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第一学期科学笔记

初一第一学期科学笔记

初一第一学期科学笔记
初一第一学期科学笔记

初一第一学期科学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二.鱼上浮下沉---鱼鳔的大小有关气球足气(少量沙)---漂浮

最后---沉到底部(体积大会浮上去)

第二节:(观察和实验)

一.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观察与实验

二.生鸡蛋,清水中---下沉不断加食盐---逐渐上浮(食盐不可能无限制溶解)

玻璃棒搅拌作用不能碰底.壁

三.人体感觉器官的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借助仪器,扩大视野范围常用一些测量工具进行测

量天文望远镜---遥远星体显微镜---微小星体雷达---飞行物

四.烧杯试管(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 酒精灯天平(砝码) 电流表电压表停表显微镜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过程

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长度单位:主单位:米符号:m(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km m dm cm mm um nm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1km=1000m 1mm=1000um 1um=1000nm 1m=10dm 1m=10dm=100cm=1000mm=1000000nm=1000000000nm 1dm=10cm 1cm=10mm

3.单位换算格式:120米=120乘100厘米=12000厘米5毫米=5乘10的负3米=0.005米

三.刻度尺---刻度物体长度的工具

一.正确使用刻度尺:

1.选合适.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

2.方正确:紧靠被测物体看:视线与尺面垂直读(写):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最小刻度

准确值不能错

二.特殊长度单位

1.棉线

2.滚轮法

3.积累法(页数和张数勿搞错)

体积的测量:

图体:1.正规V长=sh=abc V正=aaa 2.不正规V=sh V=1/3sh V=4/3 r的3次

液体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量杯刻度特点:上大下小,不均匀

量筒的使用:1.选 2.放.放平稳.放在水平面上(滴管定位) 3.看.视线与凹形液面相平

错误的:1.俯视:偏大 2.仰视:偏小

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步骤:1.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2.用细线将小石块拴住缓缓浸没在量筒底读出此时水面刻度V2 3.计算V石=V1-V2 4.整理

1.针压法

2.重锤法

面积测量法(方格法---树叶.鞋底等) 不到半格不算,大于半格就算一格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单凭人的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二.温度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读( )

人体正常体温37摄氏度冰水混合物0摄氏度沸水温度100摄氏度手不冷不热37摄氏度左右有电烫50摄氏度

温度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色带温度计:方便跟踪动物体温变化卫星遥感温度计:测海水0.1摄氏度温度变化光谱分析:恒星温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选合适量程最小刻度

1.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

2.不能碰底.壁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能离开人体读数用前一定甩几下没有甩的话,能升不能降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一.质量:物体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着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改变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符号kg

1吨=1000千克1斤=5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2斤(公斤) 1斤=10两

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质量一样平时口头说的“体重”指质量科学中“体重”指重量三.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1.构造:分度盘,指针,左右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横梁标尺,游码,底座,砝码,镊子最多210克,不到半斤最小称出0.2克

2.使用:1 调平2 称量3 整理

1 放:放在水平面上(调平)

用镊子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调平横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

刻度线使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左或右)平衡螺母一律往右移每一次测量都必须

调平

2 左物右码(称量)

用镊子取砝码由大到小加,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所指的值

3 砝码.游码(整理)

3.测液体质量

1 用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m杯

2 在烧杯内倒入液体,用天平测出量杯和液体总质量,m总

3 计算m液=m总-m杯

一滴水的质量,m1=m液/m滴生锈偏小磨损偏大指针右偏---减砝码或左移游码

指针左偏---加砝码或右易游码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人们无法用感官直接感受时间存在

一.记时工具:钟,表原子钟---最准确

二.单位国际单位秒S 1年=365天一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实验室工具:停表1 机械停表2 电子停表时间 1 时刻2 时间间隔

步行速度1米/秒自行车5米/秒脉搏75次/分一昼夜24小时86400秒

呼吸:20次/分

第七节:(科学探究)

一.科学研究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和猜测---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是因为他们能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

一.放大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 靠近观察物(不是贴住)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

3 正立,放大的虚象

二.蜗牛

1 螺旋状的外壳---保护作用

2 头触角2对前短后长---感觉器官

3 眼:着生于触角的顶部口:主食植物:根,叶,叶芽---农业害虫

具有:味觉,视觉,触觉,嗅觉没有听觉

腹部:具有腹足---运动器官腹足能分泌黏液,爬行过后会留下痕迹

4 1 趋光性2 应激性: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反应

5 生活:阴暗,潮湿,要夏眠,冬眠

6 一只蜗牛的质量:1 用天平测几只蜗牛的总质量:mn 2 计算m1=mn/n

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

一.物体

生物:动物和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

非生物与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否有生命

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呼吸,有新陈代谢,要营养,需排泄,具遗传和变异

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不能生长,不能繁殖后代,不能呼吸,没有新陈代谢,不要营养,不需排泄,没有遗传和变异

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

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造养料,释放氧气

区别理由植物动物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不能

能否自由快速运动不能能

是否需吃东西不需要需要

呼吸方式吸二氧化碳,吐氧气戏氧气,吐二氧化碳

营养方式自养自身制造营养异养从外界摄取事物,获得营养形态结构具根茎叶等具头胸腹等

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

小球藻能游动,但是植物猪笼草能吃小昆虫,但是动物

感知环境的变化,避免危险

第二节:(常见动物)

一.地球上现有动物约有125万种

动物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1 胎生与卵生 2 是否哺乳3 有无脊椎骨二.动物(依据:是否有脊椎骨)1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脊椎骨连在一起构成脊柱---支持保护作用2 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动物(5大类):<由高至低>

哺乳类:兔,猫,海豚,鲸鱼,穿山甲鸟类:鸽,鸡,鸭,鹅爬行类:蛇,扬子鳄,龟

两栖类:蛙,蟾蜍,大鲵(娃娃鱼) 鱼类:青鱼,草鱼,链鱼,镛鱼,带鱼,鲨鱼,金鱼

1.鱼类:体表被鳞片,用鱼鳃呼吸,水生生活,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2.两栖类: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陆生,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裸露,跳入水中呼吸体温不恒定

3.爬行类: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真正走上陆地生活,体温恒定

4.鸟类:身体流线形,体表被羽毛,前肢变翼,飞翔生活,体温恒定

5.哺乳类: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体表体外被毛,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体成活率,体温恒定

对生物进行分类,要先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无脊椎动物(8大类):<由高至低>

1.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2.节肢动物:身体和足分节,有外骨骼,外骨骼不随身体生长而生长,蜕皮:蝗虫,蜘蛛,蜈蚣,蚱蜢,蝴蝶,虾,蟹.昆虫纲(类):是属于节肢动物100万种,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1 特征:身体分头,胸,腹 2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一对复眼,胸部有两对翅膀,三对分节的足 3 身体,触角,足都分节 4 体表有外骨骼

益虫:蚕,蛾,螳螂,蜻蜓,蜜蜂,七星瓢虫害虫:蝗虫,蚜虫,苍蝇,蟑螂,蚊子

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螺蛳,蚌,蜗牛,蛤,牡蛎,贝,乌贼

4.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环节:蚯蚓,水蛭,沙蚕

5.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丝虫,钩虫,蛲虫

6.扁形动物:背腹扁平:牛.(猪)绦虫,涡虫,血吸虫

7.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一个开口:水螅,海哲,水母,珊瑚,海葵

8.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

第三节:(常见植物)

一.植物分类:(种子植物)

1.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睡莲,郁金香,玉兰,青菜,

樟,苹果,豌豆

2.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果实:松,杉,柏,苏铁,银杏(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而是种子)

(无种子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没有花,果实,种子:蕨,胎生狗脊

4.苔藓植物:(潮湿环境)有茎,叶,没有根:地钱,葫芦藓

5.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紫菜,海带,水绵

进行孢子生殖,孢子囊,于叶背面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藻类植物为低等植物)(从苔藓---被子为高等)

二.林耐---生物分类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根系十分发达等级越高,种类越多,共同点越少

第四节:(细胞)

一.1665年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1到几十微米,英国布朗发现细胞核

二.细胞学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三.细胞

1.动物细胞

2.植物细胞

植物动物区别: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近似球形,内含遗传物质

特殊: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起保护.支持作用,它使得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液泡内的液体---细胞液,决定了植物的吸水和失水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四.显微镜

使用:1.安放:用右手握臂,左手托镜座,放在水平桌面上.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身体左前方,略偏左

2.对光:1 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 转动遮光器,使用大光圈

3 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1 光线暗用凸面镜(小光圈) 2 光线亮用平面镜(大光圈)

3.放片:物体要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4.调焦:1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旁看物镜,以免压碎(1厘米) 2 左眼看目镜,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清楚 3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5.观察: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左右倒),装片向右移,物象向左移

6.整理:视野中的黑点来源:1 装片2 目镜3 物镜

低倍换高倍1 物象移到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 调细准焦螺旋直至清晰(粗准焦螺旋绝对不动) 低倍变高北的变化有:1变暗2变少(个体数目)3变大

五.临时装片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

1 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2 解剖刀在洋葱内表皮上切一个小方块

3 用镊子撕下,展于清水中

4 盖上盖玻片,一侧先靠近水,45度角放下,慢慢放下

5 吸水纸吸干

2.口腔上皮细胞

1 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一滴生理盐水百分之0.9

2 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签轻刮口腔上壁

3 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几下

4 用镊子盖上盖玻片

5 染色亚甲基蓝百分之0.01

6 吸水纸吸干明暗用点表示

六.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数目增多) 特点:1.母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

2.染色体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约母细胞一半

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的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体积长大)

细胞分化: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过程(形成不同组织)

1.细胞形态各种各样,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精子细胞呈蝌蚪形,但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但都含有细胞壁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植物:衣藻,小球藻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细菌

蓝菌

单细胞的真菌:酵母菌

(以上这些是单细胞生物)

二.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

细菌有三态:螺旋菌.球菌.杆菌

生物分动物

植物

微生物:1 细菌,2 真菌:1 酵母菌---单细胞生长2 霉菌3 食用菌: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灵芝.茯苓.冬虫夏草

真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动物.植物.真菌都要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

细菌好的:酸奶乳酸杆菌

不好的:肉发臭

真菌好的:酵母菌

不好的:青霉菌

菌落:百万个细菌合成的

一.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都有液泡细菌也有液泡

1.合适温度.水分.空气

保存食物:冷藏法.干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腌制法

巴私德消毒法:快速加热到一定温度80摄氏度,持续15-30分钟,迅速冷却

作用:1.杀死大量微生物2.保存原有味道,不影响营养

二.组织:具有相同的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形态相似

已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

三.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五大类:保护组织:叶表皮表皮细胞排紧密

输导组织:叶脉(茎) 输送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营养组织:叶肉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

动物组织四大类:上皮组织:分布:内脏器官的表面.各管腔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和吸收特点: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紧密

结缔组织:分布:血液.软骨.肌睫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功能:运

输作用.支持

肌肉组织:分布: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心肌---心脏

特有的肌肉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平滑肌---胃.肠功能:收缩和舒张完

成运动

神经组织:分布:脑.脊髓神经特点:有神经细胞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

生并传导兴奋

五.皮肤分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起保护作用,防止细菌入侵,属于上皮组织

真皮:血管中的液体---结缔组织触觉小体.冷敏小体.热敏小体---神经组织立毛肌—肌肉组织

皮下组织: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组织:形态和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二.器官:多种组织构成,能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植物6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动物器官:皮肤.胃.肠.血管.一块肌肉(骨头)等等

三.系统:多种功能相同的器官有排序地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

人(动物)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人(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动物)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八大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四.消化系统(器官)

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口腔:唾液腺(消化液)(唾液)

咽---食道为食物通道

胃(胃腺)(胃液):把食物变糊状并与消化液混合

小肠中有肠腺(肠液).胰腺.肝脏(胆汁):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多余水分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凡是活的都是适应的(后光性) 仙人掌针叶---缺水叶镶嵌---光

2.生物之间相互关联

3.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4.地球上现存生物约有500万种

5.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丧失了栖息地

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有效措施.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

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的一定区域

鼎湖山.长白山.卧龙山.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广东) (吉林) (四川) (贵州)

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朱鹗.扬子鳄植物:珙桐.银杏.银杉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被子)(裸子)(裸子)

二.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你能做什么?植树.双面使用纸张.宣传.不用一次性筷

三.白炽灯---阳光

1.同深度湿泥土比干泥土温度低

2.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3.蝎子藏在深沙里,因为蝎子喜欢低温---这是对沙漠温度的适应

补充: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试管(烧瓶.烧杯要垫石棉网),带刻度(量杯.量筒.刻度尺)不能热胀冷缩.输导组织包括筛管.导管

动物界最大的门是节肢动物门,动物界分布最广的是哺乳类,动物界中最大的家族是昆虫,真正走上陆地生活的是爬行类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最新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2)南北半球的判断:补全法,找出赤道,然后判断,自上而下,经度变小是北半球,经度增大是南半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所占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占29%,海洋占71%。 二、七大洲。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欧、大。 2、名称: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3、六大陆:①亚欧板块②非洲版块③北美板块④南美板块⑤南极洲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 三、四大洋。 1、记忆口诀:太、大、印、北。 2、名称: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四、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里海、大高加索。 2、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3、欧洲、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5、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3 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 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二.陆地地形。 1、五种形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三、海底地形 1、从陆地向海洋不断延伸,海底的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地称海岭(巧记为:架、坡、沟、盆、脊) 四、地形图的识认。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判断:①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②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数值向低处凸起,表示山脊,水向两侧流,弯曲向高处凸起,表示山谷,水向中部集中。③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巧记为:“低凸山脊高凸谷,顶间鞍部叠陡崖”)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洋:蓝色平原:绿色高原:黄色积雪冰川:白色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 海陆变迁 一、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内容: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外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太印。 2、六大板块:(1)亚欧板块(2)非洲板块(3)美洲板块(4)南极洲板块(5)太平洋板块(6)印度洋板块 三、火山和地震带。 1、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山脉地震带;(2)横贯亚欧南部,非洲北部山脉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3、日本多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加。 二、人口计算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 2、地形:平原、盆地。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纬度:中、低。 3、人口密度:每千米2的人口数。单位:人/千米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初中地理教学笔记

初中地理教学笔记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两年,对初中地理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感悟。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辅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需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 我一直认为地理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在学生眼里,地理也非常有意思,很有趣味性,也很想学好地理。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地理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学习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现象的学习,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知道从不同地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样的。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要给他们建构一个地理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强,但是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还不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中。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并且要学会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地理小故事,例如在讲授地球形状时,可以具体讲一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兴趣,才是学好地理的保证。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图。这不仅要求老师

要有丰富的地图知识,还要有绘制地图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图上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更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转化图文信息。还要要求学生学会将平面图与实图结合。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要会将山地地形以等高线形式绘制出来,同时,在遇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知道它具体在山的哪一部分。 现在的地理教学,都加入了多媒体这个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它可以清晰的提供图片信息。多了一样教学工具,老师也就得学会一样新的教学技能,就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以便在课堂中与学生资源共享。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图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可以播放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视频,可以简洁明了的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感悟,以后在地理教学的道路上,我会一直努力探索,和学生一起进步。

【精选】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范 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5.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 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 类是生物因素 7.(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8.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七 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生活在一起)等等 10.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 改变着环境 1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2.生物部分①植物②动物③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1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了食物网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物圈中的七大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淡水 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⑥农田生态系统⑦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 2.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②看到的物象是倒像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 少,反之越多④换用倍数越高的镜片,视野越暗⑤使用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能使视野更明亮⑥如果视野中物象偏向某一方向,需把玻片移向同一方向,才能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⑦观察到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而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初一上册地理笔记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