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H计算公式

PH计算公式

PH计算公式
PH计算公式

关于PH值的计算

一、应知应会:

1.pH=-lg[H+],pOH=-lg[OH-],pH+pOH=14

2. pH值的适用范围是溶液的[H+]小于或等于1mol/L。

3.2.[H+]是电解质已电离出的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4.3.

4.不同体积不同pH值溶液混合,若二者为强酸,则求出混合溶液的[H+],求pH 值;若二者为强碱,则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OH-]值再化为pH值。若一强酸与一强碱,则求出H+离子或OH-离子后,求得[H+]化为pH值或求[OH-]再化为pH值。

二、范例解析

[例1]稀释下列溶液时,pH值怎样变化?

(1)10mLpH=4的盐酸,稀释10倍到100mL时,pH=?

(2)pH=6的稀盐酸稀释至1000倍,pH=?

[分析](1)p=4,即[H+]=1×10-4mol/L,稀释10倍,即[H+]=1×10-5mol/L,所以pH=5。

小结:强酸每稀释10倍,pH值增大1,强碱每稀释10倍,pH值减小1。

(2)当强酸、强碱溶液的H+离子浓度接近水电离出的H+离浓度(1×10-7

mol/L)时,水的H+离子浓度就不能忽略不计。所以pH=6的稀盐酸,稀

释1000倍时:[H+]=(1×10-6+999×10-7)/1000=1.009×10-7

pH=6.99

由此可知溶液接近中性而不会是pH=9。

[例2]求强酸间混合或强碱间混合溶后液的pH值。

(1)pH=12,pH=10的强酸溶液按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

(2)pH=5和pH=3的强酸溶液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

[分析](1)碱溶液的混合,溶液以OH-为主,所以应选确定[OH-]

[OH-]=(1×10-2+1×10-4)/2=5.05×10-3(mol/L)

得:pOH=2.3,pH=14-2.3=11.7

也可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先确定出溶液中[OH-]为5.05×10-3mol

/L后,再求[H+]pH值。

[H+]=k

w

/[OH-]=(1×10-14)/(5.05×10-3)=1.98×10-12(mol/L) ∴ PH=11.7

(2)强酸溶液的混合,溶液中[H+]是主要的。

[H+]=(1×10-5+1×10-3)/2=5.05×10-4(mol/L)

∴ pH=3.3

[例3]求强酸强碱间的不完全中和的pH值。

(1)0.1mol/L盐酸和0.06mol/LBa(OH)

2

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等于多

少?

(2)用pH=4和pH=11的强酸和弱碱混合,使pH=10,求两溶液的体积比?

[分析](1)根据盐酸和Ba(OH)

2

间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0.1molHCl可和0.05

molBa(OH)

2完全中和。所以剩余0.01molBa(OH)

2

,即余下0.02molOH-。

此时溶液中[OH-]=0.02/2=0.01(mol/L),pOH=2,pH=12。

或[H+]=K

w

/[OH-]=1×10-14/0.01=1×10-2(mol/L)

∴ pH=12

(2)pH=4,[H+]=1×10-4mol/L,设其体积为V

1

。pH=11,[OH-]=1×

10-3mol/L,设其体积为V

2

。混合后pH=10,[OH-]=1×10-4mol/L,可以预见碱多酸少符合题意,故可得下式:

(V

2×10-3-V

1

×10-4)/(V

1

+V

2

)=10-4

V

2×10-3-V

1

×10-4=V

1

×10-4+V

2

×10-4

V

1(2×10-4)=V

2

(10-3-10-4)

V

1(2×10-4)=V

2

(9×10-4)

得:2V

1=9V

2

即V

1

/V

2

=9/2

[例4]健康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患某种疾病的人血液的pH值

可暂降到5.9,问

此时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为正常状态的多少倍?

[分析]:∵[H+]=10-pH∴[H+]=10-7.35至[H+]=10-7.45

病人的pH值为5.9,则[H+]=10-5.9

求倍数关系:10-5.9÷10-7.35=101.45=28.2

10-5.9÷10-7.45=101.55=35.5

[答案]病人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为正常状态下的28.2~35.5倍。

[例5]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呈中性,则混合

之前,该强酸的pH值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分析]已知10[H+]

酸=[OH-]

因为在同一种溶液中[H+]与[OH-]的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25℃时,k

w

=1

×10-14,因此可将①式变换为:10[H+]

酸=1×10-14/[H+]

[H+]

酸[H+]

=1×10-14/10=1×10-15(mol/L)

两边取负对数,得:pH

酸+pH

=15

答案:pH

酸+pH

=15

[例6]在室温下,pH=a的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

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

A.10(a+b-12)%B.10(a+b-14)%

C.10(12-a-b)%D.10(14-a-b)%

[分析]本题通过求氨水的电离度来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值以及强酸中和

弱碱的知识。

氨水的pH=a,根据pH+pOH=14,则此氨水的pOH=14-a,[OH-]=10-(14-a)=10a-14mol/L

OH-的物质的量为10a-14Vmol,已知该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完全反应。

pH=b,[H+]=10-b mol/L

根据反应:NH

3·H

2

O+HCl=NH

4

Cl+H

2

O

氨水和盐酸反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氨水的物质的量为10-b Vmol。

该氨水的电离度为:

α=(已电离氨水的物质的量/氨水的总物质的量)×100%

=(10a-14V/10-b V)×100%=10a+b-14×100%=10a+b-12%

[答案]A

[例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10mL0.1mol/LCH

3COOH与中和100mL0.01mol/LCH

3

COOH所需同种碱

液的

量不同

B.等体积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为7

C.体积相等,pH相等的盐酸和H

2SO

4

中H+的物质的量相等

D.pH=3的HCOOH溶液中的[H+]与pH=11的氨水溶液的[OH-]相等 E.Zn跟pH=4的盐酸溶液反应比跟pH=3的CH

3

COOH溶液反应剧烈

[分析]选项A,第一种n(CH

3COOH)=0.01×0.1=0.001(mol),第二种n(CH

3

COOH)

0.1×0.01=0.001(mol)。因此用同种碱液来中和时所用碱液的量必然相同。

因此A不正确。

选项B,题中所给的酸和碱未指明强、强。溶液的pH值不一定为7。

酸(pH=3) 碱(pH=11) 混合后溶液的pH值

强酸强碱=7

强酸弱碱>7

弱酸强碱<7

因此pH=7只是一种个别情况,该叙述不正确。

选项C,pH相等的两种强酸,所含[H+]浓度相等。又因体积相等,所以H +的

物质的量相等,所以C正确。

选项D,pH=3的HCOOH,[H+]=1×10-3mol/L,pH=11的NH

3·H

2

O,[OH-]

=1×10-3mol/L,所以D正确。

选项E,金属Zn与两种酸反应的实质是与酸中的H+反应,所以在其它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大小决定于溶液中[H+]大小。由于pH=3的CH

3

COOH 溶

液中[H+]大于PH=4的盐酸溶液中的[H+]。所以Zn与醋酸反应比较剧烈。所

以E不正确。

初三化学金属章节计算题总结

注意:1. 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⑴K、Na、NH4、NO3盐全溶;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单独与氧气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Au、Ag等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1.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2.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3.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4例:某高炉用含三氧化二铁80%(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冶炼出含杂质2%(质量分数)的生铁。 (1)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该高炉用700吨这种赤铁矿可冶炼出多少吨铁。 5例:将10g钢铁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得到0.2g二氧化碳.求此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它是钢还是生铁? 6例: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碳酸亚铁。这些成分各一吨,含铁最多的是( ) A三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酸亚铁 D.一样多 7例: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 绪论 绝对误差 e x x *=-,x *为准确值,x 为近似值。 绝对误差限 ||||e x x ε*=-≤,ε为正数,称为绝对误差限 相对误差* r x x e e x x * *-== 通常用r x x e e x x *-==表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限||r r e ε≤或||r r e ε≤ 有效数字 一元函数y=f (x ) 绝对误差 '()()()e y f x e x = 相对误差 ''()()()()()()() r r e y f x e x xf x e y e x y y f x =≈= 二元函数y=f (x 1,x 2)

绝对误差 1212 12 12 (,)(,) () f x x f x x e y dx dx x x ?? =+ ?? 相对误差 121122 12 12 (,)(,) ()()() r r r f x x x f x x x e y e x e x x y x y ?? =+ ?? 机器数系 注:1. β≥2,且通常取2、4、6、8 2. n为计算机字长 3. 指数p称为阶码(指数),有固定上下限L、U

4. 尾数部 120.n s a a a =±,定位部p β 5. 机器数个数 1 12(1)(1)n U L ββ-+--+ 机器数误差限 舍入绝对 1|()|2 n p x fl x ββ--≤ 截断绝对|()|n p x fl x ββ--≤ 舍入相对1|()|1||2 n x fl x x β--≤ 截断相对1|()|||n x fl x x β--≤ 九韶算法 方程求根 ()()()m f x x x g x *=-,()0g x ≠,*x 为f (x )=0的m 重根。 二分法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673073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 1.674×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 1.9927×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 2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ζ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ζ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 c B =n B /V B (2)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n B =m B /M B (3)滴定剂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计算 c A V A =a/tc T V T c T V T =t/a(1000m A /M A ) (4)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T T/A =a/tc T M A/1000 (5)待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ωA =(T T/A V T )/S*100%=S cTVTMA t a 1000/*100%

(完整版)初中化学计算题大全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 (一)有关化学式计算题类型: 第一种类型:标签型化学式计算题: 1、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 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2)计算碘酸钾(KIO 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 (3)计算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4)计算1kg 这样的食盐中,应加入 g 碘酸钾(用最高含碘量计算) 第二种类型:叙述型化学式计算题: 1、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 3CH(NH 2)COOH 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 2、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 3O 3N 3Cl 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 .高氰精中C 、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 C .高氯精中C 、N 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 D .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第三种类型:综合型化学式计算题: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 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1)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 (3)请你根据下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每天至少应摄人多少克下列食物才能满足你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以只摄取一种食物,也可同时摄取几种食物)。 2.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 ,氮元素42kg 。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长方形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长x高 三角形面积=长x高\2 圆面积=圆周率(圆周率3.14)x半径平方 圆计算公式: 最简单的就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因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得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或者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积×这两边的夹角的正弦值÷2 [S=ab×sin×1/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上底+下底)*高在除以2 椭圆面积公式 S=∏(圆周率)×a×b(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 ÷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二) 溶液计算 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 pH= —lg[H+] C(H+)=10-pH Ⅱ. K W=[H+][OH—]=10-14(25℃时) ×N A ÷N A ?? ? ? ? ? ' = ρ ρ D + + ? = =% % ) (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 物质的总质量 12 1 12 6 ? 原子的质量 一个 一个原子的质量 C + + =% % 2 2 1 1 a A a A A V N N MV m V n c A = = = 1000 C M ρω = 2 1 2 2 1 V V V C CV + + % 100 % 100 %? + = ? = 剂 质 质 液 质 m m m m m a % 100 100 %? + = S S a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A n N =m n M =m V n V =n n V =

大学实验化学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难题解析 [TOP] 例4-1 计算pH=5.00,总浓度为0.20 mol·L -1的C 2H 5COOH(丙酸,用HPr 表示)- C 2H 5COONa 缓冲溶液中,C 2H 5COOH 和C 2H 5COONa 的物质的量浓度。若向1 L 该缓冲溶液中加入0.010 mol HCl ,溶液的pH 等于多少? 分析 ⑴ 用Henderson —Hasselbalch 方程式直接计算丙酸和丙酸钠的浓度。 ⑵ 加入HCl 后,C 2H 5COOH 浓度增加, C 2H 5COONa 浓度减小。 解 ⑴ 查表4-1,C 2H 5COOH 的p K a = 4.87,设c (HPr) = x mol·L -1。则c (NaPr) =(0.20-x )mol·L -1 pH =p K a +lg Pr) (H )Pr (-c c =4.87+lg 1-1L mol L mol )20.0(??--x x =5.00 解得 x = 0.085 即c (HPr) = 0.085 mol·L -1 c (NaPr) = (0.20 - 0.085) mol·L -1 = 0.12 mol·L -1 ⑵ 加入0.050 mol HCl 后: pH =p K a +lg ) HPr ()Pr (-n n =4.87+lg 0.010)mol (0.0850.010)mol (0.12+-=4.91 例4-2 柠檬酸(缩写H 3Cit )常用于配制供培养细菌的缓冲溶液。现有500 mL 的0.200 mol·L -1柠檬酸溶液,要配制pH 为5.00的缓冲溶液,需加入0.400 mol·L -1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 配制pH 为5.00的缓冲溶液,应选NaH 2Cit-Na 2HCit 缓冲系, NaOH 先与H 3Cit 完全反应生成NaH 2Cit ,再与NaH 2Cit 部分反应生成Na 2HCit 。 解 查表4-1,柠檬酸的p Ka 2= 4.77,设H 3Cit 全部转化为NaH 2Cit 需NaOH 溶液V 1 mL ⑴ H 3Cit(aq) + NaOH(aq)NaH 2Cit(aq) + H 2O(l) 0.400 mol·L -1 × V 1 mL = 0.200 mol·L -1 × 500 mL V 1 = 250 即将H 3Cit 完全中和生成NaH 2Cit ,需0.400 mol·L -1NaOH 溶液250 mL ,生成NaH 2Cit 0.200 mol·L -1 ×500 mL=100 mmol 设NaH 2Cit 部分转化为Na 2HCit 需NaOH 溶液V 2 mL , ⑵ NaH 2Cit(aq) + NaOH(aq) Na 2Hcit(aq) + H 2O(l)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四、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1、溶解度(S) = —————×100g(仅适用于饱和溶液) 溶剂质量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 HRresearch881、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分享、互动;2、HR行业信息的发布、揭秘;3、HR相关的培训、咨询、产品等推介!博主个人号:rockysml HR必知的九大效益计量公式 1. 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 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 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 人均招聘成本: 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 离职率(主动): 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 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 ,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 L) 1000(m L)(g/m ol) 1(L)(m 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② 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 (g) (g) +=

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齐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为此特向大家提供各种换算公式,以供参考。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化学室计算公式归纳总结

化学室计算公式归纳总结 1.原料药(按干燥品计算) 计算式: 百分含量=()%100%1?-?水分取样量测样量m m 2.容量分析法 2.1直接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一) 供试品(%)=%100???S m T F V F-浓度校正因子F=规定 实测C C (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多少倍) V-滴定体积(ml ) T-滴定度,每ml 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 数。 例1:非那西丁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3630g ,加稀盐酸回流1h 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010mol/L )滴定,用去20.00ml 。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相当于17.92mg 的C 10H 13O 2N 。计算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供试品(%)=%100???S m T F V 供试品(%)=%72.99%1001000 3630.092.171.01010.020=???? 2.1直接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二) 供试品(%)=()%100V ???-S m T F V 空样 例2:取焦亚硫酸钠本品约0.15g ,精密称定,置碘量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 mol/L )50ml ,密塞,振摇溶解后,加盐酸1ml ,用

硫代硫酸钠(0.1 mol/L)滴定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碘滴定液(0.05 mol/L)相当于4.752mlNa2S203. 计算公式:供试品(%)=() % 100 V ? ? ? - S m T F V 空 样 2.3剩余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一) 供试品(%)=() % 100 V ? ? ? - S m T F V 样 空 V空-滴定时,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V样-滴定时,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F-浓度校正因子 m s-供试品的质量 例:精密称取青霉素钾供试品0.4021g,按药典规定用剩余碘量法测定含量。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25.00ml,回滴时消耗0.1015 mol/L的盐酸14.20ml,空白试验消耗24.68ml。求供试品的含量,每1ml盐酸(0.1 mol/L)相当于37.25mg的青霉素钾。 供试品(%)=() % 100 V ? ? ? - S m T F V 样 空 青霉素钾(%)=() % 54 . 98 % 100 1000 4021 .0 25 . 37 1.0 1015 .0 20 . 14 24.68 = ? ? ? ? - 例:微晶纤维素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2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水25ml,精密加重铬酸钾溶液(取基准重铬酸钾4.903g,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20ml)50ml,混匀,小心加硫酸100ml,迅速加热至沸,放冷至室温,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PH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PH3-10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Na 2HPO 4分子量 = 14.98,0.2 mol/L 溶液为28.40克 /升。 Na 2HPO 4·2H 2O 分子量 = 178.05,0.2 mol/L 溶液含35.01克/升。 C 4H 2O 7·H 2O 分子量 = 210.14,0.1 mol/L 溶液为21.01克/升。 ① 使用时可以每升中加入1克克酚,若最后pH 值有变化,再用少量50% 氢氧化钠溶 液或浓盐酸调节,冰箱保存。 3. 甘氨酸–盐酸缓冲液(0.05mol/L )

4.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0.05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量= 204.23,0.2 mol/L邻苯二甲酸氢溶液含40.85克/升 柠檬酸C6H8O7·H2O:分子量210.14,0.1 mol/L溶液为21.01克/升。 柠檬酸钠Na3 C6H5O7·2H2O:分子量294.12,0.1 mol/L溶液为29.41克/升。 柠檬酸C6H8O7·H2O: 2.1g 柠檬酸钠Na3 C6H5O7·2H2O: 2.94g H2O: 100 ml 6.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2 mol/L) Na2Ac·3H2O分子量= 136.09,0.2 mol/L溶液为27.22克/升。

7.磷酸盐缓冲液 Na 2HPO 4·2H 2O 分子量 = 178.05 ,0.2 mol/L 溶液为85.61克/升。 Na 2HPO 4·12H 2O 分子量 = 358.22,0.2 mol/L 溶液为71.64克/升。 Na 2HPO 4·2H 2O 分子量 = 156.03,0.2 mol/L 溶液为31.21克/升。 Na 2HPO 4·2H 2O 分子量 = 178.05,1/15M 溶液为11.876克/升。 KH 2PO 4分子量 = 136.09,1/15M 溶液为9.078克/升。 8.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0.05M )

计算公式大全

网络工程师软考常用计算公式 单位的换算 1字节(B)=8bit 1KB=1024字节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通信单位中K=千,M=百万 计算机单位中K=210,M=220 倍数刚好是1024的幂 ^为次方;/为除;*为乘;(X/X)为单位 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时钟频率(Mhz)/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b) 计算系统速度 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时钟周期数/指令平均占用总线周期数 平均总线周期数=所有指令类别相加(平均总线周期数*使用频度) 控制程序所包含的总线周期数=(指令数*总线周期数/指令) 指令数=指令条数*使用频度/总指令使用频度 每秒总线周期数=主频/时钟周期 FSB带宽=FSB频率*FSB位宽/8

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时间 P=I*CPI*T 执行程序所需时间=编译后产生的机器指令数*指令所需平均周期数*每个机器周期时间指令码长 定长编码:码长>=log2 变长编码:将每个码长*频度,再累加其和 平均码长=每个码长*频度 流水线计算 流水线周期值等于最慢的那个指令周期 流水线执行时间=首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指令总数-1)*流水线周期值 流水线吞吐率=任务数/完成时间 流水线加速比=不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 存储器计算 存储器带宽:每秒能访问的位数单位ns=10-9秒 存储器带宽=1秒/存储器周期(ns)*每周期可访问的字节数 (随机存取)传输率=1/存储器周期 (非随机存取)读写N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存取时间+N位/数据传输率

软件测试计算公式总结

软件测试计算公式总结 通用公式: 计算平均的并发用户数:C = nL/T C是平均的并发用户数;n是login session的数量;L是login session的平均长度;T 指考察的时间段长度。 并发用户数峰值:C’ ≈ C+3根号C C’指并发用户数的峰值,C就是公式(1)中得到的平均的并发用户数。该公式的得出是假设用户的login session产生符合泊松分布而估算得到的。 实例: 假设有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3000个用户,平均每天大约有400个用户要访问该系统,对一个典型用户来说,一天之内用户从登录到退出该系统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在一天的时间内,用户只在8小时内使用该系统。 则C = 400*4/8 = 200 C’≈200+3*根号200 = 242 F=VU * R / T 其中F为吞吐量,VU表示虚拟用户个数,R表示每个虚拟用户发出的请求数,T表示性能测试所用的时间 R = T / TS TS为用户思考时间 计算思考时间的一般步骤: A、首先计算出系统的并发用户数 C=nL / T F=R×C B、统计出系统平均的吞吐量 F=VU * R / T R×C = VU * R / T C、统计出平均每个用户发出的请求数量 R=u*C*T/VU D、根据公式计算出思考时间 TS=T/R

缺陷检测有效性百分比DDE=TDFT/(TDFC+TDFT)×100% 其中:TDFT=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全部缺陷(即由测试组发现的),TDFC=客户发现的全部缺陷(在版本交付后一个标准点开始测量,如,半年以后) 缺陷排除有效性百分比DRE=(TDCT/TDFT)×100% 其中:TDCT=测试中改正的全部缺陷,TDFT=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全部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效率百分比TDE=(TDFT/NTC)×100% 其中:TDFT=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全部缺陷,NTC=运行的测试用例数 以下公式较适用于白盒测试 功能覆盖率= 至少被执行一次的测试功能点数/ 测试功能点总数(功能点) 需求覆盖率= 被验证到的需求数量/总的需求数量(需求) 覆盖率= 至少被执行一次的测试用例数/ 应执行的测试用例总数(测试用例) 语句覆盖率= 至少被执行一次的语句数量/ 有效的程序代码行数 判定覆盖率= 判定结果被评价的次数/ 判定结果总数 条件覆盖率= 条件操作数值至少被评价一次的数量/ 条件操作数值的总数 判定条件覆盖率= 条件操作数值或判定结果至少被评价一次的数量/(条件操作数值总数+判定结果总数) 上下文判定覆盖率= 上下文内已执行的判定分支数和/(上下文数*上下文内的判定分支总数) 基于状态的上下文入口覆盖率= 累加每个状态内执行到的方法数/(状态数*类内方法总数) 分支条件组合覆盖率= 被评测到的分支条件组合数/分支条件组合数 路径覆盖率= 至少被执行一次的路径数/程序总路径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