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高凤专心致志

11、高凤专心致志

11、高凤专心致志
11、高凤专心致志

11、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1、解释下面加点的汉字

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

..田()()

曝.麦于庭.()()

不觉潦水

..流麦()()

妻还怪问

...()()

2、翻译句子

(1)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2)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3、“四书五经”指、

4、有关“潦水流麦”的故事,中外都有。请再举两例。

上海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默写(10分) 1.来日绮窗前,。(《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3.,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5.,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二)古诗词理解与掌握(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长”读音为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 7. 下面选项不正确 ...的是()(1分) A.首联暗含着诗人在长期谪居中积蓄的痛苦和愤激心情。 B.颔联写出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后对人事全非的感慨。 C.颈联中“沉舟”“病树”喻指遭受贬谪已经亡故的友人。 D.尾联既有对友人关怀表达感谢,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8. 下列选项没有 ..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岁岁如之。 B.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C.蹴起如百万雪狮······ D.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9. 文章的主体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从“”、“”等短语看出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清晰具体的描述潮水的变化。(2分) 10.文中划线句描写了观潮人的心理,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气势。(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高凤笃学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后的地上积水。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家以农亩为.业()(2)妻还.() 1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B.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C.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D.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13.高凤“其后遂为名儒”,是因为他“”(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4.“高凤笃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1分藕与莼菜(叶圣陶)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

普陀区2017-2018七上期中语文卷(含答案)(1)_PDF压缩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 调研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默写(10分) 1.来日绮窗前,。(《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3.,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5.,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二)古诗词理解与掌握(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长”读音为,意思是。2分 7.下面选项不正确 ...的是()(1分) A.首联暗含着诗人在长期谪居中积蓄的痛苦和愤激心情。 B.颔联写出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后对人事全非的感慨。 C.颈联中“沉舟”“病树”喻指遭受贬谪已 亡故的友人。 D.尾联既有对友人关怀表达感谢,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

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8.下列选项没有 ..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岁岁如之。 B.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C.蹴起如百万雪狮······ D.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9.文章的主体 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从“”、“”等短语看出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清晰具体的 述潮水的变化。2分 10.文中划线句 写了观潮人的心理,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气势。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高凤笃学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 ,不觉潦水流麦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后的地上积水。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家以农亩为.业()(2)妻还.() 1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B.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C.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D.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13.高凤“其后遂为名儒”,是因为他“”(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4.“高凤笃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1分藕与莼菜(叶圣陶)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 当新秋的早晨,门前 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意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头发银白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

上海市普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默写(10分) 1.来日绮窗前,。(《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3.,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5.,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二)古诗词理解与掌握(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长”读音为,意思是。2分 7. 下面选项不正确 ...的是()(1分) A.首联暗含着诗人在长期谪居中积蓄的痛苦和愤激心情。 B.颔联写出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后对人事全非的感慨。 C.颈联中“沉舟”“病树”喻指遭受贬谪已经亡故的友人。 D.尾联既有对友人关怀表达感谢,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8. 下列选项没有 ..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岁岁如之。 B.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C.蹴起如百万雪狮······ D.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9. 文章的主体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从“”、“”等短语看出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清晰具体的描述潮水的变化。2分 10.文中划线句描写了观潮人的心理,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气势。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高凤笃学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后的地上积水。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家以农亩为.业()(2)妻还.() 1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B.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C.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D.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13.高凤“其后遂为名儒”,是因为他“”(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4.“高凤笃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文言文19-22 节选

《欧阳修家教》 先公四岁而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即孤儿。古代多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家贫无资:贫:贫穷。资:钱财。 太夫人以荻画地:以:用。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划。 教以书字:以:用。书:书写。教他用荻书写汉字。 使学为诗:使:让,派。为:写,做。 及稍长:等到(他)稍微长大的时候。(稍:渐渐地) 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就:动词,接近,靠近,(此引申为)去。乡里,街坊。((欧阳修)便就近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假而读之:借。 或因而抄录:或:有时。因:凭借。 以至尽夜忘寝食:达到尽头 唯读书是务:唯:只。是:无意义。务:致力。(唯....是.....为固定搭配) 中心意思是逆境出人才,不怕困难,不怕贫寒,只要有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十分贫穷,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诗文,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到邻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没抄完,他就已经能背诵其中的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启发: 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司马光幼时》 1.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2.瓮wa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3.足跌:失足。 4.迸:水涌出。 5.生:长到。 6.退:回去。 7.自是:从此。8.释:放下。 9.至:甚至。10.没:沉没。 11.皆:全,都。12.闻:听。 13.去:离去。14.戏:玩耍。 15.《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给《春秋》作注的一部史书。16.如:像。 17.之:它,指《左氏春秋》。18.了:清楚。 19.大旨:大意,主要意思。 句子 即了其大旨:(司马光)就明白了其中的主要意思。 众皆弃去:很多小儿都扔下他离去了。 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

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1.(10分)默写 (1)来日绮窗前,。(《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3),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5),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2.(3分)古诗词理解与掌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中“长”读音为,意思是。 (2)下面选项不正确 ...的是 A.首联暗含着诗人在长期谪居中积蓄的痛苦和愤激心情。 B.颔联写出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后对人事全非的感慨。 C.颈联中“沉舟”“病树”喻指遭受贬谪已经亡故的友人。 D.尾联既有对友人关怀表达感谢,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3.(6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

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1)下列选项没有 ..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岁岁如之。 B.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C.蹴起如百万雪狮…… D.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2)文章的主体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从“”、“”等短语看出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清晰具体的描述潮水的变化。 (3)文中划线句描写了观潮人的心理,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气势。4.(8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凤笃学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后的地上积水。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①家以农亩为.业②妻还. (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B.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C.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D.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3)高凤“其后遂为名儒”,是因为他“”(用文中的话回答) (4)“高凤笃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5.(11分) 藕与莼菜 (叶圣陶)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一)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 B、咏将去./去.后乃至 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 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三)列子学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矣/一狼洞其中. 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 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 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 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 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3、你认为文中的高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五)自护其短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基础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基础教案

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1.分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本课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教法): 1.讲授法。 2.讲练法。 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讲解内容: 一、新课导入 二、考查要求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三、选文类型

课外文言文阅读常选取篇幅短小精悍的文章,包括有教育意义、情节相对完整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 四、考查题型及答题方法 文言实词解释或词义辨析;1. 答题方法:根据语境,尽量联系课内所学的知识解释,实在找不出,找和它相关、现在仍在使用的词义代入,再联系上下文检验是否合适。 2.文言句子翻译或断句; 答题方法: (1)翻译:用逐字逐句直译法,句中的重点实词一定要翻译出来,注意特殊句式的位置调整。(2)断句:①一事(物)一断;②主语或动词旁断开;③特殊用法,如对偶句可对应断开。(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考查; 答题方法:引用原文(或照原文翻译);无法引用原文就找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题(注意看题目要求是用原文还是用自己的话)。 4.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一事一形象。 5.拓展考查(谈启示)。 答题方法:要走出固定思维的模式,多角度考虑,要善于联想,勇于创新。 五、阅读步骤 1.分析标题,粗略判断。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些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高凤笃学》、《越人遇狗》 2.结合注释,整体感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速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不需要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揣摩语境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浏览题目,再读文段。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如:《高分突破》的“周末作业(四)”中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言默戒》的第3题: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个题目点明了文章在探讨的问题,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 4.结合试题,规范作答。 按照题目要求,逐题解答。. 六、课堂练习(一)梁上君子(见《高分突破》第三单元测试)“夫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人不可稽颡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注】①陈寔: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金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起自整拂/有朋自远方来 B.呼命子孙/曾子曰.... C.不善之人未必本恶/其不善者而改之 D.习以性成/学而时习之....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适合小学生读的古文

1.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2.掩耳盗钟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 3.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 4.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 6.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 7.秦武王偏听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 8.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 9.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宋史》) 10.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