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方生态扶贫实现双赢深刻把握机构改革

大方生态扶贫实现双赢深刻把握机构改革

03

要闻

经济部电话:8303432

邮箱:bjrbjj@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7058129.html,

本报讯(郑春华司玉坤报道)近年来,大方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切实抓好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林地做文章,打出“组合拳”,既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又为山区贫困人口找到一条可行的脱贫攻坚之路。

吴永华是大方县小屯乡大田村的村民,他家因学因病,导致家庭困难,2015年吴永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的跟进,2016年吴永华被选聘为护林员,成为名副其实的“上班族”。

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份固定的收入,生态护林员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中享受到实惠。

“像我这把年纪,出门打工别人嫌

年龄大不要,当这个护林员一年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我已经很满意、很感激了。”小屯乡滑石村护林员刘玉奎感激地说。

据了解,大方县小屯乡始终将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近年来,通过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打造大田村、滑石村万亩林海,两个村森林覆盖率均达到82%以上,不仅让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还着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带动全乡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其中,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1500亩、冬荪2000亩,并发展生态养鸡1万羽、养羊400头。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小屯乡发展的生态脱贫新路子。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

扶贫力度。”小屯乡政府副乡长罗华说,通过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入乡护林员队伍就业,目前,共聘用了护林员共46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同时,继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累计退耕还林两万余亩,受益农户840多户2400余人。下一步,小屯乡将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继续加大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户持续增收。

小屯乡的华丽蜕变得益于大方县生态脱贫措施的有力落实。

近年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大方县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种植经果林12.83万亩、中药材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7.41万亩,覆盖贫困人口2.21万户7.32万人;依托自然观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发展农家乐352户,带动贫困群众1.61万人,全部规划种植樱桃、李子、

刺梨、茶叶等经果林,发展林下养蜂1.8万桶,在有效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大幅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生态改善和稳定脱贫双赢。

“在大方县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中的生态扶贫措施,围绕林地做文章,县林业局始终以改善生态为底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以助农增收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抓实技能培训、抓好生态补偿工作打出‘组合拳’,既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又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大方县林业局防止石漠化中心主任洪本江说,自2014年以来,该县生态扶贫总投资9.04亿元,覆盖贫困户2.2万户7.3万人,实现生态脱贫人口2627户11342人。

本报讯(罗亚飞报道)为实现百

里杜鹃煤炭产销平衡,促进煤电企业共同发展,今年来,百里杜鹃经能局采取“五项”措施,狠抓电煤供应。

组织领导作保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电煤供应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电煤供应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处理电煤供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指导促生产。以开展发展优化环境行动为契机,认真开展煤矿生产建设的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帮助指导解决煤矿采掘失调、兼并重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建设。

分解指标重协调。按照上级下达的电煤供应任务,切实分解到矿,及时签

订电煤长协合同,对煤炭生产、销售、库存情况进行日调度,周报告,积极与黔西县、大方县等周边县(区)的协调,处理超限运输、煤矸石运输等问题,稳定电煤运输秩序。

抓好衔接促销售。要求和督促各煤矿企业与各电厂及时签订电煤购销合同,并提高电煤合同兑现率,及时起运

电煤。同时协调煤电企业之间发热量存在差异、煤款拖欠等问题,确保煤电企业之间友好合作关系。

价格备案保质量。严格执行购销合同备案,要求各煤矿与电厂按长协价格签订合同并报经济能源备案。督促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取降低热值、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同时督促电厂化验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质价相符。

大方县:生态扶贫实现“双赢”7月2日上午,在七星关区田坝镇先

进村,记者看到蔬菜基地里518栋蔬菜大棚整齐排列,370多栋种了番茄的大棚里,忙着采摘番茄的工人们穿梭其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先进村蔬菜基地由恒大集团援建,共无偿投入1272万余元,用以建设大棚、冷库、仓库、分拣中心等农业基础设施;由政府和恒大共同引进贵州恒信盛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地的运营生产、技术指导、采购和销售;除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外,还与518户贫困户签订了保底分红协议。基地于2018年12月竣工投用,今年3月份种植的第一季番茄便喜获丰收。

“挑选装箱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残次果品放进去……”走进基地的分拣中心,刚从大棚里采摘下来的番茄集中堆积在一起,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番茄按大小、成熟度分装,贵州恒信盛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派的基地负责人李平正在一旁提醒着。自采摘期开始的十多天以来,基地里平均每天都会售出5000多公斤成熟番茄。“这一季我们选种的番茄品种叫红冠红颜,品相好、耐运输,而且本地没有这个品种,所以市场前景也很可观。”李平笑着说,“昨天本地的一位蔬菜商来看过并预定了一万四千斤,下午就要运走,所以我们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

说话间,蔬菜商冯月走了进来,他一边检查着分装好的番茄,一边介绍:“我做了十多年蔬菜生意,主要收购番茄和辣椒,卖往成都等地的超市。前几天跑了不少地方寻找番茄生产地,昨天来这个基地看了下,就决定在这儿进货了。”冯月表示,相比较其他地方,田坝镇先进村的蔬菜基地产量充足、生产

的番茄品质不错,同时离销售市场近,是很好的进货点。

时间紧迫,工人们虽然提高了速度,但工作质量却分毫不减,采摘、分拣、上货,忙而不乱……由于工作量大,蔬菜基地里在采收期每天都需要四十余个工人在内务工,这些工人都是基地周边的村民,且大部分是贫困户。工人们在基地内工作按小时计算,每小时10块钱,每个人每个月有两千余元的收入。

家住先进村十组的周美是基地里的工人之一,她家里老人八十多岁,四个孩子分别在读初中、高中,生活压力不小。为了补贴家用,以往她和丈夫都是外出打工,现在她在基地务工,丈夫在家种庄稼。“还好有这份工作,离家近,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周美说。和周美一个组的精准贫困户罗丽红也在基地务工。自在基地务工以来,她在“家门口”每个月就有近三千元的收入,这对罗丽红家来说是“帮了大忙了”,“我现在每天在这里工作,大儿子去年大学毕业了,还有两个小孩也快毕业了,年底还能拿到大棚的分红,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罗丽红说。

“我们

都是从基地周围招收工人,以贫困户优先,教给他们方法和技术。

工人的工资也较可观,每个月我们公司都会付出六、七万的工资。这一季番茄还能采收一个月左右,另外一百多个棚里种的甜瓜也快到采收期了,到时候人工需求量会更大。”李平介绍。

下午五点多,冯月订购的番茄全部装好并搬上了大货车驶出了基地,往市里的物流中心奔去;罗丽红和周美忙完了一天的活,和一起务工的乡邻纷纷往家里走去;李平接到一个收购商电话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太阳西斜,橘红色的霞光照亮了村民们的笑脸,映红了货车上一箱箱番茄……

番茄丰收脱贫有路

——七星关区田坝镇先进村蔬菜基地见闻

□见习记者彭静通讯员张宾

本报讯(耿合义报道)近年来,织金县结合“基础任务、系统工作、监管问责”全力推行“河长制”,大力整治县内河湖水库,取得了明显成效。

结合基础任务,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围绕规划、巡河、治理、宣传等四项基础任务,落实河长制工作。规划方面,编制完成14条(座)县级河流(水库)的“一河(库)一策”方案并审定印发,完成129条县级河流“一河(库)一档”建立工作。巡河方面,严格按照县级河长一季一巡、乡级河长一月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的要求,开展巡河活动。治理方面,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清理整治工作和“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河湖水库沿岸100米范围内固体废物点位35个,整改“四乱”问题16个。宣传方面,组织召开河长知识培训会议50余次,发放河长制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00余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为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结合系统工作,推动河长制工作提质。将河长制工作与“五城同创”、大党建、乡村旅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等工作系统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河长制工作质量提升。与“五城同创”结合,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让“河长制”成为“五城同创”工作的有力抓手。与大党建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水环境治理

作用,以“河长治水、党员先行”为抓手,探索“支部建在岸上”,共建立19个临河支部,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与乡村旅游结合,充分挖掘河湖旅游资源,创新河流保护、河流开发,将洪家渡、东风湖、支嘎阿鲁湖、六冲河、三岔河等河湖资源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结合,认真开展文明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合理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有效减少生产生活垃圾对河道的污染。与脱贫攻坚结合,结合“10+N 个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河道护河员,对本村河流(沟渠)进行定期清理和管护,共招聘巡河保洁员322人。

结合监管问责,推动河长制工作增效。出台《织金县黔中枢纽库区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方案》《支嘎阿鲁湖库区(洪家渡)织金库区非法捕捞行为整治工作方案》《织金县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察督办制度》等管理办法,强化河湖水库日常监管,提升河长制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共查处河道各类违法案件3起,切实维护了河流管理秩序。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监督职能,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纪律监督来保障河道保洁、清淤疏浚等工作正常推进;并聘请了644名社会热心人士担任义务监督员、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强化媒体曝光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织金县

“三结合”助推河长制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韩雷)今年以来,七星关区大新桥街道魏家屯社区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支部建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目前,该社区党支部建有3个党小组,党员人数39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通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该社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活力。

该社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目前,已完善和打造新型服务型社区,极大改善了社区办公环

境,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同时,创建互助合作组织,解决脱贫难题。积极探索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社区200余户农户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共同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2018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居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深刻把握机构改革

取得的宝贵经验

(上接1版)而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统的力度、明确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执行严的纪律,充分体现出全党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我们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是在机构改革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又有力指导了机构改革的实践,是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法宝。

深刻把握机构改革取得的宝贵经

验,就要增强贯彻“六个坚持”的行动自觉。无论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都要求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六个坚持”的要求落到实处,让这次机构改革在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之后,真正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强大的制度活力,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善于总结经验、深刻把握规律,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不断标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老百姓的愿望没实现,我就不走”

(上接1版)“村里的土地少,发展产业

的同时,给企业和群众牵线搭桥,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也是一条出路。”

有了工作思路后,马玉蛟借助各方力量,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邀请省、市、县相关农业专家到河坝村对群众进行果树栽培、牲畜养殖、马铃薯种植、蔬菜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一年多来,共组织培训10余次,培训群众400余人次。同时,积极与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对接,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引导老百姓种植200亩马铃薯种薯,实现了亩产收益3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他还通过村劳务合作社及时筛选各类用工信息提供给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户,帮助187人外出就业。

通过种植马铃薯和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河坝村61户280名贫困群众已于2018年脱贫59户276人,剩余2户为兜底户。

虽然河坝村成功脱贫出列,但马玉蛟并没有因此松懈。

“如果河坝村能有一个经济效益比马铃薯更高的产业,老百姓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那就太好了。”马玉蛟一边思索,一边寻找突破口。

2018年8月,石门乡邀请威宁县的果蔬专家董恩省来给老百姓搞培训,马玉蛟觉得,机会来了。

培训结束后,马玉蛟“抓”住董恩

省,笑着说:“董老师,我听说猕猴桃的市场价格很好,想请你到河坝村去帮我们看看适不适合种。”

“可以、可以,我跟你去看看。”董恩省爽快地答应了。

“猕猴桃喜光,但日照不能太长,你们这个地方早上太阳不辣,下午太阳又被山挡住了,适合种。”董恩省的话,马玉蛟记在了心里。

没过几天,在乡里开会时,马玉蛟把想在河坝村发展猕猴种植的想法提了出来。

“为了保险起见,乡里的领导又请了几个专家到河坝村来看,都说合适,随后领导又到县农牧局争取资金支持。”自己的想法被认可,县农牧局又答应支持200亩地的苗木和水泥架的开支,马玉蛟非常高兴。

今年3月份,猕猴桃苗运到了河坝村,兴奋的马玉蛟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种植劳动补贴,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

“你不晓得,当时太难了!我觉得苗来了种不下去就是我的责任。”马玉蛟的眉头皱了一下。

为了把苗种下去,心急如焚的马玉蛟想到了自己驻村的工作经费,“来驻村一年的工作经费是一万元,我给单位把情况讲清楚后,单位提前给了我第二年的工作经费,又多给了5000元。”

2.5万元的工作经费不够,他又向政

府借了5万元、协调企业支持了2万元,然后按每天100元的工资请老百姓把苗种了下去。

猕猴桃苗种下去后,还要栽水泥架,牵铁丝网,水泥架的钱县农牧局答应给,但要先建后补,缺钱的问题又摆在了马玉蛟的面前。

“我听说昭通有个葡萄园的水泥架要卖,我马上就带人去看,心想二手的肯定便宜,哪个晓得算上运费要二十六七块一根。”觉得价格太贵,马玉蛟又去六盘水猴场乡猕猴桃基地问,“加上运费也要20多元一根,买不起。”

几经辗转,马玉蛟终于想到一个省钱的办法:去昭通找专门做水泥架的人,把他请到村公所,包吃包住,最后谈下来的价格是18元一根水泥架,还包栽,并且约定最迟可以到今年12月份再付钱。

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好,马玉蛟还找到省委办公厅帮扶河坝村的两个党支部,请求支持。广州工商联的领导来到石门,他也去争取支持,还请单位领导帮助协调。

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眼看猕猴桃产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马玉蛟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开始部署蔬菜产业,以短养长。

“等老百姓把洋芋收了之后,我们就准备种300亩莲花白,把建档立卡的61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进来。”马玉蛟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把乡政府补助的蔬菜苗、肥料、薄膜钱量化到每一户贫困户头上,作为他们的入股资金,然后由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统一实施,按照村

集体占10%、合作占30%、贫困户占60%的比例来分,一年大概村集体可分得6万、合作社可得10多万、每户贫困户可增收10000多元。”

莲花白卖了,又种豌豆,村集体分到钱后,马玉蛟打算用来牵猕猴桃基地的铁丝网。

马玉蛟告诉记者,只要后续的管理跟上,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保底算,猕猴桃挂果后,村里的198户农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产业的收入,就家家都富裕了。

马玉蛟一心想的,都是让河坝村的老百姓富起来。

因为心系群众,真蹲实驻,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今年7日1日,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马玉蛟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接下来我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积极对接、争取,帮助河坝的老百姓实现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得到组织的认可,马玉蛟坦言很意外,同时也备受鼓舞。

目前,河坝村老百姓最大的心愿是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后,不仅老百姓出行方便,还可以恢复被冲坏的土地,差不多有120亩,都是好地。

“治理河道、恢复耕地对河坝村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给老百姓承诺过,河道治理不开工,我就不走。”马玉蛟

的态度是坚决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