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十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细胞生活的环境

(1)细胞外液(内环境):由○

1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由○

2 、○

3 、淋巴等组成。

(2)细胞外液成分的比较

①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4 ;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5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6 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理化环境

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7 、○8 的含量有关;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 H 为○

9 ;温度:一般维持在○10 。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11 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12 作用,使各个○

13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14 状态; (2)特点:内环境○

15 和○16 处于动态平衡中。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经典解释:在○

17 和○18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主要调节机制:○

19 调节网络; (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20 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均会遭到○

21 。 (4)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22 的必要条件。 版本差异的内容

4.维持血压稳态的负反馈调控过程(江苏教育版)

5.不同浓度NaCI溶液中红细胞被破裂的判断标准(中国地图版)

(1)完整红细胞:试管上部为澄清的NaCl溶液.下部因含红细胞而呈红色。

(2)部分红细胞破裂:试管上部的NaCl略带红色.下部含破裂红细胞呈红色。

(3)全部红细胞破裂:试管中的NaCl溶液带红色,试管底部可见红细胞碎片所形成的沉淀物。

校对:○1细胞外液○2血浆○3组织液○4相近○5蛋白质○6蛋白质○7无机盐○8蛋白质○97.35~7.45 ○1037℃○11物质交换○12调节○13器官、系统○14相对稳定○15成分○16理化性质○17神经调节○18体液调节○19神经—体液—免疫○20调节能力○21破坏○22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B.氨基酸的缩合反应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丙酮酸+水→CO2+氢+能量

2.( 2007·湖南大联考)右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免疫系统分泌的抗体可以进入②,然后进入④,

再进入①,经①循环送至发炎部位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

3.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葡萄糖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

境也会影响稳态,除那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

一观点()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5.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1.C。解析:A发生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发生于细胞内核糖体,C项中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于组织液,D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2.A.解析:考查了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D 。解析: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无法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的。

4.C.解析:C项是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不属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5.答案:(1)渗透(或自由扩散)脂肪成分(2)A、B、D 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e可逆后者f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6)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详解及类型讲解

一、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包括循环、泌尿、呼吸和消化系统;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问题探究:

1.外界空气中的0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穿过多少层膜结构?

1.11层

2.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

2.没有,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渗透压

(l)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_决定的。

(4)与人体的健康:

①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②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③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2.酸碱度

(l)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 35~7. 45之间。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_ , HPO42–等离子有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HCO3_、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3)与人体健康: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问题探究:

3.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为什么?

3.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的速率降低

4.肾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水肿?

4.肾炎病人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自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流失,致使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率下降,造成全身水肿

三、内环境稳态及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1.内环境稳态

(1)由于毛细血管分布于组织间隙,而且毛细血管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问隙,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2)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因此,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

3.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1)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

①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②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2)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

①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

问题探究:

5.内环境的调节方式是什么?主要参与的系统有哪些?

为负反馈调节,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6.什么叫反馈和负反馈?

①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正反馈。

②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节是负反馈。

四、血桨中的缓冲物质对血浆pH的反馈调节

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其比值为20:1)、Na2HPO4/NaH2PO4等。它们对维持血浆pH的稳态起了重要作用,其反馈调节过程总结如下:

(1)剧烈运动使大量乳酸进入血液时,会发生以下变化:

C2H4OHCOOH+NaHCO3→C2H4OHCOONa(乳酸钠)十H2CO3

H2CO3→H2O十CO2↑

CO2可由肺排出体外,缓冲了体内产生的过多的酸。

(2)碱性物质(如Na2CO3)进入血液时,会发生以下变化:

Na2CO3十H2CO3→2NaHCO3

过多的NaHC03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类型一内环境的概念

例1.(06年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从概念内涵上看,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②中的血红蛋白和④中递质小泡;从概念外延上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个部分;从组成成分的来源来看,内环境的成分一是来自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离子、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维生素;二是来自经肺部气体交换得到的氧气;三是来自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

答案:A

变式1.(07年上海)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解析: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中,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外界环境消化道中,只有A项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组织液)。

答案:A

规律总结:

1.混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如把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也作为内环境的组分,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血红蛋白则位于红细胞内。

2.把外环境理解成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直接相通连,都不属于内环境。

3.混淆递质小泡和神经递质概念,后者可在内环境中。

4.几类常见细胞的内环境

5.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理解内环境环境概念

类型二内环境的稳态及与人体健康

例2.(05年广东)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通过血浆的运输与缓冲,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调节,Na+、K+等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

答案:D

变式1.(07年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血红蛋白正常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

答案:A

变式2.(07年广东)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流失大量水份而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参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同时机体消耗血糖而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A

变式3.(07年广东文基)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抽搐由于缺血钙。尿毒症可能由于肾功能病变或者说机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B

规律总结:

组织水肿原因可能有: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

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淋巴回流受阻;

④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

⑤营养不良引起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类型三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对血浆pH的反馈调节

例3.(2008·临沂模拟)人体剧烈运动,当肌肉细胞缺氧时,pH是降低还是升高?pH 的这种变化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需何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A.降低、CO2、NaHCO3 B.升高、CO2、H2CO3

C.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当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酸,从而使pH下降,而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

答案:C

变式1.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且不断地释放入血液

解析: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A、B、D三项均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C项只能使内环境中的CO2含量增加。

答案:C

规律总结:

调节血浆pH除了NaHCO3/ H2CO3外,还有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缓冲物质。

类型四实验探究

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必须考虑生理盐水的浓度。请完善下列相关实验。

(1)探究目的:。

(2)实验材料:略

(3)方法步骤:

①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号,并分别加入2 mL浓度依次为O.5%、0.7%、

0.9%、1.1%、1.3%、l.5%的及蒸馏水,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7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7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置于7个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4)预期结果及分析:

①如果红细胞在0. 9%NaCL溶液中,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大于0.9%。

②如果红细胞在0.9%NaCL溶液中,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等于0. 9%。

③如果红细胞在0.9%NaCL溶液中,则生理盐水的浓度应该小于0.9%。

(5)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怎样的实验措施?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分析能力。0. 9%NaCL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细胞在等渗溶液中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l)确定适合于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3)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4)①吸水涨破②形态没有明显变化③失水皱缩(5)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一些。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高考真题

真题1.(08广东生物)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过程a、b、c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定,b或c受阻,使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CO2能调节人体的呼吸速率。

答案:D。

真题2.(08全国II)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葡萄糖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

答案:B.

真题3.(08宁夏卷)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缺氧时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液pH下降,乳酸与NaHCO3结合成乳酸

钠,从而稳定内环境的pH。

答案:B。

真题4.(07年广东生物)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真题5. (07年全国理综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内环境中生理过程,同时考查蛋白质消化场所、神经递质和激素合成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等相关知识。血浆中有许多缓冲物质HCO3-、HPO42-,能够保持稳态。

答案:D.

●基础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6.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纤维素 D.淋巴细胞

6.C.解析: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从题目看,人体是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内环境中不可能有纤维素。

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7.A.解析:B项发生于细胞质基质,C项发生于体外的环境消化道中,D项发生于细胞内核糖体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可以理解发生于突触间隙。

8.下图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

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

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8.B.解析: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主要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9.D解析: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也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

10.(07年北京东城一模)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

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

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④

10.D解析:毛细血管壁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体外细胞培养不能形成细胞株,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其次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而不会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细胞膜是单层膜,气体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

二、多项选择题

11.(08汕头一模)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D.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1.AD。解析: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氧化分解在细胞内进行。

12.(2007·惠州调研)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主要移动方向包括()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血浆 C.淋巴→组织液 D.淋巴→血浆

12.ABD。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13.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3.ABD解析:考查了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把外环境理解成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直接相通连,都不属于内环境。

●能力提高训练

14.(08深圳一模)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14.C.解析: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是指蛋白质的大小,与血浆渗透压无关。

15. (08广州调研)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15.C.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先进入组织液,而组织液可形成血浆或淋巴。

16. (08雷州二模) 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

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②,再进入①④,经循环运输到发炎

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6.D.解析: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淋巴。

17.(08佛山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7.A.解析:摄入食物过咸,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18.(08揭阳一模)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D.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18.D.解析:单箭头的是淋巴。

19.(08茂名一模)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王晓梅和英国Buck研究院老年研究中心副教授Kunlin等合作研究表明,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存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人脑中神经元不能分裂增殖。王晓梅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新生神经元是原地产生还是迁移而来,但已经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新的可能。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坏死。

(2)神经元的增殖方式为,人们通常认为成年人脑神经元不能分裂增殖,是因为这些神经元已经。

(3)脑梗塞病人如果出现运动性失语,则大脑皮层受损的可能是语言中枢的

区。

(4)上述材料指出,研究人员发现在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存在,这为治疗脑猝死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治疗的思路是

20.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B液为_______,C液为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 ___________病的发生。

19.答案:(1)组织液,酸碱度(或渗透压),代谢紊乱(2)有丝分裂,高度分化(3)S (4)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代替死亡细胞

20.解析: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气体进出生物膜通过自由扩散,靠气压大小。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②水平衡调节:在○3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4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5;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6;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7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8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9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10渗透压、○11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12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17、降低血糖的激素有:○18(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19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20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21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22

为主要的○23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入下表: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1物质代谢○2尿○3神经和体液○4肾脏○5不吃不排○6不吃也排○7激素调节○8细胞外液○9血压、心率○10细胞内液○11心肌舒张、兴奋性○1280~120mg/dL ○13肝糖元分解○14非糖物质转化○15糖元○16非○17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18胰岛素○19能量○20有机物的氧化分解○21神经○22神经调节○23神经一体液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胰岛素可以口服,能免去给糖尿病患者定时注射胰岛素的麻烦

B.植物胰岛素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清除

C.植物胰岛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元合成

D.正常人口服植物胰岛素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将会上升

2.B 解析:考查学生从题目获取信息能力。“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说明B项不合题意。

3.如果测得尿中含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血糖肯定是高的 B.肾小管肯定不能将糖全部重吸收C.肯定存在着糖代谢紊乱 D.肯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3.B.解析: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尿糖可能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变化而引起的。

4.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4.C.解析:甲状腺有升高体温的作用。

5.(2007年上海徐汇4月模拟)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据图回答:

(1)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内液

(2)在肝细胞A中,促进①过程的激素主要

是,在肝细胞B中完成③过程的

生理作用是,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

别是和。肝细胞B

产生的CO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

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CO2对这种生理活动的

调节方式叫。在肝细胞C中参与

⑦合成过程的物质有。

(3)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看,它能促进图中哪些生理过程?。(填序号)(4)作为肝功能检查指标的“转氨酶”主要是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情况下,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

A.肝细胞细胞质 B.肝细胞周围的组织液 C.肝脏内的血液 D.胆汁

(5)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身体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后者又称胰岛素抵抗,目前对于一些糖尿病初期的病人可口服一些降糖药以调节血糖平衡,如磺脲药和苯甲酸衍生物双胍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等。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多选)A.补充胰岛素 B.补充胰高血糖素

C.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D.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5.答案:(1)B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答或不答都给分);转氨基作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体液调节;蛋白质、磷脂(脂肪答或不答都给分)(3)④⑤⑨⑩ (4)A (5)CD

●考点详解及类型讲解

一、体温调节及维持体温恒定的意义

1.体温恒定的调节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问题探究:

1.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的过程如何?

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机体代谢增强2.人较长时间处于39℃,是不是产热大于散热?

不是,是产热等于散热

3.中暑是如何发生的?

由于在高温的环境中过久,使机体散热受阻,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

二、水盐平衡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水的平衡

(1)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是相对稳定的。

(2)水的去路中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也是唯一可以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3)人体每昼夜产生的代谢废物至少需要500 mL尿液来溶解排出,所以为了保证身体

健康,每天必须摄入足量的水。

2.神经调节途径

3.体液调节途径

分析:

①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②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③如果下丘脑—垂体病变,常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每日尿量可达10 L以上,称为垂体性尿崩症。

问题探究:

4.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大小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会从其他途径〔如皮肤蒸发和呼吸)排出,使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破坏。

5.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还是钾盐?长期禁饮食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哪些盐分?

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长期禁饮食的病人在补充钠盐的同时,还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

②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使血糖下降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由曲线可知: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3.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症及治疗

(1)病因:由胰岛B细胞的破坏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病症:患者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此外还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

①多尿:由于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②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③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导致多食。

④体重减轻: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3)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

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②轻型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来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但不能口服。

③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问题探究:

6.某人出现糖尿是否为糖尿病,为什么?

不一定,正常人一次吃糖过多也会出现糖尿

7.某人出现持续性糖尿是否为糖尿病,为什么?

不一定,肾小管病变也会出现持续性糖尿

8.血糖平衡失调有哪些类型?

低血糖、高血糖、糖尿

9.低血糖时,出现头昏、甚至昏迷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低血糖时脑组织不能及时从血液中获得葡萄糖而出现能量供应障碍所致

类型一体温调节

例1.(08年唐山理综模拟)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内容,维持体温恒定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体温调节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温度感受器在人体皮肤、粘膜和内脏中都有分布,体温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基础。

答案: C

变式1.右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______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_____

_(激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

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

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

______C。 (选填“>”“<”或“=”)

(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___

___,该结构还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解析:由图解观察,T-E-N-F-B途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而骨骼肌的收缩本质上还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来完成的;当体温下降时,人体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机体代谢加快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当人体产热量高于脑热量时,体温会升高;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 (1)神经有氧呼吸 (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3) =

(4)下丘脑水的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内分泌等其他活动

规律总结:

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正常地变动,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体温受反馈调节控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影响下产热得到控制。

类型二水盐平衡调节

例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

答案:C

规律总结:

人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对肾小管的作用属于体液调节,其他为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有根本区别的,主要从作用途径、范围、时间以及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注意两种调节又是有联系的,体液调节往往要受到神经调节的调节和控制,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2.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 B.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 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人体就不会生病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 B. 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C.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 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9.一项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8.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0.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C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的部位有 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3.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完整word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解析:选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必修3测试题(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必修3测试题(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内,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7、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 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 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 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O (2017高考全国卷 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 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 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 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第一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 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 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老年人骨质疏松病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编写人:张瑞萍班级姓名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成分 项目 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 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 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 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 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 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素能目标★ 备考明确 1.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 (1) 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的作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 (1)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2019 全·国卷Ⅲ,T5A)( √ ) (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2018 浙·江高考,T11D)( √)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3)NaCl 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 -不参与( ×) (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 (5)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6)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7)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8)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 (9)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10)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 2.热图导析: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 2 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 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受体 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 4.教材边角知识拾遗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 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含有血细胞。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 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1.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 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 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 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 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 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 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 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章末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纤维素、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D 解析: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因此只有D项中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 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C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3.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B 解析: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道,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胰岛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到血浆,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排放到皮肤外。 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4.C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膀胱腔内的尿液,都属于人体细胞的外界液体。 5.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 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 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 的稳态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的组成 1. 2.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 盲端)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 血浆:血浆蛋白 血液 血细胞:血红蛋白 ⑥ 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4.内环境的成分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 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营养物质、氧气 养料 O 2 CO 2、H 2O 废物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1〕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2〕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3〕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4〕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5〕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6〕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7〕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8〕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_不参与 〔9〕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0〕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1〕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2〕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13〕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14〕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15〕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16〕寒冷时,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17〕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18〕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的增加 〔19〕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0〕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21〕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22〕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3〕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4〕血浆可来源于组织液回渗或者淋巴管静脉汇入 〔25〕组织液可来源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和淋巴 〔26〕在内环境中,可以找到淋巴因子,血红蛋白,激素等 〔27〕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和黏膜、器官中 〔28〕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晨背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 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5.细胞外液的成分气体:O2, CO2等 其他: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7.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1)、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类等营养物质、气体分子(CO2O2)、代谢产物、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这些一定是内环境成分。 (2)、属于细胞内液和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不是内环境成分。 (3)、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消化酶),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注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晚背 8.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温度:总是维持在37 0C左右 9、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组织液中的溶质含量较高(1)、局部细胞代谢异常旺盛;(2)、淋巴管堵塞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3),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