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投资规范与FDI效应

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投资规范与FDI效应

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投资规范与FDI效应
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投资规范与FDI效应

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投資規範與FDI效應

──兼談雙邊投資協定與原產地原則

台經院國際處副研究員洪財隆2006/12/15

一、前言

全球的的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從1980年代開始即大

大幅增加,成長速度不僅快過全球生產(亦即經濟成長率)與國際貿易,近年來其年平均成長率更屢屢超過三十%,允為全球化最重要的驅力與主要特徵。而晚近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領銜的區域主義之興起,也跟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相互競逐FDI高度相關。1其中FTA代表制度整合,而FDI則為市場整合,其間關係為何確實值得加以探索,尤其是FTA的投資規範,以及FTA所可能引發的FDI效應。

在進入正文之前,首先釐清何謂FTA並簡述其近況。

除了市場驅動(market-driven)的經濟整合之外,在制度性整合(institutional-driven)

1「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即明文確認以加速區域內FDI流動作為重要目標;而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或其它進一步的經濟整合措施也都往此方向設計。

方面,以雙邊或區域為基礎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 ,2主要包括「優惠安排」(Preferential Arrangement)、3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以及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等三大類,從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即日益蔓延。4目前為RTA所涵蓋的貿易量估計已達全球貿易的半數,而其重要性也在2006年七月杜哈談判回合重挫之後更顯得突出,WTO 149個成員只剩下蒙古尚未簽有任何此類協定。5

二、FTA的投資相關規範(含BIT)

(一)多邊投資協定(MAI)仍付之闕如

隨著外人直接投資(FDI)的快速增長,國際間針對跨國投資予以規範(或促進)的需求也自然增加。然而,即使經過從二戰以來的多方努力,一個「連貫、實質且具有拘束力」(coherent, substantive and binding)的國際多邊投資協定至今仍尚未產生。6原因除了開發中國家針對投資自由化的國際協定向來排斥之外(投2也有以PTA(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來泛稱所有具有差別待遇性質的貿易協定。

3成立要件較為寬鬆,只有開發中國家方能適用的「優惠安排」(preferential arrangement),乃援引GATT「授權條款」(enabling clause, 1979)而來,引起廣泛討論的「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China)即屬之。此類協定名稱也往往冠以「架構協定」(Framework Agreement),乃為日後雙方的FTA定調,但嚴格來講還不是FTA。也有不少人襲稱誤用。

4截至2006/6/15,正式通報到WTO秘書處的R TA已達197宗,其中FTA高達164宗(商品貿易協定126,服務貿易協定38),關稅同盟則有11起之多,其餘22起則援引「授權條款」而來。資料來源:WTO秘書處資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 accessed on 2006/11/13.

5但也已分別跟中國、日本與韓國等國尋求洽簽FTA或其他優惠貿易協定,見Bonapace and Mikic (2005)。

6胎死腹中的ITO(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其實已準備把投資列入,但繼之而起的GATT 則沒有。見於”Trade and Investment”(TRIM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WBSITE/EXTERNA L/TOPICS/TRADE/0,,contentMDK:20540644~menuP K:207652~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239071,00.html (accessed on 2006/8/29)。嚴格地講,1947年所簽署的GATT,雖對跨國投資訂有不得違反國民待遇及禁止採取數量管制的原

資或吸引外資往往涉及國家產業發展策略;7或對傳統跨國公司的疑慮,比如十七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因此對國際投資協定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措施多所保留),已開發國家之間尚存歧見也是重要因素,最近的例子要屬OECD 在1995年所草擬、8但在1998年因內部無法就投資自由化幅度達成共識而作罷的MAI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9另外,歐盟與日本所力促的「新加坡議題」,10包括了投資、政府採購、競爭政策,以及貿易便捷化等四項,目前也只有貿易便捷化被納入杜哈談判回合。

而在烏拉圭回合成為多邊協定的「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TRIMs),並非針對投資訂定新規範,而只是確認GATT在1947年對跨國投資的宣示,亦即不得違反「國民待遇」(GA TT III)及禁止「採取數量管制」(GATT XI)兩大原則。TRIMs的特點在於只規範關係到製造業的投資,並訂有一定執行過渡期間。11

(二)雙邊投資協定(BIT)與FTA

根據Schiff and Winters(2005)的分析,12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則,卻未明確規範適用範圍與對象,詳見FTA/R TA相關議題基礎研究(2005)。

7特別是銀行業與國內運輸產業,往往被視為敏感部門,開放幅度較小且速度較慢。

8以作為WTO多邊投資協定的跳板。

9詳見Kavaljit Singh (2003)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in the WTO: Issues and Illusions, Policy Papers No. 1, Asia-Pacific Research Network, Manila, se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html/GATS/Summary_Multilateral.html (accessed on 2006/8/29) 101996年WTO新加坡部長會議。

11至於TRIMs所禁止的「出口實績要求」(export performance requiremwents),雖然違反GATT 的精神,但嚴格說來WTO並未有明文規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WBSITE/EXTERNA L/TOPICS/TRADE/0,,contentMDK:20540644~menuP K:207652~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239071,00.html

12Schiff and Winters(2005),頁104.

BIT)屬於比較簡約的投資協定,為“shallow”(淺薄)or “negative”(消極)的經濟整合層次,強調去除既有障礙與降低投資相關的不確定性,而非積極促進跨國投資。

然而,由於跨國投資日漸重要,除了雙邊投資協定(BIT)之外,許多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也都設有投資專章(以及其它屢屢涉及投資便捷,甚至作為實現投資前提的服務貿易、13IPR14與競爭政策等議題),並吸納原本的BIT範圍,尤其是由美國與歐盟所發動、選取某些開發中國家作為洽簽對象的「南─北」FTA (參見表一:投資相關議題成為FTA的重要章節),而這些議題在「南─南」FTA 的重要性與自由化程度則較低。

這些所謂「新世代」的國際投資規範(UNCTAD, 2006),主要可區分為採取「負面表列」(negative list/以許可為原則,禁止為例外)的NAFTA模式,另外一種則採行較為保守的「正面表列」(positive list/以禁止為原則,許可為例外)歐盟模式,並對市場開放、建立公司與營運範圍等項目,採取漸進式的自由化進程,許多歐盟整體對外的協定即屬此類。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對外貿易協定每多強調競爭法(或反托辣斯法/anti-trust regulations)的協調,這部分與併購型態(M&A)的FDI密切相關。

13尤其是涉及「商業呈現」(commercial presence/設置據點如子公司或分公司)的Mode 3與「自然人移動」的Mode 4。又,自然人移動主要討論「專業人士」與「臨時勞工移動」,就FTA的洽簽而言,前者普遍被接受,後者的爭議則較大。

14對智財權(IPR)的保護規定往往比WTO的「與貿易相關智財權措施」(TRIPs)更周到,意即「TRIPs Plus」。一般認為,由於保護智財權可確保廠商研發與投資利潤,因此可增加本國投資並吸引外商投資。然而,美國也常利用FTA談判,要求開發中國家實施嚴格的IPR,也因而限制了這些國家透過本身製造以取得更便宜商品的機會,藥品即為頗具爭議的顯例。詳見”Patent or Patient? How Washington Uses Trade Deals to Protect Drugs”, Financial Times, 2006/8/22.

此外,包括澳洲、智利、日本、新加坡、墨西哥,以及美國在內等國家,在他們所簽署的FTA裡,針對投資保護與自由化的措施往往遵循,甚至超越NAFTA的範圍,15包括涵蓋更多部門(comprehensive),而規定也更為細緻嚴謹。

FTA規範FDI的具體項目簡述如下(參照表二:重要FTA投資規範之比較):國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是首要重點:將國內外的投資者一視同仁。根據Edward Graham(1996)的講法,16較強(strong version)的國民待遇指外人還沒設置據點(pre-establishment)即視同本國人,可藉以消弭當地政府政策的不確定因素,17較弱的國民待遇則指先要設置據點才得以享有同等權益。

非歧視或最惠國待遇:FDI接受國不因投資人的國籍有別而作差別待遇。此外,如果當地政府違反先前承諾,NAFTA模式的投資協定也設有仲裁法庭或讓外來投資人得以興訟。

如前所述,WTO架構下的TRIMs只處理製造業,而且執行期限與監督機制等規定都相當模糊,NAFTA模式的目標與執行則較為精確,尤其是對外人投資的本地投入最低要求(或自製率)、附加價值要求、技術移轉,甚至經營介入等項目上都嚴格禁止,是為「TRIMs Plus」。意即更重視外人投資效率的增進,而非著

15事實上美國在NAFTA之後的FTA往往擴大「投資」的定義,連短期的portfolio flows, private debt 等也涵蓋在內,詳見世界銀行(2005)。

16Graham, Edward M. (1996) Global Corporations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Washingt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7詳見World Bank (2005)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5: Trade, Regionalis m,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World Bank. anoi,Vier

重於國家產業發展或保護政策。18

三、FTA的FDI效應(含原產地原則)

長久以來,跨國貿易與投資(FDI)往往被視作兩個獨立議題,功能上甚至互為替代。然而,隨著邊境保護(關稅或非關稅)程度的降低,投資流動可以刺激新的貿易方式之出現,然後反過頭來鞏固原有的投資模式,因此兩者越來越被認為帶有互補性。19尤其是國際生產分割(fragmentation/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的經貿型態日益突出,再度加深了貿易與投資的互補關係,因為跨國公司在當地投資設廠,往往衍生大量的雙向中間產品或零組件進出口。20一般而言,對外投資(FDI)的動機不外乎三種,包括「尋求當地市場」(market seeking)、「尋求更低生產成本」(efficiency seeking),以及重要性逐漸降低的「尋求天然資源」(resources seeking)。以下將分析FTA的FDI效果,焦點乃置於前兩種動機。

182004 APEC Economic Outlook, A PEC Economic Committee出版;其他更完整的說明,請參考Investment provisions in PTA/FTA,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en/docs/iteiit200510_en.pdf

19一般而言,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主在描述逐步和完全取消貨物與服務貿易障礙,以達到自由貿易或者較為自由的貿易。如果實現「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必須通過在目的市場進行投資,那麼貿易自由化可能也包括投資限制問題(貿易政策術語辭典,p.330)。

20以上主要涉及「國際生產分割」(fragmentation/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現象,主要由於運輸成本的顯著下降,比如因網際網路與衛星通訊等技術進步而導致運籌(通路)時間之節省,外加設計與生產流程可以被更精密切割而更加迂迴,凡此都有助於更廣泛的國際產業分工,以及關稅的逐漸降低,包括WTO八個談判回合、各國自己的貿易自由化,以及雙邊的FTA等。Cheng 和Kierzkowski (2001)將「國際生產分割」定義如下:”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or the dispersion of vertically related processes in two or more countries or regions that are required to produce a final output.”見於Cheng, L and H. Kierzkowski (2001) eds, 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East Asia, p.1.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也有稱之為「垂直專業化」、「價

值鏈切割」、「國際生產分享」、「委外生產」,以及「生產去整合同時貿易整合」等等。先河文獻請參照Jones, R.W. and H. Kierzkowski (1990)“The Role of Services in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 Theoretical Framewo rk.” in R.W. Jones and A.O. Krueger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Blackwell, pp.31-48;而「國際生產分割」與經濟整合的研究則請見Arndt S. (2003) “Production Shar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pdf/WP02-03.pdf

如前所述,FTA(本質上為區域經濟整合)的差別待遇主要表現在「優惠關稅」、「投資相關規範」(投資本身、服務貿易、IPR、自然人移動與競爭政策)、21以及「原產地原則」等三大領域,而且都可能會對區域內投資流量(含FDI)與型態造成影響,是為FTA的投資效應。

換句話說,FTA的FDI效果可說日益重要,尤其簽署內容往往超越傳統商品貿易的「深度整合型FTA」,投資吸引的動機甚至大過貿易擴大動機。細述如下:

投資創造效果(investment creation effect):22由於FTA之後實施新的貿易規則所額外增加的投資機會。主要源於市場擴大(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撤除),23以及區域內足以影響投資的各項限制減少,例如先前所提到的服務業市場對外鬆綁,甚至對外籍投資人的保護也增加等措施。歐盟從1992年「單一市場」起步走之後,已經吸引不少來自美國、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投資,甚至包含韓國與台灣的企業。24尤其是對開發中經濟體而言,透過FTA的簽署可促使其國內政策更趨穩定(可預測)與透明化等因素,凡此皆有利於不同的跨國生產階段或產業分工之佈局,進而吸引更多的外人直接投資(FDI)。

更精確地講,FTA的投資創造途徑主要有兩個,首先是交易(通商)成本的21如果R TA/FTA內的antidumping 使用較為節制,則對inward FDI的影響為何,也值得繼續探

究。

22FTA之後所產生的投資創造,概念上較接近於FDI的「尋求更低生產成本」動機。

23特別是某些需要鉅額固定資本投入,以致必須處於「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生產才划算的產業,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相當重要,詳見Schiff and Winters (2003)

24APEC Economic Outlook(2004).

降低往往導致「可貿易財」(tradeables)生產的增加,同時減少非貿易財(non-tradables)的生產比例。而相對於「非貿易財」,「可貿易財」多半屬於資本密集產業,因此經濟整合將透過提高資本(財)的需求與報酬率,增加投資。其次,透過更為優惠的關稅,FTA的生效將降低資本財或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的價格,進而誘發更多的企業投資。

投資轉移效果(investment diversion effect):25FTA的差別待遇包括更為優惠的關稅與市場開放條件等,某種程度也會迫使本來在他地或本國從事生產的非成員國企業來投資,因而改變投資流向。比如說,由於台灣沒有跟東協整體或個別國家簽署FTA而被排除在外,台灣自然無法享受相關貿易優惠,這時候可能會增加台商在當地建立灘頭堡式(beachhead)26的投資誘因。

當然,除了貿易優惠所引發的投資效果以外,這些FTA本身關於投資的規範,都會影響投資動向,尤其是隨著FTA而來且錯綜複雜的原產地原則(rules of origin)規定,往往成了保護簽約國國內中間產品或零組件產業(intermediate goods)的溫床,引發外商到自由貿易區內設廠的投資轉移效果。27此外,原產地原則的嚴苛程度也將影響投資轉移效果的大小,特別是在產業跨國分工日益盛行的今天。

整體而言,由於多數現行的FTA涵蓋領域甚廣,特別是攸關投資自由

25FTA之後所產生的投資轉移,概念上較接近於FDI的「尋求更大市場」動機。

26C國為享受A國─B國之PTA/FTA而赴A或B國進行投資。詳見Ethier (1998) 和Ethier (2001) 27必須注意的是,即使因為FTA之後而吸引更多FDI,但卻流向受到保護的部門或產業,則對FDI接受國的經濟福利未必有利。

化的「投資相關規範」(投資本身、服務貿易、IPR、自然人移動與競爭政策)頗為具體,因此投資創造效果一般要大過貿易轉移效果(Adams, Dee, Gali and McGuire, 2003)

比較特別的是因「地理接近性」(geographic proximity)所引發的FDI,兼具尋求「更大市場」與「更低生產成本」兩種誘因,比如中美洲與東歐的生產因素成本都較低,卻分別鄰近較大且富裕的北美市場與西歐市場。地理接近性除了運輸成本的優勢之外,在面對消費時尚瞬變萬千的某些產品,往往也能支應所謂「急短貨」的迫切需求,因此成了吸引外人投資的最佳籌碼。如果地理鄰近的富裕工業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簽署FTA加強經濟整合,也必然會吸引FDI流入,屬性上應較接近「投資轉移」,但似乎也帶有「投資創造」的成分,姑且稱之為「出口平台投資效果」(platform investment effect)。墨西哥之於NAFTA即屬之。

此外,由於FTA降低了會員國之間的關稅或非關稅障礙,形同保護減少,當會減少會員國原本既有的「尋求當地市場」類型的投資誘因(關稅跳躍/tariff-jumping)28,或稱之為「投資回流效果」。29不過,此一效果對非FTA成員國的意義較小。會員國之間倒是會增加「尋求更低生產成本」類型的投資誘因,30尤其是如果彼此間的生產要素秉賦(endowments)有所差異,就比較可能會

28關稅跳躍:B國(home country)為克服A國(host country) 的高關稅而赴A國進行投資。

29童振源(2006)。

30But investment for efficiency-seeking can materialize only if the countries forming the FTA have complementary cost structures,詳見Athukorala (200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au/pdf/newsl/APEC9_1.pdf,以及Either W. (1998), (2001)

刺激「垂直型」(vertical) FDI的產生。31

最後來談FTA其原產地原則(Rules of Origin, ROO)的投資效應。ROO主要衍生依從成本(compliance costs)與改變經濟決定的經濟或生產成本。32依從成本則包括行政管理(官方)和證明成本(廠商企業)。33

大量且重疊的FTA也帶來相當嚴重的關務行政管理問題(將直接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甚至引發貪腐),尤其是繁複的「優惠性原產地原則」(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所導致的”spaghetti bowl effects”(義大利麵碗效應)等後遺症,更可能對企業的生產佈局或國家的貿易型態造成扭曲。

以紡織業為例,雖然歐盟對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產品給予優惠關稅,但由於原產地原則要求,需要一定比例的當地成分(local content),使得外商欲利用當地便宜勞動力作為加工出口的投資計畫往往因而打消(Legrain 2002)。34

31詳見Schiff and Winters (2003)。V ertical multinational chooses to operate its headquarters in one country and its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another. 勞工取向,Horizontal FDI occurs if a firm chooses to operate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multiple countries,(這樣的廠商稱之為horizontal multinational)with each plant selling locally to that market. Horizontal FDI requires that the gains from selling locally and thereby avoiding transport costs more than offset the plant-specific fixed costs.市場取向,見於Robert

C. Feenstra (2004)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eton Uni. Pr ess, p.380, 392

32 Moving Toward a Customs Union (Robert Kunimoto and Gary Sawchuk, 2004) see

http://policyresearch.gc.ca/page.asp?pagenm=v7n1_art_05 (accessed on 2006/12/15);”spaghett i bowl effects”: A proliferation of overlapping preferential agreements can create such an effect, due to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agreements, such as different schedules for phasing out tariffs, different rules of origin, exclusions, conflicting standards, and differences in rules dealing with anti-dumping and other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詳見APEC Economic Outlook(2004), APEC Economic Committee出版;另見小寺彰/RIETI,「什麼是FTA的義大利麵碗現象」

http://www.rieti.go.jp/cn/columns/a01_0193.html;以及世界銀行文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WBSITE/EXT ERNA L/TOPICS/TRADE/0,,contentMDK:20632905~menuP K:1428516~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239071,0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WBSITE/EXTERNA L/TOPICS/TRADE/0,,contentMDK:20608630~menuP K:1428516~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239071,00.html

33尤以中小企業的負擔相對較重(Breton 2003)。

34 或請參照Brenton and Ozden se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INTRANETTRA DE/Resources/Brenton_apparelprefs.pdf

此外,ROO往往也演變成「非關稅貿易障礙」(NTB)。35而隨著FTA的日益風行,如何簡化原產地原則顯然已經成為重要課題。

表一:投資相關議題成為FTA重要章節(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5)

35一般而言,北─南(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FTA的原產地規定比比南─南(開發中國家之間)FTA較為嚴苛。

表二:重要FTA投資規範之比較(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5)

參考文獻

1.Adams, R., P. Dee, J. Gali and G. McGuire (2003)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Effects of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Old and New Evidences, Canberra: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Paper, May.

2.APEC (2004) APEC Economic Outlook 2004, APEC Economic Committee.

3.Arndt S. (2003) “Production Shar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pdf/WP02-03.pdf

4.Athukorala Premachandra (2005) “The Investment Effect of

Australia-Us FTA: Is the optimism warrant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au/pdf/newsl/APEC9_1.pdf

5.Bonapace, T. and M. Mikic (2005), “Multilateralizing Regionalism: Towards an

Integrated and Outward-oriented Asia-Pacific Economic Area”, presented at

Macao, China “Delivering on the WTO Round: A High-level

Government-Business Dialogue for Development” 4-6 October 2005

6.Brenton, P. (2003) “Rules of Origin in Free Trade Agreements” Trade Note No. 4.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trade/.

7.Cheng, Leonard K. and Henry Kierzkowski (2001) 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East Asi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Ethier, Wilfred J.(1998) “Regionalism in a Multilatera l Worl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6).

9.Ethier, Wilfred J. (2001) “The New Regionalism in Americ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2(2).

10.Feenstra, Robert. (2004)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eton Uni.

Press.

11.Graham, Edward M. (1996) Global Corporations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Washingt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Jones, R.W. and H. Kierzkowski (1990) “The Role of Services in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R.W.

Jones and A.O. Krueger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Blackwell.

13.Legrain, Philippe (2002) Open World: The Truth about Globalization,

Abacus/UK.

14.Schiff M. and L. Alan Winters (2003)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Singh, Kavaljit (2003)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in the WTO:

Issues and Illusions”,Policy Papers No. 1, Asia-Pacific Research Network, Manila.

16.World Bank (2005)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5: Trade, Regionalism,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World Bank.

17.童振源(2006)《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2期。

一,FDI(国际直接投资)范文

第八章知识点 一、FDI(国际直接投资) 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是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1、外国直接投资之利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2、吸纳劳动力就业;3、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4、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5、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6、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FDI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在总体上FDI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尽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谈到外资企业在保守先进技术方面对中方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 第四,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745.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8.39%,其中进口比重为53.5%,出口比重为44.0%,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FDI企业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我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1998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分别为90.70%和94.18%,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最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我国提高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2、外国直接投资之弊

FDI外商直接投资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

本文档包括改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A Snapsho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ith Recent Trends Worldwide Jha, Hem Chandra; Ghosh, Jagannath Abstract FDI indicates net inward flows of investment to achieve a long lasting management interest operating in a nation other than the nation of the investment. FDI may be of 2 types as inward FDI and outward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or might take place through creating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r company, engaging in an equity joint venture with another organization, or through merger/acquisition of a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are considering FDI as a way to be globalised. It ensures that companies are closer to their demanded consumer market. It assis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at nation where the investment is applied and has rescued several countries facing economic down turn. Inward FDI has good effect for job creation-employment for host countries with resource transfer. If a province has huge natural resources, it makes investors invest in that country. Its popul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for pulling FDI. Major determinants of FDI are size of the host country, future growth prospects of the economy, infrastructural facility, cheap labour force etc. Again if there is high per capita income of that nation or if the people have sound spending capabilities then it will pull high FDI. In 2010 and 2009, FDI was $1,122 billion and $1,114 billion respectively. World's largest receiver of FDI is US whose total figure of FDI has been $194 billion in 2010.25% of FDI in U.S came in 2010 from France, Japan, UK, Canada,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etc. China is next largest recipient of FDI. It has reached $185 billion in 2010. India is destination for FDI after China. Telecomm, electronics, construction, automobile, and computer attract most inflows. Significant sources of FDI are Mauritius, Singapore, US and UK. FDI in Europe increased in this decade. Extent of European FDI projects in 2010 topped with 14% increase reaching 3,757 FDI project announcements. UK and France remain leaders in Europe in FDI context. Promotional effort to bring FDI is the trend of every nation. Many countries liberalise their standards/economic policies to pull FDI.

外商投资项下FDI业务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操作简要手册银行版FDI基础知识

外商投资项下(FDI)业务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操作简要手册(银行版) 一、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基础概念 (一)外商投资企业 一般来讲,外国投资者于中国境内出资设立的企业即为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境内投资者一起出资的称中外合资企业,无中国境内投资者出资的称外商独资企业。 (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 外商投资企业经前置部门批准设立后,需至后续相关各个政府部门办理信息登记采集手续,其中至外汇局办理的手续名为外汇登记。当前暂因各部门间电子信息共享尚在建设过程中,仍需企业凭前置部门颁发的纸质证书至后续各部门办理信息登记手续。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外商投资企业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设立、变更、注销,各政府部门的登记手续也区分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可能称呼略有不同。 设立按照方式不同,分为新设立、转股并购设立、增资并购设立;新设立为全新设立一个企业;转股并购设立为外国投资者收购原中国投资者持有的既存内资企业股份,导致该企业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并购设立为外国投资者对境内既存的内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导致该企业成为外商投资企业,且中国投资者持有股份被稀释。 变更按照具体内容不同,分为基本信息变更、资本信息变更。其

中,基本信息变更包括:名称、地址、经营范围、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等;资本信息变更包括:增减资本、股权转让、出资方式调整等原因引起的各投资者所持有资本份额变动。 注销按照原因区分为提前解散和到期清算。 外汇局办理前述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过程是将企业当次交易过程中的交易对手、交易金额、资本变动等重要信息录入至相关信息系统中,然后结合从银行采集到的对应交易发生的实际资金流动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实现非现场监测和统计。 (四)注册资本和认缴出资金额 注册资本,一般用来表示企业规模和及用来衡量各投资方权利和义务比例;实收资本,企业登记的注册资本逐次到位后的累计金额; 认缴出资额,一般用来计算各投资方应该缴入多少资金才能取得相应注册资本所占比例的权利;实缴出资金额,企业逐次缴入的累计金额; 两者一一对应,每1单位的注册资本必然有相应的认缴出资金额;按照对应金额的多少,区分为平价出资(如:1元注册资本对1元出资金额)、溢价出资(如:1元注册资本对3元出资金额)、折价出资(如:1元注册资本对0.5元出资金额); 举例: 平价出资情况下,每实际缴入1元出资额,则注册资本到位1元,即实收资本增加1元。 溢价出资情况下,每实际缴入3元出资额,则注册资本到位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同名10695)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作者刘德厚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 年级2009级 学号902093126 指导教师刘勇 导师职称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额呈先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外商的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又能否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 两者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 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Granger 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并根据1985到2010 年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是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显著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协整检验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经营活动日益拼盘,尤其是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合作得到飞速发展.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跨国公司在国际活动中己成为最活跃、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组织形式。跨围公司在全球范围活动的必然结果就是使得国际直接投资更为频繁和剧烈。 在我国25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中央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和渠道, 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我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Foreigll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幅提升。从1985年到2010年的26年, 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从1985年的仅仅19.56亿美元一下子增长到了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之多。同一时期,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85年的3070.2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904.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一度超过lO%,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判断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是否有贡献, 今后招商引资工作是否还应持续开展? 是国外资本 的流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还是我国经济的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这些都将成 为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来证明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外 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并从分析的结果对未来中国利用外资 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FDI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 这些争议无疑深化 了我们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认识。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投资、需求、贸易三因素来拉动, 而外商直接投资以投资渠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作用。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理论意义方面,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理论来研究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 增长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化, 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际收支平衡大作业: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DI) 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 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也叫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一般认为,出口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导,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产品出口引起的最终结果。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它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外资利用状况 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2006年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162项;合同外资金额108.02亿美元, 增长26.2%;实投资际利用外商直接71.85亿美元,增长15.3%。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78.29亿美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2亿美元,增长23.5% 2006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归纳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以我国FDI在产业结构的分布特点为出发点,分析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影响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活动正在兴起,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了极大影响,FDI不仅产生资本的流动,伴随着转移的还有技术、管理技能、研究开发能力、市场营销网络等很多方面,激发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FDI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可FDI也间接地对我国产业结构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在三次产业之间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部门,这加剧了我国农业与服务业的长期落后,使得中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因此,研究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其影响的原因,对如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提高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2我国产业结构的分布特点 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三大产业中的构成(见图1),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2002年以前第一产业的外资投入比重一直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增长,后因我国加入了WTO,其所占比重有小幅度上升,于2005年开始,此比重又有所下降。但是在绝大多数年份中,第二产业吸收FDI比重都远远高于第三产业。由此可见,FDI在我国各行业间的分配具有生产型投资的特点,FDI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并开始向第三产业倾斜。目前我国吸收FDI产业结构的特点是: 第一,外商在我国第一产业的直接投资比重很低。1997-2015年FDI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平均只有1.65%,从表1可以看到,尽管FDI在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并且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一直在1.8%左右变动,且投资金额以及比例逐渐降低。 第二,第二产业的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到90年代中后期,来自大型跨国公司的FDI蜂拥入中国,从而快速带动中国工业的发展,FDI在第二产业中比重同时逐年上升,并逐步稳定在70%附近。我国制造业吸收FDI的比重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一直至2005年,但此后第二产业吸收FDI比重开始呈现出下滑的发展形式。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 一、提出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 资的地区性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 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 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 3.08%。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实行投 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 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一个企业实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 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 成本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 主要因素实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 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 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 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04)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 性差异因素实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水准、鼓励 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 力则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基础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 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fdi外商直接投资

金斧子财富: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 《什么是fdi外商直接投资?》 关键词:FDI、外商、直接投资 前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也叫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那么fdi外商直接投资到底是什么呢?且听金斧子理财为您慢慢道来。

金斧子财富: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 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二、外商直接投资具体内容 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三、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

金斧子财富: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 几个方面: 1.通过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收购企业或购买股份,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管理,可以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学习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 2.近几年来,中国一些传统加工产业的国际市场已面临饱和,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避开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动国内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套设备的出口,而且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的国际市场行情,减少出口中的盲目性。 3.通过投资于国外资源性行业,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对fdi外商直接投资有什么用的问题,欢迎来电咨询金斧子理财师,您将尊享金斧子理财一对一VIP解答服务。【金斧子】持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国际风投红杉资本和大型央企的招商局创投实力注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私募发行与服务平台,为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一章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与效应 一、西方主流理论 ?五种关于发达国家FDI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三种关于发展中国家FDI的理论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FDI理论主要回答三个W ?投资动机,why ?投资流向, where ?投资决策, what 垄断优势理论 ?作者:海默,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 ?理论产生的背景 ?基本观点 1、垄断优势是推动企业进行FDI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从事FDI的前提条件。 2、垄断优势的形成 3、垄断优势的表现 4、评价 ?历史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作者:弗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基本观点:FDI的发生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 创新阶段——产品在本国生产、本国销售 成长阶段——产品本国生产,向发达国家出口(出口发生) 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转移至低成本国家生产(FDI发生),产品返 销本国

内部化理论 ?作者:巴克雷和卡森,英国经济学家 ?基本观点 1、提出了内部化市场的概念 2、内部化的原因 3、内部化的原则 4、当内部化跨越了国界,FDI就发生了。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 ?基本观点 1、归纳了三种优势(OIL):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2、认为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将决定企业国际经营活动的方式 三种优势组合的结果 比较优势理论 ?作者:小岛清,日本以桥大学教授 ?基本观点 1、FDI与国际贸易应为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2、FDI的顺序:从本国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但对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3、美国式的FDI是“逆贸易导向”,日本式的FDI是“顺贸易导向” 投资发展阶段论 ?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 ?基本观点 1、三优势的发展状况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2、FDI流入与流出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三优势发展状况; 3、提出了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作者:沈源姚绍真陈权宝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2期 [摘要] 学术界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议。鉴于FD I的净 溢出效应是随时间而动态变化的,本文选取我国1986年~2007年度宏观数据,对GDP与FDI 进行协整检验,采用EG两步法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FDI GDP 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溢出效应 一、引言 学术界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有不同看法,部分认为FDI对GDP有促进作用: Abende-Nabende,J.L.Ford(1998)以我国台湾省为例讨论FDI对经济的潜在推动。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结论:L.P.King与B.Varadi( 2002)分析了匈牙利59家公司相关数据, 认为短期内FDI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有阻碍作用。多数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FDI净溢出效应不显著,甚至为负,而在发达国家有正效应。 2003年中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53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学者最初持肯定态度:Chung Chen, Yimin Zhang(1995)研究表明1978年后FDI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后陆续有异议:赵奇伟、张诚(2006)检验京津冀1980~2003年数据发现以1995年为拐点, FDI溢出效应逐渐消失,至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 少有学者对近几年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而FD I的净溢出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也少有学者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该模型有不存在虚假回归的显著优点。本文取1986年~2007年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构造ECM,探讨FDI对我国GDP在长短期内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实证分析 1.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以GDP衡量经济增长,FDI与GDP取自CCER宏观数据库(200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及商务部网站),CPI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及CCER(取1978=100)。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折算出年度汇率。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报告2016

THE fDi REPORT 2016 Global greenfield investment trends

THE fDi REPORT 2016 EXECUTIVE SUMMARY 1 Executive summary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global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uncertainty, greenfield FDI is continuing its tentative recovery phas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report, capital investment increased by nearly 9% in 2015, while the number of jobs created via FDI grew by 1% to 1.89 million. However, the number of projects declined 7%. The fDi Report 2016 is our annual report recapping the global greenfield investment trends of the previous year, based on figures from our data service fDi Markets. We focus on greenfield investment as it is the sharp edg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t has the most tangibl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the most solid indicator of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Greenfield investment is less volatile tha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other typ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hence, M&A flows, which reached a post-crisis peak in 2015, caused headline FDI flows to swell by more than a third in contrast with the more tepid growth of strictly greenfield flows. Dr Henry Loewendahl explains the differences in how FDI figures are calculated and how they can best be interpreted on page 3. There is much to wade through when assessing 2015’s FDI data, but a few highlights stand out. The big FDI story of the past year is India.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railing behind China, the south Asian country is now racing past its formidable rival. India was the highest ranked country by capital investment in 2015, with $63bn-worth of FDI projects announced. Meanwhile, China saw a 23% decline i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 16% drop in FDI projects. We analyse India’s rise on page 6. Asia-Pacific remained the leading destination region for FDI in 2015, attracting 45% of all capital investment globally in 2015 (see page 4). Although the number of FDI projects into the region decreased by 7%, the total capital investment increased by 29%. While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has reclaimed its top spot as the largest generator of capital investment globally, with $113.5bn of announced FDI recorded in 2015, the once-hot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is on the rise again, with project numbers increasing by 50% and capital investment reaching $76bn. Thi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10% of all capital investment globally last year. We detail what is driving expansion in this sector in a special section beginning on page 18. For more on all the other top FDI trends of 2015, and a breakdown of regional and country-leve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ector analysis, read on. You can also download a copy of this report, The fDi Report 2016,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0311337.html,/fDiReport. Courtney Fingar is editor-in-chief of fDi Magazine and head of content for fDi Intelligence, the Financial Times’ specialist unit dedicated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big FDI story of the past year is India.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railing behind China, the south Asian country is now racing past its formidable rival

FDI在我国投资现状

一、FDI在我国投资现状 (一)、我国利用FDI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与初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门。在这一阶段先后经历的两个发展时期,(1)起步时期,1979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时首批设立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为我国重点对外窗口以吸引外资。虽然我国做了诸多引资的努力实践,但是在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由于我国相关的一系列规章条例还没有出台、具体落实到位,加之国外对我国政策或了解甚少或处于观望状态等,因此前几年我国并没有吸引到多少外资。(2)初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展商引资的政策法规,具体方针对策的进一步到位,其他如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先后开放,从1985年开始无论是合同FDI还是实际FDI每年均有所增长,但涨幅不大。这期间的资金到位率较高,除1991年外均保持在60%左右。但这一阶段我国引资总体水平是有限的。 第二阶段(1992年—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成长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疑是让外国企业吃了颗“定心丸”,开始积极展开对我国的投资,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同时,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看好,也为我国引进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我国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实现沿江、沿线、沿边的开放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系列的努力实践使这一阶段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发展调整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招商引资大国之一。期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等虽然给亚洲甚至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蒙上了一次阴影,但其对我国招商引资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除了1999年、2005年连续两年实际FDI利用量出现较小的负增长外,其余年份我国实际FDI使用量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比例。进入21世纪后实际吸引FDI的年增长比例更是高达15%左右,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二)、我国引资的主要来源国及其投资形式 我国引入的FDI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特别是来自香港、台湾的资金占绝对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的国家或地区与我国大陆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传统相似,原有经济市场一定程度上的相通等特有的优势所致。相比下,在招商引资初期,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外开放实施持谨慎观望态度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则比较少。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