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溉水渠划成的方格,果树、疏菜、花卉、药草整整齐齐地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和绿篱,形成简单朴素的花园,便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雏形。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 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 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 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17 世纪的法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颂扬至高无上的君认赞美绝对君权和专制政体,随之成为时代文化的新趋向和艺术创作的新主题,推崇唯理主义,以几何和数学为基础的理性判断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市美经验,不信任眼睛的市美能力,代之以两脚规和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烈比例。此种数学的或说儿何的市美思想,一直顽固地统治着欧洲的文化艺术界,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刻、绘画,同时深刻地影响到园林,西方儿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18 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

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 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

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 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

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从17 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 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1901 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

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1948 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二、中西方对园林审美及空间理解的差异(一)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从老庄哲学开始, 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 而是无视外界变化, 在内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 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 藏身山林, 便在市井中辟园林, 理水叠石, 作山林之想。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 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 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 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巧于

因借精在体宜” 。而西方那种“几何审美” “人工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 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

然美的追求。

(三)西方园林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西方园林

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追求图案的美、人工

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16 ,17 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 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 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艺术中重要的是: 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 要合乎逻辑。此时的封建君权也在各艺术领域内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以便于控制艺术, 颂扬强大的专制政体。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 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 用数字来计算美, 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 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唯理” 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 有时与园林之外自然界那明显的“杂乱无序”或“难以驾驭” 形成对照; 时与园林之外城镇或都市的骚乱相关联; 有时则与同花园相接的住宅生活的繁忙和紧张有关。这就是规则式花园的由来。通常, 这类园林可包含花木、喷泉、精心制作的雕塑等要素, 以传述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 与环境特征——自然界、城市或家庭形成对照。路易十四的园林中有一种对规整性的极度要求, 20 世纪的“波兰次曼”园林中则有对华美的强求。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以规则式为主流,讲求

的是一览无余。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

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三)西方园林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其实,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又来已久,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为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 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和诗歌。其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西方古典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虽然呈现出诸多差异,但都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中国的园林艺术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园林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追求,因而“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西方古典园林中的规则式园林及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景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体现出了西方园林的形式美。西方园林中法国有“园林式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 (黑格尔语)的说法。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园林建筑化,表现出人工技能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园林化,表现出天然韵律之美。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而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总的来说,中西方古典园林最突出的差异是在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上。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唯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其中,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而是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其园林景观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地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的规则是园林则表现为活泼、奢侈、热烈,园林景观空间讲究规则、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追求人工的没,而自然风景式造园则表现为开朗、大方、安详。两中西方园林风格均呈现出一定

的开放性和公共性,是可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学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社会,美学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由于思想、宗教信仰、地域差距、生产方式以及政体的区别,产生了绚烂多样的中西方文化,共同编织着人类艺术文明的宝库。 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发展与演变都犹如灿烂的星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却各成一体。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很多,民族发展脉络、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等等,但这些依然是表面因素。深层次上讲,这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整体上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差别。 中国艺术绘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留白,绘画艺术中的事物并没有科学的标准,而是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写的是意境、境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西洋艺术绘画,追求造型的准确,强调透视、色彩的真实形象,是一种写实的艺术表现。 齐白石虾图,是中国水墨画写意之经典。重在画虾,却未画水,墨迹间的留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衬托出虾在水中欲动还静栩栩如生的意境。其高超的笔墨技巧,运用宣

纸和墨收放自如,将虾之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水墨渲染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审美直觉,其“心物统一”的艺术境界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儒家、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造的成就,作品通过色彩和光的运用,构图和谐生动,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神态、肢体动作有的惊恐、疑虑,有的愤怒、激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自然,画面生动,运用宗教题材与宗教文化表现了这一紧张不安的圣餐场面。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自古强调中庸之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主张天地和谐。而西方《圣经》中说上帝七天造万物,上帝是神,人类对神充满敬仰与虔诚,而上帝的形象依然是人形。 因此,中国多为山水花鸟画,体现雄伟浩瀚的山河或是秀气灵动的生灵,运用浓、淡、干、湿、焦五墨,勾、皴、擦、点,晕五技,画中的人物通常十分渺小,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追求和谐之美。 而西方最初以人物为创作对象,以神学和宗教为主题,表现着神对自然的支配和对人的关怀。拉斐尔的《圣母像》虽然已经体现在母爱和人性,但仍是高高在上,充满着

中西方艺术差异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地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多和鸣,舞蹈表情绪。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雕塑艺术差异分析 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中国西汉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组雕以高度概括、凝练和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显示出精神饱满、气势磅礴的特点。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的差异。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中国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划式园林及阿拉伯园林林。中国园林强调曲径通幽、含蓄曲折、虚实相生、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则已几何规划园林,讲究开阔、宽敞、通透。这与西方重理性思考,重数理几何的科学性等文化情结有关,而阿拉伯的伊斯兰园林则完全以《古兰经》中四条河流为造园的理念。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分析 传统中国绘画追求意境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生发,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艺术中所要求的“意境”又不同于佛家所说的“境界”,但艺术所创造的“意境”或“境界”总是物化之情与情化之物升华的结晶。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意、韵、静、势、实、虚、风、骨、理、质等等原本是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画家们心目中最“正确”的形象,并不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具有透视、凹凸、光影层次、色彩变换的高度写实形象,而是一种极为简化的形象。而西方绘画则受到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多德、但丁、狄德罗、黑格尔等人哲学思想特别是“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西方绘画以人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再现,它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欧洲艺术从乔托开始,就时断时续地向这个方向发展着,线性透视的应用,是这种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对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使用,则是到法国印象派绘画时才最终得以实现。因此,相对而言,西方传统绘画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艺术。 中西方戏剧艺术差异分析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 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本文主要从以下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与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与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在游览路线的安排上,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一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四周扩散,每条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而且主次分明,通向中心景区或主景区的路线较宽广、显眼,通向次要景区或小景区的路线则相对狭窄、隐蔽。这样,虽然游览线路众多,但都排列有序、交接规则,游览者一入园后就感到心中有数,能轻易地到达中心景区,对于游览者极为方便,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领略整个景区。另外,与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不同,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更甚于山水。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往往是全园的主体,山水花木则被修整后作为园林的陪衬物,建筑的附属。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是一种建筑物的扩张或延伸,山水花木都成了建筑的组成部分。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要算这种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表现者。例如凡尔赛宫的中心主题是一座主体部分长达707 米的宫殿。它的中心部分就是当年路易十四的卧室,也是全园的核心。在宫殿的两翼,是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 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中国园林因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但树木任自然之原貌,结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索主要遵循的是寻求自然界和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然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一.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一.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 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 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 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 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

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 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 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 摘要: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人化自然 Abstract: Artificial US and the natural beauty - -, west botanical garden its difference is formally obvious. What the western botanical garden manifests is artificial US, not only the layout symmetrical, is regular, is rigorous, the flowers and plants repair and maintain uprightness, thus presents one geometric pattern US, phenomenally the Western landscape gardening is mainly bases in using the artificial method to change its natural state.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completely is different, also does not ask the spool thread to be symmetrical, also does not have any rule to be possible to follow, on the contrary is actually the mountain surrounded by water hugs, winds windingly, not only flowers and plants trees, no matter what original condition of the nature, even if constructs artificially also as far as possible complies with the nature, but is irregular, makes every effort with the nature fusion. key word: West; Landscape art; Hominization nature 前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着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着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的差异

考试序列号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课程名称:世界旅游文化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0901 学号: 3209000766 姓名:陈晓雯 任课教师:俎喜红 2012年04月18日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 本文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建筑、自然景观方面(具体是园林、自然山水风光)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上的园林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 而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公元前11 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从整体上来讲,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调整,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胜自然的基本观念;而中国园林则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基本观念。这样就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艺术风格。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

第二题 试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第一题:结合自身体会及工作特点,谈下你对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认识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