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所谓的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所谓外部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

养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而基础理论又包含有四个内容:(1)对外汉语语言学,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2)汉语习得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题之一,即学习者的研究,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是把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和原则。(4)学科研究方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甚至影响到研究的成败。

3、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教育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它是学了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1、它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而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文化内容,也必须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培养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掌握这种目的语的作用,第二语言就必然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即必须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即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都不同于别的语言。因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在教学方法上也就要体现汉语教学的特点。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所谓专门的学科,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而它的研究视角,不仅是语言学的,也是心理学的和教育学的,而且是这几方面的综合的独特的视角。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七大学科。这里主要先概述哲学、横断学科和社会学与对外汉语教育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从宏观上、方向上,对包括对外汉语教育在内的一切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而数学等横断学科则提供方法轮的作用,其所提出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等,对各学科都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社会行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等社会问题的学科。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因此,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的研究,都不可能不受社会学的影响。对外汉语教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正是指它综合的、有选择性的汲取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

3、对外汉语是应用的学科。应用学科有其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它不仅需要关注应用本身,进行大量的具体应用研究,也要进行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它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正如它的名称,应当定位于语言教育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而基于现实,在坚持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前提下,把对外汉语教育这一学科称为语言教育学或是应用语言学,都是可以的。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称的社会规则。

(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的各分支系统。

(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与口头语言。

2、语言存在于言语中

(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

(2)从言语中接触到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

3、语言有生成性

(1)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不仅仅是只教会学生掌握各种语言素材,而是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

(2)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为了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语言课就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并形成能力,最终能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1)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尽量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而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

6、语言产生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即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一个具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的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并学习第二语言。(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语言学习。

(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了解这些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四个阶段:

1、历史比较语言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成为独立的学科。

(3)局限性:它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2、结构主义语言学:

(1)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讲稿被他的学生整理出来,成为《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被奉为语言学的“圣经”,其语言理论成为现代语言学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构成;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同时,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区分“内部语言学”(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外部语言学”(语言与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特别提出区分“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主张进行共时研究。

(3)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结构主义思潮,代表派有: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突出贡献是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的方法。

(5)局限性: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3、转换生成语法:

(1)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映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实际话语(语言表现)进行结构分析,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创造性的特征。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语言的规则体系、说出无限话语的人类的认知结构中的语言能力。

(2)因此,他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这样酒吧语言学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

4、功能主义语言学:

(1)60年代末、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中心在欧洲。以弗斯为奠基人的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本质是意义——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语义是语言研究的中心,

主张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研究语言,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

(2)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理论,在对语言的系统和结构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着重探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研究语言如何使用,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言功能与语言系统的关系,并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莅临,依“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名词解释)

1、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系统。

2、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说、写的表达能力,也指听、读的理解能力。

3、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4、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5、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会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6、会话分析:对日常会话的结构与规律进行分析的分析。

(会话分析与话语分析有分析题,他会举例子,看书P79——P80)

分析题:

言语行为理论:指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消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会话含义理论: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见书P81)

●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貌似有可能是简答题)特点: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1)语法方面: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变位。

(2)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

(3)词汇: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也便于记忆。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1)语法方面: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带来方便的一面,但习惯于屈折变化的学习者来说,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替早已熟悉的语法手段也是很复杂的。

(2)语音方面: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具有区别意义的声调,对于母语是非声调语的学习者是颇为艰难的。

(3)词汇方面: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以及保留的不少古汉语词语,这些特点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

(4)汉字方面:汉字是意音文字,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是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本质特征):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直接同客观事物打交道、亲身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知识,再应用到实际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靠自己摸索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即是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4)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

2、教学过程的模式:

(1)传授式。即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能快捷地获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缺点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的弊病,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活动式。即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索学习的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混淆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有很大的片面性。

(3)发现式。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4)发展式。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教学模式多样化,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

(2)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吸取各派之长,克服其局限性。

4、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只是传授与只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的原则;(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直观性原则;(8)巩固性原则;(9)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

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以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称为课程论。课程论是指导课程设置的理论。教育史上有多种课程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学科课程理论和活动课程理论。

(1)学科课程论: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部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多。

(2)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括了各方面的只是课程的编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课程论的影响对本学科比对一般理论性、知识性学科更大。

2、主要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口头语言交流和学生书面语言阅读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教具、真实环境或事实,对所学的知识获得形象、具体、直接、真实的认识;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的机体活动为主,通过教师作为组织者所指导的科学的训练,形成技能和行为习惯并发展其能力的教学方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方法。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记忆

1、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分类(分类依据、类型):

首先,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1)形象记忆: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字母、音素、词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

(2)逻辑记忆:是指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语音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

(3)情绪记忆:是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如第二语言学习中从某些对话、朗读或表演中体验过愉快情绪的记忆。

(4)运动记忆:是指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常常是一种对技能的记忆,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包含有运动技能如发音和书写动作的记忆。

其次,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名词解释)

(1)感觉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感觉记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或进行模式识别后,就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临时储存。

(3)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也有特别强烈的感知记忆直接进入长时记忆。

●第二语言的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1、识记。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两种。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者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第二语言的保持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也是对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加以巩固,使之长期存留在脑中已备应用。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

3、再认和重现。只是记忆的以三个阶段,即恢复记忆的两种形式,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第二语言的再认,是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再度呈现时能识别并确认的心理过程。第二语言的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

●遗忘

1、定义: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的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就是储存的信息不能正确的读取出来。遗忘又分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2、以往产生的理论解释:

(1)衰退说: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因而产生遗忘。

(2)干扰说: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刺激和干扰而产生抑制,所以产生遗忘。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成为前摄抑制,也就是旧的记忆干扰新的记忆;另一类是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成为倒摄抑制,也就是后边的新的记忆干扰旧的记忆。

3、影响遗忘的因素:

(1)从识记的时间来看,记忆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识记后的一小时遗忘率达56%,以后就逐渐放慢,31天后遗忘率达79%,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2)从识记的内容看,有意义的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的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兴趣、所需要的内容比不感兴趣、不需要的内容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实际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比孤立的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重要意义:(1)要真正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单学语言本身还不够,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目的语文化”或“第二文化”)。

(2)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

(3)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2、文化的定义:

(1)广义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说,除了天然的物质以外,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包含在文化之中。

(2)狭义的: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3、文化的分类:

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部分。还有大写字母C文化(简称大文化)和小写字母c文化(简称小文化)的分法。大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后者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

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分析题)

(1)表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园林、建筑、服饰、烹饪等技术体系,是整个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既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是表层文化。

(2)中层文化:包括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又叫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以及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可以看做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官制、兵制以及教育、婚姻、家庭制度等。

(3)深层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

4、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有关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则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人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参与文化的创造。

(1)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同一民族总的来说有共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则更多的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2)文化(包括亚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文化的社会性意味着文化该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同时,在社会中也发挥着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的作用。

(3)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复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4)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符号系统的记录,才能得以表达、保存和传递。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5)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借鉴别的民族的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

5、语言与文化的关系(P121)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跨文化交际

1、定义: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P123):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3、交际的影响:文化的相互影响。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蜜月阶段。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

(2)挫折阶段。新鲜的感觉过去,开始觉得不习惯,于是回避、敌对或者回到自己的国家。

(3)调整阶段。经历了挫折期后,人们开始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方法。这是语言水平有所提高。

(4)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对生活环境渐渐感到习惯,对第二文化也在逐步适应,能基本上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甚至对其中的一部分已能接受。

4、文化休克:也叫“文化震荡症”。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和精神症状。

5、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P125):其一,尊重不同的文化。其二,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其三,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其四,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文化依附(名词解释):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其五,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有四种态度:(1)完全拒绝的态度,认为母文化一切都好,外来文化一无是处。这种态度常常是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2)完全同化的态度,对自己的母文化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而主张对目的语文化全盘接受;(3)既完全保留全部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边缘人”;(4)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以成为“外为我用”型。这是对待目的语文化和母文化的态度的最高境界。

●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名词解释)

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

1、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须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

2、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三个层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虽不属于本学科但为本学科所设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性文化知识。

(1)语言的文化因素,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

(2)基本国情和文化知识背景,指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

(3)专门性文化知识,是在掌握最基本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比较系统的专门性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P133,分析题):

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2、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3、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P139):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简答题):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第四章语言习得理论

●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学习理论又称学习论,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也就是学习规律的理论。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派: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是认知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行为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连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反应。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作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的行为。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147)行为主义学派共同的特点是,只研究有机体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而对有机体内部思维活动则从不研究。

2、认知学习理论。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认知学历理论认为靴子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完形构造形成认知结构的主动、积极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把学习看成是遗

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说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P149)。

●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1、习得的定义: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2、学习的定义: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体系、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最典型的例子是承认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的不同: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取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图见P154)但进一步分析,习得与学习依然存在以下不同点。

(1)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儿童在不知不觉习得第一语言,成人的习得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而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的自觉要求之外,还加上教师的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没有。

(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要表达的信息上;而学习,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4)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而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联系来讲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规则。

(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比较好,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分析题,P159~167)

1、刺激—反应论:认为后天环境的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依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

2、先天论:认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

3、认知论:认为是先天与后天的因素互相作用,先填具幼儿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离职时认知能力中的一部分。

4、功能论:把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看作是语义体系掌握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六个假说: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

2、对比分析假说中的几个概念:

(1)迁移: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

影响。

(2)正迁移: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就是正迁移。

(3)负迁移:起阻碍作用的迁移就是负迁移,也叫干扰。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

3、中介语假说中的几个要点:

(1)中介语的概念: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像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系统,可以把它看作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是只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可以把它看做是各阶段相连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2)中介语的特点:其一,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独特语言体系,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可以用作交际工具。其二,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其三,塞林克吧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4、输入假说中的几个要点:

(1)输入假说的构成: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2)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同东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可理解的输入不可缺少,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需要降低屏蔽效率。可理解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就一定能习得第二语言。

(3)输入假说的几层意思:其一,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其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太难又不要太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其中的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其三,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必要的,过早的说甚至是有害的。

第五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对比分析(名词解释)

1、对比分析的目的:即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分析方法。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徙理论。

3、负迁徙对学习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分两种:

(1)阻碍性的干扰: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

(2)介入性干扰:即第一语言中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与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仍要顽强地介入。

●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2、偏误分析的偏误的分类: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科德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将偏误分成三类:

(1)前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极端,出现较多的偏误;

(2)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

(3)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此时学习者基本掌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

3、偏误的来源:(分析题,例见书P195—P198)

(1)母语负迁徙。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徙。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

(3)文化因素负迁徙。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与此同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化和简化(即以上几条),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5)学习环境的影响。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与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

4、对待偏误的态度:

(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正常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偏误而学会语言的。

(2)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可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偏误及偏误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学习。

(3)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科学的态度,纠错方法要得当,最好的办法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

●认知因素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学习策略有五个方面:(1)求解;(2)推理;(3)实践;(4)记忆;(5)监控。

●情感

语言自我:由圭奥拉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抑制心理时提出的,用来表示对自己语言的认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自我,会造成对自身评价的变化。

第六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

其一,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其二,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其三,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等。其四,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

●语法翻译法

1、定义: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的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因此通过两种语言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2、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一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书记并通过翻译联系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将手和联系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3、教学过程:一般从将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联系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最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的及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4、优点与不足

(1)优点: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它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2)不足: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

1、定义: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系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

2、直接法的特点是:

(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法。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先学话后学书面语是学习语言的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掌握,词语连成句子也便于记忆。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句式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3、直接法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并提出了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并提出了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从而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这一新的领域。直接法的许多主张,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各种教学法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开经验教学法的先河。

4、直接法的缺陷: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积极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法流派的方法

从三方面入手,即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所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第七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根据总体设计而进行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对外汉语的教育目的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1、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2、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3、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4、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此时,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填空)

我国规范、通用的汉语是普通话,规范、通用的标注因素读音的符号是《汉语拼音方案》,规范、通用的汉字是我国正是公布的简化字。

●教材设计的类型

1、按教材的体例分

(1)综合型和分科型,即主要用一套课本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单课制和单元制,单课制的编排方式是一课一个单元,几课以后有一综合复习;单元制是由几课内容或几种技能训练组成一个单元,一本书分为若干单元;

(3)直线式和螺旋式,指教材的语法结构或话题内容排列的方式

2、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1)课文型,以讲授课文为主,通过课文学习语言结构和词语;

(2)结构型,根据语法或句型结构的难易程度和词语的分布安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

(3)功能型,以功能为纲,根据功能项目——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的常用程度安排教学内容及顺讯,不考虑或较少考虑结构的先后;

(4)结构—功能型,机构与功能相结合,以机构安排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使结构应用于一定的功能;

(5)功能—结构型,在结构与功能结合中,由功能占支配地位,在一定的功能项目下教结构;

(6)话题型,以话题为主,突出话题内容的功能和结构,体现综合性;

(7)文化型,以文化知识为纲、结合语言教学编写的教材。

第八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应用(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感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这一感知过程是通过展示语言材料和进行初级操练实现的,特别是机械性操练。在这一阶段识记已经开始,主要是机械识记。这一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得到锻炼。

2、理解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这一接管实在教师的讲解、帮助下完成的,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也是识记、特别是有意义的识记的完成和记忆保持的开始。这一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3、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从理论到时间的阶段。特点是,从识记、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目的语的规则和用法,扩大、完善目的语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各种练习和交际实践,内化这些规则并形成言语技能,使其长期储存在大脑中。这一阶段完成记忆的保持并开始记忆的再认,有利于培养记忆力。

4、运用阶段:这里的运用是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当然也包括一部分课堂模拟交际的练习。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活动,才能切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也是记忆的再认阶段,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特点的阶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填空题):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P342):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的目的是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复习检查。复习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发现并弥补教学中的缺陷,为下

一个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3、讲练新内容。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是学生接触和初步获得新知识、增强新技能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他环节是为这一环节服务的。这是教师展示和训练新内容的教学步骤,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感知和理解新语言知识并进行初步技能操练的阶段。这一环节的特点是教师适当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将一部分练一部分。不允许教师长篇大论,而只能精讲。

4、巩固新内容。本环节与上一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实际上是一个大环节。已经初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及时加以巩固,以形成语言习惯。巩固的方法主要仍是练习,但已由上一环节的机械操练为主转为有意义的练习,并进行初步的运用练习。巩固阶段的另一要求,是对新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5、布置课外作业。它用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要明确作业的要求,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量不宜过重,难度也不宜太大,作业的内容要求要与讲练、巩固的内容相配合,也应与第二天检查复习相呼应。

●教师的语言特点:

1、慢。放慢语速,增加停顿。

2、简化。使用简单的词汇、句子。

3、详细化。输入更多信息包括多余信息,采用重复、释义、迂回的办法,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的理解,成为可理解的输入。

●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P355)

1、语音教学的任务: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2、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1、词汇教学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音、义、形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2、(填空、选择)1992年出版的由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研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规定了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四级共收词8822个。具体教材或教学中词汇的选择,应从词汇的实用性、常用性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从生活词汇开始逐步扩大到社会、经济、政治、专业词汇领域;尽可能照顾到具体词先于抽象词、实词先于虚词(必要的虚词要及时出);开始出口语和书面语兼用的中性语体的词,在扩大到不同语体的词;适当出一些熟语。

3、词汇教学原则: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词汇可分为积极掌握词汇和消极掌握词汇。积极掌握词汇是指要让学习者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汇,也称表达性词汇;消极掌握词汇是指能识别、理解的词汇,要求学习者能听懂、读懂就行,也称接受性词汇。

(6)加强词汇的重现于复习,减少遗忘。

●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1、定义:语法教学是对目的与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

2、语法教学原则:

(1)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2)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3)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4)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5)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安排语法项目。

(7)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

●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的任务: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2、(填空、选择)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规定了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590个,丙级字附录11个,丁级字670个,丁级字附录30个,四级共收字2905个。这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标准。

3、汉字教学原则:

(1)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2)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3)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4)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5)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语言测试的种类(P379):

1、按用途分

(1)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初试篇 我初试排名第一,总分412,技术分385.2。现代汉语137,语言学概论129,英语78,政治68。 一.政治 因为上外不重视政治,我没怎么好好复习政治,买的什么风中劲草现在还跟刚买的一样,比重只有10%我想过线就好。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定看清你所考学校专业如何算分和排名。有的同学总分比别人高,但是按技术分排名后名次反而下降了几个,这样内心不免觉得有点亏。所以这里就不谈怎么复习政治了。 二.英语 英语的话,主要就是多做真题,黄皮书的真题一定要吃透,尤其是阅读理解,我反复做了三遍,当然很多人做了更多遍。重点在后面几年要格外细致。 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后期多写多练。关于作文书我是用的王江涛和何凯文的,还都不错,还买了一本朱伟的写作宝典,真心不推荐。单词我没有按照单词书背,就是背的真题里面的词汇。单词要坚持每天背,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不要像我一样很拖拉最后背单词很匆忙。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很明显专业课给我拉了很多分,两门专业课我都是第一,并且后期我复试成绩并不好,但是依然总评第一的原因就在这,所以大家一定重视初试尤其是专业课。 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看了张斌版的现汉和课后练习。这本书是主要的,然后看了《语法答问》《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十五讲》《汉语语法三百问》《现代汉语八百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语法研究教程像是十五讲的简明版,十五讲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往年的真题有很多题从十五讲上出的,近年来比重有所缩小,我没记错的话2017年并没有考过十五讲(我的记忆力不能保证哈),但我考前一个晚上仍然把十五讲上相对简单的那些捋了一遍,生怕考到。 重点在真题的整理,光背够课本那些条条框框,不梳理出自己的东西很难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拉开差距。语言学概论课考完我曾经以为我完了,因为复习的时候以王德春的语言学概论为重中之重,往年都是这样的,虽然叶徐的语言学纲要也是参考书,但往往都是辅助,所以懒散如我后来根本没有时间估计那本辅助的。然而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题目(尤其大题)很少涉及王版概论,重点考查了语言学纲要。但是我当时没有紧张,语言学纲要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学过,当时期末复习我复习的还不错,就凭借遥远的记忆和复习中得到的东西写的。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 B+ 等(53 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B 等(52 个) :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燕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电大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导 一、课程说明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是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这一抽象的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要求学生了解语言的重要功能以及它与民族、地区,政治等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语言一般规律的认识,并有助于他们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文字教材:由顾曰国教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试用版);辅助教材:《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中涉及的听力练习磁带两盒,由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说明 本课程考核包括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20% ,课程终结考试占80%,终结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拾携带任何教材、参考资料、电子读物或工具书等。本课程终结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高级英语自学系列教程”中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教材。 课程终结考试试题结构及分值比例 三、复习要点 教材共分10 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如下:第一单元:认识我们的语言Awareness of our language;第二单元:语言的物理属性Physical aspects of language;第三单元:语言的符号性本质The symbolic nature of language;第四单元:语言功能1:构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官认识Language function: Organizing our experiences of the material world;第五单元:语言功能2:以言行事Language function: 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第六单元:语言功能3:协调处理人际关系Language function: manag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第七单元:语言功能4:说说谈谈Language function: talk, talk and talk;第八单元:语言与社会Language in society;第九单元:语言、大脑、思维Language, brain and mind;第十单元:复习与课程评估General review and course assessment. 下面简要地描述了各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参考。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

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 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且随着语言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应用语言学的新的研究对象即新的分支学科在不断产生。那么怎样来看待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结构呢?或者说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是哪些呢? (一)国外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由于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而应用语言学从早期单一的研究对象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的研究领域。早期的应用语言学或传统的、狭义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尤其特指第二语言教学,而目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丰富多样、琳琅满目,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如“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设有19个科学委员会,即有19个研究领域,分别是:成人语言教学、应用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与偏误分析、言谈分析、教育技术与语言培训、多语环境下的语言教育、语言与性别、特殊用途的语言(如聋哑人的手势语)、语言规划、语言测试、词典编纂与词汇学、母语教育、心理语言学、修辞学与风格学、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术语学、翻译等。像1996年召开的第11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设有多个议题,如语言教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段学、语用学、语言测试与评估、翻译理论与实践、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语言与科技、语言文化学、生态语言学等等。 (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在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文字规划、词典学、人名学和地名学等传统的研究领域,也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风格学、语言测试、术语学、计算语言学(包括语言信息处理)、儿童语言习得、翻译学、言语交际学、传播语言学(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语言以及广告语言、网络语言等)、法律语言学、刑侦语言学、体态语等研究领域。总之,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随着语言应用领域的扩展,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必将随之拓展。 据刘春艳(2005)的统计,在《语言文字应用》杂志1992年第1期到2003年第4期中,从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共涉及29个研究领域,除了词汇研究、汉字研究、语法研究、语言修辞研究、语音语义研究、语用研究、杂感、治学方法等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外,其他21个研究领域都可以看作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辞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儿童语言研究、翻译研究、港澳台语文研究、计算语言学、普通话及推普研究、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中介语研究、文化语言学、学科研究、语感研究、语文学习与教学研究、语言风格研究、语言规范研究、语文规划研究、语言立法、语言市场调查研究、语言应用、新词新语研究等。从这些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来看,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已经接近于外国的应用语言学。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作业01

第1页(共3页)Assignment 01 for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nits 1-3) Answer Sheet 语言与语言学作业01(第1-3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 ___________ The total marks for this assignment are 100 points. Time allowed for completing this assignment is 1 hour (60 minutes). PLEASE WRITE ALL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60 points] Step 1:Hit upon an idea (If we want to tell somebody something or write something to somebody, first we have to have an idea. It is mainly a kind of mental process. We form a plan in our mind so that we can write it down or speak it out or make others understand with our body gestures. Step 2: Speak out the idea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for other understand (In the first step we have an idea, second if we want to make others know and understand our ideas, we have to make the idea displayed. So in this step we have to speak it out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to make others see with a description symbol, which called words. Step 3: Make idea sent out (Only the sound or words or gestures with our idea be sent out, the idea destination can be reached. Sound humans make travels via air to the ears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盘点语言学专业五大方向就业

盘点语言学专业五大方向就业 方向之一:计算语言学 你可以在技术产业从事计算语言学工作。这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融合了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和基于规则模型。计算语言学可以解决 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自然语言接口、文件 处理、语法核对、风格核对以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薪资:作为计算语言学家,你可以供职于蓝筹公司、实验室、高校或大型软件品牌。平均薪资在美国是77,511美金,在英国为 42,640英镑(约合60,500美元)。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在拿到本科语言学学位基础上攻读计算语言学或相关学科硕士,具备编程知识。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掌握一门 外语。 方向之二:语言学讲师/教授 你可以走学术道路,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高校部门,比如你可以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讲演、通讯科学和人类学等部门供职。 薪资:薪资其实取决于你的工作年限、所在地和任职部门。在美国,工作经历低于一年的讲师平均薪资为32,000到46,850美金。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授平均薪资可达65,141到160,000美金(含 奖金)。在英国,初级讲师薪资平均在33,943到41,709英镑。经验丰富的教授薪资可达41,709到107,244英镑。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需要完成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专业教师证。 方向之三:译员 作为译员,每天需要快消化二千到三千个单词(英文)。平时需要联络客户,查看专业词典和参考书,才能为行业属于找到精准的翻

译。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内部全职,一般都需要精通一个领域,比如商业、教育、法律、文学和科学。 薪资:译员的起薪计算基于字数和专业程度,不同雇主给的有不同。在美国,译员的平均薪资为25,370到46,120美金。在英国,则仅为18,000到40,000英镑(约合25,550到56,800美金)。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除了母语,还要拿到两门语言的学位,掌握两门语言知识。翻译硕士证书可以极大地增加被雇用几率,特别是在跨国公司。 方向之四:外语教师 外语教师平时需要备课,批改作业,发放材料,单独或集体辅导学生,联络学生家长和参加行政会议。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了解该门语言的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薪资:这个取决于你的经验和所在地。在英国,不同城市及工作年限的高中教师薪资在22,194到35,409英镑之间。在美国,薪资浮动在33,422到74,562美金之间。具体薪资取决于你的技能、经验和城市。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学士学位、所选语言的课业证明。如果是在英国,还需要完成教师计划或教育学研究生证书(PGCE)。 方向之五:法医语言学 法医语言学人员需要处理紧急情况、自杀信、威胁沟通及社交媒体中的语言分析。服务对象包括律师事务所、警方和政府。商标争议、作者鉴定、精神病人等也可能用于法医语言学。 薪资:这项工作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你的薪资可以很高。在美国,法医语言学从事人员薪资平均为40,000到100,000美金。在英国,薪资平均在25,000到35,000英镑(约合35,500-49,700美金)。在英国,经验丰富的法医语言学从业者薪资可达60,000英镑(约合85,250美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语言大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7 01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李宇明 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或1013俄语或1014法语或1015德语或1016西班牙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3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0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曹志耘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4语料分析 郭风岚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5语言变异理论与语言应用 张世方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6语言变异与变化 03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崔希亮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7汉语句法语义研究 孙德金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8汉语语法理论与应用 04对外汉语教学与词汇研究张博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9汉语词汇研究 05商务汉语与教学研究张黎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0商务汉语与教学研究

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王建勤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江新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2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 07实验语音学及计算机辅助发音教学技术研究张劲松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3实验语音学及语音信息处理 08语言信息处理徐娟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4教学系统设计 张习文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5语言与媒体处理 09语言习得与语言病理学高立群①1011英语 ②2025当代语言科学 ③3046儿童语言习得 10第二语言教育技术郑艳群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7第二语言教育技术 11中介语研究与资源建设张宝林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或1013俄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8语料库语言学 12汉语韵律句法研究冯胜利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9汉语韵律句法研究 13 实验语言学石锋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1013俄语或1014法语 ②2025当代语言科学 ③3050实验语言学 14语言变化和汉语句法孙朝奋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51语言变化和汉语句法 15语言测试王佶旻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52语言测试与心理测量 16语言数据挖掘刘贵龙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完整版)心理学、教育学(学霸笔记)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