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5、培养集中注意的方法:1自我暗示2情景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自我奖励法5训练听课技巧

第二节感知觉

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的基本条件:1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活动的客观事物。2感觉器官,也就是能

把客观刺激物转变为主观映像的生理装置。

2、感觉的基本规律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

3、直觉特性1直觉的整体性2直觉的选择性3直觉的理解性4直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

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

4、直觉的类型:1空间直觉1)形状直觉2)大小直觉3)方位直觉4)深度直觉2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3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

知觉主要有: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

第三节记忆

1、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一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

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

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3、遗忘规律: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

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

4、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

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

5、多种记忆方法:直观记忆方法2图表记忆方法3谐音记忆方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第四节思维

1、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1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

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2、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

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5、为题的解决过程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

1为题表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

6、(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

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情绪

1、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

2、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1自我意识:这里是指自身的情绪。它是EQ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2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自我激励的实质是抱着希望想问题。3情绪控制:情绪控制在于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有依赖于自我意识,并需要做出意志的努力。一次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它需要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包括认知他人情绪,并保管好人际关系。其中同情心是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具有通心新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他人的需要。同样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他人感受也能达到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EQ的一个重要的重要内容。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反消沉、萎靡、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则更容易吧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因素。

3、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常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呢过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2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矿大胸怀,不能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3理性的适应生活:理性的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的接受现实的生活水平、理智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及理智的自制情绪水平。其中,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前提。具备理智的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适应生活的关键;具备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4寻找身边的欢乐:经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因为,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他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悦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智力及其理论

1、二因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在1904年提出的他提出人的智力是是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1一般因素不同于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提现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正是由于各种活动中一般因素的存在,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2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个体完成任何一种智力作业都需要者两中因素的的参与。一般因素的特殊因素互相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都不相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会有差异。许多特殊因素于某种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他称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依赖于个体文化知识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2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个体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而受环境、练习或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智力帮助人们处理新的复杂的问题,而晶体智力则使人们能够很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具体问题。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两个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也相对较高。

第二节智力测验

1、常用个体智力侧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表示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其最初目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

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使用与3-11岁的儿童包括30个测量项目,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2、智商简称IQ 公式为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3、韦氏表中的智商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平均))/S 公式中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测验的分,X(平均)代

表团体的平局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第四节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的特征:吉尔福特于其同事霍夫纳尔将创造力的特征归纳为六点: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交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特定事物的多种实用方法6洞察性,即能够同过时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内在的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转变。

2、吉尔福特将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概括为一下几方面: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于他人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

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表干扰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3、(大题)培养创造力途径与方法:在做好个体智力开发工作、让个体掌握适当的知识及拥有最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个体创

造力,是我们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个体创造力的开发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几方面来认识: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里发展的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扼杀个听体的创造创造性的萌发。

就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的环境来开,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社会文化2)家庭3)学校。2实现教育创新开展教育创新:实践证明,个性越突出越鲜明其创造性越高。而现行的教育环境,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统一性而忽视个性的多样性,结果导致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和个性的消解一次应解决传统教育的“创造性不育症”要做到1)改革评价体质2)改革现有课程3)重视健康人格培养。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镊法等等。

第七章人格

第一节人格及其结构

1、人格的第一: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之一界定含一下五层含义:第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1)稳定的动机2)习惯性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念等。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习性等特点。第五人格即时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互交作用的过程。

2、1)奥尔皮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一其生理为基础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皮特

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艾森克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卡特尔的16中因素进一步聚类,提出外向性和神经质来两个维度。后来又加了一个维度精深质。变成三个维度。

3、人格的形成:①1遗传的作用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

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第二在不同国家不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研究者都能发现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精深质。

第三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2艾森克主要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人格的气质方面。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来的、收遗传和生理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3古希腊医学生希波克拉底任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体液不同而人格也不同。分为多血质的类型、胆汁质类型、抑郁质类型、粘稠质类型。②环境的作用:1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4、人格的内在冲突:佛洛依德人格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雨与俱来的冲突

欲望或能量构成。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这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子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则能让这三个因素达到一种平衡,而有的人则不能大到这种平衡,从而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第九章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的特点是()。 A.向师性B.依赖性C.可塑性D.独特性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3.“性格决定命运”突出了人格的()。 A.独特性B.社会性C.稳定性D.功能性 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5.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 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按照典型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 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9.豹子头林冲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3岁左右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 11.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因素对人的影响。 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 13.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B.抑制本我的冲动C.追求完善的境界D.调节矛盾 14.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满足原则 15.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人格由三个层次构成 B.人格的三个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C.自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 D.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16.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7.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倾向性 18.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 19.“活泼好动”属于()的表现。 A.能力B.气质C.兴趣D.意志 20.性格中的谦虚骄傲、自尊自卑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精选)《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题

《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题 1.应用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实用性。 2.应用文的体式和结构包括哪些内容?----用纸、格式、书写方法、装订方法等。 3.应用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和形式。 4.应用写作的内容由什么构成?----主旨和材料。 5.应用写作的形式由什么构成?----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面。 6.应用文主旨的表达涉及哪些因素?----写作思路、语言、逻辑等。 7.对应用文主旨有什么要求?----一要正确,言之有理;二要明确。 8.在应用写作过程中,材料工作要抓好哪些环节?-----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 9.什么是典型材料?-----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的材料。10.应用文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层次和段落。 11.层次和段落的区别是什么?----层次是主旨的表现次序,它体现内容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段落是从形式方面着眼的,以另起一行空两格为标志。 12.什么是过渡?什么是照应?----过渡指文章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结构形式;照应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13.应用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庄重得体、朴实平易、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14.应用文的语言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应用文的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堆砌辞藻。叙事概括,直接,不用曲笔、夸张等修辞手法。 15.什么是模糊语言?----一种外延不确定的、表意上比较含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16.在公文中,常用的介词有哪些?----为、根据、本着、遵照、关于、对于、除了等。 17.怎样做可以使应用文的语言准确无误?-----第一,要合乎语法规范,不写病句;第二,要符合逻辑,合情合理。 18.公文写作中为什么常常使用单音节词?-----单音节词可以使得公文更庄重,更简练。19.简缩词组有哪些类型?----数字概括式、分合式、缩合式。 20.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叙述、议论、说明 21.论文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22.在应用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定义法、表述法、分类法、比较法、数字法、图表法等。 23.应用文的结构序数是如何标注的?-----第一层次,大“一、二三”;第二层次,加圆括号的大“一、二、三”;第三层次,小“1、2、3”;第四层次,加圆括号的小“1、2、3”。24.常用标点符号有多少种?-----16种,包括7种点号,9种标号。 25.常见的修改方法可用哪几个字概括?-----4个字:增、删、改、调。 26.什么是公文?----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7.拟写公文和文学创作在署名时有什么不同?----公文署名是法定作者,即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及承担义务的组织;文学创作的署名是创作者本人,文责自负。 28.收发公文要履行什么程序?----要履行办理程序,包括收文办理程序和发文办理程序。29.发文办理程序包括哪些环节?----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等环节。 30.公文的种类有多少种?----13种。 31.什么是决定?---决定是国家行政机关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时具有决策性与规定性的公文。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 1.1、 心理学是研究 _________ 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1.2、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 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个方面。 1.3、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 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 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1.4、 1.5、 1.6、 1.7、 1.8 、 1.91.10、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首先, _________ 。其次, ___________ 。最后, ________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_________ 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能自发的产生心理。 _________ 心理活动的源泉。 心理的环境基础 ________ :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等。 :造成从众心理。 (- )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创始人之一。 ________ ( ______ )提出的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唯一在临床上应用的。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单选】 (一) (二) (三) (四) (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1 > 【了解】观察法 【了解】调查法 【了解】测验法 【掌握】实验法

原则 (一) (二) (三) (四)

【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___________ 。 ________ 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 【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3. 。 4. 。 (二) 主观状态包括: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________ 。 (四) _________ 。 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区分】 __________ 。 (四) 。 【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a ) ______ 。 b ) ______ 。 c ) ______ 。 (三) _______ 。 【区分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 _________ ;知觉是 ____________ 。 【选择】感觉的种类: ___________ 。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 关系。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 (吃完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联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 的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 【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动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2.4 章末优化总结

章末优化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2.常用解题方法 常用方法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v=v0+at,x=v0t+ 1 2at 2,v2-v20=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平均速度法 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 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v t 2 =v -=1 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法 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 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 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 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 v 2B =v 2 0-2ax AB ② x AB =34 x AC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B =v 0 2 ④ 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 消费: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的消耗物质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过程。 消费主体:指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参与消费活动的人或集团。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 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消费者分类:1、需求消费者、购买消费者、使用消费者2、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非消费者3、个人消费者、家庭消费者、企业消费者 消费行为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发展性 消费心理三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消费心理学研究内容:1、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2、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3、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4、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关系5、消费心理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度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简单形式,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产品个别属性的感觉,就没有对产品的整体知觉。在实践中消费者通常以知觉直接反映产品,知觉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主动反映。 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消费者认识过程的重要心理要素。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人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形式和极其复杂的神经生理基础。 情感:指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对正在进行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着重表明情绪过程的感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感觉在消费活动中的作用:1、使消费者获得对产品的第一印象2、是引起消费者某种情绪的通道3、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要适应人的感觉阀限4、推销人员职业对感官的要求5、感觉导致流行的趋势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意志过程: 1、做出购买决定阶段2、执行购买阶段3、体验执行阶段 意志、认识和情绪的关系:1、意志依赖认识,又促进认识的变化发展。2、意志依赖于情绪,又导致情绪变化发展。3、三者相互作用渗透,共同影响消费行为。 第二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心理倾向 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动机:指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并达到一定目标的心理原因。态度: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指人们极力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 个性的特征:稳定性、可变性、整体性、独特性、社会制约性 消费者那里构成在消费过程中表现的不同特点:1、能力全面的消费者有丰富的消费知识和经验,可以轻松、正确的做出购买决策2、能力一般的消费者了解不够系统全面,不能完全独立做出正确判断,易受外界影响3、能力差的消费者缺乏知识和经验,缺乏独立主张,目的性不强。 消费者购买动机特征:主导型、转移性、内隐性、冲突性 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因素:1、消费者需要2、知识经验3、消费者所属社会群体、家庭、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等。 第三章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 女性消费心理特点:1、求美心理2、求实心理3、追求方便4、攀比炫耀5、自尊自重6、情感性心理 男性消费心理特点:1、求新求异求癖2、目的明确果断3、注重质量效果4、追求方便快捷 青年消费心理特点:1、追求时尚2、个性突出3、注重感情、易冲动4、有成熟、实用趋势5、消费欲望强 第四章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文化:指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世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方式、伦理道德等。 体制转轨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摩擦性失业”。企业体制改革引起的减员增效,农业科技进步释放劳动力,使城乡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大,人们对预期收入的增加缺乏信心。2、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一些抑制性消费政策未完全清除,加上市场法制、秩序不完善,社会信用低等,消费者消费时心有余悸;股市低迷,国际经济形式严峻,加上传统消费习惯的支配作用,即期收入成为消费的最大极限。 社会阶层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不同阶层有不同消费倾向。越高越储,越低越消。2、不同阶层对消费内容和方式选择不同。越高越全面,越低越单调。3、阶层不同影响

《心理学基础》_期末复习重点整合

单选1*15 辨析5*4 简答5*6 案例分析10*2 综合运用15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 律的科学。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 代表人物:其学生铁钦纳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 托尔曼、赫尔 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心境、激情、信心、决心、犹豫等

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 主要观点 1 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2 强调潜意识的作用。提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分。 3强调早期经验。 4 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 5其理论建构的动力学基础是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当时心里学领域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6)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 主要观点: 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 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7)人本主义学派: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实验者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心理规律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注意: 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感知某一事物。(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递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知觉 含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 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识别是人的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的知识和经验。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即刺激的组合。如:一幅肖像、一个单词或几个单词构成的句子等。当人能够确认它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并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别开,这就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就是感觉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 B.动机 C.思维 D.需要 (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 C.动机与目标 D.动机与行为效果 (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 A 高 B 低 C 中间程度 D 难以确定 (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 为。 A、控制感 B、自我效能感 C、习得性无助感 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 B.20% C.50% D.100% (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 B.生理动机 C.社会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原发性动机 (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A.习得性无助B.社会懈怠C.泛化D.条件反射( )1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 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 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 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 )15、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 归因B. 期望C. 需要D. 教育 ( )16、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较强 B、中等 C、较弱 D、无规律可循 ( )17、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 )18、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所引起的内在促动力量是。 A 动机B驱力C需要 D 渴望 ( )1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A、从事简单的工作,动机强度中等时成绩较好 B、从事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较低时成绩较好 C、从事难度适中的工作,动机强度较高时成绩较好 D、无论何种难度的工作,动机越强成绩越好 ( )20、用心理学解读“艺高人胆大”,则“艺高”是指,“胆大”是指。

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

试卷号: 2412 2019年 1月国开 (中央电大 )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文采:是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畜,文采表现为声 韵美和词藻美;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朴素美和华丽美。 2.文有大法,无定法:是对写作基本规律的概括。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 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写作理论家们通过对人类长期写作经验的总结,把写作中的这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概括成为写作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所谓无定法,并非是对“大法”的否定,而是强调在遵循“大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面灵活运用。 3.场面描写:是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 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入达到有机融合。 4. 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具体样式,常 见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 二、简答题 5.思想提炼要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可以从若干方面努力。请简要阐述。 答:(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6.简述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答:(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韵审美效果。 7.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答:(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综合性描写。 三、分析论述 8.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四、写作 9.阅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钴鳃潭西小丘记》,根据要求作文。 请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体等四个角度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度,对《钴鲰潭西小丘记》展开评论,写一篇文章。 钻鳃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鳃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 1 .优选文档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

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 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CCD 6-10.BBBD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6573068.html,BAA 16-20.BDDBA 21-25.ABAC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D 3.BC 4. ABC 5.ABD 6.ABD 三、填空题: 1、本我 2、中心特质 3、气质 4、投射式测验 5、双生子研究法 6、内在动力组织 7、表面特质 8、自我实现 9、投射测验 四、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因而都没有好坏之分”改为:“其中气质和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3、对 4、错,“本我”改为“自我” 5、错,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中的任意四种,举例

2、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 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3、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 ⑴本我 ⑵自我 ⑶超我 4、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五因素人格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详见书262-266页。 5、神经质,举例;外向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宜人性,举例;责任心,举例。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 ①分别给出个人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描述 ②人格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2、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父母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影响 3、例举首要特质; 家庭; 学校 社会阶层 文化

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2412 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采:是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畜,文采表现为声韵美和词藻美;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朴素美和华丽美。 2.文有大法,无定法:是对写作基本规律的概括。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写作理论家们通过对人类长期写作经验的总结,把写作中的这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概括成为写作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所谓无定法,并非是对“大法”的否定,而是强调在遵循“大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面灵活运用。 3.场面描写:是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入达到有机融合。 4.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具体样式,常见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 二、简答题 5.思想提炼要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可以从若干方面努力。请简要阐述。 答:(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6.简述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答:(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韵审美效果。 7.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答:(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综合性描写。 三、分析论述 8.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四、写作 9.阅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钴鳃潭西小丘记》,根据要求作文。 请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体等四个角度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度,对《钴鲰潭西小丘记》展开评论,写一篇文章。 钻鳃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鳃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2019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优化练习:第二章 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2,f (4)>2,f (6)>52,f (8)>3,f (10)>7 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n +22 B .f (2n )>n +2 2 C .f (2n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故选B. 答案:B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古代散文含义:指的是散行单句的文章 西方散文含义:指的是不分诗行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散文含义: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称为广义散文含义) 当代散文含义:指的是短小精悍的记叙和抒情为主的散文(狭义散文)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记叙散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塔基) 抒情散文(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强调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注意用抒情的散文,是散文的塔尖) 议论散文(内容强调发表作者的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的散文,侧重理智与看法)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题材广泛(核心特征)、个性鲜明、写法灵活、文情并茂、篇幅短小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非虚构性(能不能虚构是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抹杀了这个区别就等于抹杀了散文的特点) 题材以小见大(对于散文来说,故事情节、冲突事件、诗的意境、固然是它的好题材,而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的小东西,也是它的好题材;散文擅长于写小题材,首先要选一些信息含量大信息价值高的小题材,而且要跟善于立意结合起来;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以小见大,而散文尤其看重这一点,在小题材里面蕴含着的内容和主题是思想深刻、旨趣高尚、感情纯挚、意境幽远的。) 个性鲜明(散文的内容都与作者直接相关,突出“我”) 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题材广泛,文情并茂 5.散文的笔法 叙事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孙犁《报纸的故事》 线索串事法——冯骥才《书桌》 记人散文写法人物二三事法——鲁迅《藤野先生》 景物散文写法状物特写法——颜元叔《懒猫百态》 抒情散文写法依事抒情法——巴金《怀念萧珊》 象征散文写法象征寓情法——鲁迅《秋夜》 议论散文写法联类推理法——秦牧《面包和盐》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和叙述诗 主要关注朦胧诗(指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舒婷《船》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1)注重情感的抒发(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着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的方式放映生活、表达意愿, 而且以抒情的方式打动教育读者;诗最怕无情,无情的诗徒具诗的外表,却没有诗的生命,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 2)注重意象的营造(诗歌的主题需要形象的表现,一首好诗,不讳徒具铿锵的外壳,也不会只有单调的说教) 3)注重张力的扩充(一般我们把诗歌层面之间显示出来的聚合力叫做张力;首先要立意明晰,琦次要精心选材 构象,再次要文字精美,形式精致) 4)注重字句的锤炼(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是诗歌追求的一种艺术意境,在诗歌当中,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应 该是为了构成意象而存在的。要使意象单纯而丰富,就必须在诗句中排除散文化的因素,必须将日常语言提炼和钝化,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