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

一、概述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

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

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2]。

变异系数是指总体中单位样本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因为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个统计指标,所以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标准差是样本中的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它能精确反映个地区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各地区经济指标绝对差距越大,标准差也就越大。变异系数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考虑到每组样本基数大小不同,为了剔除由于基数大小不同造成的影响,因此变异系数是以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C V X

σ

σ=

=

其中,n 为样本数量,xi 表示i 地区的样本值,x 表示样本的平均值,σ表示标准差,该指标运用了所有地区的数据,因此所包含的信息量较为充分。实际运用中一般使用加权变异系数也叫威尔逊系数[8]。其公式为:

1V u x =

?

'

式中:,,,i i x x p p '分别是i 地区人均GDP 、背景区域人均GDP 、i 地区人口和背景区域总人口。u V 越大,不平衡性就越大。

(二)差异系数[3]

设x 、y 分别为对象数据和标准数据,则

k =

为对象数据与标准数据的相对差异系数。k值越大表示对象数据间差异越大。

(三)基尼系数法[4]。 1.基尼系数计算的通式

基尼系数是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测量收入距的指标。洛伦兹曲线(图1)原本用于衡量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衡量收入分配、地区差异、产业集中度等领域。

基尼系数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由基尼系数的定义推导出来,它是洛伦兹 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A 与对角线以下的面积(A+B)之比,即:

A G A B

=+

公式虽然简单,然而在实际计算中却难以运用,因此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变形公式,使其更具实际操作性。目前,国内经济学界通常采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为:

2

11

,02n

n

jt it

j i Y Y u n

==-?=

≤?≤∑∑

(1)

1

n

it

i Y

u n

==

∑ (2)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jt it Y Y -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jt Y 为某一省区第t 年的某一指标,n 是样本容量,u 是总样本某指标的均值。 则定义:

,012G G u

?=

≤≤ (3)

由(1)、(2)、(3)综合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2

11

12n

n

jt it j i G Y Y n

u

===

-∑∑

2.基尼系数的分解

分解法是在求出上述值的基础上,力图研究基尼系数的构成因素,除了得出总的基尼系数的信息之外,在计算过程中还能够获得分解部分内部的基尼系数值。分解法并不是独立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基尼系数的分解,即定义的各个不同基尼系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用分解法来测算城乡收入分配均衡情况。经济学家Sundrum (1990)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国或地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其数学公式为:

221212

1

2

12

2

u u u u G p

G p

G p p u u

u

-=++12

式中,G 表示总体基尼系数,G 1和G 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P 1、P 2分别表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u 1、u 2、u 分别表示农村、城镇和总体的人均收入。

这种方法会在可能在两个环节产生误差:一是用其他方法估计城乡各自的基尼系数G 1和G 2时,可能产生误差;二是城乡收入分布一般会在不同程度上重叠。

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并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四)余期望系数[5]。

设P 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P,因为知道越不容易发生的事,需要的信息量就越大,从而已知事件A 发生所需的信息量一般假定为P 的减函数log(1/P)。如有n 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2,......n P P P ,则相应的期望信息量为:

1

log()i

i P E P =

概率12,......n P P P ,的值越接近,期望信息量E 就越大。如果121....n P P P n

====,

则E 达到最大值log n 。于是可定义余期望系数:

i i i i P lo g (1/P )P lo g P =1-

=1+

lo g n

lo g n

μ∑∑

如果把Pi 视为第i 个单位所占的收入份额即/i i i P W W =∑,i W 为第i 个单位的收入(i=1,2,……,n )则余期望系数μ可以测度收入分配的差异性。若该系数愈靠近0,表明单位之间收入差异愈小;若该系数愈靠近1,则表明单位之间收入差异愈大。

与基尼系数相比,由于余期望系数的数学含义及表达式简单明了,不涉及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也不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对各收入单位进行人为的分组,因此其计算精度能得到保证,根据余期望系数做出的分析判断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余期望系数μ,可以参照泰尔指标的分解原理,设定总的收入差异T μ为单位之间收入差异G μ和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M μ之和,而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

M μ等于各个单位内部收入差异μi 的加权和(i f 为以某指标的各样本在总体中

的份额),即:

T G M G i i f μμμμμ=+=+

这样,余期望系数与泰尔指标一样,可以用来深入考察两个层次(单位之间与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但是,与泰尔指标相比,由于余期望系数只涉及各单位收入一个经济变量,因此计算不复杂,具体计算过程中不可能暗含任何假设前提。同时,余期望系数尽管也涉及对数运算,但其值与对数底的选取无关,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系数值可以直接对比,这也是泰尔指标不能比拟的。

(五)泰尔系数法[4] 泰尔指数基本公式 : 1

1log

n

i i

y G n

y ==

指数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差距,其分解公式为:

1

1

1

log log g w b

G

G

g g g

g i S g g i g

G I I N y N y G N N y N y =∈==+??=

+

??????

∑∑

N 为样本总数,将样本分为G 组,g N 为第g 组的样本个数,g y 为第g 组的收入均值,i y 为第i 个样本的收入。

泰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提出了两个计算公式:泰尔U 系数和泰

尔T 系数。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U =

U 值在0~1之间变动,若为0,表示完全平等;若为1,表示完全不平等。

1

log

i

n

i i

i y y y T x y

x

==

1

n i

i y y ==

1

n

i

i x x

==

其中,n 为地区数量,i x 是按各地区人均收入的份额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i y 为各地区的人均收入。T

值在0~logN 之间变化。若T 值为0,表示最大平

等;若为logN ,表示最大不平等。

由于泰尔T 系数具有可分解性,不仅能判断整体差异水平,还可以区分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并分析二者对整体差距的贡献,另外由于其涉及对数运算,可选用不同正数作底,其结果只具有相对意义,因此实际操作中多利用泰尔T 系数分解后的计算公式:

*

1

1

1log

log n

n

m ij i n i

i i i j i

ij Y Y T T T Y

Y p p ===??

=+=

+

? ???

∑∑

∑ *

n T T T 、、分别表示总体区域差异、地带间的差异、地带内的差异,i 表

示地带,n 为总的地带数,j 为地带内子区域,

i Y 表示第i 地带的GDP 占全国GDP 的比重,i P 表示第i 地带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ij Y 表示第j 省GDP 在第i 地带GDP 中所占比重,ij P 表示第j 省人口在第i 地带人口中所占比重。

(六)库兹涅茨比率和加权库兹涅茨比率[7]

库兹涅茨比率也是用来描述区域不平衡性的,它不仅计算方便,还可以通过适当分解,发现导致不平衡性变化的原因。

库兹涅茨比率计算如下:1

n

i i i K p q ==

-∑

(4)

式中:K为不平衡系数;i i p q 分别为各地区人口和GDP 所占的比重。k越大

表示区域差异越大。

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的分解

由于

1

1

1,1n

n

i i i i p q ====∑

∑ ,所以 ()1

0n

i

i

i K p

q ==

-=∑

将()i i p q -从大到小排列,必然存在m,使得当0,i i i m p q ≤-≥时,为低收入人

群人口比例与经济比例之差;

0,i i i m p q ≤-≤时,为高收入人群人口与经济比例之差。这样公式(4)可以分解如下:

1

1

m

n

i i i i i i m K p q q p A B ==+=

-+

-=+∑

(5)

由式(5)可以看出,库兹涅茨比率可以分解成为两部分:其中的A 表示由于低收入人口的相对增加所导致不平衡系数K 的增加;B 表示由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相对增加而导致的不平衡性的增加。这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变化的原因,也为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了途径。

加权库兹涅茨比率计算公式:1

1

(/

)n

n

i i i i i i K p q p p ===

-?∑

这里的权重是按各地区人口在总人口总的比率,即考虑了子区域的大小问题。

(七)地理联系度[9]

这一指标反映两个地理要素在区域配置上的接近程度。地理联系度大,表示两个地理要素配置比较一致;地理联系度小,表示两个地理要素配置有较大的差异。

1

11002

n

i i

i G F S ==-

-∑

式中:i F 为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i S 为各地区人口占全国的百分比,这里选择工业总产值与人口作为两个要素。差额小,说明工业配置比较均衡;差额大,说明工业配置不均衡。

三、各种测算方法的比较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1、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减数=报告期的实际完成数-报告期的计划数 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完成数(或预计)/计划数(或定额)]×100% 实际指标较计划指标增减百分比=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累计完成计划程度=(本年本月止累计实际完成数/本年计划数)×100% 2、本期实际指标同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指标较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增减数=本期实际指标-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 本期实际指标为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的百分比=本期实际指标为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的百分比-100% 3、本企业的指标同其他同类型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 本企业实际指标较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增减数=本企业实际指标-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 本企业实际指标为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的百分比=本企业实际指标为同类型先进企业实际指标的百分比-100% 结构分析法 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数值/全体数值)×100% 结构对比绝对指标=本期结构相对指标-上期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对比相对指标=(结构对比绝对指标/上期结构相对指标)×100% 平均分析法 简单算术平均法=总体各单位数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每组数值×每组单位数)/∑每组数值 序时平均数=各时期水平之和/时期的项数 =(1/2首项数值+中间各项数值+1/2末项数值)/(项数-1) 动态分析法 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报告期水平)/基期数值(基期水平)×100%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定基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前一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环比发展速度-100%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 平衡分析法 期末结存量=期初结存量+本期生产(入库)量-本期耗用(发出)量 本期耗用(发出)量=期初结存量+本期生产(入库)量-期末结存量 产品产量分析指标 某种产品产量折合成标准产品产量=该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折合系数 某种产品的折合系数=该种产品的指标/标准产品的指标 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 ×100% 累计完成月度(或季度)计划的总进年率=期初至某日止完成生产量累计数/本月(或季、年)计划生产量×100% 产品产值计划完成率=(实际产值/计划产值)×100% 品种完成率=(完成产量计划品种数/计划生产品种数)×100% 品种计划完成程度=不计算超额部分各品种完成计划产量%之和/计划生产品种数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 一、概述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 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 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2]。

四节一环保控制指标各阶段总结和指标对比分析报告

四节一环保控制指标对比分析报告 一月份控制指标 一、主控项目 1,各施工阶段的主控项目全部合格。 二、一般项目不达标情况如下: (1)施工管理2条:办公用房无使用人数纪录,厕所无消毒记录。 (2)环境保护4条:部分外运土方车辆未苫盖,施工现场有扬尘,打桩机未采取隔音措施,电焊作业弧光外泄。 (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条:材料包装未回收,工地临房未重复使用,地基基础未方案论证,材料周转使用情况几率不及时。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健全,现场供水管网布置不合理。 (5)节能与能源利用4条:自然能源无利用,大型机械未做到一表一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灯具使用不合理。 (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3条:基坑支护结构回收率不达标,绿化面积太少,材料堆放不合理。 (7)技术创新与利用2条: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整体化施工方法不合理。 二月份控制指标 一、主控项目 [ 1,各施工阶段的主控项目全部合格。 二、一般项目不达标情况如下: (1)施工管理2条:办公用房无,厕所无消毒记录。 (2)环境保护3条:施工现场有扬尘,打桩机未采取隔音措施,电焊作业弧光外泄。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3条:工地临房未重复使用,地基基础未方案论证,材料周转使用情况几率不及时。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健全。 (5)节能与能源利用3条:自然能源无利用,大型机械未做到一表一机,节能灯具使用不合理。 (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2条:基坑支护结构回收率不达标,绿化面积太少。? (7)技术创新与利用2条: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整体化施工方法不合理。 三月份控制指标 一、主控项目 1,各施工阶段的主控项目全部合格。 二、一般项目不达标情况如下: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分析解读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 、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 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指标:可采用 指标,也可采用 指标;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 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地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 误区警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

3. 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 地势:西高东低,呈 分布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 降水:受 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2)划分指标:________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①三大自然区名称???? ? a. b. c. ②界线????? a 与 b 界线Ⅰ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a 与c 界线Ⅱ大致与 吻合 b 与 c 界线Ⅲ大致与 吻合 特别提醒 长城的分界意义 沿长城一线,由于它基本上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水文上除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还是内流域与外流域的分界线;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典例导入 1.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1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图1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2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 中的 图 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疑难剖析 1.区域的整体性 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其主要特征。受其影响,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全国]各类超高层建筑造价指标对比分析

----------------------------------- 附島诫呎…................ .. ........ ...... ........ 一、[全国]各类超高层建筑造价指标对比分析,本资料对全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各类(住宅楼、商业楼、写字楼、酒店)等超高层建筑造价成本分析、分部分项(桩基工程、地下室工程、基坑围护及支撑结构工程、建筑工程、新型节能幕墙、给排水、喷淋、气体消防、污水处理、空调工程、地下室通风工程、照明、防雷、动力、变配电、电话总机及配线、闭路电视、监视、广播音响、管理电脑、火灾报警、共用天线、电报电传、煤气工程电梯、自动扶梯、室内精装修连家具、厨房设备)等分项工程造价指标及造价分析,可供您编制各类项目投资估算及成本估算、造价指标参考用。 超筑 権架事力墙结构诺价较珏和普通高层造侑相仿.诘价増加主鑒体现在以下勺乍芳面: 1. 上的建筑,一毆弩隔旳来垂设雹一吓輕难展) £供更系统,取电源眉色电源 v进户门要求再甲圾腐火门 i.消防电梯要衽m台趣上 5.电镖必须慶分屋设计 b.由于高处的溟度和风力情》!校为复舐在外墙林^铝合佥窗.驶璃等遣筑材靜的选揮会格夕卜严热会较大 咸都肋増加連窥应本 7. 超高展建筑设计寝杂,项目设计和養理水平要求也校高,设计、工程顾问&监理费用会 8. 趣高屛建筑的滞訪豪眼为严18?凡超过5平右米的馬间均要设违火灾挥测瞬 9. 超高层建辄的酉渚人防面和也镀大 擔虎刹普適框架剪力墙建筑的造侑大约在2200元/平米.超高层的咸本在巧巧元/平沫- 刀酣元评米左右’金禅轄地翩艾墙的威羸则会増加丈约53C--1D0C元,平米*而郁分框支剪力塩结构曲咸本与框柴勇力境绪构相 各类超高层建筑造价指标对比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5 / 5 9.区域差异分析类 设问1: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设问2: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设问3: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设问4: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背景: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概况及苔原带受干扰后植物多样性差异变化示意图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差异表现及原因分析 背景:茉莉生长习性及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考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差异分析 背景:卤虫生长习性、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变迁及大盐湖位置示意图 考向:产业规模的时间差异 背景:冻土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考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考向 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解答示例: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 地势起伏 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高×低;自×向×倾斜 5 / 5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一经过比较,如与国外、外单位比,与历史数据比,与计划相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作出判断和评价。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为了消除时间间隔期不同而产生的指标数值不可比,可采用年平均数和年平均发展速度来编制动态数列。此外在统计上,许多综合指标是采用价值形态来反映实物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计算不同年份的发展速度时,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反映实物量的变化。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1]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 李志印 熊小辉 吴家鸣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计算 一 前 言 任何流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都是由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所确定的,这些基本定律可以由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来描述。利用数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揭示流体运动的物理规律,研究流体运动的时一空物理特征,这样的学科称为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门由多领域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它涉及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数值方法等学科。一般认为计算流体力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无粘性线性、无粘性非线性、雷诺平均的N-S方程以及完全的N-S方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方法和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解决流动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复杂的流动问题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手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果。 经过40年来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己经成为一种有力的数值实验与设计手段,在许多工业领域如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部门解决了大量的工程设计实际问题,其中在航天航空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设计飞机的外形,确定其气动载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风洞试验次数,大大地降低了设计成本。此外,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大量应用于大气、生态环境、车辆工程、船舶工程、传热以及工业中的化学反应等各个领域,显示了计算流体力学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所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的增加,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发展成为以数值手段求解流体力学物理模型、分析其流动机理为主线,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方法、网格技术和可视化后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目前计算流体力学主要向二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研究流动非定常稳定性以及湍流流动机理,开展高精度、高分辩率的计算方法和并行算法等的流动机理与算法研究;另一方面是将计算流体力学直接应用于模拟各种实际流动,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二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 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有很多种,其数学原理各不相同,但有二点是所有方法都具备的,即离散化和代数化。总的来说其基本思想是:将原来连续的求解区域划分成网格或单元子区

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分析

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 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绩效研究* ——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分析 内容提要文章以1999年年报中提供分行业资料的上市公司为研 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程度同财务绩效指标、市 场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多角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 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收益率;随着多角化 程度的增加,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有所下降,而市场绩效指标却 有所上升。 关键词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 1 引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以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实行多角化战略,利用多角化经营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绩效。 在我国,企业多角化的实践主要从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一些企业开始主动追求多角化,多角化经营从为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或为解决资源型产业枯竭后的转移问题,逐步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的战略选择。 在多角化的研究中,多角化经营与其绩效的关系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国外,许多学者对企业多角化经营及其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按绩效主要衡量指标的不同,可分为:财务指标法、市场指标法。 运用财务指标法,鲁迈特(Rumelt)于1974年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向与核心能力相关的产业有限的多角化经营会提高企业的业绩,而过度多角化则会由于对核心能力的延伸作用或资源共享等协同作用降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1]。格朗特(Grant)等在1988年则提出,公司财务绩效与其涉足业务单元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呈正向变动关系,但超出这一界限两者之间则呈反向变动关系[2]。阿密特(Amit)和里弗拉特 (Livnat)于1988年的实证研究表明,纯财务目的的多角化经营可以减少现金流波动和降低经营风险,但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比较高。他们的研究还表明,从事多角化经营公司的盈利水平要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这一点对无关多角化经营的公司尤其明显。 市场指标法主要从市场对多角化程度变化的反应及市场收益率、市场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多角化经营的绩效。莫克、歇雷弗和维西里(Morck, Shleifer,Vishny)在1990年的研究表明80年代市场对非相关的并购行为作出负面的反应,但对70年代则未作出负面反应[3]。柯蒙特(Comment)和捷瑞尔(Jarrel)1995年对1978-1989年间美国上市公司在经营方向集中化趋势的实证研究发现集中化程度与超额股票收益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经营方向的集中化会有效提高公司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价值,但多角化经营并未明显提高企业

(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1 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专题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 【知识建构】 自然因素 (基础) 人文因素 (决定) 施

【知识精析】 一、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 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

数值分析常用的插值方法

数值分析 报告 班级: 专业: 流水号: 学号: 姓名:

常用的插值方法 序言 在离散数据的基础上补插连续函数,使得这条连续曲线通过全部给定的离散数据点。插值是离散函数逼近的重要方法,利用它可通过函数在有限个点处的取值状况,估算出函数在其他点处的近似值。 早在6世纪,中国的刘焯已将等距二次插值用于天文计算。17世纪之后,牛顿、拉格朗日分别讨论了等距和非等距的一般插值公式。在近代,插值法仍然是数据处理和编制函数表的常用工具,又是数值积分、数值微分、非线性方程求根和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重要基础,许多求解计算公式都是以插值为基础导出的。 插值问题的提法是:假定区间[a,b〕上的实值函数f(x)在该区间上 n+1 个互不相同点x 0,x 1 (x) n 处的值是f(x ),……f(x n ),要求估算f(x)在[a,b〕 中某点的值。其做法是:在事先选定的一个由简单函数构成的有n+1个参数C , C 1,……C n 的函数类Φ(C ,C 1 ,……C n )中求出满足条件P(x i )=f(x i )(i=0,1,…… n)的函数P(x),并以P(x)作为f(x)的估值。此处f(x)称为被插值函数,x 0,x 1 ,……xn 称为插值结(节)点,Φ(C 0,C 1 ,……C n )称为插值函数类,上面等式称为插值条件, Φ(C 0,……C n )中满足上式的函数称为插值函数,R(x)= f(x)-P(x)称为 插值余项。

求解这类问题,它有很多种插值法,其中以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和牛顿(Newton)插值为代表的多项式插值最有特点,常用的插值还有Hermit 插值,分段插值和样条插值。 一.拉格朗日插值 1.问题提出: 已知函数()y f x =在n+1个点01,, ,n x x x 上的函数值01,, ,n y y y ,求任意一点 x '的函数值()f x '。 说明:函数()y f x =可能是未知的;也可能是已知的,但它比较复杂,很难计算其函数值()f x '。 2.解决方法: 构造一个n 次代数多项式函数()n P x 来替代未知(或复杂)函数()y f x =,则 用()n P x '作为函数值()f x '的近似值。 设()2012n n n P x a a x a x a x =+++ +,构造()n P x 即是确定n+1个多项式的系数 012,,,,n a a a a 。 3.构造()n P x 的依据: 当多项式函数()n P x 也同时过已知的n+1个点时,我们可以认为多项式函数 ()n P x 逼近于原来的函数()f x 。根据这个条件,可以写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20102000 201121112012n n n n n n n n n n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 +=?++++=??? ?+++ +=? 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D 为范德萌行列式: () 200021110 2 111n n i j n i j n n n n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 = -∏

关于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 (2页)

【参考文档】关于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来分析判断企业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化情况,并据以预测未来趋势的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 绝对数比较是将一个企业连续数期的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排列在一起并设 增减栏,列示增减金额(以某一年的数据作为基数,也可以分别以前一年作为基数)。通过绝对数比较就可以分析出报告期与基期各指标的绝对变化。 相对数分析是通过对比各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在整体中所占的相对比重 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分析方法是将某一关键指标的金额作为 比较标准,将其余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计算比较百分比,然后将几年的百分比 进行比较,分析其未来的变化发展趋势。 比较分析法有趋势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或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各财务指标进行对 比分析,来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将同一企业连续数期的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以基期为标准来 判断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 横向比较是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各指标比较,首先要确定各指标的 标准水平,可以是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行业的最佳水平,然后将目标企 业的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企业与其它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可 以确反映企业在该行业的地位,可以了解该企业在各指标的优势和劣势。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将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各指标与某一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各项目所占的比重。结构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就可将总资产,负债总额,所 有者权益总额作列为100%,再计算各项目占总资产,总负债等的比重,从而了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知识体系建构 真题考向引航 真题回眸 考向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 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 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 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 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考向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2.(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

高中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案

高中单元活动学会分析 区域差异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教学重点: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 2.进行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和合作,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定性的方法 2、定量的方法 3、综合的方法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 活动(一)

自然资源状况丘陵为主 生物、矿产和 能源资源丰富地和平原兼备; 生物 、矿产和能源资 源丰富 匮乏 人均GDP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15.9 321.42068.8 活动(二) 绘制三省市的GDP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 活动(三)

三省市的发展阶段比较 贵州省湖北省上海省 资源优势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人力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工业基础薄弱, 科技文化欠发 达,交通落后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 2、列表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 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

二、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具体如下所示: 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 (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 ~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如某大陆的西面为太平洋,东面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南美大陆。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如某地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某河流的凸岸等。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影响所在地区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常见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地形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解题流程] 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典例](2014·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运往。 材料二、两省区相关地图。 (1)岛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还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应用流程] [答案](1)B (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3):中部高,四周低;: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4):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 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 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陆 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

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对比分析

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对比分析 魏建新 一、对标管理的涵义 对标管理(Benchmarking&Benchmarks)又称基准管理、标杆管理等,其操作性极强,在国外运用非常普遍,国内也逐渐开始重视。 由于对标管理来自实践,而且词汇翻译不尽相问,所以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对标管理活动。 (1)运营角度:对标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削减运营成本、缩短流通时问、增加产品稳定性、降低库存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确认与鉴别出那些出类拔萃的、并可以为组织直接采用的,或经过必要的改造后町为组织所采用的产品、服务、流程以及经营管理实践的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2)操作角度:对标管理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领袖型企业作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一种促进组织绩效改进和提高的工具,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3)流程角度:对标管理是一项有系统、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透过不断地将组织流程与全球企业领导者相比较,以获得协助改善营运绩效的信息。 概括来讲,对标管理是持续寻找和研究同产业或跨产业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以其为基准,对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使自身不断得到改进,从而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标管理是通过比较,不断发现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最佳理念或实践,不断解析卓越绩效产生的重要因子,将本企业结果指标、过程指标,与最佳部门、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持续进行对照分析、寻找差距、改进提高的过程。二、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对比 根据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情况(见表1)及其在钢铁行业内的影响力,我们选择安赛乐米塔尔(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全球多元化最成功的钢铁公司)、POSCO(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公司之一)、新日铁(曾经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集团(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公司之一)、JFE(全球最具影响的钢铁公司之一)、河北钢铁集团(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首钢集团(国内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武钢集团(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公司之一)和沙钢集团(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等10家钢铁公司进行对比。 1.企业规模指标对比 反映钢铁企业规模的指标有粗钢产量、资产总额、销售额和从业人员数等指标。2010年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规模指标对比见表2。 2.劳动生产率指标对比 反映劳动生产率的3个重要指标为: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人均粗钢产量。2010年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对比见表3。 3.经营绩效指标对比 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分为盈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债务风险(偿债能力)指标和经营增长(发展能力)指标四类指标,每类指标又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我们共选择了8项基本指标和12项修正指标来进行对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