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因材施教”这一说法出自于《论语·为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流传至今。的确,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来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针,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分层教学”其实和“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查阅,“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把不同情况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得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使整体的实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我校是本市的一所民办中学,一个年级8个班,大约有30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刚入校时都参加了分班考试。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将其中最优秀的40名学生分入提高班,其余200多名学生被分入剩下的7个平行班。我负责其中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和提高班的学生相比,平行班的学生差距较为明显。此外,即使是在相同的一个平行班上,学生的差异也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学生原有的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反应快慢抑或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自从他们入校时就已存在了。而上课时为了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再加上民办学校的学习进度较公办学校要快得多,我既要控制好自己教学的速度,又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难度,因此我基本上按照中等偏上的程度来制定教学方案。但是这种面对中等层次的教学方案最大的弊端在于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首先,优等生总是觉得上课的内容过于简单,靠自学也能理解,有些成绩不错,但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甚至连上课都不愿意去听讲。而没有学习动力,自然也无法在整个年级里拔尖。其次,中等生学得就不那么轻松了,他们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必须要竭尽全力才能掌握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此外经常会有中等生在回答问题时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对于曾经学过的部分知识点模棱两可,因此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学困生就更不言而喻了,他们连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无法掌握,前学后忘,走进了学习的盲区。长此以往学生们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困境,使自己的教学更为行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也希望通过分层教学开展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分层教学方法以及途径的探究不仅仅只限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它同样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曾在其提出过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强调“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可见分层教学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许多额外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至于学生是否能把握得住,与其自身努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也曾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分层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班级、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并且与最新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从本质上说也是一致的。

本次研究的总目标是如何在原有的班级基础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和分层测评。并将参与到教学干预的班级和不参与的班级的学生前后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以及学习习惯等作比较。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本校相关教师形成合作小组,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文献研究法:借助网络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教育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

3.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状况,在不断的实践、探究和总结中形成结论,并应用推广。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关于分层教学的环节众说纷纭,版本较多。就我看来,分层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和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智力和非智力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将学生分成高、中、低或者A、B、C三个水平层次。一般比例分别占20%、60%、20%。其中A层的学生个人能力突出、反应快、领悟力强、学习兴趣浓厚,是教师按照高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同时也是教师希望能够在年级里拔尖的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尖子生。B层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上,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情绪也不是特别稳定。教师一般按稍高于教学大纲上的基本要求来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典型的例子是学习刻苦但自身能力一般或者是有较好的天赋但却不够勤奋的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中等生。C层的学生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逊色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反应迟钝,意志品质极其缺乏。教师只能按照(甚至略低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教这些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学困生。

学生分层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师指令分层,这种分层方式主要由教师来掌控,教师负责编排学生座位,划分出相应的练习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第二种是学生选择分层,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练习难度。此外,学生分层也有师生协商分层、动态分层等其他分层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学生分层是具有灵活性的,会随着学生学习的情况作出及时调整。简言之,学生分层具有升降级制度,本处于B层或者C层,且在原来的学习小组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可以上调至A层或者B层。反之,本处于A层或者B层,且在原来的学习小组中表现糟糕的学生会被下调至B层或者C 层。这既是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尖子生的一种鞭策。但是在实施学生分层时,无论采取上述哪一种分层方式,都应对学生讲明升降级制度的标准,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各个层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目标分层: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曾在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

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举些例子来说,某些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不强,但却拥有不错的身体运动智能。某些学生的空间智能一般,但其人际智能却很出色。因此,衡量学生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在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加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

所以,在完成学生分层之后,可根据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特点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一下半学期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制定教学目标。A层学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提高自身的几何推理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等角对等边”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三步或三步以上)。B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后,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相关定理解决较简单的几何说理题(二步)。C层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区别“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的不同之处。

由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定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层次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与此同时,A层、B层、C层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结合自己的需要来对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当然,若出现一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对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后决定是否予以采纳。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要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必须做到的。在兼顾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体发展。对A层、B层的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B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层学生则应具备自主探索,钻研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做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低层次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从原先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分层备课:

前面提到,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而分层备课则是前提。前文提到的教学目标分层也可算是分层备课的一部分。只不过分层备课内容更加广泛,它包括了设计整个分层教学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必须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例如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解决,B层学生的潜力如何激发,A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发展等等。

4、分层授课:

在分层备课之后,就要正式授课了。可以说,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中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具难度的一个环节,对执行者——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老师设计出了精彩的教案,却在具体实践中未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分层授课也是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方法得当,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目标的话,课堂教学也会变得非常成功。因此,对于授课者而言,挑战和机遇共存,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以下介绍分层授课中几种常见的分层方式:

(1)按课型确定分层:此类分层方式一般以教学任务作为分类的标准,例如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等等。以新授课为例,新授课顾名思义要将传授新知作为重点,因此在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重点关注B层和C层学生,一节课将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时间要放在他们身上。而对A层学生的关注时间则可大大减少,一般5到10分钟左右即可,给A层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相信A层学生凭

借天赋能够自己解决。至于复习课以及习题课的分层授课方式,由于是对新授课的知识巩固,不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A层学生做小老师,B层和C层学生做他们的学生。由A层学生提问,让B层和C 层学生回答,然后A层学生予以点评。若有不当之处,A层学生给予及时辅导和改正。当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时,A层学生可适当板书,让B、C两层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记忆。当A层学生需要了解B、C两层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情况时,也可适当请部分学生板演。临近尾声时,A层学生对整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可以说在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A层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和平日里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这样做既能使A层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让拓宽了B、C两层学生的思路,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整节课在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中顺利地进行。

(2)按教学内容分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对教材教法进行整合。举例来说,每节新授课中都包含了一些新知识点,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判定方法,性质等等。教师在引出新知后讲解相应的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还要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教师如何对这些概念、例题、练习进行合理地分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相对次要的概念可少花一点力气,相似度较高的例题可做一定的筛选,某些例题课本上要求不高,教师可做一些相应的变式,或者做补充及引申。最后的课堂练习也可适当选择较为典型的习题或者习题组来考查各层次学生的反馈情况。

(3)提问分层:相信提问分层是各位老师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分层方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供学生回答。基础题优先考虑C层学生,如果他们能回答正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中等难度的题目留给B层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靠自己解决问题。拓展性较强,有思维难度的题目留给A层学生,A层学生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能给老师意外的惊喜。当然,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总遇到了困难,教师可适时予以引导、点拨。

(4)作业分层:分层布置作业同样是分层授课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教师可运用阶梯原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这两大要素精心设计作业。举例来说,如今在各大学校里颇为盛行的校本练习往往都分基础题、拓展题、综合题这三大类,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分层作业的例子。教师在编制校本练习时也是煞费苦心,期望达到最佳的检验作用。对于C层学生而言,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上的大部分习题以及校本练习中的基础题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只要自己稍稍努力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真可谓一举两得。对于B层学生,除了要完成C层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之外,教师可适当地在综合题和拓展题中选择部分题目让B层学生完成,或者B层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协商有选择性地完成综合题和拓展题。当然,还是会有一些比较上进的B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家长的辅导超额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都是教师希望看到的好现象。简言之,对于B层学生,就要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拔高,使他们有机会提升至与A层学生一样的程度。对于A层学生来说,为了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原有基础,并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练习册和校本练习上的所有练习都得尽可能地去完成。综合题和拓展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A层学生一般都是爱钻研,爱提问,肯动脑的好学生,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自然而然要高一些。相信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下,会有质的飞跃的。

5、分层辅导:

相信如今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会和我有如下相同的感受:光靠一周6节正课的时间,既要完成新课的教授又要讲评前一天的作业,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或者练习卷、复习卷等都需要花时间去讲评。这点时间实在是不够用。除了一周6节正课之外,一般教师都会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需要指出的是,辅导也要讲究方法。分层辅导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所学旧知的进一步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个好机会解决各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C层学生的辅导,除了指导他们学习之外,更要建立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只有他们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个人觉得面批学习作业,有错误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一对一式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他们来说是最为有效的辅导方式。对B层学生适时加强综合性习题以及拓展性习题的辅导,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辅导A层学生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或者补充一些竞赛类的练习,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吃得饱”。

6、分层测试:

为了更好地检验之前所有分层教学环节的成果,需对各层次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教师在命题时必须对命题的难度,层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一般一套比较合理的测试题中,70%左右均为基础题,20%左右为综合题或者变式题,10%为拓展型题目。教师可安排A层学生完成所有的试题;B层学生选做部分拓展题,尽可能完成所有综合题;而C层学生在必须完成所有基础题的前提之下,选做部分综合题,拓展题就不需要做了。相信这样的安排能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7、分层评估:

每个学生都希望给教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没有哪个学生会不在意教师对他(她)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估,检验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反映出这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分层评估作为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有关分层评估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1)首先教师对C层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虽然他们受困于自身能力有限,但哪怕他们只有些许的进步,教师也应予以他们充分的肯定。若他们有较大程度的进步,教师可考虑提升他们的层次,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更是对其自信心的巨大鼓舞。

(2)其次教师对B层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既要为他们指出其缺陷,又要鼓励他们以A层学生为榜样,只有锲而不舍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3)再次教师对A层学生的评价可采取竞争性评价,让他们有危机感,要想巩固自身的地位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好比A层学生是卫冕者,而B层学生更像是挑战者,A层学生经常会受到B层学生或者其他A层学生的冲击。教师应坚持自己的准则,严格要求他们,督促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更加努力拼搏。

(4)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分层测试的成绩,鼓励每个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A层学生要想办法一直保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团体中。当然教师也完全有权利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例如,在阶段考试及测评的基础上,成绩进步明显的可提升一个层次。反之有退步的,可予以提醒或者鼓励,但下次测试仍然没有起色或者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的话,只能降低一个层次。这样的动态分等定级制度,能更清楚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5)教师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5-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

(3)、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

(4)、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5年1月-2月)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课题总结;

(2)、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平时的教学等工作任务繁重,真正投入研究的时间有限。

2.学校多媒体设备不足、缺少适合分层教学的配套资料限制了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

3.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主要的阻碍因素在于社会的不认同,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就像是把人分为了几个等级,使得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影响个人的人格发展。

在上述因素制约下,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又能不计得失潜心研究,需要持续的热情和相当的钻研精神。

(二)改进设想:

1.立足实际,整合教材和学生手中的现有资料,分工协作,系统设计导学方案,注重可操作性。

2.现代媒体设备的不足是暂时的,我们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教学。

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宗平(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校实验班的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分层教学的人文性。“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要求A 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 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转化上述“两生”,整体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2.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3.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 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6885545.html,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作者:平斌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实施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 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分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处于小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将很难再进行培养,可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的重要。新课程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这也给课堂教学组织提出了挑战。新课改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即要面对学生的各项差异,又要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它分为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显性分层即“走班制”,这种分层方法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内容上,实现分层设计,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隐性分层就是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每个学生都得获得最优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显性分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把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使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全面性,真正使学生实现分层策略下的最好发展。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教师必须认真 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 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 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 层学

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 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 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二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宝坻五中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校于2011年5月开始,承担了《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研究。制定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有效分层教学思路。在班级授课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通过在初中英语、数学、化学三个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有效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验工作,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主题词:因材施教有效分层个性差异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是一所位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既包括本学区片农村家庭子女,还包括一些外来打工子女和一部分体校借读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除的矛盾。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理想和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归属所在,是永远不会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能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服务。 一、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 2.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我们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以如何把该课题研究与目前的教科研一体化进行有机地整合为重点,力争使该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 3.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研究课是验证课题理论假设,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课题的生命所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由课题组教师开好研究课。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4.把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细则。 5.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6.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期初定好工作计划,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二、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 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 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交流并完善研究计划。 3. 利用教研组这一活动基地开设好研究课。 10月份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研究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整理好各种资料,迎接中期评估。 11月份 1. 对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展开专题探讨,交流经验和困惑。 2.深入课堂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12月份 1.集中讨论数学课堂中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成功与困惑之处,结合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修改。 2.撰写有关研究总结和论文,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计划。 3.记录研究过程,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由于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可操作性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借鉴、边消化边实践,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其他课题组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教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胡海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胡海燕 发表时间:2012-03-28T16:47:57.65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海燕 [导读]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胡海燕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 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我通过借鉴其他学校分层教学的经验,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探讨数学课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 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19.1 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等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等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采取分层备课的教学方式 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 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 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 层学生要求在B 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4运用分层授课适应学生整体水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八年级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圆-9(a+b)圆对于A尧B 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淤x圆-9y圆;于16x圆-9y圆;盂16(a-b)圆-9(a+b)圆,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 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尧C 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 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 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尧C 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淤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于说出命题的逆命题;盂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对A 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尧C 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 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要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学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07-01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 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 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 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初中数学 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相关解题技巧。并且初中生的判断 力和理解力也在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数学成绩也 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若教师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会导致有些学生不 能有效地吸收知识,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很多教师开始探 索适应目前状况的教学方法,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有很多,现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出发,引出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自身对分层 教学法的几点做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动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 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 要根据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 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 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础知识的应用, 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例如,在解题训练,我提 出了A,B,C三层教学目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网络的 支持下,我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同时展示出来,每层次目标配备三道题左右,让学生先快速浏 览A层基础题,若每题都感觉思路清晰且有十分把握的话,则可立即进入B层,若B层题稍 作思考还是会迎刃而解的话,又可马上进入最高层C层题后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如果自己在 哪一层次浏览中感到不熟练或遇到困难,就选择这一层次题目来练习。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 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 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 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对于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学生内部的分层,也相应的在作业分层,及时检查备;备课分层,有的放矢;测试分层,增强信心;教育分层,尊重学生。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 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对教 师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尽 早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践中,我们将课外作业的完成质 量看作是对课堂效率最好的检验,故实行分层对待,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为主;高层次的学生除完成低层次学生的作业外,还要增加两道要求较高的附加题; 同时也会根据情况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一做高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代美 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 定的学习目标。" 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内容 的处理、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内容应有不同 的量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 不同的质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单元测试成绩非常重视,考得好,就信心百

【精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 ? ?作者:吴中区迎春中学初一数学组来源:时间:2009-9-3 12:06:26 阅读1738次【大中小】 ?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 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

层化解于教学内宾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选择(1)(4)(5)(6)(9)做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朱永生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孙月芹老师提出并提交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方晓、宋国洪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2、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2.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 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专家检验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四、实验的具体操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并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计划 篇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吴兆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分层教学的目的之一: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目的之二: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 3、对比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学生分层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不可能打破原来班级的格局,但好在入学时十个班级中有五个英语特色班,五个普通班,五个英语特色班里大部分同学的数学底子也不错,五个普通班里也有少数数学不错的,因此我们将十个班分为两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桦川县第四中学:汪宝华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2、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2.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 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专家检验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主旨:“自主探究,目标引领,教学导拨,分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团队: 1、课题指导:邓校长朱主任吴主任 2、课题负责人:各科备课组长 3、课题组成员:高一年级全体老师 三、课题管理:学校教科室 四、课题内容: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2)、从目前我们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与老师的教学等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A、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能力素养差异大,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成绩差距大,对学习信心不足。 B、希望班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自主学习时间少、部分学科的基础差,成绩差距大。 (3)、根据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关系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效学习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应掌握了学习技能。成功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2、研究目的 (1)、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解决现有教学矛盾并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定目标,贯彻落实分层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将学校精品办学,小班制教学思路落到实处。 (2)、“目标引领,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层预设目标,并对不同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机械学习负担。使学生通过自学、互学、讨论、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达到目标并逐渐推进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3)、在对部分基础较好学生的教学中,力图突破传统,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