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心理咨询考试案例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心理咨询考试案例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心理咨询考试案例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心理咨询考试案例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

摘要:一部门经理王某,因一次与客户谈生意时,被客户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住,回答不上来,造成紧张、心慌、胸闷,最终谈判失败。从此,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内疚自责,缺乏自信,以致产生了惧怕会见客户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重塑和行为脱敏,使其自信心增强,能够轻松面对。

一、一般资料分析

1、一般资料:

王某,男,28岁,部门经理。未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现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天资聪明。学生时代,成绩一直很好,性格外向,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王某要求高。王某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他,自尊心比较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2、主诉:

在三个月前,一次很重要的生意谈判中,突然被客户问到的问题难住,一时回答不上来,当时感觉下不了台,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最后谈判失败。王某认为是自己当时的表现欠佳及能力不佳,造成生意的合作失败,感觉内疚,,愧对自己的职位。后来又有几次谈判,其间因紧张,竟然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以致谈判不得不终止。以后,只要一听说和客户谈生意,一坐到谈判桌前就紧张,恐惧,焦虑,后来发展到不能和客户一起吃饭、娱乐等非正式会晤,故找借口推掉,或找人代替。近三个月

来,情绪低落,工作效率很差,感觉精力不够用,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进去,感觉很自卑,没有了以前的自信,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克服惧怕见客户的的恐惧心理。

3、初诊观察: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与客户会晤的情况时,情绪紧张、焦虑。

4、他人反映:

从王某的同事和朋友那里了解到,其性格外向,喜欢交友,社交能力强,经常参加朋友、同学间的聚会。除客户,与其他人交往时,相处融洽,轻松自如。

5、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5,抑郁2.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二、评估与诊断

1、评估:

(1)对客户会晤中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反应强烈。

(2)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一想到与客户一起,就会出现惊慌,紧张,感觉气不够用等症状。

(3)出现症状有三个月的时间,与创伤事件有关。

(4)对恐怖的处境与现实刺激有关,惧怕见客户有回避行为,造成

社会功能受损,道德色彩明显。

(5)自己知道对会见客户的恐惧是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6)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

(7)现实冲突常形,其他行为正常。能够正常与朋友交往,谈论非工作话题时性情活跃。

(8)王某拒绝参加一切社交性活动,痛苦情绪不只是因最初的刺激引起,只要和最初刺激相似,就会引起痛苦,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王某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引起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由此判断,此案例属于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社交恐惧性心理问题。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王某对生意谈判,以及客户交往中的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首先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与客户交往,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其次改变其惧见客户的恐惧行为,采取系统脱敏方法,通过全身放松对抗王某怕见客户的这种焦虑、恐惧行为。求助者焦虑的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其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系统脱敏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最后是巩固所学方法,使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制定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师和王某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商定了咨询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王某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书面打印交王某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10次。具体的时间安排视王某的具体情况而定。

4、咨询费用。每次(50分钟)100元人民币,由门诊收取。

五、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测验、诊断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量、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王某,用开放性问题收集王某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王某尽情倾诉,与王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

(1)分析问题,认识重建。(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打破完美主义倾向,重建认知。

方法:认知重建:与王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他产生社交恐怖的原因,帮王某识别造成害怕会见客户的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王某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积极的思维。布置家庭作业: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

(2)治疗实施的准备,行为放松训练(第四次咨询):

目的: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方法:首先继续巩固认知重建结果。其次进行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布置家庭作业: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3)治疗实施(第五次咨询):

目的:①巩固认知重建结果。②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王某与客户会见过程中感觉恐怖、焦虑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焦虑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焦虑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会见客户的紧张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 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

咨询师:“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求助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见客户,才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社交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咨询师:“晚上准备明天要和客户会见的材料呢?”

求助者:“15-20。”

……

根据同王某的谈话,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与客户会谈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路上50、会谈地点门口60、坐到谈判桌上70、面对客户80、向客户介绍90、被客户提问100。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七次咨询:进行系统脱敏治疗(想象脱敏):

想象脱敏。通过想象唤起王某对会见客户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咨询师:“现在开始放松,当你感觉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

求助者:(5分钟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能告诉我,你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吗?”

求助者:“0。”

咨询师:“很好,现在闭眼想象你收拾公文包,准备明天与客户谈判,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时请食指示意。”

求助者:(30秒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助者:“10。”

……

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恐惧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4至5次的脱敏治疗,王某在与客户交往的公共场合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第八次咨询:继续巩固系统脱敏治疗(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同事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王某的恐惧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公司;坐平常所坐的车;走到公司门口;进入谈判地点;走到谈判地点门前;进入谈判地点。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王某出现恐怖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

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九次咨询: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

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① SCL-90:躯体化1.9,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7,抑郁1.7,焦虑2.0,敌对1.4,恐怖1.9,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49;阳性项目数36个,除焦虑外,其它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② SAS :粗分40分,标准分50,提示没有焦虑;

③ 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咨询师对前面的咨询过程,以及整个咨询过程的总结。并请王某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第十次咨询:咨询结束阶段。通过交流,求助者为了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发掘自身潜力,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其他问题,主动与咨询师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

六、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与客户一起交往时不再感到害怕。

他人的评价:能主动参加一些正式、非正式的客户社交场合。

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王某会见客户时的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状态,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王某提出,为了以后能够较好地与客户工作上的交流,还需要继续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咨询的方法以认知疗法为主,配合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提高求助者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发掘个人潜能,逐步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王某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王某的情况,取得了其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王某很好的配合。王某

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师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王某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来访者的负性情绪,重塑认知,采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来访者在与客户会晤时的恐惧情绪和行为,使其增强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佚名一、一般资料 王XX,男,10 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 1.5 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 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 与某个小朋友"抢" 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 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 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 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 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 ,超过分界值40 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 ,10 )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二、主诉 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所增加,也成为了解决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咨询记录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自卑)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

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咨询过程 1、收集资料:了解家族史和成长史;了解性格特征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孤独症治疗案例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 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重的负担。以下是关于一例儿童孤独症的心理案例的分析与治疗。 关键词:儿童心理咨询孤独症认知治疗 案例:安安,3岁,1岁之前发育基本正常,1岁半会叫“爸爸、妈妈”,后语言无任何进展。现在甚至连爸、妈也不叫了,不与小朋友玩,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 一、案例分析 幼儿早期的语言发育落后和交往障碍极易被家长所忽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却耽误了治疗的关键期。孤独症儿童由于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受损程度不同,其表现亦有所差异,典型的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行为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反应、认知和智力障碍等。 根据家长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安安一岁半以后连“爸爸妈妈”也不叫了,这说明他的语言发育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的;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表现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可以看出安安的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比较刻板;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也可以反应出安安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与社会行为障碍。根据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安安的症状正是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ABC 量表确定安安是孤独症。 二、具体的治疗阶段 (一)治疗和教育训练 治疗孤独症患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治疗和训练的目是帮助患儿发展社交兴趣和交往技能,阻止种种令人不快的行为,帮助他们发展正常的行为和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能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行为表现各异,我们对安安采取了“一对一”的治疗方法,为他提供个体化和结构化的教育。 首先我们根据安安的基本情况设计特定的教具、教材、训练目标,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第二,要把学的技能分成若干个细小的步骤,按固定的程序分步教会安安。要边教边做边鼓励。对期间安安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如尖叫、攻击等行为要尽量理解,在这个行为出现前或即将发生时给予制止。当安安出现“期望行为”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题目:撰写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要抄袭网上案例。 正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答辩人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接案数量:1 2、当事人信息 身份背景资料: 李某,女性,河北人,1993年出生,大一新生,个性独立自主,内心其实比较的敏感,不愿意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与好友交往的问题,并由一件事情使此事态升级。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关系较和睦,父母对于她的各方面管的比较多,属于“圈养”的态度,来访者现今不爱与父母交流个人的事情。 主诉问题情况: 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她非常苦恼和不安,她不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父母(因为怕她的父母感觉自己已经成年了还处理不好这些小问题,不想依靠父母,想独立解决问题)。她希望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能由于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感觉到力不从心。这种压力,使得对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希望能够快速解决这个事件,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诊断情况: 交际问题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对于来访者李某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妥当,那么就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对一个人的“完全社会化”造成不利的影响。李某不愿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是不想父母认为已经成年的自己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借助父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她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有没有好的解决的方法,感到迷茫和不安。 综上所述,该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正确有效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同

时,她本人是非常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挽回这样的现状,能够维护好这一份友情。通过谈话发现她的不安、焦虑、无助,以及与朋友关系的紧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些也将是本次个案咨询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简要分析 来访者前来咨询的时候,还是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似乎对咨询人员比较的信任,愿意诉说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希望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当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这个问题师时,来访者显得很无奈,觉得感到丢脸和失望,之所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不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没有长大,还要依靠他们的帮助来解决这些小事。因此至今父母还不知道此事。大致询问了来访者至今的与朋友交往的经历,之前也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多是由父母出面来解决。正因为一直如此,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友情危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来访者非常希望独立,希望脱离父母的束缚,也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是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父母从小到大都一路报办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使得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想要独立自主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路途中所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孩子想要独立,但是又缺乏经验来解决,自尊又迫使她不想开口依靠父母,产生了恶心循环。 父母如果不能够把“管辖权”适当下放,实施“散养”政策,尽早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从而在独自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是不利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李某要独自承受这份压力,加之之前多次类似的事件的解决前提的累计,在此次“友情危机”事件中,李某内心的独立意识得到了触发。她对自己感到失望、沮丧、无力、迷茫之感,越是压抑这些情绪,越对这件事情无法释怀。 因此,本案例咨询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对来访者给予积极的、无条件的支持,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理解的咨访关系,从而发挥来访者的潜能,积极处理问题,以度过“友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危机。 本咨询主要进行了一次: 咨询师主要作为倾听者,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与来访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精华版

拨云见日,享受幸福人生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厚福盈小学徐微 2015年1月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徐微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左右,体型适中。无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也不愿做作业。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具体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考,树立自信。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 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 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为恋爱受挫导致心情痛苦、失眠、易哭、无心做事,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寻求帮助。来访者是个很受宠爱的孩子,对于感情很专一,性格外向开朗,恋爱受挫后对于什么都没兴趣,天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男友的感情问题,很伤心,该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六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得到改变;情绪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开始恢复,基本达到咨询效果。 关键词:恋爱受挫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颖(化名),女,22岁,独生,身高1.63米,相貌姣好,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好;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住山东烟台,家境较富裕,自小由奶奶抚养,很受溺爱和保护;父母均为工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心情极度痛苦,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很伤心,很想哭,反复想男友见女性网友的事,持续十天左右。 个人陈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忙于工作,一直是奶奶照看我,但是父母也很宠我。因为性格开朗,幽默,积极主动,也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上大学后,很喜欢班里一男生,但那时他有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一样交往,大二上学期他与女朋友分手,我就向他表白了,他说他也挺喜欢我的,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男朋友家境很富裕,也使独生子,但他不像别的富二代那样。我自小受宠爱,很任性,他一直都照顾我包容我,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特别中意男友,一心一意的对他,我们感情非常好,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们。这是我的初恋,感觉特别美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纯美的爱情。两周前我上网时登陆了男朋友的QQ,在他的聊天记录中发现,暑假期间他曾背着我去日照见一女性网友,而且他们已经通过QQ联系过多次。我问他,他却只说是一朋友的同学的表妹,与朋友一起去日照玩时顺便见了一下,没什么特殊关系。我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一直追问,可他

幼儿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 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 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 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 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第三次哭,在绘画活 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 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 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 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 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对策】1、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

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 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 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 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 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 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 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 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情绪障碍)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 婷婷,女,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该生9月初新转入我校,2013年11月某日,学生上课期间又突然怪叫,教师教育批评后,抵触情绪强烈,后联系家长,追问情况,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小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6年级刚转回来。婷婷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她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她驱逐教室,婷婷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她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表现出来。她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接老师

的话语,几年少年队的生活,让其养成了与人相处拳头说话,非打即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很强势的生活习惯。稍不如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她调坐位,她没有玩伴,她受到孤立。 二、分析:该生属于情绪障碍,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她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但是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青少年心理发育的规律,也触犯了未成年保护法,因此必须加以干预。否则求助者的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咨询及过程 1、宣泄疗法: 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受的态度,我通过私下谈话,让学生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这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学生的不良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她感到自己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她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分析性心理治疗: (1)、教师的原因: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

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学校学院:学号:摘要:学习心理问题,学校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使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案例由初中女学生展开,介绍了该生的问题原因、并介绍了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等来改善其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和具体的指导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估。 一、基本资料: 女,16岁,文化初中, 家庭关系较好 二、来访者主诉及主要问题 她说自己曾因为数学成绩不好从而讨厌上数学课,甚至一上数学课就打不起精神,似乎数学课是自己的安眠药,然后自己曾经由于和学校的一些不当朋友一起打过架、发生过口角而被退学,重上学校(转学)后,一看数学头还是大,而且对数学的反感更为严重尽管她曾多次转学,但这件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她自己也说爸爸妈妈都太宠她了,甚至她要天上的星星爸妈都会给她,父母多数事情都为她

做好决定,导致她遇事不知怎么做,不过有些事她自己很懂得把握分寸,尤其是和男生在一起方面,也很自爱。 爸爸也为她选了两条路:一是直接工作,二是来这儿,她选择了来这重新思考一下,希望可以现在的状态可以改变,可以不那么痛苦的上学可以让自己摆脱父母的溺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她是自愿来到这儿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她平时不太爱说话,特别是在集体的时候,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为人比较文静,但也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特别是在她觉得无聊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些原则、底线她还是懂的分辨的。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评估: 针对她的数学情况,我详细地和她交流了一下,结果发现在几何方面她还是不错的,但在代数方面比较欠缺,如她比较讨厌数字,也买了一些数学参考书,但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主要是由于她本身对数学的厌恶或有心存偏见的倾向,导致了她学不好数学或静不下心来学数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