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 (PPP) 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国际元)_国民经济核算_科研数据集

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 (PPP) 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国际元)_国民经济核算_科研数据集

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 (PPP) 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国际元)_国民经济核算_科研数据集
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 (PPP) 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国际元)_国民经济核算_科研数据集

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PPP) 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国际元)

英文关键词:

世界银行,worldbank,经济政策与外债,购买力平价,人均国民总收入,

中文关键词:

世界银行,worldbank,经济政策与外债,购买力平价,人均国民总收入,

数据格式:

TEXT

数据介绍:

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PPP GNI 是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转换为按国际元计算的国民总收入(GNI)。对于GNI 而言,国际元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当。国民总收入(GNI)是指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加上未统计在估计产值中的任何产品税(减去补贴),再加上境外原始收入的净收益(雇员薪酬和财产收入)。数据以现价国际元计。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库。

点此下载完整数据集

2011年世界人均收入排行榜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2012-01-19 15:12:14) 转载▼ 标签: 杂谈 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2011-12-01 20:15:55|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 时间:2011-11-05 13:26:11 来源: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关键词: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根据与2005年购买力评价的计算,列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卡塔尔、列支敦士登和阿联酋。 排名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美元购买力平价2005固定价格) 1 卡塔尔107,721 2 列支敦士登83,717 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9,993 4 新加坡52,569 5 卢森堡50,557 6 科威特47,926 7 挪威47,557 8 文莱达鲁萨兰国45,753 9 中国香港44,805 10 美利坚合众国43,017 11 瑞士39,924 12 荷兰36,402 13 安道尔36,095 14 瑞典35,837 15 奥地利35,719 16 加拿大35,166 17 德国34,854 18 澳大利亚34,431 19 丹麦34,347 20 比利时33,357 21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33,296

22 芬兰32,438 23 日本32,295 24 法国30,462 25 冰岛29,354 26 爱尔兰29,322 27 大韩民国28,230 28 巴林28,169 29 西班牙26,508 30 意大利26,484 31 以色列25,849 32 斯洛文尼亚24,914 33 塞浦路斯24,841 34 希腊23,747 35 新西兰23,737 36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3,439 37 沙特阿拉伯23,274 38 巴哈马23,029 39 阿曼22,841 40 马耳他21,460 41 捷克共和国21,405 42 葡萄牙20,573 43 斯洛伐克19,998 44 巴巴多斯17,966 45 赤道几内亚17,608 46 波兰17,451 47 爱沙尼亚16,799 48 塞舌尔16,729 49 匈牙利16,581 50 立陶宛16,234 51 克罗地亚15,729 52 安提瓜和巴布达15,521 53 俄罗斯联邦14,561 54 阿根廷14,527 55 拉脱维亚14,293 56 马来西亚13,685 57 白俄罗斯13,439 58 智利13,329 59 墨西哥13,245 60 乌拉圭13,242 61 黎巴嫩13,076 62 博茨瓦纳13,049 63 毛里求斯12,918 64 利比亚12,637 65 巴拿马12,335

购买力评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 定义: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於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以两国总的价格对比来计算购买力平价,并以此作为均衡汇率。实际上,它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但是,总的价格对比中包括了许多非贸易品(无法进行国际交换的商品),这些商品有些由于本身的特点,有些由于人为的限制,而不能进入国际商品流通。它们仅在国内交易,不影响外汇供求,其价格与汇率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以总的价格水平对比即一般物价指数比率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均衡汇率水平。为了克服这一缺陷,购买力平价支持者提出了扩展的购买力平价说。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 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

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 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从1997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在1998~2003的5年内,中国物价水平低于美国。这样,以1978为起点,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4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对比出现了两种不同情况,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是在1980~1994 年和1990~1991年间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不升反降,二是在其它年间中美两国通胀率差为正,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人民币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1994年1美元兑换8.4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 / 1.7-1)*100%=412%,人民币持续16年贬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物价上升的循环,通货膨胀从三个方面向汇率转化: 1.进口成本推动。国家物价局专门对主要生产资料进口对国内物价的推动进行计算,得出推动系数为1:1.55,即主要生产资料进口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 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另外,鉴于我国国情,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影响汇率调节的因素,人为的阻碍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准确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

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2015最新) 国家名称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挪威88,430 90,270 99,100 104,260 103,050 卡塔尔66,430 71,340 79,380 87,150 90,420 澳大利亚46,490 50,060 59,760 65,410 64,680 瑞典53,810 56,020 58,600 61,750 61,600 丹麦60,820 61,490 60,680 61,740 61,310 美国48,950 50,450 52,540 54,070 55,200 新加坡44,790 48,330 51,390 54,580 55,150 加拿大44,450 47,090 51,020 52,570 51,690 荷兰53,320 53,130 51,760 51,060 51,210 德国44,780 46,410 46,700 47,250 47,640 冰岛36,710 37,720 40,700 46,650 47,640 比利时47,200 47,130 46,900 46,340 47,030 爱尔兰44,100 42,450 41,460 43,080 44,66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3,690 34,400 38,360 42,420 43,480 法国43,800 44,220 43,180 43,550 43,080 英国40,470 40,090 40,600 41,590 42,690 日本41,980 45,190 47,830 46,330 42,000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 33,620 35,690 36,320 38,520 40,320 区 以色列29,480 31,170 32,160 33,930 34,990 意大利37,700 37,690 36,020 35,430 34,280 大韩民国21,320 22,620 24,640 25,870 27,090 塞浦路斯30,690 31,490 28,890 27,520 26,370 希腊27,580 24,980 23,690 22,610 22,090 葡萄牙22,930 22,630 21,150 21,310 21,320 巴哈马21,680 21,310 21,460 21,210 21,010 爱沙尼亚14,570 15,830 16,800 17,970 18,530 乌拉圭10,400 12,010 13,910 15,640 16,360 拉脱维亚12,720 13,090 13,910 15,280 15,660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辑]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1]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 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 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 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 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认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国家之间货币购买力或物价的相对变化;同汇率处于均衡的时期相比,当两国购买力比率发生变化。则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必须调整。 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 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购买力平价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 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排名(2016 VS 1978)

Data Source:The World Bank GNI per capita, Atlas method (current US$) Last Updated Date:2017/08/02 Country Name 1978年排名2016年排名Norway 11110 6 82330 1 Switzerland 81240 2 Luxembourg 10680 10 76660 3 Iceland 10860 7 56990 4 Denmark 11260 5 56730 5 United States 10790 8 56180 6 North America 10684 9 54927 7 Sweden 12460 4 54630 8 Australia 8480 19 54420 9 Ireland 4120 35 52560 10 Singapore 3390 41 51880 11 Netherlands 10330 11 46310 12 Austria 7510 21 45230 13 Finland 7910 20 44730 14 Canada 9700 12 43660 15 Germany 8880 15 43660 16 Hong Kong SAR, China 3930 38 43240 17 United Kingdom 5840 30 42390 18 Belgium 9610 14 41860 19 Post-demographic dividend 7186 24 41172 20 High income 7283 23 41046 21 United Arab Emirates 40480 22 New Zealand 39070 23 France 8810 17 38950 24 Japan 7410 22 38000 25 OECD members 6794 28 37087 26 Israel 3990 37 36190 27 Euro area 6875 26 36015 28 European Union 5703 31 33248 29 Italy 5250 33 31590 30 Korea, Rep. 1270 71 27600 31 Spain 4040 36 27520 32 Malta 2660 46 24140 33 Cyprus 1820 53 23680 34 Europe & Central Asia 3923 39 23109 35 Saudi Arabia 8850 16 21750 36 Slovenia 21660 37 Bahamas, The 3720 40 21020 38 Portugal 2530 48 19850 39 Greece 4600 34 18960 40 Estonia 17750 41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但是在当今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髙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髙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汁算。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最早提岀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 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或者是GNP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1、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 一价左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用公式来表示就是:P a=SP b, S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o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 =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岀,获利11美元。这种套利活动,使得衣服从中国流向北京,直到汇率水平回到8。 3、绝对购买力平价 一价怎律是针对某一种商品,如果将单一商品推广到所有商品,就可以推导岀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货币在同样的一篮子商品上具有的购买力……那么它可以简写成S = $,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其中P表示本国的价格水平,P*表示外国价格水平。根据这个公式,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购买力相对下降,则汇率S上升,本币贬值。

居民消费支出与国民总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消费支出与国民总收入实证分析

工资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可靠支撑。另外,服务业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经济将因此向高一级形态迈进。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居民家庭和个人作为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经济单位,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居民家庭消费行为、消费决策,形成消费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冷暖;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和产品构成有最终的影响,尽管从静态和短期看,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但从动态和长远看,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因此,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及其消费结构决定了宏观经济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当前在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总体上从小康型进入富裕型的社会环境下,居民家庭经济的经济总量规模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相提并论的国民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总供给和总需求缺口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主要变量之一。本文旨在对1985-2009年我国城镇年人均工资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 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字:计量经济学居民消费居民收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连续多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持续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快了6.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消费水平并没有相应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据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收入最新世界排名! (转载)中国人均收入最新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名;但反观中国GDP世界排名: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 其它比较: 教育投入 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GNP的比例为%,发达国家为% ,撒哈拉的南非国家为%,印度为%,最不发达国家为,中国为%(成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国家?)。 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03年为%,2004年为%,逐年减少。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国,只用了占世界各国教育总开支的%;美国两亿人口,教育经费为7千亿美圆,中国十三亿人口,教育经费仅千亿。 以2003年开始,肯尼亚这个经济落后国家克服重重困难,破天荒地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义务教育非那个“义务教育”,他们是真正的全免费教育,学生完全不交书本费、学费和杂费等一切学习费用。继肯尼亚之后,马拉维、莱索

托、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也都实行了小学免费教育。2/3非洲国家的教育经费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4%。 医疗投入 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倒数第四),美国是%,瑞士是%.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标准为5%,世界经合组织为%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但医疗服务支出不到全国总支出的20%。 中国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乌干达!!! 中国官方公布的其官/民比例目前达到了1:28(一说1:15),绝对创世界第一。 当代中国官民比例之高举世罕见。尽管统计资料的来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数字大致差不离,如从纵向看,我国官民比例在汉代是1:7948人,唐代是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一说是1:600人),而今天是1:30人(一说是1:28 人),有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供养1个干部);从横向上看,1999年中国的官员比例是1:30人,印尼是1:98人,日本是1:150人,法国是1:164人,美国是1:187人。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行政管理费及工资支出占到了当地财政收入的80%~90%。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2011-12-01 20:15:55|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时间:2011-11-05 13:26:11 来源: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关键词: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根据与2005年购买力评价的计算,列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卡塔尔、列支敦士登和阿联酋。 排名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美元购买力平价2005固定价格) 1 卡塔尔 107,721 2 列支敦士登 83,717 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9,993 4 新加坡 52,569 5 卢森堡 50,557 6 科威特 47,926 7 挪威 47,557 8 文莱达鲁萨兰国 45,753 9 中国香港 44,805 10 美利坚合众国 43,017 11 瑞士 39,924 12 荷兰 36,402 13 安道尔 36,095 14 瑞典 35,837 15 奥地利 35,719 16 加拿大 35,166 17 德国 34,854 18 澳大利亚 34,431 19 丹麦 34,347 20 比利时 33,357 21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3,296 22 芬兰 32,438 23 日本 32,295 24 法国 30,462 25 冰岛 29,354 26 爱尔兰 29,322 27 大韩民国 28,230 28 巴林 28,169

29 西班牙 26,508 30 意大利 26,484 31 以色列 25,849 32 斯洛文尼亚 24,914 33 塞浦路斯 24,841 34 希腊 23,747 35 新西兰 23,737 36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3,439 37 沙特阿拉伯 23,274 38 巴哈马 23,029 39 阿曼 22,841 40 马耳他 21,460 41 捷克共和国 21,405 42 葡萄牙 20,573 43 斯洛伐克 19,998 44 巴巴多斯 17,966 45 赤道几内亚 17,608 46 波兰 17,451 47 爱沙尼亚 16,799 48 塞舌尔 16,729 49 匈牙利 16,581 50 立陶宛 16,234 51 克罗地亚 15,729 52 安提瓜和巴布达 15,521 53 俄罗斯联邦 14,561 54 阿根廷 14,527 55 拉脱维亚 14,293 56 马来西亚 13,685 57 白俄罗斯 13,439 58 智利 13,329 59 墨西哥 13,245 60 乌拉圭 13,242 61 黎巴嫩 13,076 62 博茨瓦纳 13,049 63 毛里求斯 12,918 64 利比亚 12,637 65 巴拿马 12,335 66 加蓬 12,249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2)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 (一)巨无霸指数 (4) (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 (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 (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8)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 (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9)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 (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0) (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

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 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⑴衡量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是同质的;⑵该商品价格完全弹性。 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⑴市场完全竞争;⑵各国价格体系相同;⑶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P P E =,式中E 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 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 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 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被高估 ?被低估 ?持平 ?不好说 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可能会一周几次在麦当劳进餐,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者可能从来就不会去吃巨无霸。 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仍广为经济学家所引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