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去病进军河西路线考

霍去病进军河西路线考

霍去病进军河西路线考
霍去病进军河西路线考

霍去病进军河西路线考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贾登峰摘要:汉武帝时,西汉政府对河西地区分别在春、夏、秋三季展开的军事进攻,通过考证,

我认为霍去病进军河西的路线,第一次,从陇西出发在兰州索桥渡渡口渡过黄河,再渡过乌逆水,沿乌鞘岭以北的草地行军。到达遫濮部落,然后继续西行渡过谷水,期间穿过匈奴五个部落,到达焉支山,大败匈奴浑邪王部。立即回师,在回师途中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到达今兰州附近,斩杀折兰、卢侯二王,攻占其地,完成第一次西征。第二次,从北地郡出发,向北到达宁夏平原出鸡鹿塞,然后穿过浚稽沙漠,即今天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沙漠。到达弱水河下游的居延,渡其沿西岸向南进军穿过小月氏,进攻祁连山的匈奴,然后折回到达鱳得,即今天的张掖,根据春季的行军路线撤回。第三次,霍去病在李息所筑的城渡河后,到达河对岸对前来的匈奴受降的。

关键词:西汉元狩二年霍去病进兵河西祁连山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开始,西汉王朝对河西地区的匈奴展开了强劲的军事打击。西汉王朝为了断匈奴右臂,汉武帝派遣年轻将领霍去病对河西地区即今河西走廊分别在春、夏、秋进行了三次军事征讨。最终解除了匈奴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域的联系。下面就霍去病三次进军河西路线做一浅考。

一、元狩二年春第一次

关于这次出征,《史记》、《汉书》等都有记载,《汉书》记在较为详细,我们就以《汉书》为准。

“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隃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醜,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1]

我们来看这段史料,“将万骑出陇西”。“陇西”,为西汉陇西郡(今临洮县境内),出发地应与张骞通西域同。汉陇西郡西塞离大河不远。

王宗维先生认为,万骑渡大河的地点,在今庄浪入黄河口以南。这里没有提到湟水,因此,渡口应在湟水入口与庄浪和入口处之间。[2]

而黄兆宏认为“陇西”一是指行政区划单位。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为陇西置郡之开始。[3]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那,筑长城以拒胡。[4]汉因秦制, 仍保留陇西郡的名称,《汉书·地理志》云:“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5]

二是指陇山西面的地方。陇山,指六盘山,汉至唐代通称陇山,位于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处,北起今宁夏海原西华山,南经西吉、固原、隆德、径源延入甘陕。山体南北走向,透迄2 0 余公里, 宽3 0 至6 0 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 也是渭河与径河的分水岭, 山脊海拔一般过250米。《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条下注曰:

应劭曰:“有陇坻,在其西也”。师古曰:“陇坻,谓陇阪, 即今之陇山也。此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坻,音丁计反。又音底”。[6]因此,黄先生认为是在

霍去病西征路线是从陇山以西出发,越过屈吴山区,在今靖远县、平川区及景泰县相接的渡口渡过黄河。

而刘进宝认为霍去病这次进军的路线, 是由陇西狄道西北上, 约在今兰州西渡河。[7]

我认为霍去病出陇西后在兰州附近的索桥渡口渡过黄河,按照李并成先生的观点,这一时期渡河的地点就应在此地。[8]

“隃乌盭”

颜师古注曰:“隃”,与“踰”同;“盭”,古“戾”字也,乌盭,山名也。颜师古把“隃”作“逾越”讲。陈梦家先生在《汉简綴述》中指出,古代“隃”不作翻山越岭解,而作渡水解。[9]那么,我们就清楚“乌盭”是为水域了。吴廷桢、郭厚安在他们主编的《河西开发史研究》中认为,“乌盭”非山名,按照地理方位推测,霍去病所经之地,必须渡过乌亭逆水(今庄浪河),所以“乌盭”应为乌亭逆水。[10]王宗维也认为“乌盭”为水域。《汉书·地理志》金城郡条载:“允吾,乌亭逆水出参亍谷,东至枝阳入湟。”[11]《水经·河水注》二:“湟水又东经枝阳县,逆水注之。水出允亍县之参亍谷,东南流经亍亭城南,又东南经阳非亭北,又东南经广武城西。逆水又东经枝阳县故城南,东南入湟水”。[12]据今人考证,逆水入湟之说误,应为入河水。应上所述,《汉书》所记之乌亭逆水,即《水经注》之逆水。经考证,汉代的乌逆水即为今之庄浪河。但黄兆宏先生认为“隃乌盭”,《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 “盭,音戾,山名也”。[13]《汉书》颜师古注: “隃与踰同。盭,古戾字也。乌盭,山名也”。在此,颜师古将“隃”字作“逾越”讲,并肯定“乌盭”是山名。王宗维先生根据陈梦家先生所著《汉居延考》一文认为:《史记》在转述上谕时,将“踰乌盭”和“踰居延”并提,都用“踰”作动词,居延是水名,乌盭也应该是水名;……《汉书》在抄录上谕时,将“踰居延”改为“济居延”,济为渡水、深渡,这就很容易令人理解居延是水名;然而,在乌盭前仍保留“隃”字,这就容易给人以假象,居延是水名,乌盭是山名。[14]这正好说明班固转录上谕时,在措词上的严谨,“乌盭”应该是山名,而不是水名,更不是汉代的乌逆水( 今天的庄浪河)。那么,“乌盭”何指?他认为即今天的屈吴山。屈吴山地处靖远县东南端, 座落于甘肃、宁夏两省区交界地带, 属祁连山东端余脉,地质构造上因祁( 连山) 秦( 岭)褶皱隆起形成,大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势,东南与六盘山支脉相接连,透逸起伏,绵延不绝,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李宪败西夏兵处即在山下。宋元丰四年(1081)十月乙亥,李宪率军进至屈吴山,招降以裕藏颖沁萨勒为首领的蕃部,进至打城川驻营(打城,即后之打拉池,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蕃部大首领禹藏郑成四及汪家等族首领六人并其部归附。“屈吴”一词,应与汉代的“符离”、“乌盭”、“祖厉”及后来的“乌兰”互为对音。[15]

根据我的理解,我同意王宗维先生的推论,即乌盭为水域,就是今天的庄浪河。

“讨遫濮”

“遫濮”,也称作为“须卜”。师古曰:“遫,古速字也。遫濮,匈奴部落名也”。[16]又《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 [17]又《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匈奴)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 兰氏、须卜氏为右, 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 口白单于, 无文书薄领焉”。[18]遫濮活动的区域,王宗维先生认为应在谷水东南,即乌鞘岭北的草地上,与现在的大靖相

连,约在大河( 黄河)以西,腾格里沙澳以南,今武威县以东,庄浪河以北,及今景秦及其附近地区,该部王治所在今景泰北。[19]

“涉狐奴”

晋灼曰:“水名也。”【補注】先谦曰:官本<名>作<者>。[20]黄兆宏先生认为是为“谷水”。《汉书·地理志》云: “( 姑减)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里”。[21]谷水水源有五,即西营河、南营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 上述诸水,在姑减以南,水量不大,到姑减附近, 诸水汇合,水量增加,才成为一条较大的河流,《汉书》言“涉狐奴”正在此地。[22]王宗维先生也认为是“谷水”,从乌逆水西北行,此间没有大河,只有汉代姑臧南山向北流入休屠泽的谷水,谷水在武威一带才成为大河。“狐奴”快读可作“谷”,或者“狐奴”原来写作“孤奴”,误写为“狐”。不管怎样,狐奴即为谷水。[23]而大多数学者也认为是谷水。按照今天的地理方位,谷水就是今之石羊河。

“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

看这段史料,霍去病从谷水岸边转战六天,中间通过了五个王国的辖地,到达焉支山,收获也不错的,几获单于子。那么,这五王国在什么地方呢?《史记》、《汉书》都没有记载。但在《汉书·地理志》记载武威属县时,谷水以西县名有鸾鸟、张掖、显美、番和、骊靳等,大概取原当地部落名称,也是霍去病所经的地区。

“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醜,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24]

对于这段史料,争议比较大。王宗维先生认为前面的记述中有脱字,如果过焉支山千余里,向西可达敦煌地区,向南可到青海湖地区,向北可到达居延东,而这些地方霍去病并没有去,这千余里里的距离正是焉支山距大河沿岸的皋兰山。[25]因此,霍去病是在回师到大河沿岸才进行了一场压缩兵力后的攻坚战,那么皋兰山应是今天兰州的皋兰山。而黄兆宏先生则认为皋兰山的位置应在焉支山之西。他认为清人陶保廉在《辛卯侍行纪》一书中指出去病鏖战之皋兰山应是今甘州合黎山。吴礽骧先生认为也是为合黎山。[26]

按照史料,过焉支山后鏖兵于皋兰山下,那么皋兰山的位置应在焉支山以西。应劭曰:“陇西白石县塞外河名也”。苏林曰:“匈奴中山关名也”[27]。至于应劭的说法,若说皋兰为水名,则说不通。但我也赞同皋兰山为今天的兰州皋兰县皋兰山。原因有二:一,《汉书·卫霍列传》载:“……是时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28]我认为大行李息所筑城的地方就是原折兰王、卢侯王管辖的地方。二是《汉书·张骞传》记载:“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29]因此,霍去病带轻骑兵穿过羌人聚居的地方,从扁豆口到达张掖是不可能的,所以皋兰不可能是甘州的合黎山。

综上,霍去病元狩二年春(前121年)出征的路线应是从陇西出发在兰州索桥渡渡口渡过黄河,再渡过乌逆水(今庄浪河),沿乌鞘岭以北的草地行军。到达遫濮部落,然后继续西行渡过谷水(今石羊河),期间穿过匈奴五个部落,用六天的时间到达焉支山,大败匈奴浑邪王部,俘获王子及其他要员等八千九百六十多。由于是轻骑突袭,所以立即回师,在回师途中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到达今兰州附近,斩杀折兰、卢侯二王,攻占其地,完成第一次西征。

二、元狩二年夏第二次

《汉书·卫霍传》记载: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脩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封破奴为从票侯。校尉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渠侯。”……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30]

关于对这段史料的研究,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见地。王北辰先生在他的《古代居延道路》一文中认为,汉军从北地郡出发,在银川平原的朔方鸡廘塞渡过黄河,穿过人烟稀少的巴丹吉林沙漠,到达居延海绿洲,然后循黑河下游而上,到达鱳得城。[31]然陈秀实先生则认为霍出北地,走萧关道,过高平,再向西北过杨朗向西,过黄铎堡,出寺口经海原至甘肃靖远县,有索桥渡渡过黄河,至媪围。由媪为至武威,过石羊河经山丹到达张掖。特别指出,陈先生认为“济居延”是霍去病行军渡过的一条河,就是流经武威市东南的石羊河主河道。而“涉钧耆”中的“钧耆”就是出土于居延的EPT59:582号简所记载的“钧著”,即今山丹东乐乡附近。[32]

按照《汉书》的记述,霍去病先涉钧耆,再济居延,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于鱳得城。是先涉钧耆,至于钧耆、居延,张晏注曰:“钧耆,居延,皆水名也。浅曰涉。深曰济”。[33]那么,要想真正明白,就先来看“涉”与“济”。颜师古注曰:“涉谓人马渡涉也。济谓以舟船”[34]。看来张颜二人都认为是水。但是,古代的“涉”字,也有涉沙讲,《管子·封禅篇》记:“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35]《史记·封禅书》记载:“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36]这里所用的“涉”不是涉水,而是跋涉于沙漠。因此,在沙漠中跋涉也谓之涉。清楚了钧耆不是水名,我们再看《汉书·李陵传》:“臣愿留陵主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必可禽也”。又载“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37]由此可见,居延以北有山名曰浚稽山,那么他周围的沙漠也应称为浚稽。至于浚稽山的方位,应在居延以北步行三十日路程处。至于居延,应该就是汉代的居延地区,就是弱水下游。

“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颜师古注:“臻,至也”。意思就是到达了。《史记》载“遂过小月氏”,[38]即经过小月氏。看来霍去病到达并经过小月氏。那小月氏在什么地方呢?《史记·大宛列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39]《后汉书·西羌传》附《湟中月氏胡传》载:“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所杀,余种分散,西踰葱岭。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之,遂于共婚姻”。[40]由此可知小月氏在祁连山北,在汉张掖与酒泉间。

祁连山,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补注】沈钦韩:“祁连山在甘州张掖县西南二百里,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里”。[41]这点应该正

确。至于鱳得,郑氏曰:鱳音鹿,张掖县也。师古曰:郑说非也。此鱳得,匈奴中地名,而张掖县转取其名耳。【补注】钱大昭曰:“鱳”当作“觻”,注同。地理志作“觻”。说文“觻”。沈钦韩曰:寰宇记甘州张掖县本汉得县”。西河旧事云:本匈奴鱳得王所居”。一统志“鱳得古城,在甘州府张掖县西北”。先谦曰:寻按地理,郑、钱、沈三说不误,颜氏非也。[42]照此,我们就清楚了鱳得即今天的张掖。

综上分析,我认为元狩二年夏霍去病进兵河西的路线应是从北地郡出发,向北到达宁夏平原出鸡鹿塞,然后穿过浚稽沙漠,即今天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沙漠。到达弱水河下游的居延,渡其沿西岸向南进军穿过小月氏,进攻祁连山的匈奴,然后折回到达鱳得,即今天的张掖,根据春季的行军路线撤回。至此,第二次西征完成。

三、元狩二年秋第三次

对于这次出征,大多数学者不认为是西征。但我认为他是霍去病西征中不可忽略的,霍去病对匈奴的受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汉王朝对河西的控制。因此,我在此对这条路线也做以考证。

《汉书》载:“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馀人来降,置王属国以处置,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43]又载:“其秋,单于怒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诏诛之。休屠,昆邪王恐,谋降汉,汉使票骑将军迎之”。[44]又载:“昆邪王与休屠王等谋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所在,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45]

从以上史料,我们分析霍去病在李息所筑的城渡河后,到达河对岸对前来的匈奴受降的,虽然历时较短,但这次直接对汉在河西设置地方行政机构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结语

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用三次出兵的机会正式把河西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之下。通过出兵,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通道。霍去病的功绩也名留青史。青年时功绩使得他得汉武帝的青睐,病死后才会被“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余不才,对霍去病进兵河西的资料掌握很有限,望各位予以指证。

参考文献:

[1][16][24][28][30][43][45]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M]. 北京:中华书局版,2005,3.1881——1890页

[2][22]王维宗.论霍去病在祁连山之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第2期

[19][25]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 第39——59页

[3][13][14][15][20]黄兆宏.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路线考释——兼谈隋唐时期东段丝绸之路北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

[5][6][11][21][23]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5.3

版.1289——1291页

[7]刘进宝.霍去病与河西之战[J].理论学习.1987.02

[8]李并成.汉代河西走廊东段交通线路考[J].敦煌学期刊.2011.01

[9]陈梦家.汉简缀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第222页

[10]吴廷桢.郭厚安.河西开发史研究[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版.第38——40页[12]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注.水经·河水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7 第50页

[4][17]司马迁著.张大可注.史记·匈奴列传[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6 第1850、1852页

[18]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南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3 第1991页[20][27][34][33][41][42]班固撰.王先谦补注.汉书补注[M]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版第3992——3998页

[26]吴礽骧.也谈“羌中道”[J].敦煌学期刊.1984.02

[29]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张骞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3版.第2037页

[31]王北辰.古代居延道路[J].历史研究.1980.03

[32]陈秀实.汉将霍去病出北地行军路线考——<汉书>“涉钧耆济居延”新解[J].1998.11.第35卷第6期

[35]管仲撰.管子·封禅篇[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第346页

[36]司马迁著.张大可注.史记·封禅书[M]. 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6版第821页[37]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李陵传[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版第1867页

[38]司马迁著.张大可注.史记·霍去病传[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6版第1887页[39]司马迁著.张大可注.史记·大宛列传[M]. 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6版第2037页[40]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西羌传[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 第1959页

[43]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武帝纪[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 第125页

[44]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匈奴传[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 第2788页在此特感谢高荣教授对我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的细心指导。

浅谈唐初民族关系

浅谈唐初民族关系、政策及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民族关系就一直伴随者各封建王朝的兴衰始落,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各个王朝所采取的迥异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也看到,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纵观中国几千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当一个朝代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时,往往会带来民族交流和睦、社会稳定发展的盛世局面,而当统治者违背民族和睦交往的历史趋势、采取对立、消极的民族政策时,国家往往会出现尖锐的社会矛盾,而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的乱世局面往往会使国家的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是倒退。因此,探究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状况,就不得不提当时的民族关系状况和政策。其中,对民族关系处理较为得当、并且取到了良好的效果的是唐初太宗实施的“华夷一体”的民族政策。他面对唐初北方突厥不断入侵的局面,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为父母。”①的观念 , 他还进一步指出:“夷狄亦人耳, 其性与中夏不殊。人主盖德泽不加, 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 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猜忌多, 则骨肉不免为仇敌。”②这种视华夏为一家、提倡民族和睦交往融合的积极政策改变了传统的夷夏对立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进程,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贞观之治”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民族基础与社会基础。 先从唐朝的开创者高祖李渊谈起。隋末唐初,北方的突厥民族日臻强盛,北据漠北,西控中亚诸国,兵锋甚盛。因此唐对东突厥的政策就成为当时民族政策的主体。李渊起兵与太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唐朝直接受到了突厥的威胁。同时,由于唐初政局尚未完全统一,国力尚弱,经济、军事实力都无法与北方强大的相提并论,李渊不得不采取相应政策,向其称臣,不失和于突厥,由此将自身置于了一个被动防御的位置。面对唐朝的忍辱退让,突厥选择了一方面接受唐朝求和提议、另一方面对唐朝进行小规模的掠夺政策,不断地从唐朝劫掠人口和财物,使得尚是新生政权的唐朝惶惶不可终日。公元624年(高宗武德七年),突厥可汗颉利与其侄联营南下,直接威胁到了唐政权的统治。

兵马俑资料

我收集的资料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我收集的资料是: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我收集的资料是: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我收集的资料是: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 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全靠人力,工程十分艰难。 我收集的资料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 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曾经主宰一切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逝世,只有49岁,入土时,为了防止泄密,数千名参与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杀在墓中。 我收集的资料是:秦始皇陵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兵马俑呢?这得从俑的作用说 起。中国古代社会有用活人陪葬的习俗,即主人死了,他的奴隶必须随主人一起入葬。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活人殉葬的制度被废除了。于是就出现了用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作替身,随葬地下,这些替身就称作俑。俑的种类很多,用陶土做的称陶俑,秦始皇的兵马俑就属此类;也有用木制的,称木俑;还有用石雕的等。 我收集的资料是:俑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位置,它能充分反映主人生前的 地位、权势和威严,因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他的陵墓也用了那么多的兵马俑作陪葬。

秦兵马俑之各种俑

各种俑 军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 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5]

)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并且,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有红色,令人惊叹。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5]

历史上的17则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17则经典成语故事 ⑴心无旁骛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仿佛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异想天开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⑵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快乐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慨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⑶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规定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⑷布鼓雷门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描写秦兵马俑的句子

描写秦兵马俑的句子 1.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们制作用来为他陪葬的,就埋在离秦始皇凌不远处的地底下。1974年2月,当地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 2. 二号坑大部分还掩埋在地下,挖掘出来的陶俑都已破损,倒在坑内,或一只正在抽刀的手,或一个跪射的姿势,或一个头,或半个马臀,一个车轮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种的特殊部队。 3.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4. 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是谁用泥土塑造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军官、士兵--那是劳动人民啊!这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干! 5.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6.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7. 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 8. 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 9. 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 10. 三号坑感觉像是一个指挥机关,整个坑凹形,总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非常完整,都是真人真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风凛凛的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发。 11.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 12. 我站在规模最大的一号坑前,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成长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就是一个临阵的军队,就等战鼓擂响,冲锋向前。 13. 秦兵马俑是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位于西安临潼区,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组成部分。 14.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出土的艺术珍品,它体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精湛的雕塑工艺和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关于兵马俑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

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

忠臣还是野心家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将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7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霍光,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经历不如哥哥霍去病那样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来的纯粹。作为一个大将军,他的战场在朝堂,那个尔虞我诈、风云变幻的地方。忠臣、奸臣,外戚、栋梁,每一个单一的词语都不足以描述这个大汉时期权倾一时的人物。 一、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拜骠骑将军之职,出击匈奴。出征凯旋时,拜访霍仲孺,并将异母弟弟霍光一起带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多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前91年),卫太子被江充以巫蛊之祸逼死后,汉武帝

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储君,并计划令霍光辅佐。武帝令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此前的后元元年(前88年)霍光曾经同上官桀、金日磾共同挫败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的叛乱阴谋。汉武帝遗诏中以此理由封他们三人为列侯。 二、权倾朝野,扳倒政敌 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安都有联姻关系。金日磾次子金赏的妻子是他女儿。另外一位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娶则是霍光长女,有一女上官氏。上官安打算让时年仅仅六岁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对,于是转而走盖长公主的门路,成功实现目的。上官家族为了回报盖长公主,想将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禄大夫,也被霍光驳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 上官桀父子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以及辅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结成反对霍光的同盟,假托燕王名义趁霍光休假的时候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内外接应,做好准备打算一举擒杀霍光。 时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不予理睬,并安抚霍光,且下令追查上书人的来历。后来汉昭帝还下令如有人上书毁谤霍光者必追究到底。 上官桀等人见无法从昭帝处下手,便决定发动政变杀霍光,废黜

浅谈卫青霍去病传0.2

浅谈《卫青霍去病传》 每每翻开华夏民族的史书,总会在心中回荡起《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不错,上至三皇五帝,下到近代革新,中华民族无一不在兴亡中沉浮,各朝各代均是有起有伏,后人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唯有秦皇汉武在其中熠熠生辉,秦人二代而亡暂且不论,汉武之名辉耀华夏。其中有极大功勋者,就不得不提卫青,霍去病二人,其中二十四史之《汉书》更是为两位名将单独立传。《汉书》第二十五传,《卫青,霍去病传》。 作为大汉王朝平定外患,抗击敌寇的将军,最值得记录的自然是二位对外战争中的不世战功。《汉书》有云:“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年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笼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此可见卫青之军事天赋,大军四路开进,骑将军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卫尉李广被敌人活捉,幸得逃回。他们两个都判为死刑,赎罪作了平民。公孙贺也无战功。唯有卫青之路取得战果,故卫青赐爵关内侯。其后更是多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并为刚刚修养生息后的汉朝开辟了新的领土,卫青也凭此封候,并在此后以自己优秀的军事天赋被汗帝封为大将军,统领全军。总总赫赫战功均在汉书中有记载。比如:“今年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薄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八百户。”“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相比于卫青大将军,霍去病的战果毫不逊色。《汉书》记载,霍去病十八岁便为侍中,并以此两次随着卫青大军出征,屡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原文为:“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首虏千三百级,封贤为终利侯。骑干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可见其年少英勇,更为可贵的是,年少的霍去病青年之时正是大汉王朝对匈奴大举反攻之时,在此大趋势下,协卫青大军之军威,霍去病在这一系列战役中迅速成长为一代将星,《汉书》记载:“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赛、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

秦兵马俑简介

秦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 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 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

三个和尚引起的管理学

谈古论今多少事—三个和尚引起的话语——即: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从现代管理学观点分析体现了现代管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团队——团结、互助。结合社会中个体(个性)、群体(三人为众)分析 可体现出管理学中“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现代管理学论证。 一个中心:团结、互助、团队; 二个基本点:(一)个体因素、个体素质、个体要求(个体行为);(二)团队制度、团队要求、团队精神(群体(团队)行为)。 同时,直接引申出个体对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态度;群体对制度、规范的适宜性。 进而引申出团队建设方式方法、团队权利的合理利用、团队规定 条款的使用条件、执行范围等,即是如何杂乱、无序的个体组合成为有序、整齐划一的整体团队。 自然在个体中的体现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有好有坏,有良有莠。个体对自身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个体对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是各自张扬,还是一味忍让(这里暂不讲为担当)? 各自张扬固然不行;一味忍让也未必可行,不然怎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之说。 自然又是一个群体,是无限又有限个体的组合。群体的存在不 同于个体的存在,群体内个体间不是简单的叠加与累计,而是个体的加权合集。个体与个体间的各式关系(简单说为你、我、他三角关系)即为权。有关系必有制约,有制约便要形成制度。同时群体又要向外

展示一种有别于个体的风貌——群体(团队)气势,气势的形成自离不开群体的精神及要求。 “一个和尚挑水吃”是个体行为。它即符合个体素质,又体现个体要求。又包含个体因素,属于一个正常的个体。个体是具备(高)素质及能力的。 “二个和尚抬水吃”是群体行为。它符合群体行为要素。群体对要素(制度规范(简单的原始的二一添作五公平原则(看似公平,其实公平吗?)))也是事宜的。 “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是群体行为。它忽视了团队制度及团队精神,同时置团队要求与惘然。群体对要素明显不适宜(此时没有新的制度规范出现来重新约束群体行为,本身原有的制度规范又明显不能适宜此时的群体)。 引申出(一)个体应具备(高)素质(愿挑水)、能力(可挑水、能挑水)、因素(不计得失无利益冲突)及要求(需要水),(二)团队行为离不开制度、规范的规范,也即“不以规矩不以成方圆”,同时制度、规范要因时、因地、因势,不能一味教条主义,形而上学。这样才能避免制度的缺失、管理的沦丧,避免“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尴尬。 又引申出个体都有一定的惰性(“万有引力”)、依附性、攀比性。及群体是个体的加权、个体与个体的制约有其自身的约束。如何合理的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克服群体自身的约束?是个体无私奉献,还是群体实行大锅饭政策?个体有个体的需求,随着物质的发展甘愿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四)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四) 100个成语典故 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人物博报编辑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76、前倨后恭(苏秦) [释义]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正音]倨;不能读作“jū”。 [辨形]倨;不能写作“居”。 [近义]前倨后卑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讽刺。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令我大惑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成语故事] 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 77、不学无术(霍光) [释义]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语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之术;暗于大理。” [正音]术;不能读作“sù”。 [辨形]术;不能写作“木”。 [近义]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用法]含贬义。指人无学识、没本事。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1)我~;实在不敢为您的大作写序言。 (2)~的人;如何能干大事? [成语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 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 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 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 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 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 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 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78、三令五申(孙武) [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正音]申;不能读作“sēn”。 [辨形]申;不能写作“深”。 [近义]发号施令千叮万嘱

类比推理300题(答案)

类比推理300题 1.【解析】A。“武大郎娶妻──凶多吉少”和“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都是根据《水浒传》得到的歇后语,A项正确。其他三项对应错误,正确的应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竹篮打水──一场空;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2.【解析】C。本题考查动宾关系。“解放思想”是动宾结构,“放松心情”也为动宾结构。A项“放下包袱”、B项“安排工作”均为动宾结构,但两个词的位置错误。D项,“体育活动”属于偏正结构,“体育”修饰中心词“活动”。A、B、D三项均应排除。C项当选。 3.【解析】A。本题考查条件关系。作案动机是犯罪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只要是犯罪必须具备作案动机并且有实际行动。双方自愿是结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要想结婚必须双方自愿且达到法定年龄。B项前后没有必然关系。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D两项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排除。A项当选。 4.【解析】A。大鲵又叫娃娃鱼。A项桂圆又叫龙眼,符合题干关系。B项巧克力与可可是成品与材料的关系。C项朗姆酒与伏特加都是酒的一种,二者是并列关系。D项秤杆和秤砣是矛盾关系。A项当选。 5.【解析】D。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有故宫。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加拿大的首都是渥太华,温哥华是加拿大主要城市之一,此处容易混淆。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印度享誉世界的古老伊斯兰文化建筑名胜──红堡位于新德里境内。D项当选。

6.【解析】C。因为经济落后,所以需要发展经济。因为熊猫稀少,所以需要保护熊猫。A项,雾霾是空气污染导致的,因此治理的是雾霾,而非空气。B项,土地的贫瘠无法通过灌溉来解决。D项,发射卫星用来通信。因此C项当选。 7.【解析】D。衣服可以保暖也可以使人美丽,运动可以健身也可以使人愉悦。 8.【解析】A。本题考查反义关系。“安居乐业”与后边两个词“民不聊生”“流浪”构成反义关系。“一丝不苟”与后边两个词“草草了事”“粗心”也构成反义关系。B项,“恐惧”与“兴高采烈”不构成反义关系;C项,“错落有致”与“循规蹈矩”不构成反义关系;D项三者为近义关系。 9.【解析】A。本题考查事物与象征意义关系。廉洁朴素是荷花的象征意义,坚贞不渝是松柏的象征意义。吉祥富贵是牡丹的象征意义,百年好合是百合的象征意义,虚怀若谷是竹子的象征意义,排除B、C、D三项。 10.【解析】C。“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其下句为“万里长征人未还”;“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诗句,其上句为“楼船夜雪瓜洲渡”。因此C项当选。 11.【解析】A。法国和德国是陆上邻国,且都位于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是陆上邻国,且都位于北美洲。B项,埃及位于非洲,乌拉圭位于南美洲,排除。C项,智利和巴西都位于南美洲,但二者不相邻,排除。D项,中国和日本都位于亚洲,但二者是海上邻国,排除。A项当选。 12.【解析】A。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实施者,宏观调控是政府的职能。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主体,是实施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B、C、D三项不存在这种对应关系,A项当选。

关于西安秦兵马俑的报告

关于西安秦兵马俑的考察报告 考察者:范宇(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考察时间: 2012年10月4日———10月5日 考察地点; 西安市秦始皇陵墓 考察目的: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感受古城西安的历史遗韵,特别 是秦陵兵马俑被发现之后,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8000 多名秦王将士,重新威武雄壮地陈列于世人面前,立即被 世界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创造在中华审美文 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 一、考察地点介绍 有人说把中国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如果北京是这棵树 的树冠,那么西安则是这棵树在地下盘结交错的根系。在 西安,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积淀,文化、习俗、价值、美德、传统甚至糟粕。你很难用三言两语将其概括、 归类、分析直到总结。这里所有过去存在着的、现在存在 着的,你只能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这里遗留下太多太多的东西。事实上,你所见到的一 座座建筑、一堆堆墓冢,并不能代表这座城市。这里的空 气中到处弥漫着那些已经逝去但又好像从未离开这块土地 的一位位伟人的灵魂和他们的诗篇、传奇、自豪或是悔恨。 二、考察的基本情况 为顺利完成此次考察任务,我们事先进行了考察活动 行程线路、人员分配的详细安排确保整个行程有条不紊。

所有成员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我们的考察活动进行的很 顺利,于10月5日完成考察任务后顺利回到学校。 10月4日早晨,我们真正地走进了这座千年古城,我 们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期间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但仍 被西安古都之古之博之奇,故都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久所深 深吸引,所暗暗惊叹。总之这次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一)秦兵马俑的审美特征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村民 在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奇迹,经过考古工 作人员的精心发掘,一个重大的历史遗存横空出世,随即 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这便是闻名遐迩 的秦始皇兵马佣。 秦兵马俑的主要审美特征: 一是逼真写实, 二是深沉雄大。 1)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 兵马俑从造型艺术角度上,追求的一种高度的写实性 风格,秦俑将士无论是从形体比例、面部结构还是神态仪 容都十分准确生动。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 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 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 “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 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 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 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 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 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2)威武雄壮的形象

2015年明史十讲课后答案张居正与万历(下)

2015年明史十讲课后答案张居正与万历(下)已完成1 “威权震主”最早是描述: ?A、周公旦 ?B、卫青 ?C、霍光 ?D、张居正 我的答案:C 2 “三诏亭”是为张居正所建。 我的答案:√ 3 宫府一体体现在张居正身上。 我的答案:√ 4 ()没有反对张居正的夺情。 ?A、吴中行 ?B、冯保 ?C、赵用贤 ?D、艾穆 我的答案:B 5 张居正没有遇到功高震主的问题。 我的答案:× 6 “三不足”是谁提出来的?

?A、张居正 ?B、商鞅 ?C、王安石 ?D、董仲舒 我的答案:C 7 张居正在父亲去世后出现了()事件。 ?A、夺情 ?B、守孝 ?C、改革中断 ?D、辞职 我的答案:A 8 明朝官僚必需要守孝()个月 ?A、12.0 ?B、15.0 ?C、20.0 ?D、27.0 我的答案:D 9 张居正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A、贪财 ?B、贪色 ?C、权势太大 ?D、谋反 我的答案:C

10 张居正回家守丧一年之久 我的答案:× 11 有人为张居正修三诏亭 我的答案:√ 12 冯宝任职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司礼监 ?C、锦衣卫 ?D、检校 我的答案:B 13 冯宝被万历皇帝赶到: ?A、通州 ?B、天津 ?C、狄道 ?D、南京 我的答案:D 14 张居正因为父亲去世,不得不守丧一年。我的答案:× 15 所谓“三不足”不包括: ?A、人言不足恤 ?B、天变不足畏

?C、祖宗不足法 ?D、庸政不足拘 我的答案:D 16 张居正改革的过程中曾遭到谁的弹劾? ?A、余懋学 ?B、傅应祯 ?C、刘台 ?D、全部 我的答案:D 17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那次改革或变法中最先提出的? ?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我的答案:D 18 明朝官僚如死去了父亲或母亲则必须守孝多久? ?A、2年 ?B、3年 ?C、27个月 ?D、18个月 我的答案:C 19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仍对他尊敬有加。

秦兵马俑介绍资料

秦兵马俑介绍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

卫青、霍去病与霍光的关系

这两天写了点关于卫青、霍去病和霍光的文字,至于他们的丰功伟绩就不谈了,史书记载很详细。那就简单说说他们发迹背后的故事吧。 ---------------------------------------------------------------------- ---------------------------------------------------------------------- 我国古代赞誉废昏君立贤主的守正辅臣,多以“伊霍”称之。“伊”是指商代大臣伊尹,“霍”指的是霍光。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西汉劲敌匈奴在首领呼韩邪的带领下,投降西汉朝廷。汉宣帝喜出望外,回忆往昔,感慨万千,他命人于麒麟阁画十一名辅弼重臣之像,以资纪念。十一人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霍光。 说到霍光,就应先说他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去病,因为是霍去病把他这个穷弟弟带到长安,并引荐给汉武帝。说到马踏匈奴的霍去病,还应该说一说他的舅舅卫青。说到卫青,我觉得还是要说说卫青的妈妈。史书上称“卫媪”,但必定不是真名,“媪”指年纪较大的妇女,也泛指妇女。至于“卫”,有人认为是她自己的姓,并说卫青就是随了母亲的姓。但我更相信那是夫家的姓,古代女人往往会嫁出去便随夫姓,尤其是卫青有三个姐姐也都姓卫。所以史书说的“卫媪”其实就是“老卫家的女人”而已,好听点说就是“卫夫人”。 暂不探讨她的真名了,反正这位叫卫媪的母亲确实不一般,她年轻时在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婢女,嫁与姓卫的男子,生有一子三女长大后均是地位显赫。儿子卫长子,后改卫长君,官至侍中。大女儿卫君孺,嫁给了国家管理马政的最高官员、九卿之一、太仆公孙贺;二女儿卫少儿,在平阳府做侍女时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生下霍去病,被霍仲孺抛弃后,又开国名相陈平的曾孙陈掌(其实,陈掌是在妻妹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后,才被诏去任詹事一职的)。三女儿卫子夫,进入皇宫,受到汉武帝宠爱,最后做了皇后。 卫姓男子死后,卫媪与平阳府上的一个叫郑季(想必郑季也不是真名,用现代话讲也就是“郑老四”)的小吏私通,生下了一男孩。郑季将男孩带回家,但郑家所有人很不待见他,把他当作奴仆看待。男孩长到十几岁时候,找到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姐,把自己名字改为卫青,并做了平阳府的一名骑兵。(卫媪还生育了两个男孩,均冒用卫姓,分别是卫步、卫广,二人后来均在卫青手下做事,死时较早,未有出色功绩,故未见载于史。)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三姐卫子夫被灞上扫墓做客平阳府的汉武帝看中,被诏入宫中,卫青随姐姐到宫中做事。第二年,因卫子夫获幸有了身孕,引起皇后陈阿娇的嫉妒,便拿卫青出气,找个借口将他抓起来,意图杀害,幸得公孙敖相救。汉武帝得知此事,大为愤怒,或许是为了安慰卫家姐弟,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卫长君为侍中。此后近十年间,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皇帝左右,和他一起听闻朝政,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武帝信任,为后来七征匈奴,甚至任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打下良好基础。 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也挺有意思。汉武帝娶了卫青的三姐卫子夫,那么卫青就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后来汉武帝又把寡居在家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这样汉武帝又成了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