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调适

浅谈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调适

浅谈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调适
浅谈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调适

浅谈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调适

作者:李秀侠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与已有工作经验的跳槽者相比,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这极易引发学生的自卑心理,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又直接影响就业的成功。因此发现和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自卑心理概述、自卑心理产生与自卑心理调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自卑心理概述

自卑心理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表现为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情绪。自卑感强的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往往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因而面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可以说,自卑心理是求职择业的大敌。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就业形势的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中小企业的招聘意愿明显下降,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种供需矛盾必然会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种“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2.就业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降低学生就业的期望值。但很多高校在进行这一工作时不够严、不够细、不够实,结果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往往是带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加剧了就业的自卑心理。

3.就业准备的不足

就业准备的不足包括就业心态的不足和就业能力的不足两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求稳心理、功利心理以及过分寻求专业的对口心理等,以这

样的心态择业,成功率必然会小很多。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个性、抗挫折能力等。就业能力的不足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我不行”这一错误的自我认知就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三、自卑心理的调适

1.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要从就业实务的讲授转变到职业生涯理念的传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毕业生求职时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期望值。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而不能盲目地追求专业对口。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就业的心理素质

我们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与个案咨询,解决由于就业带来的具有共性与不同个性的心理问题,教给学生应对压力和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理,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

4.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高水平的综合素养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拥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大学生就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特别重要的是要及时消除自身的认识误区和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这样才会多一些机会,最终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2]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指导语:下面这份“自卑心理诊断量表”,有助于你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及造成自卑的主要根源。本测验共1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A,B,C三种选择答案,请你在自己情况较符合的答案上打上“√” (1)你的身高与周围的人相比如何? A较矮B差不多C较高 (2)早晨,照镜子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A再漂亮一点就好了B想精心打扮一下C别无他想,毫不在意 (3)看到最近拍的照片你有如何想法? A不称心B拍的很好C算可以 (4)如果有来世,下列三种中选哪类好? A做女人够受的,做男人好B做男人太苦,做女人好C什么都行,男女都一样 (5)你是否想过五年或十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多次想过B不曾想过C偶尔想过 (6)你受周围人们的欢迎和爱戴吗? A常有B没有过C偶尔有 (7)你被别人起过绰号,挖苦过吗? A常有B没有过C偶尔有 (8)老师批过的考卷发下来,同学要看怎么办? A把分数折起来让他们看不到B让他们看C将考卷全部藏起来 (9)体育运动后,有过自己“反正不行”的想法吗? A常有B没有C偶尔有 (10)你有过在某件事上决不次于他人的自信吗? A一两次B从来没有过C在某些方面自己有这种自信,但对不是特殊之事并不介意(11)如果你所喜欢的异性同学与他人更亲近,你怎么办? A灰心丧气,以后去竭力避开那位异性B跟那位同性公开或暗地里展开竞争 C毫不在乎,一如往常 (12)碰到寂寞或讨厌之事怎么办? A陷入深深地厌烦中B吃喝玩乐时就忘却了C向朋友或父母诉说 (13)当被别人称作“不知趣的人”或者“蠢东西”时,怎么办? A我会回敬他“笨蛋!没教养的”B心中感到不好受而流泪C不在乎 (14)如果碰巧听到有人正在说你所要好的同学的坏话,你怎么办? A断然反驳:“根本没有那种事!”B担心会不会真有那回事 C不管闲事,认为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15)不管怎样努力学习,如果你的主要功课都会输给你的竞争对手,你怎么办? A尽管如此还是继续抗战,今后加劲干B感到不行,只好认输 C从其他学科上竞争取胜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例如: 以自我为中心;性情孤僻,自我封闭;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讨好行为,功利主义;个性张扬,无拘无束;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 二)现在提取其中几个我认为主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调适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若发现周围存在有这种心态的人,同学们首先应该理解他的性格,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若果能了解该同学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则可以对症下药;如果不知道原因,他周围的同学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与之相处,经常陪同他/她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到校外走走,分散他的注意力,引领他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而拥有这种心态的本人也应该意识到这种心理的害处,积极地改正。 第二: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调适方法: 从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本人来看,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其实是一种自己不具有那种优秀的能力的自卑的体现。所以,他本人必须首先不断地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努力达到那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摘要: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处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位大学生都离不开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自己努力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学业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自我心理调适 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变迁剧烈、震荡激烈、发展迅速、改革不断的社会,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或者将会承受如此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机遇与发展、成功与失败;随时都会面临新的适应,把握好社会上的无数选择或被选择的机会。需要走出墨守成规这一变革的误区。抛弃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诸如孤独、忧郁、失落、沮丧、自卑、退缩、恐惧、逃避、浮躁、烦恼,紧张、焦虑、愤怒,冲动、空虚、怠卷等心理行为问题)和与之相应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策逐步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人士的重视,因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的那种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技术掌握,而忽视自我心理调适的做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适者生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规律。在现实社会生活过程中,大学生的适应性往往被看作影响一个大学生社会生活成败的主要个性特征。一个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而不是非科学地(例如迷信地或带有邪教色彩地)、有意的二不是无意的、积极的二不是消极的调适自己的心理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其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们生活幸福化、工作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内涵自我心理调适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在心 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要探讨自我心理调适就不能忽视与自我心理调适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适应,目前,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适应概念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适应是来源干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整合现有资料,我们认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即大学生在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既满足个大学生需要又符合社会生活条件的积极的 心理、行为过程。这里是从心理学范畴论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自我心理调适的概念既不同干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适应(如大学生的感官对光、声、味等物理刺激的适应),又不同干狭义的心理上的适应(即遭受挫折后的自我调节过程),也不同干社会学意义上的适应(如为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发展而努力改变环境等)。生物科学上的适应是指所有活着的有机体都要随着它们环境中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括动。即生物在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环境情况进行适应是动物和大学生生存的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

案例: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李某说。更为严重的是,李某认为小况每次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意刺激他。于是,原本就深感自卑的李某在这不良心态的驱使下,走向了极端。。。 案例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出现原因: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 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 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 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 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英文信管邱鸿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与其她群体的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所以,学生们正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不仅有着明显的生理与心理的成熟转变,而且由于学校生活的特殊性,更使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明显的独特色彩。下面就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试方法。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而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加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多。此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社团等组织活动增多。很多学生一时不能从高三的极度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转变过来,对于新的事物有恐惧感,不能适应新生活,导致空虚、失落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应该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 2、难以忍受的学习压力。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就拿我自己来说,进入广外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在的确处在下游,这时心理会有一点自卑。毕竟高中时代一直被老师捧在手里。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纷至沓来,各种论文与调研充斥于脑海,压力甚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放宽自己的心胸,敢于接纳一切,敢于挑战一切,不沉沦,不堕落。其实有时候我们的成绩不如别人,并不就是能力不如别人,而就是大学以后,自己的惰性增强了,在城市的花花绿绿之中迷失了自己。有时我们又放不下架子,去向其她同学、老师求教。只要虚心加勤奋,一切问题都不就是问题。 3、无法正确处理社团与学习的时间关系。 在大学中,社团林立。而且每个部门都会有许多工作,琐碎且繁多。每周的例会,连绵不断的总结与策划,让大学生们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用于学习的时间急剧减少,会直接造成第二点心理问题。 因此,学生们在加进社团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要懂得舍弃,明辨主次,制定详细的计划表。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首先,能考广外的贫困生,在家乡就是众人注目的对象,心里充满了自豪,但进入大学后,在家境优越的孩子面前,原本没在意的“贫困”二字就显得特别刺眼。这种矛盾敏感的心态调整不好,就易导致自卑,从自豪到自卑这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产生失意、失落、抑郁等症状。其次,有许多贫困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哪怕就是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也可能让她们敏感地认为就是在小瞧自己。她们往往以自我封闭等方式逃避交往,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一部分贫困生不愿意多与别人交往,于就是把学习作为自己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曾琴 曾琴,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系,四川内江市641112 曾琴,女,1966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汉族,1990年新疆大学毕业,学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Zengqin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6756346.html, 电话:+86-832-2340513 Analyzing and treat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Zeng Qin Zeng Qi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Zeng Qin, Female, Han Nationality, Born in1966 in Lezhi Countr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Graduated from Xinjiang University in 1990, Bachelor, Lecturer. Research directio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Teaching and Study. E-mail: Zengqin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6756346.html, Tel: +86-832-2340513 Abstract AIM: Rid of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The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works published publicly at home and abroad. Meanwhile the relevant real articles are found on the net of China Periodicals in the database from the first periodical of 1994 to the second one of 2005, us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s retrieval words with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Finally the materials are sorted out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live in fierily competitive knowledge and economy times, so the reasons are complex that they are self-abased and as a result in passive harm;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must be treated b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eachers, the instruction of student-serving workers, psychological inquiry activities and self-building good qualities of all kinds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Because the self-abasement can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heir behaviors to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also is the main barrier of affec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t 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 Key Word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self-abasement; setbacks reasons; treatment 摘要 目的:消除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专业著作。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自卑心理”,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并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二)主观因素 大学生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代写市场营销论文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变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新三到”实现不了,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让大学毕业生懂得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心态,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影响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待遇,出现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 己的未来,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 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及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尤为重要的,毕竟人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未来没有定向,对未来的就业规划和职业的选择感到困惑,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面对部分就业心理问题怎样调适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一、就业的心理问题 最近几年,每到7月份大学生毕业季的时候,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便会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以及各大报纸周刊上,这让我们大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是如此之大。现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并不完善的就业机制体制,致使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来缓解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尽管如此,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仍然很低,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仍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以至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和恐惧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继续学习;另一种则是走向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但是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心里会不自觉的担忧。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涉世未深,不能清楚地认清社会的黑暗面,害怕在就业时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他们对未来将要面对的职业和工作会产生恐惧,甚至会抗拒。 2、就业规划意识浅薄 当前,我国的许多大学生仅仅是扎根于学校,局限于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形式认识不全面,缺乏对一种当今社会发

大学生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调适 12月1日,我们荣幸的邀请到顾宁老师加入到我们的主题班会中,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大学生的心理调试”顾宁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给我们分析了大学新生可能遭到的压力与不适,使我们了解到问题的原因,进而更加容易的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做出正确的心理调适。 顾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下的讲解: (1)我们大学新生可能在大学里遇到的各种的不适与问题。饭难吃,人难处,事难做,学习很轻松,貌似有很多的课余时间,感觉对 专业无从把握,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情况。 (2)语言方面的不一样会有很多的误会,例如南方的人说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令我们很难的理解。 (3)1、入学适应问题 2、竞争的压力带来的学业问题 3、人际交往的困惑 4、就业的压力,择业中的问题 (4)家长意志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主要的、也是惟一的目的,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的一切业余爱好。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受家长压抑的学生,除学习外,无一技之长,会很自卑。有的家 长强迫孩子上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 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的想退学。 (5)恋爱方面对爱情,大学里找不到关于恋爱的 明文规定 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里面遇到的的问题,当然我们要有一定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给大学的生活做一些规划: ★学会独立生活 ★学会结交朋友,学会与人相处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丰富课余生活,有利身心健康发展 ★英语过级的问题 ★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应用计算机 由这次主题班会我感到有一些东西需要去适应,大学不只是知识的增长,也是人格的完善,去适应大学的生活,一定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大学是我们人生真正的开始,自己去生活的开始。为了自己的将来,不能荒废大学,为自己的幸福努力吧!

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论文

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摘要:自卑是个体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危害和原因几个方面,探究大学生自卑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卑心理原因对策 自卑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无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健康水平如何,人们都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地体验自卑。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过渡和成熟时期,在面临重大压力和激烈竞争下,大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不断地舞出人生辉煌的一面。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有效地适应和融入大学环境,反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

问题,比如说自卑、焦虑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高达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这些心理障碍给自卑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卑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因此,关注大学生自卑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1.1 自负性 很多学生的自负倾向恰是由自身的自卑带来的,自负的根底是深层的自卑,这是自卑的一种变相表现。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有时会争强好胜、高傲自大、吹嘘自己有很强的能力,或夸耀自己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财富。其实,这只是通过炫耀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缺陷。 1.2 敏感性 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他们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估计偏低,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常会把他人的一些无关言语和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和攻击,甚至会怀疑他人在私下里说自己坏话。 1.3 泛化性 自卑的泛化性表现在把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波及到其它方面,进而对自己各方面做出普遍否定。例如,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受到冷落和排斥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常常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认为自己在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也不如别

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

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 摘要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有关矫治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资料来源:在图书馆手工查阅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著作及相关资料。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自卑心理”,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 资料选择:选择与自卑心理形成与矫治相关性强的专著5本及期刊文献15篇。 资料提炼:在20篇(专著和期刊)文献中,选择8篇(4本专著、4篇期刊)文献进行整理,作为参考文献,其余的12篇因与入选文献内容呈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 资料综合:①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具有泛化性、敏感性、闭锁性、掩蔽性等特点,多与自我认识缺损及个人性格有关,亦与社会因素及他人评价相关。②自卑可能导致错误的心理定势,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困扰心理及行为,造成心灵扭曲。 结论: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自卑使大学生出现很多行为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矫治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须通过高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及大学生自身创建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共同进行。 主题词:自我评价/心理学;学生;挫折;矫治 O 引言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11。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况,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因此,作者在图书馆手工查阅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著作及相关资料。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与自卑心理形成与矫治相关的文章旨在剖析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探讨矫治自卑心理的有效策略。 1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过低翻,所谓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判断。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周围的人又总是对他持否定评价。因而产生一种强烈的与丧失信心相联系的沉重的情绪体验,自己看不起自己,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具有泛化性,即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还有敏感性的特点,自尊心容易受损伤,其心理敏感度较一般人强,常把别人无意的言行视为对自己的轻视,甚至别人的一句话也会深深伤及自己的心灵。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形成孤独自卑的闭锁性性格。有的大学生由于自卑的存在,表现出沽名钓誉、自我夸耀,通过自我表现去掩饰那种歪曲了的自卑,形成掩蔽性性格。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征、需求、利益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群体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较一般青年而言,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和素质。但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和变化正在直接影响和困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并导致一些人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急剧扩招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的改革,新的政策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和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面对一大群的硕士、博士、大学本科生在择业中,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只看见别人的长处,盯着自己的不足,产生自卑。 2.2自我认识中的缺损进入大学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生理特别在乎,如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加之,个人早期家庭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

大学生心理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分析报告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2007级新生UPI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一、测查工具简介 测查工具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该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该问卷最早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1年介绍到国内,1993年由樊富民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工具,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UPI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时作为参考。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的自然特点、家族病史、个人病史、对专业的满意度等;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共60个项目,从不同侧面反映学生焦虑、苦恼、压抑、人际敏感、矛盾冲突等身心症状,作为衡量不健康的尺度,其中5、20、35、50是测伪尺度,不记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不是”记0分,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越多;第三部分为辅助题,可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及主要困扰问题。该问卷简便易行,适于团体施测。 根据问卷的分析标准,可将参加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即需要重点关注和教育干预的对象。其判断标准包括:总分在25或25分以上者,或者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回答者,或者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作肯定回答者或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第二类是可能有较轻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引起关注,有条件的可联系面谈。判断标准包括:总分在20~24分者,或者8、16、26有一题作肯定回答者,或者辅助题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第三类表明心理健康,作为一次通过者,即不属于第一、二类的学生。 二、测查结果与分析 1.三类学生的分布 在1169人(实测人数)中,有 321 人(占 27.46% )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一类重点关注学生;另外有137人(占11.7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二类次重点关注学生;还剩711人(占60.82%)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属于三类非重点关注学生(见下表)。 表1 三类学生的分布情况

心理与测量 心理问卷的编制,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

大学生自卑问卷的编制 学院:体育与教育院(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双学位15级 (原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心理与教育测量 姓名:江海寄余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1.引言: 1.1自卑心理(inferiority feelings)是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即将面临阿德勒(Adler)所说的人生三大问题:社会任务、爱情婚姻以及职业活动;而且他们正值青春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对各方面都比较敏感,因此,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黄雅静,2003)。.通过询问周围的同学,发现每位同学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没有人例外,说明自卑心理在大学生普遍存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梁筱梅(2006)采用“自信心心理问卷”测试结果表明,有 46.8%的学生缺乏自信。吴霞、赵晋湘、邓庆华等(2006)对湖南 8000 多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的所有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占据首位,达到 2 2.07%。于天红(2003)的调查表明,2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自卑的人。 1.2自卑心理的概念: 阿勒德: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情景时,由无助感与无力感交织成的无法达成目标时对自己失望的状态即为自卑感。 车文博:认为自卑感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一种复杂情感。 2.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测问卷的编制 2.1目的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和通过访谈询问大学生自卑的原因编制《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测问卷 2.2方法 通过询问周围人的自卑原因,QQ好友关于某方面自卑,和百度贴吧自卑吧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关于网友对自卑原因的描述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类整理。 3.1编制题目 初测的试题来源一是调查询问收集到的题目二是参照Janis & Field(1959)编制的“缺陷感量表,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中编制的量表,和贾远娥《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的研究》按照学习,能力,社交,家庭,恋爱,身材外貌等6个维度进行编制,确定的题目44道其中学习7道,能力7道,家庭7道,恋爱7道,家庭7道,身材外貌8道,社交8道。 题目统一为正向题,采用5级计分,然后随机交叉排列题目,确定了预试问卷。(具体内容与格式见附录1) 3.2预测试卷的调查与分析 在网上通过问卷星随机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他们有的是高职专科,大学各个年级。他们来自多个城市,但是南昌的偏多。共发放问卷112份,剔除胡乱做答及其做答时间太短的问卷12份,实际得到有效问卷100份。初测对象构成如下表1: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 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负心理 自负就是自以为了不起。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多为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较高,在

求职择业上,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为:择业取向较高,择业挑三拣四,消极等待,自视清高等。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在择业时缺乏自知之明,而失去良好就业机会。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敏感多疑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般甚至曾受过处分的学生,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他们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从众心理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见解是受到别人或众人的认识和见解影响的。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

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采取行动策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依赖心理 大学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在择业中又缺乏自主性,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方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单位选择,等待学校安排,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加上受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希望寄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