏人受到惩办,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第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关汉卿是一位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活动着元代社会几乎是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这些人物,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己斋(一作一斋)、己斋叟。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