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高考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试题分类汇编[1]

2011年高考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试题分类汇编[1]

2011年高考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试题分类汇编[1]
2011年高考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试题分类汇编[1]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2011江苏高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内容来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AD

2.(2011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 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分析】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

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反应在t 1min 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t 1min 内H 2浓度变化与t 1的比值,而不是H 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 1的比值。

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 和1.20 mol H 2O ,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H 2O 和1.20 mol CO 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 2)=0.40 mol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 lH 2O ,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转化率减小,H 2O 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C

3.(2011安徽高考9)电镀废液中Cr 2O 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 Cr 2O 72-(aq )+2Pb 2+(aq )+H 2O (l )

2 PbCrO 4(s )+2H +(aq )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2227

22

+

-+

?=

Pb

c O Cr c H c K 可知K 应该减小,A 正确;pH 增大溶

液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H +,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 2O 72-的转化率会增大,B 不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 错误;增大反应物Pb 2+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 2O 72-的物质的量会减小,D 不正确。

答案:A

4.(2011北京高考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

CH 3COCH 2COH(CH 3)2(l)。取等量

CH 3COCH 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 -t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代表0℃下CH 3COCH 3的Y -t 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 末,H 3COCH 3的

(0)1(20)

v C v C ?>?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 3COCH 2COH(CH 3)2的

(0)1(20)

n C n C ??=??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就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短,由图像可与看出曲线b 首先到达平衡,所以曲线b 表示的是20℃时的Y -t 曲线,A 不正确;根据图像温度越高CH 3COCH 3转化的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方应是放热反应,C 不正确;当反应进行到反应进行到20min 时,从图像中可以看出b 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高于a 曲线对应的转

化分数,这说明b 曲线即20℃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快,所以,B 不正确;根据

图像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66min 时a 、b 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均相同,都是0.113,这说明此时生成的CH 3COCH 2COH(CH 3)2一样多,所以从Y=0到Y=0.113,CH 3COCH 2COH(CH 3)2的(0)1

(20)

n C n C ??=??,即选项D 正确。 答案:D

5.(2011福建高考12)25℃时,在含有Pb 2+

、Sn 2+

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 2+

(aq)

Sn 2+(aq)+Pb(s),体系中c(Pb 2+)和c(Sn 2+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 2+)增大

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2固体后,c(Pb 2+)变小

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 2+)增大,说明该反应△H >0

D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

解析:由于铅是固体状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 2+)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2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Pb 2+

)变大;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 2+)增大,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 ﹤0;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c(Pb

)c(Sn 22+

+=0.22/0.10=2.2,故D 项正确。

此题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平衡常数计算,题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础扎实的同学都能顺利作答。

答案:D

6.(2011天津)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 2和NO 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 2(g)+NO 2(g)

SO 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

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 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b 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 1=△t 2时,SO 2的转化率:a ~b 段小于b ~c 段

解析:这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

率,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选项C不正确;但当到达c点后正反应反而降低,这么说此时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是主要的,因为反应物浓度越来越小了。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选项A、B均不正确;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D

7.(2011重庆)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 的是

A.CO2(g)+2NH3(g)CO(NH2)2(s)+H2O(g);△H<0

B.CO2(g)+H2(g)CO(g)+H2O(g);△H>0

C.CH3CH2OH (g)CH2=CH2(g)+H2O(g);△H>0

D.2C6H5CH2CH3(g)+O2(g) 2 C6H5CH=CH2(g)+2H2O(g);△H<0

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像的分析和识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T2>T1;同理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P1>P2;反应A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水蒸气的含量;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所以A正确;反应B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对水蒸气的含量不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均不符合;反应C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同样分析也均不符合;反应D是一个体积增大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压强不符合。

答案:A

8. (2011海南)对于可逆反应,在温度一定下由H 2(g )

和I 2(g )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g )的消耗速率与HI (g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BD

命题立意:可逆反应中的速率问题考查

解析:A 选项中,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应为1:2;B 选项出现的净速率在中学没出现过,但根据平均速率的求算,为反应物的净减少量,该项正确;C 项明显错误,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是减小的过程,而逆反应速率是增大的过程;D 选项是平衡定义中来,正确。

【技巧点拨】这类题就只有几个考点:①平均速率的比等于计量数的比;平均速率的计算;③反应过程中即时速率变化;④平衡中的速率问题。

9.(2011全国II 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 2和8mo1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

时,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

B .10%

C .15%

D .20%

解析: N 2 + 3H 2

2NH 3

起始量(mol ) 2 8 0 转化量(mol ) 2/3 2 4/3 平衡量(mol ) 4/3 6 4/3 所以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4.153

/863/4=+。

答案:C

10.(2011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

2Z(g) 、②2M (g )

N (g )+P(g)分别

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 )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 )时,X 的转化率为

11

5

D. 在平衡(I )和平衡(II )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

解析:温度降低时,反应②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由图可以看出达平衡(I )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

11

102

.22=;同理可以计算出达平衡(I )时反应①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mol 11

282.28.22=

?,

即物质的量减少了mol 11

511

283=-

,所以达平衡(I )时,X 的转化率为

11

5

;由于温度变化

反应②的平衡已经被破坏,因此在平衡(I )和平衡(II )中M 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答案:C

11.(201浙江高考27,14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 4(s)

2NH 3(g)+CO 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

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

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

mol/L)

2.4

3.4

4.8

6.8

9

.4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322(NH )(CO )υυ=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2)已知:NH 2COONH 4+2H 2O

NH 4HCO 3+NH 3·H 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

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 (NH 2COO -)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A .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反应进行则压强增大;C .恒容,反应进行则密度增大;D .反应物是固体,NH 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3

②需将25℃的总浓度转化为NH 3和CO 2的浓度;K 可不带单位。

③加压,平衡逆移;④据表中数据,升温,反应正移,△H >0,固体分解为气体,△S >0。

(2)⑤1

1

2.2 1.9

=

0.05mol L min

6

c t υ--?-=

= ;

⑥图中标▲与标●的曲线相比能确认。

答案:(1)①BC ; ②K =c 2(NH 3)·c(CO 2)=(2c/3)2(1c/3)=1.6×10-8(mol ·L -1)3

③增加; ④>,>。 (2)⑤0.05mol ·L -1·min -1;

⑥25℃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大。

12.(2011安徽高考28,13分)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mo 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溶液的pH;

假设二:;

假设三:;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解析:(1)因为铁易生锈,即铁表面会有铁的氧化物等杂质,所以要用硫酸除去铁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氧气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生成的Fe2+,为防止该反应的发生必需通入一种保护原性气体且不能引入杂质,因此可以选用氮气;

(2)由图像可知反应的产物有Fe2+、NH4+和NO气体,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10H++NO3-=4Fe2++NH4++3H2O;t1时刻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pH逐渐增大,当pH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和反应产生的Fe2+结合,因此其浓度没有增大;

(3)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比较多,例如温度、浓度、溶液多酸碱性、固体多表面积等等;

(4)要验证假设一,需要固定其它条件不变,例如硝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铁的表面积都必需保持一致,然后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NO3-的浓度(依据提示: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来判断pH不同时对脱氮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答案:(1)除去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N2

(2)4Fe+10H++NO3-=4Fe2++NH4++3H2O;生成的Fe2+水解(或和溶液中OH-的结合);

(3)温度铁粉颗粒大小

(4)实验步骤及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

②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氮气;

③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的同种铁粉;

④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各溶液中NO3-的浓度。若pH不同KNO3溶液中,测出的NO3-浓度不同,表明pH对脱氮速率有影响,否则无影响。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

13.(2011北京高考25,12分)

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2

(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选填字母)

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 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 HX的还原性逐渐

d. 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X的生成反应是发热反应;

(2)HX属于共价化合物,H-X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HX的电子式是;(3)F、Cl、Br、I属于Ⅶ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导致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这四种元素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H-F键的极性最强,H -I的极性最弱,因此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在反应中均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H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也想得到一个电子而得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易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HX;

(5)同(3)

(6)K值越大,说明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大,即转化率越高,a正确;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小,说明生成物越不稳定,越易分解,因此选项d正确;而选项c、d与K的大小无直接联系。

答案:(1)发热

(2)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14、(2011广东高考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 I、V II和V 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对影响;反应热的概念和盖斯定律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图像的识别和绘制。

(1)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30小时时,催化剂Ⅲ生成的甲烷最多,其次是催化剂Ⅱ,催化剂Ⅰ生成的甲烷最少。因此V I、V II和V 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V III>V II>V I>;同理由图像也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2小时时,催化剂Ⅱ生成的甲烷最多,因此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①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为。

(3)由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H2O(g)CO(g)+3H2(g) △H=+206 kJ?mol-1

②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1

①-②得CO2(g)+3H2O(g) === CO(g)+3H2(g)+2O2(g) △H=+1008 kJ?mol-1

答案:(1)V III>V II>V I>;Ⅱ

(2)①

②91%

(3)CO2(g)+3H2O(g) === CO(g)+3H2(g)+2O2(g) △H=+1008 kJ?mol-1

15.(2011山东高考28,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利用反应6NO2+

8NH3催化剂

加热

7N5+12 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

状况下是L。

(2)已知:2SO 2(g )+O 2(g )

2SO 3(g ) ΔH=-196.6 kJ ·mol -1

2NO (g )+O 2(g )

2NO 2(g ) ΔH=-113.0 kJ ·mol -1 则反应NO 2(g )+SO 2(g )

SO 3(g )+NO (g )的ΔH= kJ ·mol -1。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

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NO 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 (g )+2H 2(g )

CH 3OH (g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解析:(1)NO 2溶于水生成NO 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3NO 2+H 2O=NO +2HNO 3;在反应6NO + 8NH 3

催化剂 加热

7N 5+12 H 2O 中NO 2作氧化剂,化合价由反应前的+4价降低到反应后0价,

因此当反应中转移1.2mol 电子时,消耗NO 2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 3.04

2.1=,所以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是L mol L mol 72.6/4.223.0=?。

(2)本题考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① 2SO 2(g )+O 2(g )

2SO 3(g ) ΔH 1=-196.6 kJ ·mol -1 ② 2NO (g )+O 2(g )

2NO 2

(g ) ΔH 2=-113.0 kJ ·mol -1 。②-①即得出2NO 2(g )+2SO 2(g )

2SO 3(g )

+2NO (g ) ΔH=ΔH 2-ΔH 1=-113.0 kJ ·mol -1 +196.6 kJ ·mol -1=+83.6 kJ ·mol -1。所以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41.8;反应NO2(g)+SO2(g)SO3(g)+NO(g)的特点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a不能说明。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可以说明;SO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c不能说明;SO3和NO2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 molNO2,因此d也不能说明;设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S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xmol。

(3)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温度越高CO平衡转化率越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既要考虑反应的特点、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还要考虑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由图像可知在1.3×104kPa左右时,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继续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增加不大,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却增加,所以选择该生产条件。

答案:(1)3NO2+H2O=NO+2HNO3;6.72

(2)-41.8;b;8/3;

(3)< 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16.(2011重庆,14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分子式)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题29表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

②在30°C、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a. 40°C、pH=3.0

b. 10°C、pH=4.0

c. 30°C、pH=7.0

(3)O3 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题29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_____(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若C处通入O 2 ,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③若C处不通入O 2,D、E处分别收集到x L和有y L气体(标准情况),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O 3 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___。(忽略O 3 的分解)。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对影响以及有关电化学知识。

(1)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I-生成单质碘,方程式为O3+2KI+H2O=I2+2KOH +O2↑;

(2)①pH增大,说明碱性增强,因此其催化剂作用的是OH-;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在30°C、pH=4.0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108min,

所以其反应速率是

1

14

1

min

10

00.1min

1080108.0----???=?L mol L

mol ;

③由表中数据知温度越高,pH 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 、a 、c ;

(3)①溶液中-2价的O 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臭氧,在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A 是阴极,B 是阳极;溶液中只有阳离子氢离子,所以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②若阴极通氧气,则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成OH -,然后结合溶液中氢离子生成水,方程式为O 2+4H ++4e -=2H 2O ;

③由以上分析知D 、E 分别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设臭氧的体积是n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

44

.2264

.2224

.22?-+

?=

?n y n x ,解得n =x -2y ,所以臭氧的

体积分数是y

y x 2-。

答案:(1)O 2 I 2 (2)①OH -; ②1.00×10-4 ③b 、a 、c (3)①2H +

+2e -

=H 2↑ ②O 2+4H ++4e -=2H 2O ; ③

y

y x 2-

17.(2011新课标全国)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 2(g )、CO (g )和CH 3OH (l )的燃烧热△H 分别为-285.8kJ ·mol -1

、-283.0kJ ·mol -1

和-726.5kJ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kJ ;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溶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由CO 2和H 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 1、T 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 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 3OH)=A A

n l mol·L -1·min -1

②该反应在T 1时的平衡常数比T 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 点的反应体系从T 1变到T 2,达到平衡时

23()()

n H n C H O H 增大

(4)在T 1温度时,将1molCO 2和3molH 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 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解析:(1)氢气的燃烧热是-285.8kJ ·mol -1,即每生成1mol 的水就放出285.8kJ 的能量,反之分解1mol 的水就要消耗285.8kJ 的能量,所以用太阳能分解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2858kJ ;

(2)由CO (g )和CH 3OH (l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1/2O 2(g)=CO 2(g) △H =-283.0kJ ·mol -1;

②CH 3OH(l) +3/2O 2(g)=CO 2(g)+2 H 2O(l) △H =-726.5kJ ·mol -1;

可知②-①得到CH 3OH(l) +O 2(g)=CO(g)+2 H 2O(l) △H =-443.5kJ ·mol -1

; (3)CO 2和H 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g)+3H 2(g)

CH 3OH(g) + H 2O(g)。由图像可知

B 曲线先得到平衡,因此温度T 2>T 1,温度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反而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甲醇的生成,平衡常数减小,即②错③

正确;温度为T 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A n mol ,此时甲醇的浓度为1

2

-?L mol n A ,所以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 3OH)=

A

A I n 2 mol·L -1·min -1

,因此①不正

确;因为温度T 2>T 1,所以A 点的反应体系从T 1变到T 2时,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降低生成物浓度而增大反应物浓度,所以④正确。

(5)在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 3OH -6e -+H 2O=CO 2+6H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3/2O 2+6e -+6H +=3H 2O ;甲醇的燃烧热是-726.5kJ ·mol -1,所以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6.96%1005

.7261.702=?。

答案:(1)2858; (2)CH 3OH(l) +O 2(g)=CO(g)+2 H 2O(l) △H =-443.5kJ ·mol -1; (3)③④; (4)1-a/2;

(5)CH 3OH -6e -+H 2O=CO 2+6H +、3/2O 2+6e -+6H +=3H 2O 、96.6%

18.(2011海南,9分)氯气在298K 、100kPa 时,在1L 水中可溶解0.09mol ,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 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移动。

[答案](1);

(2)

(水视为纯液体)

C 起 0.09 0 0 0 C 变 0.09×

3

1 0.03 0.03 0.03

C 平 0.06 0.03 0.03 0.03

(3)正反应方向;(4)增大,正反应方向 命题立意:平衡相关内容的综合考查

解析:题干中用“溶于水的Cl 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给出可逆反应

(该反应在教材中通常没提及可逆);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

题中要求列三行式求算;平衡移动是因为H +

的减少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将增大氯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技巧点拨】平衡题在近年的高考题中比较平和,但新课标高考题今年引入了对过程呈现的考查,这是以后高考中应注意的。

19.(2011全国II 卷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反应aA(g)+bB(g)

催化剂

cC(g)(ΔH <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

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 为_____________;

(2)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I (A)、v Ⅱ(A)、v 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B 的平衡转化率αI (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 (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 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 3)的高低:T 2 T 3(填

0.0

1.0

2.0

3.0

4.0

5.0

6.0 5.0 10.0 15.0 20.0 0.0 5.0 10.0 15.0 0.0 10.0 15.0 浓度/(m o l ·L -1) B

A C

3.00 2.00

1.00

1.86

0.76 0.62

1.50

1.00 0.50

时间/min

I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评价选择题专项测试及解析

课后作业---选择题专项微测二 微测5化学实验评价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实验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乙装置:可用来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丙装置:可用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丁装置:可用来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 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D.V2O5是催化剂并且也会参与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HI溶液加入Fe(NO3)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液 体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B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Mg(OH)2溶解CH3COONH4溶液 呈酸性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 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 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 含有不饱和烃 D将海带剪碎,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 I2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结论 A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固 体,红色变浅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 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O -2 C将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集满某气体的集气 瓶口,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氯气 D 向10mL0.5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 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 K sp[Cu(OH)2]<K sp[Mg(OH)2]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高考揭秘 一年的高考又即将来临,你是否知道高考化学如何命题?你是否知道在考前最关键时期改如何复习?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备考吗?为了圆自己人生的梦想,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不光看实力,还得拼技巧和方法,在这最后时刻,务必抓住高考的重、难点,夯实基础,注重方法,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明确高考命题结构和趋势,避免复习误区,合理选择备考策略,决胜高考!考纲解读 1. 研究“目标” 研究《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知识结构、题型示例等,应特别注意变化之处。重点研究考试范围所罗列的知识及要求层次,以便查漏补缺;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好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研究“变化” 对比分析去年与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其中的变化预示着高考命题方向的改变,这可以从文字表述、增加或删除的内容、示例题目的个数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必须重视对教材的阅读。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琐碎,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等特点,在复习时,考生首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知识的重难点,找出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各章节的关联点串连成线,以画图或列表的形式织成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串起来,形成知识网,从而对化学学科知识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把握。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考生可以采用边读、边批、边思考的方法记忆,长时间坚持,重点知识基本上就能够掌握了。 高考考题解读 1.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加强综合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注重学科内综合,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0.(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目录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1)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124)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总结 (129)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模式) (167) 高考化学考点总结(考点-例题-解析模式) (275)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习题(附答案) (407) 高考化学真题(付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热点知识习题(附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一、俗名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高考化学试题汇编化学与生活专题

一、化学与生活、生产、技术汇编 1.(2012全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2013课标全国Ⅰ,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3.(2014全国)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4.(2015全国.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5、(2014全国.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6.(2014·重庆T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致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 7.(2014·浙江T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8.(2014·天津T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

至高考化学化学与生活选择题汇编

专题一化学与STSE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12·海南]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 2 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 2、NO 2 或SO 2 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 2 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2012·江苏]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发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 O 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4.[2012·广东]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 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 5.[2012·四川]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6.[2012·天津]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 ..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 2 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 2 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7. [2012·北京]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攻关选择题专练(四)(解析版)

选择题专练(四)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中:Si是亲氧元素,在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A错。B中:在发动机内,高温下空气中的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不是汽油中含有氮元素,B错。C中:明矾不能杀菌消毒,C错。D:用惰性电极作辅助阳极,铁闸接外加电源的负极,作阴极,被保护,成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D正确。选D。 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室温下,下列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NH4Cl、NH4Fe(SO4)2的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含有的NH4+离子数目均小于0.1N A,且n(NH4+):NH4Fe(SO4)2>NH4Cl B.向1L 0.1 mol/L NH4Fe(SO4)2的加入足量Cu粉,转移电子数目0.2N A C.0.1 mol/L NH4Cl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c(NH4+)+c(NH3·H2O)=0.1mol/L D.加水稀释后,两溶液中c(OH-)均减小 【答案】C 【解析】等体积并不一定是指1L,,所以不能说NH4+的数目小于0.1N A,A错。B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由此可知:0.1molFe3+参与反应转移电子0.1mol,B正确。C:.0.1 mol/L NH4Cl溶液的物料守恒为c(NH4+)+c(NH3·H2O)=0.1mol/L,C正确。NH4Cl、NH4Fe(SO4)2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c(H+)减小,故c(OH-)增大,D错。选C。 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异戊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B.油脂属于酯类,有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醇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被氧化生成CH3COOH D.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铁粉,振荡,导出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答案】A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doc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实验题 1.(重庆卷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项中制乙烯的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以测溶液的温度;C项中没有除杂装置;D项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高考考点】物质的制备 【易错提醒】搞不清每个制备装置中仪器的作用。 【备考提示】认真注意课本中的每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广东文科基础卷67)、下列实验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解析: A、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褪色; B、D、正确, 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考点: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属于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内容;氨气制取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化合物》内容,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属于过渡教材内容,新教材未出现。萃取是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内容。 3.(广东卷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2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SnCl2溶液 解析:配制FeCl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答案:B 4.(天津卷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A、可用水鉴别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三种物质和水混合后,己烷在水的上层,四氯化碳在水的下层,乙醇不分层,所以可以用水鉴别三者,故A项正确;油脂皂化后应用盐析的方法,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分离,所以B错;Na2CO3和NaHCO3和Ca(OH)2反应,均可产生CaCO3沉淀,故C项错误;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使一方过量,而不是使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所以D错。答案:A 5.(海南卷2)、PH试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 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析:这是一道PH试测定的常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 6.(江苏卷)6.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中收集氨气装置无棉花,(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气体对流,在计短的时间内收集满氨气);B中右边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应收硫酸铜,C是实验中常见检查气密性的装置,C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故D错。答案:C 7.(江苏卷)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常用化学计量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A 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5.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5.D [解析] 根据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则0.2 mol Fe 参与反应生成415 mol H 2 ,A 项错误;pH =13的NaOH 溶液中,溶液中c (OH -)=0.1 mol/L ,c (H +)=K W c (OH -) =10-13 mol/L ,则水电离出来c (OH -)=c (H +)=10 -13 mol/L ,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 4H + + 4e -===2H 2O ,则1 mol O 2被消耗,电路中有4N A 的电子通过,C 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 mol 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则生成28 g N 2(即1 mo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4=3.75 mol ,D 项正确。 7. [2014·全国卷]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7.D [解析] 1 mol FeI 2与足量Cl 2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Fe 3+,I - 被氧化为I 2,转移电子3N A ,A 项错误;2 L0.5 mol·L -1的硫酸钾溶液中n (SO 2-4)=1 mol ,所带电荷数为2N A ,B 项错误;Na 2O 2由Na +和O 2-2(过氧根离子)构成,1 mol Na 2O 2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 ,C 项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均为C 3H 6,最简式为CH 2,42 g 混合气中的氢原子个数为42 g 14 g·mol -1 ×2N A =6N A ,D 项正确。 27. [2014·安徽卷] LiPF 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 、PCl 5为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