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读书笔记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读书笔记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读书笔记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读书笔记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

——读书笔记

一、编写背景和目的

背景:

1.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正快速进入“未富先老”的困境,而我国现存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养老问题严峻。

2.个人账户基金具有个人产权和完全积累的属性,在现阶段面临着难以做实、做实部分也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挑战,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3.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对象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回报率较低带来很大的基金贬值风险,对制度财务的可持续性构成巨大的挑战。

4.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模式和投资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市场化投资的国际趋势。

目的:

希望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切入点,通过对个人账户投资管理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为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个样例和思考视角。

二、简介

本书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郑秉文教授和曾担任嘉实基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峰,编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成员和嘉实基金成员组成。(本书共有七章,27节。附录A、B、C+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发展与改革过程(简介)

首先是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定义、特征和属性的基本阐述,以及结合理论和实际探讨引入个人账户的意义。其次,简单阐述了基本养老个人账户制度的发展历程,以新加坡模式(中央公积金模式)、智利模式(完全积累制模式)

和瑞典模式(部分积累制模式)三个经典模式为例介绍了个人账户制的三种不同模式;从参保人数以及各地区所占比例、基金数额以及部分国家占地区全部基金总额等方面介绍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优劣势以及其发展趋势,并做出判断,部分积累制更为可取。最后,介绍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实施背景,以及个人账户的建立和实施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发展前景。同时,从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劳动供给、资本市场、国民储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判断“统账结合”制度是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金制度安排,还提出在做实个人账户方面除了财政转移,还可通过变现或转持国有资产来做实个人账户,以及基金在保值增值方面应尽快完善市场化投资运营体制。

第二章个人账户基金在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简介)首先是从其个人账户养老金资产的金融效应和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两方面来阐述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分析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时,得出的结论是,理论上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而实证分析也不能确定其两者之间的影响;第三,站在资本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养老基金的前景和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增长较快,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其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其前景也是可观的。最后分析了个人账户在优化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而在提高财产性收入比例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的养老防老意识的增强,对养老资产的积累会愈加重视,若居民将银行存款转为养老金资产,其规模将会扩大,从而对提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潜力。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简介)

首先是对欧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结构的介绍,大部分可划分为三支柱,第一支柱为发挥再收入分配作用的社会养老计划,用以保障老年人获得一个最低水平

的收入;第二支柱是强制性、缴费型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它与个人工作生涯期间的工资收入关联,在退休金收入中起到主要的支柱作用;第三支柱是自愿性的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用以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然后从养老金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支出三方面去了解OECD国家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发展情况,从相关数据可知,其养老金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支出都是比较高的。替代率也因收入档次的不同而高低不一,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其替代率相对较高,反之亦然。

针对养老金的支出,私营养老金计划发展越好政府预算支出相对越少。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欧美发达国家社保制度的改革趋势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参量式改革,如1983年开始,美国就推出计划将工人的退休年龄逐步从65岁提高到67岁;英国于2003年引入积分制等;二是结构式改革,如澳大利亚1992年开始实行强制性的超级年金制度。

关于欧美发达国家养老金市场的发展状况,是从公共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两类分开来谈的,公共养老基金又分为“社会储备基金”和“主权养老基金”,关于公共养老基金,有的国家实行市场化运作,有的国家实行未实行市场化运作,据国情而定;而针对主权养老基金则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OECD国家私营养老基金市场发展迅猛,在投资方面,债券和股票是私人养老基金投资最高的两大工具。那么,权益类投资比重越大的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损失越多,但OECD国家在投资回报率上总体呈正值。

其次,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国际比较方面,主要是对中央公积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分散型资本化账户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中央公积金制的投资方式主要以新加坡为代表,而分散型资本化账户管理模式主要以拉美国家(智利为代表)和中东欧国家为例。中央公积金的优势在于集合投资,交易成本较低;缺点在于采取“管制利率”、养老金替代率不足、妨碍了社会养老保障功能的行使;分散投资型账户的优点在于风险与收益对等,采用完全市场化的投资策略,政府财政责任得以下降;缺点在于投资风险较高,完全由参保人承担,基金管理成本较高。

最后,金融危机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资产组合中的权益类产品的比重,一般来说,比重越高,影响越大,消除影响的时间也越长;

反之亦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保制度改革的一个大趋势就是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通过将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来完成保值增值的使命,从而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缴费负担,增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四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改革的紧迫性(简介)首先是分析了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产生空账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用以填补统筹账户基金的严重短缺、转型成本、自下而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统筹层次较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难以进行统一融资等原因造成。同时分析了中国正在面临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基金不断贬值”的现状,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不到3%,统筹基金收益率不到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低于“傻瓜收益率”。

其次,本章还介绍了国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体制的两大模式:“国债型”与“市场型”。国债型投资体制的收益率平均为4%—6%,高于通货膨胀,而市场型的长期收益率较高,一般都高于国债投资策略的收益率。养老基金进入市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投资模式”,另一种是“直接投资模式”。根据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演变可看出,由国债型向市场型模式、间接投资模式向直接投资模式发展的趋势。“间接投资模式”又有政府管理方式和私人管理方式,分别以中央公积金模式和智利模式为代表。

最后,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银行存款”投资体制作为一个特殊个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统筹层次底下。然后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改革三步走

第一步为“临时阶段”,主要措施是发行短期国债;

第二步为“过度阶段”,实行“委托代理”机制,组建一个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对地方统筹单位公开承诺支付高于临时阶段国债利率的更高利率,吸纳各地社会基金对其实行“一揽子”投资。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主要是进行结构式改革,提高统筹层次。

第五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改革的模式选择(简介)首先阐述了引入个人账户的目的以及账户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急迫性,重点集中在账户基金投资主体的选择上,即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决策主体是由账户持有人来承担,还是由政府来主导,是实行私人分散投资管理模式还是政府集中投资管理模式。绝大多数学者和决策者认为采取政府集中投资管理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其次是基于中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四个方案,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投资管理还是中央政府投资管理的选择上,四个方案中,前两个方案的投资管理主体是省级政府,后两个方案的投资管理主体是中央政府。最后,根据这四个方案比较宏观的在金融产品领域、实业投资领域、政府债券领域、和海外投资领域设计了其投资组合,以及归纳了三类担保机制,分别是“风险准备金制度”、“商业再保险制度”和“中央担保公司”。然后建议,在方案一和方案二条件下应结合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商业再保险制度,采取“双保险”方式;在方案三和方案四条件下,采取风险准备金制度。

第六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简介)

本章首先阐述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包括投资运营的原则以及投资工具,从其风险大小、流动性、期限等方面对我国主要市场投资工具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次,关于个人账户基金资产配置,主要包括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再平衡等,也对不同类资产提出了不同的投资管理策略;同时,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组合资产配置实证分析中,主要考虑了银行存款、中长期国债、企业债、股票等四大类传统资产。最后,简要的分析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和相关评估方法,以及基金投资运营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

第七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测算(简介)

本章主要对2005—2070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数,以及在职和退休职工人数的测算,包括测算方法的选取,以及测算的步骤和测算结果,主要是基于基本假设和模型的构建。此外,还构建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全国账户基金累计规模测算模型,进而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基金累计规模进行模拟测算,还有相应的测算场景模拟和结果分析。同时还重点考察了不同投资政策下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全国账户基金累计余额的影响,基于已有的投资政策和未来可能的选择,个人账户基金有三种投资政策:

投资政策一:保持现有投资政策不变,即个人账户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协议存款,假定平均年化投资收益为2%—3%,文章中分别取年化投资收益率为2%和3%进行预算。

投资政策二:中央或地方政府发行特殊定向国债,允许个人账户基金无限制购买(类似于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假定年化投资收益率为5%—6%,文章中分别取年化投资收益率为5%和6%进行测算。

投资政策三:允许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市场化投资(类似于智利和瑞典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投资方式),假定年化投资收益率为9%—10%,文章中分别取年化投资收益率为9%和10%进行测算。

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投资政策,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都将经历三个阶段并逐步提高:第一阶段,2011年—203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较低,但提高速度较快;第二阶段,2031年—206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继续提高但速度开始放慢;第三阶段,2061—207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在出现一定增长后便稳定下来。全国账户基金累计资产测算结果表明,三种投资政策都将导致全国账户基金记账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即投资收益率越高,全国账户基金累积速度越快。

结论就是,只有采取市场化投资政策才可以在实现目标替代率、完成制度转型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三者之间取得时间上的同步,将在2030年左右一并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从养老金替代率上来讲,个人账户基金必须尽快做实并采取市

场化投资政策。

附录部分作为相关数据和参考资料,非常珍贵!

三、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核心内容:

1.积累制个人账户的发展进程蕴涵着两个基本趋势:

①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个人账户在养老保险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②引入积累制个人账户不是对原有现收现付制度的完全取代,而是对历史上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于依赖现收现付制的部分矫正。

2.三种典型积累制模式

①新加坡模式(中央公积金模式)

②智利模式(完全积累制模式)

③瑞典模式(部分积累制模式)

3.欧美发达国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趋势

①参量式改革,主要出于改善养老金制度财政状况的考虑,改革举措包括(提高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严格待遇资格享受条件、降低待遇标准等)。

②结构式改革,主要特征是越来越重视私营养老金计划,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企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金计划。

4.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重点在于其投资管理体制。

①集中型统一投资模式和分散型资本化账户模式

②直接投资模式和间接投资模式

③政府管理方式和私人管理方式

5.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四个方案选择,焦点在于投资管理主体的选择

易方案一借用省级社保经办机构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主体

方案二建立省级法人机构为本省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主体

方案三统一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

难方案四建立国家法人机构为全国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主体

主要观点:

1.多支柱模式下的部分积累制更为可取

2.个人账户基金应尽快采取市场化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

3.采取政府集中投资管理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4.在基金投资管理主体的选择上,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省级政府投资管理较中央政府投资管理易实施操作。

5.采取市场化投资政策可以在实现目标替代率、完成制度转型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三者之间取得时间的同步,即都在2030年左右一并解决这些问题。但从养老金替代率上来说,个人账户基金应尽快做实并采取市场化投资政策,否则将丧失最后的时间窗口。(基于模型构建和测算结果分析)

四、思考和心得

面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不断增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不断增大,基金不断贬值的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危机,人口赡养率的快速大幅提升,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出路。首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结构式改革,引入个人账户实施统账结合采用部分积累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积累制个人账户,符合国际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趋势,同时在养老方面强调了个人责任。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没有引入个人账户,但在其改革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如澳大利亚自1992年开始实行强制性的超级年金制度,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的国家养老金的“协议退出”计划等。

其次,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账户后的运行情况不仅没有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也没有起到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又何以抵制人口老龄化的风险。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不到3%,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管

理体制的落后,全国范围的账户基金投资政策与统筹基金几乎完全一样,主要是以银行协议存款为主,配以少量的国债。落后的投资体制导致过低的投资收益率,书中取2010年前全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9.8%和2006—2009年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率10.5%的平均数10%为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97—2009年以来的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和账户基金的损失合计将达3000亿元。虽然个人对参考基准合理与否持保留意见,但基金的贬值和损失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体制。

最后,个人账户作为缴费确定型预筹积累制的载体,其完全积累的产品属性满足了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前提条件之一。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金融市场环境、风险的大小、政策环境、相关配套措施等因素,但市场化投资作为一个大趋势,无论是大多数拉美国家和中东欧地区引入个人账户的间接投资还是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未引入个人账户进行的直接投资,从研究报告中我们均可以看到其总体收益率呈正值且比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要高,尽管一定程度上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根据一些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到,个人账户基金是否能够进入市场投资还有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一方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尚不规范,其风险性较大;另一方则认为基金和市场的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大规模基金的投入可改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改善又反作用于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个人还是比较赞同后者的,书中也有相关数据和调查,得出结论是,养老基金规模越大,缴费确定型养老基金比例越高,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养老基金与金融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来看,过于保守的投资方式不仅不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反而造成基金贬值,损失巨大。坚持对账户基金不进行市场化运作,就正如宁愿继续失败也不愿冒险成功。如果不愿迈出第一步将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那么基金规模不断增大,损失越多的现状将继续下去。

以下针对账户基金投资主体以及四个方案的选择谈谈个人的想法。关于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决策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账户持有人,其实从个人账户基金的产品属性来说,对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应该由账户持有人来决定,但鉴于中国目前的账户基金发展情况、金融市场环境以及账户持有人受教育程度不一,由账户持有人来做决策是不理性不实际的。同时,个人认为私人分散投资管理的前提

是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较好,其金融市场也相对规范和监管制度相对健全,而中国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国际实践证明实行政府集中投资管理的国家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施背景与中国较相近,所以,政府作为投资决策主体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但也同样面临一个问题,由政府对账户基金进行投资管理难免带有一定的官方或行政色彩,不排除市场管理演变为行政管理的可能性。

针对四个方案的选择,书中对四个方案的排序是方案一、二、三、四的排列顺序,主要是根据投资体制改革难易程度、利益主体、遇到阻力强弱程度,也即方案的可实施性大小来排列顺序的。个人从其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大小、方案实施的价值,以及吸取已有实践经验的教训对四个方案进行了排序,方案三、二、一、四的排列顺序。方案三排第一主要原因是因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已有这方面的投资经验,委托管理的路径依赖使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其投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那么方案三的实施是有价值的。但在利益主体方面可能会受到省级政府的反对,也因此个人认为选择省级政府还是中央政府进行投资管理应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将方案二是相对于方案一和方案四来排列的,方案一是典型的“行政受托”,其账户资金视为政府自有资金进行管理,省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种管理模式偏向于行政管理,那么相对于市场管理而言,行政管理的效率是比较底下的,同时容易产生资金的挪用,腐败事件的频发,所以个人觉得方案一的实施价值很小,将方案一排在方案四的前面也仅仅是因为它容易操作。若是只考虑其实施的难易程度,那么不进行改革最简单。将方案四排在最后主要原因是对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不太实际,但不代表这个方案不好,可作为一个发展方向。方案四的改革相当于结构式的改革,需要对整个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较为复杂,可操作性较小且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同时方案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将各省社保经办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即法人机构的内部系统下属机构。那么,相对于方案一和方案四,方案二的投资主体还是省级政府,还是相对受欢迎的;账户基金与法人机构自有资金和政府自有资金分开管理,不易混合使用;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投资管理公司的发展,实施的价值较大。

结论是,个人觉得方案三和方案二可取,地方统筹单位可在两个方案中自由选取,但不管省级政府还是全国社保理事会均需要承诺一个最低投资回报率,也

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担保机制,方案二可结合风险准备金和商业再保险,采取“双保险”方式;方案三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

对于这本书,个人觉得相对于2012年出版,部分数据较旧;在一些小问题上对某些基于假设性推测得出的结论存在疑问;简单来说,这个研究报告绝大部分是在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必须尽快实施市场化投资这个论点进行论证,在分析如何进行投资以及投资组合的选择方面较为宏观,根据中国目前复杂的情况可能也难以具体分析。反而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部分针对统筹层次低下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何实现全国统筹依然是一个难题。总体来说,这本书在关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方面,以及相关数据、模型构建和测算结果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基业长青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拿到《基业长青》这本书时,我不禁在问自己企业如何做才能够永续经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呢?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涉读的管理方面的书籍也不少以及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我的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个企业要基业长青包括如很多的关键要素。譬如,优秀的领导人,远大的眼光,好的产品创意,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结构完美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直到读完此书,我才发现上面我提到的几点都只是企业永续经营的表象而已。《基业长青》这本书通过研究18家高瞻远瞩公司及与之对比的同行业优秀的公司让我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书中给我们规划了一个伟大的创业蓝图,同时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一个注定会过时的秘方,而是一个更长久,更重要,更真实的理念,它打破了许多旧神化,提供了很多新见解,为那些有志于建立伟大公司的创业者带来灵感,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基业长青》以破除12个迷思开始,想一下推翻这12个曾经广为流传的观点并不容易,但在我阅读和简单的分析之后,我觉得作者说的似乎在理,而读完后续的几章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研究完全破解了这12个迷思。第一,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家起家;第二,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第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第四,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第五,唯一不变的是变动;第六,绩优公司事事谨慎;第七,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第八,最成功的公司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第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第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第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第十二,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特质是有能力不断地建立制度,从不停止,从不回顾,从无结束,最后使得这个组织基业长青。柯林斯认为,高瞻远瞩公司的领导人都像造钟师,让公司的人随时都能知道时间—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而不必依赖报时人—公司领导。人人都有职责,事事都有章可循,即使领导人有什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公司领导人要善于造钟,而不要忙于报时;公司要形成一种造钟的机制,让人人都有造钟的意识,并不断努力去造钟。 我们一般的认为一个企业要持续的经营下去必须要有利可图,因此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多数公司的唯一的目标。而《基业长青》告诉我们高瞻远瞩的公司不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而是要追求一组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还必须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把利润放在人和产品之后是福特公司造就的奇迹”这话说得真好,我想我们都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共 2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党军队的新*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

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

中国文化概论 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读过《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文化展览馆,对于文化相关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收获,知识体量和思想意识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文化概论》由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全书正文分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上篇对于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发展历程等方面均有全面的介绍;中编介绍了中国的文化的财产,例如文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这一部分从时间线上介绍了有关知识,更倾向于一种科普意义;下篇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系统、近代的转变与革新。每一部分都叙述得详尽而有条理,使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可感的立体结构。作者纵古观今,介绍方式系统而简明,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了整体的把握,对中国的文化瑰宝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思考。下面我会对最有收获的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文化的本质: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而文化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人们在看待文化时,不应该讲这两者割裂开来,应当辩证统一的去看待,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方法论的一个基 本要求。 就我自身而言,往往会将侠义文化视作文化,缺少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视角,故而在某些问题上也会得出较为经验主义、不具有普适性的结论。读过此书后,我很好的纠正了对文化狭隘的见解。 二、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句使用广泛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揭示了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的经济紧密联系的,它由经济决定,又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对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促使中国文化保持强大的延续力,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使得中国文化兼具包容性,农耕经济的早熟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反过来,上层建筑对于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保障农耕经济的长期持续性,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自古形成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出于自身既得利益的考虑,又会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当然,这不仅仅是官僚的阻碍,在农耕经济下中国百姓自古形成的保守、官本位的意识形态,对于商品经济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三、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和文化接受的健全机制,方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延展”。 在历史上,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各朝各代都存在着冲突和交融,例如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汇,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贡献,在这些文化的作用下共同形成了当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更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第一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从佛教在中国所占据的地位就可以看出佛教对于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起到了巨大的启迪作用。此后,中国的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反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对于第一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可以说中国受益颇多,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 第二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水平远超中国的欧洲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并且至今仍在继续中。在这个文化震荡期,

基业长青读后感

评看《基业长青》 目录 1 《基业长青》简介 2 2 授之以渔 3 3 -有生于无 5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6 5 上善若水7 6 物以类聚7 7 婴儿态8 8 对称与破却9 9 复归于无10 10 -走出混沌11 基业长青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是人类在组织化之后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追求,一统中国的秦始皇,之所以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就是希望强大的秦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但强大暴虐的大秦基业仅仅在二世就灰飞烟灭,永无翻身,其后一代代的王朝,英明的开国者,无不希望借鉴前朝覆灭的教训而开万世之基,却终究难逃灭亡的宿命。改革开放被激发出创富热情的中国企业家,不要说"富不过三代",太多光亮耀眼的企业如历史长河中短暂的流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时豪情万丈,去时空空行囊,但对基业长青的探索,却一直是一批 有为的中国企业家永远的追求,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事实却又证明那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试错的积累中,中国的企业家在变得成熟而深邃,这种进步也得益于对西方成功企业模式的谦虚的借鉴,这或许是《基业长青》这样一本总结西方优秀企业的特质的实证式图书在国内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尽管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中国二元哲学的阴阳太极图,并做为整体分析的一个基础,但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更多的倾向于西方文化中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比较和逻辑,从中萃取出导致"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的基因,这种基础坚强而有力,因为它的结论是被事实证明了。但是缺少了在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和分析,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就会大大折扣,因为在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任何过去的经验守成都可能变成对未来的制约,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回答"你们的研究是过去,难道你们不担心这些发现在21世纪过时吗"的问题时显得苍白而无力的原因。那么我们能否站在事物发展的更具普遍性的规律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提出的基业长青的因子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所在呢?如果说作者总结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我们就是试图用东方智慧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 《基业长青》简介 针对公司长久发展的秘密,斯坦佛大学商学院研究所的教授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 Colliins)和杰瑞C.波拉斯(Jerry. Porras)出版了《基业常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这本书。通过对世界性大公司CEO的问卷调查和筛选,确定了18家最具有高瞻远瞩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符合下列标准: > 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 > 广受企业人士尊崇 > 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艺术精神》5000字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前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既非恶意贬 低的诋毁,也不是说教类假大空的歌功颂德。是一本将那群前辈作为 一群真正的“人”来描写的好书。斯诺作为第一个到共产党根据地进 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到西北地 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得到了大量真实、客观的 素材,以一种平实的、没有偏见的近乎白描的叙事笔触描述出来,然 而正是如此,恰恰体现了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一、关于普通一兵 和现在的“战争神剧”不同,没有什么“一枪八百里”“手撕 XX ”之类的, 都是普通人组成的战士。 斯诺碰到一个六十四岁的老红军,是个马夫,他原来在山西洪洞卖肉,他说山西洪洞是死人呆的地方,他在山西活了六十四年,大字不识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他现在每天学四个字,已经能认识二百个字, 他向斯诺炫耀自己写的龙飞凤舞的名字。

斯诺喝不惯热水,招呼一个小孩:喂,给我拿点冷水来。结果小孩没有理他,招呼另一个,也没有搭理他,李克农告诉他:“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他们是革命者,不是奴仆。斯诺于是向他们道歉并致谢,其中一个少年先锋队员说:不要紧,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情感,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生存有一种自信的感觉。”那时候红军战士便是有信仰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自己而战、为中国而战、为平等而战、为自由而战。和他聊过的很多红军给他的印象是“他还是个年轻人,大约三十一、二岁,但是随着他慢慢的讲开了他的经历,你可能以为他死去活来已经十几次了。” 二、关于领袖 书中的领袖人物皆毛发毕现,亲切可亲。跃然纸上。真正写出了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主席。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主席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 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最后让以法家为优的秦朝灭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行“大一统”这一措施。他统

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

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 生命只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而驱使生命继续的动力才是一个内容。下面为大家了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参考! 联想客服本部赠送这一本《基业长青》,内容和包装一样精美。在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之后,印在我脑海中的只有两个字理念。理念这个词可能是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从书中了解了国外一些公司的理念之后,我在思考关于理念的问题。书中把这些有核心价值理念的公司称为高瞻远瞩的公司,没有过多去赞美他们的规模有多么大。我想起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范文《小草》。从种子到发芽,无论是在大草原还是在崇山峻岭,甚至是在坚硬的岩石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便会悄悄地长得郁郁葱葱。野火烧不劲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呈现她应有的绿色。于是,我从中想到了生命。《基业长青》这本书好像是在研究一些依然健壮的长寿老人,告诉大家长青不衰的秘诀。这个秘诀不是什么难得的昂贵的脑白金,而是生命都具备的一种理念。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命体,而这个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又恰恰是因为一种理念。 《基业长青》引用了不少的老字号企业的理念。有的是一个创始人的异想天开的构想,有的是企业 * 提出的一个胆大包天 的梦想。无论他们的梦想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坚持不懈地向梦想进发了。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没有一个是为了得到什么或换取什么。恰恰相反,都是在想他们能做出些什么,向别人提供些什么。如ibm的核心理念在我们所从事的所有

领域追求卓越;花很多时间使顾客满意。 ;福特的理念:我们从事的是汽车工业,尤其是为普通人生产汽车。因为有了这些看似平淡的理念,大部分人认为是豪言壮语痴心妄想的理念,他们创造了惊天动地的成就。我想到了 * 时期的一些理念。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想一想这些当年响彻云霄的口号,事实上在当时起了不少作用。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个需要发展有民族,在十五年赶英超美的宏伟目标下,确实也把工业和农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作为有生命的企业来说,靠一种极端的理念却没有维持多少年。从这种现象看,确定一个长青不衰的理念更为重要。 生命的存在有时候简单得没有理由,但人们又深深思考每一个生命形式存在的理由。我真得没有办法一次把这本书读完,不象一本武侠小说一样。这本书也没有像一些阐述管理的书让人很简单地了解到一些方法,更多的是让人停下来,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我就是在这种思考中,很艰难地把它一点点地读着,到现在还没有读完,可我已经感觉到我需要从头再读上两三遍。在这种思考中,我最多的是在思考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事物。联想、联想阳光服务、维修站、合作伙伴、员工等等都出现在这种思考中。公司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真是需要一个存在的理由,而《基业长青》这本书正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样的问题是我们维修站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赚取联想的服务?还是为了有一个事干呢?可能答案很多。我一直认为维修站并不是接待区和维修间,或者其他什么,而是我们一帮联想服务

《中国艺术精神》字读后感

精心整理《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 其余 ,重 ? 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 ? 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目录 第一篇:《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第二篇:《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第三篇:《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第四篇:《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第五篇:《基业长青》读书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基业长青》读书笔记读《基业长青》,未见高妙精妙的理论框架,只有对事实的严谨筛选和阐发比力,印象最深处莫过于“造钟与报时”的论述。原来,业界胜负源于对规律和规矩的探求与掌握。那(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些百年基业、行业翘楚的“高瞻远瞩公司”,其领袖人物追求的不是自己控制力,不是成为报时人,而是毕其心血于制度建设、培育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构造,将企业塑造成细密报时,连续运转的时钟。初看怪诞独特,细想却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有几点杞人之想贻笑方家。

强生公司前ceo拉尔夫?拉森说:“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审 视书中“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最好的反响和举措,不是起因于细致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准确地说,乐成是靠机运而得。问题在于,很多人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确那是时机,而成功者却能够在一连串失败中掌握转瞬即逝的时机,并找出若干机会背后隐藏的市场规律和办理规矩,逐步确立企业的焦点制度与游戏规则,听起来有点像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比如企业为市场所驱动照旧企业去驱动市场,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历经破产购并危急后才探明的原理。其决策者要关注的不是某项产物或办事,而是构造布局,创造一个利于产生卓越产物和办事的情况,构建有利于选拔杰出领导和优秀人才的机制。临时输赢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认识规律,建立规则,道理虽浅,至关重要。中国文化的要义是“中庸之道”,简单明白的事情也离不了云山雾缭的“悟道”,体现在企业办理中,便是人际关系的盘算。组织和团队的办理规矩要求在那边,执行起来却是要讲究“悟性”和“关系”的,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像传统中医那样出现两种结果:一事无成的江湖郎中或大彻大悟的一代名医。名医极少,稀里糊涂的游医倒是许多。也许我们更多习惯于崇敬权利,而非恭敬制度。我们不自觉地用领导的方法去被领导:我如今听从你,不是认可程度比你差,也不是认可制度的公平合理,而是因为你权力比我大;由于我是下级,才不得不应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工具,等有权力的时候再来“领导”,如此等等。一味夸大权利的效果,企业就演绎了权术文化,可以同甘,却鲜能共苦,执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说话。反观那些“高瞻远瞩公司”,强调以原则和制度为中央的向导,权力、责任、义务对等,在究竟和数据眼前,领导和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精神 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说,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并不陌生,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书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 那么对于艺术者来说什么才是所谓的“艺术精神”呢?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住的心,实际上是艺术的主题。由庄子所显示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要是结合在绘画上面。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所形成的人生实际就是艺术的人生,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 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序”(《老子》第四十章)认为有与无是可以相生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境界。与之相关。“虚”“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虚实相生”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以山水诗为例,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化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四虚序》。山水诗中,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范例。例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诗人用浓墨重彩将乱流争趋,水天一色,云日辉映,绮丽清新的景色实写,使人如身临其境,令人身心愉悦,灵魂得到净化。然后,笔峰一转,用“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的大片飞白,表达了诗人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基业长青说的是什么内容呢?《基业长青》打破了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提供了实际指导。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基业长青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而对中国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理解书中的伟大思想,更难以将此思考与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虽说这并无所谓,但作为管理学子,不免有些遗憾。 读书的快乐不是源于一本书讲了哪些故事与道理,而是读者从书中体会了什么。 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谈谈对该书内容的理解。 首先,《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选取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二是系统地表述这种差异,并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这个研究条件。就如书中所选取的对照公司,美国企业的实践史给予了研究者这样一个空间。当然,也有研究者的认真坦诚的研究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企业,作为国内的管理学研究者(至少我这样定位自己,这个事业理由让我无比兴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中国企业还缺少历史经验总结时,如何在实践指导中国企业的前进,因为,企业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器官,对于市场经济刚刚启动的中国,企业对全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点讲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作为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我们该研究什么?尤其是想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与变革提供一点力量的学者,我们应该如何为此创造价值?前几日读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触颇多,管理教育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基业长青》的立意是伟大的,坦诚、认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他的遗愿是把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中国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他是冲破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在红色区域(苏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 有这样一位美国作家,他的十一本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而他个人却曾经因为自己的作品,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他的文章,甚至被迫迁居瑞士。 他的其中一本著作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十年来畅销不衰。你猜出是谁了吗? 没错,这位便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部被一版再版的著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简介: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或译《西行漫记》;原著书名《RED STAR OVER CHINA》) 【内容】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以一位外国记者的身份客观公正、毫无党派之见地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书中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本书及时澄清和批驳了国民党散布的红军是“流寇”“赤匪”等种种谎言,成了许多外界人士认识红军和共产党的新起点。 【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封面见上图) 【备注】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并重印发行多次。 二、“斯诺风” 作为第一个能够到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注重实地考察。

小度写范文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模板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们问道,如果一位顾客拿着显然穿过的衣服来退货,诺世全的店员当会怎么处理,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是真话。但是,我有高度的信心,知道事情会以顾客觉得受到礼遇和良好服务的方式处理。衣服是否收回要看特定的状况而定。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店员充分的自由,自己考虑该怎么做。我们把员工当成销售专家。他们不需要规定,他们需要基本的指导方针,而不是规定。在诺世全,只要你遵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标准,为了把工作做好,你可以做你要做的任何事情。 评论:海底捞的服务员被充分授权的事情,滴滴公司的客服优惠券都得经过上级层层批准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两种管理哲学带来的不同后果,前者让海底捞成为服务界的精神图腾,后者让滴滴公司为千夫所指。 ☉小约翰逊知道公司必须接受失败的实验,作为进化式进步的一部分。他常常重复一句话:“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

评论:我们不畏惧失败,我们畏惧畏惧本身。 ☉“如果你在众人四周筑起围篱,你得到的是绵羊。给大家所需要的空间。” ☉科学家说:我们虽然提出了研发全新产品的构想,可是几乎所有的努力……都用在……制造更好的砂轮上……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你做的是圆的、上面有个洞的东西就行。 评论:也是《基业长青》里面令人捧腹的案例,相当经典。这就是3M为什么是3M,而诺顿只能是诺顿的根本原因。 ☉小马利奥特在回顾成功的根本因素时说道:纪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品格,就没有进步……逆境给我们成长的机会,而且我们通常会得到追求的东西。 ☉20世纪50年代默克采取了一种策略:在产品成为低利润率的普通商品后,故意让出市场占有率,借以迫使自己创新发明,获得增长和繁荣。 评论:和“鲢鱼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有几个人能做到断臂求生、刮骨疗伤这样大智慧、大魄力和大决心的事情?几乎没有! ☉如果你真的倾听顾客的心声——他们永远不会满意—他们会让你知道你做错了什么,这样就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