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姓名黄智奎

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

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

日期2012-6-11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摘要】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

【正文】

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形成,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社会、历史、地理大牛股,比如社会分化、人口迁徙、环境封

闭、山川阻隔而导致交流不畅;内部因素主要是语音、语汇、语法诸方面再个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外族语言的接触等造成各具特色的方言。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在地理环境上,广袤的东北大地,交流沟通的直接无碍,形成独特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根据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东北方言属于“官话”,即北方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不难看出,东北方言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赵本山小品语言中的方言色彩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

1、关于热词“忽悠”---2002年央视春晚,小品《卖车》

经典台词:忽悠,接着忽悠。

在2001央视春晚上,赵本山就在小品《卖拐》中连蒙带骗地这么一“忽悠”,就把拐卖给了双腿健全的范伟,看的全国观众前仰后合。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推出了《卖车》《功夫》等一系列“忽悠”小品。通过小品隐约可以感到“忽悠”不是个好词,但是人们还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

“忽悠”是个东北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上注明了它的原义:晃动。例如:旗杆被风吹得直晃悠。从赵本山的小品中,广大群众了解到了这个东北方言“忽悠”,但是后来经过现实人们的传播和广泛引用,又给它附上了新的涵义。东北人常说的“忽悠”意思是:给人摆迷魂阵,使人神魂颠倒,忽忽悠悠的。在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中的引用,再加上后来新闻报道媒体的使用,这些形

形色色的“忽悠”,就附加上甚至改变为“欺骗、蒙人”的意思了。原本上“忽悠”是个中性词,可是人们偏爱把它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以下是几例:(1)少拿“喝油漆”忽悠消费者(《中国妇女报》2005年7月19日)

(2)“忽悠”退休老干部普通邮册被吹成具有收藏价值(《都市消费报》2005年8月4日)

2、关于“拔凉”---2003年央视春晚,小品《心病》

经典台词:我的心哪,拔凉拔凉地。

“拔凉”是个典型的东北方言词,意思是:心凉了,失望了。这是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在这个小品的使用中,贴切生动的表现了范伟当时的心态。小品《心病》中关于这个词的经典台词经过赵本山那么一“整”,很快就风靡全中国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伤心失望的事情时,“整”出这么一句来,很有自嘲幽默的味道。以下是几个例子:

(1)一说到期中考试,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2)一条让心拔凉拔凉的新闻。

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长期生活在东北乡村,对东北方言幽默、诙谐的特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引用东北方言信手拈来。它的作品在展现小品语言的生活化特征之外,很好的宣传了东北方言。

毫无疑问,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他的喜剧小品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生活色彩更绚烂,乡土气息更浓郁。在喜剧小品中运用方言词语,更显示了小品语言生活化的特色,使其充满了民间的、平民的、言语交际的人情味儿。如在《拜年》中,养鳖老汉老蔫以为范乡长下台了,直言不讳地发问:“下来了? 因为啥呀,腐败啊! ”;还有像“你别整三岁小孩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卖车》;“心拔凉拔凉地”(《心病》) ,“整、啥、拔凉”这些在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反映了日常口语的特点,很有生活味儿。逼真的语言氛围给小品染上了十分浓厚的生活化色彩,人们觉得它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东北民间生活中真实语言的呈现,是东北真正的本土性的东西。

三、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东北味儿

东北方言与北京话关系密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之一,但是它在听

感上又与北京话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京片子”是一听便知,而东北味儿也绝逃不过北方人的耳朵。

东北话中的这个“味儿”,主要是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有时也指听着好笑的辅音、元音和词的特殊用法等。从语音上,东北话古精组字和古知庄章组字一般不分,也就是平翘舌不分。北京话[ p ph m f ]逢[o]韵的字,东北话都读e[ ]。如果看过赵本山的小品《今天、明天、后天》,一定对那个“秋波”印象深刻。从词汇上,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差不太多,不过东北方言有些自己特有的词儿,是北京人不说的。如在赵本山小品《小崔说事》中的“唠嗑儿”,赵本山小品《艺术人生》中“贼(很,十分)好”等等。从语法上,东北方言与北京话比较接近,只不过不像北京话“我有一哥们儿”那样,经常在数词”一”后面略去量词。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赵本山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东北味儿是相当的充满地方色彩。

其实在北方地区,从民俗学角度所说的方言的“味儿”往往也体现了当地人的一种语言认同,所以,在进行方言分片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种佐证加以考虑。

四、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格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格是带有强烈的东北特色的,也就是有浓重的“东北味儿”。赵本山从“二人转”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这便是“说口”,他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东北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丰富、生动的东北地方口语,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而且内含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五、名家论赵本山的小品的“东北风”

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北小品是根植于东北特有文化的一种艺术样式,带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韵味,正是这种原生态的东北味征服了全国观众。

著名学者、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先生说,十几年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把乡间的笑声带上了受国人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使辽北小品这一带着原生态的幽默诙谐和泥土芳香的新鲜艺术样式,跻身于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并在瞬间博得全国电视观众的满堂喝彩。

以一个戏剧理论专家的挑剔和独到眼光,将其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赵本山身上。余秋雨先生给予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以极高的评价:好多艺术家都是由民间产生,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他在刚刚出名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感觉。我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由每一个文化的起点出发,不断地提升、提升,然后他和他生活的那块土地上的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甘于恩、刘倩,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热词采摘语言的鲜果》咬文嚼字文库·典藏书系,何伟渔,上海锦绣

文章出版社

3、《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

务印书馆

5、《汉语新词群研究》,刘吉艳,学林出版社

6、《武汉方言概要》,朱建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7、《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年论文(读书报告)评阅表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赵本山小品“包袱” 辨析

赵本山小品“包袱” 辨析 作者:湖北京山江克关一、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也就是转移概念。通过谐音、谐义的手法,故意张冠李戴,制造笑料。 例1、《红高梁模特队》: 范:我说的是英文。 赵:这是一位养鸡专业户,最害怕的就是鹰。 例2、《昨天今天明天》: 宋:我想写本书。 赵:哎呀,打住。拉倒吧,看书都看不下来写啥书啊? 宋:人家倪萍出本书叫《日子》,我这本书就叫《月子》! 赵:真能吹牛啊,你要写《月子》,我也写本书,叫《侍侯月子》。 崔:大妈呀,当时大叔他是怎么追的你? 宋:他就是主动和我接近,没事儿和我唠嗑,不是给我割草就是给我朗诵诗歌,还总找机会向我暗送秋波呢! 赵:别瞎说,我记着我给你送过笔,送过桌,还给你家送一口大黑锅,我啥时给你送秋波了?秋波是啥玩意儿? 崔:秋波是青年男女—— 宋:秋波是啥玩意儿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呢。 赵:啥呀? 宋: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例3、《钟点工》: 宋:你就拉倒吧,你就搁家,整个网,上网呗。 赵:我多年不打鱼了,还哪有网呀?那么多年了。 例4、《说事儿》:

宋:哎哎,俺们那旮旯有个挺老大的养鸡场,开业那彩都是我剪的。 赵:是,她剪完了第二天就禽流感了,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最后送她个 外号,叫一剪没。 例5、《牛大叔提干》: 赵:这是啥玩意儿?龟都上来啦。 张:这是甲鱼蛋。 赵:这家伙能杀出蛋来可不容易呀,(扯起蛋来)这啥意思? 张:太滑不好夹,用线穿起来吃着方便。 赵:这是谁研究的?真是人才,这扯蛋、扯蛋是不是这么来的? 例6、《心病》: 赵:那行,那我们就开始治疗。谈话治疗啊。 范:啊?怎、怎么个谈话治疗啊? 赵: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就是跟你唠,用谈话的方式治疗,也叫“话疗”。 二、假痴不颠 “假痴不颠”就是在台上故意装糊涂、装弱智,惹观众发笑。在许多小品中,赵本山都是以“蔫巴”形象出现的,后来有几个小品,范伟又取代了这种造型。 例1、《红高粱模特队》: 范: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范,我只不过是搞一点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的训练工作,大家就管我叫小范吧。 赵:哎,不行,叫小贩是绝对不行的,小贩是倒腾服装的,您是设计服装的,最起码也得称呼您范师傅。 范:在训练之前,我想看看大家的基功。 赵:鸡公?带来了没有? 范:从仿生学的角度讲,就是猫步。 赵:家猫?在散步?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姓名黄智奎 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 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 日期2012-6-11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摘要】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 【正文】 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形成,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社会、历史、地理大牛股,比如社会分化、人口迁徙、环境封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经典东北话大全

[标签:标题] 篇一:经典东北话整理 有一种重复叫磨叽,有一种状况叫毛楞,有一种面貌叫磕碜,有一种讨厌叫咯应,有一种观察叫撒漠,有一种掩护叫打狼,有一种为人叫得瑟,有一种软弱叫尿迹,有一种疑问叫噶哈,有一种习惯叫埋汰,有一种聊天叫唠嗑,有一种速度叫麻溜,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厉害叫尿性,有一种傻叫得儿呵,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有一种运动叫滚du子,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有一种吃态叫可劲造,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有一种关系叫钢钢地,有一种独处叫卖呆儿,有一种频率叫晃常儿,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有一种能力叫吭呲瘪肚,有一种休闲叫无极六兽,有一种故意叫净引儿地,有一种设施叫马路牙子,有一种工程叫半拉可机,有一种失败叫突鲁反仗, 有一种骨头叫波罗儿盖,有一种心态叫杨了二正 篇二:东北方言大全 写了一年多了,再贴一次。谨以悼念消失的东北话,希望提醒东北老乡们注意保护本土文化,另增加了一些例句 1: 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词(附例句): 图毕:费力不讨好(这电脑买的可真~~,本来2000就能下来,花了3000多)懊糟:ao-1 zao 发愁(放假这几天一直ou-4在家里,~~死我了) 熬啃:nao-2 ken 饿,馋(一天没吃饭了,见着啥我都~~) 打八刀:离婚,分手(听说老李头俩口子打八刀了)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我都~~~~的了,还找啥对象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少跟我在这儿念三七儿的,以为我不明白你啥意思啊)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例句:英子把你伺候的~~的,你还有啥不满意啊。注:摘自乡村爱情2) 山爷:老虎(例句免) 屋脊六兽(常读作无机六瘦):闲得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几天闲得我~~~~的) 疵毛噘(jue-1)腚:头发蓬乱,衣服没穿利索等等(你咋~~~~的就出来了,你媳出差了咋的) ber2搂瓦块儿:人的脸长得比较奇特(那家伙脸长的,~~~~的,科趁死了)……2. 未来五年将要消失的词 尿性:有骨气,真汉子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张三:狼 杨了二正: 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且儿:qier-3 客人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1个字 抠、嘎、黑、皮、骚、帮、胖、民、上、整、揍、弄、歪、瞒、脍、二、呛、银、贱(便宜)拽(拉) 2个字 嗯呐(行、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干什么)、棉脑(棉袄)、栽子(种子)叫驴(公驴)、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邀么(估计),幺幺(称重量)电炮(用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 鼓求(弄)、噶咕(特殊)、犟咕(叫真)、嘘呼(吹牛)、倒嚼(反刍)、开壶(开张)、昨个(昨天)、出溜(溜达)、打鸣(鸡叫)、白呼(吹牛)、下奶(催奶)、 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非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一码(全是)、八瞎(撒谎)、悬乎(夸张)茅楼(厕所) 骚性(好色)、羽牛(母牛)、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需(奉承)、唬弄(欺骗)、叫叫(用柳树皮做的管笛) 血呼(夸张)、牛子(阴茎)、懒子(阴囊)、埋汰(脏)、老盯(经常)、欠儿蹬(多事)、咋整(怎么办)、打栏()、养汉(女偷情)、当腰(中间)、夹生(半生不熟)、晃常(有时)

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喀拉(不好)、盯吧(总是.一直)、坐地(马上、当时)、白扯(白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水痘)、人家(别人、自己) 瘪子(稻谷里面没有粮食)、立马(马上)、隔叽(挠身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干闲事)、开腚(擦屁股)、走道(走路)、糨子(浆糊)、自个儿(自己)、约么(估计)、磨叽(絮叨) 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伐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拉稀)、寻思(想)、反蹬(反胃) 上货(进货)、上该(上街)、得瑟(折腾)、刺挠(痒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不利索)、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手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老脍(女老伴)、当街(大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 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气、皱吧(不平整)、挂掌(给牲畜上铁 掌)、出蓼、坷趁(难看)、吧唧(形容嘴张合的声音)、咋唬(吵嚷)、麻爪(吓呆了)、拨拉(拨动)、撒嘛(东张西望)、白瞎(浪费)齁咸(特别咸)候候了(吃咸了) 3个字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修辞格运用三稿

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修辞格运用 作者:侯瑞霞 指导老师:李帅 摘要:在当今文艺舞台上,喜剧小品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赵本山 小品在中国喜剧小品中具有代表性,特色化的语言是其作品魅力构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赵本山20年来的代表作品的研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赵本山小品中修辞 格的运用。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修辞格 喜剧小品是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以诙谐幽默、讽刺滑稽的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每年的春晚,小品成为广大观众期待的文化大餐,而赵本山的小品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菜,成为春晚上最亮丽的风景而妇孺皆知、蜚声海外。赵本山小品之所以在喜剧小品中独树一帜,除了他精湛的表演才能之外,还因为他为了提高自身语言修辞效果,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各种审美手段,收到了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 修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修辞格的熟练、巧妙的运用,可以是作品的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修辞格所体现的艺术效果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他的小品中,最有特色的应属飞白、别解、易色、换序、装佯等,但也不乏常见的双关、仿拟、对偶、排比。 一、飞白 飞白属于一种高级的修辞手法,随着新语汇的不断涌现和表达方式的不断多样化,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渐趋广泛,经常被用作调侃逗趣的工具。它的智性色彩很浓,在传情达意上的优势取决于使用者的智慧,也依赖于读者的会心理解。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飞白属于一种积极修辞,其解说道:“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所谓白就是白字的‘白’。白字本应如《后汉书·伊敏传》那样写做‘别字’,但我们平常却都叫做白字。故意运用白字,便是

赵本山小品经典台词集锦(组图)

赵本山小品经典台词集锦(组图) 赵本山小品经典台词集锦 春节晚会如果没 有了赵本山,小品的舞台将会少了很多欢乐 1990年《相亲》 精彩台词: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搞过对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说出傻样这个词,那就百分之八十了 1992年《我想有个家》 精彩台词:我叫不紧张 1995年《牛大叔提干》 精彩台词: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先用盅、再用杯,用完小嘴对瓶吹。 精彩故事:扯蛋

小沈阳尽管人气很旺,要想修炼到师傅的水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996年《三鞭子》 精彩台词:别说你开车不合格,你长得都违章了。 1997年《红高梁模特队》 精彩台词:正愁没人教,天上掉下粘豆包;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1998年《拜年》 精彩台词:下来了,因为啥呀,腐败啊!;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 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 精彩台词:谁说我的脸长得像鞋拔子,这是典型的猪腰子脸;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饭已OK,下来咪西。 2000年《钟点工》 精彩台词:小样儿,脱了马甲,我照样认识你;我求了一辈子幸福,到老了,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走了,伤自尊了,太伤自尊了。 2001年《卖拐》 精彩台词: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信不?不信!走两步/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缘分啊缘分。 2002年《卖车》 精彩台词:无情的病魔正在吞噬着你的大脑健康细胞,一个崭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你别整那个事儿,就咱这个智商抠出来上秤约,比你多二斤。 2003年《心病》 精彩台词:心拔凉拔凉地 2004年《送水工》 其他精彩台词 这外国啤酒劲真大啊;床前明月光,玻璃爱上霜。要是不勤擦,只好自己脏 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就需三尺宽; 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个临时住所! 那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没事走两步! 猪年流行祝有才:你太有才了!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小样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啊? 忽悠!接着忽悠!

新东北话大全

新东北话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挨排儿:按顺序 2、二虎八鸡:傻乎乎 3、扒拉:?拨弄 4、扒瞎:说谎 5、波罗儿盖:膝盖 6、掰扯:分析计算 7、白唬:?(bai?huo)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8、鼻嘎吧:?(bi-2?ga-2?ba?)鼻屎 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10、包源儿:?全部,全包了 11、冰流子:冰柱 12、不靠谱(不靠盘儿):?不符实际 13、扯蛋:胡说八道 14、撮子:装垃圾的容器 15、刺挠:?痒 16、刺猫乎:?(ci-1?mao-1?hu-1?)眼屎 17、藏猫儿乎:?捉迷藏 18、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19、打狼:最后一名 20、打奔儿:1.接吻?2.停顿?3.卡壳 21、叨菜:?夹菜 22、点儿正(背)?:运气好(坏) 23、耳残:?(er-3?chan-2)?耳屎

24、二椅子:不男不女 25、嗯呢:是 26、疙瘩(简称疙):地方 27、姑娘:女儿 28、旮旯儿:?(ga-3?la-2)?角落 29、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30、嘎拉:?(?ga-3?la?)?贝壳 31、高:放,搁 32、果:吸,吮 33、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34、嘎拉哈:ga-3?la?ha-4?一种用动物关节做的儿童玩具(有失传的危险哟) 35、干仗:?打架 36、咯应:?讨厌 37、含拉子:han-2?la-2?zi?口水 38、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39、忽悠: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会的来打我 40、划开拐:?想通了 41、急眼:ji-1?yan-3?发火 42、迹哥浪:闹别扭 43、嗑尘:ke-1?chen?1,难看?2,丢人 44、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45、老鼻子:很多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著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_李海英

收稿日期:2003-01-25 作者简介:李海英(1970-),女,吉林长春人,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讲师。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 李 海 英 (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赵氏小品0多年来深受喜爱,形成了稳定的风格。文章概括出其语言具有/俗0 和/活0的整体风格色彩,并结合作品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其风格的具体表现:淳朴生活化、俏皮 直接化、机智诙谐化、俚俗趣味化和上口开放化、灵活新颖化、形象地域化、融境双关化。 关键词:赵氏小品;语言风格;生活化;上口开放化;地域化 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17(2003)03-0028-06 小品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研究喜剧小品的语言能够了解社会语言的使用状况和流行趋势。赵本山的小品在中国喜剧小品中具有代表性,从1982年的5摔三弦6开始,20年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多次被评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0,形成了稳定的风格,被人们称之为/赵氏小品0。 小品是语言的艺术,/赵氏小品0长盛不衰,其特色化的语言是作品魅力构成的重要要素。然而从对小品艺术的观照来看,关于戏剧表演方面的研讨比较充分,而对小品语言的剖析和阐述却流于简单和肤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比较全面地研究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特点,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小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使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 /赵氏小品0虽然不是由赵本山本人执笔写作的,但他参与表演的小品在语言上显示出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一贯性,这是我们探讨小品整体风格的原因和基础。考察/赵氏小品0的代表作,可以看出其语言具有大/俗0,即俗而不媚的整体风格色彩,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俗0和/活0。具体地又表现在八个方面:纯朴生活化、机智诙谐化、俏皮直接化、俚俗趣味化和上口开放化、灵活新颖化、形象地域化、融境双关化。前四个特点诠释了/俗0,各有侧重的通俗、智俗、白俗和俚俗等几种俗的不同表现;后四个特点则诠释了语言/活0的特色,小品利用现代汉语的特点,凭借语境,泛活、灵活、鲜活和通活地使用汉语语言材料,化雅为俗或淬俗为雅,得到了各个文化层次观众的认同,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境界。 一、淳朴生活化 小品往往只有两三个人物,在道具、背景都十分简单的舞台上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生活,最主要的凭借就是人物的语言。小品首先要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观众在这个# 28#2003年9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03第20卷第3期Yan 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 tion)Vol.20No.3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 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 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1] 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这些冲破禁锢来东北谋生的人又形成了东北特有的“关东文化”。另外,东北区绵长的边境线,与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等东亚周边国家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长期的交往和贸易往来中,东北方言不仅吸收了周边国家的方言口语,也吸收了外来语的部分词语。东北方言不但包括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东北以南各地方言、还包括外来词,着充分说明了东北方言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又见证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也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使更多的人对东北语言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猎奇心理,着也是赵本山成功的原因之一。

全新东北方言土语全解析

吗灵: 蜻蜓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马葫芦子: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扣逼飕飕:小气 哏(gen三声): 屁了吧唧的 尬(ga四声)点儿哈: 赌点什么 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 好赫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大鼻听:鼻涕 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看热闹。 坷碜:不好看。 豁楞:搅和。 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消你:报复你。 叽咯浪:拌嘴、吵嘴。 边拉儿:旁边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不信,不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 借比儿:邻居。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各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瘪独子:混蛋。 二乙子:不男不女。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横是:可能是。 扯哩哏儿棱: 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划魂儿:猜疑,犯寻思。 祸祸:践踏,糟践。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扯:闲谈。 好信儿:好奇。 冲: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害事: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脚下滑动。 蹿稀:腹泻。 寸劲儿: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 发苶(nie二声):精神不振。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爸拉:附近 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 虎:又鲁莽又笨 飞边子:裤腿磨损 大该:大街 意头:太阳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碗家柜: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了扣: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老(鼻子)了:老多了。 太夜了:常常形容天气比叫热~~~(太热了)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东北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修订版

东北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东北部分方言及解析 起根、乍根、的根:原来、原先、开始。得(dè)色:轻佻。 夜个儿:昨天。横:厉害。 多暂:啥时候。搁这儿:在这儿。 圪土达:地方。干(gá)哈(há):干什么、做什么。 这圪土达:这地方。唱蹦蹦:指唱二人转(地方戏)。 打腰:指有钱有势阔气。扎古扎古:指给病人治疗;又指梳妆打扮。 隔路:性格古怪。贴晌:一近下午三时。 小嘎儿:小男孩。老板子:赶马车的人。 掌包的:跟马车管事的人。跑腿子:已超过结婚年龄的男人,但又无配偶。 出门子:姑娘出嫁。打八刀:离婚。 老赶:外行。撅子:指人脾气倔。 小抠儿:为人小气。蝎虎:厉害。

日头爷儿:指太阳。脖立盖儿:指膝盖。 笆篱子:监狱。张三儿:指狼。 麻溜儿的:快点。煞楞:办事利落快。 毛楞:办事粗心不稳当。赶趟:来得及。 膈应人:使人觉得烦恼不快活。体登人:指坑害人。 粘帘子:指出事惹祸的意思。老鼻子啦:很多。 丁钯:总是。嗯哪:是、行。 可劲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大拉乎吃的:不循规矩和礼节,盲目作大。 白话:能说(贬意)。说的话和办 的事与本人的身份不相称。外屋地:厨房。 喂大罗:水桶(俄语)。利亮儿:办事干净利索。 乌了巴突的:指水没烧开,温度不凉不热。艮不溜丢的:指人不开通办事不干脆。 也指食物坚韧而不脆。 拉倒:作罢。

急眼:急了。匹儿片儿:不利落。 横是:八成是。海了:多的意思。 有老主腰子:有主意、固执。嘎牛:出奇、美丽。 死乞白列:纠缠不放。岔纰:两差,误会。 划魂儿:猜疑不定。鬼头蛤蟆眼:奸诈。 小店儿:小气、吝啬。界壁儿: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贼亮:特别亮。 调理人:骗人 鬼:狡猾 真漆:清楚 呱呱湿:湿透 拽(zhuai三声):装相儿 拉硬:硬撑的意思 大米饭嘎巴:锅巴 皮驴子:摩托车

东北话大全

【巴巴儿的】bā bā r di说话娓娓动听。你说话巴巴儿的,尿炕哗哗的。 【白呲拉骨】bái cī lāɡǔ物体发白而难看。你这衣服白呲拉骨不好看。 【半潮乱架】bàn cháo làn jià发傻而鲁莽。 【半拉不落】bàn lǎ bù lu?未全部完成的状态。房子盖的半拉不落,哪有时间出去玩呀。【半拉囫片】bàn lǎ hú piàn ①物体破碎不整或未完全弄碎的状态。②(言语、文章等)不系统、不完整。 【半拉架儿】bàn lǎ jià r 粗通某种技艺;不熟练。车修不太好,我是半拉儿架。 【暴土狼烟】bào tǔ lánɡ yān 尘土飞扬的样子。土道不好,汽车一过暴土狼烟。 【彪楞】biāo lenɡ缺心眼而莽撞。 【破头齿烂】p? tou chǐ làn 破烂不堪,乱七八槽。 【飘轻儿】piāo qīnɡ r (重量)很轻。 【瓢】piáo 平或圆的物体弯曲变形。 【麻爪儿】má zhuǎ r 形容因害怕、惊慌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忙颠儿的】mánɡ diān r di 非常匆忙的。老贱骨头,孙子一要啥,忙颠儿的就买去。【抹不丢儿的】mǒ bu diū r di 害羞,不好意思的样子。 【磨唧】m? ji ①说话啰嗦;②办事不利索,拖泥带水。他那人磨唧,什么干不了。 【没冒儿】m?i mào r 表示有把握;没问题。瞧好吧,没冒儿了,这场球我们准赢。 【蒙登】mēnɡ dēnɡ头脑错乱,不知所措。接到电话我就蒙登了,急忙就往医院跑。 【明睁眼露】mínɡ zhēnɡ yǎn l?u 易见;非常明显。 【木个张的】mùɡe zhānɡ di 形容麻酥酥的感觉。手砸疼了吧?没大事,就是木个张的。【费劲巴力】fai jìn bā lì很费力的;非常不容易。托人费劲巴力给你找份工作,你还不去。 【浮溜浮溜儿的】fū liū fū liū r di 非常满的。他把缸的水挑的浮溜浮溜儿的。 【达称】dá chan 相称(多指人体的各部位之间,人的长相、身份与穿着相适合的情况)。【大头小尾儿】dà t?u xiǎo yǐ r 物体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胆儿憷的】dǎn r chū di 胆怯;害怕。我不知咋回事,一瞅着官就胆儿憷的。 【得】děi 悠闲自在。干这活可真得,一点都不累。 【掉腰子】diào yāo zi 调皮捣蛋;品行不端;缺德。你这人真掉腰子,是他妈的差劲。【顶壳儿】dǐnɡ k? r 因质量好,能力强而顶用。买南孚电池好,顶壳儿。 【对撇子】duì piě zi 适合心意。我俩对撇子,我俩一组。 【态和】tāi he 态度温和慈祥。 【嘡啷】tānɡ lɑnɡ脏乱;不整洁(多指穿的)。也说“啷嘡”。我单位“春阳”特别嘡啷,但文章写的好。【脦肋】tē le 不修边幅,衣冠不整。 【舔嘴巴舌儿】tiǎn zuǐ bā sh? r 馋诞欲滴,想吃好东西的样子。也说“馋嘴巴舌 儿”。我带着儿了去市场买菜,我发现他看着香肠舔嘴巴舌儿的,但他还不要,虽然我没钱可我一定给他买。 【懊糟】nāo zɑo 懊丧;愁闷;不痛快。真懊糟,看场戏丢400元钱。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 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

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着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耕、渔猎为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们不断辛勤地劳作,促使语言由静至动、抽象至具体转化。东北方言无论是表达情意还是叙事说理,很少用静态的词语。例如,东北地广人稀,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此在东北方言中常用动物作比,并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说“这人虎”形容他勇敢而又鲁莽,后引申为不精明。东北人不喜欢熊,欺辱人叫“熊人”,贬低样貌或人品叫“熊样”。用“耗子眼”、“驴蹄子”、“猪腰子”等形容人的长相。用猴子的聪明来比喻人,如“猴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