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PTI和ETI。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的免疫反应PTI 是植物限制病原菌增殖的第一层反应,效益分子(effectors)引发的免疫反应ETI是植物的第二层防卫反应。本文主要对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的免疫反应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广泛地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PTI;ETI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抗性,与动物可通过位移来避免侵染所不同的是,植物几乎不能发生移动,只有通过启动内部免疫系统来克服侵染,植物的先天免疫是适应的结果是同其他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识别病原物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激活体内信号途径,诱导防卫反应, 限制病原物的入侵, 这种抗性称为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1]。为了成功侵染植物,病原微生物进化了效应子(effector)蛋白来抑制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同时,植物进化了R基因来监控、识别效应子, 引起细胞过敏性坏死(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限制病原物的入侵,这种抗性叫效应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2]。

1 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

1.1植物的PAMPs

PAMPs是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的一些保守分子。因为这些分子不是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而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它们也被称为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AMPs)。目前在植物中确定的PAMPs有:flg22和elf18,csp15,以及脂多糖,还有在真菌和卵菌中的麦角固醇,几丁质和葡聚糖等。有研究证明在水稻中发现了两个包含LysM结构域的真菌细胞壁激发子,LysM 结构域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与寡聚糖和几丁质的结合有关,在豆科植物中克隆了两个具有LysM结构域的受体蛋白激酶,是致瘤因子(Nod-factor)的受体,在根瘤菌和植物共生中必不可少,这说明PAMPs在其它方面的功能。在这些PAMPs中flg22和elf18的研究比较深入,Felix 等

[3]鉴定出含有22个氨基酸保守残基的鞭毛蛋白质flg22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都可作为抗性相关反应的激发子。EF-Tu(elongation factor Tu)是一个在所有细菌中都存在的保守蛋白,它具有N端乙酰基化的特点,包含EF-Tu的前18个氨基酸以及N端的乙酰基的蛋白elf18,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卫反应,可以产生氧迸发(oxidative burst)、乙烯增加和对后来接种病原菌的抗性。

1.2 植物体内对PAMPs的识别因子

对于PAMPs/MAMPs在植物体内的识别因子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这类受体的分离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受体特异的识别PAMPs,而且目前在植物中鉴定的PAMPs较少,在拟南芥中利用突变体成功分离了flg22和EF-Tu的受体。利用flg22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特点[4],Boller 等从大量的EMS突变体中筛选对flg22不敏感的突变体,得到了3个突变体fls2-0、fls2-17和fls2-24,然后通过图位克隆策略分离克隆了这个基因,命名为FLS2,该基因编码1173个氨基酸,129 kDa。蛋白质中有四个保守结构域,1-23是一个信号肽序列,815-831是单跨膜区,88-745为胞外的LRR区,870–1150是一个蛋白激酶区,属于一个受体蛋白激酶,并且发现EMS的突变体的突变位点在LRR区和激酶区都有发生,这说明LRR区和激酶区对其发挥作用都很重要[5]。在对FLS2突变体的处理中发现突变植株对flg22没有反应但对细菌的总蛋白有反应,这说明在植物体内还存在其它的反应途径。EFR(EF-Tu receptor)是EF-Tu的受体,也编码一个丝/苏氨酸受体蛋白激酶,长1031个氨基酸,大小为113 kDa,96-606 编码LRR区,712-1000为激酶区。同时还发现efr植株对农杆菌的侵染比较敏感,并且表现为一种高转化效率,这说明植物的PAMPs 诱导的这种反应会降低农杆菌的转化效率[6]。

1.3 PTI反应的信号途径

植物通过PRRs对PAMPs识别后往往会快速的启动先天免疫反应来抵制病源菌的进一步入侵,在这个反应的效应究竟是哪些基因在作用,在FLS2基因克隆以后通过芯片分析鉴定了一条抗病信号路径,FLS2调控的完整的MAPK信号途径: MEKK1, MKK4/MKK5,MPK3/MPK6 和WRKY22/WRKY29[7];同时在分析拟南介对elf18的反应时发现,用flg22和elf18处理后诱导表达谱很相似,这说明二者利用相似的信号传导路径来启动先天免疫反应。FLS2蛋白质结构和与动物中的TLR(Toll like receptor)同源程度很高,而动物中TLRs 在对动物PAMPs的识别中起重要作用,TLR5是对鞭毛蛋白识别的受体,而FLS2也是一个鞭毛蛋白保守肽fls22的受体,这说明在动物和植物中先天免疫反应有着保守性,并且动物TLRs的信号传导与FLS2的传递链也有着惊人的相似,TLRs通过MyD88及TRAF6的信号

传导,然后经由MAPK的磷酸化级联反应,进入到核中通过转录因子来启动免疫反应,这说明MAPK在先天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标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先天免疫反应在动物和植物中依然保守,植物先天免疫在植物对病源菌抑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效应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

病原微生物利用效应子攻克植物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后,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植物也进化出了能够特异性识别这些效应子的受体,开始启动另一道免疫防线——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TI)[8]。R基因编码的产物R蛋白通常定位在植物细胞内,这与它们识别相应效应子的功能相符合。能够诱导R 基因抗性反应的这些病原物效应子基因被称为无毒(Avirulence,Avr)基因。ETI 是基于R 蛋白对Avr 蛋白直接或间接的识别而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基因对基因的抗病性(Gene-for-gene resistance)。基因对基因‖假说认为对应于寄主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病原物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无毒基因(Avirulence, Avr)。这种抗性必须在寄主R基因和病原物Avr基因同时存在并发生相互作用时才可产生, 当在不含相应R基因的寄主内, 则Avr起着毒性基因的功能, 抑制防卫反应发生,这样的防卫反应属于效应子引发的免疫反应抗性。R蛋白与Avr蛋白之间存在三种相互作用模式, 分别为直接相互作用模式、间接相互作用模式和转录调控模式。

2.1 直接作用模式

直接相互作用模式是指植物R基因编码受体, 病原物Avr基因编码配体, 两者直接相互作用, 激活抗病信号, 产生过敏性坏死[9]。在此模式中, 最为典型的例证是水稻R基因产物Pi-ta与稻瘟菌Avr基因产物Avr-Pita可直接相互作用, 二者的直接相互作用是产生抗性的基础。Pi-ta的LRR结构域突变会丧失与AVR-Pita的相互作用能力, 产生感病反应。早期研究表明亚麻抗锈病R蛋白L与亚麻锈菌AvrL567、拟南芥AtRRS1-R与互补的青枯病菌Avr 基因产物PopP2[10-12]及烟草N蛋白与TMV 的Avr基因产物复制酶p50能直接结合[13-14]。

2.2 间接作用模式

间接相互作用模式是指R蛋白与Avr蛋白不直接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寄主的一个辅助蛋白来发生间接相互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 绝大多数R蛋白确实通过辅助蛋白间接地与病原物Avr相互作用, 因此又提出了间接相互作用模式。这种间接相互作用模式是指R蛋白、寄主辅助蛋白及Avr蛋白以复合物的形式完成R蛋白与Avr蛋白相互作用, 进而引发过敏性坏死。用来解释这种间接相互作用模式机理的有―保卫‖模式(guard model)、―陷阱‖模式(decoy model)与―诱饵—开关‖模式(bait and switch model)。

2.2.1 “保卫”模式

―保卫‖模式模式认为, 病原物Avr基因基本功能是作为毒性因子攻击植物靶标, 抑制寄主的防卫反应; 病原物侵染含R基因的植物时, Avr作用于靶蛋白, R蛋白发现靶标被攻击, ―保卫‖靶标免受攻击, 激活各类防卫反应, 阻止病原物进一步侵染。―保卫‖模式很好地解释了病原物Avr和植物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即Avr的基本功能是作为病原物的毒性因子, 在病原物的侵染、抑制寄主防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R蛋白的基本功能是作为监控蛋白/保卫者保卫植物的重要组分(被保卫者)免受病原物的攻击和侵犯。例如来自P. syringae的AvrPphB 和拟南芥RPS5相互作用系统的证据。该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AvrP-phB 是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 它先通过自我切割活化自己, 活化后的AvrPphB 切割寄主PBS1, 从而激活PBS1激酶活性, 导致寄主R 蛋白RPS5活化和抗病性产生[15]。在该系统中, PBS1为AvrPphB 的靶蛋白, RPS5起―保卫‖PBS1 的作用。同样,大豆疫霉的效应因子,Avr3b编码一种分泌蛋白,具有ADP-核糖/NADH焦磷酸化酶的活性。这种蛋白在植物的免疫反应中可作为负调控物,破坏寄主的免疫反应[16]。

2.2.2“陷阱”模式

陷阱是指病原物效应子的假靶标, 即靶蛋白类似物(假靶标), 与真正靶蛋白的序列或结构相似。假靶标的功能是使Avr误把假靶标作为靶标蛋白进行识别与修饰, 引发R 蛋白介导的HR;在不含R基因的植物中, 假靶标对致病性与抗病性没有影响。假靶标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当具有功能的R基因存在时, 自然选择使保卫蛋白与效应子结合以增强对病原物的识别。在功能性R基因不存在时, 保卫蛋白倾向于减少与效应蛋白的结合以避免被效应蛋白监测及修饰[17]。由此可以推断, 假靶标在植物体内种类比较多。― 陷阱‖ 模式与― 保卫‖ 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解释了不含R 基因的植物中假靶标与病原物的致病性无关这一现象.

辣椒与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的相互作用系统中, 转录因子型效应子AvrBs3, 通过结合UPA20 (up-regulated by AvrBs3)基因启动子区的一段特殊顺式作用元件, 诱导UPA20 基因表达来促进细胞增生, 从而减弱植物的抗病性[18]。植物为了避免侵染,形成了R基因雇佣感病基因的启动子( 启动子相当于陷阱), 一旦有效应子进入,就会诱发R基因表达。

2.2.3 “诱饵—开关”模式

―诱饵—开关‖ 模式认为植物利用诱饵来误导病原物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机制。植物识别病原物的过程分为两步, 首先诱饵( 辅助蛋白) 与Avr相互作用, 从而引发过敏性坏死。该模式存在的前提是R 蛋白须存在两方面的功能:1、N末端能与辅助蛋白( 即保卫模式中的保卫蛋白)相互作用;2、LRR 结构域能与Avr相互作用[19]。其作用过程为:在没有Avr时, R蛋白

可通过分子内相互作用使自身失活。辅助蛋白是失活的R蛋白所设置的诱饵,如果诱饵没有特异性的改变, 则R蛋白始终保持分子内相互作用形式,不会引发免疫反应;如果Avr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R 蛋白就会与复合物结合, NBS 通过结合ATP 或ADP,解除分子内相互作用,LRR 结构域呈激活( 即打开开关), 激活下游信号。在该模式中, 辅助蛋白是Avr与R 蛋白相互作用的中间桥梁, R蛋白的N 端识别辅助蛋白并与其相互作用,因此,理论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N 端结构域的R 蛋白应该有相同的辅助蛋白,这一点在部分R蛋白中得到了体现[20]。诱饵可与多个效应子相互作用, 但特异性差, 因此R 与Avr的相互作用必须是特异性的, 这些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最终决定何种相互作用启动过敏性坏死信号途径[20]。

3结语

近年来,关于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分子机制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植物抗病机制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开展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及交叉进化等方面机制的认识,而且可以为作物疾病防治及抗病基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及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植物-病原菌互作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对双子叶植物,尤其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而对于单子叶植物的抗病分子机理所知甚少;许多农作物都是单子叶植物,因此对它们抗病机制的研究急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很多学者着手于细菌、真菌及卵菌的基因组研究,这为进一步、广泛地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Ausubel FM. Are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pathways in plants and animals conserved? Nat Immunol 2005; 6(10): 973-981.

[2] Jones JD, Dangl JL.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Nature 2006; 444(7117): 32-39.

[3] Felix, G., Duran, J.D., V olko, S., Boller, T. Plants have a sensitive perception system for the most conserved domain of bacterial flagellin. Plant J.1999; 18, 265 -276.

[4] Gómez-Gómez L, Felix G, Boller T . A single locus determines sensitivity to

bacterial flagelli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J ,1999;18:227-284.

[5] Gómez-Gómez, L.and Boller, T. FLS2: an LRR receptor-like kinase involved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bacterial elicitor flagellin in Arabidopsis. Mol. Cell 5,2000 ;1003–1011

[6] Zipfel C, Kunze G, Chinchilla D, Caniard A, Jones JDG, Boller T, Felix G. Perception of the bacterial PAMP EF-Tu by the receptor EFR restricts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Cell ,2006;125:749–760

[7] Asai, T., Tena, G., Plonikova, J., Willmann, M., Chiu, W.L.,Gomez-Gomez, L.,Boller, T., Ausubel, F.M., and Sheen, J. 2002. MAP kinase signaling cascade in Arabidopsis innate immunity. Nature 415:977-983.

[8] Jones JD, Dangl JL.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Nature 2006; 444(7117): 323-9.

[9] Keen NT. Gene-for-gene complementarity in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 Annu Rev Genet 1990; 24: 447-63.

[10] Deslandes L, Olivier J, Peeters N, Feng DX, Khounlotham M, Boucher C, et al.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RRS1-R, a pro -tein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 and PopP2, a type III effector targeted to the plant nucleu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3; 100(13): 8024-9. [11] Jia Y, McAdams SA, Bryan GT, Hershey HP, Valent B. Direct in -teraction of resistance gene and avirulence gene product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nce. EMBO J 2000; 19(15): 4004-14. [12] Lahaye T. Illuminat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gene-for-gene resistance; Arabidopsis thaliana RRS1-R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Ralstonia solanacearum popP2. Trends Plant Sci 2004; 9(1): 1-4.

[13] Dodds PN, Lawrence GJ, Catanzariti AM, Teh T, Wang CI, Ay -liffe MA, et al . Direct protein interaction underlies gene-for-gene specificity and coevolution of the flax resistance genes and flax rust avirulence gen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23): 8888-93.

[14] Ueda H, Yamaguchi Y, Sano H.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obacco mosaic virus helicase domain and the ATP-bound re -sistance protein, N factor during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in tobacco plants. Plant Mol Biol 2006; 61(1/2): 31-45.

[15] Shao F, Golstein C, Ade J, Stoutemyer M, Dixon JE, Innes RW. Cleavage of Arabidopsis PBS1 by a bacterial type III effector. Science 2003; 301(5637): 1230-3.

[16] Suomeng Dong, Weixiao Yin, Guanghui Kong, Xinyu Yang.Phytophthora sojae Avirulence Effector Avr3b is a Secreted NADH and ADP-ribose Pyrophosphorylase that Modulates Plant Immunity. Plos Pathogens 2011;7(11):1-18

[17] van der Hoorn RA, Kamoun S. From guard to decoy: A new model for perception of plant pathogen effectors. Plant Cell ,2008; 20(8): 2009-17.

[18] Yang B, Sugio A, White FF. Os8N3 is a host disease-susceptibili -ty gene for bacterial blight of r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103(27): 10503-8.

[19] Mucyn TS, Wu AJ, Balmuth AL, Arasteh JM, Rathjen JP. Regula-tion of tomato Prf by Pto-like protein kinases.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09; 22(4): 391-401.

[20] Collier SM, Moffett P. NB-LRRs work a ―bait and switch‖ on pathogens. Trends Plant Sci 2009; 14(10): 521-9.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姓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系) 摘要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较之其他生产系统具有很多优越性。本文简介了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并对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发展作了一定的展望和讨论。 关键词植物抗体; 口服疫苗; 药用蛋白;转基因; 生物反应器 植物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反应器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类, 是指通过基因工程途径, 以常见的农作物作为化学工厂,通过大规模种植生产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医用蛋白、工农业用酶、特殊碳水化合物、生物可降解塑料、脂类及其他一些次生代谢产物等生物制剂的方法[1]。 1 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内容 1.1植物抗体(plantibody) 抗体(antibody) 是动物体液中的一系列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Ig) 。它们可介导动物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植物体内表达编码抗体或抗体片段(如Fab 片段和Fv 片段) ,获得的产物就称为植物抗体。植物抗体最大的优点是使生产抗体更加方便和廉价。尤其在生产单克隆抗体方面,利用植物生产要比杂交瘤细胞低廉的多。据估计,在250 m2 的温室中利用苜蓿生产IgG的成本约为500~600美元/ g ,而利用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的成本约为5 000 美元/g 。因此,利用植物生产抗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的抗体包括完整的抗体分子、分泌型抗体IgA、IgG、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 、Fab 片段、双特异性scFv 片段以及嵌合型抗体等不同类型的抗体。 植物不仅作为生物反应器器生产抗体用于医药产业,而且植物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在植物抗病育种上也很值得研究。Fecker 等将抗甜菜坏色黄脉病毒(BNYVV) 的外壳蛋白基因的scFv 转化烟草,产生的scFv 定位于细胞质中或通过末端的连接信号肽而分泌到质外体,结果发现转scFv 的植株出现症状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Tavladoraki 等将抗菊芋斑驳病毒(AMCV) 的外壳蛋白基因的scFv 转入烟草后,发现感病率下降50~60 % ,出现症状的时间也明显迟于对照。LeGall 等将针对僵顶病植原体主要膜蛋白的scFv 转入烟草中,并通过细菌信号肽把scFv 定位到质外体,将转基因烟草接穗嫁接到被植原体侵染的砧木上,没有表现病症,而对照的非转基因接穗却出现严重的僵顶病症状甚至死亡。 另外,在植物细胞中表达具有催化或钝化酶和激素作用的抗体,从而对细胞代谢进行调节,这对于植物代谢机理的研究非常有用。Owen 等将植物光敏色素单链Fab 抗体转入烟草中,转基因烟草光敏色素下降40 % ,而且该转基因烟草种子表现出异常的依赖光敏色素萌发的能力。Shimada等在烟草内质网中高效表达了抗赤霉素前体分子A19/ 24 的scFv ,A19 和A24 分别是A1 和A4 的前体,转基因烟草中A1含量降低并表现矮化[2]。 1.2口服疫苗(edible vaccine)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96319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Fc受体 B.C3受体 C.IPS受体 D.E受体 E.SmIg 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粒细胞

大学植物学试题及答案汇总-植物学题库及答案

植物学复习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 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形成颈卵器。( ) 2.所有高等植物都具有世代交替, 同时都具有异孢现象。( )

川农远程继续教育《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 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 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 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 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 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精品)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异嗜性抗原 3.细胞因子 4. 调理作用 5. 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 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 转化酶是: A.C3b4b B.C4b2b C.C 3bBb D.C3bnBb E.C4bnBb 3. 抗原表位: A.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1个Fab和2个Fc B.1个Fc C.2个Fab D.2个Fab和1个Fc E.1 个F(ab′)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7.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植物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云南农业大学20-20学年学期期末考试 《植物学》试卷(A卷) (课程代码:301100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原生质与原生质体: 2、等面叶与异面叶: 3、?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 4、单雌蕊与复雌蕊: 5、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根的最前端数毫米的部分称__________。它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部分。 2、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文书写,是由瑞典植物学家__________创立的。 3、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________,它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4、被子植物生活史存在二个基本阶段即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 5、蔷薇科有四个亚科,分别是:__________亚科、__________亚科、__________亚科和__________亚科。 6、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 7、说出下列植物所属的科: 南瓜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白菜____________; 棉花____________;枇杷____________;马铃薯____________;

8、植物界各大类群中,称为孢子植物的有藻类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 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9、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_____次,细胞核分裂_____次,分裂结果形成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_________。 10、下列植物中,人们食用的是植物哪一部分或哪种器官。 芹菜________,西瓜________,花生________,苹果________。 11、十字花科的植物如油菜子房由__________个心皮组成,具有__________室,由___ ________开。发育成果实后成熟时沿__________开裂,这类果实称__________果。 12、小麦种子的胚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胚根具有_______ _;胚芽具有________;胚轴的一侧为子叶,有________片,子叶又称为________;在胚轴的另一侧与子叶相对处,还有一片薄膜状突起,称为________。 13、蝶形花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为__________花冠,__________雄蕊和__________果。 三、单选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 1、?被子植物生活史中,两个时代交替的转折点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花粉和胚囊发育成熟 ?C?减数分裂和种子萌发?D?胚形成和种子萌发 2、蛋白质合成是在哪一种细胞器上进行的?()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 3、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有的植物的种子具假种皮,它们是由以下何种结构发育来的?() A子房壁B珠心C珠柄或胎座D种皮上的表皮毛。

--临床免疫学凝集反应

第五章凝集反应 本章考点 1.概述 2.直接凝集反应 3.间接凝集反应 第一节概述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由于凝集反应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从方法上来讲,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0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Widal反应、Wel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分为4类:①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②反向间接凝集反应;③间接凝集抑制反应;④协同凝集反应。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PTI和ETI。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的免疫反应PTI 是植物限制病原菌增殖的第一层反应,效益分子(effectors)引发的免疫反应ETI是植物的第二层防卫反应。本文主要对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的免疫反应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广泛地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PTI;ETI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抗性,与动物可通过位移来避免侵染所不同的是,植物几乎不能发生移动,只有通过启动内部免疫系统来克服侵染,植物的先天免疫是适应的结果是同其他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识别病原物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激活体内信号途径,诱导防卫反应, 限制病原物的入侵, 这种抗性称为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1]。为了成功侵染植物,病原微生物进化了效应子(effector)蛋白来抑制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同时,植物进化了R基因来监控、识别效应子, 引起细胞过敏性坏死(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限制病原物的入侵,这种抗性叫效应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2]。 1 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 1.1植物的PAMPs PAMPs是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的一些保守分子。因为这些分子不是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而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它们也被称为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AMPs)。目前在植物中确定的PAMPs有:flg22和elf18,csp15,以及脂多糖,还有在真菌和卵菌中的麦角固醇,几丁质和葡聚糖等。有研究证明在水稻中发现了两个包含LysM结构域的真菌细胞壁激发子,LysM 结构域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与寡聚糖和几丁质的结合有关,在豆科植物中克隆了两个具有LysM结构域的受体蛋白激酶,是致瘤因子(Nod-factor)的受体,在根瘤菌和植物共生中必不可少,这说明PAMPs在其它方面的功能。在这些PAMPs中flg22和elf18的研究比较深入,Felix 等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同种异型抗原(A ) A.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 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 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 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2.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 哪两类Ig的H链有4个CH功能区:(B ) A. IgA 和IgG B . IgE 和IgM C. IgD 和IgG D . IgA 和IgM E. IgD 和IgE 4 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 转化酶是(A) 5 半抗原:(D ) A 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 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 NK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MHC限制性有关(A)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E.①+④ 7. 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D C. C14325-9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区区区 区区 9 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E ) A 网络性 B 重叠性 C 多效性 D 高效性 E 特异性 10 .人类的MHC定位的染色体是D A. 第9对染色体B .第17对染色体C.第2对染色体D.第6对染色体 E 第22 对染色体 11 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C ) A. 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2 IgG 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B 段+FC段 (ab' )2 段+PFC 段 段+PFC段 段+Fc段 (ab' )2 段+Fc 段 13.免疫对机体(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C?有利也有害 D. 有害 E.无利也无害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是植物古老的防御系统,正是由于这一系统的存在使得能够侵染植物的病原物只是微生物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有害生物则被拒之门外。“免疫”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动物学家对脊椎动物的研究,后来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也和脊椎动物一样存在一套类似免疫系统。脊椎动物形成了一套复杂的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体系,涉及对特定病原体的识别和抗体及针对特定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即我们生来就有的防线,是先天免疫功能。这种功能取决于身体中先天已经编好程序的、由树状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和抗菌肽等对微生物的识别。植物由于没有哺乳动物的移动防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因此依靠每个细胞的先天免疫力以及从感染点在植物内各处发送的信号来进行免疫。植物先天免疫系统是病原菌入侵突破了植物第一道防线(植物体的机械障碍)之后的防御系统。 Jones 和 Dangl(2006)依据当前植物先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拉链模式(a four phased ‘zigzag’ model),为认识植物先天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认识。Bent和Mackey(2007)对这个新的四阶段模式进行了更详细的注解(图1)。这个新的模式甚至被大家誉为植物病理学新的“中心法则”,这个重要的模式阐述了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这个模式中病原物与植物的互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s)识别微生物保守的PAMPs,激活PAMPs分子引发的植物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使得大多数的病原物不能致病;第二个阶段,某些进化的病原物分泌出一些毒性因子,这些毒性因子抑制PTI导致植物产生效应因子激活的感病性(effector-triggered susceptibility, ETS);第三个阶段,植物进化出专一的R基因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物特异拥有的效应因子,产生效应因子激活的免疫反应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ETI加速和放大PTI使植物产生抗病性;第四个阶段,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迫使病原物产生新的效应因子或者增加新的额外的效应因子来抑制ETI,而植物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产生新的R基因以激活ETI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R基因在植物抗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的基础免疫反应将许多潜在的病原物拒之门外。 (1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的先天免疫反应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的先天免疫反应是植物“自己”与“非己”识别,对入侵物的识别是免疫防御的起始,最终引发防御反应系统。这种“非己”识别是植物细胞膜表面存在的某些特异的、可溶的或与细胞膜结合的模式识别受体对微生物的表面物质的识别,这些物质称为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2) 病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s是一类寄主中不存在的,进化上保守的,对于病原物的生存来说有重要功能的分子(Gómez-Gómez and Boller, 2002; Nürnberger and Brunner, 2002)。在动物中PAMPs主要包括病原菌表面的蛋白质,核酸及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s)等。各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加起来超过1000种(Mackey and McFall,2006)。 以产生氧爆破(oxidative burst)、乙烯增加和对病原菌的抗性(Kunze et al., 2004)。由于植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 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形成颈卵器。( ) 2.所有高等植物都具有世代交替, 同时都具有异孢现象。( ) 3.在高等植物中,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是寄生的,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独立生活的,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也是寄生的。( ) 4.植物界根据颜色不同, 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 ) 5. 单倍体是指植物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 )

植物保护学名词解释

植物保护学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元素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 2、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3、微量元素:铁硼锰铜钼锌氯。 4、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5、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6、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7、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8、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必需。 9、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10、容量因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 11、化学有效养分: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12、土壤的缓冲因素(缓冲力或缓冲容量):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关系。 13、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4、质流: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15、扩散:由于根对周围养分离子的吸收造成根表与周围土壤的养分浓度梯度差,土体养分顺着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 16、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存在浓度差时,将导致离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17、根系密度: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 18、养分累积: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高于养分的吸收速率,这时根际的养分浓度高于土体的养分浓度。 19、养分亏缺:根系吸收土壤溶液中养分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植物学试题及答案十套

植物学(1)第一套试题(详细答案统一放在了最后) 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得填“+”,错得填“—”并将错得改正) 1、质体就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得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得伸长区与成熟区。( ) 3、根得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得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就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得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都就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得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得雄蕊。( ) 9、双受精就是种子植物得重要特征之一、() 10、桃与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得基本结构包括与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与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得不同,可分为与。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得就是组织、 4、植物种子就是由,与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与两部分,前者称种子, 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得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得部分呈形。6、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茎得初生结构均包括、与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得初生结构包括、与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得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得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与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得花可分为、、、、与六部分。其中最主要得部分就是 与、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与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 般只留下与。 11、被子植物细胞得减数分裂在植物得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得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 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 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导管与管胞; B。管胞; C、筛管; D、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得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就是。 A、种脊; B。种脐; 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与原形成层属于。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得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厚角组织; B、厚壁组织; 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薄壁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得结构,哪一些都就是茎得变态? 。 A、皂荚得分枝刺,葡萄与豌豆得卷须; B、马铃薯、姜、荸荠、芋头; C、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蔷薇与刺槐(洋槐)得刺,豌豆得卷须 8、具得花为整齐花、 A、舌状花冠; B、唇形花冠; C。蝶形花冠; D。十字花冠 9、豆角得胎座就是。 A。边缘胎座; B、侧膜胎座; C、中轴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FXT

植物保护复习题及答案 (专科)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

E3泛素连接酶调控植物抗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16627345.html, E3泛素连接酶调控植物抗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杨玖霞 张浩 王志龙 王旭丽 王国梁 来源:《植物保护》2015年第04期 摘要 生物胁迫是影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植物界研究方向涉及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由泛素介导的降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为精细的调控体系,涉及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体对周围环境适应的调控等过程。E3泛素连接酶因对底物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被认为是泛素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E3泛素连接酶分为4个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不同的E3家族成员可以参与植物抗病免疫反应的各个过程。本文在简要概括E3泛素连接酶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植物抗病害方面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抗病机理解析及抗病品种研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UPS;泛素化;E3泛素连接酶;PTI;ETI 中图分类号: S 4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4.001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E3 ligases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Yang Jiuxia1,2,Zhang Hao1,2,Wang Zhilong1,Wang Xuli2,Wang Guoliang1,2 (1. College of Agronomy,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410128,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100193, Chin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