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_周年兴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_周年兴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_周年兴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_周年兴

第26卷第9期2006年9月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 Vol.26,No.9Sep.,2006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周年兴1,俞孔坚2,黄震方1

(1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21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050);国家/2110二期工程重大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5-09-13;修订日期:2006-03-27

作者简介:周年兴(1976~),男,浙江江山人,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学研究.E -mail:z houni anxi 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ina (No.40471050);Chi na National /2110Key Projec ts

Received date :2005-09-13;Accepted date :2006-03-27

B iography :Z HO U,Ni an -Xing,Ph.D.,mainly engaged in l andscape planning and l andscape ecology.E -mail:zhounianx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在对绿道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的发展及其主要阶段。分析了绿道的生态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探讨了绿道规划的方法,及绿道设计的5个方面:绿道宽度的设计、绿道与居住地的距离、绿道与机动车的交叉设计、绿道的路面和配套设施设计、绿道设计的人文关怀。最后回顾了绿道在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分析了绿道对我国自然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绿道;自然保护;开放空间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9-3108-09 中图分类号:Q149,S73112,TU984 文献标识码:A

Perspectives on greenway development

ZHOU Nian -Xing 1,YU Kong -Jian 2,HUANG Zhen -Fang 1 (1.College o f Geo 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 nive rsity ,Nanjing 210097,China ; 2.Graduate School o f Landscape Archite cture ,Pe king U nive rsity ,Bei jing 100871,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9):3108~3116.

Abstract :Greenway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ocus of research in interdisciplina ry fields suc h as Conse rva tion Biology,Landscape Ecology,Urban Planning,and Landscape Architec ture.This gro wing researc h inte rest parallels the popular rise of a greenways move ment,which has gained conside rable momentum in many place s around the world since the 1990s.Because of th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term is being used,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arious conceptual and functional de finitions of greenways.With the c haracter of linear elements and the esse nce of c onnectivity emphasized,it describes five periods of greenwa y development:(1)initial greenway planning (1867-1900);(2)landscape arc hitectural gree nway planning (1900to 1945);(3)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decades (1960s and 1970s);(4)the naming of the greenway movement (1980s and 1990s);

(5)the beginning of an inte rnational greenway move ment (1990s -present ).The article also identifie s four major func tions of greenways:(1)providing corridors for wildlife move ment;(2)rendering opportunities f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3)boost 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nd regional ec onomies;and (4)acco mmodating a range of human values suc h as social e xchanges,cultural preservation,historical commemoration,and aesthetic enhanc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greenways,this article discusse s a strategic c oncept of landsc ape planning.These stra tegies a re defined as protective,de fensive,offe nsive and opportunistic.The se ven steps of planning process have also been re viewed.The designs of greenways should deal with such issues as:(1)the width of the corridor;(2)the location of greenways;(3)the intercross be tween greenway and motorized -way;(4)greenwa y .s surface and the affiliated infra structure;and (5)the inclination of human ca ring.

As far as the re search progress and planning prac tice of greenways in China are concerned,several weaknesses including scare researc h documents,no dissertation on greenways,weak public awareness,and few greenway projec ts have been rec ognized.Being a c omponent of ecologically significant natural systems,greenwa ys bear potent ials in building natural conserva tion network in

China and will be helpful to shape city open space and gree n system.It also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use of greenway with historic heri tage and cultural values.At last,the potential use of recreational greenway will be highlighted in the mass -tourism era.Key words :greenways;na ture conse rva tion;ope n space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greenways)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言

[1~4],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greenways move ment)[5]。然而,国内对绿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当缺乏。对国外的绿道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加以回顾、借鉴,将有助于绿道在我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1 绿道的概念

查5简明牛津字典6,green 指与环境有关或支持环境保护。way 指一个地区的通道、到达一个地区的线路或路径。因此,从词源上来看,greenwa y 是人们接近自然的通道,并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功能。绿道一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Whyte 所用

[6],之后在1987年首次被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 .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官方认可,将绿通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7]。Little 将其定义为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线)或转变为

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一个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聚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8]。并

将其划分为5种主要类型:1城市河流(或其他水体)廊道;o休闲绿道,如各种小径和小道;?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廊道;?风景道或历史线路;?综合性的绿道和网络系统。以上两种定义被广泛引用,前一种定义反映了与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所不同的强调人的可进入性,后一种定义更加明确了几种不同的绿道类型。

随后,Ahern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9]。该定义强调了5点:1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o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

与绿道相关的术语有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s)

[10~12]、栖息地网络(habitat networks)[13]、野生动物廊道(wildlife corridor)

[14,15]、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16,17]、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s)[18]、环境廊道(environmental corridors)[18]、景观连接(landscape linkages)[19,20]等。2 绿道的发展

尽管最近人们才开始广泛关注绿道,才将其作为保护生态结构和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作为开放空间规划的中心。但绿道发展历史悠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绿道就已经成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21,22]。

211 第1阶段(1867~190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大多数文献认为[8,22,23]

,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 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 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km 2

,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212 第2阶段(1900~1945年):景观设计师的绿道规划

这一阶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 、Eliot ò和Henry W right,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 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 wis 和Clark 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km 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km 。Eliot ò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 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 wn)的绿色31099期周年兴 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3110生态学报26卷

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213第3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规划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环保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了3个绿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学者。Philip Le wis(University o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制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并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l)[18]。Iran Mc Har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所著的5设计结合自然6,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24]。Ervin Zub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25]。

214第4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绿道运动的命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e首次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215第5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

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集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有关绿道的互联网也铺天盖地。

也有学者将绿道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23]:第1阶段为绿道的萌芽阶段(约公元前1700年至1960年),主要有连接开放空间的各种轴线、林荫大道、公园道、河流廊道等形式,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景观轴;第2阶段为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约1960年至1985年),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各种小径提供了人们通往河流、山脉等自然廊道的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第3阶段为多目标的绿道(约1985年以后),其功能通常包括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源保护、教育、城市美化、休闲和其他功能。

3绿道的功能

311生态功能

绿道的生态学意义是绿道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道的生态功能主要在于:1绿道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过程,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26];o绿道可以保护内部生境以免受外部的干扰,成为生物保护的栖息地;?根据集合种群理论和岛屿地理学理论,绿道可以减轻景观的破碎化[15,27];?绿道最主要的生态功能在于提供了动物运动的通道,使物种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以季节性觅食,增加物种基因交流,还可以通过在不同栖息地之间迁徙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15]。但绿道也存在许多生态学方面的负面影响:1野生动物的廊道具有可争议性:主要是由于有些野生动物无须廊道便可在景观中扩散,很少有证据证明目标物种沿着预定的廊道进行扩散,廊道加速了外来物种和疾病的入侵[28];o保护大的斑块与通过廊道减少破碎化之间存在争议(即SLOSS的争论);?景观中的廊道可导致同质性,从而丧失文化景观的特色[9]。

312休闲游憩功能

随着休闲社会的到来,尤其在大都市区中,现代休闲功能已经成为绿道的重要功能。Shafer在实际野外调查中证实了绿道的休闲游憩功能,约3P4的使用者属于休闲功能,20%的使用者兼有游憩和通勤的功能,而仅有少于7%的使用者属于通勤[29]。在绿道的休闲功能中,主要有自行车、步行和跑步,而绝大多数三者兼有。调查中表明,独自一人是绿道使用者中大多数的行为选择,其次是和家人或朋友。而绿道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健康与舒适、接近自然区域、可进入的休闲机会以及社区自豪感。

313经济发展功能

绿道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绿道的建立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带动整个地区的商业繁荣,例如,俄亥俄州沃伦县(Warren County)的麦阿密风景小道(Little Miami Scenic Trail)每年15~1715万的使用

者为当地社区带来了超过200万美元以上的旅游收入,还间接为当地带来了年均277万美元的商业收入[30];绿道作为一种公共环境资源,大大提升了周边房地产的价值[4];绿道的使用可以降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314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

绿道的社会文化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Le wis较早的注意到了绿道的教育功能[18]。同其他任何形式的开放空间相比,绿道更具有社会和个人的交流功能。90%的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在自然廊道的两侧[18],因此绿道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具有纪念价值[31]。

景观的破碎化严重威胁到了景观的美学价值。绿道将破碎化的景观通过线性自然要素连接起来,维系和增强了景观的美学价值。其典型例子就是风景道(scenic routes),它是指道路两旁拥有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使旅行者能够欣赏到自然、历史、地质、景观和文化活动(它是绿道中的一种)[8],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

从绿道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体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Little认为绿道源自19世纪的公园道(parkway)和绿化带(greenbelt)的融合,其最初的功能是提供风景优美的车道以供休闲之用[8];在其后的一战和二战期间,绿道便出现了更加有层次结构、组织结构和专门化的休闲项目;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更加注重了绿道开发的经济功能,但同时也唤起了环境教育功能、历史和审美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绿道更加关注生态价值,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近,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功能[31]。绿道功能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体现多目标。随着土地获得难度的增加,单一目标的绿道往往很难实现[23]。但多目标的绿道其各功能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尤其是生物保护和休闲之间,需要通过加强管理、限制使用等手段协调冲突[32]。

4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411绿道的规划方法

绿道规划并不是综合性的景观规划,而是只关注在大片景观基质中构建线性网络空间的专项规划。虽然绿道的规划实践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只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将绿道作为系统的规划纳入到景观保护和规划中,纳入到开放空间的规划中[33]。

41111绿道规划的战略决策对于绿道规划而言,其战略目标是防止或减轻破碎化、土地退化、城市扩展和无法控制的土地利用改变,建立一个支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损害景观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有4种主要的战略决策[9]:1保护(protective):当现有的景观支持可持续的过程和格局,应当采用保护战略。通过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控制保护景观网络和线性要素。o保卫(defensive):当现有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或者核心区已经孤立,应当采用保卫战略。通过建立缓冲区等形式保护网络中的核心区。?进攻(offensive):当规划已有清楚的目标需要建立一种更优的景观格局,应该采用进攻战略。主要目标是在非友好的景观基质中将孤立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通过廊道或绿道联系起来。?机会(opportunistic):当规划区域中包含有特定的要素或格局,并有机会成为绿道规划中的一部分,应该采用机会战略。例如美国铁路绿道系统(rai-l to-trail),就是通过机会战略将废弃的铁路转变为绿道。

41112绿道规划方法绿道规划一般应基于土地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之上[34,35],从而确定绿道的潜在位置。适宜性分析一般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并运用GIS等现代分析技术将生物保护、休闲和廊道作为主要要素进行考虑,其中生物保护的权重值最高。不少文献提到了绿道规划的方法[36,37],以下两种方法基本相同,但有所侧重。

Linehan等人基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分区规划的反向思维进行绿道的规划,包括了七个步骤[36]:1土地覆被(landcover)评估,包括植被、水文等资料;o野生动物评估,包括物种清单、种群、指示物种等;?生境评估和适宜性分析,主要评估物种所在的栖息地的斑块大小、形状、植被覆盖、质量等特性;?节点分析,运用图形理论分析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连接度分析,运用引力模型等分析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网

络分析,通常用a和r系数进行评估[38]。其中,a=L-V+1

2V+5(L为连接数,V为节点);r=

L

3(V-2)(S)(L为

3111

9期周年兴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3112生态学报26卷

连接数,V为节点,S为连接的适宜性指数);?评估,多种选择的比较。

Conine等人则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包括7个步骤[37]:1确定目标,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当地社区的绿道需求;o对需求地区进行评估,包括该地区的主要居住地、游憩设施、工作场所、商业设施;?确定潜在的连接通道,例如河流、交通廊道、市政管线设施等;?适应性分析,通过确定影响因子并确定权重值分析最适宜建设的绿道;?评估可达性,有些绿道尽管有很好的适宜性但缺乏可达性不适合于建设绿道;?划定廊道,在需求和连接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若干条可能建设的绿道;?评估,对几种可能的绿道在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可辩护的规划决策。

412绿道的设计

在规划阶段解决了绿道的布局问题之后,绿道的设计成为关键。

41211绿道宽度的设计廊道的宽度成为绿道设计、实施和管理当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4,15,30,39,40]。廊道的边缘效应决定了其宽度,廊道内部的栖息地质量、周边的栖息地质量、人类利用方式、目标保护物种和廊道的长度等因素决定了廊道的宽度[15]。Csuti认为森林的边缘效应的穿透能力一般介于200~600m之间,因此,廊道的宽度小于1200m就很难拥有一个内部生境[41]。但廊道也不宜过宽,否则会增长动物的行走时间,增加暴露于捕食者的机会。Harris和Atkins还根据廊道的功能周期确定最小宽度[42]:廊道功能体现在星期和月的周期,建议廊道的宽度为9~9115m;廊道功能体现为年的周期,建议廊道的宽度为9115~915m;廊道功能体现为十年或百年的周期,建议廊道的宽度大于915m。如果缺少详细的生物调查和分析时,绿道设计可参考以下一般的生态标准:最小的线性廊道宽度为9m[41];最小的带状廊道宽度为61m[43];河流廊道的最小宽度为15m[44];带有高地的河流廊道的最小宽度为402m[44];濒水的丘陵廊道最小宽度为2714m[45]。

但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绿道或小道而言,其宽度主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一般认为,小道宽度城市地区最小413m,郊区317m,乡村3m;如果能够排除自行车和滑板类使用者,小道宽度城市地区最小3m,郊区214m,乡村115m[30]。

如果在廊道中建设小道,出于生物保护的考虑,应该采用尽可能宽的廊道,尽可能窄和非硬质的小径,同时限制廊道周边的土地利用,尽量采用低密度的开发类型[46]。

41212绿道与居住中心的距离Gobster证实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14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不同尺度的绿道在距离衰减方面有所不同,地方性的绿道衰减得较为强烈,而全国性的绿道则要相对弱一些。对于地方性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自8km范围内;区域性的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自916~32km范围内;而全国性的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自32km以外。因此,规划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而地方性的绿道,规划师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65岁以上,具有更加强烈的距离衰减特征),8km的服务半径仍然过大,因此,一般建议为116km的服务半径[47,48]。

41213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在绿道的设计过程中,难免要与机动车道交叉。机动车道阻碍了绿道内物种和人类活动的正常流动,产生了消极影响[15]:野生动物和车辆的撞击造成野生动物的死亡率的升高;外来种的入侵;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49]。目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法用来重建栖息地间的连接和阻止野生动物与车辆的撞击,并且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野生动物的地下通道、隧道,车灯反射器、红外线传感器,夜间限速等措施。中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就在藏羚羊迁徙的路线上架起了天桥,虽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但保护了一个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绿道(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30]。

41214绿道的路面和配套设施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沥青铺砌的路面最受欢迎,同时也适合高强度的使用。该种类型尤其适用于残疾人和带婴儿的人群使用。但他减少了绿道亲近自然的程度,并且可能和生态功能有所冲突,也并不很受部分步行者、骑马者和自行车爱好者的欢迎。非铺装路面(如土路、砾石)比较亲近

自然,但不适合高强度的使用。不同的路面同时也选择性地限制了不同的使用者

[47]。路面的设计还应考虑坡度,步行者无需考虑坡度影响,但轮椅使用者和滑板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3%,最大不超过5%;自行车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3%,最大不超过8%;而骑马者坡度最大不超过10%[30]。

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室、饮水处、休息椅、自行车租赁和修理、野餐区、健身设施、急救电话、垃圾箱、小货店和标志系统等。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4,30]。

41215 绿道设计的人文关怀 绿道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滑雪者、骑马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了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并且沟通了休闲、居住、工作等功能空间,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Lusk 提倡绿道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0理论和/场所0精神并作为绿道设计的准则1。

5 绿道的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绿道的研究多数属于国外概念的引进

[50~53],少量的研究探讨了绿道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4~57]。俞孔坚等人运用GIS 技术方法,在采用累积阻力面计算绿道适宜性的基础上,对台

州市的遗产廊道(文化类绿道)进行了评估[35]。

国内的绿道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6中指出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绿色通道建设,应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县、乡道路沿线绿化,应以防风固土,改善环境为主要功能。河渠、堤坝、水库沿线绿化应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但这些绿地总体上还停留在小尺度、小范围、简单的绿化和美化上,与绿道功能的综合性和生态性功能仍有所差距。

国内绿道研究和实践同公众意识薄弱有关。绿道的实践必须依赖于公众和政府的意识,因为其土地的获得和实施需要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

6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611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是属于/散点状0的,也就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岛屿,孤立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岛屿式0的保护只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区,或者只适合面积巨大的保护区[58]。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破碎化和数量的剧减已经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巨

大的威胁,而在东部地区尤其激烈。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59],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西海岸的湿地绿道系统以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60]。绿道途径对于建构我国的自然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构建绿道网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612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56],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在南京都市圈绿色空间规划中,在城市尺度范围内,规划了3条绿道并且交叉成网络,包括沿城墙环形绿道、林荫道绿道、内秦淮河绿道。在社区尺度上,则主要是将绿道通过多种手段延伸至社区尺度

[61]。31139期周年兴 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1Lusk A C.G uidelines for greenways:determining the dis tance to,features of,and human needs me t by destinations on mult-i use corridors 1Doc toral Dis sertation of Universi ty of M ichigan,2002

3114生态学报26卷

613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点上的文物保护到面上的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到线性廊道的保护。而目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大多只侧重于单个遗产或某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将绿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形成遗产廊道、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线性的概念,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虽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评定了/剑门蜀道0这种线性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对遗产廊道或线性遗产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但许多学者已经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遗产廊道等线性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57]。

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与绿道相关的线性遗产有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项)、国家历史道(national historic trail)(14项)、国家风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项)、公园道(parkway)(6项)、河流区(river area)(14项)、海岸线P湖岸线(seashore P lakeshore)(14项),占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遗产总数的14%[62]。

614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

在区域旅游规划或景区、景点的规划当中,可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63],可以改善整个旅游区的品质,提高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References:

[1]Daws on K J.A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Georgia.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27~43.

[2]Wal msley A.Greenways and the making of urb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81~127.

[3]Thorne 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 cape ecology:a foundati on for greenway desi gn.In:Smi th D S ed.The ecology of greenways.Minneapoli s:Universi ty of Minnesota

Pres s,1993.23~41.

[4]Flink C A,Searns R M.Greenways:a guide to planning,design,and development.Washington:Island Press,1993.101~138.

[5]F bos J G,Ahern J eds.Greenway:the beginni ng of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Amsterdam:Elesevier,1996.

[6]Whyte W H.Sec uring open s pace for urban American:conservation easements.Washington:Urban Land Ins ti tute,1959.69.

[7]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missi on on Americans Outdoors.A mericans outdoors:the legacy,the challenge,with case studies.Washi ngton:Island Press,1987.209.

[8]Little C.Greenways for American.Baltimore:J ohns Hopkins Uni versity Pres s,1990.7~20.

[9]Ahern 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155.

[10]Cook E A,Van Lier 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an introduction.In:Cook E 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planni 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

Amsterdam:Elsevier,1994.1~11.

[11]Jongman R H G,K lvik M,Kristians en I.European ecological networks a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05~319.

[12]Bennett G,Wi t P.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 on of ecological networks:a revie w of proposals,plans and programmes.Ca mbridge,IUCN,2001.14~

17.

[13]Nos s R F,Larry H.Nodes,networks,and MUMs:pres erving di versity at all scales.Envi ronmental Manage ment,1986,10(3):299~309.

[14]Soul M E,Gilpin M E.The theory of wildlife c orridor capability.In:Sauders D A ed.The role of corridors.Autralia:Surrey Beatty&Sons Pty Li mited,

1991.1~8.

[15]Nos s R F.Wildli fe corridors.In:Smith D S ed.Ecology of Greenway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 innesota Pres s,1993.43~68.

[16]Kerks tra K,Vrijland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planning for indus trial agriculture:a proposed fra mework for rura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 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0,18:

275~287.

[17]Yu K J,Li D H,Chao L M.Ten l andscape s trategies to buil d urban ecological i nfras tructures.Pl anner,2001,17(6):9~13.

[18]Le wis P H.Quality corridors fo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rc hitec ture.1964,J anuary:31~40.

[19]Harris L D,Gallagher P B.New initiatives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the need for movement corridors.In:Mackintos h,G ed.Preservi ng communi ties and

corri dors.Was hington:Defenders of Wildli fe,1989.11~34.

[20]Bennett A E.Li nkages in the landscape:the role of corridors and connec ti vity in wildli fe cons ervati on.Cambridge,IUCN,2003.3~12.

[21]Fabos J G.Introduction and overvi 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s and potential s o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13.

[22]F bos J G.Greenway planni 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 ns and recent cas e stud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1~342.

[23]Searns R 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 cap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65~80.

[24]McHarg I.Design with nature.New York:J ohn Wiley&Sons Inc.1969.127~152.

[25]Zube E H,Brush R O,F bos 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ssess ment:value,perception,and res ource.Stroudsburg:D owden,Hutchinson and Ross,1975.

[26] Smith D S.An overview of greenways:thei r his tory,ecological context,and specific func tions.In:Smith D S ed.Ecology of greenways.M i 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3.1~21.

[27] Soul 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 use planning and wildlife mai ntenance:guidelines for conserving wildlife in an urban landscape.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 ociation,1991,3:313~323.

[28] Daniels R E.The role of ec ology in planning:some mis concept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 anning,1988,15:291~300.

[29] Shafer C S,Lee B K,Turner S.A tale of three greenway trai ls:s ome perceptions related to quality o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9:163

~168.

[30] Flink C A,Olka K,Searns R M.Trai ls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planning,desi gn,and management manual for mult-i us e trails(s econd editi on ).

Was hington:Island Pres s,2001.52~117.

[31] Bischoff A.Greenways as vehicles for expr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317~325.

[32] Cole D N.M inimiz ing conflict between recreation and nature c onservation.In:Smith D S ed.Ecology of greenways.Minneapolis:Universi ty of Minnesota

Pres s ,1993.105~122.

[33] Ahern J.Pl anning and des ign for an extensive open s pace system:linki ng landscape structure to fun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 ng,1991,21:131

~145.

[34] Miller W,Collins M G,Steiner F R,et al .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 t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 ng,1998,42:91~105.

[35] Yu K J,Li W,Li D H,et al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heri tage corri dor i n rapidly urbani zing re gion:a case study of Taiz hou Ci ty.Geographic Research,

2005,24(1):69~75.

[36] Li nehan J ,Gross M ,Finn J.Greenway planning:devel oping a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 ng,1995,33:179~

193.

[37] Conines A,Xiang W N,Young J,e t al .Planning for mul t-i purpose greenway in Concord,North Carol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271

~287.

[38] Cook 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s tructure indices for as sessing urban ecological n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8:269~280.

[39] Bueno J A,Ts ihrintzis V A,Alvarez L.South Florida greenways:a c 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ecol ogical reconnectivi ty of the 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247~266.

[40] Zhu Q,Yu,K J,Li D H.The width of ec ological corridor in landscape planni ng.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9):2406~2412.

[41] Cs uti B.Introduction,conservation corridors:counteri ng habi tat fragmentation.In:Huds on W 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linkages and biodiversi ty.Was hington:

Is land Press,1991.81~90.

[42] Harris L D,Atki ns K.Faunal movement corridors in Florida.In:Hudson W 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li nkages and biodivers ity.Was hington:Island Pres s,1991.

162~175.

[43] Forman R T T,Gord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 cape Ecology.Ne w York:Wiley,1986.619.

[44] Pace F.The Klamath corridors:preservi ng biodi versity in the Klamath National Fores t.In:Hudson W 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linkages and biodivers ity.

Was hington:Island Pres s,1991.105~116.

[45] Budd W W,Cohen P L,Saunders P R,e t al .Stream corridor management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determination of s tream -corridor widths.

Envi ronmental Manage ment,1987,11(5):587~597.

[46] Sinclair K E,Hes G R,Moorman C E,et al .Mammalian nest predators res pond to greenway width,lands cape conte xt and habit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1:277~293.

[47] Gobster P H.Perception and use of a metropolitan greenway s ys te m fo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 ng,1995,33:401~413.

[48] Gobster P H,Wes tphal L M.The human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ways:planning for recreation and relat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68:147~165.

[49] Smith D J.Impacts of roads on ecol ogical networks and integr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transportati on planning:Fl orida as a cas e study.In J ongman R ed.

Ecological networks and greenways:concept,desi gn,implement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73~93.

[50] Zhang W,Fan W J.Greenways and its functi on in urban areas.Urban Planning Overseas,2000,(3):40~42.

[51] Meng Y F.Greenway and i ts planning principles.Chinese J 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 tecture,2004,(5):14~18.

[52] Li T S,Wang P.Greenways and i ts ecological functions.Chinese J ournal of Ecology,2001,20(6):59~61.

[53] Li u B Y,Yu C.Greenway networks planni ng in U.S.A.and its apocalypse to us.Chines e 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 ture,2001,(6):77~81.

[54] Yu K J,Ye Z,Li D H,et al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 and patterns:a case s tudy of Zhongs han City.City Planni ng Review,1998,22

(4):14~17.

[55] Li u B Y,Xu W H.Strategic ideas of the greenways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province of Zhejiang.J ournal of Urban Fores try,2004,(2):14~18.

[56] Han X L.From greenbelt to greenways:a case s tudy of Beiji ng .s greenbel t.City Issues,2004,(2):27~31.

31159期周年兴 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

3116生态学报26卷

[57]Yu K J,Li D H,Li W.On es tablis hing the Great Canal region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strate gy and approach.Progres s in Geography,2004,23(1):1

~12.

[58]Jongman R H G.The context and concept of ec ological networks.In:J ongman R ed.Ec ological networks and greenways:concept,design,

implementati 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2004.7~33.

[59]Li D Q,Song Y L,Ouyang Z Y,et al.Researc h on the national fores try nature reserve sys te m pl an.Beijing:Chi na Land Press,2003.16~21.

[60]Hs ieh H L,Chen C P,Li n Y Y.Strategic pl anning for a wetland cons ervati on greenway along the wes t coast of Tai wan.Ocean&Coastal Management,

2004,47:257~272.

[61]Jim C Y,Chen 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prehensive greenspace planni ng based on lands 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compact Nanjing City,Ch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65:95~116.

[62]Zube E H.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 onal park sys t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7~25.

[63]Kent R L,Elliott C L.Scenic routes li nking and protect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features:a greenway 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341~355.

参考文献:

[17]俞孔坚,李迪华,潮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17(6):9~13.

[35]俞孔坚,李伟,李迪华,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以台州为例.地理研究,2005,24(1):69~75.

[40]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宽度.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50]张文,范文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51]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中国园林,2004,(5):14~18.

[52]李团胜,王萍.绿道及其生态学意义.生态学杂志,2001,20(6):59~61.

[53]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中国园林,2001,(6):77~81.

[54]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歌剧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城市规划,1998,22(4):14~17.

[55]刘滨谊,徐文辉.生态浙江绿道建设的战略设想.城市林业,2004,(2):14~18.

[56]韩西丽.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城市问题,2004,(2):27~31.

[57]俞孔坚,李迪华,李伟.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1~12.

[59]李迪强,宋延龄,欧阳志云,等.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16~21.

涞水县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规划重点 (4) 第三章城镇绿廊绿道分类及组成 (5) 第四章绿廊绿道系统规划设计 (6) 第五章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第六章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七章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八章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章保障措施 (17) 第十一章附则 (17)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涞水县水系、道路、公园等规划建设涞水县绿道绿廊体系,从而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城镇内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生态廊道。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推进全县绿道绿廊建设, 构建绿道绿廊网络,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等各项设施,深入发掘绿道绿廊的综合功能,建立绿道绿廊运营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和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及经济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条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的原则; 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全县形成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县城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4、《县城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5、《全国园林县城评选标准》(2004) 6、《县城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县城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文件; 8、《县城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9、《县城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令) 1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建设部2002年240号) 11、《县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12、《河北省县城规划条例》(2000) 1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冀建城〔2012〕48号) 14、《河北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冀建城[1998]309号 15、《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和《河北省园林县城评选办法》冀建城[2001]297号 16、《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7、《涞水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 18、《涞水县城区系统规划》(2009—2020)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涞水县行政辖区范围,其中核心区为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河南农业大学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专业讨论课 姓名:穆博 专业:2009级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田国行教授 学号:09202021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对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绿道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技术和构建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思想起源、概念和类型的演变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发展的历程,并划分了四个阶段。最后,对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绿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道;发展;演变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Abstract: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and extinction of species, increase of city resid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een space needs. our country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Greenway has more improntant rol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oncept, and the type of greenways were studi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way was analyzed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he bud of greenway, the ris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the theroy and technical tend to ripe.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greenway thero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greenway; development; evolution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0:46:11.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白国龙1 谢磊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1、身份证号码:41132819880303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2、身份证号码:41130319870520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都市绿道的建设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廊,犹如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绿色通道,是城市更具生命力,同时也能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布局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绿道;城市规划;城市特色;设计方法 1 城市特色与绿道建设 “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并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城市特色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构成。从传统意义的城市特色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特定的历史过程形成的。挖掘和发扬城市特色,并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是目前我国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一般情况下:绿道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绿道的空间特征使其具有串联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场所的特殊功能,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与城市自然生态格局有机结合,并有效传承和发扬城市文化要素,从而达到塑造城市特色要素的目的。 绿道建设在我国经历了理论引入、建设摸索、建设实践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绿道规划设计也从单纯进行慢行道的规划设计,到以突出城市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全方位的绿道规划设计。目前,各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活动在完成绿道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正开始从挖潜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体现文化特色方面入手,进行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 2 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主要思路与方法 绿道规划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现状调研、线路选择、绿道控制区划定、绿道服务设施规划、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交界面控制规划等内容。突出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应把握城市生态结构,结合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和城市意象的塑造,重点从绿道选线、绿道设施规划和绿道多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设计。 2.1 绿道选线 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绿道规划能否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好的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生态结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融入其中。绿道选线的重点是通过GIS技术,建立切合城市特点的选线模型,分析确定绿道线网的整体结构,然后通过现场踏勘和居民城市意象访谈,确定绿道网络的最终布局。 一个好的绿道选线模型应同时考虑土地适宜性(侧重绿道的供给)和绿道使用需求要求(侧重绿道使用者的需求),具体来说所谓土地适宜性分析,即对规划区域的生态本底、景观资源、设施基础等情况利用GIS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是明确哪些区域适宜建设绿道(如河流、生态廊道等),从而明确绿道可能的潜在位置。这一步的关键是把握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要素,包括生态结构与要素,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城市风貌特点等,将这些城市特色要素变为绿道选线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城市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到适合本城市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而绿道使用需求分析,则侧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休闲需求等方面对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的分析,明确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评估绿道使用需求。对此方面的分析,重点是把握城市居民的人文特点、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将其转化为可分析性语言进行相关分析。在进行以上分析基础上,还应该与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并现场踏勘,明确绿道建设的可能性,征求绿道通过的土地所有者、绿道使用者和绿道管理者的意见,把握城市意象,最终确定规划区域内绿道网络的总体布局。 2.2 绿道设施建设 绿道设施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通常采用驿站方式布局。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驿站的设置应与周边地区协调,布局合理且与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其规划布局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2.2.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通过设施功能设置、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塑造,突出地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道一面。同时还可以通过棕地改造、废弃设施改造等方式,创造富有创意、生态环保的驿站空间,体现绿道绿道、生态、环保的理念。 2.2.2 分级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对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驿站,按照级别设置布局标准和建设标准,明确每个等级驿站的建设内容,保证绿道的正常使用。同时与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布局各级驿站。 2.2.3 依托现状、区域协调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如城区内的驿站主要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广场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城区外驿站主要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绿道周边地区可结合驿站,建设科普教育、文化传播等活动设施,提高驿站的复合功能,将驿站从单纯的功能性服务设施变为功能多样的活动节点,体现绿道的多重功能,从而带动绿道周边地区的发展。 2.3 绿道多功能开发 绿道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项功能。只有使绿道能够完全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溶解于城市各类自然基质之间,才能更好地彰显城市特色。世界各国在绿道建设和功能开发上都提供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借鉴,如图3所示。如英国绿道建立了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体系;日本通过绿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新加坡通过绿道扩大户外交往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刺激经济增长;德国绿道成为推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12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参考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 4.1 确定任务 (2) 4.2 调查、收集资料 (3) 4.3 编制规划 (3) 4.4 成果 (3) 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 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 5.3绿道网络构建 (5) 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 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 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 6 指南实施 (6)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 《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 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 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 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第一章总则 (1)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1)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 三、绿道绿廊建设背景 (2) 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2) 六、相关规划要求 (3) 第二章现状分析 (4) 一、饮马河来历 (4) 二、现状概况 (4) 三、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4) 第三章改造提升规划 (5) 改造提升总体思路 (5)

第一章总则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发源丁上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认为: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Greenway)?英文字面意思可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GreeriP绿,表示自然存在,诸如山河湖海田林、野生动植物等。绿”是绿道网的核心 要意,意味着通过划定和维护绿廊”,体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这既包括维肓生态基底,还包括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空间的绿道控制区和发挥安全防护忤用、美化绿观的绿化隔离带。 "Way"即道,意味着连通’对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重要怯。通常将入行道、水道,或是自行车道等非机动化的慢行道”作为绿道相互连接的有效载休,承担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同时,为方便人们使用沿慢行道还应设宣绿道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等。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中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申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塑造良好城镇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镇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功能 生态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游憩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居民出行的活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申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美丽乡村,绿道规划 Abstract: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ntent,process,safeguards of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t points out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main entry point which is deepening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backdrop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It describes the fact that greenway hierarchy and interconnec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planning,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the rural greenway of various typ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direction and means of upgrading urban greenway construction.Finally,it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safeguard in China,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Beautifulcountryside;Greenway planning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1绿道的分类 1.1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不同,绿道可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型绿地。生态型绿道:位于乡村地区,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郊地区,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以加强城乡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需求为主要目的;城市型绿道:位于城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河流、城镇道路等两侧的绿地设立,以串联城市广场和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目的。 1.2按照其使用功能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交通型绿道、游憩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交通型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的通行,起到组织交通的功能;游憩型绿道将自然景观经过人工改造,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时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运动休闲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室外活动休闲的场所;生态型绿道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1.3按照其不同的交通组织功能,绿道可分为城市步行绿道、城市自行车道及综合型绿道。综合型绿道是指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相结

合。现在城市中的绿道多为综合型绿道,并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避免“人车争道”。综上所述,城市绿道一般建于城市内,多属于游憩型绿道,交通组织为综合型绿道或者步行绿道。 2城市绿道的功能 2.1直接功能。1)游憩休闲功能。城市绿道向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平台,绿道属于带状绿地,与公园、广场相比,服务半径更广,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更高的灵活度。2)慢性交通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尾气污染不容忽视,慢性交通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用于锻炼的慢性交通基本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中不容许并存。而此时,城市绿道却可以为人们的户外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城市中心公园的压力。 2.2潜在功能。绿道除了以上的直接功能,从长远来看,绿道还有一些潜在的功能。1)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居住环境。“绿”就是绿色植物,绿道强调环境的保护,绿道可以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空间,保护物种的迁徙和繁衍,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体说来,绿道可以为鸟类提供生存的场所,为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与气候水准。同时,由于植物的大量栽植,绿道还具有防洪、蓄水、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整个居住环境得到改善。2)宣传教育功能。绿道通过串联城市中的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形成一条富有文

circrna与癌症最全癌症相关circrna明星分子总结

circrna与癌症最全癌症相关circrna明星分子总结 BioWorld前不久推送过一篇LncRNA明星分子的总结,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LncRNA与癌症:最全LncRNA明星分子总结。 此次BioWorld做了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明星分子的总结。关于circRNA,点击右边查看:circRNA:环状RNA的前世今生以及临床研究思路。对circRNA的介绍很详尽。2017 年8月,丹麦奥胡斯大学的LS Kristensen等人在Oncogene 杂志发表题为:Circular RNAs in canc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的综述文章(图1),总结分析了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s。图1circRNA的剪接模式 图2--circRNA的剪接模式circRNA在癌症中的潜在作用 a.miRNA海绵或诱捕物miRNAs是几乎所有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circRNAs作为miRNA的活性调节剂可能参与癌症。迄今为止只有少数circRNAs与单个miRNA的多个结合位点被发现。因此大多数circRNAs可能有除调节miRNA外的其他的功能。越来越多的circRNAs被证实在癌症中具有miRNA抑制功能。 b.影响剪接和转录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s已被证明与RNA聚合酶II通过U1 snRNP作用,增强其母基因的转录。许多基因的剪接和转录也可以通过正向剪接和反向剪接之间的竞争间接调控。这可

能是影响circRNA和典型线性剪接之间平衡的一大未知因素。c.蛋白支架对酶与底物结合基序的circRNAs可以作为支架促进共定位和反应动力学。d.蛋白海绵或诱捕物和RNA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它们的活性。e.翻译功能一些内源性circRNAs含有AUG位点和IRES,但目前对于circRNAs在体内进行翻译的证据有限。已经表明一些circRNAs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在某些组织中翻译,但这种关联性尚未在癌症中显现。 图3--circRNA在癌症中的潜在作用 与癌症密切相关的circRNAs和他们可能的功能图4--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s

绿道绿廊体系规划编制任务书

**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项目 任务书 为贯彻落实**省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办﹝2013﹞6号《关于加快推进县城绿道绿廊建设的通知》和**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绿城﹝2013﹞4号《关于2013年**市城镇绿化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中等城市的建设步伐,以我市2015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为契机,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此启动编制**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 2、规划范围: 3、项目目标:在**市总体规划和**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通过绿道绿廊体系规划,建成体现**特色的绿色风景通道,打造生态山水旅游城。通过绿道绿廊建设来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建设,形成集生态保护、经济民生、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改善发展条件,提升人居品位。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省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省绿道绿廊建设导则》。

3、《**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4、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等专项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 三、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性原则:串联本市最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2、社会性原则:形成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体,提倡公共参与,倡导绿色生活。 3、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有机连接生态廊道、生态隔离绿地和农田林网等,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4、经济性原则:结合现状可供选择绿道路径,强化绿道建设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开挖、拆迁、征地,集约利用土地,降低建设成本。 5、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6、安全性原则:以慢行交通为主,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 四、具体规划设计要求 1、进行必要的现状调查,形成现状分析;

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2019年2月第2期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33 D01:10」67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652722.html,ki.csdqyfh.2019.02.008 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周红霞,吕锦刚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东湖绿道;工程特点;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U412.37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2-0033-04 1工程概况 绿道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 质、幸福感的重大举措。东湖绿道建设之初,就秉 承“让城市安静下来”的理念,以大区域生态格局 为本底,立足国际化视野及东湖特色,打造世界级 水平的环湖绿道叫 东湖绿道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内,全线长约102km。主体工程分两期建设.东湖 绿道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28日建成,东湖绿道二期工程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建成后的东湖绿道包含听涛道、湖中道、郊野道、森林道、白马道、磨山道和湖山道七段主题景观绿道,充分依托东湖的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东湖绿道自开通以来,受到了武汉市民及全国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见图I、图2。 图1东湖绿道鸟瞰图 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简介:周红霞(1979-),女,硕士,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 工作。 图2东湖绿道实景图 2工程定位 东湖绿道工程的定位是“千年之作,传世经典”。按照能够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目标是打造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东湖绿道工程秉承“信步东湖畔,众览书香城”的设计理念,是最具书香气质、最具大美神韵、最具人文生态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3工程设计特点 3.1生态保护严 该工程地处东湖5A级风景区,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尽量减少干预,保护现有树木形成的自然景观。为保护东湖原生态野趣之美,方案设计始终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东湖之美。最典型的当属对绿道沿线现状树木的保护 。

2021年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心血管疾病(CVD)在世界上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人,每年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的患者已超过50万例,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呈持续上升趋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冠心病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发生病变是引起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增殖、迁移和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是血管疾病发生的进一步标志。炎症细胞通过释放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对损伤永久反应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加重血管疾病的发生。在经典的基因表达模型(中心法则)中,由基因组所编码的基因脚本以RNA 分子的形式表达于每一个细胞中,每一个RNA分子由线性的化学"碱基"串联组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大量数据显示,人体中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仅占总基因组序列的1%,其余的序列转录产物均为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经典中心法则中对RNA的定义正逐渐被完善。近年来,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发育、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不仅可作为疾病的生物学标志,还有可能作为分子靶向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1-3]。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 (microRNA,miRNA),长度大于200nt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以及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一种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环形lncRNA的特殊亚型[4]。科学家们在装满古怪RNA的匣子中看到最新的玩意:天然生成的环状RNA分子影响了基因表达。 环状RNA是一类广泛且多样地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在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最近几年关于circRNA的研究有许多进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circRNA进行综述。 一、环状RNA的发现和特征 (一)环状RNA的发现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学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非编码RNA已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异常

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发展绿道新材料新技术

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发展,绿道建设新材料、新技术 甘立成 (美邦[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04) 摘要: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定义、产生和发展概况。城市绿道除了应具备其基本的可达性、可通 性等功能属性外,当代“绿道”还具有景观性、环保型和人文属性,透水路面和沥青路面彩色系统 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推陈出新在实现我国城市发展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洁”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性;环保性;人文属性;透水地面;沥青彩色化 一、绿道的定义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英译“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美国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给绿道做出以下定义:绿道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该定义强调了五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 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 景观社会学方面:绿道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板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板块之间的联系。 社会学方面: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二、国外绿道建设情况 国外“绿道”一词来源于奥姆斯特德(Olmsted)规划的世界第一个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波士顿“绿道’’沿着淤积河泥的排放区域建造,长约25公里,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及其他绿地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波士顿公园系统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工业革命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市无序蔓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英国、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 2.1美国的“绿道” 作为“绿道”理念的发源地,1990年,美国实施Boulder绿道计划,并随后开始大规模建设连通各类绿地空间的区域“绿道”,内容包括建设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通道和恢复下游河道。目前,美国现在每年正在规划和建设的“绿道”有几百,甚至上千条。据统计,全美50%的州编制了州级绿道规划,全国逐渐形成了具有游憩、生态、文化功能的绿色网络。 美国的“绿道”建设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协调,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美国通过“绿道”的建设控制了不合理的建设活动,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并通过“绿道”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追忆历史的长廊及运动健身的空间,为市民带来生活的愉悦。 2.2 英国“绿链”

绿道规划设计

目次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绿道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规划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选线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廊错误!未定义书签。 慢行道错误!未定义书签。 驿站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节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表2-1 绿道组成要素表

2 绿道定义 绿道的定义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绿道主要功能是我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绿道的构成 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绿廊、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五个部分。 绿廊系统是慢行道两侧由植物群落、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人工系统由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等四个部分构成。 绿道组成的具体要素见表2-1。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绿道分级 为构建覆盖全省的各级绿道系统,区分不同等级绿道的功能和形象特征,联系不同空间跨度的区域,协调区域间绿道建设标准,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19T15:09:03.7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叶朝虹[导读] 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叶朝虹 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广西防城港市 538000摘要: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还能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关键词:城市绿道;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北京、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先后启动了城市绿道建设项目,不仅发挥了较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借助于园林规划,打造城市周边特色风景区、旅游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随后对优化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1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1串接城市斑点绿地 目前我国城市内的公共绿地大多呈斑点状、独立分布于城市各处,各公共绿地间连通性差,没有形成系统的休闲空间体系,而城市绿道则能串联城市市域范围内各类开敞空间以及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并形成绿色步行通道网络,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和休闲健身空间。以防城港市海湾绿道为例,绿道建设将北码头、旅游码头、仙人山公园、伏波文化园、城市沙滩景区、白鹭公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西岸公园等多个城市景观节点贯通联系起来,形成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1.2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从整体上看,多数情况下的保护工作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性的自然保护网络。通过建立城市绿道,可以将城市内部及周边的绿化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便于集中的管理和保护,通过有效的保护,避免了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还来的破坏。例如,美国西雅图绿道的建立保护了重点生态区、保障物种多样性,维持绿道沿线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德国鲁尔工业区通过绿道建设,对污染的矿山进行植被复绿,较好的恢复了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1.3构建城市慢行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休闲也成为现代城市功能之一,城市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但是由于以往对慢行交通的考虑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慢行体系和休闲空间。而城市绿道正好通过线形串联城市的景观,从而形成慢行通道网络,并不受任何机动车的干扰,且作为带状的连续的景观,绿道环境的优美舒适,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的游憩和散步休闲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的整体风貌增添色彩。使人们慢行过程中,对城市延绵不绝的绿色风貌强烈地感同身受,兼具人性化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体现人类行为活动和绿色景观相互交流的绿色走廊。 1.4美化城市园林景观 绿道通过富有变化和韵律的植被配置,可使园林规划中的绿道景观更加富有趣味活力,也更引人入胜。同时,植被还可将一些不良景观掩盖,对相邻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绿道作为城市最长的景观展廊,能使人享受到优美的景致,更加心旷神怡。 1.5窗体顶端 1.5拓展城市绿地空间 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成本上升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很少有大面积的绿化带,主要以点状分布的绿化公园为主。由于市区中心缺少绿色植被,因此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绿道,可以有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并且形成沿河、沿路等多条绿化带,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此外,城市生态绿道还为市区居民提供了散步和休憩的场所,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城市绿道设计的原则 2.1科学选线,合理布局 城市绿道的选线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尊重城市山水自然基底、城市生态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系、山川、植被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肌理。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的组织串联作用,以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连接发展节点,高级优先,分类串联,形成综合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有效整合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多样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 2.2坚持生态化设计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是现代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还对城市的生物活动空间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绿道建设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良好的生态功能,注重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减少使用人工化的基础设施和园林植物,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植,使得人们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 2.3绿道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